古代堅守底線的名人事例
❶ 歷史上關於堅守道德底線的素材
1、吳佩孚
吳佩孚曾經是一個北洋大軍閥,1931年後蟄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下水,被吳拒絕。1937年10月,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找吳出面組織偽政權,亦被吳拒絕。為明志,吳特別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里。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
縱觀吳自九一八以來,雖是落魄政客,但至死都沒有與日本人合作,保持了一個中國人的政治氣節,也可以說是堅守了一個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值得稱贊。
2、徐悲鴻拒絕給蔣介石畫像
1935年,名聲鼎盛的大畫家徐悲鴻從巴黎剛回來,蔣介石就特意差張道藩來請徐悲鴻給他畫一張半身像。張道藩盡管說了許多好話,可是都被徐悲鴻斷然拒絕了。徐悲鴻說:「我是畫家對你們委員長絲毫沒有興趣。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張道藩非常吃驚地說:「對委員長你沒有興趣,你對什麼有興趣?」徐悲鴻冷冷地笑了笑說:「我對人民大眾感興趣。」張道藩說:「這么說肯定不願給蔣委員長畫像了?」
徐悲鴻說:「是的,是這樣。」張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我奉勸你還是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免得後悔。」徐悲鴻看了張道藩一眼說:「我永遠不後悔。」
3、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
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4、皖南事變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敵人軟硬兼施,企圖制服他。但葉挺威武不屈,堅持斗爭,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他在獄中還寫下了大義凜然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哪能從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記生!」
5、堅守道德底線,更要做到堅守道義
南宋末年,宋都臨安被元軍攻破,文天祥面對元軍高官厚祿的誘惑,毫不動心。元軍沒辦法,只得把他囚禁起來,折磨他,但為了民族大義,他始終沒有屈服,反而寫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氣歌》,最後英勇就義。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捍衛民族大義。
❷ 求堅守底線的事例,急急急
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言「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可見自古以來,修煉正直的高尚的品格就被視為安身立命的基石。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的結果。他年輕時代,貼手書警句於大立鏡旁,言「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旬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縱觀周恩來一生,不論局勢如何動盪、嚴峻,他都照鏡自勉、堅守高尚的品格,贏得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周總理的事跡,為我們樹立了堅守高尚品格的榜樣。
尊嚴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最崇高的信物,也是一個國家得以高昂頭顱,不被侮辱的脊樑。天津有兩個計算機系的高材生,剛畢業就被日本某軟體開發公司邀為程序員,開發一個以日本二戰為題材的大型游戲,公司答應給予他們豐富報酬。但在得知此游戲的宗旨含有美化侵略的成份,他們毅然辭職。公司加酬謝,他們嚴辭拒絕:「我們是程序員,但首先是中國人!」就這樣,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堅守住了自己的尊嚴和中華民族的尊嚴,不論多麼優厚的物質回報,都無法腐蝕他們自己堅守的那一方心靈的凈土。
正義是道德的核心,是一切社會准則的靈魂。作為真正的人,在面對強暴、威逼、利誘之時,必須毫不動搖地為正義而戰!南宋末年,宋都臨安被元軍攻破,文天祥面對元軍高官厚祿的誘惑,毫不動心。元軍沒辦法,只得把他囚禁起來,折磨他,但為了民族大義,他始終沒有屈服,反而寫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氣歌》,最後英勇就義。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捍衛民族大義。
❸ 堅守行為習慣底線的個人事例跪求
看紅綠燈紅燈行綠燈停
❹ 古代為堅守自己的底線而死的人
有個叫尾生的書生,就是因為堅守誠信而死
❺ 堅守道德的底線的事例 4個
1.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2.有一天,幾個侵略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發現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貝多芬,就要求給他們演奏。貝多芬拒絕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為了逢迎這些侵略者,竟強迫貝多芬演奏。貝多芬憤怒到極點。他一腳踢開大門,回到住處,立即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後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為公爵,只不過由於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卻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過去有的是,現在有的是,將來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3.徐悲鴻拒絕給蔣介石畫像。1935年,名聲鼎盛的大畫家徐悲鴻從巴黎剛回來,蔣介石就特意差張道藩來請徐悲鴻給他畫一張半身像。張道藩盡管說了許多好話,可是都被徐悲鴻斷然拒絕了。徐悲鴻說:「我是畫家對你們委員長絲毫沒有興趣。你還是另請高明吧」張道藩非常吃驚地說:「對委員長你沒有興趣,你對什麼有興趣?」徐悲鴻冷冷地笑了笑說:「我對人民大眾感興趣。」張道藩說:「這么說肯定不願給蔣委員長畫像了?」徐悲鴻說:「是的,是這樣。」張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我奉勸你還是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免得後悔。」徐悲鴻看了張道藩一眼說:「我永遠不後悔。」
4.1941年1月,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敵人軟硬兼施,企圖制服他。但葉挺威武不屈,堅持斗爭,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尊嚴。他在獄中還寫下了大義凜然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哪能從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記生!」
❻ 中國歷史中堅守道德的底線,或是抵抗誘惑,盡責任的例子。最好能有名一點,謝謝!
屈原就是其中之一,面對國破家亡的悲慘局面,是選擇和大家一樣投靠敵國還是選擇與國家共存亡?屈平選擇了後者。他的愛國情操為後世所敬仰。生做亡國奴,死亦為鬼雄。屈平選擇了後者,身投滾滾尼羅江水,換來的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壯志豪情。
❼ 關於堅守底線的名人或名言有哪些
關於堅守底線的名人或名言如下:
在荊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開辟出康莊大內道。——松下幸之容助
智慧是做事用的,對於靈魂說來,靠的是信仰!——高爾基
信仰,無所不在,從整體中強烈地表現出來。——羅曼·羅蘭
人,不能沒有一個信仰。——羅曼·羅蘭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
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蒙田
信仰是人生的動力。——列夫·托爾斯泰
人沒有信仰是活不下去的。——契訶夫
信念是由一種願望產生的,因為願意相信才會相信,希望相信才會相信,有一種利益所在才會相信。——斯特林堡
信仰是可以創造奇跡的。——馬克·吐溫
絕望和信念都轟走恐怖。——亞歷山大
成功者擁有強烈堅定的信念。——陳安之
寧肯折斷骨頭,不能放棄信念。
我的信念是把最好的留著別說。——惠特曼
對我來說,信念意味著不擔心。——杜威
產生信念是要付出很高的代價的。——本·瓊森
人最可怕的敵人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❽ 關於堅守的事例
1、達·芬奇畫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 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2、孫康映雪夜讀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
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3、狄更斯街頭觀察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4、海倫·凱勒的堅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司馬遷的堅守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8)古代堅守底線的名人事例擴展閱讀:
1、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爾扎克
2、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柏拉圖
3、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4、你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一生,那麼就應該從今天起,以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造你和人類的快樂。——佚名
5、你們應該培養對自己,對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這種信心是靠克服障礙,培養意志和鍛煉意志而獲得的。——高爾基
❾ 求堅守道德的底線的事例
吳佩孚曾經是一個北洋大軍閥,1931年後蟄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下水,被吳拒絕。1937年10月,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找吳出面組織偽政權,亦被吳拒絕。為明志,吳特別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里。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
綜觀吳自九一八以來,雖是落魄政客,但至死都沒有與日本人合作,保持了一個中國人的政治氣節,也可以說是堅守了一個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值得稱贊。
❿ 古代名人堅守底線的故事
1、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
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期間,匈奴還讓李陵[初為西漢將領,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
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由於之後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
夷滅李陵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
)去勸降過蘇武,蘇武也沒變節。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氣概。
2、陶淵明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里。
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
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後來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
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
(10)古代堅守底線的名人事例擴展閱讀
近代堅守底線的名人故事:
1、吳佩孚
吳佩孚曾經是一個北洋大軍閥,1931年後蟄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下水,被吳拒絕。
1937年10月,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找吳出面組織偽政權,亦被吳拒絕。為明志,吳特別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里。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
2、徐悲鴻
1935年,名聲鼎盛的大畫家徐悲鴻從巴黎剛回來,蔣介石就特意差張道藩來請徐悲鴻給他畫一張半身像。張道藩盡管說了許多好話,可是都被徐悲鴻斷然拒絕了。
徐悲鴻說:「我是畫家對你們委員長絲毫沒有興趣。你還是另請高明吧」張道藩非常吃驚地說:「對委員長你沒有興趣,你對什麼有興趣?」徐悲鴻冷冷地笑了笑說:「我對人民大眾感興趣。」張道藩說:「這么說肯定不願給蔣委員長畫像了?」
徐悲鴻說:「是的,是這樣。」張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我奉勸你還是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免得後悔。」徐悲鴻看了張道藩一眼說:「我永遠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