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隋都水台職責

隋都水台職責

發布時間: 2021-01-01 01:26:25

❶ 中國古代城市水利居民生活用水怎麼取得

  1. 為了保證供水,古代城市也都重視供水設施的規劃建設。在1977年開始發掘的東周陽城遺址上,便發現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落後的城市供水設施:供水陶制管道暗埋於地下,設有澄水池、閥門坑。澄水池又叫「澄槽」,相當於現代水廠的沉澱池,水經澄槽沉沙、澄清後,再入城供居民取用。

  2. 建設供水設施,是從硬體上完善飲用水的供給和保護,古代還從「軟體」上進行管理。歷朝都設專門的「水官」,負責水資源、水安全,漢代的「水長丞」、西晉的「都水台」、隋唐後的「都水監」,保證城市供水也是他們的分內職責之一。

  3. 為保護飲用水源,古代還出台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懲不文明、不道德行為,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立法保護」。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在趙昚(宋孝宗)當皇帝的乾道年間,城市最大供水源西湖受到人為污染的威脅,市民有向湖內傾倒糞便、垃圾的不良習慣,安撫周淙奏稟宋孝宗降旨,「禁止官民拋棄糞土,栽植荷菱等物於湖內,違者嚴懲」。內臣劉敏賢、劉公正霸佔湖面,濯污洗馬,污染湖水,遭舉報彈劾被免職。罷其官的最重要理由之一是,「以一城黎元之生,飲污膩濁水而起疾病之大災」。

  4. 至治二年(1322年)五月,元英宗針對金水河污染的問題,作出專門批示(敕),據《元史·河渠志》(卷六十四)記載,當時元英宗是這樣說的:「昔在世祖時,金水河濯手有禁,今則洗馬者有之,比至疏滌,禁諸人毋得污穢。」《都水監紀事》說得更明白:「金水入大內,敢有浴者、浣衣者、棄土石瓴甑其中、驅牛馬往飲者,皆執而笞之。」

❷ 水部郎中是什麼官

水部衙門的官,是工部的內設機構。

水部設郎中、員外郎,郎中既為主事官員,為正五品。

唐朝有水部衙門的,屬於工部的內設機構。工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

(2)隋都水台職責擴展閱讀:

水部的歷史發展:

水部是中國古代國家最為古老的政府部門之一。治水是古代國家發揮其社會職能的最重要表現之一,歷朝都十分重視水利事業。

據傳夏朝便有治理河水的水官水正。

秦朝由丞相總理政務,丞相當是負責全國水利政令的最高機構。在具體水利管理方面,九卿中大司農負責水利工程,西漢少府下設都水長及丞,以掌管水利。三國曹魏置水部,掌航政與水利,主官為水部郎中。兩晉、南北朝尚書有水部一曹,主官為尚書水部郎,掌有關水道政令。歷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水部郎中,梁、陳為侍郎。北周對官制進行改革,實行六官制度,冬官府有司水中大夫。

隋時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此制度一直沿用至宋。隋設都水台,置使者及丞。唐朝尚書省下設有水部。

在北宋前期,水部司設判司事一人。元豐改制後,水部司設水部郎中一人,水部員外郎一人。元祐元年四月,宋政府以屯田司兼水部司。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以提高行政效率、節省開支為目的,對三省六部進行調整,水部司並入屯田司,之後水部郎官不再設置。

明、清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水部亦一直相沿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

❸ 隋朝官制的御史台

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增設了謁者、司隸二台,合稱三台。御史台的長官為御史大夫(從三品)1人,次官為治書侍御史2人。屬官有侍御史8人,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12人,錄事2人。御史職掌糾察彈劾。如《隋書·李孝貞傳》載:隋初李孝貞為內史侍郎,不稱職,文帝欲免其官,就先「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為金州刺史」。御史還出使巡察,監諸軍旅,如《隋書·柳彧傳》載:開皇時,柳彧為治書侍御史,持節巡察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職者二百餘人」;仁壽初,又持節巡察太原道十九州。煬帝時設置了謁者、司隸二台後,便分割了御史台的職權。謁者台的職掌是奉詔出使,慰撫勞問,並持節察按,遇有冤獄則受而奏之。長官為謁者大夫1人(正四品)。司隸台職掌巡察京畿內外,長官為司隸大夫1人(正四品),屬官有別駕2人,分察畿內,一人管東都洛陽,一人管京師長安。有刺史14人,從事40人副之,掌巡察京畿以外的全國郡縣,其職責是「激濁揚清」,若遇貪黷的郡守則有權免職,有功則上報其事跡,加以旌勉。不久,司隸台被廢,改派以京官清明者掛司隸銜頭出使巡察。
隋初的都水台和太常以下十一寺,到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演變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大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等「九寺」,以及國子、將作、都水、長秋和從太府寺分置的少府等「五監」,統稱諸寺、諸監,也都是中央具體的事務機關。由於各寺、監長官都得親自處理事務,所以往往選派懂得該方面事務或有專長的人擔任,如將作監掌土木工程,長官稱將作大匠。據《冊府元龜》卷602《卿監部·選舉》記載,宇文愷從小好技藝之事,有巧思,因受株連除名在家。楊堅建造仁壽宮時,特地徵召他代理將作大匠,以總其事。又如司農寺是掌屯田種植的,長官稱卿。據《隋書·樊叔略傳》載,樊叔略在任司農卿時,「凡種植,叔略別為條制,皆出人意表」。再如太府寺在開皇時兼掌手工業,據《隋書·蘇孝慈傳》載,蘇孝慈在任太府卿時,「征天下工匠,無不畢集,孝慈總其事,世以為能。」隋代因設六曹尚書,所以寺卿的權力比秦漢之九卿為輕。
楊堅出身軍事貴族,又憑借軍政權力攫取了帝位,深知集中軍權對於鞏固統治的重要性。北周時期,強迫漢族官員改用鮮卑姓,兵士也要隨將軍改姓。楊堅下令恢復群官舊姓,也就相應地改變了兵隨將姓的宗法隸屬關系。以後,在北周府兵制的基礎上,建立十二府:即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侯、左右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等,統領全部內外禁衛部隊。每府設大將軍1人,將軍2人,下轄驃騎、車騎府。十二府的大將軍直隸於皇帝,軍人總稱侍官。隋初兵府各級將領的數目比北周時增多,而品位則普遍降低二、三級。這些改變大大加強了以楊堅為首的隋朝中央政權對軍隊的控制。到煬帝時,把隋初的十二府變為左右翊衛、左右騎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御衛、左右侯衛等十二衛和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府等四府,統稱十六衛府。各府所轄之驃騎府改稱鷹揚府,軍人改稱衛士。十六衛府為中央軍事宿衛機關,統領全國軍隊。這與尚書省兵部僅掌軍事行政,而無一兵一卒之權不同。十二衛各有大將軍1人,將軍2人,分統府兵。四府不統府兵,各置郎將1人,直齋或直閣若幹人。備身府掌左右侍衛,監門府掌門禁守衛。
稱「皇儲」,置太師,太傅,太保及少師,少傅,少保,專司訓導。此外,在其府下還有一套文武人馬,其制擬中央官制,門下坊擬門下省,置左庶子2人,內舍人4人,錄事2人,主事令史4人,統領司經、宮門、內直、典膳、葯藏、齋帥等六局。司經局置洗馬4人,校書6人,正字2人。宮門局置宮門大夫2人。內直局置內直監、內直副監各2人,監殿舍人4人。典膳、葯藏、置監、丞各2人。葯藏又有侍醫4人。齋帥局置吏員4人。典書坊擬內史省,置右庶子2人,舍人、通事舍人各8人,錄事2人,主事令史4人,內坊典內及丞各2人,丞直4人,錄事1人,內廄置尉2人,掌內車輿之事。家令寺、率更令寺、仆寺,制擬中央諸寺諸監。家令寺置丞2人,掌刑法、食膳、倉庫、什物、奴婢等事。率更令寺置丞1人,掌伎樂漏刻。仆寺置丞1人,掌宗族親疏,車輿騎乘。家令寺領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令。仆寺領廄牧令員。此外,東宮還置有十率府,即左右衛、左右宗衛、左右虞候、左右內率、左右監門,其制擬十六衛府。但實際上其職事都比較清閑,而且往往由他官兼領。如楊堅的長子楊勇為太子時,高祖「多令大臣領其職」,據《隋書·蘇孝慈傳》載,兵部尚書蘇孝慈就曾掛名兼領太子左衛率、太子右庶子等職。
隋文帝採用北周之制,設「勛位」十一等,即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以酬答有功之臣。又設特進、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等散官之號,以加封給品德高尚、聲名著稱但不理事的官員。隋代規定,有具體職責的官員稱「職事官」,無者為「散官」。

❹ 在古代,六部中的工部,是不是又可稱作水部

水部,中國封建復時代中央官署制名。西漢少府下設都水長及丞,以掌管水利。三國魏置水部,掌航政與水利,主官為水部郎中。兩晉、南北朝尚書有水部一曹,主官為尚書水部郎,掌有關水道政令。歷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水部郎中,梁、陳為侍郎。後周冬官府有司水中大夫。隋時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此制度一直沿用至宋。隋設都水台,置使者及丞。唐代工部內設水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司津濟、船艫、渠梁、堤堰、溝洫、漁捕、運漕、碾磑之事,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河渠。明、清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水部亦一直相沿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水部只是工部的四司之一。

❺ 水台是做什麼的

水台就是殺那些魚啊、雞啊的…還有其它的。你們去酒店吃的魚啊啊、海鮮之類的都是水台殺的。應該不是很辛苦,星級我還沒做過。

❻ 隋朝男士的職位都有什麼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左右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等府,分司統職焉。

三師,不主事,不置府僚,蓋與天子坐而論道者也。

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依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闕。祭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行掃除。其位多曠,皆攝行事。尋省府及僚佐,置公則坐於尚書都省。朝之眾務,總歸於台閣。

尚書省,事無不總。置令、左右僕射各一人,總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是為八座。屬官左、右丞各一人,都事八人,分司管轄,吏部尚書統吏部侍郎二人,主爵侍郎一人,司勛侍郎二人,考功侍郎一人。禮部尚書統禮部、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侍郎各二人。兵部尚書統兵部、職方侍郎各二人,駕部、庫部侍郎各一人。都官尚書統都官侍郎二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人,司門侍郎二人。度支尚書統度支、戶部侍郎各二人,金部、倉部侍郎各一人。工部尚書統工部、屯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一人。凡三十六侍郎,分司曹務,直宿禁省,如漢之制。

門下省,納言二人,給事黃門侍郎四人,錄事、通事令史各六人。又有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各四人,諫議大夫七人,散騎侍郎四人,員外散騎常侍六人,通直散騎侍郎四人,並掌部從朝直。又有給事二十人,員外散騎侍郎二十人,奉朝請四十人,並掌同散騎常侍等,兼出使勞問。統城門、尚食、尚葯、符璽、御府、殿內等六局。城門局,校尉二人,直長四人。尚食局,典御二人,直長四人,食醫四人。尚葯局,典御二人,侍御醫、直長各四人,醫師四十人。符璽、御府,殿內局,監各二人,直長各四人。

內史省,置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侍郎四人,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人,主書十人,錄事四人。

秘書省,監、丞各一人,郎四人,校書郎十二人,正字四人,錄事二人。領著作、太史二曹。著作曹,置郎二人,佐郎八人,校書郎、正字各二人。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司歷二人,監候四人。其歷、天文、漏刻、視昆,各有博士及生員。

內侍省,內侍、內常侍各二人,內給事四人,內謁者監六人,內寺伯二人,內謁者十二人,寺人六人,伺非八人。並用宦者。領內尚食、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等局。尚食,置典御及丞各二人。余各置令、丞,皆二人。其宮闈、內仆,則加置丞各一人。掖庭又有宮教博士二人。

御史台,大夫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十二人,錄事二人。後魏延昌中,王顯有寵於宣武,為御史中尉,請革選御史。此後踵其事,每一中尉,則更置御史。自開皇後,始自吏部選用,仍依舊入直禁中。

都水台,使者及丞各二人,參軍三十人,河堤謁者六十人,錄事二人。領掌船局、都水尉二人,又領諸津。上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一人。下津每典作一人,津長四人。

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等九寺,並置卿少卿各一人。太僕尋加少卿一人。各置丞,太常、衛尉、宗正、大理、鴻臚、將作二人,光祿、太僕各三人,司農五人,太府六人。主簿、太府四人。余寺各二人。錄事各二人。光祿則加至三人,司農、太府則各四人。等員。

太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協律郎二人,奉禮郎十六人。統郊社、太廟、諸陵、太祝、衣冠、太樂、清商、鼓吹、太醫、太卜、廩犧等署。各置令、並一人。太樂、太醫則各加至二人。丞。各一人。郊社、太樂、鼓吹則各加至二人。郊社署又有典瑞。四人。太祝署有太祝。二人。太樂署、清商署,各有樂師員。太樂八人,清商二人。鼓吹署有哄師。二人。太醫署有主葯、二人。醫師、二百人。葯園師、二人。醫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等員。太卜署有卜師、二十人。相師、十人。男覡、十六人。女巫、八人。太卜博士、助教、各二人。相博士、助教各一人。等員。

光祿寺統太官、餚藏、良醞、掌醢等署。各置令、太官三人,餚藏、良醞各二人,掌醢一人。丞。太官八人,餚藏、掌醢各二人,良醞四人。太官又有監膳,十二人。良醞有掌醞,五十人。掌醢有掌醢十人。等員。

衛尉寺統公車、武庫、守宮等署。各置令、公車一人,武庫、守宮各二人。丞公車一人,武庫二人。等員。

宗正寺不統署。

太僕寺又有獸醫博士員。一百二十人。統驊騮、乘黃、龍廄、車府、典牧、牛羊等署。各置令、二人。乘黃、車府則各減一人。丞二人。乘黃則一人,典牧牛羊則各三人。等員。

大理寺,不統署。又有正、監、評、各一人。司直、十人。律博士、八人。明法、二十人。獄掾。八人。

鴻臚寺統典客、司儀、崇玄三署。各置令。二人。崇玄則惟置一人。典客署又有掌客,十人。司儀有掌儀二十人。等員。

司農寺統太倉、典農、平準、廩市、鉤盾、華林、上林、導官等署。各置令。二人。鉤盾、上林則加至三人,華林惟置一人。太倉又有米稟督、二人。谷倉督、四人。鹽倉督,二人。京市有肆長,四十人。導官有御細倉督、二人。曲面倉督二人。等員。

太府寺統左藏、左尚方、內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黃藏、掌冶、甄官等署。各置令、二人。左、右尚方則加至二人,黃藏則惟置一人。丞四人。左尚則八人,右尚則六人,黃藏則一人。等員。

國子寺元隸太常。祭酒,一人。屬官有主簿、錄事。各一人。統國子、太學、四門、書算學,各置博士、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助教、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學生國子一百四十人,太學、四門各三百六十人,書四十人,算八十人。等員。

將作寺大匠、一人。丞、主簿、錄事。各二人。統左右校署令、各二人。丞、左校四人,右校三人。各有監作左校十二人,右校八人。等員。

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並有長史,司馬,錄事,功、倉、兵、騎等曹參軍,法曹、鎧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左右衛、左右武候各六人,左右武衛各八人。等員。

左右衛,掌宮掖禁御,督攝仗衛。又各有直閣將軍、六人。直寢、十二人。直齋、直後,各十五人。並掌宿衛侍從。奉車都尉,六人。掌馭副車。武騎常侍、十人。殿內將軍、十五人。員外將軍、三十人。殿內司馬督、二十人。員外司馬督、四十人。並以參軍府朝,出使勞問。左右衛又各統親衛。置開府。左勛衛開府,左翊一開府、二開府、三開府、四開府,及武衛、武候、領事、東宮領兵開府准此。府置開府,一人。有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等曹參軍,法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三人。又有儀同府。武衛、武候、領軍、東宮領兵儀同皆準此。儀同已下,置員同開府,但無行參軍員。諸府皆領軍坊。每坊東宮軍坊准此。置坊主、一人。佐。二人。每鄉團東宮鄉團准此。置團主、一人。佐。二人。

左右武衛府,無直閣已下員,但領外軍宿衛。

左右武候,掌車駕出,先驅後殿,晝夜巡察,執捕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師田,則掌其營禁。右加置司辰師、四人。漏刻生。一百一十人。

左右領左右府,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侍衛左右,供御兵仗。領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備身,六十人。掌宿衛侍從。各置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二曹參軍事,鎧曹行參軍各一人。等員。

左右監門府各將軍,一人。掌宮殿門禁及守衛事。各置郎將,二人。校尉,直長,各三十人。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曹參軍,鎧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四人。等員。

左右領軍府,各掌十二軍籍帳、差科、辭訟之事。不置將軍。唯有長史,司馬,掾屬及錄事,功、倉、戶、騎、兵等曹參軍,法、鎧等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十六人。等員。又置明法,四人。隸於法司,掌律令輕重。

行台省,則有尚書令,僕射,左、右任置。兵部、兼吏部、禮部。度支兼都官、工部。尚書及丞左、右任置。各一人,都事四人。有考功、兼吏部、爵部、司勛。禮部、兼祠部、主客。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庫部、刑部、兼都官、司門。度支、兼倉部。戶部、兼比部。金部、工部、屯田兼水部、虞部。侍郎,各一人。每行台置食貨,農圃,武器,百工監、副監,各一人。各置丞、食貨四人,農圃六人,武器二人,百工四人。錄事食貨、農圃、百工各二人,武器一人。等員。

❼ 各朝代管理水道的官員職稱,如:隋朝設立都水台、唐代設立都水監

水政管理自有史以來在中國一直是受到重視的。它的管理系統不外乎行政管理和工程實施兩大系統。水政管理所轄范圍往往除水利之治河防潮、農田水利、航運工程幾部分外,還兼及沼澤河地之漁業、水生作物等,以及津、梁、橋、渡、交通水道之管理等等。這里簡單扼要敘述歷代設官分職的管理系統,主要是舉例說明,略而不詳。

歷代水利機構與水官變化復雜,大致可以說:有以工部、水部系統的行政管理機構;有以都水監系統的工程修建機構;同時有地方水官系統,如漢之都水令丞,明清地方之水利通判、水利同知等。中央官吏直屬工部或都水監,而地方水官則屬地方長吏。有中央派給地方的水利官吏,起初為臨時差遣,後逐漸成常職,如明清之總理河道、河道總督皆是。有中央職能部門派駐地方的水利官吏,如宋代外都水監丞,明代派往運河的工部郎中、主事等。有官非水官而職責卻是專司水利的,如清代各省的道員,河南之開、歸、陳、許道本為地方官而專司本省黃河修防;有地方官兼本地水利官職,如宋、金治黃官吏均帶管河頭銜,亦負實際責任。亦有中央非水利部門的官吏也可派往地方管水利,但往往為臨時差遣。除兵、刑、運輸部門常常派遣外,如明代之監察御史、給事中,則以監察職能過問水利;明之錦衣衛則以內務警察身份過問河事等;更有長江、黃河等大規模工程需軍隊維持秩序或參與勞役,則有武職系統的官吏。明清漕運及管河則有專業軍隊及武官系統,且清代的總督河道多以兵部尚書任職。

官吏之下施工、維修的勞力有徒隸(如今之勞改犯),有兵卒,有徵丁,有募夫;維修管理且有一定名額常設夫。常設夫明清因職守不同,有種種名目,如運河上導航撈淺有淺夫,堤有堤夫,壩有壩夫,泉有泉夫,過洪過溜有溜夫,司閘啟閉有閘夫,冬日打冰有冰夫等,名目繁多。其中技術工人如木匠、鐵匠、石匠等,亦有徵雇,亦有常設。黃河埽岸施工維修則有專業隊伍,亦有軍卒、民丁兩種。水工技術人員,秦漢以來稱水工,如秦鄭國,漢徐伯等。後代沒有專稱,水利工程人員官銜和一般官吏相同,而宋、金、元有所謂「壕寨官」者,確為主持施工的水利人員。

這些官吏既隨時代變化,又隨地轉換,交互錯綜,極為復雜。分述如下:

司空是古代中央政權中主管水土等工程的最高行政官。《尚書》記「禹作司空」,「平水土」。西周時中央主要行政官有「三有司」,其中之一即「司工」,亦即「司空」。《考工記》說水利工程是司空職掌的重要部分。《荀子·王制》記:「修堤渠,通渠澮,行水澇,安水藏,以時決塞,歲雖凶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就是說,防洪、排澇、蓄水、灌溉等等水利工作是司空的主要職掌。其他先秦文獻多有類似記載,大致是春秋戰國的情況,當時各諸侯國多設有司空或相應官吏。

西漢末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將司空和司徒、司馬並稱「三公」,是最高政務長官,類似宰相,雖掌管水土工程,但並非專官。隋代以後設工部尚書主管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工部,亦通稱司空,但明代以前為宰相下屬,掌管工程行政。各代往往又設將作監或都水監管水利建設的實施維修等,與工部分工。明清廢都水監等,施工維修管理等任務劃歸流域機構或各省,中央只工部管理行政。

尚書以下具體負責中央行政的機構有水部。三國曹魏時設水部郎為尚書郎之一,主管水政。隋、唐、兩宋都在工部下設水部,主管官員為水部郎中,其助手為員外郎及主事。元代不設水部,農田水利屬大司農,而河防等則並歸都水監。明清工部下設都水清吏司,簡稱都水司,主管官為郎中,助手為員外郎及主事。民國往往於農林或經濟部下設水利局、處,後來曾設水利部(註:民國3年即1914年設全國水利局,但事權仍分於各部及省。後幾經變更,直至民國35年始設水利委員會,第二年即1947年改為水利部,其下黃淮、海、江、珠江等流域機構為水利工程總局,事權始統一)。

都水監是古代中央政權中主管水利建設的計劃、施工、管理等專職機構,往往和工部平行,行政有關聯,工作有區別。秦漢各地山、澤、苑、池等裡面的水資源,如泉、湖、河等各設都水長、丞管理。這些長、丞隸屬於管理水、苑、池、澤的官吏如中央的太常、大司農、少府及水衡都尉以及地方長官等。漢成帝時才設置都水使,統一領導這些都水官特別是關中的長、丞。後漢都水官改屬地方。晉代中央又設都水使者,機構名都水台。隋、唐以後改稱都水監,主管稱使者。下至金、元,使者改稱為監,副手稱少監。其派駐地方或河道上的派出機構,宋代稱外監或外都水丞,金代又叫分治監,元代叫行都水監。內外監都有專職官吏以及技術人員。明清不設都水監,農田水利劃歸地方管理。黃河、運河等大流域派設專門治理機構,如總理河道或河道總督等。地位和各省總督、巡撫平等。運河漕運另設漕運總督,專管漕糧運輸,地位與河道總督平行,有時候並為一職。

漢至唐各代在中央或臨時派往地方主持河工的官吏還有河堤謁者等官。西漢臨時派出的官吏或皇帝侍從,多以欽差大臣身份主持大規模工程,叫河堤謁者或河堤使者。還有以原官兼河堤都尉,或只說原官「領河堤」「護河堤」「行河堤」等。東漢河堤謁者成為中央主持水利行政的官,晉至唐為都水使者的屬官。五代以後廢不再設,但亦有類似官吏如元代的總治河防使和明代早期的總督河道,都類似西漢的河堤謁者。金代的巡河官,元代的河道或河防提舉司,明代管黃河、運河的郎中、主事等都類似晉以後的河堤謁者。

明代黃、運兩河管理制度復雜,體制紛亂,變化也多。大致有侍郎級的總理河道、總(或提)督河道、總漕兼管河道等名稱。也有的由武官的都督或侯、伯來擔任。分級分段管理則除郎中、主事外,另有監察史、錦衣衛千戶,分別稱為管河道主事、管洪主事、管泉主事、巡河御史、管河御史等。地方則每省按察司設副使一個,專管河道。所屬州縣各有管河通判、州判、縣丞、主簿管理所屬河段。大致永樂遷都北京後,黃、運兩河有事就臨時派尚書、侍郎及都督等治理;平常時由地方官或漕運總兵官兼管。景泰後河道有事專由都察院派都御史(或尚書兼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或侍郎兼副都或僉都)主持治理。成化七年(1471年)以王恕任總理河道侍郎,為始設總理河道之始。尚書或侍郎常兼都御史或副都、僉都等職,逐漸成為常設官職。隆慶時加提督軍務銜。萬曆時設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又有一段時間漕運總督兼管河道,後又分設。他的下屬有各段、各專職(如管泉、管洪等)的主事、郎中及御史等管河官吏及沿河各省、府、州、縣的管河副職或佐吏等。黃、運兩河,基本相同。惟運河自通州至揚州分段,少則兩段,多則六七段,各段設都水分司,以郎中、主事等為主管官員。

清代制度沿襲明代而逐漸簡化,系統分明。明代的總河,清代稱河道總督,帶兵部尚書左都御史銜或兵部侍郎副都御史(或僉都)銜,亦簡稱總河。順治、康熙時駐山東濟寧,後駐江蘇清江浦。後曾設副總河或河督。雍正時分總河為三:一為江南河道總督,管理江蘇、安徽兩省的黃河和運河,簡稱南河,駐清江浦;二為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或河東河道總督),管理河南、山東兩省的黃、運兩河,簡稱東河,駐濟寧;三為直隸河道總督,管理海河水系各河,駐天津,簡稱北河,後不久以直隸總督兼任北河總督。

總河所屬機構,清初與明代相近,後逐漸調整,至乾隆以後定為三級:道、廳、汛分段管理,並設文職、武職兩系統。文職中如永定河道,山東運河道,(江蘇)淮徐道、淮揚道等等都專管河務,(河南)開歸陳許道、彰衛懷道,(直隸)通永道、天津道、清河道、太廣順道和山東兗沂曹濟道皆兼理河道。廳與地方的府、州同級,官為同知、通判等;汛為縣級,官為縣丞、主簿等。武職則由河標副將、參將等統率;廳則設守備以下等職,汛則設千總以下各職。各廳、汛有大量夫役,但清代以河兵較多,夫役較明代為少。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改行今道,先後裁撤南河及東河,河務歸地方管理。民國時始設立黃河水利委員會等機構。

附錄:《北洋時期經濟部門檔案》中記載

民國初期的中央水利機構

民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設實業部(民國元年二月),管理農、工、商、礦、漁、林、牧獵及度量衡事務。旋不久,北京政府正式成立,改設農林、工商兩部,前者管理農務、水利、山林、畜牧、蠶業、水產、墾殖等事務,後者職掌工務、商務、礦務。民國三年(1914)兩部合並為農商部,其下設礦政局、農林司、工商司、漁牧司管理全國農林、水產、牧畜、工商、礦務事宜,至此農商部成為北京政府主管全國經濟事務之最高機構。

水利事業為中國歷代施政重心,清末由中央政府主導的水利建設事業機構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成立的農工商部。民國成立以後,中央水利行政向稱龐雜,北京政府時期水利業務最早分屬於內務部之土木司及農商部之農林司,民國二年(1913)張謇督辦導淮事宜,成立導淮總局,為民國以後中央主管淮域之最早機構。三年,導淮總局擴大為全國水利局,其職權分配如下:「關於水利

❽ 元朝的都水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水利部長
漢代的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之下均設有都水長丞。西晉便專門設有都水台,掌回管舟船答及水運事務。隋、唐、金、元改稱都水監,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務。明初並入工部,但其長官仍稱都水監或都水使者。中國自古就有治河任務。河專指黃河,其治理好壞,不僅僅是個水患問題,而且成了政治問題,所以治河歷來成為河政。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及章宗明昌四、五年(1193-1194),黃河屢屢決口,不斷為患。金政府的都水監便刊印頒發了《河防通議》。按《河防通議》,當為宋人沈立的作品。沈立字立之,歷陽人,進士及第。嘗為京西北轉運使,都水方興六塔河,立請止修五股河及漳河;分殺水勢。又採摭黃河事跡及古今利病而纂成《河防通議》。金都水監在黃河屢屢決口之際,先版印頒發此書,顯然是為了借鑒。至元代沙克什,則折衷沈立及金刻此書,又成《河防通議》2卷。河患之後,又常常出現蝗災,故金代章宗明昌間又刻印頒發《捕蝗圖》。可證都水監也是刻印本專業書籍的中央機構。

❾ 歷史上有哪些管水的官

古代的水利職官
我國水利職官的設立,可上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司空」是中央政權機關中主管水工等工程的最高行政長官。《尚書•堯典》記「禹作司空」,「平水土」。西周時,中央主要行政官員「三有司」之一的「司工」即「司空」,其職責是「修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決塞」。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多設有司空或類似官吏。
先秦時即設有「水官」,負責河道堤防的巡視、檢查和維修等工作。秦、漢設都水長、丞,負責管理水泉、河流、湖泊等水體。漢成帝時設都水使者,統一領導和管理這些都水官員。
西漢末期設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將司空、司徒和司馬並稱為「三公」。晉代又設都水台為中央機構,其長官為都水使者。隋代以後設工部尚書,主管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工部,亦通稱「司空」。工部尚書掌管工程行政,在明代以前為宰相下屬。歷代往往又設「將作監」或「都水監」管理水利工程的實施、維修等,與工部分工。工部以下具體負責中央水利行政的機構是「水部」。
隋、唐、宋三代都在工部之下設有水部,主管官員為水部郎中,其助手為員外郎及主事。元代不設水部,農田水利屬大司農,而河防等則歸並都水監。明、清廢都水監,在工部下設都水清吏司,建成都水司。主管官員為郎中,助手為員外郎及主事。水利工程的施工、維修、管理等職能劃歸流域機構,河道及漕運管理則由中央政府直接派設專職機構。民國時在農林或經濟部下設水利局、處,後來曾設水利部。
漢至唐各代還有「河堤謁者」等職官。有的在中央任職,有的則派往堤防主持河工。西漢臨時派出的官吏叫河堤謁者或河堤使者,有些以原官兼任河堤都尉,或「領河堤」、「護河堤」、「行河堤」等。東漢河堤謁者成為中央主持水利行政的長官,晉至唐為都水使者的屬官。如元代的總治河防使和明初的河道總督,都類似於晉以後的河堤謁者。
明、清兩代,中央派往黃河、運河等大流域負責河工和漕運的官員是一個單獨的系統。明初曾設漕運使,永樂年間設漕運總兵官。此後侍郎、都御史、少卿等許多官吏都負責過漕運事務。
清代正式設漕運總督,駐淮安,全面負責漕運事務。清代的河道總督是在明代總理河道一職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其職責是負責黃河、運河和海河水系的有關事務,級別與地方行政長官大體相當,並經常兼有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兵部侍郎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等頭銜。品位很高,權利也很大。
農田水利在中央屬水部或都水監管理,地方各級行政區一般都有專職或兼職官吏。除地方設官管理渠堰外,支渠、斗渠以下一般由民眾管理,如渠長、斗門長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