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只發展科技而不堅守傳統文化

只發展科技而不堅守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2-31 08:01:31

❶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消逝與科技的進步 話題作文 議論文 有素材也可以

中國在逐漸強大,打開大門引進了許多新鮮的事物。中國已經跟隨著世界的潮流,走在了風頭浪尖。的確,我們跟上了別人的步伐,而我們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傳世名作。諸子百家,競相爭鳴;唐詩宋詞,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輝……這些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層出不窮,一篇篇穿著華麗外衣的文字活躍在文壇。而一些作家,辛辛苦苦創作了半生也還是一無所成。於是,為了新作,也難免「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讓我們想想魯迅,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他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著,用自己的筆桿吶喊著。他彷徨過,不是為自己「破帽遮顏過鬧市」的落魄,而是為國民都如「阿Q」式的愚弱。他不追隨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不正之風,而是挺起了脊樑,繼續做一名「戰士」。這才是我們民族的根,不是今日我們所謂的快餐文學、華麗文字,而是真正剖析社會、反應時代的文字。
在我們國內,曾經一度掀起了韓流、日流。然而正當我們為外國文化而痴迷時,自己的文化根基卻動搖了。當聽到韓國將端午節注冊為自己的節日時,我們才如夢初醒:端午節是我們的節日。可我們憑什麼這么說?端午節、粽子只成為禮盒中無人問津的東西;登高、龍舟更是難得一見;至於能不能想起汨羅江中的屈原就更加無從知曉了。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別人行動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平時多關注一點自己的文化?
一位匈牙利詩人說:「我們走得太遠,卻忘記為什麼而出發。」我們或許正是如此。走向了世界,卻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們發展了,進步了,可我們決不能丟掉自己的根,忘記自己的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無論走多遠,發展有多好,至少應該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與精神。正如高飛的風箏一般,即使它飛得再高再遠,即使風再大,只要有那一根繩子拉著,它就不會隨著風四處飄盪,它就不會在無依無靠中迷失方向。
不要等到風箏線斷了,不要等到我們的根被自己親手掘起時才如夢初醒。讓我們放慢那盲目追隨的腳步,回過頭來,穩重地、虔誠地呵護自己的文化,把根留住!

❷ 最近在開辯論會,有沒有關於堅守傳統文化弊大於利的資料是弊大於利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09-22 22:39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首屆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
正方:浙江大學隊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
反方:復旦大學隊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
正方: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認為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在展開本場辯論之前,我們先來明晰幾個概念: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什麼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那麼什麼是外來文化呢?我方認為正在進入一個民族內部,並與其社會發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別族文化,即外來文化。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利弊交鋒的辯題,利和弊從來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結果,從不是建立在猜測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實判斷來得出。其次,利與弊誰大誰小,標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方認為用整體全局的眼光,發展辨證地來看,只要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這就是利大於弊。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外來文化的本身有其優劣之分,但是我們從來不都是取齊精華,去其糟粕嗎?我們從來不都是應該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嗎?我們從來不都是要做善於拿丕的新人嗎,因此,決下能用錯誤引進民族文化帶來的種種弊端來判定外來文化本身對民族文化發展的利弊大小。先讓我們為大家展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吧!在文藝復興的歐洲,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明使歐洲復興成為可能。優秀的義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蘭民族性的莎士比亞。而中國呢,曾經與擁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遺產的阿拉伯人並駕齊驅的中國人卻在此後的閉關自守中備嘗落後挨打的教訓。當我們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紀之交的廣闊舞台上,回顧幾個世紀的世界文化的廣泛傳播和交流的時候,我們驚嘆外來文化帶來民族文化怎樣的崛起和飛躍,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只有在與外來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夠突飛猛進,我們也同樣將相信,"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正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堅強自信和歷史價值的最佳體現。有道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為身在最高源。"謝謝大家!(

❸ 對於人民而言,是傳統文化重要,還是科學技術重要

傳統文化與技術新路線開辟
中國古代數學體系不同於古希臘發展公理系統進行演繹推理,但充分發展一步步的程序性演算法。吳文俊院士應用傳統數學的程序性演算法,又應用電子計算機這種高速計算工具,全面開展幾何問題的機器證明,從而推動了機械化數學的崛起。
古代由於開采和冶煉技術不高,開採的礦均是品位很高又極易開採的淺層礦。當代研究古礦史料不僅可重新找到這些優質礦,還可能發現古礦深層的更大礦體。有學者研究指出,湖南錫礦山銻礦、湖南鎢礦、江西德興銅礦、湖北大冶鐵礦、山西中條山銅礦、甘肅白銀廠銅多金屬礦田的發現和擴大均與古礦研究有關。
近代有車床、刨床、銑床、鏜床等金屬精加工機床,但它們均無法加工形狀復雜的部件。中國古代「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鑄造銅鐵佛像或工藝品的方法,不僅能鑄造出形狀復雜的製品,表面又有很高的光潔度。當代已由失蠟法發展起精密鑄造業。
中醫葯學博大精深。當前,西醫葯學面對非典、癌症、愛滋病及各種現代城市病的肆虐仍束手無策之時,更顯出發揮中國傳統整體平衡醫葯學優勢的必要性。當代國外,針灸熱、中醫中葯熱、中華養生熱,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傳統文化與大型工程的歷史論證
大型工程百年大計,造價高,設計要嚴格論證。傳統論證只用物理模型法、數學模型法,現在中國學者又創造了歷史模型法。利用歷史特大災害記錄的研究可以了解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巨大自然變動幅度和災害烈度,從而使工程既保證安全又保證造價不盲目增加。
新中國成立初期,前蘇聯援建項目有156項,後又增加49項工礦單位。依照設計程序,必先知道建設地點的地震烈度。然而我國地震台站抗戰前只有北京鷲峰和南京北極閣兩處,覆蓋地域不大,觀察年份也不夠長。最後,是利用了古代豐富的地震史料編制了地震震中分布圖和地震烈度區劃圖,從而為幾百項大型工程選定了安全地點,確定了工程抗震系數。
黃河小浪底工程的大壩高程設計,依據了黃河1843年歷史大洪水的復原研究成果。
長江三峽工程防洪設計,也是依據歷史長江洪水的研究成果,並以出現1870年大洪水時荊江大堤不決口為前提。
自然國學與中國科技
創新體系的建立
科學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從事科學活動的思維習性和基本方式。科學體系是受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文化深刻影響的。所以古今中外科學史上,科學體系是多種多樣的。
近400年來,西方工業文明推動發展的還原論科學體系席捲全球。相應,各國民族科學體系不僅被取代,也被普遍地遺忘了。在中國僅存中醫,但也被推到生存的邊緣。
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已面臨著解決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能源短缺、災害預報、人口膨脹等重大自然史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復雜性課題,這已涉及並威脅到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這就呼喚並推動了科學復雜性、非線性研究和整體論、綜合方法的崛起。當前,占統治地位的還原論科學體系已面臨巨大的困惑和挑戰,科學正經歷著由簡單性探索向復雜性研究過渡的大變革時代。於是中國傳統整體論科學傳統復興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其標志是自然國學的復興。
自然國學的復興已是勢所必然。其重大學術意義不僅只是糾正當代國學只是人文國學而缺失自然國學的偏頗,促進國學的全面發展,更重要是將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這個科技新體系將改變當代還原論體系一頭獨大的局面;推動整體論科學較快發展,真正實現整體論科學與還原論科學共同發展,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整體論的現代科技創新功能。

❹ 優秀傳統文化只有藉助現代科技才能得以傳承對嗎

文化的價值之大小,歸根到底取決於它能夠滿足時代需要的程度。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文化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只能立足於當代中國去甄別並擇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摒棄那些不能與時俱進的消極成分。這應該成為衡量一切文化遺產的基本坐標。偏離了它,我們就有可能陷入相對主義的泥淖,要麼「食古不化」,要麼「喝祖罵宗」。對傳統文化採取原教旨主義態度,也是不符合歷史辯證法的。這種復古讀經的做法,抹殺了當代人類生存方式的新特點,難以適應新的文化需要。同時,對於歷史上的中國,我們更不能採取虛無主義態度。但也應看到,今天的中國畢竟是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經歷了社會主義歷史實踐的重構,經歷了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激盪,經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不可能在本來意義上被復制和再現。

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從而顯示出它的當代價值。傳統文化如何才能「活」起來,活在當代人的觀念和生活實踐中,而不是僅僅存在於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館中?傳統文化只有在不斷回應時代的挑戰、質詢和訴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揚光大。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斷的損益中,這恰恰是一種文化的常態。不然的話,傳統文化就有可能淪為現代新儒家所焦慮的「木乃伊」或死古董。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創造和創新,才能實現有活力的傳承。

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我們應採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態度。譬如中國傳統社會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們既不可能也不應該拘泥於模仿它所描述的具體情形,而是借鑒和繼承「二十四孝」所體現出來的孝道精神。不然的話,就難免走向「愚忠愚孝」之類的愚昧。馮友蘭當年所提出的「抽象繼承法」,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包含著這層用心的。道德的具體表徵會隨著不同民族、不同時代而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具體形態;但道德之為道德的那個「理」,卻能縱貫古今中外、超越時空限囿。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當代中國人重新發現文化上的自我提供內在依據。在現代化的狂飆突進中,我們很容易在文化上陷入自我迷失,從而找不到「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又到何處去」的答案。不解決這個前提性問題,就無法真正回應「誰的現代化」「為誰的現代化」之類的根本性問題。重新找回現代人的自己,重建現代人的自我,就不能不進行一番文化上的「尋根」,重新接續我們同傳統文化之間臍帶般的關系。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緩解人與自然的緊張、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能夠提供啟迪。當代人類社會正面臨著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這意味著人類必須調整自身同自然的關系。在工業文明中,人類對自然的佔有,乃是引發生態失衡和環境危機、使人類生存陷入困境的深刻文化原因。

❺ 隨著科技與文化的發展,我們終將迎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未來是文化的,未來=科技+文化。

企業的未來=技術+文化科技發展到今天,早已有了成熟的模式和方向,但文化並沒有,所以未來,人類文化的復興和發展將是全人類的方向。

這將是中國和中國企業最好的機會未來10年,是中國企業抓住「中華傳統文化」六個字和國家一起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最好機遇未來的人類一定會回顧歷史和發據歷史的寶藏,只是現在人類尚處於科技的高速發展期。

一旦人類科技文明發展趨於穩定或者緩慢,人類尋找突破口最好的方法無非是兩個,一是向外尋找,另一個就是重新發掘歷史,以更加謙卑的姿態來認真對待祖先的智慧和千萬年前的文明奧秘屆時,全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都將全面復興,重新融入現代生活。

而率先掌握傳統文化現代化復興規則和經驗的,將是全世界最尊敬和最羨慕的存在。

(5)只發展科技而不堅守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40年前的中國,每一個小的進步都是巨大的發展。如今中國和中國企業在技術,資本,人才不斷追平西方國家的情況下,文化就是破局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試想有一天,而且一定會有這么一天,中國在科技上,前面沒有了學習的對象,那該怎麼辦?

說到底,我們所謂的現代科技和各種政治、軍事、經濟理念絕大部分都是西方文化發展的產物,所謂現代化也不過是西化的代名詞,而不是我們的文化。除非我們甘願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否則我們不可能在他們制定的規則里超越他們。

只有中國自己的文化興盛起來,才能定下我們規則,才能站在別人前面,用最小的聲音去做最公平的談話。

所以,未來中國和中國企業想要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和制定我們的規則,就必須研究和發展我們的文化,讓我們的審美、理念成為世界「現代」規則的制定者。其實其他國家和企業也一樣,他們也用他們的文化來制定規則,讓其他人按照他們的規矩走,所以文化是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必爭之地,無論大小。

❻ 為什麼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因為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對國家,對個人都有重大作用。

1,對國家: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承傳統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對個人: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受者

3,因此,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傳承中,要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6)只發展科技而不堅守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3,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❼ 既要重視傳統文化又要發展科技800字作文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盪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徵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麼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於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後,在這些節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於發展在於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麼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於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我還希望著。

❽ 求助!科技發展對傳統文化是發展還是抑製作用(反方)

當然是反向的。因為人心中有惡的方面,科技在惡心的作用下,會對人類的發展起更專大的阻礙或破壞作用,比屬如用在軍事或者恐怖上,或者製造出來一些有毒的東西,損害人類健康,如食品,日用品。所以傳統文化不主張,過快過度發展科學技術。中國人發明了火葯做鞭炮,西方人用來做了侵略用的武器。這就是善人惡人對待科學技術的不同態度。

❾ 對於現在傳統文化隨著科技發展而逐漸消失,我有什麼看法

消失是必然趨勢,但我會固守傳統---因為我要真理,我要解脫。

❿ 為何拋棄傳統文化迎接科技快餐

因為時代在進步,科技快餐比較適合現在的生活節奏。但是我們也不能只吃快餐,快餐吃多了就會「消化不良」,經常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我們還是有些好處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