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治安
Ⅰ 有誰知道阿拉木圖的消費水平和治安狀況請說的詳細些!
每月150美元左右的生活費
阿拉木圖(alma-ata)是一座風光獨特的旅遊城市,它位於哈薩克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面積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蘋果城。居民中以俄羅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薩克、烏克蘭、韃靼、維吾爾等族。人口114萬(1995年1月統計)。
阿拉木圖歷史悠久,古代中國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就經過這里。城市始建於1854年,1867年成為土耳其斯坦一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9年成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它成為獨立的哈薩克共和國首都。
由於阿拉木圖地處邊疆地區,城市擴展餘地有限,1994年哈薩克決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 (akmola,即阿斯塔納 astana)。1995年9月,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發布遷都命令。遷都後,阿拉木圖作為國家科學、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哈國內的多數重大活動仍將在阿拉木圖舉行。1997年12月10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首都。
由於外阿賴山的眾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圖土地肥沃,除了生產穀物外,大部分地方已開辟為果園,城市南郊漫山遍野都是果園,其中蘋果園最多,因此,阿拉木圖有「蘋果之城」的美譽。
阿拉木圖於1930年通鐵路,此後發展迅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機械製造業,食品工業和輕工業均佔有很大比重。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阿拉木圖已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市區布局整齊,滿目蒼翠,有寬闊平坦的林蔭道,還有許多公園和果園,是中亞地區最美的城市之一。
市內設有15所高等院校,還有科學院、博物館、歌劇院、文化館、圖書館、植物園、體育場和展覽館,以及現代化的旅遊賓館等,這些建築物把哈薩克的民族風格與現代化美學融為一體。市內的東正教大教堂是世界現存的第二高木結構建築。
城郊是一派寧靜的北國風光。這里的群山峰巒起伏,氣勢磅礴的天山白雪皚皚,山峰上的白雪終年不化,最高的共青團峰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銀光燦燦,蔚為壯觀。從市區乘車沿盤山公路蜿蜒行駛,一路上高山流水,美景如畫。當車爬行到半山腰時,回頭望去,只見萬綠叢中,一片長圓形的冰面潔白如玉,平滑如鏡,它就是阿拉木圖人的驕傲——麥迪奧高山人造冰場。再往上走,一條橫跨兩山之間的大壩高高在上,右峰當腰一眼人工涵洞里,一束瀑布從高山上倒垂下來,流光溢彩。順著台階走到大壩上,放眼遠眺,尖塔形的松樹鬱郁蔥蔥,層層疊疊,環抱著一個大水庫。在這遠離市區20公里的山谷中,旅遊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留連忘返。
阿拉木圖附近還有自然保護區,面積約8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