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元朝台灣職責

元朝台灣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28 11:43:57

Ⅰ 元朝對台灣的管轄

台灣在元朝稱為琉球,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台灣和澎湖地區,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在台灣地區設立政府機關

Ⅱ 元朝時期台灣的名稱是什麼

琉球

Ⅲ 元朝對台灣的管轄

元代台灣稱為「留求」,或者「琉球」。元初積極經略海外,曾派兵南征安南、占城和爪哇專,兩次東征屬日本,對於近在咫尺的台灣,自然不能無意,故有兩次招撫台灣之舉。據《元史》留求傳記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十月,元世祖派遣楊祥、吳志斗、阮鑒等一行,攜帶詔書,出使招諭留求。次年春夏之交,他們自澎湖出發,遇到一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派人登岸察看,因言語不曉,被殺死三人,遂無功而還。對於此行,他們內部意見分歧,楊祥以為到了留求,要求阮鑒、吳志斗出具「已到留求文字」,而二人則不同意。就事理推斷,此行既從澎湖出發,到達海上「山長而低者」的地方,這里的人不曉語言,自是番人居住的地方,因而可能是台灣西海岸的某個地點。這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不可能是澎湖群島的某個島嶼,因為澎湖群島僅有漢民,而無番人。

Ⅳ 元朝時.管理台灣地區的機構叫什麼

是澎湖巡檢司
澎湖巡檢司(澎湖寨巡檢司),元明時期設置於澎湖群島的官署。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設置,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巡檢。明初循之。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因為實施海禁政策而廢除澎湖巡檢司。1563年,考量到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
1622年,荷蘭人佔領澎湖。1624年,明軍收復澎湖。
澎湖寨巡檢司,或稱澎湖巡檢司,設置於澎湖群島。設治時間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也就是根據一般史書及元史、新元史,考定:"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准備。"
該地方區劃隸屬於福建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寨巡檢。澎湖巡檢司不但是澎湖群島的首次行政區劃,也是台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但台灣本島並未在內。這一機構原本設於澎湖島,負責管理台澎地區事務。擊敗元朝取得中國政權的明朝仍依循前例於澎湖設置該官署。到了明代,由於倭寇出沒,台澎地處海隅,明政府遂採取堅壁清野政策,1384年因為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復設澎湖寨巡檢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蘭佔領澎湖,1624年通過澎湖之戰明朝收復澎湖。
元朝政府管轄澎湖、台灣地區的行政機構。元世祖滅宋後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隸屬於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縣,是中國在台灣附近島嶼設立正式建置的開始。
巡檢司是中國元明清時期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該組織於元朝首創時,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而且沒有什麼軍事力量。明朝依其例沿用,不過佐以行政權力。

Ⅳ 元朝設立的行政單位是什麼,管理西藏的是什麼,管理台灣的是什麼,

元朝設立的地方行政單位是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中央是中書省;管理西藏的是宣政院,管理台灣的是澎湖巡檢司

Ⅵ 元朝時台灣叫什麼

元朝稱之為「琉球」, 在元朝,政府在台灣地區設置了澎湖巡檢司,管轄版澎湖與台灣。這是中國權政府在台灣正式建立的行政權力機構。 秦朝稱台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為「夷州」 隋代改為「流球」 宋朝稱「毗舍耶」 元朝時,又稱台灣為「琉球」。 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台灣窩」等諸種稱謂 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有「台灣」之稱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台灣,曾改名為「東郡」 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 關於台灣名稱的由來,歸納起來有幾種說法:一說,因為該島浮海如平,地形似彎弓,故名台灣;一說,根據台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轉音而得名;一說,是由閩南話「台員」轉音而得名;一說,是從「台灣窩」(高山族浦族中的一個族稱)演變而來。

Ⅶ 元朝設置什麼機構管理台灣

元代,祖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政治關系有了新的發展。至元時,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隸泉州晉江縣」。元朝通過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與台灣。這是中國政府在台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權力機構

採納哦

Ⅷ 元朝設立管轄台灣的機構是什麼

元朝設立管轄台灣的機構是澎湖巡檢司。

澎湖巡檢司(澎湖寨巡檢司),元明時期設置於澎湖群島的官署。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設置,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巡檢。明初循之。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因為實施海禁政策而廢除澎湖巡檢司。1563年,考量到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1622年,荷蘭人佔領澎湖。1624年,明軍收復澎湖。

(8)元朝台灣職責擴展閱讀

設置澎湖巡檢司過程

公元1280―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要求日本鐮倉幕府朝貢,因被拒絕,於是出兵征討日本,途經琉球(台灣)和澎湖。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海船副萬戶楊祥請求帶兵6000人前往流求招降,如其不服就發兵攻擊,朝廷從其請。當時有從小生長福建沿海、熟知海道利病的吳志斗主張先從澎湖發船往諭,了解水勢地利,然後發兵。

當年10月,元政府命楊祥為宣撫使,給金符,吳志斗為禮部員外郎、阮鑒為兵部員外郎,給銀符,往使流求,這是元朝當局經營流求的開始。第二年,他們從汀路尾澳起航,船行不久,望見一個低而長的島嶼,楊祥以為已到流求,率眾船停靠島邊,命令劉閏帶領200餘人分乘11艘小船上岸。

島上的人聽不懂他們的話,引起爭執,元軍被殺 3人,不得不撤到船上,繼續航行,抵達澎湖。第二天,因吳志斗失蹤,只好返航,招渝流求的任務沒有完成。過了5年,成宗元貞三年(1297年),元朝政府改福建省為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並由福州「徒治泉州,以圖流求」。

同年九月,福建平章政事高興派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二人率軍再次赴流求招諭。這七八年是元朝積極經營台灣的時期。大約就在這個時期,為了便於對流求的管理。

在1292―1294年元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晉江縣、巡檢職位很低,只有九品,主要負責巡邏和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澎湖巡檢司的出現,說明元朝政府已經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行政管理機構。宋元兩朝在澎湖群島駐兵建置,說明早在12、13世紀,澎湖群島就已經納入中國版圖了。

Ⅸ 元朝時,台灣叫作什麼

秦朝抄稱台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為「夷州」
隋代改為「流球」
宋朝稱「毗舍耶」
元朝時,又稱台灣為「琉球」。
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台灣窩」等諸種稱謂
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有「台灣」之稱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台灣,曾改名為「東郡」
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

關於台灣名稱的由來,歸納起來有幾種說法:一說,因為該島浮海如平,地形似彎弓,故名台灣;一說,根據台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轉音而得名;一說,是由閩南話「台員」轉音而得名;一說,是從「台灣窩」(高山族浦族中的一個族稱)演變而來。

Ⅹ 元朝對台灣的管理,採取了什麼措施

元朝根本沒有管理台灣,沒有採取過什麼措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