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文學堅守

文學堅守

發布時間: 2020-12-27 11:35:11

堅守信念雨果的例子

雨果之事例與素材
一個普羅米修斯式的巨人,作為胸懷磅礴的激情、充沛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一生為正義、光明和真理「鼓」與「呼」的鬥士和勇士,他的一生顯示了普羅米修斯式的高大身影,體現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竊火」精神。
在人類精神文化領域里,有一些傑出的人物,他們本身就構成了一些傳奇,構成了一些重大的文化奇觀,或以其勞作工程的巨大宏偉,或以其藝術創造的無比精美,或以其內容的
廣博,或以其思辨的深達,或以其氣勢的磅礴,或以其意境的高超,或以其精神影響的深遠,或以其藝術感染的強烈。雨果就在這樣一個層次上,他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輝煌的傳奇,一個令人贊嘆、令人眩暈的奇觀。
作為精神文化奇觀,雨果是一個大寫的詩人,一個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意義上的詩人;不僅是詩人,也是戲劇家、小說家、批評家、散文家。而且,最難的是他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有豐碩厚實的功績,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頂點,高踞於金字塔的尖端,僅僅某一單方面的成就已經足以構成一塊塊不朽的豐碑。
在世界文學史上像雨果這樣自始至終關注著國家民族事務與歷史社會現實並盡力參與其中的人寥若晨星,屈指可數。他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鬥士。他在長期反拿破崙三世專制獨裁的斗爭中,成為了一面旗幟、一種精神、一個主義,其個人勇氣與人格力量已經永垂史冊。這種高度是世界上一些在文學領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作家都難以企及的。作為一個偉大的鬥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點,是他成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為了窮人、弱者、婦女、兒童、悲慘受難者的維護者,是他對人類獻出了崇高的赤誠的博愛之心。他這種博愛,正如有的批評家所指出的那樣:「像天堂紛紛飄落的細細的露珠,是貨真價實的基督徒的慈悲。」
在所有作家和藝術家當中,雨果是惟一得到永遠活在法國人民心中這種榮譽的人。
——羅曼•羅蘭
雨果是「詩」,有著不斷燃燒的「靈魂之火」,有著包容萬物的「宇宙的律動」,有著對被折磨的人們的「慟哭」,有著對虛偽和不公平的「憤怒」。而且,也有著對凜凜正義的「渴望」。維克多•雨果是我青春的伴侶。不,也可說是我一生的伴侶吧!雨果是「人性之光」,是照耀在為眼前苦惱的一個「人」,然後痛擊造成這樣「悲慘」現實的社會,構想著所有人都能共生的理想世界,進而向自然、大地、堪稱生命搖籃的「宇宙」擴展開去。
——池田大作
像許多人一樣,雨果只有在痛苦時才思索。痛苦中的沉思默想給他帶來了某一種洗煉……
——雨果的孫女婿列昂•都德
雨果生下來時,不及一把餐刀長,侍候的人把他包紮好,放在一張安樂椅里,像這樣的小東西,椅子里足可容得下六七個,家裡的人讓他的兩個哥哥進來看時,那時胖歐仁只有18個月,還不大會講話,見了這個不成人樣的孩子,叫起來:「喔,這個小囝囝!」
雨果雖命若游絲,但人們一樣把他送到市政府。因此貝桑松人口冊上有一項記錄:嬰孩一名,生於共和國十年風月七日(即1802年2月26日),名叫維克多•瑪麗•雨果。
維克多很喜歡讀書。他也像他大哥一樣的老成持重,他不大說話,但是說起話來一定很恰當,他的話有好幾次使他的母親驚異,他的面容非常柔和。
1816年7月10日,雨果14歲時,在自己的日記里寫下了這樣一句誓言:「要成為夏多勃里昂,否則別無他志。」當時,夏多勃里昂的聲望正隆,如日中天,他既是曾使千萬讀者崇拜的文壇泰斗、法蘭西學院40位「不朽者之一」,又是復辟王朝的內政部長、貴族院議員,是歐洲政治中風頭十足的人物,對於一個14歲的少年來說,「要成為夏多勃里昂」,此志可謂不小。巴爾扎克是在將近30歲的時候,才有過這樣的豪言壯語:「我要用筆完成拿破崙用劍未完成的事業。」不止一個文學史家與傳記作者把雨果的上述誓言,視為「野心」與「虛榮心」的表現,而且,雨果崇拜的偶像夏多勃里昂本人就是「虛榮的化身」。不過雨果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並沒有止於取法於夏多勃里昂,而是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要求與激勵。夏多布里昂先生看過雨果寫的詩後稱他是一個「卓絕的神童」。
雨果曾說,他在16歲時被政治熱情投入了文學。1836年到1840年,雨果卻常常因為自己不能在民眾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凄然不安。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恢復帝制,稱拿破崙第三。當年的12月2日,雨果還沒有起床就得知了這個消息。他走上街頭與群眾一起戰斗。許多人都認出了雨果,把他圍起來:「雨果公民,該怎麼辦?」
「撕掉違反憲法的布告,高呼共和國萬歲!」
「要是他們開槍呢?」
「那你們就拿起武器。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隻手握住你們的權力,一隻手握著武器……」
有人說:「他們會打死您的。」雨果很平靜地說:「那你們就拖著我的屍體沿街走,如果我的死激起正義,那也是美好的事。」然而起義失敗了,雨果被迫化裝成一個排字工人逃離巴黎,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中的雨果從未停止過戰斗。來到布魯塞爾的第二天,雨果就開始動筆。一種神聖的怒火在胸膛燃燒,越燒越旺。他寫了一本抨擊性的小冊子《小拿破崙》,以泄心頭之憤。這本書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即興之作。雨果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書中充滿了西塞羅的激情,朱文納爾的諷刺,嬉笑怒罵,感情激揚。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認為這是理智對暴力頗有情感的回敬。墨水瓶反對大炮,墨水瓶一定會摧毀大炮。」此後他又發表了辛辣諷刺拿破崙三世背信棄義的《懲罰集》,這兩本書將路易•波拿巴考問得體無完膚,焦頭爛額。
在法國人心目中,流亡的不幸使雨果變得更加偉大。儒勒•雅南在給雨果的信中說:「您是我們的領袖,您是我們的上帝;您就是生命之神,惟一的不足是您遠離我們。」雨果也曾自豪地說:「不是我被摒棄,是自由被摒棄,不是我流亡在外,是法蘭西。」因此,當法蘭西第三帝國故作姿態,對一些流亡者實行赦免,不少流亡者紛紛歸附時,雨果表示了自己的堅定不移:「哪怕是沒有盡期,我將忍受這艱苦的放逐,我不想知道,也不考慮,原以為堅定的人,是否已經屈服,許多不應該走的人,是否也要離去。如果只剩下一千人,那千人之中有我!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還要斗爭下去;如果只剩下十個人,我就是第十個;如果只剩下一個人,我就是那最後一個!」

1861年夏,流放中的雨果終於為其寫了21年的一部長篇小說畫上了句號,這部巨作正是《悲慘世界》。這本書引起了法國政壇的爭議,並說這本書是「當代最危險的書」。1865年,他又完成了《海上勞工》,而這本書沒有引起黨派之爭。在這里,只有人與自然界的暴力做斗爭。正如雨果所說:「我旨在歌頌勞動、意志、忠誠以及一切使人變得偉大的東西。」
當島上的水手讀到這本書,他們給雨果寄來長長的信,表示敬意。雨果在回信中說:
「我向你們致意。我要告訴你們我是一個什麼人。我也是水手,我在和深淵搏鬥;我正在經受著北風的猛烈的襲擊。我的身上淌著水,我的牙齒在打顫;但我仍在微笑。我有時像你們一樣唱著憂郁的歌……我在反抗,我在抵抗專制主義,就像你們抵抗風暴一樣。」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被俘垮台,雨果回到了法國,他向他闊別了19年之久的人民發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說:「同胞們,我說過,共和國歸來之日,我自歸來。我回來了。兩件大事在召喚我。第一件,共和國。第二件,危難。我到這里來盡我的職責。我的職責是什麼呢?和你們一樣,和大家一樣,捍衛巴黎,守住巴黎。拯救巴黎,這不僅是拯救法蘭西,而且是拯救歐洲。」雨果也立即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斗,發表演說,探望傷員,捐款購買大炮。
在此期間,還有一些義演等活動使用了雨果的劇本及其他的著作。雨果特地為此發表聲明,請人們不必再費心徵求他的同意,「我的書就像我一樣,我們屬於法蘭西。願意怎樣使用這些書和它們的作者都可以。」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雨果像法蘭西真正的兒子那樣,始終保持樂觀情緒,他說:「我雖然飢寒交迫,但我感到幸福,因為我是和人民在一起經受苦難。」
1874年,他寫作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九三年》,小說宣揚了「在人世的一切問題之上,還有人心的無限仁慈」的觀點,這在當時巴黎公社起義被殘酷鎮壓、公社社員們面臨死亡威脅的形勢下,具有進步的意義。
1881年8月31日,他似乎意識到自己將要離開人世。他擬定了自己的正式遺囑,並不斷強調:「我把五萬法郎贈給窮人。我希望用窮人柩車把我送進公墓……」
1885年5月22日,雨果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法國為其舉行了國葬,鳴禮炮21響,儀仗隊由12名法國青年詩人組成,兩百萬人群跟隨在柩車的後面。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如此描述說:「一個國家把以往只保留給帝王與統帥的榮譽,給予一位詩人,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懷念雨果
徜徉在書齋里是一件幸事,至少知道有文學評論家說荷馬能代表希臘文學,但丁能代表義大利,莎士比亞能代表英國,歌德能代表德國,泰戈爾能代表印度,雨果則能代表法國……走過那個自稱是「世紀的兒子」的老人——雨果,並不是他能代表法國的文學,真正原因是老人那色彩斑斕的精神世界和對思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執著,對天主的愛情的謳歌,對丑惡的鞭笞,對自然的禮贊,對人生的探索,對哲理的深思。
老人的理想追求,像天宇里運行的恆星。在他的一生里,無時不是在理想的催促下裂變得貼近時代,貼近勞苦大眾。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人類文明進步與歷史。老人雖出身名門貴族,但最終還是從一個保皇黨文化人逐步走向了革命民主主義再到空想的社會主義,但這不影響他擁有一以貫之的信念,那就是絕對的人道主義。雨果之所以敢於賦予人道主義至尊地位,在於他有著天主教思想資源的支持。雨果在他的長篇小說《海上勞工》的序言中概括自己的創作時說:「宗教、社會、自然,是人類三大斗爭的對象;這三者同時也是人類的三種需要……」

因著《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兩部鴻篇巨著,雨果在法國的文學史上占據了極高的地位。在《悲慘世界》中,雨果極力刻劃出卞福汝主教仁慈、博愛、寬恕等基督精神這一形象飽滿、理想化的典型人物,他由一個貴族浪盪公子轉變成為虔誠的信徒,使自己的教區成了人間福地,透過他人性化的善舉使基督的福音得到了實踐。他的仁慈形象無與倫比,他不但在警察面前為冉•阿讓開脫偷盜的罪名,而且加贈一對價值200法郎的銀燭台來接濟他,並對冉•阿讓說:「我的兄弟,我贖的是你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
精神裡面救出來,交還給上帝。」這番良善的話語對冉•阿讓的一生影響是那麼刻骨銘心,以致後來他成了一位世俗世界裡的卞福汝主教,冉•阿讓治下的馬德蘭市儼然可比卞福汝所管轄下的狄涅教區,而冉•阿讓最後對沙威的勸化則由於承接了卞福汝主教的感化力量。這種宣揚基督仁愛精神,從凈化人靈的行為中,使整部作品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甚至震撼心靈的印象。同樣,在《巴黎聖母院》這部作品中,面貌醜陋的男主人公加西莫多那種超越愛情之上的壯舉,更是對善良、仁愛的人性的有力詮釋,使典型人物達到真正永垂不朽的效果。因此巴黎聖母院因著雨果而更加庄嚴、神聖,從而揚名於世。
在雨果所寫的作品中,大都以高揚的激情筆墨去抒發基督之愛、人性之愛。他把愛闡述得驚天地泣鬼神,使人真正領略到愛的高貴、愛的悲壯。
雨果一生鍾情於大自然,從而走進大自然,與大自然同呼吸,與大自然共榮辱。透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雨果知道了上帝的萬能,及博大精深的基督之愛。雨果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橫穿阿爾卑斯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漫步名城亞琛和蘇黎世,探尋萊茵河畔,在天地萬物中,他尤其喜歡江河。於是就有了「江河既可載運貨物,也能傳播思想」、「江河就像是巨大的喇叭,向著海洋唱頌著大地的美景,田野的耕耘、城市的壯麗及人類的光榮」,於是就有了「萊茵河集中了河流的萬千面貌於一身,它像羅納河一樣迅速敏捷,像羅亞爾河一樣雄渾寬闊,像繆斯河一樣峭壁夾岸,像塞納河一樣迂迴曲折,像索河一樣綠水瀠瀠,像台伯河一樣歷史悠久,像多瑙河一樣庄嚴高貴,像尼羅河一樣神秘莫測,像美洲河一樣金光閃閃,像亞洲河一樣蘊涵著寓言與幽靈」。從自然景觀里,雨果抒寫了歷史變遷,發掘人類的悠久文明,記錄了人類可歌可泣的悲壯。他常常寄情於山川名勝,他禮贊自然,像禮贊生命一樣灼熱,那種樸素的生命原色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在這渾然一體的生命原色中,上帝之愛無與倫比。
雨果的襟懷遼闊如浩海,情感感人肺腑,其文其人都是偉大的,對上帝仁愛的宣揚是滿懷著一腔摯誠的。
懷念雨果,他不但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更是全世界人的驕傲。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基督的形象在善良者身上的存在。
維克多•雨果——雄跨時空的王者
一個普羅米修斯式的巨人,作為胸懷磅礴的激情、充沛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一生為正義、光明和真理「鼓」與「呼」的鬥士和勇士,他的一生顯示了普羅米修斯式的高大身影,體現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竊火」精神。
在人類精神文化領域里,有一些傑出的人物,他們本身就構成了一些傳奇,構成了一些重大的文化奇觀,或以其勞作工程的巨大宏偉,或以其藝術創造的無比精美,或以其內容的
廣博,或以其思辨的深達,或以其氣勢的磅礴,或以其意境的高超,或以其精神影響的深遠,或以其藝術感染的強烈。雨果就在這樣一個層次上,他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輝煌的傳奇,一個令人贊嘆、令人眩暈的奇觀。
作為精神文化奇觀,雨果是一個大寫的詩人,一個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意義上的詩人;不僅是詩人,也是戲劇家、小說家、批評家、散文家。而且,最難的是他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有豐碩厚實的功績,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頂點,高踞於金字塔的尖端,僅僅某一單方面的成就已經足以構成一塊塊不朽的豐碑。
在世界文學史上像雨果這樣自始至終關注著國家民族事務與歷史社會現實並盡力參與其中的人寥若晨星,屈指可數。他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鬥士。他在長期反拿破崙三世專制獨裁的斗爭中,成為了一面旗幟、一種精神、一個主義,其個人勇氣與人格力量已經永垂史冊。這種高度是世界上一些在文學領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作家都難以企及的。作為一個偉大的鬥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點,是他成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為了窮人、弱者、婦女、兒童、悲慘受難者的維護者,是他對人類獻出了崇高的赤誠的博愛之心。他這種博愛,正如有的批評家所指出的那樣:「像天堂紛紛飄落的細細的露珠,是貨真價實的基督徒的慈悲。」
在所有作家和藝術家當中,雨果是惟一得到永遠活在法國人民心中這種榮譽的人。
——羅曼•羅蘭
雨果是「詩」,有著不斷燃燒的「靈魂之火」,有著包容萬物的「宇宙的律動」,有著對被折磨的人們的「慟哭」,有著對虛偽和不公平的「憤怒」。而且,也有著對凜凜正義的「渴望」。維克多•雨果是我青春的伴侶。不,也可說是我一生的伴侶吧!雨果是「人性之光」,是照耀在為眼前苦惱的一個「人」,然後痛擊造成這樣「悲慘」現實的社會,構想著所有人都能共生的理想世界,進而向自然、大地、堪稱生命搖籃的「宇宙」擴展開去。
——池田大作
像許多人一樣,雨果只有在痛苦時才思索。痛苦中的沉思默想給他帶來了某一種洗煉……
——雨果的孫女婿列昂•都德
雨果生下來時,不及一把餐刀長,侍候的人把他包紮好,放在一張安樂椅里,像這樣的小東西,椅子里足可容得下六七個,家裡的人讓他的兩個哥哥進來看時,那時胖歐仁只有18個月,還不大會講話,見了這個不成人樣的孩子,叫起來:「喔,這個小囝囝!」
雨果雖命若游絲,但人們一樣把他送到市政府。因此貝桑松人口冊上有一項記錄:嬰孩一名,生於共和國十年風月七日(即1802年2月26日),名叫維克多•瑪麗•雨果。
維克多很喜歡讀書。他也像他大哥一樣的老成持重,他不大說話,但是說起話來一定很恰當,他的話有好幾次使他的母親驚異,他的面容非常柔和。
1816年7月10日,雨果14歲時,在自己的日記里寫下了這樣一句誓言:「要成為夏多勃里昂,否則別無他志。」當時,夏多勃里昂的聲望正隆,如日中天,他既是曾使千萬讀者崇拜的文壇泰斗、法蘭西學院40位「不朽者之一」,又是復辟王朝的內政部長、貴族院議員,是歐洲政治中風頭十足的人物,對於一個14歲的少年來說,「要成為夏多勃里昂」,此志可謂不小。巴爾扎克是在將近30歲的時候,才有過這樣的豪言壯語:「我要用筆完成拿破崙用劍未完成的事業。」不止一個文學史家與傳記作者把雨果的上述誓言,視為「野心」與「虛榮心」的表現,而且,雨果崇拜的偶像夏多勃里昂本人就是「虛榮的化身」。不過雨果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並沒有止於取法於夏多勃里昂,而是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要求與激勵。夏多布里昂先生看過雨果寫的詩後稱他是一個「卓絕的神童」。
雨果曾說,他在16歲時被政治熱情投入了文學。1836年到1840年,雨果卻常常因為自己不能在民眾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凄然不安。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恢復帝制,稱拿破崙第三。當年的12月2日,雨果還沒有起床就得知了這個消息。他走上街頭與群眾一起戰斗。許多人都認出了雨果,把他圍起來:「雨果公民,該怎麼辦?」
「撕掉違反憲法的布告,高呼共和國萬歲!」
「要是他們開槍呢?」
「那你們就拿起武器。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隻手握住你們的權力,一隻手握著武器……」
有人說:「他們會打死您的。」雨果很平靜地說:「那你們就拖著我的屍體沿街走,如果我的死激起正義,那也是美好的事。」然而起義失敗了,雨果被迫化裝成一個排字工人逃離巴黎,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中的雨果從未停止過戰斗。來到布魯塞爾的第二天,雨果就開始動筆。一種神聖的怒火在胸膛燃燒,越燒越旺。他寫了一本抨擊性的小冊子《小拿破崙》,以泄心頭之憤。這本書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即興之作。雨果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書中充滿了西塞羅的激情,朱文納爾的諷刺,嬉笑怒罵,感情激揚。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認為這是理智對暴力頗有情感的回敬。墨水瓶反對大炮,墨水瓶一定會摧毀大炮。」此後他又發表了辛辣諷刺拿破崙三世背信棄義的《懲罰集》,這兩本書將路易•波拿巴考問得體無完膚,焦頭爛額。
在法國人心目中,流亡的不幸使雨果變得更加偉大。儒勒•雅南在給雨果的信中說:「您是我們的領袖,您是我們的上帝;您就是生命之神,惟一的不足是您遠離我們。」雨果也曾自豪地說:「不是我被摒棄,是自由被摒棄,不是我流亡在外,是法蘭西。」因此,當法蘭西第三帝國故作姿態,對一些流亡者實行赦免,不少流亡者紛紛歸附時,雨果表示了自己的堅定不移:「哪怕是沒有盡期,我將忍受這艱苦的放逐,我不想知道,也不考慮,原以為堅定的人,是否已經屈服,許多不應該走的人,是否也要離去。如果只剩下一千人,那千人之中有我!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還要斗爭下去;如果只剩下十個人,我就是第十個;如果只剩下一個人,我就是那最後一個!」
1861年夏,流放中的雨果終於為其寫了21年的一部長篇小說畫上了句號,這部巨作正是《悲慘世界》。這本書引起了法國政壇的爭議,並說這本書是「當代最危險的書」。1865年,他又完成了《海上勞工》,而這本書沒有引起黨派之爭。在這里,只有人與自然界的暴力做斗爭。正如雨果所說:「我旨在歌頌勞動、意志、忠誠以及一切使人變得偉大的東西。」
當島上的水手讀到這本書,他們給雨果寄來長長的信,表示敬意。雨果在回信中說:
「我向你們致意。我要告訴你們我是一個什麼人。我也是水手,我在和深淵搏鬥;我正在經受著北風的猛烈的襲擊。我的身上淌著水,我的牙齒在打顫;但我仍在微笑。我有時像你們一樣唱著憂郁的歌……我在反抗,我在抵抗專制主義,就像你們抵抗風暴一樣。」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被俘垮台,雨果回到了法國,他向他闊別了19年之久的人民發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說:「同胞們,我說過,共和國歸來之日,我自歸來。我回來了。兩件大事在召喚我。第一件,共和國。第二件,危難。我到這里來盡我的職責。我的職責是什麼呢?和你們一樣,和大家一樣,捍衛巴黎,守住巴黎。拯救巴黎,這不僅是拯救法蘭西,而且是拯救歐洲。」雨果也立即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斗,發表演說,探望傷員,捐款購買大炮。
在此期間,還有一些義演等活動使用了雨果的劇本及其他的著作。雨果特地為此發表聲明,請人們不必再費心徵求他的同意,「我的書就像我一樣,我們屬於法蘭西。願意怎樣使用這些書和它們的作者都可以。」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雨果像法蘭西真正的兒子那樣,始終保持樂觀情緒,他說:「我雖然飢寒交迫,但我感到幸福,因為我是和人民在一起經受苦難。」
1874年,他寫作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九三年》,小說宣揚了「在人世的一切問題之上,還有人心的無限仁慈」的觀點,這在當時巴黎公社起義被殘酷鎮壓、公社社員們面臨死亡威脅的形勢下,具有進步的意義。
1881年8月31日,他似乎意識到自己將要離開人世。他擬定了自己的正式遺囑,並不斷強調:「我把五萬法郎贈給窮人。我希望用窮人柩車把我送進公墓……」
1885年5月22日,雨果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法國為其舉行了國葬,鳴禮炮21響,儀仗隊由12名法國青年詩人組成,兩百萬人群跟隨在柩車的後面。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如此描述說:「一個國家把以往只保留給帝王與統帥的榮譽,給予一位詩人,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② 歷史名人忠誠事跡

1、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將閭的學者,魯國的國君聽說他很有見識,便召見他,請他講一講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將閭推辭不掉,便對魯國的國君說:「要實行恭敬和節儉,擢用公正忠誠的人,行政大公無私,人民誰敢不和睦相處呢?」

將閭離開魯國國君,總覺得自己說的不一定對,於是他找到當時很有名望的一個學者,名叫季徹,將閭向季徹說了給魯國國君說的話,問季徹自己說的是否對。季徹聽了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就給將閭講了一個小故事。

季徹說:「一天他駕車出遊,路上見一個螳螂在車轍里。它看到我的車子過來了,便奮力舉起了它的雙臂,企圖阻止我的車子前進,我看著他的樣子又佩服又可憐,佩服它的勇敢,可憐它的不自量力。」說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擋車將閭吃驚地說:「先生是說魯國國君照我說的去做,要實現聖明之治,如同螳螂擋車是不能勝任的吧!」季徹沒有回答,他說:「最偉大的聖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順應民心的自然活動,來完成教化,改易俗習。這樣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進專一於道的志向。就好像隨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為什麼會這樣。要使天下皆同一於自然之德,必須使內心安定才是。」

魯國的國君照將閭的見解治理國家,麻煩事一天比一天多,連自己也處於危險境地,他就不再實行了。

③ 曹文軒的個人簡介

曹文軒,男,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市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北京作內家協會副主席,北容京大學教授。 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

(3)文學堅守擴展閱讀:

1、主要作品有文學作品集《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 《根鳥》 、《細米》、《青銅葵花》等。

2、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黑瓦》、《 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

3、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多次在各地進行演講。

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警句

《鋼鐵是怎樣煉成》中有名的名言名句有如下文:

  1.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

  3.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4.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5. 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

  6. 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7. 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總是充滿著生活和泥土氣息。我從來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8. 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9.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麼尖銳。

  10. 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願,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

  11. 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12. 收起槍,別跟任何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13. 數千人形成一個強大的變壓器,形成一種永不枯竭的原動力。

  14. 任何一個傻瓜在任何時候都能結束自己!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15. 就是到了生活已經無法忍受的時候,也要善於生活下去,要竭盡全力,使生命變得有益於人民。浪費人力,等於犯罪。

  16. 幸福,就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就在於改造和重新教育那個已經成了國家主人的、社會主義時代的偉大的智慧的人而奮斗。

⑤ 名人笑對挫折的事例有哪些

1 蒲松齡鬱郁不得志之後,轉而著書,寫出了被郭沫若稱為「寫鬼寫人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小說集《聊齋志異》。

2司馬遷受宮刑,獄中寫出《史記》。魯迅先生評價該書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 韓信受垮下之辱,當兵又屢屢不受重用,當終成開國大將.

4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5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⑥ 關於堅持的事實論據

李白鐵棍磨成針的故事\
司馬遷寫<史記>/
曹雪芹寫<紅樓夢>夏洛蒂·勃朗特寫<簡愛專> 馬克思屬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蘇格拉底堅持真理愛迪生發明電燈
科學家霍金,患有嚴重的大腦疾病,可他從未放棄自己的研究。對事業的摯愛是他在「空間,物質、時間」領域里成為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在病情發展到只有一個手指能動時,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用豁達的心態樂觀地對待生活海倫凱勒克服聾盲啞困難 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葯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葯物書籍。歷經艱辛,走千山萬水,用了三十多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葯巨著――《本草綱目》。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於名山大川」的宏願。後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梅蘭芳小時候口吃,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他堅持每天早上含沙練唱,最終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為一位聞名中外的藝術大師。

⑦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對比手法:比如」橫眉「和「俯首」相對比。

比喻手法:把自己比喻為孺子牛。

出自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自嘲》。

全詩如下: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譯文如下:

交了不好的運氣我又能怎麼辦呢?想擺脫卻被碰得頭破血流。

破帽遮臉穿過熱鬧的集市,像用漏船載酒駛於水中一樣危險。

橫眉怒對那些喪盡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願為老百姓做孺子牛。

堅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場永不改變,不管外面的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

(7)文學堅守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其中「運交華蓋」是說生逢豺狼當道的黑暗社會,交了倒霉的壞運。「欲何求」、「未敢」都帶有反語的意味,是極大的憤激之詞,反襯出當時國民黨統治者的殘暴,形象地描畫和揭示了一個禁錮得像密封罐頭那樣的黑暗社會,概括了作者同當時國民黨的尖銳的矛盾沖突。

作者在「破帽"與「鬧市」, 「漏船」與「中流」這兩不相應且對立的事物中,巧妙地運用了一個「過」和一個「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現出作者臨危不懼、激流勇進的戰斗精神,襯托出革命戰士在險惡環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頑強、機智靈活。這兩句詩流露出詼諧、樂觀的情趣,表現出寓庄於諧的特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全詩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體現出作者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前四句敘寫處境和戰斗行動,這兩句揭示內心深處的感情,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

在談到小說創作的經驗時,魯迅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這里,詩人只消用「橫眉」、「俯首」兩個短語來畫「眼睛」。整個戰士形象便浮雕似地一同凸現出來了。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末聯重申了與反動勢力勢不兩立的態度,顯示了詩人不可動搖的戰斗決心。「躲進小樓」正所謂「守住營壘」,具有巧戰、韌戰的雙重意義。同時,對權力者的政治專制和思想統制,也是一個有力的諷刺。——好呀!我躲進小樓,也自有個「一統天下」。什麼春夏秋冬,謠諑詛咒,都去你的吧! 「管他」二字,輕蔑、決絕,脫手而出,有如投槍。

律詩講究音律,對仗工整,結構嚴謹,要寫得縱橫跳宕,一氣貫注是頗不容易的。前人對寫作律詩的聖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頗為稱道,蓋在於做到不見音律和句法的形跡。本詩機智敏銳,恰恰以它的戰斗的內容和調侃的格調,打破律詩的固有格局,顯示了魯迅的獨特藝術風格。

⑧ 儒林外史庄紹光性格特徵事件

在《儒林外史》中作為「上上」人物出現的是虞育德和庄紹光。他們甚至是杜少卿最推崇、最敬重的人。虞育德在書中被稱為「真儒」,而且是當時唯一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德化」旁人的「聖賢之徒」。祭泰伯祠的「大典」就是由他「主祭」的。這個人雖有「待人厚道」的「美德」,卻不大講是非原則。

根據書中所描寫的他的某些行為來判斷,他身上明顯地存在著封建社會世俗的「中庸之道」。庄紹光是杜少卿所「師 事」的人,他確有不肯屈節於權貴,不愛同官場勢利中人交往的一面;但他對「君臣之禮」卻很看重,有人薦舉他入京去見皇帝,他還是去了。

只是到了京城後,感到「我道不行」,才又回到南京,「著書立說,鼓吹休明」。盡管他辭官不做,可是皇帝賜給他一座在玄武湖的別墅,他還是老實不客氣地享受了。

(8)文學堅守擴展閱讀

庄紹光,名尚志,字紹光,人稱庄征君,以字行於世。古典文學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南京累世讀書人,即書香門第。為書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書中的庄紹光及杜少卿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紹光最大的特點。

他並不是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紛紛擾擾中從容而成功地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徵辟時顯然已經知道自己是難容於朝廷的,故而對妻子說「你但放心,我就回來,斷不為老萊子之妻所笑」。庄征君面君,天子問政,正欲奏對,頭頂一點鑽心疼痛,著實難忍,只好懇請細思之後再為啟奏。回到下處看時,頭巾里一隻蠍子。次日焚香卜筮,卦辭乃是「天山遁」。

庄征君知「我道不行」,把教養的事細細做了十策,又寫了一道求賜還山的本,呈遞上去。朝中權臣託人捎話,欲將其收在自己的門牆之下,但庄征君的婉拒之辭不卑不亢,並稱「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況太保公屢主禮闈,翰苑門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這一個野人?這就不敢領教了。」

太保碰了個軟釘子,立即便以祖宗法度為詞,使得皇帝准了庄征君的還山奏本。朝政這個局面,是庄征君意料之中的,所以辭得那樣乾脆。庄紹光的這種悠然,多少有一種杜少卿和虞博士中和起來的特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