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陣地戰爭

堅守陣地戰爭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16:36

『壹』 戰爭中的英雄事例

見證邱少雲英雄事跡總結的南充英雄
□本報記者 鄧成滿 文/圖
他是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
他的事跡曾被《人民日報》長篇報道;
他是邱少雲的戰友,後在邱少雲部隊以副師職退休;
他就是原南部縣度門鄉(現為儀隴縣度門鎮)人林炳遠。
日前,南充本地多家媒體刊載了一條《「孤膽英雄」為修路遷母墳》的消息,為了支持家鄉公路建設,七旬老人林炳遠動員自己的兄弟姐妹,把母親的墳墓遷離工地,在儀隴縣度門鎮引起了強烈反響。
就這樣,這位從川北山鄉走出來的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再一次引起了讀者的注意。3月中旬的一天,在南部縣城某住宅小區,記者采訪了這位戰功赫赫的老英雄林炳遠。通過林老的講述,一段關於邱少雲與南充戰友的故事,浮現在讀者面前。
他的名字載入解放軍軍史
1951年6月,18歲的南部縣度門鄉立石村青年林炳遠告別家鄉,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滾滾鐵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英模卷》中有如下記載:
「林炳遠,四川省南部縣人,1933年出生,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第八十六團第九連戰士。1952年11月1日,上甘嶺戰役中,他所在連反擊597.9高地。他在這次戰斗中共斃傷敵140餘人。立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而對此敘述更為詳盡的,是1953年7月5日的《人民日報》。1953年6月26日,林炳遠從朝鮮前線來到北京,出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這位青年英雄出現在大會的主席台上,向參加大會的同志們報告他的英雄事跡的時候,台下響起了一陣如雷般的掌聲。《人民日報》記者趙忠信現場采訪了這位傳奇式的「孤膽英雄」,隨後以《英雄是這樣誕生的》為題,寫下了近4000字的長篇通訊,介紹了林炳遠的事跡。
1952年11月1日,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已經半個多月時間了。林炳遠所在的班被指令爆破敵人坦克,然而就在投入戰斗的那一剎那,一發炮彈飛來,班長負重任,另兩名戰友犧牲。林炳遠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里,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用手榴彈、手雷及爆破筒與敵人作殊死戰斗。5日那天的戰斗最為激烈,趙忠信是這樣描述的:
中午時分,敵人一個加強連,在炮火掩護下,又發動了瘋狂的反撲……林炳遠連續投出了幾個手榴彈,冒著煙塵,縱身沖出了坑道口,滾到一個炮彈坑裡隱蔽起來,這時,兄弟部隊的兩個戰友也從後山爬過來支援他……林炳遠挺起身來,揮臂打出兩個手雷,冒著煙霧向敵群沖去……就這樣,妄想奪取二號陣地的一個加強連的敵人,大部分被埋葬在英雄的二號陣地前沿了。
深情懷念南充籍戰友
名揚上甘嶺之後,林炳遠於1953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從戰士升為排長。回國後,他和所在的部隊一起來到湖北孝感花園鎮駐防;1976年,他又隨部隊移師甘肅武威。1990年,他在師副參謀長位置上退休;2005年,他把關系辦回南充市軍干所,在此頤養天年。
在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林炳遠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他曾17次到北京出席「五一」、「十一」觀禮和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以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最讓他難忘的,是1978年他被推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503名軍隊代表之一,他見到了鄧小平、羅瑞卿等南充籍的老一輩革命家。聆聽鄉音,共商國是,林炳遠說,這是此生最大的幸福和殊榮。
在采訪林老的當天,在南部縣城那套簡朴的住房裡,在回憶往昔崢嶸歲月之後,林老還向記者透露,他想念戰友,尤其是營山人李元興和蓬安人鄧章德。
李元興,營山縣人,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第八十七團第九連副班長。1952年10月,他們連接受反擊391高地的任務後,他被編入爆破組。12日,部隊在炮火掩護下發起猛攻。在突破口上敵人有一座巨型暗堡,他用一個大炸葯包將暗堡炸毀,使部隊順利突入縱深,全殲守敵。立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鄧章德,蓬安縣人,1933年出生,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第一三五團第三連通信員。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參加第五班反擊597.9高地的一個陣地,在炮火掩護下,該班全殲守敵1個連。班長犧牲後,敵人又反撲上來,他主動指揮全班與敵搏鬥,殲敵百餘人。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仍堅守陣地數小時,直到後續部隊上來。立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關於李元興,還有一段永垂青史的故事。他是邱少雲的副班長,親眼見證了邱少雲壯烈犧牲的全過程。小學語文課本中《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作者就是李元興。
在回南充定居後,林老了解到,李元興當年從朝鮮回國後,因為負傷轉業回到了老家,在「十年浩劫」中去世,也不知他的家人是否安康。而蓬安的鄧章德,他現在也失去了聯系。
見證邱少雲英雄事跡總結
50多年來,邱少雲的英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樣一位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英雄,卻差點默默無聞。最終讓英雄揚名的,林炳遠是見證人,而李元興則是直接證明人。
抗美援朝前,邱少雲所在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軍29師 87團9連。兩年後,29師入朝作戰。邱少雲所在班的副班長,就是李元興。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10月11日,邱少雲隨所在部隊奉命到離敵人僅300米的地方完成潛伏任務。12日中午時分,敵人向潛伏區打來幾發燃燒彈,烈火燒著邱少雲的衣服、鞋襪,直至燒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動不動。戰斗結束後,連隊給邱少雲報請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林炳遠老人當時在29師86團,上甘嶺戰斗結束大約半個月的樣子,全師進行戰斗總結,林炳遠作為斃傷敵人最多的戰士也參加了。在總結會上,87團一名叫王世明的連指導員被評為思想工作先進個人。當時,一位組織部門的幹事要求王指導員舉個具體的人或事來談談。
王指導員來自87團9連,他首先就提到了邱少雲。他說:「在執行任務前進行戰前動員時,戰士們很激昂,紛紛表了態,可邱少雲卻悶不吭聲,於是我找邱少雲談心,給他講了許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態:就是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標,暴露目標就是革命的罪人。第二天,他向黨支部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中他表示:為了戰斗勝利,願貢獻自己的一切。第二天,他真的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
時至今日,林炳遠老人還能回憶起當時王指導員講話的神情。他說,在聽了王世明的匯報後,那位幹事非常感動地說:這樣壯烈的英雄行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應報特等功!
1952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授邱少雲為特等功臣。
1952年12月底,一位名叫鄭大藩的隨軍記者到部隊采訪,他就邱少雲的死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燃燒彈落在什麼地方?是打中頭部死亡還是一點一點燒死的?二是他身邊有無水溝?誰看見了邱少雲犧牲的全過程?
當時,李元興負傷回國治療,當他傷好回部隊後,馬上找到鄭大藩,講述了邱少雲犧牲時的情景:「燃燒彈打在邱少雲前方兩米左右,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燒過來的,從頭燒到腳,當時我伏在他身後5米左右,親眼見到大火一點一點把邱少雲活活燒死。」李元興和其他戰友還證明,邱少雲右面3米處有一條小水溝,當時如果他願意,只需側向滾即可活命。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用整版篇幅發表了鄭大藩的長篇通訊《偉大的戰士邱少雲》。此文一出,隨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
1953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再次授予邱少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並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還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的稱號。
40多年的軍旅生涯,林炳遠一直在邱少雲部隊里。同樣作為戰斗英雄,他仍然以自己是邱少雲的戰友而驕傲。
林老說,前一段時間,有人在網上發表所謂的「探討」文章,懷疑邱少雲的犧牲經過。對此,作為邱少雲犧牲及立功受獎的見證人,林老義憤填膺地說:「英雄的歷史不容別有用心地質疑,英雄的光焰將永照軍旗,輝映華夏大地,激勵後世子孫。」

『貳』 美軍有哪些經典的戰爭,最好給一些資料

巴斯托涅防禦戰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森林地區對盟軍發動突然襲擊。美軍的戰線開始崩潰,盟軍的整個北翼受到嚴重威脅。12月17日,第101空降師接到戰斗命令後,立刻向北驅車107英里,直撲巴斯托涅。巴斯托涅位於阿登東部公路網的中心。第101空降師的任務是奪占巴斯托涅,擾亂德軍的交通線。12月20日,德軍奪佔了最後一條出入巴斯托涅鎮的道路,把它孤立起來。德軍在西線的勝利取決於擊敗第101空降師和佔領巴斯托涅。強大的德軍裝甲與步兵部隊試圖從北面、南面和西面突破美軍的防線,但每一次都被美軍擊退。第101空降師面對德軍5個師的輪番進攻,始終堅守陣地,直到12月26日美軍第4裝甲師突破德軍重圍進入巴斯托涅為止。德軍在要求被圍在巴斯托克的美軍投降時,只得到第101空降師副師長麥考利夫准將的回答:」Nuts!」在其後的3個星期中,第101空降師經歷了巴斯托涅戰役中最血腥、最慘烈的幾次戰斗。隨後,它與美軍第3步兵師一起,逐個清剿了阿登地區德軍孤立的抵抗區,結束了德軍在那個地區的抵抗。保衛巴斯托涅的英勇行為,為第101空降師贏得了「優異部隊嘉獎令」。在美國陸軍歷史上,全師獲得這一榮譽還是第一次。

『叄』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是什麼樣的

1952年10月,美國為了挽回朝鮮戰場的頹勢,以便在朝鮮戰爭停戰談判時可以贏得更多的籌碼,對中國人民自願軍駐守的上甘嶺陣地,發起攻擊。中美雙方誰也沒有料到,爭奪小小的上甘嶺高地的戰役,會變成一場人肉大戰。

美軍前後投入6萬多兵力,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戰機,對這塊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山頭,投下了190萬枚炮彈。中國人民自願軍用4萬兵力迎戰,而且用遇強則強的戰斗信仰擊敗了美軍。

上甘嶺戰役的勝敗,直接關繫到停戰後軍事分界線的劃分,換句話說,就是誰贏了誰就能得到更多的領土。因此為了上甘嶺高地的兩座山頭,中美雙方都志在必得,展開了反復的拉鋸戰。

戰役時期中國人民自願軍,前後派出9個團,又加上2000多名的新兵戰士,以及炮兵營和火箭營,發射了45萬枚炮彈。

美國率領的聯合國軍,有10個團、1個空降師,以及兩個新兵團,共發射190萬枚炮彈,5000多枚航彈,因此有許多中國志願軍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的,而是被美軍的炮彈活活震死的。

就在這塊面積僅有3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中美雙方共10萬人的軍隊,展開了敵存我亡的生死決斗。上甘嶺戰役一共打了43天的時間,就在這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里,有4萬名戰士,永遠地倒在了這個地方。

上甘嶺戰役的戰況極其慘烈,是戰爭史上都非常罕見的,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涌現出了很多像黃繼光一樣的英雄人物。

(3)堅守陣地戰爭擴展閱讀:

戰役影響: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上甘嶺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向世界顯示了志願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美第七師和韓第二師在戰役中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並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於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

還有就是因為此戰志願軍上報擊敗美國在朝鮮最後的預備隊-第187空降團,導致15軍後來被改編為空降軍,雖然從美軍的記錄來看,這個187團這一年一直呆在日本,沒有參戰的記錄。

『肆』 1942年5月30日的戰爭法國士兵們以什麼才能堅守陣地

戰斗於1942年5月30日黎明打響。德軍開始對比爾哈希姆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轟擊,空中布滿了硝煙,酷熱使人難以忍受。炮擊過後,隆美爾的軍隊發起了集團沖鋒,坦克一次又一次地猛撲法軍陣地。法國士兵們以寬闊的地雷場為屏障,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多次打退了德軍的進攻。

『伍』 求一個一分鍾的戰爭小故事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森林地區對盟軍發動突然襲擊。美軍的戰線開始崩潰,盟軍的整個北翼受到嚴重威脅。12月17日,第101空降師接到戰斗命令後,立刻向北驅車107英里,直撲巴斯托涅。巴斯托涅位於阿登東部公路網的中心。第101空降師的任務是奪占巴斯托涅,擾亂德軍的交通線。12月20日,德軍奪佔了最後一條出入巴斯托涅鎮的道路,把它孤立起來。德軍在西線的勝利取決於擊敗第101空降師和佔領巴斯托涅。強大的德軍裝甲與步兵部隊試圖從北面、南面和西面突破美軍的防線,但每一次都被美軍擊退。第101空降師面對德軍5個師的輪番進攻,始終堅守陣地,直到12月26日美軍第4裝甲師突破德軍重圍進入巴斯托涅為止。德軍在要求被圍在巴斯托克的美軍投降時,只得到第101空降師副師長麥考利夫准將的回答:」Nuts!」在其後的3個星期中,第101空降師經歷了巴斯托涅戰役中最血腥、最慘烈的幾次戰斗。隨後,它與美軍第3步兵師一起,逐個清剿了阿登地區德軍孤立的抵抗區,結束了德軍在那個地區的抵抗。保衛巴斯托涅的英勇行為

少年小英雄的故事
小交通員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參加了主力紅軍的父親出發前給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冬子把它當作寶貝似的收藏了起來。
紅軍一走,大土豪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親作為游擊隊的交通員,走東村奔西庄地傳達著黨的精神。在一次行動中,冬子媽被胡漢三的「靖衛團」圍困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的草屋內……母親的從容就義,使小冬子突然長大了許多,他懷揣爸爸留下的紅星,承擔起了游擊隊交通員工作。他為山上游擊隊籌鹽,巧妙地躲過了「靖衛團」的搜查。冬子還機靈地做了米店的伙計,搞到了確切的情報,破壞了胡漢三的搜山計劃。冬子在沉著自如地對付了胡漢三的多次試探和盤問後,抓住良機,砍死了胡漢三。
1938年,江南遊擊隊准備開赴抗日前線,冬子和父親又見面了。他帶上那顆保存了多年的紅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小偵察員張嘎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草原英雄小姐妹
這是一個當年曾深深感動了全國人民的真實故事。
蒙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一天,她們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風雪。羊群經不住暴風雪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走越遠。姐妹倆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受驚的羊群。龍梅為救一隻埋進雪裡的羊和玉榮、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榮時,發現妹妹光著一隻腳在走路,那隻光腳已凍成了坨子了。龍梅急忙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凍在了腳上,脫不下來。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凍僵的腳,背著她艱難地往前走,走著走著,終於倒了下去。由於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及時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龍梅和玉榮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揚。

兩個小八路

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少年游擊隊

1934年,紅軍長征離開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留下的赤衛隊員們,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決定到山裡去堅持游擊斗爭。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細妹、冬牙子都想跟赤衛隊去打游擊,但因年紀太小,李主席與李公公都不讓他們去。天黑時,孩子們悄悄離家去找紅軍,但找了一天也沒找到。一行人剛被李公公帶回村邊,白匪團長帶領匪徒闖進了村子,屠殺了全村人,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為親人報仇的種子。於是,一支紅色少年游擊隊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們勇敢、機智地奪槍支、貼標語,消滅了不少敵人。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們在李公公的領導下,混入靖衛團,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並打死了白匪團長。紅孩子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茁壯成長起來。

好多呢,應該夠了吧!希望滿意!

『陸』 二戰中導致法西斯德國第一次慘敗是什麼戰役

二戰中法西斯德國第一次慘敗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戰爭爆發三個月後,德軍在前蘇聯戰場進展受阻,希特勒不得不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1941年10月初開始全力進攻莫斯科,進攻部隊包括53個步兵師、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並叫囂10天內攻下莫斯科。莫斯科軍民在斯大林親自指揮下,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50萬莫斯科軍民與德軍展開了浴血奮戰。兩個星期後,德軍已損失了80%的兵力,而蘇軍仍堅守陣地,致使德軍第一次攻勢失敗。11月7日,紅場上照例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十月革命的遊行。

11月16日,希特勒下令向莫斯科發動第二次進攻。德軍出動51個師,其中有13個坦克師,5個摩托化師,以及比蘇軍多兩倍的飛機和多一倍的大炮。蘇聯紅軍奮勇抵抗,德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攻到距莫斯科只有20千米處,希特勒對他的將領大叫:「再加把勁,就要勝利啦!」

12月6日,蘇軍開始全面反攻。德軍潰不成軍,希特勒接連撤了三名德軍司令,並親自擔任陸軍司令,但已無法挽回敗局。莫斯科戰役是德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慘敗。第一戰蘇軍共消滅德軍35.5萬人,奪得大炮3000門、坦克1300輛,擊落飛機1000多架。莫斯科戰役後,德軍開始喪失優勢,「閃電戰」和「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滅。

『柒』 三國演義里主要戰役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簡介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鑒》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捌』 天寶年間有何戰役

怛羅斯之戰
這是一場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卻在中國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戰役;

這是中世紀前期兩大帝國之間的巔峰對決;

1200多年前,3萬中國軍隊深入西域,和17萬阿拉伯大軍展開廝殺;

縱橫東亞百餘年的唐朝鐵軍,在這里最後一次展現它的雄姿;

此戰之後,整個中亞的歷史進程被徹底改變……

這,就是怛羅斯之戰。

一、背景:

公元6到8世紀,是西歐人眼中的「黑暗時代」。然而西歐之外的世界此時並不「黑暗」,歐亞大陸上有三個大帝國正創造著自己的文明傳奇。除去固守東南歐和近東的拜占庭,便是本文的兩個主角——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

751年時的中國,正是盛唐的天寶年間,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此時坐在龍椅上的是李隆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唐玄宗的一代傳奇天子。在他統治的時期里,唐朝的國力達到了頂點,也進行了多次的對外用兵。盡管此時他已日益沉醉於酒色之中,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繁榮的社會表面下也隱伏著種種危機,但大唐至少在目前還是大唐,當時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強國。

其實中國尤其是漢民族是極少侵略性的,所謂的「擴張」多是首先因為不堪「蠻夷」騷擾,出於穩定邊疆、以絕後患的目的才大舉興兵。對農耕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蠻荒之地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秦漢如此,唐朝也是如此。唐朝經營西域,也是為了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保證西北邊陲的安寧。太宗年間,東、西突厥汗國先後被中國所滅,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西域小國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或歸順唐朝、或被剿平。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安西都護府座落在龜茲鎮。盡管有史學家認為安西都護府轄境不能算唐帝國的正式領土,而且西南方向的吐蕃也於7世紀後半葉開始興起,使唐朝的西域霸權幾度險些喪失,但直到開元、天寶年間,這一帶始終處於中華文化圈之內。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統哈里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佔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成為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力量。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查只·伊本·優素福垂涎中國的富庶,應許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於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後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但誰都沒能跨過中國的國界。
開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與吐蕃聯軍和唐朝進行了第一次沖突,攻打唐屬國拔汗那,被唐軍擊敗。在開元五年阿拉伯對中國的又一次戰爭遭到失敗之後,阿拉伯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由於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唐軍這個時期在青海與吐蕃大打出手,無暇顧及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的體現出來,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屬國粟特諸國紛紛倒向了阿拉伯一邊。西域諸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襖教等或自己的傳統宗教,對伊斯蘭文化的東侵感到不安,更畏懼兇悍的穆斯林戰士,於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因此不要以為這一時期唐軍在西域都是孤軍奮戰)。

二、起因:

在這個西域風雲變幻的時期,一代名將高仙芝登場了。
高仙芝本是高麗人,出身於將門之家。史載其「善騎射,驍勇果敢」,二十餘歲時即拜為將軍,與其父班秩相同。到了開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在「胡氣彌漫」、開放性和包容性空前的唐代,一個「異族」受到如此重用並不奇怪,當時手握雄兵的安祿山、史思明、哥舒翰也都是胡人。
天寶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與之聯姻。由於小勃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於是西北二十餘國皆臣服於吐蕃,中斷了對唐朝的貢獻。在當時的四鎮節度使田仁琬曾3次討伐均未成功的情況下,高仙芝於天寶六年(747)被玄宗任命為行營節度使,率步騎一萬進行長途遠征。高仙芝從安西出發,僅用百餘日便到達連雲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連雲堡地勢險要,且有萬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揮下的唐軍作戰神勇,半天時間便攻佔了該城。此後高仙芝率兵繼續深入,越過險峻的坦駒嶺,進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國,活捉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後,唐軍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史。天寶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
這兩次艱難的遠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也標志著唐朝在中亞的擴張達到了頂點。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佔有人和塔什乾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幾乎同一時期,阿拉伯國內發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中國史稱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馬亞王朝(旗幟尚白,中國史稱白衣大食)。在初步解決了吐蕃方面的問題之後,高仙芝打算利用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亂的干載難逢良機,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復唐朝在嶺外地區的主權。於是一個名為石國的西域小國成了犧牲品。

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國「無藩臣禮」為由,在經唐廷允許後領兵征討。唐軍一到,石國便請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與之約和,但不久之後即違背承諾,趁其不備出兵掩襲,攻佔石國城池。唐軍不但俘虜了石國國王,而且捋走男丁,屠殺老人、婦女和兒童,大肆掠奪財物。高仙芝在此時表現出了貪婪殘忍的一面,許多戰利品都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於玄宗面前,並因赫赫戰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然而悲劇的命運離他也不遠了。

在唐軍圍攻石國時,石國王子僥幸逃脫,並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後者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送上門來的借口,聯合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所有屬國,准備派大軍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得到情報後,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鑒於當時唐帝國在西域的影響,有許多葛邏祿及拔汗那國的軍卒參加大唐軍隊。其實這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唐朝要恢復在中亞的霸權就必須擊敗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亞則必須擊敗唐朝。

三、實力對比:
唐朝方面,主將是高仙芝,副將李嗣業,別將段秀實,兵力為安西都護府二萬漢軍,外加盟軍拔汗那以及葛邏祿部一萬人。高仙芝時代「凡鎮兵四十九萬,安西節度兵二萬四千」,而怛羅斯之戰居然出動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堪稱傾巢出動,說明這次高仙芝對即將和阿拉伯的大戰確有準備。唐軍雖是馬步混合部隊,但是步兵均有馬匹,平時以馬代步,作戰的時候才下馬作戰,行軍速度較快。阿拉伯方面的主將是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兵力為呼羅珊本部宗教戰士四萬人,加上已經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的兵力十餘萬,總兵力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有的估計為17萬。在兵力上,阿拉伯聯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唐代時,中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士氣還是將帥能力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個高峰。當時唐軍野戰常用的陣形之一是「鋒矢陣」,沖在最前面的是手執陌刀(一種雙刃的長柄大刀)、勇猛無畏的輕裝步兵,接著是步、騎兵突擊,後列則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擊潰對方。陌刀的攻擊力極為可怕,列陣時「如牆而進」,肉搏時威力不減,李嗣業便是一員善使陌刀的猛將。騎兵方面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馬槊和橫刀。唐代改進了冶煉技術,灌鋼法取代了百煉法,使鐵制戰刀更加鋒銳。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輕,但防禦力卻有所提升。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唐軍的拋射兵器——弩,中國的弩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獨步天下,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與威力遠非尋常弓箭可比。為了彌補弩射速低的缺點,秦漢以來的軍陣中一直是弓弩兼有。
相比之下,阿拉伯的唯一優勢在於騎兵,阿拉伯馬乃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馬種,呼羅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處,當地戰士性情剽悍,騎術精熟,再加上不亞於阿拉伯本土戰士的宗教狂熱,其素質在全國也堪稱精銳。阿拉伯騎兵主要是輕騎,雖然盔甲較差,但保證了機動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長矛、劍等,以及鋒利無比且適於馬上作戰的阿拉伯短彎刀。其他兵力雖是雜牌軍,裝備和組織上要差一些,但西域游牧民族的騎兵作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唐軍勞師以襲遠,從安西深入七百餘里,其實已經在阿拉伯的地盤上作戰,在補給、情報等方面都不佔優勢。

四、戰役過程:
天寶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羅斯,並且開始圍攻怛羅斯城(今哈薩克的江布爾城附近)。事後的許多歷史研究者和軍事家對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數萬中國軍隊是如何在面臨高原缺氧、且幾乎沒有補給可能的情況下翻越帕米爾高原(時間長達2個多月)?而這樣一支理應疲憊不堪的軍團還能在達到目的地後與擁有地利人和、數量數倍於己的阿拉伯軍隊作戰,這本身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跡了。

由於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備對安西四鎮的攻擊,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餘萬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羅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由於唐軍將士極其英勇善戰,加上強弓硬弩的技術優勢,高仙芝曾經佔得上風,阿拉伯聯軍先後7次進攻均被唐軍步、騎兵壓制住。阿拉伯軍隊一味依賴輕騎兵突擊的弱點再次暴露無疑:這種戰術在訓練有素、陣形整齊的敵人面前很難湊效,19年前他們在歐洲的圖爾之戰中正是敗在了堅守陣地的法蘭克人手下,停止了對西方的擴張。但這次由於阿拉伯聯軍兵力實在太多,高仙芝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

戰斗持續了五天,雙方仍是不分勝負。然而就在兩軍相持不下的重要時刻,形勢發生突變。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戰中,葛邏祿部雇傭兵見勢不妙突然叛變(事後有人認為是被阿拉伯人買通的結果),這成為戰役的轉折點。叛軍從背後包圍了唐軍步兵,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系。唐軍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陣腳頓時大亂。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於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李嗣業、段秀實收攏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聯軍中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造成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將及,不惜對盟軍大打出手,揮舞大棒斃殺百餘名同屬大唐聯軍的拔汗那軍士,才殺開一條血路,殘余唐軍得以通過。此前李嗣業還曾勸高仙芝棄兵逃跑,被段秀實斥責為「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眾,非仁也」。在收攏殘兵之後,驍勇的高仙芝並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在李嗣業等的勸說之下終於放棄。最後高仙芝只得引殘兵逃至安西。

此役唐軍損失慘重,兩萬人的安息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餘人得以身還。但唐軍也重創了阿拉伯部隊,殺敵7萬餘人。懾於唐軍所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阿拉伯人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而中國方面由於幾年後爆發安史之亂,國力大損,也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

五、尾聲:
怛羅斯之戰後,安西都護府的精銳兵力損失殆盡,但盛唐時期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於天寶十二年(753年)進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爾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還。」說明安西都護府的實力已經大體恢復。如若不是安史之亂,安西都護府也許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較長短。

高仙芝敗退後,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叛反於范陽,天下大亂。高仙芝奉命征討叛軍,在防務空虛、兵不習戰的情況下扼守潼關,一度保衛了長安的門戶。遺憾的是,不久玄宗聽信讒言,錯斬了這位雖有過錯但始終對唐室忠心耿耿的將領。此後唐朝逐步陷入藩鎮割據狀態,再未重現昔日輝煌,在西域的霸權也隨著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

高仙芝對手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怛羅斯之役後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也被處死,其餘各部由此叛變,呼羅珊地區陷入混亂。阿拉伯忙於平亂,對於遙遠的中國已經是有心無力了,從此再未試圖染指中國。

六、評價:

高仙芝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他驍勇善戰,屢出奇兵,為唐朝立下了卓越戰功。然而,(正如一些網友所說)這位高麗人學會了中國的兵法,卻沒學會中國的王道。他在屢次獲勝之後滋長了驕躁自滿的情緒,對石國這樣的小國背信棄義,還大肆殺戮百姓、掠奪財物,在當地很不得人心,並為阿拉伯大舉進攻提供了口實。對怛羅斯之敗,高仙芝應負主要責任。

在整場戰役中,唐軍勞師襲遠,面對數量6倍於己的敵人而不處下風,終因僱傭軍反叛,受內外夾擊而潰敗,仍給對方造成重大傷亡。僅就戰術而言,說是一場光榮的失敗毫不過分。

怛羅斯之戰過後,唐朝在帕米爾高原以西之地盡失,許多自漢代以來就已載入中國史籍的古國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國版圖縮小了百餘萬平方公里。華夏文明從此退出中亞,這一地區開始了整體伊斯蘭化的過程,直到今天。令中國人聊以自慰的是,阿拉伯人俘獲了一些會造紙術的中國士兵,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由此傳入阿拉伯,並進一步流入歐洲。撒馬爾罕成為阿拉伯帝國的造紙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關於唐朝最後退出中亞爭奪的根本原因,應該說並不是因為怛羅斯之敗,而是因為安史之亂。由於安史之亂爆發,即使是怛羅斯之戰獲勝,唐朝依然會退出中亞,這是必然的結果。

(由於怛羅斯之戰是中國軍隊主動侵略在先,結果又是大敗,說起來可能不太光彩,於是在大部分中國史書中語焉不詳,更沒被收入歷史課本,導致知名度不高)

『玖』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敵人的斗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榮立三等功以上指戰員302724名,榮立集體三等功以上的單位5953個,其中被授予英雄、模範稱號和特等功人員502名,分別為:特級英雄兩名(楊根思、黃繼光),一級英雄50名,一級模範4名,二級英雄286名,二級模範75名,特等功85名(同時被授予稱號並立特等功者未計。

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各種勛章、獎章23萬余枚。其中,同時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的共12人。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曹玉海(1923--1951年),山東省莒縣人943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第114師第342團第l營任營長。 1951年2月12日,在朝鮮第四次戰役漢江南岸堅守防禦作戰中,美軍1個團在24架飛機、52輛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合下,向他們營守衛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兇猛進攻。他勇敢機智,靠前指揮,組織部隊打退敵人3次進攻。當一部分敵人突人陣地時,他帶領部隊英勇反擊,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8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曹慶功(1925--1951年),雲南省武定縣人,1948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9師第356團第l連任副班長。 1951年2月18日,在朝鮮第四次戰役運動防禦戰斗中,他帶領一個戰斗小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執行阻擊敵人的任務。他們打退敵人多次沖擊後,陣地上只剩他1人,他因右臂被炸斷流血過多昏了過去。當他蘇醒過來時,敵人又沖上來了,他用盡全力拉響最後3枚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6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王學鳳(1926-1951),安徽小碭山縣人,194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第358團第3連副班長。 1951年4月初在朝鮮第四次戰役中,他帶領的戰斗小組在華岳山前沿陣地抗擊敵人,戰斗中,他的右手、腮幫、頭部和胸部先後負傷,昏倒在工事里。當他在昏迷中聽到敵人的嘈雜聲知道敵人沖上來時,便支撐起負傷的身體,把槍摔壞,投出最後一顆手榴彈,跳下懸崖壯烈犧牲,時年25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王學鳳(?--1951年),吉林省敦化市人,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第141師第422團第5連任連長。 1951年10月1日,在秋季防禦戰役堅守天德山陣地的戰斗中,他指揮全連與敵軍激戰8個小時,打退敵人11次沖擊,殲敵300餘人。次日拂曉前,他又帶領40多戰士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殲滅敵人80餘名。10月3日,敵人又發起更為瘋狂的進攻。最後,他在全連人員大部分傷亡、彈葯耗盡的惡劣情況下,銷毀文件,砸壞手槍,抱起石頭砸向敵群,隻身與敵激戰,壯烈犧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孔慶三(1926--1950)山東歷城縣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7軍80師炮兵團5班班長。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戰役中,他所在的部隊參加了圍殲咸鏡南道長津郡新興里之敵的戰斗,5班擔負掩護突擊部隊前進的任務。激戰中,在地面結冰,無法構築炮陣地的情況下,他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頂住火炮架,命令助手開炮,及時摧毀了敵人的火力點,打開了突擊部隊前進的通道。但他自己卻因火炮後座力的撞擊、腹部又被迸回的彈片擊中而壯烈犧牲。為表彰他的英雄事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他的名字被鐫刻在朝鮮長津湖畔志願軍烈士紀念塔上與世長存。

孫占元(1925年--1952年)河南林縣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班長、排長。在入朝作戰作戰中,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和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等作戰。在戰斗中他機智勇敢,多次立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後,597.9高地炮火沖天、彈片橫飛,孫占元奉命帶領全排擔任奪取2號陣地的突擊任務。在沖鋒至半山腰時部隊受阻,他的雙腿被炸成重傷,但他仍忍著巨痛爬行向前,親自用手雷炸毀敵火力點,佔領了敵陣地。隨後,他又指揮全排連續擊退敵軍連級規模的兩次反撲,並用繳獲的兩挺機槍輪流射擊,殲敵80多人。當子彈打完後,他拿起最後一顆手雷滾入敵群,炸死8名敵人,自己也壯烈犧牲。為表彰他的英勇事跡,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獎狀。

黃繼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黃繼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沖向敵地堡,用手雷炸毀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立特等功,獲特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胡修道(1932年--)四川金堂縣人。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參加了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上甘嶺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作戰。 1952年11月上甘嶺戰役進入了決定性的反擊階段。5日,胡修道所在的連在上甘嶺右側的597.9高地連續敵軍由排到兩個營規模的41次反撲,殲滅了大量的敵人堅守住了陣地。在一天的激戰中,特別是陣地上只剩下兩個人的情況下,他一人堅守3號陣地,英勇機智地打退了敵人的10多次進攻,並創造了志願軍戰士一人一天殲敵280餘人的記錄。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胡修道入朝參戰,首戰立功當英雄,被大家傳為「神話」。

員寶山(1930-1951年),河南海上安陽縣人,1949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億志願軍第42軍第125師第375團第9連衛生員。 1951年9月7日,在朝鮮中馬山戰斗中,他奮勇搶救傷員,臀、臂、腿先後負傷,堅持不下火線。在腹部受重傷、腸子流出的嚴重情況下,仍忍受劇痛,爬上山頭救護3名傷員,終因傷熱時而是光榮犧牲,時年僅21歲。部隊黨委根據他生前的申請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高成山(1922-1951年),河北省易縣人,1940年6月參加八路軍,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第204師第612團第6連任連長。 1951年10月19日,他帶領全連在堅守朝鮮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戰斗中,打垮敵軍有敵機每天在40餘架次配合的兩個團的進攻。他組織7次較大的反擊,打退敵人大小百餘次沖鋒,殺傷敵人1800餘名,堅守陣地5晝。最後全連只剩幾個人,他臨危不懼,沉著指揮,完成了堅守任務,堅持到增援部隊上來,打垮了進攻的敵人,直至壯烈犧牲,時年29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倪祥明(1925-1952年),河南省杞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第115師第343團第7連任副班長。 1952年7月,在朝鮮漣川西222.9高地防禦作戰中,他在子彈打光後,沖入敵群,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7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1952年9月5日,他所在部隊黨委根據他本人生前的申請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李家發(1934-1953年),安徽省南陵縣人,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第199師第595團第1連戰士。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3年7月13日,在朝鮮金城戰役反擊轎岩山的戰斗中,他所在的連隊,擔負主攻轎岩山西峰的戰斗任務。當部隊順魚脊脊形山樑前進時,被敵人鐵絲網擋住了,他主動請戰,拖著受傷的雙腿,先後炸掉了鐵絲網和3個地堡。這時他受重傷昏倒了。當部隊繼續發起沖擊時,敵1個暗堡又響起了槍聲。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隊沖擊受阻的情況下,他從昏迷中驚醒,忍著7處傷痛的身體朝著敵人機槍撲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為部隊掃除了前進的障礙,使紅旗插上了轎岩山,而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僅19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伍先華(1927--1952)四川遂寧市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2軍34師100團2連3班戰士、班長。先後參加了第5次戰役、1952年春、夏季鞏固陣地作戰和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9月29日秋季戰術性反擊戰中,他所在的部隊參加殲滅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敵的作戰。戰斗中,他機智靈活地指揮3班迅速完成了攻佔敵720陣地的任務。當我突擊隊正向敵縱深發展時,敵坑道內一火力點吐出條條火舌將前進道路封死。伍先華又奮勇當先,率3名戰士前去爆破敵火力點,途中3名戰士相繼負傷和犧牲,在此情形下,他毅然抱起包沖進敵人的坑道,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為部隊打開了前進的通道。他的英雄行為驚天地、泣鬼神,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爆破英雄」稱號,追認其為模範共產黨員。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獎狀。

牛保才(1927--1952)山西壺關縣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1營營部電話班副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陣地防禦戰役。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為奪取上甘嶺,在志願軍防線的中部打開缺口,發起「金化攻勢」。戰斗異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時就落下7、8萬發。牛保才冒著猛烈的炮火搶接電話線,他的左腿不幸被敵軍炮彈彈片打斷,血流入注。但他忍著巨痛,拼盡最後的力氣爬到斷線的地點,用嘴咬住一個線頭,又用一隻手拉住另一個線頭,讓電流通過自己的身體接通線路,保證了部隊的通訊聯絡,直至壯烈犧牲。志願軍領導機關為這位英雄的電話兵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英雄」稱號。

楊春增(1929--1952)河北沙河縣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2軍35師104團4連3排副排長。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和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 1952年8月,楊春增所在部隊奉命參加朝鮮江原道金城座東南無名高地的進攻戰斗。戰斗中他率領1個班迅速攻佔了541陣地後,為鞏固陣地,又從早上激戰到下午。激戰中他身邊的戰友不斷倒下,在連續打退敵軍多次進攻、殲敵100餘名後,陣地上只剩下了他和衛生員。敵人又發起了瘋狂的進攻,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楊春增抱起最後一顆反坦克雷沖入敵群,與3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追認他為模範共產黨員。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和英雄獎狀。

楊連第(1919年--1952年)天津市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搶修隴海路8號高橋時,因機智勇敢表現出色,榮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9月光榮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同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鐵道兵1師1團1連副連長。戰斗中他所在的部隊在朝鮮前線各鐵路大橋間進行搶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橋任務。特別是1951年7月,在參加朝鮮評安南道清川江大橋搶修任務中,他帶領一個排11次搭設人行便橋,並創造性地鐵軌架浮橋,保證了正橋施工和順利通車,有利地支援了前線的作戰。1951年8月,他回北京出席志願軍鐵道兵首屆慶功大會,並當選為志願軍國慶歸國觀禮代表,還出席了全國鐵路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楊育才(1926年--)陝西勉縣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排長。 在入朝作戰中,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金城戰役。1953年7月13日,志願軍發起金城反擊戰役,楊育才所在部隊急速向敵縱深插入。戰斗中他奉命率偵察班11名戰士和兩名朝鮮聯絡員,機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難,化裝深入敵後,出其不意地將南朝鮮軍號稱「白虎團」的首都師1團團部全部殲滅,共斃俘敵團長以下官兵70多人,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打亂了敵人的作戰部署,為我軍全殲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為表彰他的功績,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獎狀。

張積慧(1927年--)山東榮成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空軍第4師12團3大隊飛行大隊長、副團長、團長。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曾10多次參加空戰,擊落擊傷敵機5架。1952年2月10日,在反美軍憑借其空中優勢,對朝鮮北方的交通要道進行封鎖的「絞殺戰」中,張積慧和戰友們一道並肩作戰,並由他一舉擊落美國空軍英雄、少校中隊長、號稱「空中一霸」的「王牌飛行員」喬治-阿-戴維斯,從而打破了「美國空軍英雄不可戰勝」的神話,引起美軍,特別是美國空軍的巨大震驚。對於他的出色表現,志願軍空軍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並被譽為「空中英雄」、「空中突擊手」。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二級自由獨立勛章、軍功章。

孫生祿(1928年-1952年)河北定興縣人。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空軍第3師9團飛行員、飛行中隊長。 在入朝作戰的日子裡,他英勇機智,曾數十次參加空戰,擊落敵機6架,擊傷敵機1架,被人們贊譽為「空中突擊手」。1952年12月2日,在與企圖偷襲的敵機激戰中,為掩護長機組,他果斷地架機沖向敵機群,將敵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在擊落敵兩架飛機後,他沉著地駕駛著受重傷20多處的戰機返回基地。次日,他又升空作戰,並擊落1架敵機。返航時被從後方突襲的4架敵機擊中,光榮犧牲。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朝鮮人民軍空軍也為他追記特等功,追授「朝鮮人民軍空軍英雄」稱號,並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勛章。

羅盛教(1931年-1952年)湖南新化縣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1952年1月2日,在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為營救落水的朝鮮兒童,他冒著零下20℃的嚴寒先後3次跳入冰窟中,拼盡全力,救出因滑冰落入水中的朝鮮少年崔瑩,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青年團中央追認他為「模範青年團員」。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為了紀念英雄,朝鮮人民把石田裡和羅盛教犧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別改名為「羅盛教村」、「羅盛教河」、「羅盛教山」。

許家朋(1931-1953)安徽省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第9連戰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擊石硯洞北山戰斗中,他所在的突擊排突入敵陣地後,為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犧牲。許家朋從犧牲的爆破手身邊拿起包向敵暗堡撲去,在距敵10餘米處兩腿負傷,就夾著包爬行。在逼近敵暗堡後,發現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來,撲向敵碉堡機槍眼,雙手緊抱敵機槍腳,胸膛緊抵槍口,整個上身都鑽進了槍眼,阻止了敵人機槍發射,保證了攻擊部隊迅速攻佔主峰,全殲守故100餘人。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