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人臣的職責

人臣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24 22:18:25

A. 程在百家姓中排第幾有什麼名人

趙 錢 孫 李 .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內 鄒容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干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第193,程咬金:唐朝將領

程頤:北宋理學家

程顥:北宋理學家。

B. 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1、迴避矛盾:

當雙方發生矛盾沖突時,例如夫妻雙方吵架,常選擇的方式就是迴避矛盾,以免矛盾繼續升級,然後讓矛盾自生自滅。但是有時這種迴避的方式,會因一方的逃避而讓另一方更加憤怒,反而更讓矛盾沖突加劇,同時也反映出了逃避一方對解決困難挫折的緊張與恐懼。

C. 名人名言分類。每類各兩句。

一、抄友誼:

1、友誼是靈魂的結合,這個結合是可以離異的,這是兩個敏感,正直的人之間心照不宣的契約。 —— 伏爾泰

2、友誼像清晨的霧一樣純潔,奉承並不能得到友誼,友誼只能用忠實去鞏固它。 —— 馬克思

二、誠信

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莎士比亞

2、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喬叟

三、愛國

1、有些人想到人類「最高貴」的品質,其中包括協作、利他主義、愛國主義、領士戰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戰爭的遺傳成果。——愛德華

2、最大的榮譽是保衛祖國的榮譽。——亞里士多德

四、愛情

1、這世界要是沒有愛情,它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麼意義!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走馬燈。 —— 歌德

2、毫無經驗的初戀是迷人的,但經得起考驗的愛情是無價的。 —— 馬爾林斯基

五、讀書

1、身邊永遠要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 列夫·托爾斯泰

2、當一個偉大的思想作為一種福音降臨這個世界時,它對於受陳規陋習羈絆的大眾會成為一種冒犯,而在那些讀書不少但學識不深的人看來,卻是一樁蠢事。 —— 歌德

D. 職務、崗位、職位的區別

職務是指組織中承擔相同或相似職責或工作內容的若干職位的總和,例如:銷售部經理、人事部經理等。職務作為職員所具有的頭銜稱謂,包括職權和職責兩方面內容。

崗位與人對應,通常只能由一個人擔任,一個或若干個崗位的共性體現就是職位,即職位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崗位組成。比如:製造型企業的生產部門的操作員是一個職位,這個職位由很多崗位的員工擔任。

製造型企業的生產部門的操作員是一個職位,這個職位有很多的崗位的員工擔任,如果具體到某個工序的,就是崗位了,比如鑽孔操作員,操作員的職位可能有鑽孔操作員、層壓操作員、絲印操作員等等崗位組成。

E. 表示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寫兩句。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回其意思就是為官者(答作者當時的身份)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句子,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繫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意為保護一個國家系統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蒼生的興盛、滅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自陸游的《示兒》,這句詩的意思是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5、「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出自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思是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F. 從諸葛亮三種形象來看,諸葛亮是怎樣從「人」到「神」的

提起諸葛亮,大多都是從《三國演義》中所了解的。《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夠呼風喚雨、向天借命。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不算歷史故事,而是虛實結合的小說,其中最讓人喜愛的武將估計會有很多,但要說文將,絕大多數人喜歡的都是諸葛亮。不僅僅是因為他絕世聰明的智慧,更是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對劉禪的義、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冷靜淡然。

而真實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對諸葛亮的形象變化過程,可以考察出他從人到神的歷史形象和神話形象。

一、概述諸葛亮的幾種形象

諸葛亮的形象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這三種形象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差異,其中歷史形象是最接近真實的,其次是文學形象,相對而言與真實形象差別最大的是其民間形象。

1.諸葛亮的歷史形象

諸葛亮最真實的形象是怎樣的已經無從知曉,歷史形象是根據各種正史的記載,結合歷史事件,以及其本人的作品所推斷出來的。目前來說三國中的事件,《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國志注》的記載是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主要做過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幫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這件事我們從《三國志·蜀傳·諸葛亮傳》中的《隆中對》可以清晰的看出諸葛亮的戰略眼光;第二件大事就是聯吳抗曹,當時勢弱的劉備集團面對氣勢洶洶的曹操大軍,聯合孫權是唯一的出路,事實證明諸葛亮的策略完全正確;第三件大事則是對蜀國的治理面對劉備臨終前的託孤,諸葛亮不負所託,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通過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歷史形象在於非凡的政治能力和優異的治國才幹,而相對而言,他的軍事才能遠遠沒有政治才能那麼突出。因此陳壽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是:"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還是比較貼切的。



三、總結

從歷史人物形象到文學人物形象和民間人物形象的不斷演變中,諸葛亮也從行軍謹慎、治軍嚴謹、為政清明且忠君的政治家,被塑造成了法力無邊、無所不能、近乎完美的術士。其他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則被平庸化,很多莫須有或者其他的人事跡被強加在諸葛亮的身上嗎這不得不說是對正史的扭曲。

不過神化諸葛亮也是出於各個階層的需要,神化後的諸葛亮是人們的精神寄託。他是帝王心中德才具備、忠心耿耿的臣子,是落魄文人懷才不遇時內心希望,是戰亂時期貧窮百姓心中的治國安邦的定海神針。對於歷史學者來說當然更注重其真實的歷史形象了,作為文學愛好者,更注重的是情節的吸引力和人物的塑造力,對於普通民眾,則更在意的是人物形象所能帶給自己的精神寄託。

雖然通過不同途徑了解到的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大相徑庭,但諸葛亮能夠流傳千古而經久不衰,與他高尚的品格和出眾的才華是分不開的。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點就值得後人一生所學習了。

G. 夏商周時期的官制及其職責。

中央官制

西周的政治組織和社會制度,是因襲夏、商,經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幾代建立起來的。《尚書·立政》載有不少周初官名,可以使我們了解西周如何設置官吏。近年來出土的大量周代銅器銘文中記載的周代職官,也可以與文獻記載相補充。從現有的資料,我們可以把西周的職官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系統來敘述。

在西周的每一個封區內,諸侯是最高裁判者,因為他們被賦予以「專揚於國」的特權,而在整個封建國家內,周天子是最高權力的執掌者,諸侯的爭執,都訴之於周天子。《詩經·大雅·假樂》雲:「百辟卿士,媚於天子」,金文《獻簋》雲:「受天子休」,都說明了這個歷史事實。在周天子之下,有中央政治的組織,《尚書·酒誥》雲:

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寮、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所謂「內服」,即指中央政府而言。「百寮」、「庶尹」就是中央政府的官吏。以天子為首的中央政府,是西周最高權力機關。他統轄著無數以諸侯為首的地方政府。這種地方政府,在當時稱為天子的「外服」。侯、男、邦伯就是地方諸侯。

當時中央政府的組織極為龐大,官吏的名稱極為復雜,根據《尚書·立政》記載的官名有:

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

這些官稱,若從其職司而言,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王室外廷政務官——任人、准夫、牧、司徒(土)、司馬、司空(工)。

任人,就是「常任」。執掌王廷政務。准夫,就是准人,准為公平之意,執掌司法。牧,就是「常伯」,「作三事」,與《詩經·雨無正》的「三事大夫」,金文《盠方彝》中的「叄有司,司土,司馬,司工」的職司相當。司徒即司土。從金文記載看,司徒不僅管理籍田等土地之事(即主民事),而且有時還兼管軍事和卜事。司馬主軍事,還可參加周王冊命典禮。司空即司工,管理工事。

二、王室外廷事務官——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大都」,是管理諸侯和國王子弟們采邑的官吏。「小伯」是管理卿、大夫采邑的官吏。「藝人」是有專門技術的官員,如卜、祝、巫師、工師等。「表臣百司」,在外廷管理政事。「太史」,負責記事和製作冊命。「尹伯」,是眾官的頭目,「庶常吉士」,是具體辦事的士官。這些官員對宮室內廷的「宮內官」而言,又可稱為「府中官」。

三、王室內廷事務官——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

這些官員都是負責宮廷保衛和宮中事務的宮內官。「虎賁」,武職官,負責保衛周王的安全,「綴衣」,掌管周王的衣冠服飾,其職掌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尚衣」。「趣馬」,掌管王室的車輿馬匹。「小尹」就是總管小臣。「左右攜仆」,管理周王日常所用的器物或御車的僕夫。「百司」,管理王室內廷的各種事務。「庶府」,管理王室內廷物資貯藏倉庫。這些都是周王的侍從或近臣。除此以外,在金文中還出現「虎臣」、「服」、「走馬」、「小臣」、「膳夫」等,這些也都是與周王關系密切的官員,其職司與「宮內官」基本相同。

以上這些官由師、保或宰、太宰總領而隸屬於周天子。換句話說,師、保、宰、太宰就是百寮的首領,地位較高。周公的兒子伯禽就曾做過周王的師、保。《令彝》記載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這就是說,叫他管理王朝「三事大夫」和四方諸侯,並統領王廷「百官」。周初,武王繼位後,曾任命姜尚為「師」,號稱「師尚父」,在滅商及滅商以後鞏固西周王朝政權的許多重大事情,都是師尚父出謀劃策的。所以《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為首封」,成為東方齊國的始祖。周成王時代,「召公為保,周公為師」。那時,由於成王年幼,應付不了周初「天下未集」的復雜局面,所以周公旦曾「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直到七年後,成王長大,周公才還政於成王。在此期間,周公、召公曾奉命東征,平定了管、蔡、武庚等的叛亂,抓獲了叛亂的東方五國首領,為鞏固西周王室立下了豐功偉績。此後,在廣大的王畿地區:「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由此可見,師、保在西周擁有很大的權力。《左傳·定公四年》說:「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可見師、保這類官和商代的「尹」職能相當,又說「周公為太宰」。宰這種官在商代就已出現,本為王室內廷的治事官。「太宰」是王室內廷治事官的首領,實際上就是王家的大總管。它的職司與後世的「相」職相同。後世「宰相」這個官稱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地方官制

西周地方政府的組織,曾有「五服」、「五等」的說法。所謂「五服」,就是依據諸侯封地的遠近,分封為甸,侯,賓,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國。《荀子·正論篇》雲:

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國語·周語》也有同樣的記載: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服」說到漢代劉歆把范圍擴大,於是出現了「九畿」說。所謂「九畿」,據《周禮·夏官·大司馬》雲:

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五百里曰衛畿;又其外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五百里曰鎮畿;又其外五百里曰蕃畿。

「五服」說最早見《尚書·禹貢》: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這段話的大意是: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區域,叫做甸服:其中最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地區繳納帶藁秸的穀物,其外一百里的區域繳納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區域繳納去掉藁芒的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區域繳納帶殼的穀子,最遠的一百里繳納無殼的米。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區域叫侯服:其中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其次的百里是封男爵的領域。其餘三百里是封大國諸侯的領域。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區域是綏服:其中靠近侯服的三百里,斟酌人民的情形來施行文教。其餘二百里則振興武力以顯示保衛力量。綏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其中靠近綏服的三百里是夷人們住的地方,其餘二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其中靠近要服的三百里是蠻荒地帶,其餘二百里也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尚書》五服說至戰國時代的儒家,又重新作了闡述。至於「九畿」說,則完全是漢代儒家學派的一種理想構思圖。實際上,周初的封疆沒有那樣寬闊,也不可能如此整齊劃一。所以這些論說,問題不少。首先,「五服」把戎狄之服置於蠻夷之服之外,這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因為西周的王畿在陝西,在王畿范圍內就有戎狄,而蠻夷散布在淮水一帶,遠在南邦,與事實完全顛倒。其次,若依「九畿」說,那麼西周疆域東西南北都已擴展至四千里之外,而事實是西周至宣王時代,疆土始得開拓;即使如此,其地域也沒有這樣廣大。所以說《周禮》的記載也與事實不相符合。在金文中並未見「五服」的說法。只是在《令彝銘》中有「■者(諸)侯,侯田男」的記載。這里所謂的「侯田男」,實際上就是「眾諸侯」,並不是什麼「服」。《尚書·周書》等篇,也未見五服說,只在《康誥》中有「侯甸、男邦、采衛」的話,但揣其意,實指侯之甸、男之邦、采之衛而言,並不是「侯」,「甸」,「男」,「采」,「衛」各為一「服」。所以說,所謂「甸」,「服」都是指領土而言,而「五服」、「九畿」,則是泛指領土的廣大而已。

周武王滅商以後,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區以外的這塊廣大土地進行了分封。封賞的對象,不僅有神農、黃帝、堯、舜、禹的後人,更主要的是把土地封給周王的同姓和有功之臣。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當時共封「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成王時周公又進一步把文王、武王的兒子和他自己的後人分封在全國各地。對分封各地的諸侯,周天子稱同姓為「伯父」,「叔父」,異姓為「伯舅」,「叔舅」。宗法血緣關系把諸侯和周天子緊密地紐結在一起,使這些「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這種分封制度雖然在商代已開了先例,但當時被分封的邊鄙諸侯與商王朝並無親戚關系,所以時服時叛,而西周把分封制與宗法制結合起來,不僅鞏固了中央政權,也加強了對廣大被征服地區的控制。

西周分封諸侯的爵位,因其封地大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禮記·王制》雲:「王者之制爵祿,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孟子·萬章》記載孟子回答北宮錡周室班爵之問時說: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之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及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依孟子所說,周初應該有無數個方百里,方七十里,方五十里,以及方不及五十里的四方形的封區。如果有這么多的封區,必然要在完成領土的開擴以後,還須事先進行土地測量,然後才能實行這樣的封建,這當然是一種幻想。在金文中根本看不出公、侯、伯、子、男之間的嚴格等級關系。實際上周初都是因武士已佔領的土地而封賜之。例如夏之後聚於杞(今河南杞縣),而遂封之於杞,殷之後聚於宋(今河南商丘南),而遂封之於宋。又如《詩經·崧高》敘述宣王封申伯的事,上雲:「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下雲:「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也就是說,因申伯已經「南國是式」,才命之「式是南邦」,因他已經「於邑於謝」,才命之「因是謝人」。這些都說明,所謂封賞、都是因其既成事實而加以追認的。當時各諸侯佔領的土地是有大小之別,但決不是如孟子說的那樣正方形的等差。這種封地的等差說,是戰國時期儒家的臆說,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這些被分封的諸侯,對周王室來說,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對卿大夫來說,則成為「大宗」。大宗是世代相傳,「百世不遷」的。各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基本也是按照周王朝的中央職官機構,設官分職,以進行對奴隸和平民的統治。《尚書·立政》所列的「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烝、三亳、阪尹」,就是各諸侯國的封疆官吏。其中司徒、司馬,司空的職司與中央官的任人、准夫、牧相當,是諸侯國的「三亳」。亞、旅次之,是具體處理各諸侯國軍政事務的卿大夫。「夷,微,盧」,是西周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烝」,是他們的君長。「夷,微,盧蒸」,當是泛指臣服於西周王朝的方國首領。「三亳」是監督商朝先王舊都的官吏。「阪尹」是險要地區的守官。

西周時,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權威,各諸侯國每年要定時向周王朝繳納貢賦和特殊物資,《左傳·昭公十三年》雲:「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還要定期朝覲和率兵從征,保護周王朝。此外,諸侯也要對周王的死喪、婚嫁、巡遊盡一定義務。諸侯如不履行義務或冒犯了「周禮」的規定,輕者受到譴責,如《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晉侯作宮而美,康王使讓之」;重者則要被處死,如《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周夷王時,齊哀公因紀侯在周王面前說了他幾句壞話,結果夷王不分皂白就「烹哀公而立其弟,是為胡公」。為了防患諸侯的叛亂,周天子還派人到一些諸侯國去監視,這就是監官,例如周初武王把管、蔡、霍三叔分封在邶、鄘、衛,「是為三監」,這就是為監視商王之子武庚和殷民的擾亂而採取的一種措施。誰知武王一死,因成王年小,暫由周公攝政,這引起了管叔的嫉妒,他便大造謠言,中傷周公,說周公有野心,攝政「將對成王不利」。為平息謠言,周公一面向重臣太公望、召公奭剖明他忠於王室的心跡,以消除他們的疑慮,一面禮賢下士,准備應變。不久,管叔、蔡叔與武庚糾合在一起造反。周公奉成王之命「興師東伐」,「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消滅「三監」,同時滅掉了隨武庚作亂的徐、奄等國。至此,周人的勢力才真正達到東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東征。

西周的中央官和地方(諸侯國)各級官吏,都是由與周天子有一定關系的奴隸主貴族擔任。《左傳·桓公二年》說:「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就是說周天子以嫡長子的身分為王,眾子弟為諸侯。諸侯以嫡長子繼位,眾子弟為大夫。大夫以嫡長子繼位,眾子弟為士。這些奴隸主貴族,由於和周天子宗法血緣關系的親疏而形成嚴格的等級。所謂「卿」,「大夫」,「士」,實際上是一族之長,他們父子相傳,世代相襲,這種等級制和宗法制的相互結合,是西周奴隸制國家體制的重要特徵,保證了奴隸主貴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壟斷地位。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要比商代復雜和完善些。《周禮》提出「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的置官目的而記載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度:

(一)「天官冢宰」,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這些官稱為「治官」。「治官之屬」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太宰」的職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天官冢宰」不僅是六官之首,而且總攬六典之政。

(二)「地官司徒」,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這些官稱為「教官」,「教官之屬」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鄉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土地的版圖與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小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三)「春官宗伯」,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這些官稱為「禮官」。「禮官」之屬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職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只)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小宗伯」之職是「掌建國之神位。」

(四)「夏官司馬」,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這些官稱為「政官」。政官之屬有「大司馬」卿1人,「小司馬」中大夫2人,「軍司馬」下大夫4人,「輿司馬」上士8人,「行司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馬」之職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

(五)「秋官司寇」,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禁」,這些官稱為「刑官」。「刑官之屬」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師」下大夫4人,「鄉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職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誥四方。」

(六)「冬官司空」,現在看到的《周禮》已散失「司空」篇。

《周禮》六官,排列整齊,制度嚴密,超過以後漢魏之制,所以不少人懷疑其中或有後人托古改制的成分,因此不能作為西周官制的可靠依據。郭沫若的《周官質疑》、《金文叢考》對這個問題均有精到的論述。但是,我們覺得如果沒有一些實際施政的基本經驗,也難以完全憑空想出一套周密的組織系統。因此,把《周禮》「六官」之制加以簡單摘引,作為了解西周官制的參考。

H. 王莽在位15年,就幹了一件大事還得罪了所有人,那麼他做了什麼

王莽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篡位成功的外戚,他的篡位成功是建立在巨大的欺騙和虛偽上的,王莽通過一系列的造假,把自己打造成道德的標桿,比如出身外戚,卻生活簡朴,身居高位,卻愛戴百姓,不斷地讓自己走上權力的最高峰,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兒子也在所不惜。

王莽趁著皇帝年幼,身居高位獨掌權力的機會,再加上不斷營造的道德標桿行為,以及一系列幕後的操作,從大司馬、太傅、安漢公到宰衡、假皇帝,最後到真皇帝,王莽終於成功代漢,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朝代,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將西漢與東漢分開的新朝。

王莽就是新始祖,整個新朝只有15年時間,王莽之所以把自己建立的朝代定為新朝,是因為王莽有意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維新,因此新朝建立後,王莽只幹了一件大事,就是改革,王莽的改革幾乎涉及所有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等,幾乎涉及了一個國家的所有方面。

王莽最推崇的是周禮,所謂的周禮就是周朝一系列的禮儀制度,其中的內容非常豐富,是一部以官制來治國的儒家經典著作,核心思想是仁愛,是一部理想化的治國思想,因為過於理想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因為禮樂崩壞而被拋棄。

王莽改革的第三個方面:民族改革

所謂的民族改革其實還是改名字,王莽把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麗,把匈奴改為降奴,把匈奴單於改為降奴單於,把西域諸王全部降級為侯,然後又把匈奴單於管轄的范圍分為十五個單於來管轄,這種改革完全是逼反匈奴,所以匈奴很快就起兵反抗王莽了,不僅是匈奴起兵,包括西域諸國也起兵反王莽,攻殺了西域都護府,此外還有西南夷之一的句町王也起兵反對王莽。

王莽的民族政策幾乎逼反了所有臣服於漢朝的少數民族,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降到冰點,同時引發了大量的戰爭,消耗了新朝的國力。

王莽改革的第四個方面:文化改革

王莽改革了歷法,把他即位的第一年改為元始元年,居然神奇地與西方的紀元公元一年相同,也就是說元始元年就是西元一年,也是公元一年,王莽製作了一種叫新嘉里的容積工具,作為新朝的容積單位,王莽把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刻也改了,把原來一晝夜一百刻改為一百二十刻。

此外,王莽還有一些改革內容,比如廢除奴隸制,禁止買賣奴婢,由政府主導介入並控制物價,同時還有政府提供貸款的制度,此外還提出了由政府提供住房,相當於今天的廉租房制度,這些神奇的改革原本都是出於好意,但由於朝令夕改,內容過於理想化,幾乎都是失敗的改革,這就是王莽在位15年來乾的事。

然後這些失敗的改革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不僅是普通的百姓,而且有無數地方的地主豪強,更有大批的官吏,同時周邊的少數民族全部被得罪,不斷和新朝發動戰爭,沒幾年工夫,王莽的新朝就滅亡了,他是唯一個集開國皇帝與亡國之君於一身的皇帝。

I. 周瑜為什麼會被抹黑成把諸葛亮氣死的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周瑜已經為孫權勾勒了東吳的藍圖:劃長江二分天下,據江東,圖荊益,再伺機雄霸中原,這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退一步說,諸葛亮和周瑜不僅沒有過節,而且也沒有正面交鋒。

要知道赤壁之戰後到周瑜病死這兩年時間,諸葛亮的職責就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調賦稅以充軍實,做好後勤工作,而兩人也沒有再見過面。因此可以這樣說,「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抹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