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城市的職責

城市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20 14:38:14

Ⅰ 城市經理的職責是什麼,主要做什麼工作

一、城市經理工作內容及職責如下
1、根據公司下達的年度、月度指標,擬訂本區域的年度、月度銷售計劃、市場操作方案,上報省公司經理批准後實施。
2、負責對新市場的開拓,招商工作,餐飲渠道的開發。
3、負責對公司的政策、制度、策略、促銷活動落實執行實施,市場氛圍營造。
4、定期收集整理各類報表,按時回復相關部門(財務、銷管、物流、人力)。
5、負責對所轄區域內經銷商和終端網點的管理,包括:客情維護、業務談判、價格管理、市場秩序維護、貨款催收、售後服務、打假、處理投訴等項工作,重大事件及時上報。
6、按分公司規定,定期收集和反饋市場信息,廣告監播,並提出合理化建議供公司領導決策。
7、負責區域市場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與省公司的溝通銜接。
8、完成由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事宜。
二、城市經理崗位要求如下:
1、年齡22歲~30歲,性別不限;
2、本科文憑,市場營銷及相關專業;
3、豐富專業的營銷知識;
4、一定的市場操作實踐經驗;
5、能適應滿負荷工作,經常出差;
6、認同公司的價值理念,有較強的責任感;
7、能在艱苦的市場工作環境吃苦耐勞,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8、踏實、誠信、敬業、以身作則;
9、富有激情,執行力強,具有強烈的目標達成意識;
10、善於溝通、能與其他人協作。

Ⅱ 城市有哪些功能

第一節城市功能

一、城市功能的含義和類型

1.城市功能也稱城市職能,是由城市的各種結構性因素決定的城市的機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是多功能的綜合體。

2.城市功能具有的特徵: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

3.城市功能的類型:

1)共同功能--普遍功能,是所有城市都具備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共性,區分的是城市與鄉村的界限。

2)特殊功能,並不是每個城市都具有的功能,是為某一個城市或某類城市所特有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個性,區分的是城市之間的界限,決定著某一個或某一類城市的性質和在一定時期的發展方向,如:外貿進出功能、交通樞紐功能、旅遊中心功能。

3)綜合功能,是指一個城市同時具有多種並且有機結合的主導功能,每一種的主導功能的作用范圍和影響都比較大,如:首都、省會、首府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都具有綜合功能。

4)主導功能,指在城市諸功能中處於突出地位和起主導作用的功能,影響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的運行,甚至決定著城市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如:生產功能。

4.影響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自然條件,是城市功能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城市的經濟實力及其主導產業;行政區劃。

二、城市功能的發展規律

1.城市功能的歷史演進過程:--疊加性發展規律是城市功能發展一般規律

1)在前工業社會時期,城市功能出現了疊加性發展的趨勢。

(1)城市的產生過程首先是城市的政治功能和貿易功能疊加,而後手工業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疊加進一步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2)城市的設置往往出於政治控制的目的。

(3)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對城市功能的形成和發揮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工業社會時期:

(1)經濟功能開始成為城市的主導功能;

(2)城市功能的作用形式是聚集和擴散;

(3)決定城市功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資源。

3)在後工業社會時期:

(1)第三產業成為城市的主導產業;

(2)城市功能的作用形式是滲透和輻射;

(3)決定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科學技術。

2.城市功能的具體發展規律:

1)功能升級增量規律,城市功能的疊加不僅是量的疊加,而且是質的疊加。

2)城市功能疊加倍增效應規律,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會使城市諸功能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以整體的非加和性的特點極大地增強城市功能的能量,產生出倍增效應,即產生的疊加功能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動力源。

3)主導功能變異進化規律,新的主導功能會代替城市已有的主導功能,而使整個城市的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城市的性質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城市主導功能的變異具體表現在城市主導產業的變異,原因有:A自然資源優勢的變異;B地理區位優勢的變化;C產業結構的變化。

三、城市結構功能優化

1.城市功能優化根據城市功能的發展規律,建立合理的城市功能結構和高效的城市功能運行方式。

2.城市功能結構合理化的3條基本途徑:

1)實現以市場中心功能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發展:

(1)城市功能的物質載體是城市產業結構;

(2)城市功能優化的基礎是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

(3)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城市功能優化的動力和源泉;

(4)市場中心功能是城市諸功能核心地位。

(5)城市功能多元化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2)因勢利導地確定和發展城市的主導功能。

(1)突出和發展城市主導功能的基礎是確定和發展城市的支柱性產業;

(2)產業群體的構造方式:"鏈條"的直線遞進構造方式和"網路連接"式的循環構造方式。

3)增強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內部功能。

第二節城市結構

一、城市的經濟結構

1.城市結構,是指城市各組成要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空間結構。

2.經濟結構是城市經濟的組成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內在形式和方式,是城市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投資結構、經濟組織結構)和生產關系結構(所有制結構、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的統一體。

3.城市經濟結構的內容:

1)城市的產業結構:是城市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各產業之間及其內部各行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結合狀況,演進呈現出的規律是:

(1)第一產業份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份額先增後減;第三產業份額不斷增加;

(2)重工`業比重不斷提高;輕工業比重不斷下降;加工工業比重日趨增大;基礎工業日趨下降。

(3)城市主導產業逐步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演進,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演進。

2)城市的企業結構,包括:

(1)企業的技術結構,城市結構的技術結構狀況如何,可以根據四個指標進行分析: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不同層級的技術上所消耗的資源量占總資源消耗量的比例;在不同層級的技術上所生產出的產品價值占產品總價值的比重;在不同層級的技術上所使用的勞動數量占勞動總數的比例。

(2)企業的規模結構,是指大中小企業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規模的劃分一般根據職工人數、固定資產原值、生產能力、銷售額、利潤等進行。

3)企業所有制結構,是指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城市經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4)城市流通結構、分配結構和消費結構。

(1)城市流通是城市交換的總體,是聯接城市產生、分配、消費三個環節的紐帶。

(2)城市消費結構是城市居民消費的各類消費資料(包括勞物)的組成和相互關系,從不同的角度,城市消費結構可以理解為:

二、城市的社會結構

1.從廣義上說城市的社會結構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2.從狹義上看,城市的社會結構是指城市上層建築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主要內容包括:

1)城市的政治結構,基本內容:

(1)各種城市政治組織的構成、相互關系以及與城市居民之間的關系,中國城市的政治組織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組織、城市國家政權組織、各民主黨派組織、統一戰線組織、各群眾團體組織等。

(2)城市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政治關系,主要有城市政治組織之間的分析以及它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關系、民主關系以及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的關系。

2)城市文化結構,包括:

(1)精神產品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銜接關系。

(2)文化事業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

(3)城市各類文化設施的規模。

(4)管理機構之間的關系。

3)城市人口的自然結構,包括:

(1)城市人口的性別構成,發展規律是:城市出生的男嬰和女嬰基本平衡,男勞動力數高於女勞動力數;到老階段,女性人數要多於男性。

(2)城市人口的年齡構成:

城市人口分為兒童少年組(0~14)、勞動力組(15~59或64)、老年組(60或65歲以上)。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數比例的4%以下是年輕型城市人口、佔4%~7%的為成年型城市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為老年型城市人口。

4)城市人口的社會結構:是由經濟水平、經濟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道德觀念等社會因素決定的人口構成,具體內容包括:

(1)城市人口的戶籍結構,是指城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的比例及各自內部的具體構成,其人口的增長有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兩種方式,從居留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常住流動人口--3個月以上的外來人口。暫住人口--3個月以內、3天以上的外來人口。過往人口--3天以內的外來人口。

(2)城市人口就業結構。

(3)城市人口的社會社會結構還包括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質結構、家庭結構、宗教結構、民族結構。

三、城市的空間結構:

1.含義:

城市空間結構是城市要素在空間范圍內的分布和聯結狀態,是城市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空間投影,是城市社會經濟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形式。

2.空間結構具體表現為:

1)城市密度,是城市各構成要素密度的一種綜合。--優點P67

2)城市布局,指城市各類要素按一定的形式、一定的方向具體地分布在城市空間的某一位置上。

3)城市形態,是城市空間構成的整體形式,是城市內部密度和空間布局的綜合反映,是城市三維形狀和外瞻的表現,包括

(1)城市內部形態:市區空間范圍內各類設施和建築物等的布局。

(2)總體形態:中心城市與相鄰城鎮的布局,一般可以歸結為集中與組合兩種形式。

(3)城市形態具體包括道路網、街區、節點、城市用地、城市發展軸等要素組成。

3.發展健康的城市空間結構意義:

1)有利於提高城市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2)有利於提高城市建設的質量。

3)有利於提高市政水平。

4.影響城市空間結構的要素:經濟發展,是城市空間結構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行為;居民行為。

5.選擇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必須原則:

1)依據城市性質選擇合理的城市總體形態。

2)端正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

3)綜合運用法律的、經濟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來調整城市的空間結構。

四、城市總體結構的優化

1.實現社會生產總過程四各基本環節的平衡,必須把城市同周圍地區乃至全國、全球的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城市的內部結構與外部聯系正確地聯系起來。

2.實現物的生產與人的生產的平衡,要通過增強城市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來實現,還要通過與其他城市和鄉村建立全面、穩定、牢固的經濟聯系來實現。

3.實現社會生產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必須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城市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4.實現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關繫到城市的興衰成敗,因此任何城市在建立和調節城市結構時,既要把城市生產搞得更好,又要切實把精神生產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5.實現城市經濟機構、社會結構、空間結構的協調發展,在各類城市結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城市經濟結構,城市總體結構的優化,必須實現城市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協調發展。

6.充分發揮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種功能,既要能體現城市的性質,突出並充分發揮傳送帶主要功能,又要能夠圍繞城市的主要功能,和諧發展和協調發揮城市的多種功能。

第三節城市體系

一、城市體系的形成和類型

1.城市體系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各種不同性質、規模和類型的城市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體組織,是經濟區的基本骨骼系統,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城市帶動區域最有效的組織形式。

2.城市體系的特點:整體性;動態性;開放性;層次性;重疊性,一個城市可以成為不同層級城市體系的成員並充當不同的角色。

3.城市空間的相互作用取決於互補性;中介性;可輸性;

4.1933年克里斯泰勒的在《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中提出中心地理論,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市場原則,適合於經濟發達的開放地區,又稱k=3原則。

2)交通原則,適合於新開發的地區,又稱k=4原則。

3)行政原則,適合於偏僻、封閉地區,又稱k=7原則。

5.根據中心城市的數量多寡和組合形式,城市體系的類型有:

1)金字塔型,以一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為核心,周圍的中小城市呈環狀集中分布,首要的問題是控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市區的規模,發展副中心。

2)多核型,特點:核心城市有多個,區域內城市的空間分布相對比較分散;發展的重點是區域經濟中心和行政中心的建設,還要改善區域內城市的交通條件。

3)網路型,指區域內核心城市的性質和規模相近,核心城市之間以及核心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的聯系密切;發展重點是統一規模核心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深化專業化分工,加強經濟協作,防止重復建設。

4)帶狀型,是指交通干線、江河流域的沿線地區,形成的在空間上一字排列的帶狀結構城市體系。

二、城市與區域

1.區域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區域空間,特點是具有同質性、內聚性、層次性和動態性,與城市之間的關系是:

1)城市與區域是點與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城市是區域的核心和焦點,對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3)區域是城市發展的腹地和基礎,制約著城市發展的方向和規模。

4)城市與其所在區域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密切聯系:

(1)城市與農村的關系:

(A)農村的發展能為城市發展提供大量的市場;

(B)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上對農村的領導作用,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2)城市之間的關系

2.城市與區域密切聯系的作用(意義):

1)是城市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2)能促進產生內部的新陳代謝。

3)是發揮產生中心作用的前提。

4)是形成地區市場和全國市場的先決條件。

5)是建立合理的城市體系的基礎。

3.經濟區是指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由於經濟原因,自然形成的網狀式的地域經濟綜合體。

1)經濟區的基本結構包括:經濟中心;交通條件和暢通的流通渠道;地域范圍;經濟網路。

2)經濟區的特點:

(1)經濟區是建立在較為發達的地域分工和專業劃協作的基礎上的。

(2)經濟區是建立在平等協作的基礎之上。

(3)經濟區沒有明確的地域界限,重疊復合。

(4)經濟區在組織形式上以網路的形式存在和維持。

3)經濟區的原則:(1)經濟開放、橫向聯合的原則。(2)平等競爭、利益共享原則。(3)依託中心,統一規劃的原則。(4)生態獨立、突出特色的原則。(5)區域協調,優勢互補的原則。

4)經濟區的分類:

(1)依據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將中國劃分為三個帶狀的經濟區,即東部沿海經濟帶、中部經濟帶、西部經濟帶。

(2)按經濟區的規模,劃分為省際的大經濟區,省(區)內經濟區;

(3)按經濟區的經濟特點,可分為單一性經濟區和綜合性經濟區。

三、中心城市

1.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著樞紐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2.特點:

3.經濟中心和中心城市的區別:

1)經濟中心可以是大城市,也可以是一個鎮;中心城市必須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2)經濟中心未必都是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一定是經濟中心。

4.中心城市的分類:

1)全國性的中心城市,一般是市區人口在500萬以上的超級城市,如上海、北京。

2)地區性中心城市,一般是市區人口在1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如廣州、天津、重慶、武漢等城市。

3)省區中心城市,一般是市區人口在50萬以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5.為什麼城市中心形成和發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作用的結果?

6.中心城市的作用是組織和發展專業化的樞紐又是發展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先導。

7.中心城市作用的強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1)中心城市規模的大小和社會經濟的發達程度。

2)城市生產的專業化。

3)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
參考資料:為客網

Ⅲ 城市建設中心的職責是什麼

(一)貫徹執行城鄉建設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負責擬訂城鄉建設工作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專政策;負責編制屬城鄉建設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解決城鄉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二)指導、參與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查審定工作;參與編制國土規劃和區域規劃。
(三)組織建設系統各部門編制城鄉建設計劃,並會同發展改革部門平衡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負責籌措和綜合平衡城鄉建設資金,監督檢查城建規費的徵收和資金使用情況;負責城鄉建設統計、匯總和分析工作;負責組織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論證;負責城建項目的全過程管理;負責對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建設項目和重要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負責建設行業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等等。

Ⅳ 什麼是城市的職能城市職能和城市性質有什麼區別聯系如何進行城市職能的分類

一、城市職能的概念
什麼是城市職能?職能的詞義指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承擔的職責及具有的用途。城市職能是城市科學里的專門術語,它指一個城市在國家或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擔的分工。有觀點把城市中進行的各種生產和服務活動都歸入城市職能范疇,這就勢必削弱「城市職能」這一術語的特定內涵。城市職能是從整體上看一個城市的作用和特點,指的是城市與區域的關系,城市與城市的分工,屬於城市體系的研究范疇。這樣理解更為嚴密。
經濟基礎理論表明,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活動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為本地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即非基本活動部分;另一部分是為滿足城市外部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即基本活動部分。這兩部分活動的發展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但基本活動部分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是主導和主動的因素。城市職能的概念應著眼於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
一般而言,單一職能的城市是很少的。一個城市在國家或區域中總會有幾方面的作用,不過有的職能影響的區域廣,有的則小;有的職能強度大,有的則弱;有的城市有1個或2個主導職能,有的則幾個職能勢均力敵,不分上下。按城市職能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分類,就是城市職能分類。
二、我國的城市職能分類研究
我國城市職能分類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結合編制區域城鎮體系規劃開展的。目前國內較具代表性的城市職能定性分類的類型大致如表4-3-1所示。
城市職能分類的方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英國城市地理學家卡特曾經把城市職能分類方法按發展的時間順序分為5種:一般描述方法、統計描述方法、統計分析方法、城市經濟基礎研究的方法、多變數分析法。一般描述方法至今仍有它的實用價值,當被分析的城市較少,或只要求作大致的分類時,定性描述方法通常能滿足要求,且簡便易行。我國由於缺乏必要的系統資料,城市職能分類的定量研究相對較少。1985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首次出版,公布了全國295個城市(包括轄縣)各工業部門的產值及其它相關資料,為進行全國城市的工業職能分類提供了可能性。分類結果是將中國295個城市工業職能歸並為4大類、18亞類和43個職能組。其中4大類是:全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特大及大中型為主的加工工業城市;中小型加工工業城市;以能源為主的礦業城市。
三、城市性質與城市職能
1、城市性質的含義
城市性質是指一個城市在全國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城市性質和城市職能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從聯系性而言,城市性質是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確定城市性質一定要進行城市職能分析;從區別而言,城市性質並不等同於城市職能:城市職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現狀資料,得到的是現狀職能,而城市性質一般是表示城市規劃期內的目標和方向;城市職能可能有幾個,作用強度和影響范圍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質的確定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質的職能;城市職能是客觀存在的,而城市性質明顯帶有規劃發展意向。
我國的城市規劃對確定城市性質予以高度重視。《城市規劃法》明確把城市性質的確定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首要內容,認為城市各項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都要服從和體現城市性質的要求。正確擬定城市性質,對城市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不同的城市性質實際上決定著不同的城市規劃的特徵,城市性質是確定城市規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組織的特點以及各項市政公用設施的水平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明確城市性質,便於在城市規劃中將規劃的一般原則與城市的特點結合起來,使城市規劃更符合實際。
從我國多年來城市建設的實踐經驗看,城市性質擬定的正確與否,對城市建設的影響很大。重視並正確擬定城市發展性質,則規劃的方向明確,建設依據充足,功能結構比較合理,否則,城市發展方向不明,規劃建設被動,規模也難於估計,造成建設和城市布局的紊亂。以北京為例,北京首先提出變消費城市為生產性城市。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實現這一轉變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隨著北京的經濟實力的增強,卻又把北京建成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的工業基地,於是,北京在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得以確立的基礎上,又發展為工業經濟中心。龐大的綜合功能,特別是高能耗、高水耗、大運量、大佔地量和污染嚴重的鋼鐵、石油化工等工業,給北京城市發展帶來了很重負擔,導致交通組織、水電供應、環境保護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對此,1981年中央及時對北京的城市建設提出建議,其核心就是明確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必須突出其政治、文化中心的職能,而控制和削減不適宜在北京發展的若干工業部門。
2、城市性質的確定
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和確定城市性質:一是城市的宏觀影響范圍;二是城市的主導產業結構;三是城市的其它主要職能。
首先,傳統的城市確定方法的重點內容是以城市主導產業結構來表達城市性質,它強調通過對主要部門經濟結構的系統研究,擬定具體的發展部門和行業方向。但近年來,城市工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變化正經歷著調整、更新和改造,這種靜態的部門結構主導型的城市性質已難以適應現實的要求,應研究長期起指導作用的城市性質。
其次,城市的宏觀影響范圍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綜合的區域,是城市區域功能作用的一種標志。城市的影響范圍是和城市的宏觀區位相聯系的。如武漢市居全國腹地的中心的地理位置和鐵路、公路、水路、航空交織成網的交通樞紐位置,不僅使武漢在歷史上是九省通衢,商賈雲集之地,而且也是長江中游和華中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中心。由於這樣的宏觀區位,今後武漢市不論發展什麼部門,不論產業結構如何變化,它都有這樣的集聚和輻射的范圍,因此,在確定武漢市的城市性質時應充分表達這個宏觀區位特徵。一般應把宏觀區位的作用列入城市性質的內涵,使城市的主要作用的「區域」范圍具體化,使城市在國家和區域中的地位具體化,如國際性的、全國性的、地方性的、流域性的……,這樣有助於明確城市發展的方向和建設的重點,也使規劃部門擺脫受具體主導產業和部門的約束而難以抉擇的境地。
第三,對城市其它主要職能的考慮越來越受到重視。城市其它主要職能是指以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用為內涵的宏觀范圍分析和以產業部門為主導的經濟職能分析以外的職能,一般包括歷史文化屬性、風景旅遊屬性、軍事防禦屬性等,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隨著城市性質由以往過於強調工業方向而逐漸趨向於綜合考慮城市特色維護、旅遊經濟和吸引居住,城市性質的表述也變得較為綜合。
綜上所述,一個城市性質的表述往往可分為相應的三個層次。如上海的城市性質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將逐步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國際航運城市之一」。又如「江西吉安是江西省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以電子、農林產品加工為特色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和京九鐵路沿線的貿易旅遊口岸,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三句話分別代表了城市性質的三個方面的基本屬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城市性質時,有些傾向需要避免:
(1)、既要避免把現狀城市職能照搬到城市性質上,又要避免脫離現狀職能,完全理想化地確定城市性質。
有的城市把現狀城市職能一一列入城市性質,甚至簡單地把城市現在的主要工業部門列上一大串,冗長繁瑣,使人不得要領。有的城市又不顧已經形成的現狀職能和特點,追求脫離實際的理想狀態。如果要避免這些傾向,首先要正確理解城市職能、主要職能和城市性質之間的聯系;其次要對城市職能和城市性質賦予時間尺度的含義,即城市性質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城市應研究其歷史時期的主要職能,確定該城市的歷史性質;根據對歷史發展的特點和城市的現狀條件、現狀職能的分析,可以確定城市的現狀性質,在歷史和現狀職能分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其中的合理部分,逐步調整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分析該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諸因素中今後可能的變化,據此制定城市的規劃性質。
(2)、城市性質的確定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論城市的狹隘觀念,進入從區域宏觀范疇論城市的科學境界。
城市職能的著眼點是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是從整體上看一個城市的作用和特點。城市性質所要反映的城市主要職能、本質特點或個性,也都是相對於國家或地區中的其他城市而言。因此,城市性質的確定既要分析城市本身的特點,更要分析該城市在國家或地區中的獨特作用,使城市性質與區域發展條件相適應。同時也可與相關區域中其他城市做橫向的對比,與發展條件和職能類型相似的城市做縱向的對比;城市間對比的重點是城市的經濟結構,因此離不開城市經濟結構分析的方法。也只有從區域宏觀范疇深入分析和比較城市的區域條件、經濟結構和職能特點,才能更准確地把握各個城市性質的特殊性。
(3)、城市性質的表達中對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深度要適當,城市性質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確。
城市的各個職能按其對國家和地區的作用強弱和其服務空間的大小以及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力,是可以按重要性來排序的,這就產生了城市性質對主要職能要概括到什麼深度問題。這就應視使用城市性質的場合不同而區別對待。城市性質的分析是一回事,城市性質的表達是另一回事。「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這是對北京城市性質最高度的正確概括,它用於向國外介紹中國,也許就可以滿足需要。但是如果在京津唐區域規劃時,若需要註明北京和天津之間的職能分工,這樣簡單的概括就顯得深度不夠。因此,如果要指導城市建設的實踐,城市性質的概括要適當,一般不宜太粗。

城市職能與城市性質的關系:
聯系在於他們都是反映城市為外部服務的作用,在國家或區域中的分工;確定城市性質一定要先進行城市職能分析。
區別在於城市性質不等於城市職能,城市性質是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城市職能一般指現狀,城市性質一般指規劃;城市職能是客觀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質加進了主觀意念,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
嚴格地說,城市職能和城市性質都應該區分歷史的,現狀的和規劃的三個時間尺度。
如何正確地確定城市性質?
1) 不要簡單地把城市職能搬到城市性質中來,羅列一大堆職能,也不要完全脫離現狀職能,理想化地確定城市性質。關鍵是要深入分析城市職能,繼承和發展其中合理
的部分,拋棄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預計未來的可能變化。
2) 確定城市性質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論城市」的觀念。要用區域分析的方法、城市對比的方法。
3) 城市性質對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適當,其繁簡要看用於什麼目的。

Ⅳ 城市的基本職能和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城市的基本職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原動力。基本職能強,城市發展繁榮;基本職能弱,城市發展衰落。

一、城市職能的分類:

按城市成長的基礎分為基本職能和非基本職能兩種:

1、基本職能,也稱基本活動,凡是主要為本市以外地區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教育和科研、行政、旅遊業,均為城市形成、發展的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基本職能,如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工業企業、交通運輸、行政機關、大專院校、文化和科研機構及重要名勝古跡等。

2、非基本職能,又稱非基本活動,主要指為本市范圍服務的活動,凡是由於城市形成、發展而建立的主要為本市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企業、事業,則屬非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非基本職能。

如服務性工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市級以下行政機關和中小學等。分清這兩種不同概念,對於研究確定一個城市的性質和將來的發展規模極為重要。一般用收入或就業人口的比率來表示基本活動和非基本活動,這種比率稱為基本-非基本比率(B/NB)。

用收入來表示,即城市總收入中城市基本活動的收入與非基本活動的收入之比;用就業人口來表示,則為城市總就業人口中基本活動中的就業人口與非基本活動中就業人口之比(BE/NBE)。城市的基本職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原動力。基本職能強,城市發展繁榮;基本職能弱,城市發展衰落。

二、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

1、基本要素:

①工礦企業(不包括其產品只供應本市的企業),如工廠、電站、礦山等。

②對外交通運輸設施,如鐵路、水運、民航和汽車運輸等。

③國家物資儲備倉庫等設施。

④非本市性的行政經濟機構,如中央、省(直轄市)、自治區、地區的黨政機關、經濟機關和社會團體。

⑤科學研究機構。

⑥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

⑦承擔基本建設任務的建築安裝企業。

⑧其產品大部分不為本市服務的而在市界以內的農牧業,如某些特殊的種植園、養殖場、飼養場等。

⑨療養機構和旅遊設施,如療養院、休養所、旅館以及不包括在本市保健系統內的專業醫院和軍醫院等。

⑩在特殊情況下,還包括軍事設施等。

2、非基本要素:

①其產品只供應本城市居民需要的工業企業。

②基礎教育系統。

③市屬衛生系統。

④服務本城的商業系統。

⑤服務本城居民的服務業系統。

⑥城市公共交通設施。

⑦體育設施。

⑧文化娛樂設施。

⑨住宅和公共建築的維修機構。

⑩市政公共設施。

(11)本市的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經濟機構等。

(12)市屬郵電機構。



Ⅵ 城市的職能體系概念

1城市規劃法律體系
城市規劃法律體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幹法)及其配套法規(從屬法規)。我國還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的規劃法律體系。
我國的法律制度體系由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構成。城市規劃的基本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構頒布的法律和地方立法機構頒布的地方性法規構成。配套法規是由國務院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制訂的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等構成。我國的城市規劃基本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配套法規如《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由國家規劃主管部門建設部制定。
2 城市規劃行政和編制體系
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包括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兩個方面。我國實行城市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分級管理體制。縣以上各級城市人民政府是負責組織城市規劃編制的行政管理部門。
編制城市規劃一般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根據實際需要,大、中城市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以編制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一般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Ⅶ 城市的現代職能有哪些

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城市職能應包括為城市本身服務的活動,即城市中進行的各種生產、服務活動均屬於城市職能范疇。城市規劃工作中通常說的城市性質,就是通過各個城市所起的作用來體現的。
城市職能隨社會、經濟、自然條件而變化。 現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種職能,小城鎮或不發達地區城鎮職能則相對簡單。城市的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行政、文化、教育、科學等企事業是城市職能形成的基礎。城市職能按其作用分為一般職能與特殊職能。前者指每一城市必備的職能,如為本城市居民服務的商業、服務業、建築業、食品加工業、印刷出版業及城市公用事業、行政機關等;後者指不可能為每個城市都必備的職能,如采礦業、各種加工工業、旅遊業、科學研究等。按城市成長的基礎分為基本職能和非基本職能兩種:①基本職能,也稱基本活動,凡是主要為本市以外地區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教育和科研、 行政、旅遊業,均為城市形成、發展的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基本職能,如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工業企業、交通運輸、行政機關、大專院校、文化和科研機構及重要名勝古跡等;②非基本職能,又稱非基本活動,主要指為本市范圍服務的活動,凡是由於城市形成、發展而建立的主要為本市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企業、事業,則屬非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非基本職能。如服務性工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市級以下行政機關和中小學等。分清這兩種不同概念,對於研究確定一個城市的性質和將來的發展規模極為重要。一般用收入或就業人口的比率來表示基本活動和非基本活動,這種比率稱為基本-非基本比率(B/NB)。用收入來表示,即城市總收入中城市基本活動的收入與非基本活動的收入之比;用就業人口來表示,則為城市總就業人口中基本活動中的就業人口與非基本活動中就業人口之比(BE/NBE)。城市的基本職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原動力。基本職能強,城市發展繁榮;基本職能弱,城市發展衰落。
城市的性質和發展規模,主要取決於其基本職能。在城市經濟分析中,常使用基本一非基本比率,即城市基本活動與非基本活動之比,可用兩類活動的經濟收入或就業人口之比求得。它是表明城市職能結構的一種形式。城市職能常隨社會經濟發展或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供水、用地等建設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中國省(區)的一些政府機關所在地城市,它們在歷史上多為行政中心或交通運輸及商業中心,新中國成立後,隨經濟建設的發展,興建了許多工業企業、交通線路或運輸樞紐、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等,現已普遍發展成為具有多種職能的綜合性城市。
城市職能是隨社會經濟發展或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供水、用地等建設條件的改變而變化的。例如,中國的省(區)政府機關所在地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港口和鐵路樞紐城市,在歷史上的主要職能是行政中心或交通運輸和商業中心。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這些城市興建了許多工業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對外交通條件也有很大改善,使原來的行政中心成為具有多種職能的綜合性城市,有些變成工業居於突出地位的經濟、文化中心。

Ⅷ 關於城市的職能和服務范圍,敘述正確的是

C:這里所指的大城市就是等級較高的城市,服務范圍較大,人口較多;
D答案的選項為:「城市的級別越高,數目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2008年山東青島題)

Ⅸ 城市職能的分類

城市職能隨社會、經濟、自然條件而變化。現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種職能,小城鎮或不發達地區城鎮職能則相對簡單。城市的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行政、文化、教育、科學等企事業是城市職能形成的基礎。
城市職能按其作用分為一般職能與特殊職能:前者指每一城市必備的職能,如為本城市居民服務的商業、服務業、建築業、食品加工業、印刷出版業及城市公用事業、行政機關等;後者指不可能為每個城市都必備的職能,如采礦業、各種加工工業、旅遊業、科學研究等。按城市成長的基礎分為基本職能和非基本職能兩種:①基本職能,也稱基本活動,凡是主要為本市以外地區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教育和科研、 行政、旅遊業,均為城市形成、發展的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基本職能,如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工業企業、交通運輸、行政機關、大專院校、文化和科研機構及重要名勝古跡等;②非基本職能,又稱非基本活動,主要指為本市范圍服務的活動,凡是由於城市形成、發展而建立的主要為本市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及其相應的企業、事業,則屬非基本因素,並相應產生城市的非基本職能。如服務性工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市級以下行政機關和中小學等。分清這兩種不同概念,對於研究確定一個城市的性質和將來的發展規模極為重要。城市的基本職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原動力。基本職能強,城市發展繁榮;基本職能弱,城市發展衰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