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司馬懿堅守不戰為何

司馬懿堅守不戰為何

發布時間: 2020-12-17 23:11:25

① 司馬懿為何老是堅守不出戰

感謝大家於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編都在辛勤勞作,只為等您到來!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各類穿衣搭配,觀看辛苦了,謝謝,祝您閱讀愉快,天天有個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歡小編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關注小編吧

在三國後期,令後世很不能理解的是,諸葛亮每一次的北伐,司馬懿手握龐大數量的軍隊,但是都龜縮不出,除了堅守還是堅守,最後等諸葛亮斷糧自退。每次都是這樣,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是司馬懿怕諸葛亮,才智不如他,打不過?真實原因是什麼?其一、避免大勝,其實司馬懿當時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因為,曹睿上台後,曹氏親貴對他極為防範,當諸葛亮北伐,節節勝利,曹氏親貴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後。為了國家存亡,曹睿不得不啟用一直防範的司馬懿,司馬懿深知這一點,自己的價值就在這。那麼,每次打諸葛亮,司馬懿都不主動憑借軍隊數量優勢,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為一旦大勝,斬殺蜀漢太多人馬,那麼曹睿必定認為,諸葛亮也不過如此,那麼司馬懿的價值必然就大大減少,甚至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其二、不能大敗,而曹睿之所以讓司馬懿去抵抗諸葛亮,看中的是司馬懿不會像曹氏親貴那樣一敗塗地,喪權失地。而且,當時的世界,把諸葛亮吹的神乎其神,因此,在曹睿的心目中,能夠抗衡諸葛亮的也只有司馬懿了。但是,司馬懿上了前線,可以小敗,但不能大敗。小敗就是告訴曹睿,諸葛亮的確很難打。

因此,你看,每次司馬懿基本上都是糧草被劫,小股部隊被打敗,而且有時還能除掉異己。如徐晃!但是大敗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司馬懿一旦大敗,那就跟當時曹魏親貴沒什麼差別了,那司馬懿也就沒價值了,離死亡也就快了!其三、按自己的想法去打,因此司馬懿打諸葛亮,既不能大勝,也不能大敗,那唯一的選項就是不勝不敗,保持均衡,讓諸葛亮自己走。你看,因此,每次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都是堅守不出,打死也不出來,把那麼大規模的軍隊都留在軍營做縮頭烏龜。然後等諸葛亮斷糧了,沒辦法自己退了,這時就假裝率點軍隊追擊一下,而且也不好狠追。因此,司馬懿每次都是不勝不敗。因為這樣正好。所以說,要說三國時代最難做的就是司馬懿,打仗既不能大勝,表現自己才華,容易招人記恨,也不能大敗,表示無能,正好給想殺自己的人以口實,只能堅守不出,不勝不敗,保持均勢。從這一點上說,司馬懿的智謀絕不遜於諸葛亮低。

司馬懿為何老是堅守不出戰,魏軍整體實力不是強於蜀軍嗎?

首先,魏軍整體不代表是直接面對諸葛亮軍隊的數量。當時曹魏主要的防禦對象並非蜀漢,而是東吳。所以在樊城,合肥一帶都有大量駐軍,而此時的西線對於曹魏來說並非最重的的防守方向。所以當時在西線,曹魏主要是由郭淮的西涼部隊駐守,數量是處於劣勢的。而司馬懿帶來的部隊其實與蜀漢相比並沒有優勢。

其次,對於蜀漢來說,出征打的是糧草。作為防禦方的曹魏其實完全不需要主動出擊迎戰,長期的駐守消耗蜀軍的糧草即可。諸葛亮多次北伐退軍的第一大原因就是糧草。

所以說,作為司令官的司馬懿,他只要做到守住道口,靜等蜀漢退兵即可。完全沒必要冒險進攻不是?

冬瓜槍的問題

馬氏五常是哪五個人?

五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老大字伯(孟)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老四字季常,馬老五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

歷史上被記載名字的是馬良和馬謖兄弟,另外三人有兩種說法:

1,馬玄、馬康、馬津之說

2,馬順、馬統、馬安仁一說

不管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都沒有咱想的那麼簡單,來了就嘁哩喀喳一通亂打,輸了的就跑贏了的就追,再慶祝一番擺個剪刀手。當時蜀漢的優勢在於弓弩,就是諸葛亮發明的連弩「元戎」,所以諸葛亮意在奸敵致勝。你說說傷兵損將的事司馬懿能樂意幹麼。

司馬懿更是知道諸葛亮的弱點,也就是蜀國的路太難走了糧食運不上來,耗著耗著就不夠吃了只能回去,司馬懿一想,都是高手誰比誰聰明多少啊,那就耗著唄我就不理你不跟你打,你也拿我沒招,反正曹魏的糧食運的上來

還有一個我想可能比較隱晦,司馬剛開始懿不是來打仗的最高統帥,最高統帥是曹家的人曹真,曹真的才華比司馬懿差多了,司馬懿又是個陰謀家,心說我在這又打又殺的,可能沒得什麼好處不說,還太高調了。

從司馬懿自身來講,他曾經為了保持低調裝病在家窩了十年,這是個很沉得住氣,很謹慎穩重的人,堅守不出的做法很符合司馬懿的性格,這也是他這么做的一個原因吧。司馬懿第一次面對諸葛亮是主動出擊了的,結果被打了個灰頭土臉,認識到自己與諸葛亮的差距後再叫他伸臉讓諸葛亮扇就很難了,就連諸葛亮死了撤軍司馬懿追擊時看見諸葛亮的旗號就立刻望風而逃,可見司馬懿對戰勝諸葛亮毫無信心,自然只有堅守不出一個對應方法。

如果你是前線將領征戰一生,辛辛苦苦還是做不了一把手,突然老闆在中央空降一個秘書做你的上司,你會怎麼想?

司馬懿就是那個秘書。

司馬懿如何厲害,那也是後世的人吹的。但在當時,無非也只是一介書生,大家還會想司馬懿是不是三國版趙括。何況曹魏猛將如雲,論能力和戰功,怎麼也比不過張頜;論關系,你司馬雖是世家大族,能比過曹氏夏侯那幫皇親國戚?所以司馬掌握關中軍權,當了他們的頂頭上司。最大的對手不是諸葛亮,而是軍中內部那幫老油條,二世祖。

如陸遜那樣,一擊擊敗劉備,立大功確立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可惜諸葛不是劉備,沒有機會給司馬懿。否則只能不出錯,不出錯,司馬懿的地位才不會丟失。萬一出錯戰敗,什麼張頜啊,夏侯霸啊,上書向皇帝一彈劾司馬懿,就算不丟命,但也會永遠失去軍權,只能回家抱孩子啦!

當然是打不過,還用問么?有些人說司馬懿是想著奪權,其實假到不行,曹爽什麼時候才被幹掉,之前曹家一直牢牢抓著軍權,司馬懿這么早就想篡位了?就是單純的打不過,張?老司機翻車據說還是司馬懿堅持追擊,結果坑張?了,所以說到底就是打不過,像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打得過誰啊,今川義元織田信長北條氏康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哪個他都打不過。

很簡單的道理,諸葛亮是遠道伐魏兵糧難以為繼,求速戰,他當然要以守為主。另外,司馬懿的性格是腹黑型的,城府很深。其實三國亂世很多謀士值得欣賞,我下月想開始連載一個亂世謀士的故事,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肯定是你們沒想到的謀士,但影響了整個漢王朝!

② 司馬懿為什麼堅守不出﹖害怕諸葛亮嗎﹖

我覺得害怕倒不止於吧,或者說也有點害怕但不是主要原因。三國演義把這事說的有點單純了,司馬懿手底下的人說司馬懿「畏蜀如虎」,讀者就簡單的認為司馬懿不出戰是因為害怕諸葛亮,這未免把問題太過簡單化了。
司馬懿一步步的努力讓孫子當上了皇帝,可見其才華十分出眾,可敵手是漢丞相諸葛亮,也不可小覷。司馬懿看諸葛亮生前駐軍的營寨感嘆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看來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陣之時是懷著敬畏,謹慎的態度的。害怕二字太誇大了
不管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都沒有咱想的那麼簡單,來了就嘁哩喀喳一通亂打,輸了的就跑贏了的就追,再慶祝一番擺個剪刀手。當時蜀漢的優勢在於弓弩,就是諸葛亮發明的連弩「元戎」,所以諸葛亮意在奸敵致勝。你說說傷兵損將的事司馬懿能樂意幹麼
司馬懿更是知道諸葛亮的弱點,也就是蜀國的路太難走了糧食運不上來,耗著耗著就不夠吃了只能回去,司馬懿一想,都是高手誰比誰聰明多少啊,那就耗著唄我就不理你不跟你打,你也拿我沒招,反正曹魏的糧食運的上來
還有一個我想可能比較隱晦,司馬剛開始懿不是來打仗的最高統帥,最高統帥是曹家的人曹真,曹真的才華比司馬懿差多了,司馬懿又是個陰謀家,心說我在這又打又殺的,可能沒得什麼好處不說,還太高調了,跟bo似的,我沒有貶低bo的意思我只舉個例子,還怎麼實現自己的打算啊
從司馬懿自身來講,他曾經為了保持低調裝病在家窩了十年,這是個很沉得住氣,很謹慎穩重的人,堅守不出的做法很符合司馬懿的性格,這也是他這么做的一個原因吧

③ 司馬懿為什麼堅守不出 害怕諸葛亮嗎

我覺得不是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持久戰 司馬是看準了這點 就和他死拖 戰場上不一定不出戰的一方就是弱 王翦伐趙廉頗就是死脫了兩年 秦國實在沒辦法 才反間計 讓趙國的主帥換成了趙括

④ 在後出師表中魏明帝為什麼只許司馬懿堅守不準出戰

這是最穩健的打法,當時情況是魏強而蜀弱,如果打成消耗戰蜀國是耗不贏魏國的。諸葛亮也不是等閑之輩,如果主動出擊就等於給了蜀國一個決戰的機會,如果敗了則長安不保,勝了蜀國退回漢中魏國也無法進一步擴大戰果。因此司馬懿才堅守不出。

⑤ 為什麼司馬懿堅守不戰 諸葛亮就一籌莫展

抄荊州丟了之後,蜀國襲可以說是偏安一隅,國力在三國中是最弱的。而且蜀國的地形是易守難攻,但如果是主動攻打別人,對自己是不利的,山道崎嶇,行軍不利,運輸吃力。這就直接影響蜀國的後勤補給。 在國力上本來就處於弱勢,又在戰略條件上輸了一籌。
司馬懿是很聰明的,是當時魏國中足以與諸葛亮相抗衡的人。他深知蜀軍糧草不濟,諸葛亮身體每況愈下,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速戰速決。司馬懿很清楚這一點,只要他堅守不出,不出一月,不費一兵一卒,蜀軍必退。所以司馬懿就是抓住了蜀國的弱點堅守不出,以逸待勞,最後拖死了諸葛亮,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⑥ 司馬懿堅守不戰 諸葛亮為什麼不收集全軍的大便 用投石車投進魏軍大營 熏死司馬懿 哈哈

把全軍的大便收集起來
恐怕這個過程中
自己的隊伍就被熏死了吧
即便不被熏死
肯定將士們也是心有怨氣
到時候不戰自敗了啊
您說是不是?

⑦ 為什麼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就攻不下來

可能因為他沒人,沒錢,沒糧。
蜀中人少,舉傾國之兵,能出征者不過15,6萬。況且,蜀道艱難,關中易守難攻,陳倉也好,子午谷也罷,岐山也好均為險路,糧道艱難,再除去偵查,警衛,行政,傷員等士兵,可用的人數,預估也就十萬。並且這十萬人也嚴重影響蜀中的生產力,養一兵,需三農,猶過不及。這已經是蜀國的全部實力,孫子兵法雲,十倍才圍之,還要付出巨大的傷亡(參考蒙古南宋襄陽之戰)哪還有實力和精力攻城?除非有超過時代的黑科技。
這決定了蜀國只有速戰速決,利用局部兵力優勢與以長安為基地的魏國西路軍決戰,之後蠶食魏雍、涼二州,逐步增加實力,以戰養戰,待中原生變,取得勝利。
這么一看蜀國何必各種北伐?
沒辦法,諸葛丞相之所以能不顧巨大的國力差距北伐,就像西方人眼裡的馬太福音一樣,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只會越來越弱。荊州已經丟失,不趁魏國換主之際,新政人心不穩之時征戰,恐怕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只能坐等被統一。蜀國雖險,那是防守,在進攻時沒有地利,而人和都差不多,但魏有天時,只要拒守勝利唾手可得,就不野戰遂你心意,蜀能奈何?
所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是總有些英雄要知難而進,挽狂瀾於即倒,值得我們後世蹉跎敬佩。

⑧ 為什麼在後出師表中魏明帝只許司馬懿堅守而不準司馬懿出戰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論智慧、兵法、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他不僅能用一座無人把守的空城讓司馬懿兵退三十里,但是最後諸葛亮還是敗給了司馬懿。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斗不過司馬懿?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四條:
1,諸葛亮受到漢家正統思想熏陶,一身儒雅之氣,兩袖君子之風,謀略多用於戰場對陣,心機卻很少用於自身安危,他在《出師表》中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寧願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唯我思想影響,為人處世,上陣交兵,總是先考慮自己的生前身後、成敗功過。
2,諸葛亮受到漢家正統思想熏陶,總是用「天授皇權」的思想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每次後主劉禪一道撤兵的聖旨,諸葛亮無不惟命是從,因此貽誤了許多出奇制勝的戰機,致使六齣祁山,功敗垂成;而司馬懿帶兵打仗時,卻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信條,一切以軍事上的勝利為准則。對諸葛亮的做法,司馬懿就曾感嘆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3,諸葛亮受先主劉備知遇之恩,因而一生常懷報恩之心,不論平時生活,還是率軍打仗,無不以報恩為大,這就大大加重了他為人做事的負擔,曾有人見諸葛亮事必躬親,夜以繼日,就勸阻說:「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諸葛亮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可見諸葛亮心中的負擔之沉重;而司馬懿既無忠君之意,更無報恩之心,帶兵打仗一身輕松,一切以掌握兵權為大,有了兵權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馬懿一生都在謀劃如何牢牢掌握兵權。
4,諸葛亮一生謹慎,處世小心,不論平日政務,還是率軍出征,他總是身體力行,事必躬親,甚至到了事無巨細的地步,這樣不僅影響他在軍事上精力的集中,而且也加重了他體力上的付出,再加上他生活樸素,吃食簡單,這無疑加快了他衰老的速度。

從古至今,諸葛亮始終被人們認為是正人君子,而司馬懿卻被人們一直稱為奸滑小人,諸葛亮的正人君子的風范卻成了他六伐中原、無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馬懿的小人行徑反倒成了他克敵制勝、功成名就的法寶。可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它不可逆轉和難以預料的自然規律。

⑨ 司馬懿為何要「以守為攻」

從表面看抄來,司馬懿非常被動,但襲實質上,他是很高明的。他知道,諸葛亮智謀過人,馬上出戰不一定能夠獲勝,但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非常困難,不可能持久作戰,於是,他就抓住蜀軍這一致命弱點,堅守不戰,用時間拖垮蜀軍,使得智謀過人的諸葛亮也無可奈何。實際上,司馬懿的這一謀略是極其高明的「以守為攻」。

⑩ 我很喜歡司馬懿 為什麼有人說司馬懿堅守不戰就是害怕諸葛亮 你們認為司馬懿害怕諸葛亮嗎

當然不怕,其實司馬懿是很聰明的,是當時魏國中足以與諸葛亮相抗衡的版人。他深知權蜀軍糧草不濟,諸葛亮身體每況愈下,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速戰速決。司馬懿很清楚這一點,只要他堅守不出,不出一月,不費一兵一卒,蜀軍必退,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