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治安邦

治安邦

發布時間: 2020-12-16 06:26:12

Ⅰ 治國安邦的意思

治國安邦
[zhì guó ān bāng]
[解釋]
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自]
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

Ⅱ 治國安邦的「邦」是什麼意思

治國安邦: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出自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

邦在「治國安邦」中指的是:古代諸侯的封國、國家,也指疆界,邊界。

邦是一個漢字,讀作bānɡ,本意是指糧食生產國。農業國,古代諸侯的封國、國家,也指疆界,邊界。該文字在《詩·小雅·節南山》和《國語·周語》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定義:國:友~。鄰~。~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國(國家)。~人(該國的人)。

釋義:

〈名詞〉形式的釋義有:

1.形聲。從邑,從豐,豐亦聲。「豐」意為「春季三月,莊稼遍地,蓬勃生長」。「豐」與「邑」聯合起來表示「靠種植莊稼自給自足的城邑」。本意:糧食生產國。農業國。古代諸侯的封國、國

古文形體

家。說明:在遙遠的古代,城邦或國家也有了區位經濟分工,既有農業國,也有靠貿易立國的類似於今日新加坡那樣的國家,也有像湖北大冶那樣靠採挖銅礦,靠輸出銅礦石換取糧食的城邑。漢字有「鄮」字,從貿從邑,指今日的浙江寧波,寧波在古代就是類似新加坡那樣的以貿易立國的古代城邑。

2. 同本意 [state]

邦,國也。——《說文》。段註:「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雲:『邦康叔,邦諸侯。』論語雲:『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周禮·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天官·大宰》。註:「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按,散文邦國亦通

利用為依遷邦。——《易·益》

協和萬邦。——《書·堯典》

以畜萬邦。——《詩·小雅·節南山》

後非眾罔與守邦。——《國語·周語》

3. 漢避高祖諱,多以國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論語·季氏》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書·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晉邦、瘵兵伐 鄭,大破之。——《韓非子·喻老》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論語·學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屬於天子的地方);邦家(諸侯的封國和大夫之家);邦國(諸侯的封國。大的叫邦,小的叫國,後泛指國家)

5. 泛指國家 [country;nation]

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南朝齊·丘遲《與陳伯之書》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治)於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

6. 又如:鄰邦;盟邦;邦典(國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邊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國都,大城鎮 [capital]

逼迫遷舊邦,擁王以自疆。——《悲憤詩》

9. 泛指地方 [place]

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動〉形式的釋義有:

封,分封 [confer]

設五等,邦群後。——柳宗元《封建論》

常用片語:

邦交

拼音:bāngjiāo

[diplomatic relations;intercourse between nations] 古代諸侯國之間的交往,泛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系。

邦聯

拼音:bānglián

[confederation] 幾個主權國家組成的一種聯合體。邦聯的成員國仍保留完全的獨立主權,只是在軍事、外交等方面採取某些聯合行動。

Ⅲ 1.定國安邦,治國安邦根本在於什麼

定國安邦治國安邦的根本在於人民群眾。

在階級社會中,人民群眾包括一切對歷史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的階級、專階層和社會集團。人民群眾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但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和任何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主體,都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和勞動知識分子。

(3)治安邦擴展閱讀:

人名群眾的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屬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Ⅳ 不抽煙不燙頭,治國安邦平天下,這個於謙為何被人如此尊重

在現代有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也叫於謙,喜歡抽煙燙頭,和明朝的大英雄於謙姓名相同。明朝的於謙是個大英雄,當時明朝君王朱祁鎮出征蒙古軍,戰敗之後被瓦刺俘虜,朝廷沒有了君王,變得混亂不堪,蒙古軍氣勢洶洶,眼看明朝就要滅亡,大將於謙挺身而出,為朝廷出謀獻策,奮勇作戰拚死一搏,最終擊敗了蒙古軍。

不過這位一位大英雄,最後死的特別可惜,朱祁鎮被救回之後,就和他的弟弟朱祁鈺爭奪皇權,最後於謙就成為了他們爭奪皇權的犧牲品,被殘忍的殺掉。

Ⅳ 治國安邦是什麼意思

治理國家,安定天下

Ⅵ 歷來政治家治國安邦的第一要務是什麼

歷來政治家治國安邦的第一要務是「三農」思想。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回承載中華民族鄉愁的精神答家園,農民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多的群體,所以解決農民百姓的問題是政治家治國安邦的第一要務;古代民眾把糧食看成是自己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賴以生存的必需品,以此可知飲食吃喝對於民眾生計的重要性。

(6)治安邦擴展閱讀:

三農思想:

1、要堅持「重中之重」戰略定位,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2、要堅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3、要堅持以農民增收和精準脫貧為重點,大力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4、要堅持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5、要堅持以構建三大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6、要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7、要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8、要堅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Ⅶ 齊家治國安邦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古代那些要想要成為君子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要入朝為官成為回宰輔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答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Ⅷ 治國安邦是什麼意思呀

「治國安邦」的意思是:形容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1、讀音:zhì內 guó ān bāng

2、用法:容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3、出處:出自元代無名氏所作的《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

翻譯:不能在京城裡面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時常只是連夜奔波,備極辛勞。


(8)治安邦擴展閱讀:

「治國安邦」近義詞:治國安民

1、讀音:zhì guó ān mín

2、表達意思:治理國家,安定人民。治,治理;安,安定。

3、出處: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食華志第四上》,「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翻譯:接受順從上天的仁愛之心,是治理國家,安定人民的根本。

Ⅸ 在古代有什麼人是為後人留下治安邦的豐功偉績

政治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軍事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系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而把德放在首位,並把德的內涵概括為「忠義血性」。他提出,「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又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曾國藩認為,「忠義血性」的將領主要應從既受封建禮教熏陶又少官場惡習的儒生士子中去選擇。羅爾綱在《湘軍兵制》中統計,凡姓名、籍貫、出身、職務可查的湘軍將領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佔58%。以如此眾多的儒生為將,這在歷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將清朝的世兵制改革為募兵制,也是曾國藩建立湘軍的首要一著。他說,「數年來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故決計不用營兵,不用鎮將。」因此,他組建湘軍時,主張不在市民而在鄉農中招募兵員。其用意就是鄉農中招募的兵員朴實壯健,有利於灌輸封建的忠義倫理思想和便於適應艱苦殘酷的戰爭環境。曾國藩還規定,「招募兵勇,須取具保結,造具府縣、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冊。各結附冊,以便清查。」凡無保者,概不招募。曾國藩的這一做法,完全是承襲了明末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募兵思想。曾國藩對綠營的編制方面也進行了改弦更張。湘軍的編制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營以下設哨,哨以下陸師為隊,水師為船,馬隊為棚。湘軍之始,營以上不再設官,各營全轄於曾國藩一人。其後營數增多,才有統領和分統的稱謂。曾國藩要求以將必親選、兵必自找、層層節制的原則組建軍隊,自統領至兵勇都是逐級進行募選,改變了綠營中「兵與兵不相知,兵與將不相習」的弊病,但也明顯暴露了建立私家軍隊的用心,並從此就開創了近代中國「兵為將有」的先例,軍閥擁兵割據的局面也就初顯端倪了。
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苦費心機,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系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
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好影響了幾代人,且不說其同時代的湘、淮將領以曾國藩為楷模,就是其後的黃興、蔡鍔等資產階級軍事家對曾國藩治軍方略也推崇備至,張之洞、袁世凱等在甲午戰後採用西法編練新軍時,還採納了曾國藩治軍的許多做法。民國軍事家蔣方震在他的《國防論》中贊賞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家」,還說凡領軍者都應該效法曾國藩。蔣介石則明確表示要師承曾國藩,要求國民黨軍隊中的將領必須「認清歷史,效法曾胡」。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澤東一生很注意這點,曾國藩的「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毛澤東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文學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贊。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革、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訓》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思想學術
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對於程朱之學並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於宋明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氣學、理學和心學三個學術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斗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於隘」、或「病於瑣」、或「偏於靜」的局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出了寬容的學術姿態。對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學術爭辯,他認為對於兩家之爭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並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展。
曾國藩還以氣學在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局限,謂「張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
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緼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聖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並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人類而言,聖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
處世交友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治家方略
曾國藩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員中人人孝悌的原則。孝容易理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在曾國藩家書里,一般都以為他給孩子寫的信最多,事實上他寫給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見他對兄弟之間關系的重視。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說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還特別強調「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一是做家長的要勤以言傳身教。曾國潘說的這些,他自己就能一絲不苟地帶頭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曾紀鴻喜歡數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一竅不通,也能盡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學一點。這樣的父親,才不愧是一個真正「勤以持家」的父親。在曾國藩的影響下,曾紀澤總是會親自教孩子們學英語、數學、音樂,還教他們練書法、寫詩文、講解經史典章,不論再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里,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書法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曾國藩對於書法理論的闡述見其《日記》、《家書》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從乾道——陽剛美——著力——雄奇——大氣,從坤道——陰柔美——不著力——淡遠——韻勝,形成了他一個系統的書法理論觀。曾國藩一生勤勉於書法創作,走過了一條由泛而專,由繼承古典到創新時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楷書勁健剛拔,豎起了一面承唐繼宋明而剛柔相濟的正書旗幟。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範。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Ⅹ 治國安邦平天下 出自那本書

「治國安邦平天下」出自《論語》。

《論語》介紹: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10)治安邦擴展閱讀:

《論語》後世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