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傳統的好處

堅守傳統的好處

發布時間: 2020-12-15 04:11:57

❶ 當今社會,有哪些傳統觀點值得堅持

中國在復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在這些文化傳統中,既有值得我們繼續發揚光大的積極的優秀成果,也有需要拋棄的消極因素與缺陷。綜觀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變化萬千的中國文化,可以發現「天人合一」

❷ 弘揚優良傳統 堅守核心價值 指的是什麼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要求,「領導幹部內特別是高級幹部容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只有把上述重要要求落到實處,才能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起到上行下效的正向帶動效應。

❸ 堅守傳統節日有那些弊端

春節,鞭炮產生污染和浪費。改用電子鞭炮就可以了。清明祭拜,燒紙污染,少燒紙表示一下,有心就可以了。一些地方節日大搞活動勞民傷財。傳統節日,重要的是文化傳統。不良習俗應該改變。

❹ 傳統該不該堅持 作文800字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我們勤儉而誠懇,友善而勇敢,這是叫億萬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的傳統美德.(開頭兩段,第一段扣住"傳統"--漫長,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題快.)
勤",是中國傳統美德中最聞名於世的.中國人以農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累月辛勤地勞動,以汗水換來碩碩豐成,造福子孫後代;同時也因為"勤",加上極富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造了四大發明、圓周率、渾天儀、《本草綱目》等等智慧結晶,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篇章.(此段說"勤",引用的詩句體現"勤",四大發明等說明"勤"的結果.)
中國人是勇敢的,有傲氣的.南宋名將岳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保衛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終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後從容就義.他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壯烈感人的豪語!他們的忠義能與日月爭光,在民族史冊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跡!
中國人愛國,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非筆墨可形容的深感情.愛國詩人陸游在遺作《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對死亡泰然處之,臨終時還念掛著國家民族的安危,是多麼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范仲淹,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情操.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則徐、孫中山、周恩來等等,真是數之不盡.(此兩段說"愛國",例舉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的愛國人物,議論中有強烈的感情,用語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鯉""黃香暖席"的故事,廣受傳頌.而古詩里的人物花木蘭更是家喻戶曉,她為免老父再受征戰沙場的痛苦,決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觀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漸疏離,變得淡薄、冷漠,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際關系,缺乏彼此的互諒關懷,完全沒有溫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的倫常悲劇,差不多每天都可在報紙上讀到,在新聞報導中兒女一朝飛黃騰達後,便對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風餐露宿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的浮誇作風,自以為是、吊兒郎當的處世態度隨處可見,實際上,這種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噓,對他人的才華不屑一顧,甚至冷嘲熱諷,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現今社會的一大哀歌.(此兩段說"孝",先說"根植在人心",再"反觀現今的社會",寫得簡潔.)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若這些社會弊病越來越多,越積越深,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固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
我認為,中國傳統美德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葯.在這個時代,有重新提倡其價值的必要,以廓清社會歪風,為年青的新一代培養優良的品行、淳樸大方的風度,重見我國道德文化的光芒.(此兩段說現實意義.)
孟子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者,正圓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遵守規則.規則不僅保證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帶給我們高效率,甚至保證著我們的心靈自由,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規則看守世界,是生命的聖潔花園,是人人嚮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良善的規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為什麼可以飛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為什麼就能實現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台.因此,我們應當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為集體添一片綠葉,奉上一束鮮花,做出一份貢獻吧!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文明禮儀就像和煦的春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絲絲溫暖,縷縷芳香.
其實美德還有許許多多,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以堅持德育為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祖國的明天更好.

❺ 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堅持()態度

傳統文化是分析處理的過去的事情,帶有過去的情況特點,抱著過去的傳統文化不放,而拿他解決現在的事情,是解決不了的,現在又現在的特點,自己要有發展,敢發展,拿出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推動事物的前進,要敢承擔,學習前人,超過前人,從前人的學習中汲取知識,融會貫通,用於現在,敢對自己負責。優秀傳統文化要加以繼承和發揚,對傳統文化的整體態度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傳下來的東西的總稱,傳下來的東西不光是好的,傳統文化,這也是過去存在一些問題的原因,一些問題前人也沒解決,要交給後人,文化對人和社會是有影響的。

❻ 我們應該堅守傳統還是不斷改變。

堅守傳統是對傳統的國粹的繼承和發展,不斷改變的叫適應性改變,比如適應時代的變化的改變,新的發明創造要不斷創新,也叫不斷改變。一點不沖突,分辨清楚就好。

❼ 中華文化的傳統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去堅守的

堅守做人的准則。否則,虛有其表。什麼文化什麼都不是。

❽ 為什麼要堅持傳統

幾千年的底蘊,經久不衰的傳承,有足夠理由繼續,無論精神或是物質,都是從一開始的無知到最後的越來越精緻。

❾ 中考堅守傳統文化作文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裡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

❿ 如何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現實、注重人生的實踐理性精神,孕育了中國人深諳智謀三昧的傳統,幾千年來,有關謀略的論著和警語無以數計,有關「智囊」、智慧人物的故事播揚久遠,由此映現出中國人對智術的推崇心態。這一特點反映於中國人的處世風格上,便是:處世待人,慣於深思熟慮,冷靜慎重,周詳細密地計算估量,運用心智。

中國處世之道運用智性,首先表現於中國人把處世作為一門學問加以研究。清人魏禧言:「涉世處即是自己作學問處」,「涉世便是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處世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操習,自然會有心得,會有總結,進而會有智術的運用,亦即運用心智控制事物的進程,達成有利於自身的預期目標。

中國處世之道中智謀的具體運作,可謂千形萬態。如下略舉數例,可見一斑:

1.以退為進中國人處世,十分強調忍、讓、退一步、吃虧,但這樣做的目標不是使自己利益受損,而是獲得更大利益。洪應明的《菜根譚》指示其中精義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正因為如此,退讓、吃虧的結果是不吃虧,甚至受大益,誠所謂「必有忍,其乃有濟」,「吃小虧佔大便宜」,「忍辱至三公」。

2.以柔勝強以柔勝強的命意前文已有論述,其意義在於通過「守雌」、「貴柔」保存自己,積蓄力量,最終戰勝對方而不會被轉化掉。這無疑也是一種運用心智的處世手段。

3.藏巧示拙《說文》雲:「拙,不巧也」,把自己的巧掩藏起來,對外示以不巧,是中國人心領神會的處世謀略。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於這一智術論述甚多。老子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孫子兵法》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蘇軾的《賀歐陽修致仕啟》言:「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若用民間大眾的語言來表達,便是「裝蒜」。裝蒜亦即藏巧示拙,其目的是以愚拙的外觀使對方輕視自己,懈怠疏忽,從而保護自己或擊敗對方。這既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手段,也是一種「出手不凡」的兵法。

4.以誠取信誠屬於道德范疇,其內涵是內心誠懇,品性誠實。「以誠取信」則不僅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富於智慧的處世方法,一種通過道德表現使對方信服的手段。中國古代,多有智者以實話實說的誠實謀略達到比巧詐更成功的效果,其中包括的智慧與道德並重的二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5.因人制宜人情世故的復雜性、變異性,使中國人十分注重在人際交往中運用心智因人制宜。所謂因人制宜,實際上包括三方面:一是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韓非深刻揭示知人達意的重要性說:「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矣。」因此,與人交際,必須掌握對方的心理傾向,對自身語言進行調節,以達到良好效果;二是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交往方式。三是對不同的情景下的人採取不同的交往態度。如:「對憂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當著矮子,別說矮話」,這些議論顯然深得交際心理學的要諦。

6.知己知彼「知己知彼」作為一項兵法,千古著名,然而,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它並不僅僅用於用兵打仗。呂坤的《呻吟語》說:「知己知彼,不獨是兵法,處人處事,一些少不得底」。金蘭生的《格言聯璧》所說:「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說的是相似的意思。因此,中國人將知人當做處人的首要法則。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充分表現出處世的大智慧。

7.「定、靜、安、慮、得」所謂定、靜、安、慮、得,即鎮定、沉靜、安然、思慮、適當。《呻吟語》說:「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此五個方面的養成,不僅能使人從容應付天下事,而且自然生成一種溫雅和平的大家氣派。其所蘊藏的心智無疑是高水平的,第一流的。

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用智性,事實上是一個難以窮盡的題目,如上所列,僅是千絲一縷,已足可表現中國人在處世之道中運用心智是何等嫻熟,何等精微。

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文化性格,是中國傳統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生成物,幾千年來,它潛移默化於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處事態度。今天,中國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大工程中重建民族文化精神,有理由去改造傳統處世之道的文化性格,使它富於開放性和現代性,然而,這種改造只能是一種傳統的轉型,而不是推倒重來,因為民族文化傳統永遠是該民族生存發達的根。

是什麼道?處世養生之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梁漱溟被譽為「超標準的健康老人」。他博學多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在儒佛文化的研究上可謂「泰斗」級的人物,有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最後的儒家」。

在他95年的人生歷程中,在一些小事和故事裡,無處不發現在他博學的背後蘊含著養生「處方」。

說起來,梁漱溟從小就羸弱多病。五六歲時,患上了頭暈目眩症,發作起來,天旋地轉,坐立不穩,苦不堪言,只有卧床不動才能得到安寧。

梁漱溟發育也很緩慢,十幾歲時看上去也就五六歲的樣子。七八歲時,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玩雙杠得心應手非常開心,他十分羨慕,一時興起,也攀上雙杠玩,誰知兩臂酸軟,力不從心,竟從雙杠上摔下來,摔得不省人事。從此,他再也不敢參加小朋友的蹦跳踢球等強運動量活動了。有時同班同學們一起玩,往往他只能在一旁觀看。由於他不愛活動,卻愛動腦筋,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儼然一個「小老哥」,所以連他的長輩們都擔心他命不長,活不久。

在十四五歲時,他突然對佛經大感興趣起來,到處搜尋佛教經典,苦思苦讀。20歲時,竟想入佛門,由於家人再三勸阻,雖未能出家,但卻開始遵守佛家戒條吃起素來。

當然,他堅持吃素,並不刻板,有一次,他的兒子見他在吃一小碟羊肝,大為吃驚,問起來,才知道這羊肝原來是醫生開的治病良葯。有時在外就餐,無素菜時,他就只吃葷菜中的蔬菜,以免麻煩人家,但自己絕不動葷腥。這一點也能體現他的為人。即使與毛澤東在一起吃飯,也是如此。

一次毛主席在家裡宴請梁漱溟等人。梁先生說:「我是素食者,有一兩樣素菜就成,但你們吃什麼請自便,不礙我的事。」

他吃飯,絕不吃飽,也絕不因食物品種多少和味道好壞而有所增減。他一生未從事體力勞動,食量一生很少,一日三餐飲食總量在230克左右。對於酒是絕少上口的,只因晚年受失眠困擾,時而在臨睡前飲一小杯葡萄酒。平時很少飲茶,更不飲濃茶,而且飲茶量少,一天兩杯就算多的了。在他50歲生日時,一位朋友一再向他敬酒,他皆勉強應付。有人問他:「先生能飲?」他答道:「平日絕不飲,但亦可應酬,多飲似不醉。吾嘗謂:「吃飯是應酬自己,飲酒是應酬人家。」

少吃多動,並持之以恆,這是梁先生的生活規律。他的活動主要有:

靜坐

他從小由於「瘠瘦多病」,又愛動腦,因此從年輕時代,就有失眠之苦。1919年,他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到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不久,他的失眠症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只好向蔡先生請假。他來到西直門外的「極樂寺」休養,找到省元老和尚。經他指點以靜坐來治療失眠,效果頗佳,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1956年他到北戴河療養,在劉貴珍氣功師指導下再習靜坐。靜坐可無思無慮,全身放鬆,使身心得到休息。

打太極拳

梁先生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練太極拳後,興致一直很高,一招一式,都認真習練揣摩,從不間斷。而練太極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園、過道他都能靜心習練。

散步

他常說:「俗話講『人老腿先老』,我現在對此深有體會。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要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懶得動,越是要活動。」他信奉百練不如一散之說,認為人進行各種有套路與規范的鍛煉,都必然使大腦處於回憶與思維之中,使人落於被動,惟散步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活動,聽之自然,無所思索,處於主動。去公園暢游,是梁先生多年的喜好。北京各大公園都有他的足跡。就是在90高齡之後,除外出郊遊需要攙扶外,仍堅持在樓前樓後散步。

自我按摩

這是他數十年來持之以恆的鍛煉項目。每天早上5點左右醒來,就在床上進行。他的按摩步驟是:

1.雙手搓熱兩眼,再搓臉,然後坐起,背靠軟墊。此法可明目、防感冒、防皺。2.以雙手掩雙耳,以食、中指彈擊後枕部,稱之「鳴天鼓」,可防耳聾。3.雙腿放平,低首彎腰以雙手攀足趾,可以伸腰活動筋骨。4.雙手在背後腎腧穴,也稱腰眼,上下搓摩,到熱方止。此舉可生精固陽並防腰痛。5.雙手撫兩膝,球行揉搓,有利於關節活動。6.以雙手拇指按壓足三里穴,可以調脾強身體。7.以雙手分別摩擦兩足底湧泉穴至熱方止,可以通腎氣固真氣。

梁先生到耄耋之年,仍堅持多讀多思,筆耕不輟。1987年,他對友人說:「李商隱詩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一個九五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數了,但我絲毫沒有頹唐、悲涼之感。語雲:『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止,思考不息』。只要我腦子還能用,我將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繼續走下去,愉快而充實地送走這最後一段歲月。」

梁先生的養生處世之道更得益於他精神上的恬淡無我的境界。他一生光明磊落,寧折不彎,生性淡泊而不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他對名利看得很淡。1986年,他的一些學生表示要給他塑像時,他堅決不允:「吾要明白表示,塑像一舉,切不可行,我斷然拒絕,吾人在世,只當『謙虛謹慎為人民服務』,我與同學諸弟共勉之。有違此旨者,非吾門徒。」他常說:「一個人遇事動不動就氣盛,發怒,勢必肝火攻心;如氣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則又積郁於內腑,兩者都傷肝勞神,有損健康。所以說氣平情淡,自長自消,算得上是人生身心鍛煉的一項功夫。」

「文革」時他也未能倖免。紅衛兵沖進他的家,不容分說,就翻箱倒櫃,撕字畫,砸古玩,燒圖書。梁家三代珍藏的古書、明清名家書法繪畫以及從戊戌維新到東西文化論戰的各家手札等文物古籍都被付之一炬。還勒令梁先生每日打掃院里院外和廁所,還要他隨時檢查交待自己的「罪行」,不許亂說亂動。然而就是在這一片「勒令」、「打倒」、「油炸」的喧囂聲中,梁先生竟然萌發了繼續研究東方文化的念頭,立即著手撰寫起《儒佛異同論》來。他原先已寫就的一萬余字的手稿及有關資料此時早已化為灰燼,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豐厚的學識,白天被批鬥,夜晚伏案,奮筆疾書,前後只用了20多天時間就完成了達5萬余字的論文。然而天天清晨,他仍堅持散步、打太極拳。「文革」雖然轟轟烈烈,口誅筆伐雖然氣勢洶洶,但並不在他心中。

1974年,在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中,梁先生在全國政協的學習會上拍案而起,公開表明自己「不批孔,但批林」的態度,還為孔子辯誣,秉筆直書,寫了一萬字的《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評價孔子》的文章,並作了長達8小時的發言,呼籲對孔子要一分為二,不能全盤否定,結果又招來對他的批判斗爭。但他心情平靜,冷眼相對。1976年3月28日他給友人信中說:「我以拒不批孔,受到孤立。但我的態度是獨立思考和表裡如一,無所畏懼,一切聽其自然,我身體精神並佳,雖年紀八十有三,仍然像六十許人,可以告慰遠方朋友。」在對他長達7個多月、大大小小100餘次批判會中,他每會必到,洗耳恭聽,但卻堅持己見,聲言「三軍可奪其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真是鐵骨錚錚,大義凜然。

這是一種無我為大,超然物外的胸懷。

他給兒子寫信時談到自己身處險境時的心理:「《人心與人生》等三本書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在則不能死。又今後的中國大局以致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他把生與死,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正如他的孫子梁欽東所說:「祖父一向把『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作自己的使命,未完成當努力奮斗時絕不輕生;在他認為自己已經衰老,不能再為世人多做貢獻時也絕不貪生。」

梁先生的一生,可以用「無我」概括。他的兒子對此有很深的感受:「人的心思和活動往往為達到一己的某些目的所驅動,而從先父那裡是無所圖,即無我。我以為他一生為之忙碌的許多事,都只有用『無我』二字才能理解。」他應人之請題字時,常常寫的是「無我為大,有本不窮」八個字。正因為他有恬淡無我的心境,因此面對名利榮辱,都能有一個平衡的心態。梁先生常說:「情貴淡,氣貴和。惟淡惟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