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經濟治理

經濟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1 10:10:12

㈠ 當前世界經濟治理框架有哪些組織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治理」思想首次進入國家高層文件,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總方針和行動綱領,意義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總目標是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部分構成,明確和理順兩者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推進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治理體系」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治理體系」的目的和結果,要想實現真正的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一般認為,國家治理體系由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五大體系構成,但這種縱向治理體系的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各自為政、部門化的思路,無法從根本上建構起系統、整體、協同的治理格局。根據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發達國家治理實踐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視角來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包括五大基本內容。治理結構體系:「黨、政、企、社、民、媒」六位一體。治理結構解決的是「治理主體是誰」「治理主體之間是什麼關系」兩大問題。首先,要有多元化、負責任的治理主體。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結構應該包括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國務院及各級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場企業(國有、私有;內資企業、外資企業;跨國企業、本土企業等)、各類社會組織(科技型、公益型、服務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廣大人民群眾、各類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六大主體,缺一不可。其次,要有邊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動的多主體和諧關系。其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多元化治理主體之間的兩大核心關系,關鍵在於釐清各自的許可權邊界,把本應該屬於市場、社會的職能,完全交給市場和社會處理,政府重點履行好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維護社會規則等職能。治理功能體系:動員、組織、監管、服務、配置五大功能。功能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主要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這一體系主要發揮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會動員功能。良好完備的治理體系,能夠有效發揮社會動員功能,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各個領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合力。第二,社會組織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可以把個體化、原子化的社會主體(企業、個人等),融入特定類型、特定目的的各類組織體系之中(如黨組織、單位組織、社會組織、民眾自治組織等),提高國家與社會的組織化程度,謀求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第三,監管功能。即國家治理體系在幫助實現市場和社會不斷走向自由、民主、發展的同時,需要一套完備的監督手段,對各類經濟主體、政治主體和社會主體實施宏觀監控,保持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總體和諧穩定。第四,服務功能。即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規模化、優質化、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多元化物質文化與精神需求,是國家治理體系保持長久運轉的基礎保障。第五,配置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實現經濟資源的市場化配置(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服務資源的社會化配置,通過建設科學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國家發展的活力。治理制度體系:法制、激勵、協作三大基本制度。治理制度體系解決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結構有效運轉」的問題。建構好治理主體、明確了治理功能後,重點要有一套完備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保障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制度作為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國家治理體系的成敗。筆者以為,需要確立三大根本性制度體系:首先,法制體系。即在政黨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領域,適時更新和建立成套的法律體系,把所有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文化活動、生態活動,全納入法律框架體系之下,嚴格執法,嚴厲杜絕非法犯罪活動的產生和蔓延。其次,激勵制度體系。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體系,最大程度地調動所有領域的多元化主體,在合法前提下,激發和釋放內在潛能和活力,促進國家各領域主體「從一般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縱向流動,協同推動個人和國家不斷走向進步。再次,協作制度體系。在強調各領域、各條線依法高效運轉的同時,強調縱橫交叉協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要義。為此,大到全球治理、次區域治理,小到主體功能區治理、地方治理、城市治理、特定問題治理等,需要一套完備的國際間、政府間、部門間、公私間的跨界協作制度體系,化解沖突和矛盾,在互動合作中尋求整體利益最大化。治理方法體系:法律、行政、經濟、道德、教育、協商六大方法。治理方法體系解決的是「具體靠什麼手段進行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多元方法和手段的協同使用。主要包括六大治理手段:第一,法律手段。這是首先需要採用的方法,對違反法律的一切行動,都要依法嚴厲打擊和制止,創建法治型國家。第二,行政手段。作為一個擁有龐大行政體系的大國,在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適時採取高效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依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經濟手段。特別是在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的要採取財政、稅收、貨幣、價格等符合價值規律的經濟手段,引導宏觀經濟的協調高效發展。第四,道德手段。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並重,是中華五千年總結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德治精髓,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引導個體加強自我約束,實現社會和諧。第五,教育手段。除了正規的學歷和職業教育,更要強調各行各業開展繼續教育和民眾社會教育,讓每個個體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揮潛能,激發活力。第六,協商手段。按照民主協商的總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建立健全多主體協商機制,疏通利益表達渠道,擴大民主參與,促進社會公平發展。治理運行體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橫向互動三大運行方式。治理運行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採取何種方式、何種路徑運轉」的問題。需要三大運作方式:首先,自上而下方式。即通常所說的頂層設計,這是大國治理必須依靠的治理方式,關鍵在於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堅決貫徹落實有益政策,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對抗性做法,實現政策不走樣、不變味。其次,自下而上方式。即通常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諸多領域的改革創新,可依靠地方層面的先行先試,等掌握了規律、積累了經驗以後,再向全國推行和推廣,降低改革風險與成本。最後,橫向互動方式。即通常所說的「學習借鑒」,在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之間通過互動、走訪、學習等過程,可以實現協同效應、整合效應、創新效應。

㈡ 全球宏觀經濟治理及其含義是什麼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抄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

㈢ 鄧小平和羅斯福進行經濟治理方式有什麼不同

鄧小平主持的就是改革開放全面開發。羅斯福主要的是促進擴大。收入。

㈣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治理環境污染

以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與方法。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是政府從影響成本效益入手,引導經濟當事人進行選擇,以便最終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也就是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能利用經濟因素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以鼓勵人們保護環境。這種機制的設計既可以是從政府權威的角度出發,也可以是單純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或兼而有之。但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這種機制的設計都應該具有效率性、
公平性和持續性。其主要方法是國家採用財政直接投資、財政補貼、押金返還制度、排污權交易、稅收和收費等手段,使企事業單位、公民排污等管理和收費規范化、制度化,引導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積極繳納排污費,真正落實「誰污染、誰付費」「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總體上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財富,環境效益的公共性和環境影響的外部性,成為環境問題的兩個基本特徵。外部性理論是解釋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問題成因的基礎理論。最大限度地減弱以致消除外部經濟的影響,被視為生態環境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外部性分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當人們的經濟行為有一部分利益不能歸自己享受,那部分利益就稱為外部經濟。
例如,一戶人家在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把屋子周圍布置得像個花園,居住環境變得十分幽雅。
但實際的得益者並不只限於這戶人家,因為鄰居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改進,此類行為皆產生一些沒有辦法收歸己有的利益,也就形成了外部經濟。
當有自己不需負擔的成本發生時,那種成本則稱為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例如,各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建築工程形成的噪音與塵土飛揚等都污染或破壞了環境,這些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都沒有由污染者或環境破壞者本身負擔,也就形成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外部性影響導致市場失靈是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

㈤ 如何理解全球經濟治理"四個重點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希望從4個重點領域推進明年峰會籌備工作。
一是創新增長方式,重在推進改革創新,開辟和抓住新機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
二是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三是促進國際貿易和,發揮其對增長的推動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四是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力求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

㈥ 為什麼說G20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的首要平台

G20機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最關鍵的時刻,由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在應對國際經濟危機一挑戰過程中,G20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任務是促進經濟的復甦和增長,增加就業,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改革。從目前情況來看,世界已經確認G20機制是全球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G20國家就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結構調整、金融市場穩定和金融管理等各個重要的經濟、金融議題進行討論,這是G20峰會機制下財經渠道的基本任務,當然還有政治協調人的領域,涉及到發展、貿易等問題。

㈦ 全球經濟治理應以什麼為導向,適應形勢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
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
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調整,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明顯分化。發達經濟體復甦步調不一,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分化。
在經濟治理方面,較為明顯的特徵是:
一是世界經濟存在區域集團化趨勢,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非集團成員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當前,各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都會和相鄰的國家相互結合,形成區域經濟集團,集團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下降,這對正在擴大出口的非集團成員國產生很大的打擊。
二是推進新科技革命。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自身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各國提出的新課題。
三是推進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各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㈧ 堅持開放發展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什麼

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㈨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