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世界治理

世界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1 09:16:28

㈠ 全球氣候治理

來自全球各地的
4000多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
就減少碳排放、
捍衛《巴黎協定》成果達成多項共識,
宣布要
「把全球氣候治理雄心帶上新台階」。

㈡ 如何理解全球經濟治理"四個重點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希望從4個重點領域推進明年峰會籌備工作。
一是創新增長方式,重在推進改革創新,開辟和抓住新機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
二是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三是促進國際貿易和,發揮其對增長的推動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四是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力求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

㈢ 全球治理堅持什麼原則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個社會學或國際關系的術語,是指為了解決超出一國或一地區的某一問題,而由各國進行政治協商以共同解決的方式。

全球治理並不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因此這一概念有別於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現有各國政府管理機制和力量的基礎上,加強彼此的溝通和協調,以解決一些共同面臨的問題。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包括沖突、環境、生態、資源、氣候等許多問題的解決都非一國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即在全球范圍內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應當是超越國家、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的普世價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即維護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實現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則體系,包括用以調節國際關系和規范國際秩序的所有跨國性的原則、規范、標准、政策、協議、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性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態環境、國際經濟、跨國犯罪、基本人權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對全球治理績效的評估,集中體現為國際規制的有效性,具體包括國際規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適應性、政府能力、權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識基礎等。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麼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麼、治理得怎樣。

㈣ 中國是怎樣為世界治理與發展貢獻智慧的初三政治

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㈤ 全球宏觀經濟治理及其含義是什麼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抄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

㈥ 為什麼說G20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的首要平台

G20機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最關鍵的時刻,由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在應對國際經濟危機一挑戰過程中,G20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任務是促進經濟的復甦和增長,增加就業,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改革。從目前情況來看,世界已經確認G20機制是全球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G20國家就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結構調整、金融市場穩定和金融管理等各個重要的經濟、金融議題進行討論,這是G20峰會機制下財經渠道的基本任務,當然還有政治協調人的領域,涉及到發展、貿易等問題。

㈦ 為什麼中國公共治理優越世界其他國家

你好同學,沒有人說優越世界其他國家啊,這是不正確的,其實並不優越其他國家的,謝謝。

㈧ 從聖經中如何看待神對世界的治理

創世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籠罩著無邊無際的空虛混飩,上帝那孕育著生命的靈運行其中,投入其中,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確立,使萬物齊備。上帝用七天創造了天地方物。這創造的奇妙與神秘非形之筆墨所能寫盡,非訴諸言語所能話透。第一日,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上帝將光與暗分開,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於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第二日,上帝說:「諸水之向要有空氣隔開。」上帝便造了空氣,稱它為天。第三日,上帝說:「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於是,水和旱地便分開。上帝稱旱地為大陸,稱眾水聚積之處為海洋。上帝又吩咐,地上要長出青草和各種各樣的開花結籽的蔬菜及結果子的樹,果子都包著核。世界便照上帝的話成就了。第四日,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管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普照全地。」於是上帝造就了商個光體,給它們分工,讓大的那個管理晝,小的那個管理夜。上帝又造就了無數的星斗。把它們嵌列在天幕之中。第五日,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之物,要有雀鳥在地面天空中飛翔。」上帝就造出大魚和各種水中的生命,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又造出各樣的飛鳥,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自己的造物,非常喜悅,就賜福這一切,使它們滋生繁衍,普及江海湖汊、平原空谷。第六日,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於是,上帝造出了這些生靈,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萬物並作,生滅有繼,就說:「我要照著我的形象,按著我的樣式造人,派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上帝本意讓人成為萬物之靈,就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地上的一切,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活物。」按《聖經》的說法,人類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和支配者。第七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完成了創世之功。在這一天里,他歇息了,並賜福給第六天,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就這樣星期日也成為人類休息的日子。「造化鍾神秀,陰陽割分曉。」上帝就是這樣開辟鴻蒙,創造宇宙萬物的。

㈨ 全世界都在治理的VOCs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揮發性有機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三個詞第一個字母的縮寫,總揮發性有機物有時也用TVOC來表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在常溫下,沸點50℃至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在我國,VOCs是指常溫下飽和蒸汽壓大於70 Pa、常壓下沸點在260℃以下的有機化合物,或在20℃條件下,蒸汽壓大於或者等於10 Pa且具有揮發性的全部有機化合物。
通常分為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簡稱NMHCs)、含氧有機化合物、鹵代烴、含氮有機化合物、含硫有機化合物等幾大類。VOCs參與大氣環境中臭氧和二次氣溶膠的形成,其對區域性大氣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貢獻。大多數VOCs具有令人不適的特殊氣味,並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特別是苯、甲苯及甲醛等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VOCs是導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的重要前體物,主要來源於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料塗料製造、溶劑製造與使用等過程。
簡介
按其化學結構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分為八類:烷類、芳烴類、烯類、鹵烴類、酯類、醛類、酮類和其他。 VOC的主要成分有:烴類、鹵代烴、氧烴和氮烴,它包括:苯系物、有機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機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烴化合物等。
來源、現狀與分類
VOC的主要來源:在室外,主要來自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產生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污染等;而在室內則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煙、採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築和裝飾材料、傢具、 家用電器、汽車內飾件生產、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在室內裝飾過程中,VOC主要來自油漆、塗料和膠粘劑、溶劑型脫模劑。一般油漆中VOC含量在0.4--1.0mg/m3。由於 VOC具有強揮發性,一般情況下,油漆施工後的10小時內,可揮發出90%,而溶劑中的VOC則在油漆風干過程中只釋放總量的25%。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細顆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體物,進而引發灰霾、光化學煙霧等大氣環境問題。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以PM2.5和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區域內空氣重污染現象大范圍同時出現的頻次日益增多,嚴重製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了根本解決PM2.5、O3等污染問題,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國家應積極推進其關鍵前體物VOCs的污染防治工作。但是,目前我國VOCs污染防治基礎較為薄弱,存在排放基數不清、法規標准不健全、控制技術應用滯後、環境監管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同時,由於VOCs排放來源復雜、排放形式多樣、物質種類繁多,則建立VOCs污染防治體系難度較大。因此,如何切合我國的實際全面開展VOCs污染防治,是一項刻不容緩、艱巨復雜的任務。
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的分類
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的種類有很多.日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常見的分類是以污染源的性質進行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有機溶液。有機溶液是由有機物為組成介質的溶劑,常見的有機溶液有家用化妝品、洗發用品和洗滌劑,還包括生活中常用的黏合劑、油漆、含水塗料等日常工具性用品。
2).建築材料。建築材料是指在建築工程中使用的一些易揮發氣味的材料,包括建築室內外使用的塗料、塑料飯材、泡沫隔熱材料、人造板材等材料。
3).室內裝飾材料。室內裝飾材料是指建築物室內塗料或者室內裝飾的一些其他容易揮發氣味的材料,其中包括牆體塗料、壁紙、容易產生揮發性氣味的壁畫等材料。
4).纖維材料。纖維材料是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製作成的材料,通常情況下可以做地毯、掛毯、化纖窗簾等用品。
5).辦公用品。辦公用品有的自身具有揮發性。例如油墨,而有的自身並無揮發性,但是在其工作的過程中由於要散發大量的熱量,其中的一些耗材隨著熱量一起散發出來,例如復印機和列印機就屬於這種情形,其工作的過程中會向空氣中散發大量有害氣體。
6).室外工業氣體。室外工業氣體是指工業生產或者各種機械散發出來的氣體,其范圍較為廣泛,包括工業生產過程中揮發出來的氣體、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等等。
危害編輯
居室內VOC污染已引起各國重視。
揮發性TVOC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膚過敏,使人產生頭痛、咽痛與乏力,其中還包含了很多致癌物質。
國家新家頒布的《民用建築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室內空氣中TVOC的含量,已經成為評價居室室內空氣質量是否合格的一項重要項目。在此標准中規定的TVOC含量為Ⅰ類民用建築工程:0.5 mg/立方米、Ⅱ類民用建築工程:0.6mg/立方米 。
.大多數VOCs有毒.部分VOCs有致癌性;如大氣中的某些苯、多環芳烴、芳香胺、樹脂化合物、醛和亞硝胺等有害物質對機體有致癌作用或者產生真性瘤作用;某些芳香胺、醛、鹵代烷烴及其衍生物、氯乙烯等有誘變作用。多數揮發性有機物易燃易爆.不安全。.揮發性有機物在陽光照射下.與大氣巾的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與氧化劑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炯霧.危害人體健康和作物生長;)匕化學炯霧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PAN)、醛類及酮類等。它們刺激人們的眼睛和呼吸系統。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且危害作物的生長。肉烴類VOCs可破壞臭氧層;如氯氟碳化物((CFCs)

㈩ 如何面對進入全球治理時代的聯合國

一、進入全球治理時代的聯合國
全球化的進程已經將全球治理的任務提到當代人類面前。聯合國作為最大的國際組織,其成員的普遍性和工作范圍的廣泛性是獨一無二的。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它正在由以維護世界和平為首要任務的國際組織轉變為承擔全球治理使命的世界組織。在思考聯合國改革的方向時,一些人遵循著傳統民族國家建構的思路,希望將聯合國改造成世界政府;另一些人頑固地堅持傳統的主權觀念,反對聯合國在各主權國家並立的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中有任何積極的作為。在兩極之間,多數人認同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思路,即聯合國由主權國家間的國際組織轉變成容納多種政治行為體的世界組織,承擔起解決全球問題的任務,各行為體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制訂國際行為准則,並監督其執行。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對聯合國的改革和今後承擔的使命具有重大責任。聯合國的全球治理是否屬於真正民主的管理方式,是否能有效地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中國在其中的角色舉足輕重。全球治理只是一種處理人類事務的方式,它能否帶來世界的和平、公正與繁榮,全賴世界人民以何種方式來參與全球治理過程。全球治理的生命力在於全球性的廣泛參與,當我們規劃全球治理的前景時,我們需要審視,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它的政府、它的社會和它的公民是否作好了足夠的准備,迎接全球治理時代的到來,面對一個在組織結構和工作方式上全新的聯合國?
通過對中國傳統和現實的考察,我們發現,聯合國向全球治理的轉變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挑戰。為了能夠積極負責地參與聯合國全球治理工作,中國有一些特殊困難需要解決。

二、全球治理中政府新的角色定位
適應全球治理的需要,聯合國在組織結構上的主要變化在於由原來單一的主權國家組織和政府間組織,變成容納多種政治行為體,包括區域性組織、民族國家、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或企業、公民的多元復合體系。這種變革需要對主權國家政府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重新定位和對其行為方式重新調整。能否適應這個變革,是對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個挑戰。
承擔起全球治理的責任,是社會發展對聯合國提出的客觀要求。聯合國如果不能承擔起這一使命,則會降低其地位,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可能。這是中國政府所不願看到的。中國政府一方

面堅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反對拋開或繞過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如以八國首腦會議行使對世界經濟的主導權,以北約取代安理會承擔維和職能等。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對聯合國向全球治理機構的轉變心理准備不充分,且懷有重重疑慮。
中國政府的主要擔心是聯合國組織結構的改革會降低政府在聯合國的相對地位,從而使國家主權受到侵害。
全球治理是由多層級和多元復合體構成的組織體系和關系網路,主權國家的政府只是其多層級系列中的一級,多元復合體中的一員,雖然在可見是未來仍將是最重要的一級和最重要的一員。從縱向上看,國家已經從壟斷政治權力的惟一最高的政治實體跌落到「全球體系——區域組織——國家——地區(和社區)——民間組織——個人」連續體的一個中間環節的位置;從橫向上看,它成為在聯合國中與區域性組織、跨國公司、國際間非政府組織並列的多元主體之一。此外,國家內的各種政治行為體以往只是通過國家進入聯合國,或由政府作為它們在聯合國的代表,今後,他們在有的場合仍以主權國家為其代表,另一些場合,則會越過主權國家,與其它國家同類組織聯合,直接參與聯合國組織協調的全球治理活動。這樣,政府就面臨新的上下左右關系,或從上下左右多種角度遇到挑戰。國家仍然是「對資源和價值進行權威性分配」的主體,也以這個主體的身份參與全球資源和價值的權威性分配。但它已不再是惟一的主體,而必須在很大程度上容納其它行為體進入這一程序,與其它行為體合作、協商、達成一致並相互監督。
中國政府實現這樣一種角色轉變有著特殊的困難。
從歷史傳統上看,古代中國一直將國際關系理解為中國的朝廷與周邊國家朝廷的關系,只知皇權(王權)而不知國權,更不能承認除朝廷以外的其它政治實體的對等地位。以政治上的「宣德於外」和經濟上的「厚往薄來」為基礎的朝貢體製成為調解國際關系的基本模式。〖潘一禾,張麗東:《作為國際組織建設思想資源的中國文化傳統》,《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9月,第46頁。〗在這種關系中,中國的朝廷以居高臨下的態勢對待周邊國家,對它們可以採取懷柔或照顧的政策,但卻不會有尊重和平等。甚至到18世紀末,當國力已遠超出中國的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時,中國朝廷仍頑固地要將其納入這個朝貢體系中。〖參見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王國卿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年。〗按古代儒家觀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天下」秩序就是

父家長統治的家庭關系和皇權至上的國家秩序的自然延伸,是以皇帝及其朝廷為中心的層層環繞的同心圓結構,周邊國家在理論上或觀念上以較為鬆散的方式被納入皇權主宰的「天下」秩序中。由平等的主權國家構成的多元國際體系是中國人所不熟悉的。直到19世紀中期,中國與任何國家還不存在現代的主權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
近代中國人的世界觀經歷了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所說的由「天下」到「國家」的過程。〖列文森:《儒教中國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鄭大華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87頁。〗然而中國人是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被迫接受平等的主權國家體系的,但在這個體系中,中國人的直接感受卻是屈辱。傳統的天朝觀念與近代屈辱的歷史的強烈反差,在中國人集體意識產生深刻影響,使之對維護民族國家主權有著特別的敏感。在傳統的天朝地位喪失後,傳統的天朝觀念雖然受到嚴重打擊,但卻並沒有完全消失,它與現代的民族主權觀念相結合,有時會表現為頑強的國家本位、國家至上觀念,以及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拒斥心理。
從這個角度或許可以部分地解釋中國對主權受到侵蝕而表現出的敏感。無疑,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與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樣,需要藉助於民族主權的人為屏障,抵擋政治、經濟和文化全球化洶涌浪潮的沖擊。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又需要通過擴大開放,融入國際社會的主流,來發展自己。如何在兩者之間掌握微妙而脆弱的平衡,是中國政府面對的一個難題。
目前,在許多中國人的觀念中,對新的世界秩序的圖景是模糊的,甚至沒有任何概念。
在他們的觀念中,世界秩序仍是單一的主權國家——由其合法政府代表——的體系,對於已經出現的全球治理的趨勢或視而不見,或輕蔑地予以拒絕。有的學者傾向於認為,全球治理是西方國家侵蝕發展中國家主權的一個陰謀,有的學者相信,將全球問題的解決訴諸於全球治理是一種幻想。
但也有一些學者對全球治理的趨勢作出了積極的回應。有的學者提出,主權是個歷史范疇,是需要不斷變化和充實的。〖王逸舟:《主權范疇再思考》,《歐洲》,2000年第6期,第4—11頁。〗還有的學者提出一種新的思路,即對「主權范疇從絕對性的理解轉向相對性的理解,從不可分割的理解轉向可部分讓渡的認識,從主權與使用權、管轄權之間的定性式統一轉向功能式區分等。」他們認為,「全球化向國家中心型秩序提出了挑戰,但是,國家主權在受到一定侵蝕的同時,仍然是國際關系變革與發展的

基石。」「不應該抽象地為堅持主權而堅持主權,而應該為獲得國家利益最大化而體現主權的價值。」轉移或讓渡部分主權的行為不等於放棄或出讓國家利益。對主權的自主限制與合理自願讓渡恰恰是國家意志的充分表達,也是國家能力的最現實的充分表達。〖余瀟楓,賈正君:《論國家主權的當代發展與理性選擇》,《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2月,35—42頁。〗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在主權國家平等原則已在西方得到確立的時代,中國人仍固守傳統的天朝秩序,結果只能一再蒙羞受辱。現實的發展又告訴我們,當絕對的、排他式的主權已經過時,世界走向一體化、有機化的趨勢十分強勁,全球治理時代已經來臨時,如果仍固守傳統的主權觀念,與18—19世紀固守天朝觀念一樣不合時宜。它既會損害自身的發展,也會對全球問題的解決產生負面影響。
由於國內政治發展水平和政治發展道路的特殊性,使中國對按西方觀念建立起來的聯合國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有不適應性的一面。目前聯合國的組織形式源於西方文化,是西方國家在國內形成的組織文化運用於國際領域的結果,聯合國的基本理念、原則、規范、組織形式、運作方式、程序等,都源於西方,是西方社會內部結構的外化。它們與中國人所熟悉的組織形式及運作方式完全不同。
西方是多元社會,各種利益集團以合法的方式在公共領域展開競爭。西方政治家習慣於以協商、討價還價、妥協的方式解決政治問題。西方以分權制衡為特色的政治體制也是分散和多元的,各平等的權力主體間需要處理復雜的橫向關系。但中國人長期生活在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和君——臣關系的網路中,習慣於在縱向維度上處理政治關系,不善於橫向政治關系的協調。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協調平等的政治主體間關系的文化資源是非常貧乏的。
聯合國向全球治理機構的發展走向也是由西方主導的。由傳統的統治(governmaent)向治理的轉變首先出現在西方社會,它先被用於市政學,用於解決城市和地方問題,而後上升到國家中央政府層面。最近十幾年,西方人主導的國際組織又將他們在國內的經驗用於國際層面,處理一些全球性問題。所以在發達國家,先在地方事務和國家層面上接受了治理的觀念,學會了治理的行為方式,養成了治理的習慣,而後應用到國際事務中。而中國政府和政治家卻沒有在國內相應的經歷。西方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將國內獲得的經驗用於國際組織,而中國政治家在國內的施政經驗和行為習慣卻與全球治理的方式相差甚遠。政府官員不習慣於與其它政

治行為體共享權力,與它們建立調和而不是支配的關系,並通過共同的參與、談判、協調活動來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這構成對政府行為方式的挑戰。
全球治理帶來的另一問題,是對中國國內政治構成的影響。中國近幾十年來,走上一條特殊的政治發展道路,雖然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但中國採行的政治模式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特別是在國際事務中起主導作用的西方發達國家不同。這就特別容易招致批評,遇到來自外部的變革壓力。全球治理的進程使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相互纏結滲透,國內秩序在很大程度上被全球秩序所同化,沒有一個國家還能堅持作為無法穿透的政治實體。由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別,使中國對西方發達國家在新的國際秩序中通過全球治理手段對國內政治的影響和滲透的前景懷有深深的疑慮。這種疑慮無疑會影響中國對聯合國向全球治理機構轉變的態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