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平衡治理

平衡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02 21:19:09

A. 三相不平衡的三種治理方式誰知道

根據國網2017年5月的通知,目前國網認可的治理模式有三種:
1.換相開關型回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答由智能終端控制換相開關來進行三相不平衡調節。

2.電容型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在相線間跨接電力電容器,實現有功功率轉移,平衡相間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降低三相不平衡度。

3.以NAD-SPC為代表的電力電子型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採用大功率可關斷型電力電子開關技術的電能質量綜合治理裝置。這也是目前主流的治理三相不平衡的裝置。

B. 國家電網對三相不平衡的治理有什麼要求

2017年5月,國家電網發布了《關於開展配電台區三相負荷不平衡問題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要按照「源頭預防、常態監測、科學施策、動態治理」的原則,治理三相不平衡。
《通知》提出了三種治理三相不平衡的模式:
1.換相開關型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是以智能終端控制換相開關實現調節的。
2.電容型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主要是應用了跨接電容的技術。
3.電力電子型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以NAD-SPC為代表的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也叫配變自動化裝置,集三相調節、無功補償、濾諧波為一體的智能裝置。。這也是目前國內主流的三相不平衡治理裝置。

C. 生態不平衡的現象有哪些要怎樣治理

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日益關注的四大問題。其中環境問題是制約經濟發展、影響人類生活的嚴重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指由於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引起的環境破壞和污染,其實質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表現,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調。目前,全球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得昂高溫室氣體大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大約為230億噸。比20世紀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窪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產生的原子氯通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於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並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飢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
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環境為我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的有些活動對環境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甚至是破壞,如環境的污染、自然資源的枯竭、水土流失等等。這些環境的破壞又反作用於人類,產生危害人體健康、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生存的種種問題,就是環境問題。
例如:一、人類不斷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廢氣,把大氣弄臟了、使地球像在大熱天穿了一件臟棉襖,體溫不斷地升高;二、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護傘。大氣污染破壞了這層重要的保護傘,使地球的臭氧層產生了「空洞」;三、人類毀林開荒,不合理利用木材等,都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年百年來,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最近十多年來,每年都有上千萬公傾的森林在地球上消失了。今天,非洲的熱帶雨林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亞洲的木材蓄積量只能維持不到40年……;四、全世界的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目前,全球的沙漠化地區已經佔到了地球陸地面積的35%;五、全球的城市裡,約有一半人口(16億)生活在有害健康的惡劣空氣中。嚴重的空氣污染,使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比例大大高於鄉村;六、20世紀以來,由於世界全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劇增,缺水已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城市缺水狀況越來越加劇;七、無節制的捕撈,使世界上許多重要的海洋漁場,捕到的魚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這就是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表現。在地球上,天南地北的環保問題不計其數,這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
但另一部分環境問題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不合理利用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且不及時採取對資源的保護措施而導致了資源流失造成的,所以,地球環境的破壞,歸根到底是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的開發,說確切一點,應該是人類的掠奪,濫用自然資源和大自然的力量的惡果。把地球形成以來幾十億年積累下來和各種天然寶貴資源,在幾百年間揮霍過度,面臨枯竭,如此下來,很可能在一兩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毀於自己手中。
歡迎採納

D. 三相不平衡治理裝置帶來哪些經濟效益

1、徹底解決配網三相不平衡問題,降低低壓配電變壓器及以上電網的線損,提內高供電公司的售電收容益;
2、使無功達到就地平衡,提高配電變壓器的出力和設備使用率;
3、實時改善電壓質量,穩定系統電壓,提高配電質量,改善用電環境;
4、完美解決由於三相不平衡帶來的變壓器過載運行等問題,延長變壓器壽命。深圳特力康為您解答!

E. 生態不平衡的現象和治理方法

生態不平衡的現象:鄉村城市化,強治拆遷,拆遷後瓦礫如何處理。 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上述定義表明:

(1)自然生態系統經過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演替,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狀態,發展至此,其物種在種類和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即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較長時間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系統中的有機體將所有有效的空間都填滿,環境資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層現象明顯,結構復雜,單位面積里的物種多,各自占據著有利的環境條件,彼此協調地生活在一起,其生產力也高;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內部調節能力(「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條);

(3)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群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啟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F. 配電網電壓不平衡治理措施有哪些

1.採取運維管控措施;
2.三相四線制供電入戶,盡量減少兩線制供電;
3.對於功率大於0.85,應安裝低壓負荷自動換相裝置進行治理;
4.安裝在線電能質量裝置對線路進行實時監控,實時監控電能質量。
ZLG致遠電子推出的E8000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可以捕捉電壓,電流不平衡的情況,可以直接讀取零序不平衡度,負序不平衡度,正序不平衡度,滿足國家相關標准, 成為很多治理公司的配套設備之一。

G. 換相型三相不平衡治理裝置實際中運行效果怎麼樣,現場安裝方便嗎

由於大量單相負荷的存在,使三相電流不平衡現象尤為嚴重。解決此問題的傳統方法是通過人工測量和調整負荷,即定期(通常為半年,選擇一個用電高峰期)對三相負荷電流進行測量,再選擇負荷較低的時段申請停電,對一些用戶進行供電相別的調整,重新分配負荷,以求達到新的電流平衡,不僅耗工耗時,對於因季節、用電習慣、不可控增容等原因造成的不平衡根本無法起到作用。

換相型不平衡治理裝置具有損耗低、噪音小、安裝方便、免維護等優點

現場案例如下:

H. 為什麼要治理三相不平衡

1、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1)增加線路及配電變壓器電能損耗:在三相四線制供電網中,由於導線存在阻抗,所以電流通過的時候就會產生損耗。其損耗與通過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如下面例子所示。當相電流平衡的時候,系統的電能損耗最小。
例如設某系統的三相線路、變壓器繞組每相的總阻抗為Z(暫不記中性線),如果三相電流平衡,IA=100A,IB=100A,IC=1OOA,則;
總損耗=100²Z+100²Z+100²Z=30000Z。
如果三相電流不平衡,IA=50A,IB=100A,IC=15OA,則;
總損耗=50²Z+100²Z+150²Z=35000Z。比平衡狀態的損耗增加了17%。
在最嚴重的狀態下,如果IA=0A,IB=0A,IC=30OA,則;
總損耗=300²Z =90000Z。比平衡狀態的損耗增加了3倍。
可見不平衡度愈嚴重,所造成損耗越大。
2)降低配變變壓器出力以及增加鐵損:由於變壓器在設計的時候,每相的容量額定值相等,最大允許的出力受到每相的額定值限制。三相不平衡時,負載輕的相得不到完全利用,總的配變出力降低。在過載情況下,更容易引起發熱情況。
在三相不平衡工作狀態下,配電系統就會產生零序電流,零序電流金屬構件時,就會產生磁滯和磁渦流損耗,使設備發熱,加速設備的老化。
3)電動機效率降低:工作在三相負載引起的三項電壓不平衡狀況下,就會產生正序、負序、零序電壓。在負序電壓比正序電壓小的時候,正負序電壓產生的磁場方向相反,負序電壓產生的磁場起到起到抑製作用,所以降低了電動機效率。
4)影響用戶用電質量:三相負荷不平衡情況下,中性點會發生漂移,引起各相電壓發生變化。帶來接在負載重的相的用戶,電壓會偏低,在輕載相的用戶電壓會偏高等後果。
5) 影響電能計量:根據對稱分量法,三相不平衡電流可以分解為三相平衡的正序、負序、和零序三個分量。負序和零序電流分量的存在必然會對計量儀表的精度產生影響。即使在高壓側,雖然零序電流在變壓器內環流,不會向系統傳遞,但負序電流分量可以豪無阻礙地向系統傳遞,因此仍然會對計量儀表的精度產生影響。
6)用電安全:三相負荷不平衡,不止會影響設備工作效率、變壓器的出力、用電的質量。等,嚴重情況下,引起發熱過度,燒壞供電、用電設備,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2、治理三項不平衡的意義
配電變壓器是連接配電線路與用戶之間的橋梁,肩負著向用戶分配電能的重任,它的安全穩定運行是保證用戶用電的基礎。然而目前,大量配電變壓器存在三相不平衡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供電企業的效益和用戶的電能質量,同時也危害了人身設備的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使配電變壓器三相負荷平衡將成為必然。

I. 生態不平衡現象是什麼治理方案是什麼

1)大氣環境正在惡化.主要表現為:氣候災害增多、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應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沒的威脅; 大氣成分發生不利於人的變化,二氧化碳增加,緩解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濃度降低,地球兩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並在加大,還有多種有害於人類的成分也在增加.據1997年美國里奇國家實驗室的報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已增長了30%,甲烷增長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長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其濃度的增加導致氣溫升高 .
大氣圈中發生的這些變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噴發,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氣.但是人類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對大氣的污染更為嚴重.燒煤產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霧和酸雨,是大氣污染的突出表現.「殺人的煙霧」於1930年首次出現在比利時,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籠罩倫敦,煙霧中二氧化硫和粉塵的濃度,大大超過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計導致6000餘人死亡.這種記錄雖不多見,但污濁的空氣,普遍充斥於許多工礦區和城市的空間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氣,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強,現在人們把pH值低於5.6的雨水定為酸雨.它看起來與普通雨水無異,但所含酸性物質進入陸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森林的破壞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為酸雨記錄下來的pH值是5.9(純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還有2.1的記錄,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強了.說明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受到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厲害.由於含有污染物的大氣是在流動的,它可以飄洋過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國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國更不足奇.科學家測出,雲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氣體,有2/3是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工業區.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酸雨覆蓋面積急劇擴大,到1999年已成為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我國至今仍以煤為主要燃料,是大氣污染嚴重的一個原因.
大氣污染所帶來的損害,極其廣泛,許多時候並不表現為毒霧酸雨這類形式,但各種生物無不經常受其影響,對森林和農作物的損害尤為顯著.經常呼吸污濁的空氣,對人體的健康也是威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長期生活在被嚴重污染的大氣環境中,猶如慢性中毒.
大氣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濃度降低.科學家在1985年首次發現: 1984年9、10月間,南極上空的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較20世紀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擋過量的紫外線,造成這個保護生命的特殊圈層出現「空洞」,威脅著南極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1994年發現北極地區上空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也有減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紀60年代減少了25-30%.而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空洞還在擴大,1998年9月創下了面積最大達到2500萬Km2的歷史記錄.*
臭氧層為什麼會出現「空洞」?許多科學家認為,是使用氟利昂作製冷劑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結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復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盡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我國科學家新近提出,僅僅是氟利昂的作用還不夠,太陽風射來的粒子流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向地磁兩極集中,並破壞了那裡的臭氧分子,這才是主要原因.(楊學祥,1999)而無論如何,人為地將氯離子送進大氣,終是一種有害行為.
在大氣圈中,物質分布鬆散,運動快速,極微小的外來干擾,也可能就打破原來的平衡,因此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不可低估.
大氣中已經產生危害或被人們注意到的污染物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范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主要有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氫、氟化物、光化學氧化劑和微粒物質等.
(2)水圈污染嚴重
水圈中最大的問題是淡水資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持續發展的障礙(見第12章),而水圈被污染更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1999年舉辦「世界水日」之際,聯合國的專家發布,在當今的世界上,還有14億人在飲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過500萬人.在我國,經濟建設大發展後,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別的國家也是工業越發達,水的污染越嚴重.被污染的大氣經過流動擴散,可以很快稀釋沖談;被污染的水雖也可以流動,但常存在相對穩定的水體中.對以水為生的人和生物,影響長遠深刻.
造成水和水體污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業的發展,化肥、農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學製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發展到現今的危害程度.
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退水,常成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水中污染物包含金屬、非金屬物質和有機物,種類繁多,其中許多對人體有害甚至是劇毒 雖然經過人工處理可以將它凈化,但現在多是僅稍作處理,甚至是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體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俁市和新舄縣發生的水俁病,其原因是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汞經過生物食物鏈(硅藻-飛蛄-石斑魚-鱔魚)的逐漸富集,使鱔魚體內含汞量達10-20毫克每升(最高達50-60毫克每升),比原廢水中汞濃度高出1萬至10萬倍.當地居民捕食鱔魚等之後,汞在人體內積聚,以致造成中樞神經的嚴重損傷.水體污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污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體是傳染疾病的淵藪.水體污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污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體更是傳染疾病的淵藪.
絕大數河流最終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還是無害的物質都隨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輪破裂或沉沒,更在把能嚴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帶進海里.在一些地方,人們還向海里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寶盆和自凈池,有些人卻在把它當成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地中海,早已無漁業可言,很多物種已在此絕滅.我國的渤海由於周圍城市的擴大和工業的興起,也出現了這種發展趨勢,據監測部門在1998年報告,1995年時,渤海已有56%的面積被污染,比十年前擴大了一倍,而且還在擴大.河流、湖泊、海洋這些水體本來都有自凈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總是那樣晶瑩清澈,現在受到污染而且還在發展,完全是人類行為不慎造成的後果. 水圈是一個系統,污染物隨著水的運動在其中傳播,所以在南極企鵝的組織中也發現了殺蟲劑;而波及廣大海域的紅潮(赤潮),其源來自城市的污水.這些污水富含生物營養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機物.紅潮是因一些紅色或褐紅色藻類得到豐富營養,迅速生長、數量激增的現象.由於它們過量的繁殖,並在死亡後腐敗、消耗大量氧氣,影響到別的生物,特別使魚類不能在此生存.生物圈與食物鏈
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又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由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各類生態系統所組成.這些生態系統基本可歸為3類:陸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是指構成陸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比如我國西雙版納的亞熱帶叢林,叢林中的亞洲象、華南虎、雲豹,加上各種鳥類和其他小動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再比如我國北方的許多草原,不僅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那兒也是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樂園.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涼,但它們不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間的依存關系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同樣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澤中淡水生物相互構成的依存關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環境.在這一生態系統中,主體是淡水,其他各種水生動植物都屬客體,只要主體的淡水環境不被破壞,客體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那麼,這個生態系統也就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
海洋生態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指海洋這一主體條件下各類動植物的群體所形成的自然環境.表面上看,大海洶涌澎湃,桀傲不馴,而水下攝影機拍到的海底世界卻是那樣恬靜、祥和、溫馨而又奇妙!
構成生物圈的各類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起著特殊的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正常功能,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態平衡.
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路關系.如草原生態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等,它們互相制約,共生共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自然和諧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獅子、獵豹和獵狗為代表的食肉動物專吃食草動物,它們對角馬甚至斑馬的獵殺是兇殘的,但這種殘酷的捕殺既是食肉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態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控制,食草動物就會迅速發展起來,當食草動物發展到一定數量,草原就難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動物也就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不僅能控制食草動物種群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提高食草動物的質量.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證明,食肉動物在獵捕過程中,選擇的對象往往是病殘弱小的食草動物,這無疑有利於物種的優勝劣汰.從這一點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兇殘捕殺,就顯得自然合理,天經地義了.
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在控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同時保護了草原,各類飛鳥對昆蟲的捕食和食肉動物一樣,也起到保護草原的作用.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為上好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的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可是,歷史上由於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事實使人們認識到,食物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了問題,災難也就快要降臨了.野狼在飢餓的時候,固然偷獵牛羊,但在正常情況下,野狼是以野兔為食的.從這一點上說,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發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爭食的現象,保證了草原的正常生態環境.當牧民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後,對野狼也就寬容了許多,再也不談狼色變、見狼就打了.
人類不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對生物圈中的各個生態系統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各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平衡;人也能夠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奪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類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危及整個生物圈,人類自身也在劫難逃.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