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如何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如何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發布時間: 2020-12-02 17:51:23

① 近300個智慧城市試點發現了什麼問題

近300個智慧城市試點發現了什麼問題
「從2010年前後智慧城市的理念進入中國,到後來超過26個部、委、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現在全國有幾百個城市在做智慧城市這項工作。」在2016年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強簡單概括了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的歷程。
從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開始,我國已經先後發布了三批、近300個智慧城市試點,出台了相應的規劃,計劃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從不少地區的實際效果來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醫療、政務管理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廣泛性的成果。
火熱的概念、廣泛的試點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情,但是,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城市內澇等「城市病」依舊困擾著許多城市。這讓一些行業專家對已經廣泛開展的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在近300個城市開展試點後,智慧城市建設還面臨哪些問題?過去3年的試點有哪些經驗?
至今未有統一定義
什麼是智慧城市?作為信息技術變革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概念,智慧城市至今尚未有統一的定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4年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中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指明信息網路寬頻化、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6個建設方向。
在眾多城市試點、推廣後,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不同行業和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螞蟻金服支付事業群副總裁鄒亮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移動支付可以讓每個人通過手上的智慧終端連接所有的智慧設施,能讓每個用戶真正感知智慧城市。「只有市民都能感知到,才是真正智慧城市的到來。」
同在一個會場上,網路地圖開放平台總經理李志堂則從交通出行角度闡釋智慧城市概念。在他看來,各類地圖出行類軟體的出現,不僅幫助用戶及時查找地理信息,還能獲知實時准確的城市交通情況,為用戶提供互聯網的智慧交通服務方案。
「智慧城市是一個開放、復雜的系統,裡面涉及政治、經濟、金融等各個子系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認為,智慧城市在不同行業和領域有著不同的意義,其目的是讓城市運行更高效,提升城市品質。
薛向東是東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華軟體在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的軟體服務。據他觀察,在眾多智慧城市試點中,「沒有哪個城市僅僅落在概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落地。」
他認為,每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特點不一樣。合作夥伴不一樣,選擇的切入點也不一樣。「有的選擇智慧醫療,有的選擇智慧公安,有的從城市一卡通入手。」
袁昕也表示,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問題是在應用層面如何落地,不同地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我們做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一直主張在政府的自上而下,和企業、社會的自下而上之間找到結合點。」
根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發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4年度工作總結報告》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年底,已有65%的試點城市完成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約11%的城市正在開展該項工作。其中江蘇、四川、湖北、安徽、吉林和北京等省市的頂層設計工作,開展得整體較為出色。
2013年,北京市朝陽區被列入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據朝陽區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臻介紹,在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後,區里著力發展城市中的各類數據共享,「把大數據放在第一位」。
為什麼如此看重城市管理的大數據?王臻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讓數據說話」,通過數據共享讓部門之間聯動起來,讓企業共同參加城市建設中的大數據和雲計算工作。
真智慧與假智慧之爭
在過去的3年中,近300個試點城市大多有智慧城市的落地,但是鄒亮仍然感覺「做得不夠」。
作為一個移動互聯網從業者,他喜歡從用戶視角看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的效果。「其實大家對智慧城市或生活的感知並不強烈,我們感覺到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的進步,但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高智慧。」
大規模的試點與頂層設計工作正在逐步推進,但很多人對智慧城市的感受並沒有那麼深刻,這引發了一輪「智慧城市是真智慧還是假智慧」的爭論。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指出,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地方走錯了路,發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
「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就是智慧城市?」仇保興認為,因為智慧城市是「新的東西」,我們沒有體會什麼是偽智慧,什麼是假智慧,什麼是空概念,所以很容易被誤導。
從近年來各試點城市的實踐來看,仇保興認為一些「智慧城市」不能解決任何一種城市病,有的是被IT企業「綁架」,成為企業推銷產品的渠道;有的是被政府部門「綁架」,部門間形成信息孤島互不往來;還有不少則是「忽悠」,還有些地方的「智能城市」從規劃上就是錯的。
那麼,哪種智慧城市是科學而可行的呢?仇保興認為,現在有三種概念的智慧城市是比較好的:第一是解決交通擁堵、水污染等城市病的;第二種是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原來的那些基礎設施投入解決不了的問題,為節能減排服務的;第三種是方便老百姓監督政府的,「幹得差的、幹得好的一目瞭然,它把所有的東西都忠實地記錄下來」。
徐振強表示,前幾年對於智慧城市的定義和理解沒有形成較為全面的認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節奏較快,甚至有點運動式的態勢,導致很多項目雖然立項實施,但在最後的運營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在他看來,普通人對智慧城市的感知不明顯並不奇怪。因為我國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時候,由於體制機制的特殊性,往往做的是全盤規劃,但歐美發達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則一般是按照「小而精」的思路,「先從小的做起來」。
對市民訴求回應有限
由於並不是採取「小而精」的建設思路,而是全盤規劃、廣泛試點,不少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往往容易出現比較類似的問題。
《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4年度工作總結報告》指出,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中還面臨著創新不足、資金籌措困難、評價體系和標准缺乏等問題,部分試點城市對智慧城市的認識高度不足,還停留在單純城市信息化建設層面。
在袁昕的研究中,從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實際上考驗的是跨部門的協同能力。因為試點范圍廣、數量多、全面鋪開,很多時候需要政府部門牽頭。
上述《報告》也指出,在智慧城市的統一建設和協調共享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部分試點建設項目缺乏頂層設計和總體統籌,協同對接難度大,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部門之間「條塊分割」造成「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特別是部分垂直部門信息系統限於部門內部使用,缺少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應用。
因為協同不足等原因,很多地區正在推進的智慧城市並沒能很好地解決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徐振強表示,目前的智慧城市工作往往重視硬體投入,但對市民的參與和感受不夠重視,對城市發展的訴求回應比較有限。以一些打車軟體為例,原本可以基於交通大數據解決一部分市民的出行問題,但如果沒有加以正向引導,導致線上注冊的司機遠遠多於實際需要,可能會加劇擁堵。
他還認為,一些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往往是企業主導居多,而國內的智慧城市一般由政府主導,因此就更加需要考慮政府和社會或者行業單位的關系。而在前幾年的經驗中,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基本上是以政府為主,投資非常單一,對經濟收益的考慮不足。
他建議,未來繼續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是「回歸產城融合」,尤其要注重提升和當地主導產業相融合的現代服務業,並且避免大量工程性項目的投資。
不少科技型企業也樂意參與。鄒亮認為,過去十多年,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所獲得的信息化能力應該「社會化貢獻出來,連接社會資源,從而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以移動支付領域為例,目前的移動支付企業其實可以把自己對用戶的實名制管理、支付安全保障、防欺詐、信用管理的能力貢獻出來,與政府的需求相對接。這樣一來,政府在智慧城市中的移動支付體系的建設成本將大大減少,通過連接就可打通,甚至調用。

② 如何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

近期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新要求。發展智慧城市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和城市治理水平提高緊密相關,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並深入探討的問題。

智慧城市的本質
當前,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和要求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要適應國際環境和世界經濟出現的新變化,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的基調,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要著力加強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在這個大背景下,城市工作和城鎮化的步伐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而全球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現實需求,智慧城市也成了當前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但是,什麼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設智慧城市?這些仍是見仁見智乃至困擾許多人的問題。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當前國家面臨的發展階段的現狀,離不開「以人為本」和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以及離不開作為城市所必須遵循的城市自身的發展規律。必須明確,智慧城市首先是城市,因此一定要深刻的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盡快補齊以往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和弱項,使城市的發展納入中央提出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這「五化」協調發展、同步發展的大局之中,要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樣一個總體要求,這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首先必須遵循的關鍵一點,我們必須立足國情,不能照抄照搬發達國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已有的一些模式和做法,也不能眼睛只單純盯著高科技的一些硬體措施。
智慧城市可以說是城市化的高級階段,而我國目前仍處於城市化的初中級階段,首先必須立足於城市化。因此,講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要大力推進農民的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通過居住證和積分入戶等各種辦法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的就業和安置,切實解決目前已在城市務工的2.7億農民工的安居樂業問題。搞智慧城市絕不是封閉式的與鄉村隔絕的,要使城鎮化打破原有城鄉二元結構的桎梏和城鄉分割的壁壘,智慧城市建設絕不單是一個技術問題,還需深化改革。
而且,智慧城市是一個目標,是一個願景,也不是短期內可以速效建成的,智慧城市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個生命體的成長過程一樣,將經歷一個長期的建設發展、學習創新、自我完善的過程,經歷起步、發展、成熟三個階段。是一個逐步推動、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一個過程。一定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和城市內在規律,先行試點,逐漸推廣,要考慮不同地域和特大、大型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差異性,不能搞成千城一面,千篇一律,更不可下指標,定進度,一哄而起,強行推廣,那勢必是勞民傷財,適得其反。

深化改革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為了向智慧城市邁進,必須先把基礎工作打好,要大力增強城市的宜居性,科學引導和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應該說,在實現宜居城市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還有大量的欠賬要補。目前,我國除極少數城市外,絕大多數城市都還稱不上是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是宜居城市。可以把宜居城市視為城市化的中級階段,在中級階段的任務沒有完成之前不可能進入智慧城市的高級階段。多年來,由於我們對城市的功能,對城市建設所必須遵循的規律研究和重視不夠,盲目地擴大規模,攤煎餅似的粗放外延式的發展,造成交通擁堵、雜訊污染、垃圾圍城、能源電力緊張、水資源緊缺、防洪防澇設施嚴重滯後等一系列「城市病」。許多城市一遇暴雨突襲,便一片汪洋,成了水鄉澤國。加上城鄉分割、部門分割,各自為政,互相推諉扯皮,該管的事無人管,乃至遷延時日,難題久拖不決。再就是不重視保護歷史遺產,大量該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和反映城市悠久歷史的遺跡遺址,在拆遷改造中毀於一旦化為烏有。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因強調智慧,而毀掉文化。凡此種種,並不是少數一兩個城市的問題,而是有相當的普遍性。這些問題既影響了城市的健康發展,又妨礙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極易引發社會矛盾。
因此,我們必須要靠深化改革,從體制上加以改變,切實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來破解城市發展難題,從根本上扭轉不科學、不和諧、不合理的城市發展理念,實現城市建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看到這些轉型的任務還都是非常艱巨的,但又是在城市治理中必須實現的,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把智慧城市一些更高層次的內容和建設提上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地通過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去實現管理創新,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由低端向高端發展。智慧城市要體現出人類社會對現代城市運營管理新的科技發展水平,要通過對大數據的充分分析和利用,促進人類用最高的智慧來管理城市。

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要改革完善城市規劃,准確把握城市規劃定位,加強對規劃的實施情況監督,同時要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改善城市管理體制,理順各部門職責分工,嚴格安全監督,及安全城市應急體系等等。
建設智慧城市,必須規劃先行。規劃制定得好不好,是否切實可行,本身就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體現,規劃必須是科學的,有戰略眼光和長期打算的,必須是切實可行和必須遵循的。再也不應該是過去那種「規劃規劃,牆上掛掛」之類的東西,也不是那種看起來高端大氣但卻是脫離實際的東西,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控性,既是科技含量高的,又是接地氣的,必須是城鄉一體的,而不能孤立地城是城,鄉是鄉,還有必須准確把握東西南北中各不同地區城市不同的規劃定位。為此,必須認真學習並科學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智慧城市的數字化和模塊化,要集中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智囊科學的智慧規劃並准確地實施,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所未知的領域和專門的學問,當然,也要有選擇地吸收國外發達國家搞智慧城市先進的規劃和做法拿來為我所用。
智慧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涵蓋了城市的產業、交通、環境、民生、行政治理、資本配置、防災減災、信息共享、系統共生等諸多系統。要以智慧系統為黏合劑,將集約、低碳、環保、綠色、人文等理念納入城市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實現管理創新。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也是不斷深化行政管理職能改革的過程,也必然是不斷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過程。

③ 如何加強現代化技術在社區黨建工作上的應用

智慧黨建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黨建領域中的新應用,是藉助互聯網、移動網路等技術對黨的組織活動等進行智能管理,形成黨員建設的智慧環境。智慧黨建平台具有密切聯系群眾、規范黨員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和科學化水平等作用。當前智慧黨建平台的實現需要在政策的領導和支持下,系統部署,逐步推進。 智慧黨建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智慧黨建是以智慧理念為指導,運用智慧技術和手段開展黨員建設工作,加強黨組織的管理,增進黨員與群眾之間的互動,進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智慧黨建平台繼手機黨建報、黨員卡等形式的集成創新,其功能和作用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 其一,黨建宣傳形式走向多樣化。傳統的黨建宣傳工作較為簡單,多運用宣傳板、電視媒體等渠道,智慧黨建平台運用網頁、視頻、360°全景等現代技術極大的提高了黨建的影響力。通過構建智慧黨建新平台,以APP等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在充分發揮網路集成作用的同時提高了理論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對於向人民大眾傳播主流價值觀念具有積極影響。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更有利於吸引人們的注意,構建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其二,黨建管理走向智慧化。藉助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黨建管理模式,實現了黨員的動態和智能化管理,互聯網條件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能夠實現對黨建動態的跟蹤管理,大大提高了黨建管理的效率,減輕黨建管理的負擔。一是黨建手段的現代化。在以往的黨建管理中多採用抽樣檢查等機械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智慧黨建平台的出現能夠實現在線提交,動態跟蹤,提高了黨建管理的針對性;二是黨建工作的聯合化。以往的黨建工作基本處於相互分割的局面,缺少資源信息的公開和共享,智慧黨建平台的出現增強了信息資源之間的互通性,更容易形成黨建的整體合力;三是黨建管理的精確化。傳統的黨建管理中多採用手工操作,因而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容易受個體的影響。智慧黨建平台能夠實現智能分析,促進了黨建管理的精確化和科學化。 其三,黨建服務走向現代化。智慧黨建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推動了黨建服務的現代化。智慧黨建平台的重要作用在於將黨員建設陣地推向了網路,通過建立官方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等開展志願服務、發布惠民信息、開展教育活動等。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建立一方面為黨員建設和管理提供了巨大便利,為黨員的學習與交流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加強人民群眾與黨員之間的聯系,發揮人民群眾對黨員幹部的監督作用提供了平台。此外,網路化是智慧黨建平台的重要特徵,黨員可通過這一平台開展學習活動,利用手機、多媒體、電腦等設備及時共享和學習資源,同時還能夠實現黨員學習教育的全程管理,推進學習型政黨的建設。 由此可見,智慧黨建平台建設是新時期的必然趨勢,藉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資源信息的完全鏈接,有助於搭建智能化的黨建工作系統,最終實現提升服務人民群眾水平的重要目標。 智慧黨建平台的建設路徑 智慧黨建平台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效率,為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黨建工作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黨建工作一直是黨中央非常重視的工作,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如何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其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是關鍵。智慧黨建平台具有提升黨建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功能和作用,但當前由於智慧平台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功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作用發揮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要進一步加強智慧黨建平台建設工作。 整合資源,創新智慧黨建平台。首先,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智慧黨建平台的建設要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堅持以黨組織為指導。黨員和群眾是這一平台的主體,因而要對現有的黨建工作相關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打造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平台。其次,不斷豐富和創新黨建平台。創新是智慧黨建平台建設的驅動器,當前各地區建設智慧黨建平台的問題上不斷探索新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先進的經驗,同時堅持因時而變、因需而為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創新。智慧黨建平台不僅具有聯系黨員和群眾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可以利用這一平台開展黨員的日常管理、監督和考核等工作,不斷豐富智慧黨建平台。 此外,還應加強對智慧黨建平台的規范管理。規范的管理是保障智慧黨建平台有效運行的防火牆,智慧黨建平台以互聯網等技術為依託,在推進網路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應強化信息安全意識,加強對數據的分析和判斷,提高服務的精準度。藉助智慧黨建推動黨員的考核工作,藉助網站發布任務,對黨員的工作進行檢查,網路系統會自動記錄每一位黨員的完成情況,實現黨員建設管理的精益化。 轉型升級,加強網路與黨建的融合。智慧黨建平台的實現離不開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需要將互聯網思維與黨員建設有機融合。具體而言,可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幹部大數據建設。拓展幹部信息管理憑條,對紀檢、公安、審計、社區等部門信息進行整合,提取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促進黨員幹部資料庫的豐富與完善。與此同時,利用大數據對黨員幹部的作風、思想、氣質、能力等進行分析,提高用人的精準度。 二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和理念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融合是當前黨建工作的重點,是智慧經濟決策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黨員管理精準化的基本路徑。其中,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文本的基本理念,運用新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廣大基層黨員的服務和治理能力。 三是加強人才工作的融合。智慧黨建平台建設離不開人才的強有力支持,在人才選用上也應運用互聯網思維,拓寬選才渠道。在對人才的管理和評估上也應對人才結構進行分類,提高人才作用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增強人才管理的科學化。探索智慧黨建平台建設的新路徑,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建立智慧黨建工作小組,對各地區的智慧黨建工作進行詳細部署和指導,並將智慧黨建工作納入責任考核體系之中。對智慧黨建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對現有問題進行反饋和評價,逐步實現智慧黨建的有序推進。 總而言之,智慧黨建是新時期互聯網與黨建有機融合的創新舉措,有助於推進黨建工作的智慧化。新形勢下,如何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推進黨建工作的智慧化進程,創新黨建工作的智慧模式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智慧黨建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主要內容,網站管理突出人民群眾的參與和互動,黨建平台的搭建突出宣傳和信息資源的共享。智慧黨建平台的建設對於提升黨員服務群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隨著智慧黨建平台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應按照實際需要探索黨建平台的新模式,切實發揮這一平台的積極作用。 街道辦事處相當於鄉級單位,社會面相比於社區來說較廣,站位較高,所以說把社區智慧黨建內容經過拓展和延伸,站在惠民和為群眾服務的角度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大膽探索符合街道的智慧黨建,摸索出一套新的街道智慧黨建更好的服務人民!

④ 怎樣看待時邁科技結合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的核心在於共識,成功的區塊鏈項目都要取得更多人的認可,所以區塊鏈的發展最終專得益的是人民,讓屬老百姓更方便、更簡單地生活才是區塊鏈科技真正的意義。杭州時邁科技就是這樣一家創新的公司,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實處,造福於普通大眾。

⑤ 如何推動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市委書記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1、科學制訂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制訂科學可行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對於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至關重要。規劃要以科學的眼光和思維充分考慮農村實際,在發展規模、發展進度上務求實事求是,建立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坐標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示範帶動,在規模上做大,在鏈條上做長,在品牌上做響,促進新農村農業產業向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上級部門應對鄉鎮的資源情況、發展現狀進行詳細的摸底,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將產業發展規劃到鎮、村,將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同時,在落實規劃過程中,要力戒隨意性和短期行為。 2、抓規模開發,促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生產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農業由零星分散的經營模式向規模經營轉變,形成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優勢農副產品產業帶,提升競爭能力。一是抓基地建設。二是給試點村定目標。三是政策傾斜和扶持,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資金,對試點村及專業大戶規模在資金上給予補助。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快建設適應主導產業發展的高標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渠、路、田、林、井、電的綜合配套,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促進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民生產積極性。另外,要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快農業污染源治理,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全面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努力把「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小農戶科技園」建設工程,同現代農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增強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提高農民群眾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結合發展主導產業和實際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加大對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員的培訓,使他們成為現代農業知識的傳播者。 5、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投資,盡快形成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二是要加大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力度。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徹底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落後思維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加快農業招商步伐,上大項目、上好項目;三是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開發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機遇,努力爭取更多資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四是積極吸收農民和社會力量的投入。充分發揮打工返鄉人員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參與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來,增加投入,提高科學經營水平。鼓勵民營資金投資現代農業,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活力。 6、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應大力發展和普及農業科技,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以發展綠色農牧業為目標,努力普及新技術。

⑥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⑦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⑧ 我國在社會管理方面借鑒過什麼國家的經驗

總結我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以來走過的發展路,我們發現,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借鑒了新加坡的模式。
我國的主要思路是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與可持續發展。
先說對外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外開放工作開始發生歷史性轉折,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三十幾年間,從在沿海建立經濟特區到向內陸漸進式開放,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多渠道、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開放領域由初期的一般加工業和餐飲服務業拓展到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一些服務貿易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展到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從中小企業發展到大企業、大財團和跨國公司。外商直接投資、借用外債等多種方式被廣泛採用。由此中國迅速擺脫了原來封閉半封閉的狀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的迅速發展,給國民經濟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使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其次是對內改革。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因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穩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能不能好起來。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決定進行農村改革,主要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還有就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鄉鎮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占農村剩餘勞動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問題,為農民致富和農村逐步實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刀:辟了一條新路。農村改革的這兩大成功,使農村面貌的變化非常快,農民生活提高非常顯著。第二,就是對城市經濟進行改革,原則就是膽子大,步子穩。並且主要是以城市企業為試點進行的。主要策略是擴大企業自主權,所有的企業必須實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領導和民主管理結合起來。第三就,是進行了物價改革和金融改革。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措施,就是設立了經濟特區。這是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經濟特區主要是為了避免過去那種一大二公的經濟模式,所謂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最後達到全民共同富裕。
最後是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是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忠實實踐者。多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總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有四:一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程,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三十幾年來,我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明顯優化,經濟發展正在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二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進步,著力解決社會發展中不公平不協調和突出的問題,我國堅持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普及義務教育,在教育領域大量投資,人口素質極大提高;推行就業和社會保障建設,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和保障水平提高,人均住房面積不斷增加,城鄉飲用水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提前6年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飲用水安全目標;三是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成績突出。不斷加大資源節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力度,能源消費強度大幅度降低,重要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得到加強,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四是能力建設加強,歸根結底以科技為主。雖然目前還面臨諸多挑戰,但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願意在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發展與合作。

⑨ 如何開展中心網格化信息化試點工作方案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2013年開始推行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社區網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組織機構基本成立。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組織機構基本成立,如市金水區住宅區每棟樓房都懸掛了樓棟長、綜治管理員、宣傳員等人員的名字和聯系方式,既能深入聯系群眾,為居民提供方便,又能充分了解群眾的動態信息。
(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各社區都建立了網格化管理的管理制度,對工作職責做出了明確要求。如金水花園社區詳細制定了《文化路社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制度》、《社區網格化管理入戶走訪制度》、《樓棟長管理制度》、《綜治網格化職責》等相關制度。
(三)信息採集工作全面鋪開。部分社區已經做了詳細動態的信息統計,如金水花園社區,對轄區內的住戶、流動人口、重點關注對象都有詳細的信息數據,高效便捷。

二、社區網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城市社區網格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在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網格管理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試行社區網格管理是一件新事物,目前還有少數居民不知道什麼是網格管理,對網格管理員的身份以及承擔的工作不夠理解,有事不關已的現象,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調查還存在不開門、不配合的情況發生。
(二)網格劃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范。多數社區都存在單位和居民並存、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混雜,網格內部人員結構復雜,個體利益訴求差距大的現狀。按照規定,一個網格600-700戶,人口2000人左右,但目前標准不一,有的網格規模偏大,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較大,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利於各項信息的收集和反饋,不利於網格管理各項細化工作的落實到位。此外,對於轄區內的單位住宅區,社區仍然採取交給單位管,社區基本不介入,實際管理還是無法落實。
(三)網格員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區社區網格管理員沒有確定工資待遇,相關工作依然是社區工作人員在落實。過去在社區中發揮自治作用的是社區小組長和樓棟長,網格化管理員在網格化管理中應該充當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沒有界定。此外,社區管理需要居民的參與,但是較普遍的現象是居民的自身素質不高,參與自治管理缺乏積極性。網格管理員既沒有相應的學科背景,又不熟悉專業化的工作方法,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管理的技能,不利於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全面落實。
(四)網格管理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網格繁多未整合。因工作需要,我區設有多種網格,而且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要求。以一個社區為例,有創文網格、計生網格、綜治網格、衛生網格等,沒有自上而下地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很難落到實處。二是權責不統一。社區不是行政部門,沒有行政執法權,且人員少,工作量大,對於信息採集、社區管理等工作顯得力不從心。三是信息技術推廣力度小。目前全區只有人民路街道東風社區等少數社區擁有信息化管理的系統軟體,並進行了數字化的信息採集和統計。其他社區都是實行人工採集信息,紙質化存檔,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和動態化管理。

三、推進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社區網格化管理是社會管理的新課題、新手段、新趨勢,面臨的是新格局,鑒於我區網格化管理實施的情況,要通過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機制創新和隊伍建設,從而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科學高效。
(一)搞好宣傳,提高思想認識。社區要通過召開各種會議,廣泛運用宣傳媒介,積極開展社區活動,統一廣大社區工作人員的思想,激發社區廣大居民參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熱情,營造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圍。
(二)夯實基礎,科學劃分網格。實施網格化管理,首先必須科學規范地劃分網格。一是注重完整性。要以社區、單位為基礎,將街道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建立縱橫有致、節節相連的網格體系,既要邊界清晰、無交叉,又要避免遺漏、無盲點。二是注重便利性。依據地理狀況、道路走向、區域屬性、人口分布等要素,合理劃分,確保管理便利。三是注重均衡性。既要考慮好網格面積的大小,又要兼顧網格內人口數量和實際工作量。四是注重差異性。根據網格內社會管理秩序、治安環境的不同狀況,可以將網格評定為一般管理、重點管理、綜合治理等不同等級,以突出管理重點,提升管理實效。
(三)提供保障,配齊配好人財物。要做好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必須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保障。一是人力保障。要充分整合各類有效力量,包括整合人力資源,增強工作合力,強化協作氛圍,提升網格運行效率。切實解決因多頭管理造成工作合力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二是財力保障。給予網格化管理員適當的工資待遇,根據網格內服務對象的數量、范圍、特點和需求,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配備管理服務人員,形成一格多員、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對於社區內的動態信息及時採集,對於社區內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發現並處理。三是物力保障。要做到社區內的單位、樓房、個人都有動態的詳細的信息統計,全區建立一個統一標準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以這個系統為平台,建立「信息採集——建檔立卷——調度派遣——案件處置——處理反饋——核實結案——綜合評價」七個環節的網格工作流程,為建立全市乃至全國的統一的信息系統打下基礎。
(四)健全機制,明確各項職責。一是建立網格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堅持街道為主與共建共管相結合,政法、城管、計生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加強協調配合,加強對口業務的督查和考核。邀請駐區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居民代表等參與網格管理與監督,督促工作落實。二是建立互動機制。健全管理服務網格之間、管理隊伍之間的互動機制,做到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困難互助。三是建立崗位考核機制。要實行「四權下放」,將「社會管理工作者」的事權、財權、人事權、考核權等管理權全部下放給街道,由街道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置崗位、調整人員,負責對「社會管理工作者」聘用辭退、日常管理、崗位調整和績效考核等工作。要建立網格化管理考評辦法,對各單元網格進行日巡查、周通報、月評比、年獎懲,對檢查考核達標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檢查考核不達標的分別予以扣發績效工資、通報批評、待崗、停職和辭退等處理。
金鵬信息網格化解決方案

⑩ 現代化下我們如何發展消防發展路徑

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增加了火災發生的幾率。早在1983年,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預言之作《第三次浪潮》中就把消防列為未來社會較熱門的十種職業之一,預言人類走進「第三次浪潮」時,火災將是人類現代化發展較致命的敵人。由此可見,建立現代化的消防工作體系是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消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消防現代化,包括五個方面的特徵:一是消防工作的社會化。消防工作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全民的自覺行動。二是治理手段的法治化。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法規的手段約束和懲治消防違法行為,側重於運用法律手段逐步建立長效治理機制。三是防控措施的科技化。強力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著力提高消防監督和滅火救援科技含量。四是人才隊伍的專業化。人才總量明顯增加、儲備更加充足,人才結構明顯優化、配置更加科學,人才建設投入明顯加大、機制更加完善,人才成長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作用更加凸顯。五是器材裝備的精良化。實現裝備發展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消防現代化,集中體現了「四種理念」:一是科學發展的理念。二是改革創新的理念。三是統籌協調的理念。四是服務人民的理念。
消防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作為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防現代化應該是一個積極轉型、逐步適應和快速趕超的過程,必須在現代化的總體戰略框架內制定長遠發展戰略,突出抓好「七化」,實現「七大轉變」。
(一)突出抓好「戰略化」設計,推動消防發展理念由「傳統」向「現代」轉變。首先要樹立決策戰略性理念。突出系統的、整體的、前瞻的發展設計,避免決策成為對目前現實壓力的被動應付,避免殺雞取卵和短期效應。其次,樹立結果導向的責任理念。堅決而又科學地對消防主管和相關部門的權力進行革命,實現政府主管部門向結果負責,權力獲取和權力行使的目標與結果密切掛鉤。第三,樹立安全和諧的理念。強化社會成員對於公共消防安全的意識與認知,引導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消防安全價值觀,致力於形成人人懂消防、事事講安全的社會氛圍。第四,樹立科學發展觀。確保公共消防設施適應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步伐,確保社會化消防安全責任體系適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
(二)突出抓好「法制化」建設,推動消防治理由「人治消防」向「法治消防」轉變。一是加強消防法律制度建設。二是大力普及消防法律法規知識。三是嚴格依法治火。
(三)突出抓好「網格化」管理,推動消防管理主體由「單打獨斗」向「群防群治」轉變。要樹立「大消防」理念,積極倡導「多元消防」。一是在政府消防安全責任人制度上要重改革創新。成立政府消防安全委員會和村居、社區消防工作組,配備專門人員,負責組織協調消防工作,做「實」政府消防責任。二是在職能部門監管上要重聯勤聯合。
要推行群防共治監管模式,推動縣級以上政府制定職能部門消防工作職責規范和考評辦法,進一步落實部門、行業、系統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健全消防行政許可前置審批協調機制、消防安全信息共享機制、火災隱患聯合整治機制、滅火救援應急聯動等機制,實現社會消防管理齊抓共管。三是在強化消防主業責任上要重自我防範。要推動建立行業、系統消防安全自律機制,推動社會加大消防安全投入。要通過狠抓「四個能力」建設,提高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在消防警力增長上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堅持在增長警力數量的基礎上,挖掘警力潛能,提升綜合素質,採取扁平管理、綜合執法、智能警務等手段,用較少的人辦較多的事,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
(四)突出抓好「標准化」管理,推動消防管理模式由「粗放管理」向「標本兼治」轉變。一是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規范。建立省一級消防標准化委員會,出台學校、醫院、商場、市場、賓館、飯店、娛樂場所、建築工地等消防安全技術標准,推動各有關部門在消防產品監督管理、消防安全信用體系、火災公眾責任保險、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管理、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文件和消防安全標准,制定各類行業領域消防安全管理規范,明確消防工作量化要求。二是強化消防安全指標體系建設。結合公安部正在開展的「推進大城市制定更加嚴格的消防安全標准」試點工作,研究制定消防安全指標體系,推動開展城鄉消防安全專項評價,為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共消防安全資源提供科學准確的依據。三是立足源頭管控。推行建築消防設施「戶籍化」管理和消防設施「身份證」、「年檢」制度,嚴格執行消防法規技術標准,嚴格消防監督檢查和審核驗收,切實在源頭上堵住火災隱患。
(五)突出抓好「人性化」服務,推動消防管理運行方式由「行政命令型」向「服務指導型」轉變。消防部門要適應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大趨勢,在社會消防管理中扮演好指導服務的角色。
(六)突出抓好「實戰化」訓練,推動部隊核心戰鬥力生成由「人海戰術」向「綜合編成」轉變。一是改革消防部隊作戰模式。立足城市發展及其功能布局,持續開展消防裝備評估和作戰能力評估,推動消防裝備優化升級,提升城市火災整體防禦能力;立足現有車輛、人員、裝備,開展作戰編成規范化建設,確定不同類型災害事故需要調集的車輛類型和數量,開展周例操、月演練,規范出動力量編成,打有準備之仗。二是改革城區站點建設模式。圍繞「5分鍾消防」或者建成區城市消防站平均覆蓋面積小於10平方公里的要求,積極研究制定城區小、微型消防站建設的地方標准,努力突破規劃難、征地難、落地難等瓶頸,確保及時處置火災事故。三是改革消防裝備配置模式。在裝備與人員的組合上,以裝備主導人員組合,由任務來定裝備,由裝備來定人員,使人員數量與裝備數量相匹配、人員素質與裝備配置相匹配、專業訓練與裝備性能相匹配。
(七)突出抓好「信息化」建設,推動消防監管手段由「依靠人力」向「依靠科技」轉變。現代化的較高境界是信息化。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消防工作帶來了一場全面而深刻的革命——警務信息化。要以信息化為牽引,打造智能警務,將「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於滅火救援指揮調度、消防監督遠程監控、現場執法、火情情報收集等領域,讓物體會「說話」,讓數據融入智能元素,隨時「告知」各項警務活動的較佳解決方案。要深度整合對外區域風險評估,對內部隊戰鬥力評估、消防應急預案、消防通信指揮等信息資源,實現消防管理信息採集「自動化」、火災隱患舉報受理查處「一體化」、建築消防設施監控信息「共享化」、火災早期預警處置「智能化」,滅火應急救援「數字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