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生態治理模式

生態治理模式

發布時間: 2020-12-01 15:55:52

㈠ 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模式的目的

以小流域為單元,在全國規劃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農、林、牧、副各業用地,布置水土保持農業耕作措施、林草措施與工程措施,做到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形成綜合的防治措施體系,以達到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資源的目的

㈡ 億利集團在庫布齊沙漠的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中創建了獨特的「庫布齊模式」,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


(1)深處內陸,降水少,氣候乾燥;乾旱地區,風力作用強;乾旱地區,沙源豐專富:植被稀少。
(2)科技引屬領,刨新生態治理方法,刨新產業發展;第一、二產業相結合,建立企業的原料基地;立足生態治理,促進產業發展,兩者有機結合;產業鏈長,附加值高,促進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調發展。
(3)太陽能風能
(4)非洲、大洋洲、中亞等乾旱地區。這些區域沙漠廣大,有相似的環境條件;經濟落後,尚未開發;缺乏資金和技術;環境治理需要國際交流合作,共同參與。

㈢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一、近年來黃河水沙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對於近年來黃河流域水沙量減少的原因,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主要是流域降水量偏少,特別是中游多沙地區大雨、暴雨頻次偏少及量級偏小造成的,而水利水保作用居於次要地位;另一種認為是水利水保措施發揮了主要作用。

筆者認為,近年來黃河水沙量減少的原因,在中、小雨的情況下水利水保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大雨、暴雨量的減少。據有關資料統計,黃河河口—龍門區間20世紀80年代後期較70年代以前大雨次數減少了26.2%,暴雨次數減少了53.2%,而近十餘年來大雨、暴雨次數減少得更多。黃河中游大部分屬超滲產流地區,由於大雨、暴雨的減少,進入黃河的水量亦隨之減少,同樣是100毫米降雨量分為5天降下與1天降下其入黃水量將有很大差別,在這里降雨強度應起到很大作用。暴雨的減少,意味著洪峰流量的減少,其對黃土的沖蝕能力減少,沙量亦隨之減少。

1997~2007年潼關平均來沙量僅為4.16億噸,最大輸沙量為1998年的6.61億噸,最小輸沙量為2006年的2.47億噸;平均最大洪峰流量僅3440立方米每秒,最大為1998年的6500立方米每秒,最小為2004年的2140立方米每秒。而1996年來沙量達11.4億噸,洪峰流量為7400立方米每秒,該年主要為黃甫川、窟野河等多沙粗沙地區普降暴雨,形成黃甫川黃甫站洪峰流量達5900立方米每秒,窟野河溫家川站洪峰流量達9800立方米每秒,並形成幹流龍門站洪峰流量達10600立方米每秒。而在1994年來沙量即達12.4億噸,洪峰流量為7360立方米每秒。該年8月份河口—三門峽區間連降三次暴雨,雨區主要分布在無定河、延河、北洛河,龍門最大洪峰流量為11100立方米每秒。以上兩年與前述之11年枯水段僅相隔幾年,其水利水保措施不會有很大改變,據此也可以說明主要是降雨強度與落區形成了該兩年與1997~2007年輸沙量的巨大差別。

又從系列資料中可知,2002年是陝縣(三門峽)自1919年建站近90年來年徑流量僅次於1928年的特枯水年,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局部地區發生大暴雨仍可在該地區形成歷史特大洪水和輸沙量。2002年7月,河口—龍門間支流清澗河發生大暴雨,子長站24小時降雨量達274.4毫米,子長站流量達5500立方米每秒,是自1953年建站以來實測第二大洪峰;清澗河年徑流量和輸沙量分別達2.39億立方米和1.08億噸,分別是水土保持治理後1970~1997年均值的1.7倍和3.4倍。

另外,1994年8月31日,北洛河也發生了一次特大暴雨,吳旗站次暴雨量達214毫米,吳旗、劉家河、(氵狀)頭三站洪峰流量分別達7010立方米每秒、8030立方米每秒和6260立方米每秒,其中(氵狀)頭站洪峰流量系自1932年設站70餘年來的最大值。

以上情況可以說明,黃河中游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後水利水保措施對減水減沙起到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應是大雨、暴雨的發生幾率及量級較前期明顯減小,其中局部地區一旦發生大暴雨,則可能產生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和輸沙量。

二、對今後一段時期黃河來沙量有關問題的思考

由於世界范圍氣候變暖,一些研究成果對國內今後不同地區降水與徑流變化趨勢作了研究和預估,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結合這些研究成果對黃河流域未來一個時期內的水沙變化趨勢作出定性估計。由科技部、國家氣象局、中科院等單位於2007年編制出版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提到,21世紀中國年降水量將可能明顯增加,增加幅度將可能達到11%~17%,但不同地區降水量變化的差異較大,其中西北、東北和華南可能增加更多,而環渤海沿岸和長江口地區可能變干;未來20年中國夏季降水存在著由南澇北旱型向南旱北澇型轉變的可能性。根據以上研究成果,黃河流域應屬降水量增加地區。

但是,將此研究成果轉化成水沙的定量值還有一定困難,鑒於此還是應以歷史實測資料反映的水沙變化規律作為分析今後水沙變化的基本准則,但應考慮由於天氣變暖降水量可能有所增大的因素。黃河流域水沙基本變化規律就是水沙量以豐、平、枯周期往復出現。根據這一規律,近十餘年來水、來沙量的大幅度減少也應是歷史周期中的一個階段,筆者認為這個階段不會一直延續下去。歷史上黃河流域1922~1932年連續枯水枯沙段過後,即出現1933年特大洪水,陝縣最大洪峰流量達22000立方米每秒,輸沙量達39.1億噸,二者都是1919年設站90年以來的最大值。1969~1975年6年連續枯水段以後,僅隔一年,1977年河口—龍門區間7月、8月間發生三次大暴雨,其中第一場暴雨造成7月6日延河流域甘谷驛站洪峰流量為905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水,較1917年歷史調查洪峰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高出2800立方米每秒;潼關站出現了年輸沙量達22.4億噸的大沙年。1942~1959年,陝縣站實測輸沙量均值即達17.5億噸,其中1954年為26.6億噸,1958年為29.9億噸,1959年為29.2億噸。像這些大沙年連續出現的情況,在流域規劃及幹流骨幹水庫水沙系列設計時應佔有一定比重。

三門峽水庫1960年運用前,1919~1960年實測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在修編黃河流域規劃中採用現狀條件下,由於水利水保措施減沙4億噸,2010年減沙量5億噸,2020年減沙量6億噸,筆者認為對這一減沙量從歷史角度看可能偏於樂觀,其理由如下:

一是據前面分析,目前的連續特枯沙量系列是整個黃河水沙系列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此枯沙系列主要是中游大雨、暴雨頻次與量級的減少所形成,水利水保的作用居次要地位。這種減少應是氣候波動的影響,今後一個時期暴雨還會增加,導致沙量也會增大。前面提到由於氣候變暖,未來一段時期內黃河流域降水量可能增加,災害性大水大沙年也有可能出現。

二是現狀水利水保作用下,目前採用減沙量為4億噸,筆者認為這4億噸主要是干支流大、中、小型水庫所攔截。據黃河流域水庫淤積調查組於1994年編制的《黃河流域水庫泥沙淤積調查報告》,對全流域(不包括山東省)601座大、中、小型水庫淤積量調查,截止到1989年水庫淤積量為108.97億立方米,如按30年計,年均淤積量為3.63億立方米。黃河流域大部分水庫修建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說,這些水庫至今已攔沙三四十年,不少水庫已淤滿或接近淤滿。寧夏清水河長山頭水庫,總庫容3.05億立方米,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已淤滿,已完全失去防洪減淤作用,其上游的水庫群目前也大部分淤滿,正在除險加固加大排沙量。涇河上的巴家嘴水庫,總庫容為5.11億立方米,已淤積泥沙4億立方米以上,防洪庫容已不足,目前正加開大型溢洪道以泄洪排沙,完工後,一般洪水泥沙將全部泄往下游,不再具備防洪減淤效能。凡此種種,目前黃河上大量水庫都在除險加固,措施主要是加大泄洪排沙能力,如果發生大暴雨洪水,有的水庫除本次洪水泥沙排出庫外,可能還將原有已攔沙量沖出一部分,入黃沙量將進一步增加。

三是水利水保措施攔截了部分沙量,但隨著國家近些年各項建設的實施,人為水土流失有所加劇。據黃委水保局初步統計,全流域各項開發建設項目已達2萬多個,擾動地表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棄土棄渣量達24億噸,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5600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1.2億噸。以上統計數據可能較粗略,但近年來礦山、鐵路、公路、輸汽管道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帶來新的水土流失應是不爭的事實。

三、幾點認識

近年來黃河洪峰流量、沙量減小的主要原因,應是中游地區大雨、暴雨頻度及量級減小造成的,水利水保措施對水沙的減小僅起次要作用。

目前的水沙量減小應是黃河水沙周期變化中的特枯階段。從歷史資料分析,往往一個枯水枯沙段過後,隨之而來的是豐水、豐沙年或豐水豐沙系列,陝縣水文站於1942~1959年曾出現連續18年平均實測輸沙量達17.5億噸的事實值得我們在選擇水沙系列中予以關注。

水利水保措施減沙量中應以流域內大、中、小型水庫攔沙為主。由於很多水庫已運用三四十年,有不少已淤滿或接近淤滿,已失去繼續攔沙減淤作用;且由於大規模開發建設,人為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在流域規劃中所定現狀減沙4億噸,2010年減沙5億噸,2020年減沙6億噸,可能偏於樂觀,尚應近一步深入分析。

㈣ 皇竹草養什麼最經濟

十大功能

「一治」治理惡性雜草;「兩保」環保、水土保持。「三材」建材、架材、菌材;「四料」飼料、飲料、燃料、紙漿料。

環保價值

由於長江上游森林植被長期被大量砍伐毀壞,致使1998年夏季發生了持續達兩個月,損失十分嚴重的洪水災害。痛定思痛,國務院以及沿江政府先後作出了禁伐天然林,坡度25度以上區域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的強制性規定。退耕、禁伐以後,原來靠此生存的農戶怎麼辦?樹木10年方成林,是否有生長快,能在較短時間內發揮水土保持,防水固土的植物?皇竹草正是這樣一種草--營養豐富,可飼養畜牲、生長快速,根系發達,防止水土流失的優質牧草。

根系密集;莖粗直徑2——3厘米,最大4厘米。據《中國環境監測》機構在《陡坡地生物籬模式試驗》2003年,在2個坡度為25°的標准徑流觀測場分別布設柚-皇竹草植物籬農業技術模式小區和純糧順坡平作模式小區(對照),進行陡坡地生物籬模式對比試驗觀測。

觀測結果表明,柚-皇竹草植物籬模式與純糧順坡平作模式相比,土壤含水量高;營建2年後的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提高,土壤含水量顯著增加,遞減變化平緩,遞減率小,不同土壤層次含水量的變化率大;顯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土壤肥力明顯偏高,且比2002年有所增加,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分別增加8.81%、7.12%、0.63%、0.17%、0.29%、3.12%、6.73%;籬底土壤養分含量高於籬間,二者的養分含量均高於2002年,籬底增幅大於籬間。純糧順坡平作模式土壤養分含量因水土流失嚴重有所下降。皇竹草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須根網路,牢固地抓附水分和土壤,對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灘、荒坡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建議在沿海海岸線、江河、溝渠、水庫、坡地、山區公路兩側及有可能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種植。

環保先鋒

它生長速度快春季栽培的莖節,於6月下旬,高度可達2——3米,分櫱能力強,每株可分櫱50——75根,根系發達,莖桿堅實,最長根系達3——5米,根系密集;莖粗直徑2——3厘米,最大4厘米。美化環境皇竹草屬四碳植物,有較強的光合作用,對凈化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具有較強作用;並可產生大量氧氣,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建議在公路兩旁、廠礦附近、公園內大面積栽植,以降低空氣的污染程度,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由於植株高大,葉片挺拔,莖節灰白,光滑發亮,無論在房前屋後、公園、路旁、廢墟、坡地、溝邊地坎、連片栽培或盆栽,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及綠化效果。

蘑菇產業規模化大發展的徐古鎮,「菇-草-畜」循環經濟模式,也成為解決蘑菇種植污染和原料短缺的「良方」:將蘑菇生產廢水、廢渣及農村生活廢水、垃圾化害為利,用來種植優良飼草皇竹草和養殖蚯蚓,以皇竹草養牛和蘑菇生產的代料,形成集約化的「菇-草-畜」清潔生產的循環經濟模式,既可以消納蘑菇種植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水、廢渣,又可以解決蘑菇產業生產規模擴張帶來的原料短缺問題,同時還擴大了該地的載畜量,以生態循環方式化害為利,引導和推動徐古鎮蘑菇產業集約化、清潔化生產和良性持續發展。在武漢市環保局的幫助下,「草-畜-菇-蚓生態產業鏈示範項目」試點第一期共投入60萬元,在該鎮許易村和成興寨村兩個示範點進行了小面積的皇竹草種植和磨菇培養基代料對比試驗,皇竹草在該地區的域適應性和以皇竹草作為磨菇培養基代料的發菌試驗均取得成功。

造紙

江蘇省造紙學會從制漿造紙角度對皇竹草(Ponnisetumhydrim,英文名HybridGiant
Napier)生物學特性、纖維形態及其化學組成進行了分析。其主要化學組分為:灰分3.77%,克拉森木素20.82%,綜纖維素78.15%和戊聚糖19.50%。其纖維形態特徵為:纖維長度1260μm,長寬比113;表皮區、中間區和內圈區的壁腔比分別為0.36、0.27和0.25。研究結果表明,皇竹草是一種很有利用價值的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原料。

富含草質纖維素43.15%,木質纖維為10%,蘆葦纖維為30%,棉纖維素30%。在造紙行業用氬鈉制漿方式在環保上容易達標,治理污水設備簡單,投資小。用次漿可生產高檔靠背紙、復印紙、幣紙、商標紙、高檔鋁鉑襯紙。

麥草需要4.3噸左右生產絕干漿,皇竹草只用3.64噸左右生產一噸絕干漿,所以在造紙行業制漿成本上降低了30%左右的成本,為造紙行業提供了質優而價廉的造紙原料。《紙業商情》《2010年前中國造紙工業發展預測》一文中:按照木漿比例30%計算,則年需木漿2400萬噸。尚有50%缺口。若減少非木材纖維用量,無疑將使木漿和廢紙供應產生更大的缺口。紅麻、芨芨草、皇竹草會得到重視和開發。

另外,據報道中國大量從國外進口木材及木漿,已對全球森林造成嚴重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克勞德。馬丁說:「中國禁止砍伐森林不應危及世界其它國家森林,必須採取果斷措施。」(據《參考消息》)限制中國進口木漿,是遲早的事,作為有眼光的造紙行業,提早作好種植皇竹草的規劃及准備,將對自己企業的發展大有好處。

有研究者對皇竹草KP-AQ漿的CEpH漂白條件、漂白漿特性及其打漿性能進行了研究,並與蘆葦漿作了比較。實驗結果表明,皇竹草漿CEpH漂白較佳條件為:總用氯量11%,C、H段用氯比為7∶3E段H2O2用量1.3%,漂白漿得率89.4%,白度84.9%ISO,返黃值2.5,粘度863mL/g,卡伯值1.7;打漿度為41~42°SR時,皇竹草漂白漿主要物理指標為:緊度0.58g/cm3,耐破指數2.92kPa·m2/g,耐折度16次,撕裂度指數8.16mN·m2/g,裂斷長4070m;皇竹草漂白漿白度、得率、返黃值、卡伯值等綜合性能優於蘆葦漿,粘度低於蘆葦漿;蘆葦漿比皇竹草漿更易打漿;蘆葦漂白漿強度指數稍高於皇竹草漿。

江蘇2001年3月底,由金土地草業提供種苗,分別在鎮江金河紙業有限公司和金土地草業的試驗田上種植。按金土地草業推薦的種植密度,每畝種植1000窩,則畝產可達31.5t(鮮),絕干產量可達7.56t,比所知的任一種禾本科植物產量都高(蘆葦的風干產量一般只有500kg/畝,速生楊樹的產量也只有1t/畝多一些)。由於試驗是在一廢地上進行的,水分比較充足,種植間距比較大,生長情況比較好,估計大面積種植時可能會差一些,但如按30%的比例計算,大面積種植時的產量也可高達2.2t/畝。

江蘇鎮江金河紙業有限公司曾對金土地草業提供的皇竹草進行初步制漿試驗,結果如下:

(1)原料灰分:節4.2%、莖3.4%。

(2)蒸煮試驗採用硫酸鹽法,8罐1L油浴蒸煮器。用鹼量17%(以Na2O計),液比1∶5,硫化度15%,升溫時間100min,最高溫度170℃。

r所得粗漿得率53.8%,卡伯值14.5,細漿得率52.9%,黃漿灰分3.8%,黃漿打漿度17°SR。

紫莖澤蘭剋星

一種名為紫莖澤蘭的毒草入侵我國,此草原產南美洲,又名飛機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籽實冠毛狀,千粒重0.045克,年結實70萬粒,成株高1.5-2米,籽實隨風傳播,根系較淺,無固水保土能力,是一種惡性毒草,有臭味,牲畜誤食後,輕則不坐胎,重則死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東南亞進入我國雲南,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向我國西南方向推進。紫莖澤蘭所到之處搶水搶肥,依靠其自身的強大生存競爭力,造成被侵害區域大面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削弱,給我國的農、牧、林業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如四川省涼山州從1990年被紫莖澤蘭侵害以來,受災面積己由40萬畝發展到80萬畝,五分之一草場被吞噬,造成糧食減產3-10%,桑葉花椒減產4-8%,年損失牧草5-6億斤。1995年貴州省鎮寧縣六馬鄉受紫莖澤蘭侵害至今,八萬畝桐林爛漫的壯觀景象如今己變成了百里紫莖澤蘭肆虐侵害的滿目蕭瑟。防治紫莖澤蘭,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研究。採用人工拔除,打人海戰術,工程浩大,投資人員多,且紫莖澤蘭屬惡性毒草,人工連續拔除兩小時,就出現皮膚紅腫,嘔吐現象。可引進紫莖澤蘭的天敵澤蘭食蠅,它可有效阻礙其生長繁殖,但難以推廣,紫莖澤蘭如此猖獗,採用人工拔除和葯劑防治,短期內尚可,但長期堅持需大量資金,難以實現,在人工防治和葯劑防治難以奏效的前提下。科研人員對紫莖澤蘭侵害的不同區域,採取了帶狀(36度山坡地15000M2)和塊狀(25度斜坡地15000M2)替代種植方式種植優質飼用牧草皇竹草。18個月後,36度山坡皇竹草葉面覆蓋率80%,實際治理紫莖澤蘭9000M2,25度斜面坡地葉面覆蓋率98%,根本治理紫莖澤蘭13500M2。觀察表明,皇竹草以大於紫莖澤蘭4倍生長速度,迅速成林,形成天然屏障,影響其籽實傳播,紫莖澤蘭得不到充足的光照,難以合成有機物供根系吸收,導致植株生長勢減弱,有效抑制紫莖澤蘭的生態入侵,從而達到了以草治草,以草治林,以草促畜,實現科學生態治理的目標。在皇竹草迅速成林覆蓋,遏制紫莖澤蘭生長後,套種喬灌木,能有效恢復自然植被多樣性,促進經濟、生態、社會同步發展,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經濟價值

建材

西北輕工學院研究室化驗分析報告:皇竹草纖維長,纖維含量25.26%,是甘蔗的兩倍。其蒸煮時間、漂白度均優於麥草、甘蔗,既可製造高檔的紙品,又可生產廉價的纖維板、牆材用於建築裝飾工程。據此報告,景谷林業控股子公司大力推進皇竹草項目建設,已成功用皇竹草為原料生產出優質中纖板。板材的物理力學性能符合GB/T11718-1999和GB18580-2001國家標准,突破了皇竹草一直未被人們發現及付諸工業應用。按公司的發展規劃,如滿負荷運作,2004年底需耗用木材原料25萬立方米以上,2006年需耗用木材原料將達40萬方以上,由於林業政策難以突破,公司原料林基地資源閑置,木材指標受限,嚴重束縛了企業快速發展。進行皇竹草項目開發,公司每年可節約數十萬方木材,(從全省角度來看,是上百萬方的概念)。景谷的土壤、氣候、立地條件和技術要求具備大面積推廣種植皇竹草的條件,公司正著手申報該產品專利,並積極進行項目立項工作,種植皇竹草的條件已經成熟。為此,公司務必建立強有力的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並著手進行皇竹草原料基地建設,實現林板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將公司的服務范圍拓展為:松脂是帶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種植皇竹草是帶動半山區、壩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新型燃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燃料緊張的狀況極為明顯。皇竹草的生物產量極高,發展燃料能源有著極大潛力。a直接將莖桿作為燃料,種植一畝地,可滿足3-5口之家一年煮飯之用。;b通過沼氣池發酵轉化為氣體燃料,每畝皇竹草可產氣約3立方米;c經過生物氣化過程後產生一氧化碳作為燃料體。d生產木炭,每畝皇竹草可生產優質木炭2噸,價值3000元。法國將推出生物燃料發展計劃,以逐步取代價格居高不下的石油。皇竹草將在生產生物燃料方面會有相當大的作用。

速效架材

每畝皇竹草可產莖桿2萬根左右。

1、在農業上完全可以取代竹子作藤本植物的架材,每畝可節省成本200元以上。可編制果園、花園、庭園四周圍欄。

2、製作工藝品皇竹草桿光潔度好,經特殊干制後,可製作鳥籠等多種工藝品。

飼草價值

1、飼草品質

皇竹草屬四碳植物,哥倫比亞國際熱帶農業中心收集保存,編號為CIAT6263。葉量較多,葉質柔軟,莖葉表面剛毛少,脆嫩多汁,適口性和飼料利用率都比象草高。皇竹草的粗蛋白質比象草高9.3一23.9%,隨施肥水平增高,植株含游離氮增加,兩種牧草的粗蛋白質含量的差異相對減少。皇竹草、象草植株各莖段的含糖量不同,皇竹草的平均錘度為5.2,比象草高8.3%,說明其可溶性含糖量較高,這對提高家畜的適口性有良好作用。

江西鄱陽縣寶龍生物鏈養殖場等地引種試種後,通過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的種植示範,發現在無灌溉條件下皇竹草長勢良好,其產量、干物質、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保持了較高的水平,是一種高產優質的刈割型飼草。

在黑龍江土地綜合治理項目中,上海全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經過kom改良的哈爾濱市次生鹽鹼地、中低產田試種植皇竹草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決定在安達治理2萬畝土地。利用大慶全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新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劑",改良該地區所屬的2萬畝"三化"草場,營建優良牧草生產基地,同時建造防護林及道路。該項目建成後,將為安達市治理開發"三化"草場起到示範作用,有效地利用充足的草場資源;同時生產的優良牧草對於發展安達市和黑龍江省的畜牧業,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增加農牧民收入和縣財政收入;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

2、效益評估

皇竹草的產草量和蛋白質含量都較象草高,使冬季缺草期縮短。以皇竹草代替象草,每畝每年可多產鮮草2000一5000公斤,多產粗蛋白100一150公斤。每畝產草量15000一30000公斤。是牛、馬、羊、兔、魚、鵝、鴨、鴕鳥等一切草食動物的良好飼料,推廣種植皇竹草,必將為發展草食家畜飼養業和塘魚養殖業發揮作用。每畝可養5頭牛,50隻羊,400隻兔。

食用價值

營養成分

皇竹草營養成份含量高,不同生長階段,粗蛋白含量差別大。生長1個月高50cm時粗蛋白含量10.8%,而生長3個月高150cm時含粗蛋白只5.9%,只有幼嫩時含粗蛋白54.6%。

粗蛋白

18.46%

維生素B1

0.22mg/l

精蛋白

16.68%

維生素C

134mg/l

粗脂肪

1.74%



0.014mg/l

灰份

9.91%



0.71mg/l

粗纖維

17.78%



348mg/l

無氮出物

41.11%



19.2mg/l

能量

3.54兆/kg



<0.05mg/l



0.678%

纖維長度

1.48mm



0.11%

纖維寬度

30um

水分

11%

纖維含量

25.26%

總糖

8.30g/100ml

木素含量

18.49%

維生素B2

0.38mg/l

食用菌材

福建農業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禧教授已開發成功利用皇竹草草粉生產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針菇、平菇、靈芝、珍珠菇、灰樹花、玉菇、雞腿菇、巴西蘑菇、雙抱蘑菇、猴頭菇等多種食用菌、葯用菌等30多種菌類,在我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已將皇竹草稱為「菌草」。巴布亞紐幾內亞梅克雷·莫勞塔總理2004年5月31日訪問福建省時,副省長潘心城等領導與該總理一並在福建農林大學種下了一大蔸象徵中巴友誼長青的菌草----皇竹草。皇竹草草粉主要解決了斷木、木屑、蔗渣、棉殼等原料逐步緊張的矛盾。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曾經作為福建援外專家組組長在巴新工作、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主持的食用菌和早稻栽培試驗項目在巴新獲得了成功。巴新的東高地省和福建省締結友好省關系簽字儀式在福州舉行,東高地省省長對福建專家給予的無私援助表示深深的感謝。總理一行此次來訪受到農林大學師生的隆重歡迎。在歡迎大會上,莫勞塔總理多次動情地說,他對福建人民給予巴新人民的友誼表示深切的感謝。他相信,雙方的友誼將繼續保持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接著,客人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農林大學菌草展覽廳,並親手在校園內種下了象徵中巴友誼的亞熱帶菌草皇竹草。

綠色飲料

皇竹草整過生育期不施一點農葯;根系發達,最長根系達12米,可吸收地下深層特有的礦物質元素。用皇竹草生產的綠色飲料,營養價值特高,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營養元素。皇竹草(汁)含19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9.04mg/L,維生素C134mg/L,硒、鋅、鈣、鎂、磷、鎘等元素分別為0.014mg/L、0.71mg/L、321.7mg/L、348.4mg/L、19.2mg/L、0.05mg/L。含蛋白質大於18%,氨基酸、維生素、有益礦物質等含量在各種植物中均列首位。可榨取鮮汁制純天然飲料,榨汁後的纖維,可製作高檔紙漿。根據皇竹草的營養成分和特性,經科研機構長期研究,先後開發出以皇竹草為原料的一系列項目,並申請了專利。

一、皇竹草普通氨基酸蛋白飲料(a型)為天然營養飲料,產品有獨特香味,適口性強,營養豐富,是各種飲料無法比擬的,極具市場競爭力,能佔領國內外市場。

二、皇竹草氨基酸蛋年產值:蛋白營養液(b型)是皇竹草原汁的深加工產品,皇

竹草原汁濃縮後,加上其他營養成份,獲得營養液。營養全面,可代替許多食品,可稱為液體營養液食品。它有牛奶的營養價值,充飢解渴,是糖尿病人、老年人、女士的補充食品,更是軍人、地質工作者、探險者的營養品。特點是:經過本技術科學處理,可以增加飲料營養的吸收率。

三、氨基酸蛋白飲料(a+b型)

㈤ 優化資源開發模式 加強經濟利益調節——關於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調研報告

編者按 如何轉變舊的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如何轉變舊的發展理念,科學配置資源,建立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政策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戰略,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遵循人地協調發展的規律,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把礦業活動限制在資源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容量許可的限度內,特別是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成為目前礦政管理工作一項重要課題。

前不久,受環境保護部科技標准司的委託,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承擔了《關於建立建全我國保護生態環境政策的建議》課題項目。項目組先後赴江西、浙江兩省重點開展對江西省德興銅礦和浙江省舟山市慶豐採石場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實地調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綜合分析研究我國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著力從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管理監督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據,提出一些符合客觀實際和可操作性政策建議。現將調研報告的精華部分選編刊發,謹供讀者學習交流。

一、現狀: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雙重效應

礦業開發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質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礦產資源開發產生雙重效應:一是礦產資源開發為我國經濟的增長、財富的積累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繁榮與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二是礦產資源開發同時也引起生態環境問題,往往帶來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誘發地質災害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一)礦產資源開發帶來經濟與社會的繁榮與穩定

礦產資源作為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組成要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開發礦產資源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財富積累,增加就業崗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21世紀,由於國內需求和全球礦業市場的雙重拉動,我國礦業獲得持續高速發展。2005~2007年,我國礦業產值在全國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以及GDP總體上佔1/10,礦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資源全球化的今天,資源的佔有、資源的開發以及資源的爭奪已成為當今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內容。目前,全球經濟危機嚴重沖擊礦業市場,礦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長期依賴的態勢不會改變,「危」中之「機」是調整結構,夯實基礎,理順關系,蓄勢待發。

(二)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礦產資源開發產生的負面效應主要是引發生態環境問題,集中反映在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和誘發地質災害等方面。

首先,礦山及其選、冶部門直接排放的廢氣、粉塵及廢渣使大氣污染並產生酸雨,其中以硫化工業和煤炭行業最嚴重,污染物多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放射性物質,以及汞、砷、鎘等有害物質。其次,我國礦業活動產生的廢水主要包括礦坑水,選礦、冶煉廢水及尾礦池水等。眾多廢水未經達標處理就隨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體中,使土壤或地表水體受到污染,其中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的廢水以酸性為主,並多含大量重金屬及銅、鉛、鋅、砷、鎘、六價鉻、汞、氰化物等有毒、有害元素及懸浮物。再其次,礦山尾礦尤其是浮選尾礦中殘留的選礦葯劑有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松油、有機絮凝劑、表面活性劑等,受到陽光、雨水、空氣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就會產生有害氣體、液體或酸性水,加劇重金屬的流失,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此外,礦山的廢石、廢渣的堆存還佔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礦業及相關行業固體廢棄物堆存情況相當嚴重,所佔比重超過了總固體廢棄物的85%。

礦山開發對水資源的破壞主要表現在地下水源枯竭或流量減少。疏干排水及廢水廢渣的排放導致地表水、地下水系統失衡,造成大面積疏干漏斗、泉水乾枯、水資源枯竭、河水斷流、地表塌陷,產生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影響礦山地區的生態環境。大規模的采礦活動常使地形發生較大改變,破壞原始地貌。礦山開採在佔用土地的同時,還對耕地、森林、草地等造成了破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因采礦佔用的土地面積約586萬公頃,破壞土地157萬公頃,並以每年4萬公頃速度遞增,破壞林地面積166萬公頃,破壞草地面積26.3萬公頃,工礦廢棄地復墾率不到12%。

此外,礦產資源開發不當還會誘發冒頂片幫、地表塌陷與裂縫、滑坡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冒頂片幫是地下開采空間頂板和邊幫岩石冒落、崩塌,是礦山開采最直接的地質災害。據統計,我國有色金屬地下開采礦山冒頂片幫造成的人員死亡人數占礦山總事故死亡人數的18%。采礦活動引起大面積的地表塌陷,在塌陷同時,地表出現高度、深度不等的裂縫。近十餘年來,金屬礦山地表塌陷呈急劇上升的勢頭。受采礦影響而引起的山體滑坡在全國許多礦山時有發生,廢石堆積體、尾礦庫等都可能誘發泥石流。據調查,全國有9000多座尾礦庫,一半以上沒有安全許可證,大部分是病庫、危庫、險庫。

二、回顧:我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歷程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制度的初創時期(1972~1984年)。這時期,我國由於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重大環境問題的爆發,開始糾正資源開發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的行為,並對重大礦山生態環境問題開始進行治理。隨著我國《憲法》的修改完善,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始步入依法、有序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開始建立並初具規模,保證了各項環境保護和治理制度的有效實施。

1982年,我國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法規制度,強調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針對礦山生態環境的機構和法制建設還未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仍然處在一種無序狀態。雖然一些國有大型礦山對礦山環境開始保護與治理,但大多數礦山並未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與治理礦山環境。20個世紀60、70年代,一些礦山就開始了土地復墾,但復墾率極低,在70年代我國有色金屬礦山復墾率僅12%。

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低谷期(1985~1989年)。我國最早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實踐始於1983年,當時以雲南昆陽磷礦為試點,對每噸礦石徵收0.3 元,用於開采區植被及其他生態環境破壞的恢復費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1985年以來,受「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思想影響,放鬆了對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活動的控制與管理,形成一哄而上,遍地開花的混亂局面。一些地方亂采亂挖,根本不採取與之相適應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開采技術落後,開發利用效益低下,致使我國礦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停滯不前,舉步維艱。統計數據表明,20個世紀80年代我國礦山廢氣處理率僅12.24%,有色金屬礦山工業廢水復用率58%,土地復墾率停滯不前。一些中小礦山對生態環境破壞尤為嚴重。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有序開展期(1990年至今)。此時,我國相應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機構逐步建立,國家和有關政府部門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標准以及相關政策措施,使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逐步進入法制軌道,呈有序發展態勢。原地質礦產部成立了地質環境司,專門承擔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政府職能。各地方也相繼成立了地質環境處及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站),逐步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組織機構建設。

2002~2005年,國土資源部組織完成了《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工作,並發出《關於開展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除此之外,國土資源部和各產業部門還制定了一系列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一些地方性法規中也涉及到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在實際操作中,國土資源部已嚴格限制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和重要地質遺跡保護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嚴格禁止土法煉焦、煉硫、煉鐵等,加強了對礦山「三廢」治理的監管和查處力度。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礦山開采破壞資源、環境的不正之風,維護了礦山生產的正常秩序。

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是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法規建設的重大舉措,將對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三、案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典型剖析

項目組選擇對江西省德興銅礦和浙江省舟山市慶豐採石場進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實地調查與分析研究。一是調研德興銅礦典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情況和問題,分析德興銅礦資源開發對礦區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總結德興銅礦集團創建綠色生態礦山的成功經驗。二是對浙江省進行調研,浙江省不僅在推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同時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中也起到了積極的典範帶動作用。通過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制定有效政策措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已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舟山市慶豐採石場經過幾年的生態環境治理,目前已取得了礦山生態環境根本改善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雙豐收。

(一)江西省德興銅礦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江西省德興銅礦是世界五大斑岩銅礦之一,亞洲第一大銅礦山,我國最大的露天采礦場,是全國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德興銅礦在大規模開采礦產資源的同時,十分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效果顯著,成績斐然,被譽為全國著名綠色礦山,同時被確定為江西省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單位之一。

德興銅礦大規模礦產資源開發對礦山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酸性廢水對大塢河水及兩岸土地造成嚴重污染,水質呈褐色,魚蝦絕跡,種植物減產。二是采場的固體廢棄物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森林植被減少,形成多個廢石裸露區,改變了這些地區地貌、水系和小氣候特點,產生熱島效應,打破了礦山原有的生態環境格局。

近年來,德興從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治理酸性廢水等方面加大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的力度。從20世紀80年代初,江銅集團就開始進行生態復墾的試驗研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現在德興銅礦1號尾礦庫近90公頃沙化土地全部被植被覆蓋,壩體上建立了苗圃基地,凈化水池發展水產業,基本實現了生態恢復的目標。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德興銅礦在露天采礦場邊坡、廢石場等地開展生態恢復實驗,建立植被生態恢復示範基地。截至目前,德興銅礦已完成水龍山廢石場生態復墾工程、銅廠采礦場工程機械工段綠化工程、南山堆浸廠綠化工程、大山廠原礦工段綠化工程、富家塢采礦場綠化工程、富家塢聯絡道綠化工程等等。德興銅礦全礦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綠化面積達1110.83萬平方米,綠化率96.80%,綠化覆蓋率達30.28%,職工人均佔有綠地面積897平方米。

被酸性廢水浸泡的大塢河一直是江銅集團治理的重點。2001年通過國際互聯網招標,從加拿大引進HDS先進技術治理酸性廢水。將酸性廢水一分為三,1/3 用於廢石場噴淋浸出銅,每年回收銅金屬1500噸;1/3排入尾礦庫與庫中鹼性水中和後,返回選廠作為生產用水;1/3引入廢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排入大塢河,排放的水質已基本達地面水的標准,大大改善了大塢河水環境。

德興銅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經驗主要有:轉變觀念,統一認識,齊抓共管,以我為主,不等不靠;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以保證礦山建設項目與環境保護項目同步設計、施工、完成;同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機制,走集約化規模生產的道路,通過礦山企業兼並和股份制改制、上市融資擴大經營規模,壯大經濟實力,使公司有能力逐步加大環保投入,也從根本上杜絕了亂采亂挖、盜礦,破壞環境的行為。此外,德興還自覺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監管,積極主動協調好與礦區居民關系,共同參與建設綠色家園活動。

(二)浙江省慶豐採石場生態環境治理復綠工程

浙江省是我國東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在推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同時浙江省大力實施「千礦整治、百礦示範」工程和邊開采邊治理的計劃,通過礦區整治與景觀再造、礦區整治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礦區整治與建設用地復墾相結合的措施和辦法,著力改善礦區自然生態環境。2008年頒布了《浙江省省級綠色礦山創建管理暫行辦法》,實行分級管理逐級申報的管理模式,運用經濟手段,減少破壞生態環境與資源浪費,確保礦山生態環境達到綠色礦山創建的要求,礦產資源開發逐步走上資源利用集約化、開采技術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保化、企業管理規范化、閉坑礦區生態化的科學發展之路。對廢棄礦山的治理本著「土洋結合、以土為主」的治理思路,分別採取台階式、板槽式、回填種植式、築穴及混噴式、人工促進自然復綠式、平整綜合利用式、四旁綠化式、藤蔓植物攀爬式、大樹遮擋式、掛網客上噴播式等多種整治復綠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浙江省舟山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積極主動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把「生態舟山」「綠色舟山」作為戰略目標,實施礦山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實現礦山環境的整治從單純追求數量治理向質量治理轉變。舟山市「百礦示範」工程——慶豐採石場生態環境治理復綠工程就是一例。慶豐採石場位於定海城區東南火龍崗山西麓,自20個世紀50年代以來,開采從未中斷,已形成寬300餘米,坡緣周長約700餘米,開采面高達140餘米的人工陡坡。隨著市區的不斷擴大,採石場周邊已開發為居住用地及部分軍事用地,礦山開采嚴重地威脅著坡麓附近居民的安全。同時,由於該採石場規模大,在城區的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其裸露的山體,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景觀。為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2001年8月,舟山市政府決定關閉慶豐採石場,並對關閉後的採石場進行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整個工程採用掃石牆+爆破削坡+石碴回填+生態復綠的優化設計方案及復綠施工招標方式,為降低復綠工程成本,將部分礦山復綠任務「捆綁」交由開發企業限期完成,以解決礦山土地開發的前期投入。由於因地制宜地選擇整治復綠施工方法,使採石場周邊遺留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明顯減少,礦山自然生態基本得到修復,改善了礦區及周邊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環境。2008年5月,通過了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復綠工程的竣工驗收。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後綠化總覆蓋率達95.9%以上,其中木本植物覆蓋率達30%,草本植物覆蓋率70%,礦山生態環境復綠總面積達70655平方米,整理出39600平方米的可建設用地,取得了礦山生態環境根本改善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雙豐收。

四、問題:制度機制亟需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有待完善

雖然我國礦山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但是由於環境產權制度仍未建立,無成本開發,以及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滯後,總體來看,目前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1)認識不到位,重開發、輕環保。只重視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的觀念並未根本改變,寧可犧牲環境,也要保GDP增長。

(2)環境產權制度未建立。實踐中往往因各種復雜關系使生態環境歸屬模糊,產權不清;一些企業未承擔起對環境保護的權利和義務。現階段如何合理界定環境產權,探索有效保護、開發利用資源的資源環境產權結構和管理制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無環境成本開發,資源價格機制未理順。目前資源的價值沒有體現資源的稀缺性,也沒有將環境生態成本納入其中,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沒有理順。礦產品開發成本缺失是礦山企業尤其是民營礦山虛增利潤,乃至形成暴利的原因之一,也是礦山生態環境不能根本治理的主要原因。

(4)利益分配不合理。由於礦產品環境成本缺失的部分都擠進了礦業利潤,進而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各個生產要素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政府和礦山企業受益而當地老百姓非但不能受益,反而因生態環境的破壞成為受害的主體。受益受損主體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對稱。

(5)資源開發模式不合理。當前主要存在三種開發模式:只開采礦產資源,不治理環境;先開采,後治理;邊開采邊治理。前兩種資源開發模式不可取。把礦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才是礦山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正確之路。

(6)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評價技術標准尚未完全建立。現有評價標准已遠遠不能滿足礦山評價要求,而且由於各地標准不統一,或根本無執行標准,給一些企業治理環境不力留下很大空間。

(7)環境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術手段落後。我國已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專項基金,用於礦山環境恢復與治理,但因治理成本高,經費缺口大,治理率還不高,加上技術相對落後的粗放型治理狀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任重道遠。

(8)管理體制不完善。由於責任不明確,分工不協調,職責交叉、分散,標准不一,各相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制定和實施各種標准,未能進行充分和有效的協調,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實施難以到位。

(9)監管機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專門的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機關,基本採用多部門不定期聯合執法,缺失監管責任主體,使礦山生態環境成為監管真空。

(10)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不完整。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具體的法律依據和管理規范鑒於礦山生態環境的復雜性,僅僅一些產業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出台一些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法律文件和政策措施是不夠的。

五、建議:加強宏觀調控,用好經濟調節的杠桿

通過理論分析、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我們從八方面對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提出政策建議,僅供決策部門在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政策和環境保護規劃中作參考。

(一)理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納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我國礦山生態環境出現的種種問題,關鍵是要把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理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二)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政府宏觀調控的基本著力點是要推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平衡、協調發展,既要通過資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環境。相關政府部門應建立資源環境安全的監控和預警機制,隨時監測目標的運行發展狀態,並根據警報信息和響應系統,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通過市場調節實現礦山集約化規模發展,鼓勵經濟實力雄厚、技術設備先進的大型企業,兼並(收購)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後、不具備環保條件的中小型企業,形成規模經營,才能使資源配置合理,杜絕亂挖亂采、破壞生態環境的混亂現象,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從源頭上保護礦山生態環境。

(三)建立環境產權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環境產權不明晰和缺乏產權主體,是影響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因素之一。為了調動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建議把環境資源視為環境資產,逐步列入資產化管理。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構建,一是要以戰略環評為前提,對生態補償政策的有效性,對生態補償主客體之間利益分配作出客觀評價。二是要對生態補償的標准和原則、補償范圍、補償對象、補償方式、補償資金來源,以及補償資金管理等都作出明確的規定。三是整合和完善現行的各項收費,生態環境補償收費要做到專款專用,避免重復收費。

(四)完善資源環境稅費制度,優化利益分配

(1)實施資源稅改革,完善分配機制。資源稅應是國家對采礦權人開采礦產資源產生的級差收益而徵收的。這種級差收益隨著資源稟賦、開采條件的差異而不同,因而稅率也不同,應根據不同類型資源、不同開采條件計算出不同稅率。實行開采優質和稀缺資源的企業多納稅,開采劣質資源的企業少納稅,從而實現利益平衡,建立稅收調節的公平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此同時,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將一部分資源稅收入劃歸中央,加強國家對資源開發的調控,避免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產生短期行為,過度開發礦產資源,加劇生態環境破壞。

(2)逐步實現資源環境稅費立法。將礦產資源補償收費和生態環境補償收費逐步完善為資源環境稅費,並以法律形式明確各種稅目,提高礦山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保護意識,建立資源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3)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優惠政策。對執行礦山建設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設施的設計、施工與投入「三同時」制度優秀的企業和三廢資源化循環利用的企業,給予財政優惠政策,適當減免資源環境稅率,降低信貸投資門檻,增加經費投入

(五)建立跨流域(省、市)的利益平衡與補償機制

利益平衡與補償機制主要是獲益方向利益受損方通過財政專項資金轉移支付方式實現補償。受損方需要獲得礦產資源禁止開采區域或限制開采區域的經濟損失補償、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經濟補償以及其他資源輸出補償。受益方則按地區按比例分配上述補償基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受損方經濟發展機會損失予以補償。

對於跨區域、跨流域財政轉移支付評估和管理協調工作需要有專門機構負責,建議由國土資源部協同環保部來統一協調,先試點再全面推廣。

(六)建立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和標准體系、生態環境安全預警系統

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和標准體系由於牽涉不同的行業部門,以及部門自身的局限性,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實際還未完全建立。因此,評價體系標準的建立是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的關鍵。同時應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污染、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

(七)完善礦山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隊伍建設

一要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體制,明確責任主體。建議在監察執法中採用分權執法為主,聯合執法為輔的管理模式。二要明確政府對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職責。健全政府職責體系,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增強其公共服務的能力,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三是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實行礦山生態環境監理制度,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監管質量和水平。

(八)加快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建設

當前盡快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法規是十分必要的,亟需為礦山生態環境的資源性及其產權歸屬和產權轉讓、礦山環境的恢復與治理及尾礦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一個統一的、適合各行業、各部門共同遵守執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法律文件。同時制定配套的相關法規,使礦山生態環境產權、保護目標、恢復標准、監督職責更加明確,資金管理更加精細、環境監測與預警體系更加健全。

(原載《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7月3日,作者為《關於建立健全我國保護生態環境政策的建議》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張光弟、張興)

㈥ 廢棄桃枝如何搭建起「生態橋」

所謂「生態橋」,即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基層社會治理中政府、企業、基層專組織、農戶四屬者之間的協同共治,打通各主體間政策、技術、信息等「斷橋」,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科研支撐、村級組織、農戶參與」的運營模式。

㈦ 為什麼生態學日益受到全社會關注

一、態城市基本概念 一.一態城市概念演化程現內外都建設態城市由於各態城市理解同所同表現內涵同受各城市理、空間、位置限制其規模、資源環境特徵難用標准衡量原則態城市必須保持系統健康協調具高效率物流、能流、口流、信息流價值流具持續發展消費能力具備高度態文明空間態城市維護本城市態環境同要注意保持相關區域態系統平衡協調我必須態系統作進步解態系統 態系統應該指物群落與其存環境間及物種群相互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通物質交換、能量轉換信息傳遞占據定空間、具定結構、執行定功能態平衡整體態系統現代態重要研究象二0世紀陸0代許態際研究計劃均焦點放態系統際物研究計劃(IBP)其研究內容全球主要態系統(包括陸、淡水、海洋等)結構、功能物產力;與物圈計劃(MAB)重點研究類與物圈關系;四際組織立態系統保持協作組(ECG)其任務研究態平衡及自環境保護及維持改進態系統物產力並給我帶態城市概念態城市概念漆0代聯合教科文組織發起與物圈(MAB)計劃研究程提經現立刻受全球廣泛關注關於態城市概念眾說紛紜雖至今沒公認確切定義前蘇聯態家楊尼斯基認態城市應種理想城市模式其技術與自充融合創造力產力限度發揮居民身健康環境質量限度保護同者黃光宇教授認態城市根據態原理綜合研究城市態系統與住所關系並應用科與技術手段協調現代城市經濟系統與物關系包含保護與合理利用切自資源與能源提高類城市態系統自我調節、修復、維持發展能力使、自、環境融體互惠共一.二 態態城市觀點態觀點言城市主體態系統由社、經濟自三系統構復合態系統符合態規律態城市應該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城市態系統所謂結構合理指適度口密度合理土利用良環境質量充足綠系統完善基礎設施效自保護;功能高效指資源優化配置、物力經濟投入、力充發揮、物流暢通序、信息流快速便捷;關系協調指自協調、社關系協調、城鄉協調、資源利用資源更新協調、環境脅迫環境承載力協調概言態城市應該環境清潔優美健康舒適盡其才物盡其用盡其利自協調發展態良性循環城市一.三 態城市標准態城市標准 所謂態城市應該指城市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研究、重點資源空布研究、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研究、態系統敏性析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基礎進行城市市域態區具操作性態調控單元劃含口控制、城市發強度控制、污染總量控制、環境功能區調查、態補償策略態重構案等二、我城市建設與態環境現狀二.一 我態環境斷惡化目前我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我態環境基本狀況:總體惡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破壞速度態赤字逐漸擴主要表現: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發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物物種加速滅絕;水位降湖泊面積縮;水體污染明顯加重;氣污染嚴重;廢渣存放量垃圾包圍城市;態破壞、環境污染本身構經濟損失財富流失態指標惡化已經直接明顯影響現期經濟指標預期經濟趨勢一9漆吧全城市數量一9三二000達陸陸漆其二00萬口超級城市一三外二萬建制鎮面積城市建設已經帶許問題二.二 .我態環境斷惡化原造目前我態環境斷惡化原面復雜主要自於三壓力:口壓力:現代口數量異迅猛增既現代化進程障礙態環境壓力迫於存毀林荒圍湖造田亂采濫挖破壞植眾口存獲取利益超自許支持系統支付能力、輸能力承載力工業化壓力:發工業化間晚發展起點低面臨趕超發達家繁重任務僅資本高投入支持經濟高速增且資源高消費、環境高代價換取經濟繁榮重視近利失遠謀;重視經濟忽視態短期性經濟行態環境帶期性、積累性市場壓力:處市場經濟轉型程市場經濟本身產許外部經濟效應或者外部付經濟效應環境污染明顯例環境作種公共財產種公共財產提供(例清潔水良氣環境)所都處且些享受處並加總本沒公共財產所利益都受損公共財產或者公共財產受破壞(例污染水污染氣等)特點決定或市場都提供控制環境污染費用服務政府公共財產提供者自市場經濟壓力愈政府防治環境污染、整治土資源責任愈改變益惡化環境形勢應採取刻容緩行否則益擴態赤字使其領域所獲績打折扣黯失色三、我城市規劃與建設應斷惡化態環境措施三.一 局部效與反思據完全統計北京市海市水泥路、柏油路覆蓋率已一0前陸0 %升今吧0 %每暴雨季節些道路現嚴重積水現象專家論證除市政排水設施需要進步完善外與城市透水路面越越關系說明城市態受城市建設良影響工業文明經濟模式帶口擁擠、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些問題現使類另闢蹊徑於兼顧口、社環境資源持續發展、注重復合態整體效益發展城市態建設模式應運吧0代俄提態城市概念一99二美加州伯克萊實施態城市計劃按照際態城市建設要求面應盡量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採用自排水系統利於雨水滲透理想指標吧0 %裸露具透水功能水泥、柏油麵除透水外導熱性高石板路及植草磚路等其縫隙草、土壤水能起降低面溫度作用所外巴黎、倫敦等名城除車流量高交通幹道需要耐磨、降噪、經起壓高強度路面外步行街、行道、停車場等處態道路比比皆數世紀前石板路完整保留海沽路附近新建條石板路受環境專家贊揚:我城市知道逐步步行街、行道、型停車場、公共綠步行道及住宅區內鋪設態道路何協調城市規劃發展與城市態關系探討城市居環境改善與持續發展擺我面前務中國我經濟發達珠三角、三角區許農村城鎮已邁城市化步伐做城市態環境保護工作事關重全百強縣江蘇揚市投資一0億元擬建現代化花園城市另外由廣西北海市城市規劃局等聯合規劃與發建設我第康型態城市住宅示範區——銀灣花園區綠面積佔三四%由推我態住宅與態城市建設態應用現實種存現象雖每都知道態重要卻定能遵循自規律規范自行態應用城市規劃應該規劃工作者理想態城市規劃應用則更強調態應用部並且范圍更廣泛態原理應用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應用程能作應用者定要態原理都講清清楚楚應用者本卻要態原理與非熟練三.二 加強城市態規劃確保城市態系統持續發展城市態系統特點與自態系統相比城市態系統具特點第城市態系統類起主導作用態系統城市切設施都製造類城市態系統發展起著重要支配作用與自態系統相比城市態系統產者——綠色植物量少;消費者主要類野物;解者微物受抑制自解功能強第二城市態系統物質能量流通量、運轉快 高度放態系統城市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絕部食物要其態系統輸入;城市工業、建築業、交通等都需要量物質能量些必須外界輸入並且迅速轉化各種產品城市居民產產量廢棄物其害氣體必飄散城市外空間污水固體廢棄物絕部能靠城市自系統凈化能力自凈化解及進行工處理造環境污染由見城市態系統論能量物質都高度放態系統種高度放性導致其態系統具高度依賴性同其態系統產強烈干擾要想建設態城市必須加強城市規劃其規劃僅僅局限於態原理應用於城市規劃程其思想滲透於各面部使城市規劃態化既考慮現今態關系態質量要考慮城市未態關系質量使城市城市態系統持續發展三.三 加強城市規劃確保城市態環境保護城市化類社發展避免趨勢城市化進程類數野物限制越越狹范圍內同自圈鋼筋水泥各種污染構工環境遠離類祖先所擁野趣盎環境產種種文明病改善保護城市態環境我城市規劃城市發展程應高度重視重要課題城市規劃城市態環境越重視 城市態環境朝著理想向發展我質量存環境斷改善三.四城市規劃工作態建設應該遵循原則、內容目標:三.四.一 城市規劃工作態建設應該遵循原則一、態優先體現本:鑒於城市態環境問題益突矛盾城市態應該凈化氣、保護水源、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維持碳氧平衡、防風防災、調節城市氣候環境等態功能放首位;並應滿足體尺度類提供便增加情趣含量及觀賞休閑等需求作建設重點;偏重於視覺效轉向注重體身健康角度綜合考慮強調居環境體現本、與自相互協調二、師自注重物性通建立穩定化植物群落達傳承文明師自景觀應接暇效充利用樹種資源態位資源形同類型城市態系統既滿足同文化需求同物提供存繁衍態環境促進物性保護三、系統優先強調整體效科配置完善城市態類型布局限度提高系統態總量發揮城市態環境優效益實現態系統各系統相互協調充提高整城市總體功能四、制宜突本土特色根據同段自條件、態環境質量確定適宜環境結構選擇應用具主導功能特點構思進行城市態環境合理布局借鑒本土建築特別建築群落優點突態建築群落模式特點完備優化城市結構三.四.二 城市規劃工作態建設規劃內容一、規劃框架:鑒於城市土寶貴性用土換態城市發展程必須要走道路目前城市態環境與城市建設現狀析迫切需要建設態問題相突道路、河流、水源涵養、農田土利用;同城市發展及城市功能同需求序推進具定規模、種功能城市態系統結構布局二、規劃模式配置:根據城市態環境類型主導功能目標進行城市結構、模式配置設計實現綜合功能優化目利用豐富區性進行模式配置形位復層結構模式、式混結構類型接近自城市態環境制宜、體現物性原則基礎更加註重體現本、與自諧建設主旨注重景觀效同提高態效益放十突位置利用態定位理論營造種模式城市態配置類型滿足城市建設需要城市交通面做視線誘導、遮光、緩沖基礎注重態隔離、噪音隔離、抗污染、抗灰塵等態效並建立基於遊憩主導功能、隔離主導功能、美觀主導功能、文化主導功能、物性保護主導功能城市態交通環境城市態環境規劃模式陸種配置模式:⑴水系城市態環境:充發揮強物排水、固土護堤作用建設具固土護堤、水源涵養態功能水系態類型⑵山川城市態環境……⑶丘陵城市態環境……⑷平原城市態環境……⑸重點城市態環境……⑹核城市態環境……作展描述陸種模式作展描述三.四.三 城市規劃工作態環境建設目標:經若干或更間建設初步建與態環境與經濟、社發展水平相致能夠體現城市形象具綜合態環境效益城鄉體、態環境中國羅銜接合理、態功能完善穩定現代近自型城市態系統使城市貼近自、溶入自達城態環境態環境態效實現態城市奠定基礎——城市綠達內際先進水平覆蓋率達四0%;——實現區域范圍內態城市環境中國格化形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城市態系統區域城市總體格局城新城鎮集鎮相匹配區域態城市系統;——培育、發揮城市態功能核城市自態群落設計體現自態系統層性、整體性、性穩定性即利居住工作能促進城市健康、保證城市發育自我維持及更新:——水源良保護污染控制物性合理保護初步實現林蔭氣爽鳥語花香;清水流魚躍草茂良態環

㈧ 關注社會,節能減排,創造綠色社會。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出金點子,要十個以上,,親們,我看好你們哦

我們倡導:轉變觀念和思路,加強引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支持社會樹立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踐和探索為起點,尋求適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遏止氣候變化不斷惡化的勢頭,積極採取自主行動,從多種環節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減輕環境災害,切實履行量化減排義務

我們希望:加強科技創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生態環境。世界各國、全球企業應負擔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應對資源環境壓力。以已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為榜樣,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加快節能環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生活消費模式

我們期待:開展低碳技術國際交流,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國際合作。加強政府間國際合作,進而推動企業合作,有序推進低碳生態產業轉移,促進低碳和生態經濟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發展。積極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探索清潔發展機制,推動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形成,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碳定價權
我們努力:推廣發展低碳綠色金融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投融資途徑,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將減排降碳納入金融體系的服務范疇,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的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經濟激勵措施,利用碳金融體系的支撐使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從碳減排權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努力爭取全球低碳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讓我們團結起來「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共贏綠色未來

㈨ 搜集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遭破壞的事例、數據

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只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7.2%。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33萬立方米,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需毀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廣泛使用,給森林資源帶來較大的壓力。我國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水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產同樣的糧食,我們比美國多用一倍的水。據水利部副部長張春園介紹,農業用水是我國用水的大頭,約占總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佔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1/3左右,多半損失在送水過程和漫灌之中。工業上,我國萬元產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發達國家卻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數量雖遠遠低於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們對水資源的毫不吝惜和肆無忌憚的浪費卻與前二者相差不大。據統計,北京市僅一年的洗車耗水量,就相當於一個多昆明湖或6個北海的蓄水量。人們不僅浪費著正在用的水,還在無形中破壞著那些尚未用的水資源。目前,全國約有1/3以上的工業廢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湖, 使得全國90%的城市水環境惡化,加劇了可利用水資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個農民往盤龍江里傾倒一小板車廢舊染料,把整個江染成紅色,使自來水廠停產一天,「一個人就污染一條江」。破壞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卻很不容易。全國水污染最嚴重的淮河地區每年有180萬噸嚴重污染物COD進入淮河,1998年實施「零點行動」後,COD量降至90萬噸,而要真正達到治污標准,則需將COD量降到30萬噸,這至少還需要投入1萬億元。
除了浪費水和污染水外,由於不明水規律,對水資源的開發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也不利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城市規劃與工業布局未能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造成局部地區地下水超量開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肅省石羊河上,位於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億立方米水資源, 90年代猛降至0.8億立方米,缺水危機籠罩著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缺乏統一規劃,相距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佔據了16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也許沒有多少人還記得了吧。事實就是如此。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每人浪費一度電,就有多少的發電廠一天的發電量啊。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全球最權威的獨立環保機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9日發表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有關地球資源狀況的報告。該報告預測,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

㈩ 低碳生活的手抄報資料,急用!!!!!!!

我國「能源資源節約」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幹部的認識尚未完全到位。由於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許多地方對幹部的考核仍主要側重於經濟增長、招商引資等內容,加之現行財稅體制方面的問題,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把GDP增長作為硬任務,把能源資源節約作為軟指標,特別是一些市(地)和縣(市)還不夠重視,還沒有制訂能源資源節約總體性方案,責任不夠明確,措施也不夠具體。

二、淘汰落後產能總體進展緩慢。除淘汰小火電工作按計劃進行,淘汰落後鋼鐵、有色、水泥產能工作正在推進之中外,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等落後產能淘汰工作起步晚,進展遲緩;淘汰不徹底,一旦市場行情好轉,落後產能容易死灰復燃。

三、能源資源節約重點工程建設滯後。今年計劃現有燃煤機組脫硫設施投運3500萬千瓦、設市城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00萬噸/日(不含原有污水處理廠增加處理水量),但上半年分別僅完成31%、25%。

四、激勵政策不完善。鼓勵研發、生產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財政稅收政策還不完善,影響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五、價格機制不健全。一些資源性產品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資源性產品的前期開發成本、環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資源枯竭後的退出成本沒有在價格中得到充分體現,企業開發利用資源的外部成本沒有內部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水平普遍偏低,如煤炭價格、居民用電價格、供水價格沒有反映資源補償和環境成本。

六、監管不到位。覆蓋各省(區、市)的節能監察體系至今尚未建立,節能執法主體不明確,節能監察隊伍能力建設滯後,法規政策的實施沒有監督保障。現有環境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弱,環保部門缺乏強制執行權。有的地方政府保護環境違法企業,干擾環境執法。

七、基礎工作薄弱。能源計量、統計等基礎工作嚴重滯後,能耗和污染物減排統計制度不完善,有些統計數據准確性、及時性差,科學統一的能源資源節約統計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尚未建立,各級政府部門能源統計力量不足,統計經費落實困難,不適應能源資源節約工作的要求。

實現「能源資源節約」的對策:

一、強化政府責任,建立政府能源資源節約工作問責制。一方面,將能源資源節約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另一方面,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公開嚴肅查處一批嚴重違反國家節能管理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和領導者的責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

二、加大政府引導資金的投入,完善相關政策,形成能源資源節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採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能源資源節約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等。同時制定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產品(設備、技術)目錄及相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能源資源節約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能源資源節約項目、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另一方面,政府應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准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同時創新模式,深化循環經濟試點,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