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1988治理整頓

1988治理整頓

發布時間: 2020-12-01 15:22:47

1.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效應及貨幣政策取向變化後對經濟金融產生的影響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演變對蘭州經濟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25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市場調節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應有發揮,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以經濟"短缺"為基本特徵的供給約束型,向以市場需求約束為主轉變,增長方式也由粗放經營開始向集約經營轉變,人民生活已告別短缺,跨越溫飽,步入小康。與此同時,國家宏觀調控機制也能動地作用於經濟運行,有效地確保了國民經濟由大起大落轉向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受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蘭州經濟25年來也經歷了一個波浪式跌盪起伏的周期增長發展過程,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
我國的宏觀調控與市場化過程相伴隨,先後經歷了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於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其中1997年以前,面對賣方市場的情形,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經濟總量的平衡。1997年以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擴大,形成了買方市場的情形,政府實施了更具有市場經濟意義的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具體說來,根據經濟運行態勢和體制環境不同,我國的宏觀調控主要經歷了六個階段:①1979-1981年;②1985-1986年;③1988-1990年;④1993年下半年-1996年;⑤1998-2003年上半年;⑥2003年下半年-至今。本文著重從後四個階段談談國家宏觀調控對蘭州經濟的影響。

一、1988-1990年治理整頓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始於"六五"中後期全國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七五"中期其所日趨積聚的諸多問題顯露出來,信貸投資和消費失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秩序混亂。為此, 從1988年10月開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治理整頓的方針, 把穩定通貨、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整頓商品流通秩序。在貨幣政策方面,提高利率,實行保值貼補,穩定存款;適當收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發行、控制職工貨幣收入的增長。在財政政策方面,開征特別消費稅、徵收預算外調節資金、延期歸還企事業單位的國庫券本息等。在行政手段方面,對漲價過猛的商品(如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營,對部分商品實行控購(如控制社會集團的商品購買)、清理公司、憑證供應;凍結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並相應增加國家的物價補貼。通過治理整頓,使居高不下長達20個月的零售物價指數從1989年4月起開始回落,治理整頓初見成效。這個時期宏觀調整和緊縮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國家行政措施和增加物價補貼,以直接調控為主。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與國家治理整頓背景"高增長、高通脹"略有不同,蘭州市呈現"低增長,高通脹"局面,即所謂的"滯脹"。自1979年開始的三年調整整頓期和黨的十二大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後,全市經濟在1982年逐漸步入正軌,1983-1985得GDP每年增速均在11%-17%高位運行,1984年達到高峰,除1985年與全國持平外,1983、1984年分別高出全國0.5個和1.8個百分點。進入"七五"時期,受"六五"中後期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影響,"七五"初期,蘭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已開始急劇膨脹,增長率突破26%,高於全國4-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受1987年一產下滑12.4個百分點,1988年三產又滑落10.2個百分點影響,呈逐年下滑之勢,GDP增長率由1985年的13.5%、1986年的12.3%、1987年的7.8%,滑落至1988年的3.8%;物價上漲指數從1987年始逐步回升,由9.8%上升到1988年的25.1%。

國家緊縮政策實施後,對蘭州市經濟產生了以下影響:

1、一定程度上初步控制了蘭州市總需求的膨脹,投資、消費全面下降,市場極度疲軟。198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急劇下滑,僅為8.13%,比1987年下跌18.14個百分點,1989年呈現負增長,比全國下降7.2%的降幅還低4.23個百分點;消費活動由非理性的搶購迅速降溫,消費水平增速由1988年的36.82%滑落至1989年的11.48%,1990年出現負增長,下降13.15%。

2、供需總量失衡的矛盾大大緩解,出現部分商品的買方市場,物價上漲得到遏制,通貨膨脹勢頭得到緩解。物價上漲指數從1989年開始由1988年的上漲25.1%快速回落,1989年物價指數為116.3%,到1990年出現負增長。

3、本已低速運行的經濟急劇滑入低谷。由於採取"急剎車"力度過大,經濟增長率在"七五"後三年都在低於5%的水平上運行,1991年經濟增長跌至2.2%。整個"七五"時期經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年均增速僅為6.41%,分別低於同期全國、全省1.46和3. 15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後幾個五年計劃期的最低點。

二、1993-1996年適度從緊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經過三年治理整頓,1991年我國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我國經濟再次進入高速增長期,"八五"時期除1991年外,其它4年全國經濟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伴隨經濟的高增長,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業嚴重膨脹,開發區盲目擴張,信貸投資猛增。面對再次過熱的國民經濟,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加強了宏觀調控。以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治理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採取適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和改進調控方式等經濟政策,出台了宏觀調控16條措施,加強和穩定農業基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政策方面,強化交通運輸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業的發展,重點是煤炭、電力、鋼鐵、建築材料和石化工業的發展;大幅度地增加農業優質品種的產量;按照規模經濟、合理布局和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發展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在財政政策方面,通過稅制改革、清理預算外資金、增收節支等手段,將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規模之內。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運用多種手段改進金融調控方式,注重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整,改變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和貨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採取"對沖"措施,收回央行再貸款減少基礎貨幣投放,通過兩次利率下調,調整了貨幣結構,通過控制固定資產和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將現金發行控制在預定的調控目標之內,為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軟著陸"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是堅持以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為主,再輔之以產業政策、外貿政策以及利率、匯率、價格、關稅等經濟杠桿,國民經濟調控方式實現了由直接調控為主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本輪調控中蘭州與國家的背景基本一致,都出現了"高增長,高投資,高膨脹",但受地處西部內陸邊遠地區限制,蘭州市經濟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明顯滯後,存在著一個政策時滯期。全國經濟1991年就已開始回升,GDP增長率由1990年的3.8%上升到9.2%,1992年達到高峰期,為14.2%;蘭州經濟則從1992年開始逐步回升,由1991年的3.4%上升到6.4%,1994年達到高峰期,增幅為12.6%。投資增速全國1990年開始回升,1993年達到高峰;蘭州則從1992年開始回升,1994年達到高峰。1993年全國經濟就已開始回落,蘭州則從1995年開始回落。

經過三年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蘭州經濟逐步走出低谷,1996年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

1、以重工業、基礎原材料產品為主的工業格局相應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空間,生產開始得到有效調整,扭轉了1992年以前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逐步下滑的局面。1993-1995年工業增加值以9-15.3%的高速運行,佔GDP的構成由1992年的45.85% 逐步上升到1993、1994、1995年的50.91%、51.51%、52.02%。

2、投資結構得到大幅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邁出重要一步。1994年國務院五部委確定建設蘭州商貿中心後,為了改善投資硬環境,政府加大了對舊城區的改造,進行了幾條主幹線道路的拓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1993-1995年基建投資中用於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均超過了50%,改變了過去投資主要以二產,尤其是工業為主的格局。在國家1994年投資逐步回落時,蘭州市則受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993-1995年投資年均增速達37.31%,高於全國1.97個百分點,使整個"八五"時期投資年均增速達26.56%,成為蘭州市各個五年計劃中重點建設搞得最好、增長最快的時期。投資結構方向的調整,同時也加快了蘭州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八五"時期全市三產年均增速達8.81%,比"七五"提高了4.25個百分點。

3、物價指數逐漸回落,總體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在控制物價指數方面,市上通過加大實施各項宏觀調控和平抑物價的力度,加強對直接影響人民生活的糧油、肉、菜等商品的最高限價、差率控制,同時大力組織供給,物價上漲指數在1996年由1994、1995年的21.9%、15.5%回落到5.7%。在降低通貨膨脹率的同時,經濟增長幅度由1994年的12.6%逐步回落到1996年的9.1%,實現了"軟著陸",使"八五"時期成為蘭州市改革開放20多年中(除"十五"前三年)的頂峰期,GDP 年均增速達9.12%。

三、1998-2003年上半年擴大內需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1997年,為鞏固前三年"軟著陸"成果,中央在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針對通貨膨脹水平不斷下降的新情況,實施穩中求進的政策,兩次下調利率,使經濟運行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1998年由於遭受國內特大洪澇災害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體制轉軌,經濟轉型和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商品供求矛盾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由"適度從緊"、"穩中求進"轉向了"擴大內需",從反通貨膨脹轉為防止出現通貨緊縮趨勢,主要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還輔之以產業和貿易等各種政策工具。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擴大政府支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中,又推出了一些其他配套政策,如:增發國債用於企業技改貸款貼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國企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居民低保對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抑制消費需求的稅收政策,開征利息所得稅、鼓勵消費信貸、延長法定節假日等;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加大退稅力度,支持出口;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稅收優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國債投資向中、西部傾斜,支持西部大開發等等。此外,財政政策還進行了分稅制和稅制改革,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加快"費改稅"步伐,擴大中央財政收入,強化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社保基金的支持。在貨幣政策上,目標是穩定幣值,支持增長,對內保持物價穩定,對外保持匯率穩定。一是通過取消貸款規模限額管理,代之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二是注重運用存款准備金、再貼現、再貸款等多種手段對貨幣供應量的調節,積極試點公開市場業務,靈活運用利率手段,自1996年以來連續8次降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市場需求;三是發行特別國債充實銀行資本金,降低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從這一時期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表明國家宏觀調控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從以前注重追求增長速度,轉變為既注重增長速度又注重提高增長質量和結構優化升級上來。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與國家本輪宏觀調控背景一致,"九五"初期蘭州經濟"軟著陸"後,到1998年經濟一直呈下滑態勢,由1996年的9.1%下滑至1997、1998年的8.7%和8.3%,增長率一年滑落0.4個百分點。物價上漲指數也逐年下滑,由1996年的5.7%滑落至1997年的1.5%,98年出現負增長。1999年蘭州經濟發展出現拐點,自2000年起,一路穩定走高。

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五年來,蘭州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

1、基建投資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一、三產升,二產降,城市基礎設施狀況得到大大改善。基建投資結構在"八五"得到調整的基礎上,"九五"初期又回復到以二產投資為主的局面,1996、1997年其比重達到62.37%和57.23%,三產投資比重下滑至37.63%和42.76%,一產維持在0.01%以下。隨著國債投資向西部的傾斜,尤其是農林水利、鐵路、通訊、環保和城市基礎設施的重點加強,蘭州市基建投資中用於三產的比重穩步提高, 1998年上升至57.68% ,1999-2003年為69-77%之間,交通運輸郵電業投資佔三產比重達到33-45%之間,用於一產的比重上升至1.3-5.9%之間。二產比重下降至20-29%之間,投資乘數效應的釋放,使1999-200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42%,超過同時期全市GDP增速0.78個百分點。

2、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得到進一步加大,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的外延增長逐步向集約型的內涵增長轉變。以高新技術對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輕紡、儀器機械、建材等傳統產業進行的升級改造,為蘭州市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經濟效益和實力。2000-2003年全市用於工業技術改造的投資占技改投資的比重逐年上升,由35.43%上升到75.05%。四年累計投入141.07億元,年均增長23.23%。工業技改為新一輪經濟加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九五"末期止跌回升,由1998年的5%上升至1999、2000年的7.01%和7.9%,進入"十五"時期擺脫前兩年的弱勢增長,呈現出逐年加快發展的好勢頭,2001-2003年工業增速分別達到10.1%、10.84%和11.9%,促使1999-2003年年均增速達9.53%。

3、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有力的拉動了經濟的全面增長,避免了蘭州市經濟增長率持續下跌的趨勢。2000-2003年經濟增長率逐步反彈,2003年達到11%。"九五"時期GDP年均增速8.58%,"十五"前三年達到10.48%,為最高期。三次產業結構也由1999年的5.7:51.7:42.6調整到2003年的4.2:52.8:43,總體上呈現一產降,二、三產升,產業間及產業內部結構更趨合理,增強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四、2003年下半年以來冷熱兼治、雙向使勁時期(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面對經濟在"十五"前三年連續"加速增長"之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增長速度、部分行業盲目重復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貨幣信貸增長偏快、以及亂占濫用耕地、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等問題,繼發了部分行業、部分地區工業、投資"過熱",農業、服務業"偏冷"的"結構性失衡",出現了一定范圍的"油荒"和"煤荒",煤電油運等供應全面緊張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同時為了抑制高耗能產業的盲目發展,從2003年8月起,以央行提高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為標志,國家逐漸加大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轉型力度。特別是從今年4月份以來,面對物價上漲逼近5%的臨界線,國家果斷地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財政政策由前幾年的"積極"取向逐漸向"中性"方向轉變,貨幣政策由前幾年的"穩健"逐步轉向"適度從緊",並對市場機制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如土地管理等,適當運用一些行政手段。具體包括:

一是加強貨幣信貸投放調控。央行在去年8月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同時,央行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向貸款增加較多的商業銀行發行500億元定向票據,收緊放貸能力。出台了加強窗口指導和銀行監管的措施,將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起來,要求商業銀行一方面嚴格控制對鋼鐵等過熱行業的信貸投放,另一方面支持有利於調整結構、擴大消費和增加就業的項目資金需要。

二是圍繞產業政策准入,嚴格用地管理。開展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的清理整頓。從5月份開始凍結土地審批半年,農轉非用地半年內停止審批。停止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和高檔別墅、高爾夫球場等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供應。配合做好制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盲目投資工作,嚴格加強用地管理,防止突擊批地。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對違法違規佔地嚴重的地方,暫停土地使用審批。堅決收回違規多佔或占而未用的土地。

三是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對國家明令禁止的、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符合環保規定、城市規劃、信貸管理和項目審批程序等有關規定的在建項目停建緩建,並視情況進行處理。暫停審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培訓中心和各類會展中心、大學城等項目。

四是提高建設項目市場准入標准。將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經濟實用房除外)等部分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並相繼制定出台了一些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標准,切實按照產業政策和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市場准入標准,從嚴審核新建項目。

五是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加大煤電油運協調力度,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限制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達到市場准入條件企業的用電用油用煤額度。加快能源、電網建設,制定有序供電方案,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的用電需求,充分挖掘煤電油運企業的生產潛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資運輸。調整煤價和電價,實行新的用電政策。全國范圍內提高電價,取消地方出台的優惠電價,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積極疏導矛盾。組織開展全國資源節約活動,號召把節能特別是節約用電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六是鼓勵和扶持糧食生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買農機補貼、農資價格管理、農業稅減免、對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等。
這一時期國家運用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宏觀調控主要向兩個方面側重,既 "防熱",控制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適時適度調控回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苗頭性問題,防止局部過熱現象蔓延;又"升溫",加大對農業、交通、能源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與前三次宏觀調控不同,本次調控充分體現了適時適度,區別對待,不"急剎車",不"一刀切",注重實效的方針。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增幅比前4個月回落8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長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別回落16.4和25.2個百分點,投資增長過快勢頭有所遏制,房地產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勢頭開始回落,糧食價格趨穩,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漲勢減緩。財政支出增速成明顯減慢,銀行信貸有所控制,貸款余額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應

這一時期蘭州與國家宏觀調控背景略有不同,結構性失衡問題表現的不明顯,也未出現過熱現象,但宏觀政策影響已開始顯現。"十五"前三年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保持在9.9-12.85%之間,2003年僅為9.97%,均低於全國,且差距日漸拉大,2003年相差16.74個百分點,年均增幅低於全國7.07個百分點,尚未出現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現象。2001-2003年全市工業年均增速與三產年均增速相差僅0.26個百分點,2003年相差0.9個百分點,二、三產同步協調發展,而同時期全國工業與三產年均增長相差3.03個百分點,2003年差距高於3年年均增速2.87個百分點,三產增速僅為6.7%,低於三產年均增速0.83個百分點。與全國27省會城市對比分析,2003年除第三產業處於中下游序列,蘭州GDP、二產增加值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處於下游位置,也未出現"過熱"的跡象。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尤其是蘭州市經濟發展受政策影響明顯滯後特點,省市早動手,防患與未然,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緩解三農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如安排糧食生產直接補貼資金,繼續推進稅費改革,降低和取消了農業稅,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為嚴格控制部分行業出現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蘭州市對有關行業的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清理檢查,從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市場准入、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方面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為切實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工作,從嚴控制農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蘭州市上述宏觀調控效應已初步顯現。

1、銀行貸款大幅回落,新增貸款短期化特徵明顯。自4月份起貸款增量減緩,增幅回落逐月加大。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78.21億元,較上年同期少增31.81億元,比年初增長8.1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74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4月落差拉大3.66個百分點。5-6兩月環比增加貸款同比減少27.89億元,占上半年新增貸款的35.60%,而上年同期為47.21%。從貸款結構看,六月底工業短期貸款比年初新增27.65億元,同比增長34.22%,比前4月增幅回落15.92個百分點;中長期新增貸款28.24億元,主要重點支持電力、公路、電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居民住宅開發項目等,同比下降37.62%,比前4月增幅回落8.1個百分點,其中基建貸款上半年降幅比前4月擴大43.37個百分點,技改貸款增幅比前4月回落5.72倍,增加額度佔新增貸款比重比前4月回落1.53個百分點。技改貸款大幅回落將會給企業今後結構調整帶來資金約束。

2、土地市場嚴格審批,主要影響全市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尤其是後期影響較大。截至5月底,全市各類開發園區由22個撤消、合並為6個,使違規設立、違法圈地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同時,作為建設項目載體的土地,今年縮減用地規模,半年內停止土地審批,對於對土地依賴程度較大的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影響較大。2003年,在全市土地購置費中,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分別佔33.63%和45.36%,更新改造僅佔15.76%。上半年基建和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購置費分別佔全市的31.89%和58.77%,更新改造與2003年持平。基本建設購置費同比下降33.13%,房地產開發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0.37%。土地規模的縮小影響了全市投資規模。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前4月回落15.29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回落21.8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回落7.3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中住宅和辦公樓投資比重比上年略有下降;更改投資上升1.58個百分點。土地市場的從嚴審批,對於下半年即將舉辦的"蘭洽會"和以項目促發展的蘭州而言,會導致部分新增項目無法立項,部分招商引資項目無法簽約,影響新開工項目上馬和後期項目儲備,進而影響全市後期投資與經濟增長。

3、宏觀調控的重點工業行業增速減緩,產成品庫存上升。受國家宏觀調控直接和間接影響的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建材製造業上半年同比增長13.85%,低於全市限上工業增速6.2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4.03個百分點。1-5月產成品庫存45.0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49%,其中主要集中在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2.28倍和50.56%。從短期看,受煤電油運及資金緊張和國家對部分原材料能源的調價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的生產、銷售及效益會受到一定製約,但從遠期看,部分行業市場准入門檻的提高以及對能源的加快建設,將會抑制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以及產能盲目擴張的企業,減緩企業競爭力,對於以重型、資源型、基礎產業型為主體的蘭州工業而言,優勢企業規模將會得到擴大,結構會得到優化,效益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上游產品原材料供應緊缺狀況會得到大大緩解,全市工業發展前景看好。

4、部分生產資料價格逐月下降。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蘭州市鋼材、水泥等部分生產資料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出廠價格開始逐月回落。上半年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7.34%,漲幅比1-5月份回落1.11百分點。但部分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仍然較高。1-6月普通大型鋼材、焊接鋼管和電爐硅鐵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66%、12.95%和48.63%。

5、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民現金收入呈現兩位數增長。糧食播種面積受蔬菜、瓜類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上升的結構調整和建設征地等影響有所下降。據統計,2004年蘭州市夏糧播種面積為125.39萬畝,與上年的127.8萬畝相比,減少2.4萬畝,減幅1.88%。為了彌補夏糧播種面積減少的損失,加快了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的開發,優質高效農作物比重提高。今年蘭州市完成優質農作物播種面積 77.93萬畝,占已播農作物面積比重28.58 %,比上年提高4.11個百分比。其中優質糧食播種面積55.98萬畝,同比增長20.13%。由於今年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加工型馬鈴薯售價高,比較效益較好,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兩者的播種面積大幅上漲,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了30%(增幅分別為37.42%和42.84%);優質專用玉米6.63 萬畝,同比增長15.3%。預計夏糧總產可達23.18萬噸,增長3%左右。夏糧平均畝產184.86公斤,與去年相比單產增加8.76公斤,增長4.97%。由於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同時農副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揚也激發了農民種養殖的積極性,確保了農民的增產增收。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96元,同比增長10.5%,為近幾年來最高。伴隨"三補一減"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會有一個快速增長。
.
.
.
參考資料:http://www.gsjsw.gov.cn/html/rkzlyj/21_19_01_68.html

2. 舉例論述國家宏觀調控對經濟的影響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演變對蘭州經濟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25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市場調節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應有發揮,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以經濟"短缺"為基本特徵的供給約束型,向以市場需求約束為主轉變,增長方式也由粗放經營開始向集約經營轉變,人民生活已告別短缺,跨越溫飽,步入小康。與此同時,國家宏觀調控機制也能動地作用於經濟運行,有效地確保了國民經濟由大起大落轉向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受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蘭州經濟25年來也經歷了一個波浪式跌盪起伏的周期增長發展過程,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
我國的宏觀調控與市場化過程相伴隨,先後經歷了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於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其中1997年以前,面對賣方市場的情形,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經濟總量的平衡。1997年以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擴大,形成了買方市場的情形,政府實施了更具有市場經濟意義的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具體說來,根據經濟運行態勢和體制環境不同,我國的宏觀調控主要經歷了六個階段:①1979-1981年;②1985-1986年;③1988-1990年;④1993年下半年-1996年;⑤1998-2003年上半年;⑥2003年下半年-至今。本文著重從後四個階段談談國家宏觀調控對蘭州經濟的影響。

一、1988-1990年治理整頓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始於"六五"中後期全國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七五"中期其所日趨積聚的諸多問題顯露出來,信貸投資和消費失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秩序混亂。為此, 從1988年10月開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治理整頓的方針, 把穩定通貨、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整頓商品流通秩序。在貨幣政策方面,提高利率,實行保值貼補,穩定存款;適當收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發行、控制職工貨幣收入的增長。在財政政策方面,開征特別消費稅、徵收預算外調節資金、延期歸還企事業單位的國庫券本息等。在行政手段方面,對漲價過猛的商品(如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營,對部分商品實行控購(如控制社會集團的商品購買)、清理公司、憑證供應;凍結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並相應增加國家的物價補貼。通過治理整頓,使居高不下長達20個月的零售物價指數從1989年4月起開始回落,治理整頓初見成效。這個時期宏觀調整和緊縮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國家行政措施和增加物價補貼,以直接調控為主。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與國家治理整頓背景"高增長、高通脹"略有不同,蘭州市呈現"低增長,高通脹"局面,即所謂的"滯脹"。自1979年開始的三年調整整頓期和黨的十二大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後,全市經濟在1982年逐漸步入正軌,1983-1985得GDP每年增速均在11%-17%高位運行,1984年達到高峰,除1985年與全國持平外,1983、1984年分別高出全國0.5個和1.8個百分點。進入"七五"時期,受"六五"中後期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影響,"七五"初期,蘭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已開始急劇膨脹,增長率突破26%,高於全國4-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受1987年一產下滑12.4個百分點,1988年三產又滑落10.2個百分點影響,呈逐年下滑之勢,GDP增長率由1985年的13.5%、1986年的12.3%、1987年的7.8%,滑落至1988年的3.8%;物價上漲指數從1987年始逐步回升,由9.8%上升到1988年的25.1%。

國家緊縮政策實施後,對蘭州市經濟產生了以下影響:

1、一定程度上初步控制了蘭州市總需求的膨脹,投資、消費全面下降,市場極度疲軟。198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急劇下滑,僅為8.13%,比1987年下跌18.14個百分點,1989年呈現負增長,比全國下降7.2%的降幅還低4.23個百分點;消費活動由非理性的搶購迅速降溫,消費水平增速由1988年的36.82%滑落至1989年的11.48%,1990年出現負增長,下降13.15%。

2、供需總量失衡的矛盾大大緩解,出現部分商品的買方市場,物價上漲得到遏制,通貨膨脹勢頭得到緩解。物價上漲指數從1989年開始由1988年的上漲25.1%快速回落,1989年物價指數為116.3%,到1990年出現負增長。

3、本已低速運行的經濟急劇滑入低谷。由於採取"急剎車"力度過大,經濟增長率在"七五"後三年都在低於5%的水平上運行,1991年經濟增長跌至2.2%。整個"七五"時期經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年均增速僅為6.41%,分別低於同期全國、全省1.46和3. 15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後幾個五年計劃期的最低點。

二、1993-1996年適度從緊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經過三年治理整頓,1991年我國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我國經濟再次進入高速增長期,"八五"時期除1991年外,其它4年全國經濟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伴隨經濟的高增長,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業嚴重膨脹,開發區盲目擴張,信貸投資猛增。面對再次過熱的國民經濟,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加強了宏觀調控。以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治理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採取適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和改進調控方式等經濟政策,出台了宏觀調控16條措施,加強和穩定農業基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政策方面,強化交通運輸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業的發展,重點是煤炭、電力、鋼鐵、建築材料和石化工業的發展;大幅度地增加農業優質品種的產量;按照規模經濟、合理布局和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發展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在財政政策方面,通過稅制改革、清理預算外資金、增收節支等手段,將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規模之內。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運用多種手段改進金融調控方式,注重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整,改變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和貨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採取"對沖"措施,收回央行再貸款減少基礎貨幣投放,通過兩次利率下調,調整了貨幣結構,通過控制固定資產和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將現金發行控制在預定的調控目標之內,為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軟著陸"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是堅持以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為主,再輔之以產業政策、外貿政策以及利率、匯率、價格、關稅等經濟杠桿,國民經濟調控方式實現了由直接調控為主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本輪調控中蘭州與國家的背景基本一致,都出現了"高增長,高投資,高膨脹",但受地處西部內陸邊遠地區限制,蘭州市經濟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明顯滯後,存在著一個政策時滯期。全國經濟1991年就已開始回升,GDP增長率由1990年的3.8%上升到9.2%,1992年達到高峰期,為14.2%;蘭州經濟則從1992年開始逐步回升,由1991年的3.4%上升到6.4%,1994年達到高峰期,增幅為12.6%。投資增速全國1990年開始回升,1993年達到高峰;蘭州則從1992年開始回升,1994年達到高峰。1993年全國經濟就已開始回落,蘭州則從1995年開始回落。

經過三年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蘭州經濟逐步走出低谷,1996年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

1、以重工業、基礎原材料產品為主的工業格局相應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空間,生產開始得到有效調整,扭轉了1992年以前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逐步下滑的局面。1993-1995年工業增加值以9-15.3%的高速運行,佔GDP的構成由1992年的45.85% 逐步上升到1993、1994、1995年的50.91%、51.51%、52.02%。

2、投資結構得到大幅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邁出重要一步。1994年國務院五部委確定建設蘭州商貿中心後,為了改善投資硬環境,政府加大了對舊城區的改造,進行了幾條主幹線道路的拓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1993-1995年基建投資中用於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均超過了50%,改變了過去投資主要以二產,尤其是工業為主的格局。在國家1994年投資逐步回落時,蘭州市則受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993-1995年投資年均增速達37.31%,高於全國1.97個百分點,使整個"八五"時期投資年均增速達26.56%,成為蘭州市各個五年計劃中重點建設搞得最好、增長最快的時期。投資結構方向的調整,同時也加快了蘭州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八五"時期全市三產年均增速達8.81%,比"七五"提高了4.25個百分點。

3、物價指數逐漸回落,總體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在控制物價指數方面,市上通過加大實施各項宏觀調控和平抑物價的力度,加強對直接影響人民生活的糧油、肉、菜等商品的最高限價、差率控制,同時大力組織供給,物價上漲指數在1996年由1994、1995年的21.9%、15.5%回落到5.7%。在降低通貨膨脹率的同時,經濟增長幅度由1994年的12.6%逐步回落到1996年的9.1%,實現了"軟著陸",使"八五"時期成為蘭州市改革開放20多年中(除"十五"前三年)的頂峰期,GDP 年均增速達9.12%。

三、1998-2003年上半年擴大內需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1997年,為鞏固前三年"軟著陸"成果,中央在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針對通貨膨脹水平不斷下降的新情況,實施穩中求進的政策,兩次下調利率,使經濟運行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1998年由於遭受國內特大洪澇災害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體制轉軌,經濟轉型和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商品供求矛盾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由"適度從緊"、"穩中求進"轉向了"擴大內需",從反通貨膨脹轉為防止出現通貨緊縮趨勢,主要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還輔之以產業和貿易等各種政策工具。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擴大政府支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中,又推出了一些其他配套政策,如:增發國債用於企業技改貸款貼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國企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居民低保對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抑制消費需求的稅收政策,開征利息所得稅、鼓勵消費信貸、延長法定節假日等;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加大退稅力度,支持出口;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稅收優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國債投資向中、西部傾斜,支持西部大開發等等。此外,財政政策還進行了分稅制和稅制改革,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加快"費改稅"步伐,擴大中央財政收入,強化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社保基金的支持。在貨幣政策上,目標是穩定幣值,支持增長,對內保持物價穩定,對外保持匯率穩定。一是通過取消貸款規模限額管理,代之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二是注重運用存款准備金、再貼現、再貸款等多種手段對貨幣供應量的調節,積極試點公開市場業務,靈活運用利率手段,自1996年以來連續8次降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市場需求;三是發行特別國債充實銀行資本金,降低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從這一時期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表明國家宏觀調控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從以前注重追求增長速度,轉變為既注重增長速度又注重提高增長質量和結構優化升級上來。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與國家本輪宏觀調控背景一致,"九五"初期蘭州經濟"軟著陸"後,到1998年經濟一直呈下滑態勢,由1996年的9.1%下滑至1997、1998年的8.7%和8.3%,增長率一年滑落0.4個百分點。物價上漲指數也逐年下滑,由1996年的5.7%滑落至1997年的1.5%,98年出現負增長。1999年蘭州經濟發展出現拐點,自2000年起,一路穩定走高。

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五年來,蘭州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

1、基建投資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一、三產升,二產降,城市基礎設施狀況得到大大改善。基建投資結構在"八五"得到調整的基礎上,"九五"初期又回復到以二產投資為主的局面,1996、1997年其比重達到62.37%和57.23%,三產投資比重下滑至37.63%和42.76%,一產維持在0.01%以下。隨著國債投資向西部的傾斜,尤其是農林水利、鐵路、通訊、環保和城市基礎設施的重點加強,蘭州市基建投資中用於三產的比重穩步提高, 1998年上升至57.68% ,1999-2003年為69-77%之間,交通運輸郵電業投資佔三產比重達到33-45%之間,用於一產的比重上升至1.3-5.9%之間。二產比重下降至20-29%之間,投資乘數效應的釋放,使1999-200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42%,超過同時期全市GDP增速0.78個百分點。

2、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得到進一步加大,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的外延增長逐步向集約型的內涵增長轉變。以高新技術對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輕紡、儀器機械、建材等傳統產業進行的升級改造,為蘭州市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經濟效益和實力。2000-2003年全市用於工業技術改造的投資占技改投資的比重逐年上升,由35.43%上升到75.05%。四年累計投入141.07億元,年均增長23.23%。工業技改為新一輪經濟加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九五"末期止跌回升,由1998年的5%上升至1999、2000年的7.01%和7.9%,進入"十五"時期擺脫前兩年的弱勢增長,呈現出逐年加快發展的好勢頭,2001-2003年工業增速分別達到10.1%、10.84%和11.9%,促使1999-2003年年均增速達9.53%。

3、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有力的拉動了經濟的全面增長,避免了蘭州市經濟增長率持續下跌的趨勢。2000-2003年經濟增長率逐步反彈,2003年達到11%。"九五"時期GDP年均增速8.58%,"十五"前三年達到10.48%,為最高期。三次產業結構也由1999年的5.7:51.7:42.6調整到2003年的4.2:52.8:43,總體上呈現一產降,二、三產升,產業間及產業內部結構更趨合理,增強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四、2003年下半年以來冷熱兼治、雙向使勁時期(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面對經濟在"十五"前三年連續"加速增長"之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增長速度、部分行業盲目重復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貨幣信貸增長偏快、以及亂占濫用耕地、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等問題,繼發了部分行業、部分地區工業、投資"過熱",農業、服務業"偏冷"的"結構性失衡",出現了一定范圍的"油荒"和"煤荒",煤電油運等供應全面緊張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同時為了抑制高耗能產業的盲目發展,從2003年8月起,以央行提高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為標志,國家逐漸加大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轉型力度。特別是從今年4月份以來,面對物價上漲逼近5%的臨界線,國家果斷地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財政政策由前幾年的"積極"取向逐漸向"中性"方向轉變,貨幣政策由前幾年的"穩健"逐步轉向"適度從緊",並對市場機制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如土地管理等,適當運用一些行政手段。具體包括:

一是加強貨幣信貸投放調控。央行在去年8月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同時,央行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向貸款增加較多的商業銀行發行500億元定向票據,收緊放貸能力。出台了加強窗口指導和銀行監管的措施,將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起來,要求商業銀行一方面嚴格控制對鋼鐵等過熱行業的信貸投放,另一方面支持有利於調整結構、擴大消費和增加就業的項目資金需要。

二是圍繞產業政策准入,嚴格用地管理。開展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的清理整頓。從5月份開始凍結土地審批半年,農轉非用地半年內停止審批。停止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和高檔別墅、高爾夫球場等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供應。配合做好制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盲目投資工作,嚴格加強用地管理,防止突擊批地。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對違法違規佔地嚴重的地方,暫停土地使用審批。堅決收回違規多佔或占而未用的土地。

三是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對國家明令禁止的、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符合環保規定、城市規劃、信貸管理和項目審批程序等有關規定的在建項目停建緩建,並視情況進行處理。暫停審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培訓中心和各類會展中心、大學城等項目。

四是提高建設項目市場准入標准。將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經濟實用房除外)等部分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並相繼制定出台了一些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標准,切實按照產業政策和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市場准入標准,從嚴審核新建項目。

五是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加大煤電油運協調力度,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限制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達到市場准入條件企業的用電用油用煤額度。加快能源、電網建設,制定有序供電方案,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的用電需求,充分挖掘煤電油運企業的生產潛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資運輸。調整煤價和電價,實行新的用電政策。全國范圍內提高電價,取消地方出台的優惠電價,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積極疏導矛盾。組織開展全國資源節約活動,號召把節能特別是節約用電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六是鼓勵和扶持糧食生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買農機補貼、農資價格管理、農業稅減免、對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等。
這一時期國家運用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宏觀調控主要向兩個方面側重,既 "防熱",控制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適時適度調控回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苗頭性問題,防止局部過熱現象蔓延;又"升溫",加大對農業、交通、能源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與前三次宏觀調控不同,本次調控充分體現了適時適度,區別對待,不"急剎車",不"一刀切",注重實效的方針。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增幅比前4個月回落8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長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別回落16.4和25.2個百分點,投資增長過快勢頭有所遏制,房地產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勢頭開始回落,糧食價格趨穩,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漲勢減緩。財政支出增速成明顯減慢,銀行信貸有所控制,貸款余額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應

這一時期蘭州與國家宏觀調控背景略有不同,結構性失衡問題表現的不明顯,也未出現過熱現象,但宏觀政策影響已開始顯現。"十五"前三年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保持在9.9-12.85%之間,2003年僅為9.97%,均低於全國,且差距日漸拉大,2003年相差16.74個百分點,年均增幅低於全國7.07個百分點,尚未出現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現象。2001-2003年全市工業年均增速與三產年均增速相差僅0.26個百分點,2003年相差0.9個百分點,二、三產同步協調發展,而同時期全國工業與三產年均增長相差3.03個百分點,2003年差距高於3年年均增速2.87個百分點,三產增速僅為6.7%,低於三產年均增速0.83個百分點。與全國27省會城市對比分析,2003年除第三產業處於中下游序列,蘭州GDP、二產增加值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處於下游位置,也未出現"過熱"的跡象。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尤其是蘭州市經濟發展受政策影響明顯滯後特點,省市早動手,防患與未然,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緩解三農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如安排糧食生產直接補貼資金,繼續推進稅費改革,降低和取消了農業稅,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為嚴格控制部分行業出現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蘭州市對有關行業的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清理檢查,從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市場准入、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方面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為切實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工作,從嚴控制農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蘭州市上述宏觀調控效應已初步顯現。

1、銀行貸款大幅回落,新增貸款短期化特徵明顯。自4月份起貸款增量減緩,增幅回落逐月加大。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78.21億元,較上年同期少增31.81億元,比年初增長8.1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74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4月落差拉大3.66個百分點。5-6兩月環比增加貸款同比減少27.89億元,占上半年新增貸款的35.60%,而上年同期為47.21%。從貸款結構看,六月底工業短期貸款比年初新增27.65億元,同比增長34.22%,比前4月增幅回落15.92個百分點;中長期新增貸款28.24億元,主要重點支持電力、公路、電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居民住宅開發項目等,同比下降37.62%,比前4月增幅回落8.1個百分點,其中基建貸款上半年降幅比前4月擴大43.37個百分點,技改貸款增幅比前4月回落5.72倍,增加額度佔新增貸款比重比前4月回落1.53個百分點。技改貸款大幅回落將會給企業今後結構調整帶來資金約束。

2、土地市場嚴格審批,主要影響全市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尤其是後期影響較大。截至5月底,全市各類開發園區由22個撤消、合並為6個,使違規設立、違法圈地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同時,作為建設項目載體的土地,今年縮減用地規模,半年內停止土地審批,對於對土地依賴程度較大的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影響較大。2003年,在全市土地購置費中,基本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分別佔33.63%和45.36%,更新改造僅佔15.76%。上半年基建和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購置費分別佔全市的31.89%和58.77%,更新改造與2003年持平。基本建設購置費同比下降33.13%,房地產開發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0.37%。土地規模的縮小影響了全市投資規模。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前4月回落15.29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回落21.8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回落7.3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中住宅和辦公樓投資比重比上年略有下降;更改投資上升1.58個百分點。土地市場的從嚴審批,對於下半年即將舉辦的"蘭洽會"和以項目促發展的蘭州而言,會導致部分新增項目無法立項,部分招商引資項目無法簽約,影響新開工項目上馬和後期項目儲備,進而影響全市後期投資與經濟增長。

3、宏觀調控的重點工業行業增速減緩,產成品庫存上升。受國家宏觀調控直接和間接影響的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建材製造業上半年同比增長13.85%,低於全市限上工業增速6.2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4.03個百分點。1-5月產成品庫存45.0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49%,其中主要集中在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2.28倍和50.56%。從短期看,受煤電油運及資金緊張和國家對部分原材料能源的調價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的生產、銷售及效益會受到一定製約,但從遠期看,部分行業市場准入門檻的提高以及對能源的加快建設,將會抑制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以及產能盲目擴張的企業,減緩企業競爭力,對於以重型、資源型、基礎產業型為主體的蘭州工業而言,優勢企業規模將會得到擴大,結構會得到優化,效益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上游產品原材料供應緊缺狀況會得到大大緩解,全市工業發展前景看好。

4、部分生產資料價格逐月下降。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蘭州市鋼材、水泥等部分生產資料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出廠價格開始逐月回落。上半年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7.34%,漲幅比1-5月份回落1.11百分點。但部分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仍然較高。1-6月普通大型鋼材、焊接鋼管和電爐硅鐵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66%、12.95%和48.63%。

5、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民現金收入呈現兩位數增長。糧食播種面積受蔬菜、瓜類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上升的結構調整和建設征地等影響有所下降。據統計,2004年蘭州市夏糧播種面積為125.39萬畝,與上年的127.8萬畝相比,減少2.4萬畝,減幅1.88%。為了彌補夏糧播種面積減少的損失,加快了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的開發,優質高效農作物比重提高。今年蘭州市完成優質農作物播種面積 77.93萬畝,占已播農作物面積比重28.58 %,比上年提高4.11個百分比。其中優質糧食播種面積55.98萬畝,同比增長20.13%。由於今年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加工型馬鈴薯售價高,比較效益較好,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兩者的播種面積大幅上漲,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了30%(增幅分別為37.42%和42.84%);優質專用玉米6.63 萬畝,同比增長15.3%。預計夏糧總產可達23.18萬噸,增長3%左右。夏糧平均畝產184.86公斤,與去年相比單產增加8.76公斤,增長4.97%。由於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同時農副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揚也激發了農民種養殖的積極性,確保了農民的增產增收。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96元,同比增長10.5%,為近幾年來最高。伴隨"三補一減"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會有一個快速增長。
.
.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