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鄉村治理中的問題

鄉村治理中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01 13:29:18

㈠ 政府在鄉村治理中應怎樣依法行使權利

①依法決策。安抄置工作要做到決襲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②依法執行。安置工作要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③依法接受監督。安置工作要做到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㈡ 農村基層治理的新問題、新情況、新對策

當前,我國農村發展正在發生新的變革,同時,農村基層治理也面臨著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戰。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一、在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幹部群眾溝通渠道不暢。一些村幹部民主意識薄弱,民主作風欠缺,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益事業發展、惠民為民政策落實上,向群眾宣傳溝通力度不足,出現「替民做主」現象。部分群眾對村務工作不知曉、不理解、不支持,即使村幹部為村民辦了好事,也常常被誤解,導致干群感情生疏、情緒對立。
(二)村務工作監督不到位。個別村幹部仍然存在「家長制」作風,憑主觀意志、人情關系辦事,在生產和村務管理過程中,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不按規定召開黨員、群眾會議,不按照制度程序辦事,提議決策不民主,村務管理執行不透明,過程結果不公開,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督。部分村的賬務不進行公開,有的村公開的帳目不清,數目不明。部分地方低保戶評選不公開、不透明,「關系保」、「人情保」時有發生。
(三)村「兩委」關系不盡和諧。部分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關系不是很融洽,工作仍存在碰到問題互相踢皮球、扯皮現象,造成有些工作重疊,有些工作死角無人管。有的村委會班子成員認為自己是全村群眾選舉的,而村黨支部書記只是由占村民總數一小部分的黨員「兩推一選」的,於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麼干就怎麼干,不尊重黨支部的領導;有的村黨支部認為,基層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就是要領導一切,於是就大包大攬,妨礙了村委會班子正常行使應有的權力。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少數群眾大局意識不強。當前農村興辦公益事業,既要靠國家的優惠政策支持、引導,更要靠群眾自力更生、自主籌資籌勞。但少數有承擔能力的群眾大局意識、公民意識不強,只想享受權利,不願承擔義務,導致農村發展不快,村級債務增大,幹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不和諧因素增多。
(二)部分村幹部綜合素質不高。當前大部分村幹部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綜合素質不高,現代基層治理理念有所欠缺。部分幹部工作作風不扎實,執行力不強,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工作上滿足於過得去,對工作質量要求缺乏高標准;有的幹部在仍習慣於 「一班人」「說了算,定了干」的「為民作主」的領導方式,常採用強迫命令和強制性行政手段,不能正確運用服務群眾、民主協商的工作方法。
(三)部分基層幹部服務意識不強。基層幹部有的民主意識較差,決策不民主,聽不進群眾意見,憑主觀想像決策和開展工作;有的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存在享樂主義和盲目攀比現象;有的工作不深入,工作怕吃苦、怕擔責任、怕吃虧,對群眾存在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深入的了解;有的工作作風粗暴,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群眾辦事難,未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新時期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的對策和建設
(一)治理規范化,完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建立健全既保證黨的領導又保障村民自治權利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積極探索新型農村治理機制,著力強化農村基層自治結構,構建在黨組織領導下,以政府管理為基礎、村民自治為核心、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多元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因地制宜推廣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推進村務、黨務公開,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健全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深入開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項實踐。探索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指導和支持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
(二)培育民主意識,提高群眾自我治理的能力。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當前基層幹部的素質與村級治理機制還有一定的差距。進一步培養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仍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集體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村幹部和全體村民的行為,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意識,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村級幹部要在制度框架內管理村中事務,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學會運用示範、引導、服務的方式開展工作,運用說服教育、民主協商的方法處理農村工作中的矛盾和沖突。
(三)加強培養選拔,完善村級幹部選人用人機制。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實行「兩推一選」,先由黨員推薦、群眾推薦確定候選人,再進行黨內選舉,改變村支部選舉「由少數人選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做法。黨委會成員的選舉實行「兩票制」,先由全體村民對本村現有黨員投「信任票」,然後從得票超過半數的黨員中提名村黨委會候選人,召開黨員大會「正式投票」選舉村黨支部組成人員。完善選民登記和投票程序,在村委會選舉過程中,加強對村委會選舉的組織和監督,嚴查舞弊賄選,確保村民有效行使選舉權。加強對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私營企業主、返鄉務工人員等新生代村幹部的培養和選拔,以改變目前村幹部年齡漸趨老齡化、學歷偏低等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現狀。
(四)規范村務管理,完善議事決策機制。成立村民議事機構,由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組成村民議事委員會,通過村民議事委員會,把重大村務的決定權交給廣大村民,凡村務大事,都要經村民議事委員會充分討論後再決定,做到村幹部、黨員、普通村民三者決策的有機統一,使村民能夠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真正成為決策議事的「主角」。嚴格執行「一事一議」制度,充分發揚民主,嚴格履行程序。對村裡的重大問題決策,先由村黨支部形成決議,然後提交支委和村委召開的聯席會議討論決定,通過後提交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凡涉及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事項,尤其是重大村務和財務,都要依法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努力提高村務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確保村務管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改革財務管理制度,探索每月到鎮(街道)做賬和每季度在聯席會上公開賬務和村級財務鎮(街道)代管等制度,探索可行有效的村賬審計方式,如第三方審計。
(五)深化「陽光村務」,完善村幹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會、黨員和群眾代表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財小組等群眾性監督機構。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議事會制度、黨員和群眾代表議事會等制度。實行重大事項必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製度,聽取和徵求村民意見,深化民主監督工作。深化「陽光村務」工作,規范村黨務政務、村務和財務等「三務」的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程序和時限,將村事務「曬」在陽光下,「亮」在民心中,真正讓村民知情,由群眾監督,使村幹部清白。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兩委」幹部執行村務決策、履行村務管理和遵守財務管理制度等情況進行檢查和全程監督,並及時公開。上級部門進一步加強對村委會工作的監督,定期檢查村務、村賬情況,聽取村民意見。在公共服務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實行「項目公示制」,增強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增強村民民主參政意識和法律意識,進一步打通民意反映渠道,讓村民的意見順利「上傳」到有關部門,使村民成為村幹部的「全天候」監督者。

㈢ 我國鄉村治理方式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

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台主要是為了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體制建設任重道遠。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體制性障礙,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還很多,城鄉二元結構還未根本破除,各種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村綜合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的任務仍然相當艱巨。以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例,盡管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已近20年,但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還普遍存在許多制度性、技術性、操作性問題。
2.農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農業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
3.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滯後,農民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改革開放以未,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種民主形式和實現途徑被創新性地探索出來,廣大農村居民參與基層民主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自身的權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時期新情況下,我國目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面臨很多挑戰,主要表現為:
(1)農村基層組織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性。我國目前一些農村黨員幹部思想觀念陳舊、能力不足,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缺乏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思想僵化、志氣退化、組織弱化「三化」傾向比較嚴重,致使黨組織在農村的戰斗堡壘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
(2)村民自治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如村委會直選中的賄選問題,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兩張皮」的問題、村民自治中鄉政村治異化的問題、村民自治中村規民約的違法問題等等。
(3)鄉村宗族勢力挑戰村民自治。
(4)人口流動使村民自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4.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
5.農村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我國目前農村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脅。這些問題突出地表現為:
(1)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2)農業污染加劇。
(3)居民生活污染嚴重。
(4)工業污染增多。

㈣ 如何提高鄉村治理能力

何提高農村基層治理能力 農村基層政權我政權體 制重要組部社穩定家建設基石改革放三十特別自20世紀80代撤社建鄉作農村基層政權鄉鎮政府落實黨家農村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穩定等面發揮替代作用三十間通權改革、稅費改革、機構改革等系列措施我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政府管理體制進入21世紀伴隨工業化、城鎮化及社經濟轉型深入推進我農村進入新發展階段農村社結構加速轉型農民利益訴求元化城鄉發展加速融合與同發展程存平衡、穩定、持續問題益突前我農村基層政權現實運轉程存少問題突表現:其鄉鎮政權權力責任等鄉鎮政權管理許可權經濟能力限卻承擔著限政治責任票否決事項必要增加鄉鎮政權工作壓力困難;其二鄉鎮政權與農村群眾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區組織關系待理順;其三鄉鎮政權民主基礎牢鄉鎮制度沒全面落實能適應農民益提高民主意識訴求鄉鎮政府往往農民高度信任由於些體制問題少鄉鎮政府主要精力部資源放應付級派行政事務缺乏廣農民提供公共服務力難實現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適應新發展形勢落實依治基本略必要通改善行政體制、創新社治理式落實制度加強鄉鎮政權建設 通政府立推進社治理創新與變革 強化基層政府律位進步明確基層民主治理程重要位解決完善我前基層治理存問題關鍵通律規明確界定鄉鎮政權各權力主體關系包括鄉鎮、鄉鎮黨委鄉鎮政府各自職責許可權權利義務關系嚴格按照律規履行職責遵循基層政權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定程序使其規范運行創新農村基層民主運行體制機制效應農村社同群體利益訴求政府權力行必需受制衡與監督政府公共服務行政應體現民意滿足廣民群眾需求與呼聲 服務型政府建設契機加強鄉鎮政權社管理公共服務職能要重點履行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加強社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諧等四面基本職能鄉鎮工作員要提高思想認識真樹立農民服務理念效應廣農民社治安、醫療衛、教育文化、基礎設施、社保障等公共服務需求改革目前考核體制嚴格控制鄉鎮領導票否決事項再推本經濟發展、維護社穩定作考核鄉鎮官員主要指標提供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作主要考核指標通政府立增強農村基層政府權能財政完整性並相應建立起必要自與自相結合責任監督機制通體制機制改革管理創新建立健全基層治理平台機制實現政府治理序化、治化、民主化針發展差異性給予治理必要靈性自主性探索符合各實踐要求治理制度模式 完善推進基層民代表制度建設 鄉鎮民代表制度重要組部基層家權力機關其加強改進黨領導、實現民家作主具重要作用必須進步完善鄉鎮選舉做實差額選舉遏止消除選舉賄選、虛假選舉等亂象使民群眾能真選自滿意代表實行選舉公改變代表候選透明規范狀況改革代表員結構提高農民代表與專業士代表比重限制政府序列員參選代表要建立履職規范做實代表履職工作實現代表聯系選民態化、制度化與選民保持密切聯系聽取意見要求真服務鄉鎮代表主席團履職應議期間向閉期間拓展些期履職或消極履職代表要通定程序撤銷其代表資格同要充發揮鄉鎮監督職能前鄉鎮缺乏官員問責質詢必須財政、事、提案質詢等面真履行監督職責;鄉鎮代表通主席團依行使權力犯重錯誤、能勝任工作政府工作員行使罷免權 鄉鎮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完善黨工作領導改進鄉鎮黨委工作領導式各應根據實際力展創新鄉鎮制度、實現民家作主化形式斷完善制度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提高代表素質提高議政能力提供力保障 加強基層社區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鄉村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公益事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民依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重要式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充滿力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健全村委及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與計劃育等設委員二要斷完善村務公民主管理擴序參與、推進信息公、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重點拓寬范圍途徑豐富內容形式逐步建立責權明晰、銜接配套、運轉效村級民主監督機制保障村民享更更切實民主權利 條件區要按照域相近、規模適度、群眾自願原則科界定農村社區區域范圍明確其定位構建適應社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社區組織體系探索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新途徑首先加強村黨組織核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明確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農村社區建設職責其明確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間聯系區別探索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同模式、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再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推進民服務中國制度改進服務式探索引導社救助、社福利、醫療衛、計劃育、社治安、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勞保障、律服務等公共服務進農村社區機制使政府公共服務覆蓋農村探索縮城鄉差別效措施展農村社區互助服務解決農民關注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社區服務或服務站基礎志願服務抓手社區服務逐步向農村延伸探索推進農村社區服務式、途徑組織員村民社各面力量參與農村社區服務社區建設探索引導社力量共同參與農村社區建設效機制 培育發展基層社組織推進政府職能轉型 積極培育發展基層社組織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關鍵素政府通引導農民自願基礎建立各類民間社區組織介服務組織探索完善農村社區建設領導體制、工作機制經費投入機制才能斷增強農村社區建設鄉村治理新力農民合作社帶農戶進入市場基本主體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新型實體創新農村社管理效載體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元化、類型合作社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化相結合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序發展民事調解、文化娛樂、紅白喜事理事等社區性社組織發揮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用要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民調解、行政調解、司調解聯工作體系健全律援助制度推涉涉訴信訪工作改革暢通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

㈤ 我國目前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我國目前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部分地區糧食生產由微利轉為虧損,糧食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

由於高庫存與全球性供給過剩,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持續低位徘徊。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若算上土地費用、人工費和折舊等,糧食生產幾乎沒有利潤。

一些年輕農民認為「種糧無前途」,外出打工才是首選,中老年農民種地主要為口糧,中青年在家務農的主要目的是贍養父輩、照顧兒女,有的地方由於種地虧損,耕地撂荒現象常有發生。即使是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由於種糧效益過低,也不得不調減種糧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二、農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下滑,農業整體競爭力趨於下降

近年來,我國傳統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逐漸消失。我國勞動力成本每年上漲10%左右,而勞動生產率並未同步提升,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趨弱。即便是競爭力最強的果蔬,近三年的出口額增速也持續回落,貿易順差不斷減少。

三、多數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農業產業安全遇到挑戰

近年來,大宗農產品內外價差不斷擴大,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導致國內庫存攀升,造成了「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局面。從2013年到2015年,穀物進口量從1458萬噸增長到3271萬噸,使國內玉米成為結構性過剩品種,造成儲備膨脹。

目前我國已實施14個自貿協定,隨著貿易標准不斷提高,在我國農業競爭力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若缺乏必要保護措施,價低質優的國外農產品將大量湧入國內市場,農業產業安全可能遇到更大挑戰。

四、農業立體式污染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引發社會關注

農業自身造成的污染日趨嚴重。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影響,農業污染問題已由化肥、農獸葯、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不合理造成污染或殘留,轉變為「水源—土壤—大氣—生物」多方面、立體式污染。例如,大量工業污水流至江河湖海,每年造成水產業損失達幾十億元。

(5)鄉村治理中的問題擴展閱讀:

農村社會發展新戰略:

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穩糧」與「增收」的關系

基於農業「二八現象」,目前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只依靠增產和提價的方式來促進農民增收有相當大的難度,應遵循「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原則,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路子。大力培育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向規模要效益;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向科技要效益。

二、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互聯網+」能有效地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將農民分散的個性化供給和需求積聚起來,促進農業領域分工分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融合發展。應抓住契機,通過互聯網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著力解決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存在的「分有餘、統不足」的問題。

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集體經濟

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相當多的地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位,集體資產權能缺失,集體經濟「空殼化」現象較為普遍。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特別是專業合作社,防止集體經濟缺位。

四、培養經濟發展帶頭人,為農村發展培育強勁動力

總體看,我國農村發展既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更缺乏在經濟、文化、治理理念上的帶頭人。實踐證明,凡是發展得好的鄉村,大多離不開「能人」的帶動。各級政府應當出台鼓勵政策,培養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吸引來自不同階層的精英、能人帶動農村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業發展面臨戰略抉擇

㈥ 鄉村治理注意哪些問題

1.鄉村社會發展緩慢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國家經濟上發展迅猛,但在廣大的農村確實難以顯現出來,農村中發家致富還是存在於較少人的手中,這部分人一般是村幹部、自主創業的中小工商戶或企業家、有政府官員及其親戚。這類人在目前的絕大部分農村中都是掌握村中資源的人,而更多的老百姓或村民則是依舊過著自給自足或者說是基本滿足溫飽的生活水平。
2.民主選舉流於形式當下的農村基層選舉亂象叢生,賄選成為普遍現象,許多人利用手中的財富進行買票,一桶油一袋面就可以買來村民的一張選票,很多鄉政府對此現象也是處於默認狀態以選出有利於控制農村的村主任。在 X 村,我看到鄉政府工作人員和公安人員都在村委大院進行監督選舉,但是進行票款發放(拿選票就可以領取一定的錢)的桌子就擺在他們面前。
3.當下村委治理失效當下的鄉村治理機制是由村兩委進行共同治理的,但實際的情況實際上一般都是由黨委大包大攬。現在的村委基本上都是到春種秋收時節才能體現出來村委的作用,平時則是很少進行學習和辦公,更不用說服務村民了。由於村主任的政治素養或者說治理才能不佳,一般在村中的權威不大,有些就是靠賄選上台的,更沒有權威進行有效的治理。有些村委甚至將村委辦公所在地出讓給他人,而後把村委辦公所在地移到自己家中。
4.精英人才外流嚴重中國的絕大部分屬於農村,農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發達,這就註定了農村中的有才人一旦走出農村一般就不會再回農村,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才人走出不回來導致沒有才能但有勢力的人在農村當家,有才人看到這些人治下的農村發展緩慢凋敝,就更加強化了他們一旦走出去更加不想回來的決心。

㈦ 我國鄉村治理方式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

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台主要是為了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體制建設任重道遠。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體制性障礙,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還很多,城鄉二元結構還未根本破除,各種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村綜合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的任務仍然相當艱巨。以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例,盡管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已近20年,但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還普遍存在許多制度性、技術性、操作性問題。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農村信用社沒有發揮應有的支農作用;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又過窄,而且隨著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的完成,貸款業務又進一步萎縮;商業銀行出於自身經濟效益考慮,將部分分支機構從縣鄉退出;農業的保險制度落後,農業商業保險規模小,險種單一。二是農村資金流失嚴重。農業銀行及一些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在農村吸儲能力很強,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卻較少;城市信用社下鄉攬儲挖走部分資金,轉向城市。三是缺乏農村特點的貸款擔保制度。在現行信貸政策下,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貸款抵押擔保,難以得到需要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勢必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通過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強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規避機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農的力度。
2.農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農業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
(1)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業發展缺乏後勁。一是農業基本建設投入不足,其占國家基本建設投入的比重,「六五」時期為5.1%,「七五」為3.3%,「八五」為3%,可見逐年減少。由於基本建設投入不足,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全國約有1/3的水庫帶病運行,60%的排灌工程急需維修,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逐年下降,遭受災害面積逐年擴大。二是農業科研經費嚴重不足。我國農業科研經費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0.1%,農業技術推廣經費比重不到0.2%,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由於利益的驅使,社會、企業和農戶對農業的投入也不多。沒有建立國家、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的財政、金融、稅收、農產品價格補貼等體系和運行機制,農業投入不足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
(2)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雖然我國目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業生產品種結構單一,產品結構層次低;農產品加工業滯後,農產品增值困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後,難以形成規模經營;缺乏科學的區域布局等等。
(3)農業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難以持續提高。我國人均自然資源少,加上在相當長時期內耕地縮減、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趨勢不可逆轉,部分地區生態環境還在繼續惡化,我國農業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導致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難以保證。
(4)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信息等服務滯後。我國農業服務體系長期以來以推廣和服務為主,目前,農業服務體系存在隊伍膨脹、機制不活、負擔太重、觀念滯後、服務能力低、市場組織化程度低和經濟效益低等各種問題,很難適應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
(5)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農業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我國目前許多農村地區個體販運戶規模小且不穩定,區域市場發育不全,大宗農副產品難以及時有效地銷售出去,遠遠不能適應農產品的流通要求。
3.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滯後,農民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改革開放以未,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種民主形式和實現途徑被創新性地探索出來,廣大農村居民參與基層民主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自身的權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時期新情況下,我國目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面臨很多挑戰,主要表現為:
(1)農村基層組織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性。我國目前一些農村黨員幹部思想觀念陳舊、能力不足,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缺乏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思想僵化、志氣退化、組織弱化「三化」傾向比較嚴重,致使黨組織在農村的戰斗堡壘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
(2)村民自治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如村委會直選中的賄選問題,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兩張皮」的問題、村民自治中鄉政村治異化的問題、村民自治中村規民約的違法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推進,導致農民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
(3)鄉村宗族勢力挑戰村民自治。農村宗族勢力的存在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強制性的國家權力退出農村有關,是農村在適應現代政治的組織資源缺失狀態下傳統勢力的恢復。宗族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村落中集體組織的不足。合理利用宗族組織可以大大降低農村社會運行成本,對發展農村生產和村民自治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宗族文化與民主政治畢竟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文化,宗族勢力對鄉村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許多消極影響。宗族勢力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入侵到農村基層政權,成為農村治理體制的組成部分,從而利用基層政權的力量牟取私利或擾亂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宗族勢力很容易被黑惡勢力所利用,從而形成以宗派宗族為基礎的、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的邪惡勢力。因此,農村基層民主要發展,必須逐步清除宗族勢力。
(4)人口流動使村民自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一定數量素質較高的村民的存在是村民自治的組織基礎,但我國目前農村農民的大量外流,嚴重地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組織基礎。大量高素質農民的外流,一方面使村莊中可供民主選舉的高素質的村委會成員候選人減少,由此直接導致村委會工作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留在村裡的農民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有很多對行使民主的程序和意義不太懂,從而容易導致民主的程序流於形式,民主決策也很容易異化為少數村幹部決策。
4.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使我國農村社會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難以滿足廣大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要。農村教育基礎依然薄弱,中小學師資隊伍數量不足、辦學條件差、留守學生多等問題十分普遍,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任務相當繁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健全,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薄弱,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十分突出;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十分短缺,不少地方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破舊殘損、年久失修,沒有文化活動場所、沒有文化活動設施、沒有文化活動內容的現象還普遍存在;農村社會福利嚴重滯後於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社會福利機構匿乏、社會福利覆蓋面狹窄、地區發展不平衡、各福利項目發展不平衡、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等諸多問題;農民生育觀念與國家政策有很大差距,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致使農村居民公平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難以保證,極大地抑制了農民消費水平和發展能力的提高,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障礙。
5.農村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我國目前農村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脅。這些問題突出地表現為:
(1)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由於受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當地局部生態平衡遭破壞,進而在整體區域范圍內造成生態功能失調,生態調節作用減小,各類自然災害頻發。
(2)農業污染加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不合理使用農葯、化肥、地膜等化學投入,造成嚴重的地面污染,不僅導致農作物減產、農產品品質下降,而且對土壤、水、生物、大氣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同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廢棄物對農村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極大地影響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
(3)居民生活污染嚴重。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種問題日漸嚴重。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垃圾數量增多,而且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沒有進行有效處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致使河流、湖泊污染嚴重;生活取暖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對當地空氣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4)工業污染增多。我國農村工業污染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鄉鎮企業污染。我國鄉鎮企業數量眾多,而且大部分設備簡陋、技術落後、能源消耗高、缺少防治污染的設施,致使由鄉鎮企業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加重了農村環境的壓力;二是城市向農村轉嫁的污染。由於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難以治理的企業遷移到農村,造成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同時,城市「三廢」直接轉移到農村,由此給城市周邊區域的環境帶來嚴重污染。[1]
(5)應提高居民整體文化素養。只有居民文化教育水平上去了,科技生產力才能上去,視野開闊,才能更好的發展,做到:資源、環境、產能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㈧ 求新時期的鄉村治理問題(論文)

市場經濟下的鄉村治理與產業化發展

http://www.aweb.com.cn 2005年12月6日12:27 農博網

——以山西、河北農村為例

賈大猛 盧向虎(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摘 要:在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鄉村治理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比如政府能不能把農民直接推倒市場的浪尖上?如何在發展中解決農村穩定問題?鄉村治理能否實現真正的村民民主治理?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客觀的。筆者通過對山西、河北農村的實證調查,總結出了目前鄉村治理中的幾個問題,提出了鄉村治理發展中的幾個困境,最後提出了相關的實證建議。筆者認為,在目前鄉村治理中,基層政府(筆者把村一級也納入了進來)作為主導,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其觀念和某些做法引發了鄉村治理危機,使農村穩定受到了動搖,同時政府行政的合法性也遭到了質疑。就此,筆者在經驗調查的基礎上,對市場經濟下鄉村治理的問題、困境和對策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市場經濟 鄉村治理 基層政府 農村穩定

1 引言
市場經濟在中國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大家是有目共睹。並且市場經濟的一些重要理念和理論也被國人認同,比如競爭、效率、逐利、「經濟人」假設等。作為中國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鄉村也免不了受到了波及。根據筆者近兩年的農村調查,筆者認為,這種市場經濟在鄉村的波及已經從經濟領域逐漸轉到了鄉村管理領域,進入到了鄉村政治層面,觸及到了農村的穩定,具體表現為農民參與度的下降和基層政府政策合法性的動搖等,這就使我們不可避免的引出了市場經濟下的鄉村治理話題,也即在市場經濟下我們如何進行鄉村治理。

近兩年,筆者在山西、河北農村進行了大量的的農村調查,對鄉村治理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或現象進行了觀察和思考。本文將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針對當前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市場經濟下鄉村治理的困境,並在經驗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2 問題
鄉村治理是指如何對中國的鄉村進行管理,或中國鄉村如何可以自主管理,從而實現鄉村社會的有序發展(賀雪峰 2004.6)。市場經濟在鄉村的發展破壞了中國傳統鄉村的發展秩序,同時也打破了中國傳統基層管理體制,出現了許多發展中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可以預見的,也有一部分是在實踐中被「引致」出來的。當然這本身並不能證明市場經濟在農村的發展是錯誤的,因為市場經濟已經被中國近十幾年的發展所證明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必須從另外一些角度來審視中國鄉村治理中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其中的一個角度就是我們的鄉村制度層面和基層政府觀念。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是讓市場經濟適應我們傳統的管理體制,還是讓管理體制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藉以為以下問題的論述提供一個思考的平台。

2.1 鄉村治理中的權力壟斷
筆者在河北某農村調查的時候,發現當地村委決定村裡事務的權力異常強大,村裡的大小事務,皆有村委的幾個「領導」說了算,比如稅費征多少,村裡的錢怎麼用,誰當村委委員等等。而作為《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的村民代表大會則形同虛設,當地的村民表示已有多年沒有開過村民會議了。這就在當地形成了一個權力真空,外人根本就插不進來,作為鄉村治理核心的村民自主管理實際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村裡幾個人的管理,這就形成了鄉村治理中的權力壟斷現象。

進一步分析,村委的權力壟斷很大的原因是和鄉鎮政府有關的。在上述村中,村長,村委書記實際上已經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產生物,而是鄉鎮政府在當地權力擴張的一種象徵。也就是說村兩委是和鎮政府有密切聯系的,或者說鎮政府是村兩委權力壟斷的保護者和支持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思之主要是權力壟斷給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所致。村長,支書,職位本身我們知道並沒有多大的利益,但是在當前鄉村這種制度下,村長支書職位權力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是正常意義上所無法可知的。比如說村公共資源的支配權,使用權,政策信息的掌握優勢等等。由於中國鄉村數千年來「官大民小」思想的束縛,村民一般對這種本來屬於自己權利的權力而表現的無動於衷,對這些權力背後所隱藏的權利保障(利益)更是少有察覺,這就助長了他們(村民)權力代理人(村兩委)的權力侵佔慾望。再加上平時和鎮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默契」(或勾結),促使他們(村兩委)對權力的侵佔。最終造成治理過程中的權利壟斷。

權利壟斷為基層政府尋租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在市場經濟下,政府作為被假設的經濟人,也在追逐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於是農村腐敗層出不窮,農民與政府對立加重,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2.2 村民參與度不足
鄉村治理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也就是要村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務,前提就是要村民廣泛的參與進來。但是根據筆者在河北 山西農村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地方的農民參與意識還很薄弱,農民普遍表現比較恐懼和缺乏自信。

村民自治被學者成為是中國最廣泛的民主,而現實中村民的冷漠卻使這一帶著政府和學者良好願望的制度設計大打折扣。分析這一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方面:一是農民缺乏權利意識,在上一部分中筆者分析了村民缺乏權利意識為權力壟斷製造了可乘之機,在這一部分當中,筆者認為村民缺乏權利意識直接引起了參與度的不足。並且政府在權力壟斷後所樹立起來的「權威」使村民感到恐懼,村民們認為誰當村長和「我」無關,反正都一樣,讓那些想當官的人當吧。大部分村民不敢或不願當眾表現(行使權力)。第二個原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變得越來越迷失,由迷失變得不自信。農村的發展是相當不平衡的,即使是在一個村子裡不同的村民之間由於接觸外界信息的差異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氣質,自信程度也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市場經濟下的花花世界,使一部分人適應了其中的環境,很容易吸收一些新思想,這樣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就想把這些新思想展現出來,而也存在大多農民並不能接受這些新思想的侵入,他們在面對這些新事物的時候更多的是新奇,是迷茫,在與自己所生活的現實對比中逐漸表現的不自信了,所以他們不願出來參與鄉村治理。

村民參與度不足已經影響到了鄉村治理的效果,比如作為村民自治重要內容的村民選舉,更多變成了農村精英們的游戲,失去了原有的制度願望。

2.3 村兩委關系問題
村兩委關系問題是村民自治過程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學者經常提到的一個問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已經規定村黨支部是領導核心,但就具體的一些事務則沒有規定清楚,所以在操作層面卻實存在不少問題,這也是造成村兩委關系問題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這只是從制度層面的角度講的,我們還可以從村長和村支書個人的角度講。其實目前村兩委關系問題也就是村長和村支書兩個人的問題(這里不包括二者合一的村子),是兩個人權力爭奪中產生的問題。由於權力所帶來利益的巨大誘惑,致使二者之間明爭暗鬥,相互不服。村支書說我是黨支書是一把手,你應該聽我的,而村長也不示弱說我是大家選出來的,我最能代表大家。二者權力的爭奪造成兩委的關系緊張。筆者在山西左權縣某農村調查時發現該村的村長作為預備黨員已經有四年有餘了,村支書就是不讓轉正,害怕自己手中的權力被奪掉。所以筆者認為處理好村兩委的關系問題,有必要先處理好村長和村支書的關系,其實在操作層面是很難說清的,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兩委的配合。

2.4 鎮與村的關系
實行村民自治後,鄉村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村委會組成人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鄉鎮委派,《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也規定鄉鎮與村的關系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這一變化對有的鄉鎮幹部來說,由於觀念上沒有轉變過來,仍把兩者關系認為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處處干涉村級事務,致使鄉村自治流於形式。

筆者在山西左權縣麻田村調查時還發現另一種現象:麻田村是由7個自然村組成的,然而在聯村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存在著聯村黨支部的空缺,各村還是原來的黨支部,還是原來的一班人馬。這樣根據《村委會組織法》,村支部在村子的發展中起領導核心作用,這樣就使合村並組後的麻田村有了7個領導核心。這樣,聯村委員會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不得不照顧7個黨支部的意見,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按《村組法》規定村委會是在村支部的領導下工作的,這樣,在麻田就出現了一個村委會,7個領導的局面。其實麻田鎮政府在一開始就犯了一個錯誤,即它在開始聯村委員會選舉之前就應該先把聯村黨支部組建起來,以避免出現這種狀況。鎮黨委應該出面整合支部成員,維護聯村後的正常治理秩序。但是由於對這種權力意識認識不清,導致治理上的混亂。筆者認為鎮與村的關系應該遵守《村組法》的有關規定,鎮一級政府應該明確職權,變領導為指導,同時轉變觀念,在鄉村治理上處理好指導與自治的關系。

2.5 村民與基層政府的對立
筆者在河北農村調查時,有不少農民反映當地政府太腐敗,處理問題手段粗暴,至使有不少農民把當前的三農問題的根源歸結為農村的腐敗問題,認為只要中央政府把農村的腐敗根治了,農村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筆者在各地農村調查時所聽到的最多的也是有關農村腐敗的,以前當我聽到這些事件的時候,都會認為是農民的過激言詞,但一次又一次的調查,尤其是當有的農民在我面前哭訴其遭遇,久握我的手不放時,使我覺得有必要把它寫出來,以期引起更多的實證研究者也能多到農村去關注這些事件。

筆者認為村民對農村腐敗的痛恨,很可能引起農村不穩定因素的聚集。現在部分地區出現的農民集體上訪事件很多是和基層政府有關的。這種農民對農村腐敗的痛恨,尤其是受到農村腐敗其害的村民越來越多,這種不穩定因素會逐漸走向另一面,比如以自殺的方式抗擊政府的不合理待遇等。由於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在與政府博弈的過程中是處於劣勢的,所以農民本身對這種腐敗現象是無能為力的,然而政府的合法性地位卻在這一過程遭到質疑,進而直接影響的就是農村的穩定問題。這是鄉村治理過程存在的重要問題和障礙。

2.6 村莊精英的缺失
在農民素質普遍提高之前,在農村中真正實踐鄉村治理的應該是鄉村中的精英分子。根據效率和節約治理成本原則,這也是可取的。然而在市場經濟下,鄉村中的精英們更多的流到外面了,按照資源擇優分配原則,這也是可取的。筆者把這種情況叫做市場經濟下村莊精英缺失悖論。

筆者在河北,山西農村調查時,發現村莊里的能人還是有很多的,這些人大都有一技之長,比如在農業種植方面,在家庭養殖方面,還有經商的。但這些能人和筆者在這里所說的村莊精英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這里的村莊精英主要是指能夠組織帶領村民進行有效自治的,有一定的領導管理才能,在村民當中有一定威信的人。目前這些人在農村中太少了,並且這種人在農村也是很難發揮才能的,首先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存在直接威脅到了村莊某些權勢人物的利益。並且作為上級的鄉鎮政府也是不太喜歡精英治村的,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失去在原有體制下的某些特權,比如新當選的村長不能聽鄉鎮的話了,村民的自主意識強了,鄉鎮的權威下降了等等。總之,村莊精英的存在會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排擠,致使大量精英外流,就象筆者前面所說的這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既然這個地方不適合他們,他們當然要離開。然而筆者想強調的是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優化配置。這些地方也需要他們,但是由於種種限制,精英們的才能沒能最大的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必須消除這些障礙,實現真正的資源擇優分配,那時市場經濟下的村莊精英缺失悖論則將消失。

2.7 鄉村治理的地域性差異
鄉村治理的地域性是指鄉村治理的好壞與村莊所處的位置有著密切的了聯系,比如鎮政府所在地的村治就要比處於兩地交界處的村治要好一些。地域性的差異所引起的村治效果是有很大差別的。筆者在山西麻田村和河北的一些農村所看到的情況就很不相同。麻田村是鎮政府所在地,村治比較良好,村民對基層政府的怨言也相對較少;而筆者所到的河北農村大都處於兩縣或三縣交界處,這些地方干群矛盾緊張,干群對立嚴重,上訪事件也較多。這種鄉村治理中的地域性差異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地方村治就好,有的地方村治較差。知道了這一點,政府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就應改多考慮一下「偏遠農村」的村治問題,然後著力去解決之,這樣就能減少幾個上訪村,「釘子戶」。

以上是筆者在農村調查後對當前鄉村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總結。當然在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村財務問題,農村不平衡問題嚴重等,筆者在此不作過多論述。

3 困境
除了以上問題外,筆者在調查後也感到市場經濟下鄉村治理存在許多困境:

3.1 現代化與鄉村治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目標是要實現現代化。現代化的含義是豐富的,簡單來說分為兩點:一是人民物質上的富足,二是精神上的充實,同時以良好的制度設計為依託,使人類和社會發展具有可持續性。按目前鄉村治理所達到的水平,離現代化還有很大差距。鄉村治理貴在村民的合作和參與,同時需要有一定的財力來提供鄉村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公共資源,包括目前城市所具有的社會保障等社會福利制度。然而在調查中,筆者看到這些在農村是非常缺乏的。即使作為村裡重要公共資源的水利、交通等設施也是非常落後的,並且村民們的參與和合作意識也並不樂觀,再加上近年來城鄉收入差距的加大,農民手裡的錢是很少的,物質上並不富足,相反有的村民因為大病或子女上學而家貧如洗,同時我國農村的各項制度還不健全,一些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還找不到一條合適的解決辦法,比如農村土地徵用問題,農民勞動力轉移問題等。這些現狀引起了鄉村治理的困難,然而這些是在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就要處理好現代化與鄉村治理的關系。中國的鄉村還有很多傳統因素,由傳統到現代化的治理過程,本身就存在著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存在著政府的治理風險,所以政府是單一通過強行控制為現代化鋪路,還是在發展的實踐中尋找現代化與鄉村治理的良好平衡點,這是鄉村治理的一大困境。

3.2 穩定和發展:市場經濟下的艱難選擇
穩定和發展本來應該是一對並列語,穩定才能發展,發展了才能更好的穩定,但是在農村這對相互依託的內容卻發生了扭曲,有的時候甚至逆行。我黨的工作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當前的農村,各地的基層政府也都在積極相應號召努力發展當地經濟,然而由於制度缺陷和市場經濟下的逐利行為,致使許多地方以方展的名義,大肆掠取民財,腐敗成風,嚴重影響到了黨的基層政權在農民當中的形象。有的地方政府還與農民爭利,致使農民怨言重重,農民大批上訪,農村不穩定因素加劇。

筆者在河北順平縣某村調查時發現,該村預留的村集體機動地已被村支書全部發包出去,美其名曰是要發展村經濟,然而這些被私人承包的土地卻都蓋上了民房(按協議應該建廠房),村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裡面有問題。還有一件事,該村北邊有一條大河,河床要比村子的地勢高,以前發大水的時候,村子經常被淹。於是村民修了河堤,並疏通了河道,這十幾年沒有再發大水。村裡看到這么多年沒發水了,於是就動起了河床上那些沒水的土地的心思,把河床也給發包出去了,現在河床上都是莊稼,而原來的河道現在只變的只有幾米寬了。村民們反映一旦發大水,由於河道不暢,河水就會迅速漫過河堤,整個村子都將被水淹。當地的村民就此事進行了數次上訪,結果毫無音訊。村民對基層政府怨言甚重。

所以筆者就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在農村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能讓農村也完全按照市場的做法去自由的發展經濟嗎?農村有自由發展經濟的資源嗎?包括有效的政府和防止利益尋租的有效機制。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系?這是鄉村治理過程中必須做出的選擇,但是這個選擇很難。

3.3 弱勢農民與市場勢力
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這是筆者在調查時深切感受到的。說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是包含多方面內容的,筆者在此歸納為兩點:一是農民對政府,二是農民對市場。農民對政府是弱勢群體主要就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對話地位而言的,二者相差太懸殊,農民根本就沒有力量與政府相抗衡,包括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農民對市場是弱勢群體是指單個的農民在面對市場時,往往表現的無能為力,市場激烈的競爭機制很容易使小農破產,由於小農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弱質性和周期性長等特點,經不起市場風浪的沖擊,並且一旦小農被沖垮想恢復是相當困難的。筆者把市場與弱勢農民之間的這種差距叫做市場勢力。市場勢力越大,農民的壓力越大,農民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勢力是逐漸增大的,小農破產者甚多。下面筆者著重談一下弱勢農民與市場勢力問題,如果說農民對來自政府的壓力(主要指個別不法行為)還可以通過合法程序或有辦法去解決的話,那麼農民在面對市場時,單個的農民著實是無能為力的。

筆者在河北順平調查時(2004.7),遇到這樣一件事情:這里的農民家裡大都種桃樹,走在山路上,兩邊都是桃樹,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我們到達當地的時候正值桃子成熟季節。綠色的桃葉里點綴著紅色的桃子,煞是好看。當時我心裡就想,這里的產業結構調整做得挺好的嘛,今年的桃子肯定是一個大豐收,農民的收入也要上去了。在北京像這樣的桃子少說也得1到2塊錢一斤,這農民還不賺呀。然而,事實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樂觀。走到柴各庄,我們發現這里的村民並沒有樂起來,相反他們的臉上卻掛著愁雲。經過調查後才發現,今年的桃子太便宜了。最大最好的桃子才賣5毛錢一斤,一般的桃子如果順利的話能賣個3毛、4毛的,但大部分都在3毛一下。

有一位桃農,至今才賣了20塊錢,連成本的五分之一都沒達到。他在向我們介紹的時候,指著一筐剛摘下的桃子,很無奈的說:「這筐桃啊,最多也就賣兩塊錢。桃不值錢了,像往年能賣到1塊5左右呢。」當時我們就愣了,這筐桃少說也有50斤,居然才賣兩塊錢,簡直不可思議。

接下來的幾戶訪談,使我們相信這並不是在說笑。有一戶桃農向我們展示了幾筐不同價位的桃子,最便宜得不到3分錢一斤,桃子上面有裂痕。還有1毛的,2毛的,3毛的,5毛的,除大小之外,筆者看不出有其他任何區別。據桃農介紹,今年桃子普遍豐收,加上這幾年種桃的農戶增多,致使附近幾個水果交易市場爆滿,而收桃的商販卻就那麼幾個,造成桃農之間相互壓價,惡性競爭,最後達到只要把桃子賣出去就行。桃農們說,賣了總比爛在家裡強。他們普遍反映今年種桃不如種糧食。但這里是山區,種糧又收成不好,所以有許多農戶進退兩難,但有許多農戶已表示來年就把桃樹砍了,不種了。我們知道農民心裡是很不情願的,畢竟這些桃樹已經長了5、6年了,不容易,但他們確實也沒有其他辦法。

我們在離開當地時,聽說附近村的一位老農因忙了一天卻連一個桃子也沒有賣掉,回家後硬是氣死了(後經河北農業大學在當地做社會實踐的同學證實,為真實情況)。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沒有詳細了解情況。

谷賤會傷農,同樣桃賤了也會傷農。農民心裡也明白,什麼東西多了就不賺錢了。但農民目前的能力,還無法根據市場做出合理的決策。什麼東西值錢,大家就一攏的種什麼,到最後不賺錢了,又一攏的不種了,這充分說明農民在面對市場時的盲目性。

我們在當地住了兩個晚上,每晚11點多睡覺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村子裡的農用三輪車聲,我們知道又有農民連夜出去賣桃了(因為農用車沒有上牌照,白天不敢上路)。他們一般在早上5、6點鍾回家。

這是筆者親身體會到的事實,那麼市場經濟到底給農民帶來了什麼?我們能不能讓單個農民直接去面對市場?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應該為農民做些什麼?其實桃子是可以賣到1塊錢一斤的,只要能把它們運出去。雖然在當地桃子市場是飽和的,但在全國市場上,桃子畢竟還沒有多的才幾分錢一斤。關鍵是單個農民運不出去,那樣的成本太高了,不但不會賺錢,反而會賠的更多。所以我們就必須思考應該如何解決這這些事情(筆者將在第三部分論述)。

總之,市場勢力的存在打破了傳統體制下農村發展格局,在目前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農民的弱質性和市場勢力的壓力,使鄉村治理難度加大,形成困境之一。

4 對策
筆者結合近兩年的經驗調查,在思考問題現象的時候,也思考了其中的相關對策,現特總結如下:

4.1 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
在市場經濟下進行鄉村治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不管市場勢力多麼強大,市場風險多麼大,我們必須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這對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是有重要作用的。

那麼如何提高呢?筆者認為有兩點:一是加快農村的信息流通,二是讓農民合作起來。(這兩點筆者會在以下兩部分具體論述)。

筆者認為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鄉村有效治理的基本前提,否則進行任何鄉村治理都要大打折扣,因為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所帶來的外部正效果是一連串的,比如農民的自信心的建立,農民素質的進一步提高,農民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加強等等。事實已經證明與市場結合比較和諧的鄉村在鄉村治理方面做的也比較好。但是現在我們的大部分農民朋友的力量還是很薄弱的,他們無法抵擋市場上的大風大浪。所以社會各界,要想方設法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但我反對從一開始就把農民直接推向市場,如果那樣我認為是對農民的不負責任,畢竟幾千年的小農思想還是很重的,我們需要慢慢來,我們需要把農民的思想慢慢轉變過來。我認為現在有些學者所進行的新鄉村建設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4.2 建立農民自己的組織
通過對河北順平桃農的調查,我認為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是很有必要的。單個的農戶是很難面對市場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容易讓小農破產。市場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並且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單個的農戶在此情況下,難免會產生錯誤決策。由於農業的生產周期性較長,一旦決策失誤,影響的就是一年,甚至更長。這樣農民就不是以市場來決策了,而是在觀望,在看我的鄰居種的是什麼,其他村民種的是什麼,勢必會出現桃賤傷農的現象。但如果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一個合作社,那麼桃子的價格就不會是1毛,兩毛,甚至幾分錢一斤了,也有可能變成1塊一斤。主要還是因為單個的小農在面對市場時很容易吃虧,但又沒有能力進行相應的保護措施,就像一個人不可能辦一個大企業,需要來一個股份制一樣,農民也必須成立自己的組織。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農民組成合作社,是提高農民應對市場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大家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共同承擔交易成本,共同採集市場信息,既提高了市場效率,又降低了單個農民的成本。從農民對政府的角度看,組成農民合作社,提高了單個農民與政府談判的自信和成功率,有利於維護農民的權益。所以合作社有必要搞。我們在定縣翟城村(溫鐵軍先生創建的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所在地)作調查時,發現農民對合作社還是很歡迎的,農民干勁也很大。我們需要政府盡快通過立法來規范合作社,用制度來保障合作社的發展,讓農民在合作中得到實惠,同時也減輕鄉村治理阻力。

4.3 加強農村市場信息的宣傳和流通
在農村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村的信息資源嚴重匱乏,而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信息量大,信息傳遞、更新速度快,誰掌握了更新、更多的信息,誰無疑就會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正是農民所缺少的,這就更大大降低了他們在面對市場時的決策能力,所以現在大部分農民表現的比較迷茫,久而久之造成信心缺失,治理效果不佳。所以我們必須加快農村信息的宣傳和流通。

這里的農村市場信息包括農業科技信息、法律信息、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農村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與農民切身利益有關的各種信息。在農村調查時發現這些信息是農民相當缺乏的,但同時又是他們相當需要的。信息的不對稱是造成農民應對市場時產生錯誤決策的重要原因。為此,我認為作為信息中要掌握者的政府有責任對農村的信息市場進行干預,使農村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盡量減少。地方政府應該本著一切為了人民的執政理念,真心實意地為農民做一些事情。比如,政府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向農民宣傳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幫助農民通過媒體向外界宣傳農民自己所生產的產品,還可以用制度來規范農產品市場流通秩序,真正使農民既增產又增收。在這一點上政府的作用是關鍵,同時社會各界非政府組織,志願者也應加入進來,大家共同努力,逐步使農村的信息對稱化。

4.4 政府的治理觀念應該有所轉變
本文筆者隱含的一個重要假設就是基層政府在鄉村治理中起主導作用,在目前的鄉村治理秩序下,除了政府,農村存在的其他組織很難起到使鄉村自主治理的作用,也就是說在鄉村能夠達到真正自主治理之前,政府的作用還是不可小視的。但是正如筆者前面所說的,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符合經濟人假設,存在有自己利益最大化需求,所以農村存在較多權力尋租事件。這些事件大多是與農民的利益有直接關系的,所以經常出現政府與農民之間利益的博弈,但是農民對政府是弱者,即使農民組成合作社,由於目前合作社制度的嚴重不健全,合作社在抵禦政府權益侵犯的時候,也往往力不能及。所以政府經常與農民發

㈨ 當前農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鄉村社會發展緩慢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國家經濟上發展迅猛,但在廣大的農村確實難以顯現出來,農村中發家致富還是存在於較少人的手中,這部分人一般是村幹部、自主創業的中小工商戶或企業家、有政府官員及其親戚。這類人在目前的絕大部分農村中都是掌握村中資源的人,而更多的老百姓或村民則是依舊過著自給自足或者說是基本滿足溫飽的生活水平。
2.民主選舉流於形式當下的農村基層選舉亂象叢生,賄選成為普遍現象,許多人利用手中的財富進行買票,一桶油一袋面就可以買來村民的一張選票,很多鄉政府對此現象也是處於默認狀態以選出有利於控制農村的村主任。在 X 村,我看到鄉政府工作人員和公安人員都在村委大院進行監督選舉,但是進行票款發放(拿選票就可以領取一定的錢)的桌子就擺在他們面前。
3.當下村委治理失效當下的鄉村治理機制是由村兩委進行共同治理的,但實際的情況實際上一般都是由黨委大包大攬。現在的村委基本上都是到春種秋收時節才能體現出來村委的作用,平時則是很少進行學習和辦公,更不用說服務村民了。由於村主任的政治素養或者說治理才能不佳,一般在村中的權威不大,有些就是靠賄選上台的,更沒有權威進行有效的治理。有些村委甚至將村委辦公所在地出讓給他人,而後把村委辦公所在地移到自己家中。
4.精英人才外流嚴重中國的絕大部分屬於農村,農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發達,這就註定了農村中的有才人一旦走出農村一般就不會再回農村,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才人走出不回來導致沒有才能但有勢力的人在農村當家,有才人看到這些人治下的農村發展緩慢凋敝,就更加強化了他們一旦走出去更加不想回來的決心。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