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環境保護和治理

環境保護和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01 10:08:52

A.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是指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必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保護好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又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確立這樣的原則,是由環境污染與危害的特性決定的:環境污染一旦發生,一般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不少環境要素遭到破壞後,要恢復正常極為困難,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所以要以預防為主;

環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潛伏期長,不易被發現,發病以後難以根治;環境受污染和破壞後,治理和恢復的代價很高;要將環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著眼於對新污染的「防」尚不夠,還要對已有的污染與破壞採取綜合性的措施進行積極治理。

(3)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

很多環境污染問題,是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錯了,鑄成了事實,要想糾正就很不容易。現有還有一種現象,工業布局中搞地方保護,損人利己,如各地將污染工業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導風之外,只管自己的發展,不管別人、別的地區的死活(市交接邊界、省邊界),釀成跨地區污染糾紛,逃避監管,增加了處理難度。

《環境保護法》第十二條關於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和綜合平衡的規定、第十三條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關於自然保護區等的管理、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關於城市規劃和城鄉建設的規定等條款的內容,都體現了這一原則。

(4)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

《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1)環境保護和治理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法》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報國務院批准並公布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並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

B. 政府和國家應該怎麼做來保護環境

環保,我們需要做什麼(國家政府篇)2009-05-16 12:20 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護,是一個很大很廣很深的課題,它與節能減排、節約、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循環經濟等屬於同一個命題,或者有共同的內容。進入21世紀,全球人口持續增長,經濟渴求更快發展,環境和資源的壓力也隨之劇增,人類的環境問題更加突兀,我們將何去何從?

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生態環保的態度、行為,對環保執行的效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雖然說環境污染是世界性的問題,需要國際合作,但必須通過各個國家各自的努力,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下面討論一下國家、政府層面的具體行動:

(一)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首先要在戰略層面高度重視環境和生態問題,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要在國家憲法中明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環境的和諧。

建立可持續發展經濟、循環經濟等經濟模式,開發清潔能源,建設生態文明。

(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環境普查和監測

對國土面積內的森林、江河、湖泊、海洋、水庫、沼澤、濕地、草原、山脈、沙漠、戈壁、地下資源(地下水、煤炭、石油、金屬等)、耕地、土地,等等自然地表資源,定期地全面地進行科學探測和普查。

對大氣污染、氣象變化等空間資源的污染情況,實施全國不間斷的監控;積極投入對太空、宇宙的探測研究。

(三)國家、地方的環保政策、法律、法規、指標、標准

國家和各級政府需要制定各個領域的環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范企業和公民的環保行為。

國家環境監管部門,要針對工業企業、工業產品,制定相關的環保指標和標准。

(四)環保、節能減排的執行和考核

各級環保部門建議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約;

對各級政府、各級官員的政績考核,必須將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節能減排,作為一項重要指標。

國家支持民間環保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傾聽他們的建議,接受他們的監督

(五)對企業的環保監管

政府對於申辦企業的審查中必須有環境影響評價,堅決從源頭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的落戶。

制定《回收廢舊物資法》,鼓勵和扶持企業回收利用廢舊物資,扶持和發展廢物回收再加工的企業。

根據回收法,對於塑料加工行業,要求企業生產的原材料中回收利舊部分不能低於30%,這樣肯定有效減少白色污染。

生產中的企業,沒有達到環保法規要求的,堅決關閉,依法嚴懲。尤其是那些肆意排放污水、毒氣的生產企業,往往對周邊的土地、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也對周邊居民造成極大的身體和精神傷害。

要制定《包裝法》,限制企業過度使用不環保的化工材料包裝產品,產生新的垃圾污染。

國家要加緊制定各類工業產品的環保指標,不達標的產品堅決不能進入流通市場。

嚴格控制燃油機動車的排放指標,不達標的機動車嚴謹出廠,否則堅決要求企業回收,嚴懲不怠。

(六) 國家要大力開發和實施各種節約資源、高效利用資源的新技術

農田灌溉新技術需要大力推廣,節水

建築保溫、節能技術

(七)國家要大力開發和實施清潔能源工程

自然清潔能源: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

(八)繼續堅持計劃生育政策。

(九)繼續堅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的國家工程。

(十)城市建設的環保策略

禁止城市發展規劃中的「建立大型城市、國際性大都市」目標,城市的面積和規模要適度,不能再有第二個北京了,要發展衛星城,城市之間要有生態保護帶、耕田帶、綠化帶。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力開發和推行電動機動車、太陽能機動車,對於行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動轎車、太陽能車,在道路規劃上要優先考慮。限制燃油機動車出行時間,向外國學習,鼓勵多人共乘一輛轎車(我觀察到,北京,在上下班時間大多是一個人開一輛轎車,多浪費啊)。

道路劃分為四道三綠化:從外向里依次為:行人道、綠化帶、公交車道、綠化帶、自行車道、綠化帶、機動車道,前兩個綠化帶的寬度至少1.5米,自行車和機動車之間的綠化帶至少5米,自行車道允許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

最近看到北京鼓勵樓頂綠化,非常必要。各地城市都要制定法規,要求某些類型的建築頂面必須綠化。

還要鼓勵城市大力推行太陽能工程,有條件的單位、企業、小區,必須安裝和使用太陽能。

(十一)農村的生態建設和環保

在農村家庭推廣太陽能熱水器,政府按每戶予以補助。

繼續在農村推廣沼氣工程。

限制化肥等化工肥料的使用,鼓勵有機肥料,鼓勵秸稈還田。

開發低毒低殘留農葯,開發抵禦病蟲害的生物制劑。

轉基因食品的種植要指定區域。

嚴禁捕殺受保護的動物,嚴禁捕殺蛇類動物,嚴禁捕殺益鳥,嚴禁捕殺有益動物。

積極開展環保宣傳

嚴禁涸澤而漁,嚴禁燒山圍捕。

嚴禁打獵。

嚴禁河水中使用洗衣粉洗衣服、放污水。

(十二)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十三)沙漠治理

國家要制定中長期治理目標,實施國家治理戰略

鼓勵私人、集體、企業參與沙漠治理,國家要出台鼓勵政策;

對於新增沙漠速度較快的地區,要堅決撤銷行政領導的職務。

(十四)國民環保教育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要有專門的環保教育課程設置。

親自體會和實踐。組織學生實際考察環境污染現狀,鼓勵學生親身做一些環保行動。

建議在植樹節之前一天定為「環境污染災難日」,提醒人們,環境污染無時不在。

(十五)污染治理

國家要制定國家層面的治理目標,各級地方政府要制定本地區的治理目標。

重點治理河水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空氣污染、噪音污染。

尤其城市中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要長期監控和治理。

(十六)廢舊回收和垃圾處理

前面說過,國家、各地都要扶持、鼓勵企業、私人從事回收利舊,從法規上強制企業回收。

垃圾分類回收,我們還做得很不到位,要出台法規,強制執行。

C. 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並行如何體現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環境污染治理要防治結合,不但要精心治理現內今存在的問題,容還要未雨綢繆,提早預見、提早預防尚未出現的環境問題,及時採取得力措施防止問題出現。在防治的同時,更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如果保護措施開展得及時有力,則不會出現或者至少能夠降低環境問題的程度。保護好環境就是保護好自然的再生產能量,也就是保護人類社會經濟再生產的基礎。因此,保護環境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大事,一定要做好。

D. 新修訂的《環保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應當根據環境保護目標和治理任務,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質量

新修訂的環保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環境保護目標和治理任務,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並採取措施按期達標。

E.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F. 保護環境與環境治理具體應做什麼

保護環境重在實際行動

保護環境無小事,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扔煙頭,垃圾、空飲料瓶、食品包裝袋放入垃圾箱,不亂扔廢舊電池、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一次性用品,帶寵物外出注意撿拾糞便,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植被等。一些節約行為也是保護環境,如節約用電就可以減少因發電而產生的污染;節約紙張,少用一次性紙杯、木筷,就可以減少樹木砍伐等等。這些小事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關鍵是平時做個有心人,做個熱心人,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實實在在地為保護環境做些事情。

小事保護大環境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無法阻止人們砍伐日漸減少的樹木,但我可以節約每一張紙,不頻繁更換傢具;我無法阻止人們捕殺珍稀動物,但我能做到不捕、不吃國家保護的所有動物;我無法阻止工廠、城市生活廢水污染江河湖海,但我可以用無磷洗衣粉,可以盡可能地節約每一滴水;我無法阻止鋪天蓋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環境,但我可以提菜籃買菜,盡可能地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我可以把用過的電池收集起來送到收集點,把家中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利用,無論在哪裡都不亂扔廢棄物。

關於環保,有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減少一些污染。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我們共有的家園,保護環境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G. 環境保護與治理專業是屬於環境工程么

環境保護和治理都屬於環境工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解釋:
培養目標編輯
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和現代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水、氣、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環境規劃、資源保護、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在環保部門、工礦企業、科研單位、火力發電廠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1]

培養要求編輯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和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編輯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雜訊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監測和分析、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專業特色編輯
環境工程是21世紀重點發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環境工程理論知識、專業技術和工程設計能力,特別是在(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生物化學處理、可持續發展的垃圾填埋處置及環境污染修復的生態工程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術獨具特色。

主幹課程編輯
畢業論文(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地球信息科學、高等數學、工程制圖、環境材料、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生物化學、環境土壤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修復原理與技術、環境質量評價、計算機應用基礎、普通物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物理性污染控制、現代遠程學習概論、線性代數(文)、學位英語、英語2(新錄)、英語3、英語4、有機化學等。[2]

H.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8)環境保護和治理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I.  生態環境恢復、保護與治理的方針和主要對策

1.人口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現行生育政策,提倡優生優育,保持低生育水平,2010年後人口增長率低於5‰。2030年前人口數量實現零增長,人口總量不高於1.21億。

以農村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為重點,堅決抑制農村和流動人口出生率。

城市二胎率有上升趨勢,應嚴格依政策控制。

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實行更嚴厲的獎懲制度,杜絕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人情」失控和腐敗現象。大力開展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保險工作,解決獨生子女、雙女戶與老齡人口的後顧之憂。

發展農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和在不破壞環境前提下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富裕程度是解決農村人口問題的必要途徑。

2.土地資源

堅持保護耕地基本國策,堅決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及系列配套法規,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保護耕地總量基本動態平衡。既保證國家重點建設用地,又要注重保證我省糧食與食品供給安全。我省實現小康水平需人均耕地0.08 hm2,警戒水平人均0.073 hm2(據王國強),聯合國最低警戒線人均0.053 hm2。依此標准,我省2010年達1.03億人口時所需耕地分別為8240000 hm2、7550000 hm2和5490000 hm2。長遠而言,我省人均耕地不宜小於0.066 hm2,人口總量不可突破1.21億,依此計算,我省耕地總量不宜小於8050000hm2,其中基本農田不小於6900000 hm2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關系,切實搞好土地利用規劃。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近期嚴格執行耕地「佔一補一」規定。積極探索建立耕地儲備制度。大型、重點建設工程用地單項審批,城、鄉新增建設用地主要通過提高土地利用質量、盤活存量。要整頓回收城市閑置與低效建設用地,嚴防小城鎮建設一哄而起,大片圈地。城市綠地不宜無限制擴大,尤其不宜大片建設空間利用率低的草地,建議城市建成區綠化率不超過35%。全省林木覆蓋率不宜大於34%,土地綠化率不宜大於37%。主要交通干線兩側林地建設要適度,不可佔用或蔭蔽大量耕地,影響耕地質量。農村建設要消除「空心村」,提倡城鎮化、高層化,壓縮人均建設用地。

耕地總量穩定或增加的主要途徑應通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實現。要加大城鄉和工礦用地的整理、復墾力度,土地整理要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要正確處理耕地開墾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生態用地不宜計入後備耕地。在開墾後備耕地時不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或生態破壞,禁止在15°以上較陡坡地和濕地、灘塗、沙丘地開墾耕地。

3.礦產資源

堅決貫徹《礦產資源法》及配套系列法規,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保護與開發並重。依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控制礦產資源開發總量,遏止無序違法開采及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障資源供給安全。

開辟多元化投資渠道,加強我省經濟急需大宗礦產(優質煤、油氣、富鋁礦)、後備資源不足礦產(金、銀、銅、鉛、鋅、銻、螢石)、資源短缺礦產(富鐵、氧化錳、富磷、鉀鹽、硫鐵礦、鉻、鎳、鉑族)、潔凈能源礦產(煤層氣、地熱)的勘查,尤其要加強資源面臨枯竭的大中型礦山周邊地區的勘查。滿足礦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需要。

對鉬(鎢)、銻、金、富鋁、螢石、重晶石等礦產實行保護性開發,避免無序競爭,保護資源價值。

鼓勵到省外、國外風險勘查,利用省外、國外資源彌補省內短缺。探索資源戰略儲備制度,逐步建立礦產資源可持續安全供應體系。

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提高煤、金、鋁土礦等大宗礦產采選回收率,節約利用資源。開展中低品位鋁土礦、鐵礦、金礦尾礦、煤矸石、粉煤灰、鉬礦中的鎢、鐵礦中的鈷與放射性礦產、鋁土礦中的鎵、粘土礦中的鋰等綜合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優勢非金屬礦產如沸石、膨潤土、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高鋁耐火三石、含鉀岩石等深加工利用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處理好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關系。搞好礦山和礦業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礦業塌陷區與礦業廢地復墾改造,推行礦區生態環境補償金制度。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如水電、地熱、天然氣、煤層氣、太陽能、風能、煤制氣、煤制甲醇等;強化坑口電廠的消煤除塵技術,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煤塵排放。禁止平原開采磚瓦粘土,切實保護耕地。禁止在交通干線兩側、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地質公園進行露天開采,保護地面景觀資源。適度開發地下水資源,減輕地面沉降及其損失。

4.水土保持、綠地建設與國土整治

堅決貫徹《水土保持法》。堅持中央「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方針。停止毀林草和濕地開荒,不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生產糧食。農業綜合開發由改造中低產田與開墾宜農荒地相結合轉到以改造中低產田為主和保護生態環境上來。「十五」內實現25°以上陡坡耕地與活動性、半固定性沙丘沙地的退耕綠化。15°~25°較陡坡耕地除小部分土質肥厚者改造成標准梯田外,應大部分退耕綠化。2°~15°緩坡耕地改造成標准梯田,實行林、草、田間作,大力發展用材林、經濟林和人工草地。處理好退耕與農民經濟利益的關系。

組織實施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如黃河中游生態治理工程,漢江水繫上中游防護林工程、太行山二期、大別山、桐柏山、伏牛山及黃土丘陵溝壑區等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養林工程、農田防護林與農田林網恢復與建設工程、城郊生態防護林工程、農村「青山綠水」工程等。平原適度建設林地與林網,盡快扭轉我省山區山禿水枯、平原沙塵肆虐現象。

以科技進步促進水土保持與國土整治。加強天然林區生態恢復與重建技術、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和植被恢復技術、生態網路建設技術、林業品種與林產品開發技術、防沙治沙林草新品種開發技術、沙漠化監測與預警技術等。借鑒鄰省成功水土治理經驗、選育適宜林種、草種與先進種植技術和多種經營等措施,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認真編制國土整治規劃,合理調配土地利用結構,既保證青山綠水、生態環境好轉,又留足耕地與建設用地,保證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

5.濕地保護、恢復與建設

履行《濕地公約》簽字國義務。「通過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合理利用濕地是為人類利益而對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能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特徵」。

貫徹國務院「平垸行洪、退田還湖、以工代賑、移民建鎮、泄淤除障、疏浚河湖」的方針,正確處理濕地蓄洪行洪、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農業經濟發展間矛盾,有計劃開展大規模濕地保護與整治工程。

禁止在現有濕地開墾耕地和進行開發建設,為乾涸濕地引水補源,低窪易澇耕地與泄洪區腹地濕地化(建塘或培育濕地植被),適度發展濕地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建設良性濕地生態系統。

建立常設濕地保護機構,投入必要資金研究與保護濕地環境、珍奇禽、魚種類與生物多樣性。新建小浪底、丹江、宿鴨湖、南灣水庫、淮河幹流、淇河、小南海珍珠泉、鄭州花園口、商丘黃河故道等8個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黃河下游灘地、淮河干支流谷地等大型國家級、世界級濕地保護區,提高濕地保護與建設力度。

6.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生物多樣性

依法進行自然保護。堅決貫徹《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法規;履行《生物多樣性條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國際義務,切實保護好已建各類自然保護區。

加大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依照《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綱要(1996~2010)》和《河南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1999~2010)》中提出的目標,至2005年自然保護區達全省土地面積3.29%,2010年達3.65%。重要的是要盡快使分散的珍稀動植物棲息地連片規模化管理,保證物種與生態系統的生存完整性,以利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建設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別山、熊耳山、黃河下游與淮河幹流灘地濕地等大型自然保護區,給野生動植物提供足夠的生存繁衍空間。在近期爭取申報成功2~3處世界自然遺產、國際生物圈計劃和世界地質公園,提高保護級別與知名度。

實行加強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政策體系。保護區內堅決禁伐、禁獵和限制葯材採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內以恢復原有物種正常繁衍為主,應保持自有特色,慎重進行新種引入和馴養,避免異種入侵造成生態災難。

完善自然保護區法規體系。出台生態效益補償辦法、濕地保護辦法等地方性法律法規。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多方面開拓引資渠道,加強自然保護的物質基礎。

7.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

強化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建設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堅決貫徹《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系列環境法規,爭取城鄉環境質量的全面好轉。

建立節約資源、高效益、低污染型經濟。在工業結構改革中,徹底淘汰高消耗、高污染型企業與生產工藝,不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不僅單項工程建設要做環境評價,所有社會經濟發展計劃、規劃也應通過環境評價,從起點上杜絕產生新污染源的機制,以環境容量界定發展速度與規模。

改變污染監管治理觀念,從末端治理、濃度控制變為全過程總量、濃度雙控制;由單純行政手段變為自我約束、完善,主動發展生態工業,進行清潔生產;由單純防治污染變為防治污染與資源環境管理相統一,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三效益的統一。當前迫切需要調整我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和控制輕工、化工等污染大戶的污染物質產生量,盡快減輕污染強度。

加強江河污染治理力度,協調與上、下游各省的治污規劃、措施,盡快實現地表水質好轉。「十五」期間除繼續加強淮河治理外,重點治理黃河水質,保障沿黃城市合格飲用水與灌區合格農灌水。

加強城市環境的綜合治理力度。切實限控機動車數量與排放標准,限期清理煙囪等點污染源;發展公交事業,提高集中供熱、供氣比例;改造城市結構,果斷關、遷有污染傾向的工廠與開發機構;實施最嚴格的城市水源保護辦法,讓人民喝上「放心水」;盡快實行污水集中處理與垃圾無害化處理;注重城市雜訊、電磁、光、熱污染等特有污染類型治理,創造舒適、安全、安靜的生活工作環境。

注意治理農村地區面源污染,實施生態農業,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與地膜使用量,堅決制止鄉鎮企業污染回潮。查清地方病病因,對症採取治理措施,實行嚴格的肉、蛋、奶、糧食、蔬菜等的質量檢測標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研究制定環境價格及稅(費)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經濟與環境關系的杠桿。

加大環境保護科技投入,盡快開發出有效治理造紙、製革、化工、印染等重污染廢水和煤矸石等礦山尾礦治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8.自然災害類防禦

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損失。堅決執行《防震減災法》、《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水法》、《防洪法》等法規,爭取切實提高自然災害預報和防治能力。

科學配置自然災害防治力量。制定全省《自然災害防禦規劃》,建設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統一指揮機構,統籌協調民政、氣象、水利、地震、地礦、國土、建設、林業、農業、社會保障等各部門。以高技術綜合手段建設自然災害預期預警與中長期預報信息網路系統。加強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超前預報、實時監測、隨時監控、及時決策,促使自然災害防治手段現代化。

注意經濟建設、自然災害防治與自然規律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把「人定勝天」的意識變為「天人合一,和諧相處」。農業要停止山地開荒、圍湖造田;工程建設與礦山建設要進行地質災害評價,慎重選址,嚴格遵循地質規律施工,預防重大災害損失;水利建設要注意攔疏有度,留夠行洪滯洪空間與下游用水,要考慮洪水資源化利用,變害為利。

均衡投資政策,把過多強調的防洪抗洪投資部分轉移至植樹造林、水土保持、滑坡泥石流防治、氣象、地震預報等方面來。這樣可收到綜合防災減災效益,變被動防治為主動防治。

J. 淺淡環境保護規劃與末端治理的關系

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的區別

由清潔生產的定義可以知道,清潔生產是關於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持續的、創造性的思維,它是指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戰略。
從上述清潔生產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清潔生產是要引起研究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也就是全社會對於工業產品生產及使用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關注。使污染物產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達到最小,資源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而末端治理把環境責任只放在環保研究、管理等人員身上,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的污染物的處理上。具體對企業來說只有環保部門來處理這一問題,所以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地位。側重末端治理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污染控制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沒有密切結合起來,資源和能源不能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實際上都是物料,如農葯、染料生產收率都比較低,這不僅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嚴重的浪費了資源。國外農葯生產的收率一般為70%,而我國只有50~60%,也就是一噸產品比國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進生產工藝及控制,提高產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減污染物的產生,不但增加了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也減輕了末端治理的負擔。
(2)污染物產生後再進行處理,處理設施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三廢」處理與處置往往只有環境效益而無經濟效益,因而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使企業難以承受。
根據廢水水質、處理工藝流程及基礎設施情況不同,處理1噸水/時需要基建投資2~6萬元。據統計:處理1噸化工廢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則往往需要2~6元。目前許多企業由於種種原因,使物料流失嚴重,提高了物耗和產品成本,已經造成經濟損失,而流失到環境中的物料還需要很高的費用去處理。
(3)現有的污染治理技術還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廢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