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網路治理政府

網路治理政府

發布時間: 2020-12-01 08:15:05

『壹』 中國搭建以我為中心網路治理平台,這個平台是什麼

中國搭建以我為中心,網路治理平台,這個平台是什麼?我覺得可以問一下專業人士

『貳』 公共管理學 網路治理的實踐類型有哪些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會保障、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教育經濟專與管理五個二級學屬科門類這五個二級學科。

理論上,政策績效不同於政策結果之處在於它對其內在價值及其行為方式改變的特別關注,因而具有較強的價值意蘊。政策績效在社會轉型中的「應然」狀態與「實然」現實之間的差別,就是政策問題存在的閉區間。

在此基礎上,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權、公共政策的回應性、有效性、公共性、公民精神以及治理、善治等作為一種「績效指標」,對政策績效及其實現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拓展: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學,是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群體系。

『叄』 網路治理的為什麼治理

不治理網路太不安全了,每年多少人都上當受騙,特別是網路。所以相關部門應該要治理,才能營造一個綠色的網路環境。

『肆』 如何有效治理網路謠言,是對各級政府部門刻不容緩的大事

網路是虛擬社會,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密不可分,直接關系現實社會的和諧穩定。網路謠言把謊言包裝成「事實」,將猜測翻轉成「存在」,在網上興風作浪,擾亂人心。如果任其橫行,將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危害社會誠信。污染網路環境,危害社會穩定,影響公民的正常生活,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是沒有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表現,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刑法》對以造謠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捏造並散布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虛偽事實、編造恐怖信息等行為作出有罪規定。

『伍』 網路治理關鍵是要凝聚人心嗎

網路治理看上去是治網,本質上是做人心的工作,這意味著要更好遵循社會治理的規律,內最大限度凝容聚人心。

不管是贊許鼓勵還是批評打壓,是客觀深刻還是偏頗膚淺,都要用心甄別、辯證對待。屬於學術問題的,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積極加以引導;屬於思想認識問題的,要溫和寬容、團結轉化;屬於政治問題的,就要針鋒相對地斗爭。贏取人心,才是輿情應對的根本目標。來源:人民日報

『陸』 政府在互聯網治理問題應採取的措施

我認為政府在互聯網治理問題上應採取的措施是加強管控。要嚴把互聯網關。

『柒』 為什麼黨和政府要採取措施嚴厲打擊治理電信網路犯罪

你說呢?這么明顯的問題還要問!黨和政府是這個國家最高掌權機構為人民能平安平等生活他不得打擊犯罪分子維護人民權益嗎?

『捌』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什麼新挑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事實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工業時代的傳統政府治理習慣以部門為中心來解決問題、各部門獨立辦事的行政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模式必須與大數據、時效性等緊密結合。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
政府治理對象的雙重性
個人既是公民也可能是網民,組織既是實體的也可能是虛擬的,社會形態隨之分化為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
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關聯處理,能夠准確識別個人、組織、社群的行為特性和活動規律。政府作為「權威的一般性履行」的主體,可以制定並實施「量身定製」的公共政策,從而實現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伴隨著互聯網的加速普及,很多人通過互聯網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意識到需要運用視頻訪談、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等新的網路渠道與民眾直接溝通,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的新挑戰
互聯網重構了個人、組織、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顛覆了傳統的治理模式和方式,給政府治理帶來了無法迴避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
時效性
互聯網擴大了政府治理的邊界,要求政府對公眾需求作出即時或瞬時回應。互聯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按照7×24×365(7個工作日、24小時、一年365天)的時間維度運行,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表達訴求和期待,甚至可以發泄不滿和抗議。他們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於網路。那些可能讓公眾感同身受的信息,依託互聯網傳播的放大效應引發強烈的社會共鳴,從而要求政府部門及時作出回應。如果政府部門仍然墨守繁文縟節、久拖不決等陳規,或者抱有「事不關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最終就有可能導致事態的演變超出各方當事人的預期。
復雜性
互聯網的普及喚醒了人們的權利意識,相應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難度。比如在個人信息泄露及其所對應的個人隱私保護方面,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15年3月發布的《2014年度消費者個人信息網路安全報告》,約三分之二的受訪消費者在過去一年裡曾遭遇過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被竊取。對此,受訪消費者普遍認為政府部門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信息不對稱性
海量數據催生了信息冗餘,信息冗餘並不意味著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相反,信息越充裕,信息處理成本就越高,信息不對稱性問題往往也就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配置更多的資源去篩選和處理各類數據,以甄別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條件變數和約束變數。
隨機因素干擾
政府治理面臨的隨機因素不斷增加,放大了治理機制缺失的弊端,進而嚴重影響了公共政策和政府的權威性。互聯網所構建的開放環境一般是在「匿名」狀態下運行的,其本身無法排除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不良和不實信息,這使得政府治理面臨著很多隨機因素。如果不能及時澄清並清除這些隨機因素,很可能會釀成事端。
身份認同危機
近年來,中國的數字鴻溝一直呈擴大趨勢。中國城鄉間、地區間等的數字鴻溝,正逐步表現為寬頻鴻溝、應用鴻溝、技能鴻溝以及知識鴻溝,以至其所可能引發的身份認同危機,會嚴重影響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馬太效應」,影響政府治理的效果。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新思維——三個「必須認識到」
首先,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平等參與的平台。互聯網就如同一個政策對話場和治理論壇,人們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和不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為政府提供了聽取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中國政府網開設的「我向總理說句話」的常設窗口,從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27日共收到超過12萬條網民留言,其中很多建議成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依據和民意基礎。
其次,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多中心的、具有自組織功能的社會化網路。多中心特性就意味著無論是言論還是權威都帶有「去中心」「碎片化」和「去行政化」的色彩,公信力必須建立在整個社會話語和共識的基礎上,因而政府治理必須與多中心密切互動。同時,行為當事人的話語往往更加能夠引發社會共鳴和共振,因此,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有了自主治理、協商治理和闡釋治理等多元趨向。
最後,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所及之處就是治理所及之處。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應用,網路幾乎覆蓋了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基本上描繪了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幅全息圖。
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公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期望值的提升,不斷對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轉型正在逐步展開。人們往往認為,互聯網所帶來的未知因素遠遠多於已知因素,而實際上,互聯網真正帶來的是探索未知因素的無窮可能性。我們既不能將現實社會的治理困境和尷尬歸咎於互聯網,也不能對互聯網所「賦予」的效率抱以幻想,畢竟互聯網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本身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對象。
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永無止境。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玖』 網路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哪些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依法治理、堅持綜合治理、堅持源頭治理。
1、堅持系統治理。社會治理不僅是政府的工作職能,而且也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參與,要從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共同治理轉變。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各種優勢發揮到社會治理中。政府要發揮關鍵作用,把社會治理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不斷提升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的能力。社會各方面要踴躍參與社會治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人民群眾的協調作用,形成社會治理的健全體系。
2、堅持依法治理。堅持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的重要內容,社會治理當然也要堅持依法依歸,從管控規制向法治保障轉變。要加強法律宣傳,樹立法治思維,改進法治方式,做到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制環境。切實加強社會治理領域的立法,促進各級執法機關要嚴格公正執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
3、堅持綜合治理。社會治理不能簡單除暴的進行,要學會應用網路、媒體等新的治理手段,進入新的社會領域,從單一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注重道德約束,注重規范社會行為,注重運用教育、協商等工作方式,注重協調社會關系。
4、堅持源頭治理。社會治理必須從源頭上根治矛盾,解決源頭性問題,從事後處置向源頭治理前移。要高度重視了解民情民意,要高度重視了解存在問題根源,從被動應付向注重治本轉變,使社會治理關口前移,盡可能使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里。要注重形成社會治理的長效機制,將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變成制度,進一步健全各方參與的機制。

『拾』 網路空間治理的意義

1984年,移居加拿大的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寫下了一個長篇的離奇故事,書名叫《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小說出版後,好評如潮,並且獲得多項大獎。故事描寫了反叛者兼網路獨行俠凱斯,受雇於某跨國公司,被派往全球電腦網路構成的空間里,去執行一項極具冒險性的任務。進入這個巨大的空間,凱斯並不需要乘坐飛船或火箭,只需在大腦神經中植入插座,然後接通電極,電腦網路便被他感知。當網路與人的思想意識合而為一後,即可遨遊其中。在這個廣袤空間里,看不到高山荒野,也看不到城鎮鄉村,只有龐大的三維信息庫和各種信息在高速流動。吉布森把這個空間取名為「賽伯空間」(Cyberspace),也就是所說的"網路空間"。

"工業世界的政府,你們這些肉體和鋼鐵的巨人,令人厭倦,我來自網路空間,思維的新家園。以未來的名義,我要求屬於過去的你們,不要干涉我們的自由。我們不歡迎你們,我們聚集的地方,你們不享有主權。"

我們沒有民選政府,將來也不會有,所以我跟你們講話,運用的不過是自由言說的權威。我宣布,我們建立的全球社會空間,自然地不受你們強加給我們的專制的約束。你們沒有任何道德權利統治我們,你們也沒有任何強制方法,讓我們真的有理由恐懼。政府的正當權利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你們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們的同意,你們也沒有得到我們的同意。我們沒有邀請你來,你們不了解我們,不了解我們的世界。網路空間不在你們的疆界之內。不要認為你們可以建造這樣一個疆界,好像建造一座公共建築。你們沒有這個能力。這個疆界是一件自然行為,它將從我們的集體行動中生發出來。你們從來沒有參加過我們的大會,你們也沒有創造我們的市場財富。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道德,我們的不成文法典,你們一無所知,這些法典已經在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比你們的任何強制所能達到的要好得多。

你們說我們有問題,你們要解決這些問題。你們用這個借口侵犯我們的領地。你們所宣稱的這些問題,許多都不存在。真正沖突出現的時候,不公正出現的時候,我們自己會鑒定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它。我們正在形成我們自己的社會契約。治理將出現,但根據的是我們世界的情況,不是你們的。我們的世界,是不同的。

網路空間由交易、關系和思想本身構成,它們像一道永恆的波浪,在我們的交流之網上部署著。我們的世界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我們的世界不是肉體存在的世界。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人人都可以進入這個世界,而不必考慮由種族、經濟力、武力、出生地而來的特權或偏見。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人人、處處可以表達他或她的信仰,無論這種信仰是多麼古怪,而不再害怕被強制沉默或強制一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