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推進三大治理

推進三大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01 03:32:34

1. 黨風廉政建設三大整治是什麼

從相關新聞信息分析,黨風廉政建設三大整治應該是:1.開展領導幹部以權謀私插手工程建設專項治理。2.開展嚴肅查處基層黨員幹部違紀違法行為專項治理。3.開展「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

2. 請問我國治理的三大流域是什麼

不知道這跟我國的三大流域一不一樣,我國的三大河流是長江,黃河,珠江

3. 四同共建內容

指: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攜手共建網路命運共同體。

一、發展共同推進:網路的本質在於互聯,信息的價值在於互通。只有加快互聯互通步伐,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才能充分釋放互聯網之力。

二、安全共同維護: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做到「安全共同維護」,就應在承認和尊重各國網路主權基礎上,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

三、治理共同參與:互聯網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互聯網必須深化網路空間國際合作。

四、成果共同分享:開放的互聯網帶來了無限可能,也讓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凝聚成了聲息相通、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

(3)推進三大治理擴展閱讀:

「四個共同」的現實意義:

同一個網路,同一個未來。當前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期,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也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共同」就充分體現了對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對網路空間發展治理規律的准確把握,對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發展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真誠願望。而烏鎮峰會,就是實現「四個共同」的現實載體,是中國與世界共享共治的平台。

4. 環境治理三大戰役的內涵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要深入推進「藍天行動」,重點抓好工業廢氣排放、揚塵整治、餐飲油煙治理、秸稈禁燒和還田利用、輸入性污染控制等工作;要持續實施「碧水行動」,重點抓好黑臭水體整治、「兩湖」流域綜合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要扎實開展「凈土行動」,弄清楚現狀、摸清楚風險,分類施策,分類施治,認真落實關於廢棄農膜收集處理體系建設、飼料清潔化行動、糞污治理專項行動要求;要強化執法,對環保違法違規項目和多次違法排污的企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罰的罰,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要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運用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多種手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相協同。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在市縣兩級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完善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有序啟動和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快在鄉鎮(街道)設立環保機構,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開展「三大戰役」涉及的機構、編制、經費等問題,要認真研究解決,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要強化投入,推進重點區域(流域)、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項目治理。
二要強化環保考核。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工作在目標考核中的權重,適當增加分值,依據不同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對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區,取消優秀等次。省上在我市試點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市推行,對在任職期間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並負有責任的,即使已經調離崗位也要嚴肅追責。
三要加強環保問責。中央、省上對加強環保問責的要求非常明確,表明了抓好環保工作、嚴肅追責問責的堅定決心。我市紀檢監察部門、督察部門、環保部門要加強跟蹤督察督辦,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堅決問責,工作沒完成的實行「一票否決」,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依法依紀堅決查處。

5. 運用貨幣政策三大法寶治理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應對措施
通貨緊縮時
一)寬松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二)寬松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三)結構性調整
對由於某些行業的產品或某個層次的商品生產絕對過剩引發的通貨緊縮,一般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四)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六)惡性緊縮模型
國家綜合物價指數,只發行與國民數量相當的貨幣,後果貨幣無限升值,如戰國時齊刀幣,王莽篡漢時發行的法幣。
通貨膨脹時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6. 治轉提三大整治攻堅戰指的是什麼

治理轉變為提防
①元 張可久《醉太平·無題》曲:「塵蒙了鏡台,粉淡了香腮,不提防今夜故人來。」
②《水滸傳》:「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③《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玉英是聰明女子,見話兒說得蹊蹺,已明白是個不良人,留心提防。」

7.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是三大需求投資中的一部分么

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我們這個行星上人類生存和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命線。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年水資源量為235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6.6 %,在聯合國公布的149個國家中排在第109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不僅缺水,而且水資源污染也較嚴重,據統計,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排泄物中,已有2221種化學污染物和1441種有毒藻類、細菌、病毒等流人到水體中,使水資源的質量下降,功能減退,形成了水質性短缺問題。
在全國統計的523條河流中,有436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較重污染。全國有2400公里的河流因污染而魚蝦絕跡。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3%富營養化。生活用水質量不佳,有55%的重點城鎮水源地達不到飲用水標准,有29%的人飲用不潔水。經調查,我國人群患病的88 %、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廢水直排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全國每年廢水排放量約400億噸,大約有80%的污水沒有處理和處理不達標直接排向江河湖海,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水環境。據專家分析,1噸污水能污染20噸清水。保護水體,控制廢水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嚴重任務。為此,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知識經濟給環境保護帶來機遇
知識經濟時代革新了大規模能耗、物耗的傳統生產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的排放將大幅度削減,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同時,生產的網路化和虛擬化將大幅度降低社會物質流的密度與頻數,有利於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合理、高效、綜合地利用和開發資源,清潔工藝、清潔生產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以及有益於環境的高技術產業等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石油化工、家電、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污染將大大降低,環境壓力將大大減輕。此外,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很大改變,從業人員知識層次高,屬於智能型勞動力,這就有利於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的增強和提高,有利於自覺地規范環境行為,參與環境保護。
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之路
環境保護市場化,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環境保護過多地依賴政府,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局面。要遵循經濟規律,建立環境保護的宏觀政策調控體系,尋求最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投資方式,利用市場作用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環境職能。在市場的引導下,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社會公眾自覺參與、自我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企業化行為,逐步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的一條原則就是「誰污染誰治理」,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得到的。如污染甚為嚴重的鄉鎮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設污染治理設來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企業負擔過重,運行也不經濟。但其污染和破壞了環境,是一定要承擔責任,也一定要有相應補償的。因此,現行的政策將改為「誰污染誰付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降低成本,發揮投資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避免環境保護的盲目投資、到處布點、重復建設。環保設施建設,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通過吸納商業資本、銀行、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投資,並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允許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在企業化運作下,政府可將環保投人引進資本運行領域,成為營運資本,在運營中不斷保值和升值。這樣既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又能實現投資的滾動發展。
推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這是要改變環保事業在一些地方的長期附屬地位,使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運營,由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來承擔;要通過新機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運營服務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投人產出機制,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企業平等競爭、自願參與的市場行為;才能改變環境污染治理社會化服務程度低、小生產式運行的局面。通過市場化運行,促進投資者、經營者自覺動用資源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機制,兼顧環保治理效果與運營管理者效益,形成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
目前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設施運營服務業已在逐步興起,國家環保總局也在部分省市進行了環保設施運營企業化管理的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為了規范這項工作,國家環保總局還頒發了(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今年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保設施運營資質認可工作。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管理,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認為這種方式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也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可使企業獲得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歪保服務市場。由此可見,以發展環保設施運營服務為突破口,推進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企業擁護,社會關注,市場需要,順應形勢,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我們應該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促進其正常發展。

8. 德國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主要有哪三大戰略

德國政府在空氣污染物防治方面主要基於三大戰略:
1、首先是制定空氣質量回標准,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答及污染防治方案;
2、其次是用技術等手段限制排放,包括關停污染源;
3、三是完善監管機制,針對具體污染物給出排放上限。
空氣污染的治理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

9. 論述貨幣政策三大工具與通貨膨脹治理。

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通脹治理方法一般有三種:
1.控制貨幣供應量。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具體解釋可以網路上查一下。解釋的都很詳細

10. 環保三大政策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作為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提上了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污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對於我們國家,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解決全國突出的環境問題,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政府面臨的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

一、我國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的政策背景

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社會問題,它是與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類社會發展尤其是那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的必然產物。西方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社會,他們已在償還工業化起步階段以來對環境欠下的債務。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經歷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我們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應該提前把環境保護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既是歷史的教訓,也是我們面臨的必然選擇,在環境危機日益深化的情況下一種被動選擇。因為環境問題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1、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污染問題是人類社會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它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必然產物。雖然經過多年的治理,我國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重。據統計,2004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15%。在全國七大水系中,根據413個水質監測斷面記錄,只有41.6%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三類標准,比2000年下降16.1%,長江、珠江的水質較好,海河、黃河、淮河、遼河、松花江的水質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氣質量41.4%達到二級標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問題嚴重。城市雜訊擾民較為普遍,7.3%的城市處於嚴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我國進入了一個環境污染事故的高發期。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因素。

2、生態惡化趨勢加劇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與之發生聯系的自然因素的總和,人類的活動必然對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的范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每年還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全國森林面積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列世界第134位,占國土面積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僅為5.86%,亂砍濫伐現象仍屢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鹼化的面積達1.35億公頃,約占草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並且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水生態系統失衡,2004年,全國有79個城市缺水,有2340萬人口,1300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生物多樣性銳減,野生動植物豐富區面積不斷減少,亂捕濫獵和亂挖濫采現象屢禁不止。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和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3、入世給我國環境保護帶了新挑戰

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即通常所謂的入世。入世後,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履行相應的義務。發達國家會要求我們執行與之同樣的高環境標准。[1]因此,WTO的一些綠色條款,有可能對我國商品出口造成影響,限制了國內那些不符合環境標准商品的出口貿易。這就要求國內企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改善環境行為,以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是,高環境標准又會導致產品成本增加,降低產品競爭力,阻礙其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如何協調高質量環境保護標准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成為入世後我國環境保護政策面臨的新挑戰。

4、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舉措

二、我國當前環境保護政策的主要內容與分析

建國後相當一個時期里,我們沒有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但是環境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忽視環境保護,人類社會必將為自身的發展而付出代價。隨著環境問題的凸現,國務院於1973年成立了環保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在全國開始「三廢」治理和環保教育,這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具體包括三大政策八項制度,[2]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這三項政策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請登記與許可證」,「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項制度。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政策

環境保護政策是把環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通過各種方式達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預先採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有效率的辦法。中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防止環境污染的產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環境保護納入國家和地方的中長期及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

2、誰污染,誰治理政策

從環境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又是一種共有資源,為了避免「共有地悲劇」,必須由環境破壞者承擔治理成本。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即由污染者承擔其污染的責任和費用。其主要措施有:對超過排放標准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徵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於防治污染;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結合企業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

3、強化環境管理政策

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無法通過私人市場進行協調而得以解決。[4]解決外部性問題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種典型的外部行為,因此,政府必須介入環境保護中來,擔當管制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與企業一起進行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法規與標准體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及國家和地方監測網路;實行地方各級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重要城市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學視角下的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分析

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不是一項具體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個完善的政策體系。下面筆者將從政策科學的角度對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做出具體分析。

1、在政策目標取向上,重視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政策目標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結果或完成的任務。政策的目標取向決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過程中的價值抉擇。環境保護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具體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不僅考慮環境保護目標的需要,同時也注重環境對經濟系統可能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說,我國環境政策的總體戰略是「環境與經濟協調型」的,而不是「環境優先型」的。這一特徵與我國環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國正處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人們生活水平不高的國情下,追求「環境優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現實的。

2、在政策主體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體和執行主體。政策主體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的個人或組織。由於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狀況、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不同,各國的政策制定主體也有所差異。我國在以政府為本位的現實狀況下,政府是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主體。我國政府擔當著環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會團體和企業雖然也參與環境保護事業,但由於環境保護政策已把權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們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參與的治理體系,是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執行環境保護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會面臨決策失誤和執行不力的困境。正是這些局限性為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環境保護事業提供了空間。

3、在政策作用點上,注重同時從根源上預防和從後果上治理。我國「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政策表明環境保護政策既要處理已經出現的後果,更要採取措施預防新的環境問題。預防新的污染源出現,可以把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則是一種補救式措施。所以,在具體的環境保護工作中要堅持把預防與治理二者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環境保護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實施機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誘導性手段相結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預環境保護,而誘導性手段是政府藉助市場機制誘使企業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護環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國佔主導地位,價格、稅收等一些起到誘導性作用的經濟手段使用得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門和官員的自利行為會呈現「軟化」現象,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從長遠來看,運用經濟手段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是一種必然趨勢。

四、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實施中的問題與政策建議

我國的各項環境保護政策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落實,取得了巨大成績。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也得到一定遏制。這與各項政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這些政策成為國家環境保護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為例,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全年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80079件,確定交納排污費單位73.3萬個,共徵收排污費94.2億元,當年辦理環境設立項目323264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99.3%,「三同時」制度實際執行項目78907個,合格項目76038個,執行合格率95.7%,當年完成限期治理項目數22649項,關停並轉企業13338個。*進入2005年以來,又先後有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東方金鋁公司電解鋁技術改造項目等一批項目因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法被叫停,並責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引咎辭職,掀起了新的「環保風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執行力度是較大的。其中,這與黨和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提高密切相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行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何認識這些問題,並對政策做出相應調整,是環境保護政策作用得以發揮的關鍵。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生成和發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環境變化,政策也要隨之改變。我國正在經歷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而這個轉變就是我國公共政策的客觀政策環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與這一轉變相適應,環境保護也是如此。我國從開始實行環境保護以來,制定了大量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它們為我國的環境保護提供了客觀法理依據,在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原有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時」制度原本是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的重要措施。但這些管制性措施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硬的預算約束機制使企業投資於治理污染設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勵,加上政府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企業會採取機會主義行為,著眼於短期效益最大化,而盡可能減少環境方面的投資,從而使「三同時」制度逐步失去應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體現價值規律的要求,在執行過程中偏離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費標准應根據污染物的治理費用和社會損失費用確定,至少不能低於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費標准偏低,僅為治理設施運轉成本的50%左右,某些項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許多企業寧願交納排污費而不願進行治理。

最後,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體的責任。在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政府仍承擔著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據統計,70%以上的環境保護投資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近60%的污染物消減和控制投資是由私人部門直接支付的。單一的投資主體造成我國環境治理經費嚴重不足,環境保護政策資源不足,影響了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

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認同。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對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從社會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公平分配,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資源的公平分配,當代人和後代人資源的公平分配;從經濟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在保護地球上自然系統的基礎上經濟持續增長;從自然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綜合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挑戰,它謀求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模式,這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一個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業,並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徹底擺脫貧窮、人口、資源和環境困難的唯一選擇。在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以後,國務院組織編制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和行動方案,並已經開始了具體的行動,這表現出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決心。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