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30 16:37:36

① 水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技術措施有哪些

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因此,污水處理應符合我國制定的環境保護法規和方針政策.在環保的規劃設計中,必須把生產觀點和生態觀念、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統籌考慮,把治理污水和改進生產工藝、實行清潔生產結合起來統籌考慮.通過系統的分析和考證,尋求比較合理的治理方案.污水處理環保管理的主要原則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x0d對於一些傳統的、低產值的、污水治理難度極大的垃圾產品應該下決心用高產值的、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置換掉.如果某產品的年利潤還抵不上每年用於污水的治理成本,這樣的產品應下決心停止生產,換上污染少且易於治理達標的產品.(2)加強管理,減少污染\x0d企業管理也是防治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如設備的跑、冒、滴、漏;不按操作規程辦事造成的生產事故或產品報廢等導致的大量高濃度污水的產生;用大量的水沖洗設備與地面,造成污水量的增加;冷卻水與生產污水未做到「清濁分流」,都會增加污水的水量和污水的治理難度.(3)建立區域性的小型污水處理廠\x0d對工廠比較集中的地方,不必套用「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而應該加強各企業間的聯系,統籌考慮污染的治理對策,若有必要和可能,可將各個工廠的污水集中處理,建立統一的污水處理廠,實行「誰污染,誰出錢」的治理方法.因為各個工廠由於產品的不同,污水的水質也不是一樣的,如有的工廠的污水是酸性的,而有的工廠的污水卻是鹼性的,放在一起處理可以減少中和葯劑的處理費用;有的工廠排出的高鹽分低COD的污水,而有的工廠的污水卻是高濃度易生物降解的,如果單獨處理的話,都是治理難度很大的污水,但如果放在一起進行生化處理,由於水質條件的改善,不僅可以減少污水的處理難度,而且可以提高處理效率.(4)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x0d為了減少污水水量,首先應該在污水產生的源頭上多做文章.如可以考慮水的循環利用、或多次重復利用,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盡量減少外排水量.在國外,某些先進企業水的循環利用率已經達到96%以上,而上海生產企業水的循環利用率還停留在20-30%的較低水平,尚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提高生產用水的循環利用率不僅可以減輕環境污染,而且還能減少新鮮水的補充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日益緊張的水資源問題.在污水處理時,也應該盡量考慮處理出水的循環使用.(5)回收利用和綜合利用\x0d污水中的污染物,都是在生產過程中進入水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反應介質(如溶劑),特別是精細化工生產中一些化學反應往往不能十分安全,產品的分離過程也不可能十分徹底,因此在污水中尤其是在反應母液中常含有一定數量的有用物質.排放這些污染物質,就會污染環境,造成危害.但若加以回收利用或綜合利用,便可以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或以廢治廢,取長補短,綜合治理,就可以節省水處理的費用.

②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出到哪一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下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十個方面開展防治行動。
全文如下: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我國一些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和損害群眾健康,不利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堅持政府市場協同,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全面依法推進,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堅持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全民參與,推動節水潔水人人有責,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主要指標:
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葯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環境保護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能源局等參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葯製造、製革、農葯、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葯(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製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環境保護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參與)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並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環境保護部牽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參與)
(二)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採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除乾旱地區外,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於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等參與)
(三)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農業部牽頭,環境保護部參與)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葯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准規范,明確環保要求,新建高標准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農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質檢總局等參與)
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在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區要優先種植需肥需葯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問題較嚴重,且農業用水比重較大的甘肅、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山東、河南等五省(區),要適當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2018年底前,對3300萬畝灌溉面積實施綜合治理,退減水量37億立方米以上。(農業部、水利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參與)
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環境保護部牽頭,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等參與)
(四)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分類分級修訂船舶及其設施、設備的相關環保標准。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內河船舶執行新的標准;其他船舶於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經改造仍不能達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航行於我國水域的國際航線船舶,要實施壓載水交換或安裝壓載水滅活處理系統。規范拆船行為,禁止沖灘拆解。(交通運輸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質檢總局等參與)
增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編制實施全國港口、碼頭、裝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接收處置能力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位於沿海和內河的港口、碼頭、裝卸站及船舶修造廠,分別於2017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達到建設要求。港口、碼頭、裝卸站的經營人應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活動污染水環境的應急計劃。(交通運輸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等參與)
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五)調整產業結構。依法淘汰落後產能。自2015年起,各地要依據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標准,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及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並實施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備案。未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暫停審批和核准其相關行業新建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嚴格環境准入。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區域環境准入條件,細化功能分區,實施差別化環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已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要實施水污染物削減方案,加快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到2020年,組織完成市、縣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環境保護部牽頭,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六)優化空間布局。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並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遊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新建、改建、擴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七大重點流域幹流沿岸,要嚴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醫葯製造、化學纖維製造、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參與)
推動污染企業退出。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葯製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嚴格城市規劃藍線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佔用水域。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濱海地帶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限期退出。(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環境保護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七)推進循環發展。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推進礦井水綜合利用,煤炭礦區的補充用水、周邊地區生產和生態用水應優先使用礦井水,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鼓勵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油石化、化工、製革等高耗水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水利部、能源局等參與)
促進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嚴重地區城市為重點,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和利用。具備使用再生水條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鋼鐵、火電、化工、制漿造紙、印染等項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許可。自2018年起,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築,北京市2萬平方米、天津市5萬平方米、河北省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應安裝建築中水設施。積極推動其他新建住房安裝建築中水設施。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參與)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推動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區電力、化工、石化等行業,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等工業用水。在有條件的城市,加快推進淡化海水作為生活用水補充水源。(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三、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
(八)控制用水總量。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健全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加強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應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用水大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用水要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節水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運。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水利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等參與)

③ 如何解讀"十三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

一是抓緊制定研究建立全國及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組建全國水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要推動地方人民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努力形成「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新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細化責任。各級環保部門要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盡快制定本行政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同時要因地制宜細化《水十條》各項任務措施和部門分工,明確同級相關部門、下級政府、排污企業及社會公眾的治污責任。
三是統籌考慮自然水系完整性,合理劃分地表水生態環境功能區,科學確定水質目標,大力推行排污許可管理,有效銜接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收費等制度,確保水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能夠客觀反映質量變化情況,讓公眾切實感受到水環境治理效果。四是綜合施策,嚴格監管。加強前瞻技術研發,創新環境監管手段和方式,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完善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等收費和稅收政策,推行綠色信貸和實施跨界補償措施,建立有利於水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
五是編制規劃,做好儲備。抓緊啟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細化分解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要求、任務措施、完成期限,並分解落實到責任主體;積極協同有關部門,針對流域控制單元達標、飲用水水源保護等中心任務,組織、論證、儲備一批水污染防治項目。

④ 《山西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的內容。

第一條 為了保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合理開發利用海島自然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屬海島的保護、開發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海島,是指四面環海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包括有居民海島和無居民海島。 本法所稱海島保護,是指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保護,無居民海島自然資源保護和特殊用途海島保護。 第三條 國家對海島實行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海島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海島的保護和管理,防止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遭受破壞。 第四條 無居民海島屬於國家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無居民海島所有權。 第五條 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全國有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保護工作。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保護工作。 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無居民海島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居民海島保護和開發利用管理的有關工作。 第六條 海島的名稱,由國家地名管理機構和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和發布。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在需要設置海島名稱標志的海島設置海島名稱標志。 禁止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海島名稱標志。 第七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島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公民的海島保護意識,並對在海島保護以及有關科學研究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海島保護法律的義務,並有權向海洋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違反海島保護法律、破壞海島生態的行為。
[編輯本段]第二章 海島保護規劃
第八條 國家實行海島保護規劃制度。海島保護規劃是從事海島保護、利用活動的依據。 制定海島保護規劃應當遵循有利於保護和改善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促進海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海島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徵求有關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經批准後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但是,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第九條 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軍事機關,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組織編制全國海島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全國海島保護規劃應當按照海島的區位、自然資源、環境等自然屬性及保護、利用狀況,確定海島分類保護的原則和可利用的無居民海島,以及需要重點修復的海島等。 全國海島保護規劃應當與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和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十條 沿海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軍事機關,依據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省、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省域海島保護規劃,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國務院備案。 沿海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本行政區域內海島保護專項規劃。 省域海島保護規劃和直轄市海島保護專項規劃,應當規定海島分類保護的具體措施。 第十一條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要求本行政區域內的沿海城市、縣、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海島保護專項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可以要求沿海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域海島保護規劃。 沿海城市、鎮海島保護專項規劃和縣域海島保護規劃,應當符合全國海島保護規劃和省域海島保護規劃。 編制沿海城市、鎮海島保護專項規劃,應當徵求上一級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的意見。 縣域海島保護規劃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沿海縣級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編制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確定的可利用無居民海島的保護和利用規劃。 第十三條 修改海島保護規劃,應當依照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審批程序報經批准。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完善海島統計調查制度。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海島綜合統計調查計劃,依法經批准後組織實施,並發布海島統計調查公報。 第十五條 國家建立海島管理信息系統,開展海島自然資源的調查評估,對海島的保護與利用等狀況實施監視、監測。
[編輯本段]第三章 海島的保護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六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海島的自然資源、自然景觀以及歷史、人文遺跡。 禁止改變自然保護區內海島的海岸線。禁止採挖、破壞珊瑚和珊瑚礁。禁止砍伐海島周邊海域的紅樹林。 第十七條 國家保護海島植被,促進海島淡水資源的涵養;支持有居民海島淡水儲存、海水淡化和島外淡水引入工程設施的建設。 第十八條 國家支持利用海島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在海島從事科學研究活動不得造成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破壞。 第十九條 國家開展海島物種登記,依法保護和管理海島生物物種。 第二十條 國家支持在海島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生態建設等實驗基地。 第二十一條 國家安排海島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海島的保護、生態修復和科學研究活動。 第二十二條 國家保護設置在海島的軍事設施,禁止破壞、危害軍事設施的行為。 國家保護依法設置在海島的助航導航、測量、氣象觀測、海洋監測和地震監測等公益設施,禁止損毀或者擅自移動,妨礙其正常使用。 第二節 有居民海島生態系統的保護 第二十三條 有居民海島的開發、建設應當遵守有關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水資源和森林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 第二十四條 有居民海島的開發、建設應當對海島土地資源、水資源及能源狀況進行調查評估,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海島的開發、建設不得超出海島的環境容量。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必須符合海島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設用地和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 有居民海島的開發、建設應當優先採用風能、海洋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雨水集蓄、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利用等技術。 有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應當劃定禁止開發、限制開發區域,並採取措施保護海島生物棲息地,防止海島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降低。 第二十五條 在有居民海島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生態保護設施優先建設或者與工程項目同步建設的原則。 進行工程建設造成生態破壞的,應當負責修復;無力修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並可以指定有關部門組織修復,修復費用由造成生態破壞的單位、個人承擔。 第二十六條 嚴格限制在有居民海島沙灘建造建築物或者設施;確需建造的,應當依照有關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未經依法批准在有居民海島沙灘建造的建築物或者設施,對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應當依法拆除。 嚴格限制在有居民海島沙灘採挖海砂;確需採挖的,應當依照有關海域使用管理、礦產資源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嚴格限制填海、圍海等改變有居民海島海岸線的行為,嚴格限制填海連島工程建設;確需填海、圍海改變海島海岸線,或者填海連島的,項目申請人應當提交項目論證報告、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申請文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定報經批准。 本法施行前在有居民海島建設的填海連島工程,對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由海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生態修復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第三節 無居民海島的保護 第二十八條 未經批准利用的無居民海島,應當維持現狀;禁止採石、挖海砂、採伐林木以及進行生產、建設、旅遊等活動。 第二十九條 嚴格限制在無居民海島採集生物和非生物樣本;因教學、科學研究確需採集的,應當報經海島所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條 從事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確定的可利用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活動,應當遵守可利用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規劃,採取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避免造成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破壞。 開發利用前款規定的可利用無居民海島,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項目論證報告、開發利用具體方案等申請文件,由海洋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涉及利用特殊用途海島,或者確需填海連島以及其他嚴重改變海島自然地形、地貌的,由國務院審批。 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審查批準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一條 經批准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的,應當依法繳納使用金。但是,因國防、公務、教學、防災減災、非經營性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測繪、氣象觀測等公益事業使用無居民海島的除外。 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二條 經批准在可利用無居民海島建造建築物或者設施,應當按照可利用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規劃限制建築物、設施的建設總量、高度以及與海岸線的距離,使其與周圍植被和景觀相協調。 第三十三條 無居民海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和排放。 無居民海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禁止在無居民海島棄置或者向其周邊海域傾倒。 第三十四條 臨時性利用無居民海島的,不得在所利用的海島建造永久性建築物或者設施。 第三十五條 在依法確定為開展旅遊活動的可利用無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不得建造居民定居場所,不得從事生產性養殖活動;已經存在生產性養殖活動的,應當在編制可利用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規劃中確定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 第四節 特殊用途海島的保護 第三十六條 國家對領海基點所在海島、國防用途海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內的海島等具有特殊用途或者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島,實行特別保護。 第三十七條 領海基點所在的海島,應當由海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保護范圍,報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備案。領海基點及其保護范圍周邊應當設置明顯標志。 禁止在領海基點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可能改變該區域地形、地貌的活動。確需進行以保護領海基點為目的的工程建設的,應當經過科學論證,報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同意後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禁止損毀或者擅自移動領海基點標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對領海基點所在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實施監視、監測。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海島領海基點的義務。發現領海基點以及領海基點保護范圍內的地形、地貌受到破壞的,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海洋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十八條 禁止破壞國防用途無居民海島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有居民海島國防用途區域及其周邊的地形、地貌。 禁止將國防用途無居民海島用於與國防無關的目的。國防用途終止時,經軍事機關批准後,應當將海島及其有關生態保護的資料等一並移交該海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第三十九條 國務院、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海島自然資源、自然景觀以及歷史、人文遺跡保護的需要,對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島及其周邊海域,依法批准設立海洋自然保護區或者海洋特別保護區。
[編輯本段]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對有居民海島保護和開發、建設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一條 海洋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合理利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海洋主管部門及其海監機構依法對海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二條 海洋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有權要求被檢查單位和個人就海島利用的有關問題作出說明,提供海島利用的有關文件和資料;有權進入被檢查單位和個人所利用的海島實施現場檢查。 檢查人員在履行檢查職責時,應當出示有效的執法證件。有關單位和個人對檢查工作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文件和資料等;不得拒絕或者阻礙檢查工作。 第四十三條 檢查人員必須忠於職守、秉公執法、清正廉潔、文明服務,並依法接受監督。在依法查處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時,發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違法行為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向其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提出處分建議。
[編輯本段]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海洋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對海島保護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依法予以查處,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改變自然保護區內海島的海岸線,填海、圍海改變海島海岸線,或者進行填海連島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採挖、破壞珊瑚、珊瑚礁,或者砍伐海島周邊海域紅樹林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無居民海島採石、挖海砂、採伐林木或者採集生物、非生物樣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在無居民海島進行生產、建設活動或者組織開展旅遊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進行嚴重改變無居民海島自然地形、地貌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在海島及其周邊海域違法排放污染物的,依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領海基點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或者其他可能改變該區域地形、地貌活動,在臨時性利用的無居民海島建造永久性建築物或者設施,或者在依法確定為開展旅遊活動的可利用無居民海島建造居民定居場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損毀或者擅自移動領海基點標志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五十二條 破壞、危害設置在海島的軍事設施,或者損毀、擅自移動設置在海島的助航導航、測量、氣象觀測、海洋監測和地震監測等公益設施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無權批准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而批准,超越批准許可權批准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或者違反海島保護規劃批准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的,批准文件無效;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海洋主管部門監督檢查,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或者不提供有關文件和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造成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破壞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低潮高地的保護及相關管理活動,比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七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是指由維持海島存在的島體、海岸線、沙灘、植被、淡水和周邊海域等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組成的有機復合體。 (二)無居民海島,是指不屬於居民戶籍管理的住址登記地的海島。 (三)低潮高地,是指在低潮時四面環海水並高於水面但在高潮時沒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 (四)填海連島,是指通過填海造地等方式將海島與陸地或者海島與海島連接起來的行為。 (五)臨時性利用無居民海島,是指因公務、教學、科學調查、救災、避險等需要而短期登臨、停靠無居民海島的行為。

⑤ 如何加快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美麗鄉村建設,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其意義非同尋常、極為深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單元,要建設美麗中國,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並積極推動社會物質財富與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社會環境質量與農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空間布局
規劃是龍頭、是發展的大綱。要高起點編制鎮村布局、生產力布局、水資源、土地利用、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科學確定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城鄉建設、基本農田、產業集聚、生活居住、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
一是推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要堅持與工業產業規劃、本地資源利用和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准抓好園區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積極鼓勵村集體在工業園區內建造標准廠房,吸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以工業園區集聚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帶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
二是推動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地連片集中,根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結合土地復墾整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化格局。
三是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吸引農民向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集中,促進人口集聚、要素集約,讓農民享受到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二、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要把農業產業生態化、發展清潔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舉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擴種綠肥與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實施農葯化肥減量工程,著力提高化肥農葯利用率。推進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系統工程建設。加快建立農葯集中配送體系,實行農葯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及統一差率,杜絕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葯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廣種養相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健康種養生產方式。科學合理地制定養殖業發展規劃,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體系。採取粉碎還田、漚肥還田、過腹還田等省工、省時、實用的秸稈還田技術和方法,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增加土壤肥力,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造紙、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範與推廣,提高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布點村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態之基,貫徹落實「人水和諧」理念,建立農村河道定期輪浚機制,實施拆壩建橋,打通斷頭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築物,暢通水系,加快河道輪浚和水系調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加強河道長效管理,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實現「清水暢流」。
四是植「綠」。大力推廣應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為綠化重點,做到見縫插綠、應栽盡栽,加快構建「綠色通道、綠色水廊、綠色基地、綠色村莊」,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村莊綠化格局,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三、創新農庄建設舉措,塑造中國美麗鄉村
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要堅持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農村旅遊業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要注重把保護鄉村鄉野農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純朴之美作為第一追求,創新思路和舉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力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區生態資源優勢,靠山生財、靠山致富,發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開發山區休閑旅遊農業,建成一批以山村體驗、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村休閑旅遊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遊點。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將漁業生產與綠色生態、休閑觀光、娛樂餐飲、度假購物結合起來,發展賽龍舟民俗水上運動、休閑垂釣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閑鄉村旅遊項目。注重開發濕地資源,走濕地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打造高質量濕地旅遊產品,讓遊客在觀賞到「孤鶩與落霞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原生態美景的同時,了解自然生物知識,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使生態旅遊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傳承和提升傳統民居建築特色,打造各地建築風格各異、造型絢麗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體現濃郁的地域特徵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築保護修繕力度,讓古建築融入「美麗鄉村」,並挖掘其背後的商業價值,整合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遊特色線路,結合農村生態環境及生活文化,發展如介紹民風民俗、品嘗農家菜、體驗農家生活等具鄉土味的觀光特色旅遊。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豐富的花卉、林果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已有的基礎上,引入創意農業,對花卉、林果進行資源整合、規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園,形成奼紫嫣紅、碩果累累的獨特鄉村美景。通過發展花卉和蔬果採摘體驗項目,讓遊人漫步其中觀花品果,享受從中的美感和樂趣。
五是做好「農耕」文章。依託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著力挖掘至今稀存於世的農耕器具、戲曲、民歌(山歌)、耕作傳統、民俗風情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資源,發展農耕文化旅遊產業,讓遊客親身體驗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車灌農田、製作農家酒、腌制農家菜、住農家屋、吃農家菜、干農家活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鄉村生活。
四、准確把握推進要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把農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鄉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讓全體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統籌推進。結合地理地貌、自然資源、文化積淀、民俗習慣、產業結構、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開展研究策劃,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配套,又要塑造村莊自身的特點、特色,還要傳承歷史民俗文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充分彰顯農耕文化、秀美特色,讓「農村更像農村」,避免「千村一面」。
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農村生態環境好與否直接關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程度,因此要把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抓緊抓實抓好。首先,要以推進「三個集中」為抓手,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其次,要組織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加大對自然村莊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積極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保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創新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只有堅持創新舉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才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有序推進。一是創新組織管理體系。美麗鄉村建設面廣量大、內涵豐富,涉及到各級各部門,必須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分工合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上下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創新建設投入機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三是創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步伐,實現土地連片集中。四是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通過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勞務合作、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要創新發展合作農場,鼓勵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農民分享建設成果,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⑥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的基礎設施有哪些

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

⑦ 北戴河近期水質環境怎麼樣污染很嚴重嗎今日有治理的規劃嘛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x0d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 年到2004 年, 城市數量由193
個增加到661 個, 建制鎮由2173 個增加到20312 個, 市鎮總人口由1.7 億人增加到5.4 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的城市化, 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沖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x0d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x0d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1998 年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2001年,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0.7 億噸,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7.7 億噸,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長8%, 而同期工業廢水COD 排放量則減少13.8%.目前,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納污溝.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x0d二是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徵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只有60.2%,
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佔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x0d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18
億噸, 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處置, 每年有7900 萬噸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區、江河沿岸, 破壞城市(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
的自然景觀.另外, 各城市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產生的各類廢物都是混合收集的,醫療垃圾等特殊廢物多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設施, 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x0d四是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 2004 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
萬輛.近幾年, 雖然採取了淘汰含鉛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質含量、新車採用電噴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標准等措施,
單車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沈陽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較重,
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此外,道路增長與車輛增長不匹配, 現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
機動車行駛常處怠速狀況,也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x0d五是雜訊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交通、社會生活、建築施工是主要的雜訊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雜訊污染佔70- 80%.在開展交通雜訊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設高架路橋改善交通狀況時, 卻往往未能很好解決高架路兩側的降噪隔聲問題,
交通干線兩側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x0d除此之外, 城市綠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
「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 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這些城市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x0d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x0d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x0d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x0d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20 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
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x0d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並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築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x0d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2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x0d5、治理城市雜訊污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雜訊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採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雜訊污染.\x0d6、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把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擴大到113 個,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 提升模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⑧ 流域規劃與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有什麼聯系

流域規劃包括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後者只關注水環境一方面,前者包含多方面的內容。

⑨ 在山區如何開展流域治理規劃

1 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情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流水質普遍下降,藍藻水華頻繁暴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飲用水安全頻頻告急。嚴峻的水環境形勢和水安全危機,己經制約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安全。
1.1 流域河流水污染狀況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Ⅰ~Ⅲ類、Ⅳ~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32%和27%。其中,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1.2 流域湖泊富營養化突出
目前我國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發展趨勢迅速。對全國200多個重點湖泊的監測分析表明,已達富營養化的湖泊佔65%,東部地區的湖泊已有80%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階段,許多湖泊成為超富營養型,超越在湖泊的自然演替過程中所能達到的營養水平。
1.3 城市水環境質量還在不斷下降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各大流域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監測統計的5個城市內湖中,昆明湖(北京)和玄武湖(南京)為V類水質,西湖(杭州)、東湖(武漢)和大明湖(濟南)為劣V類水質。
1.4 飲用水水質得不到保障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110個環保重點城市中有20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達不到50%;113 個環保重點城市月均監測取水總量為16.1 億噸,不達標水量為3.2 億噸,佔20%。2005年初有關調查顯示,調查范圍內的45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機物污染,其中部分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毒性。
1.5 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我國流域水污染事故屢屢發生,黃河流域1993年以來,發生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而2005年吉林石化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的松花江嚴重水污染事故、1990年7月和2007年5月太湖藍藻水華的大規模爆發事件,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特別重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 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
流域是匯水和水體運動形成的特定區域,地表徑流和河流通道是流域物質輸移的主要特徵,水體運動是污染物轉移的主要載體,污染物從源頭到湖泊的主要途徑是流域河流系統,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關鍵,了解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基礎。
盡管我國 「973」計劃和「十五」期間通過重大水專項計劃針對湖泊富營養化發生過程和藍藻暴發機制、水源水質改善、面源污染控制和重污染湖泊生態重建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科學和技術突破,為河湖水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但缺乏對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的系統分析,缺少從流域尺度對河湖污染控制的全面研究,沒有掌握流域營養物質發生和輸移過程與不同界面之間轉化調控機理,未能提出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系統科學方案。
因此,應將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作為重點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查明流域點源和面源營養物質發生與入河規律,探討河流河網營養物質輸移過程,揭示陸域與水域、河流與湖泊、地表與地下不同界面之間營養物質的轉化機理,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對流域污染物輸移轉化的影響規律,為建立具有我國特點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理論體系,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 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防洪排澇安全,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改變了貧窮落後和靠天吃飯的局面。但傳統水利工程確實給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阻斷了水體自然流動,削弱了生態系統的綜合功能,惡化了局部水域環境質量。具體主要表現在:
(1) 河道順直化工程加快了行洪流速,增加了行洪流量,降低了受淹時間,提高了防洪安全,保障了身命財產,穩定了社會秩序;但同時改變了自然水系,單一了生態結構,減少了生物群落,縮短了滯流時間,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導致了生態退化。
(2) 河道硬質化工程減少了水體滲漏,提高了水利用率,減較了邊坡沖刷,維護了堤防穩定,簡化了河湖管理;但投入了巨大資金,改變了自然系統,單一了河流功能,侵佔了濱水濕地,阻斷了水陸通道,滅絕了河流生境,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破環了景觀結構,造成了生態退化。
(3) 流域系統水庫(湖泊)調控工程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局地氣候,保障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生活水準,實現了豐枯水量調劑;但減少了河流基流生態水量,加劇了河道斷面萎縮,增加了污水排放總量,改變了農業灌排系統,提高了面源入河比例,加快了面源入河速度,惡化了下遊河泊水環境質量。
(4) 流域水系閘、壩、站控制工程調控了洪峰洪量過程,控制了水體隨意流動,提升了局部水域水位,改善了灌既用水條件,增加了水體停留時間,抑制了污染物輸移擴散,阻止了污染物易地轉移;但同時也攔截了水體自然流動,阻斷了水生生物傳輸,蓄積了水體污染物質,惡化了當地水環境質量,增加了水污染風險事故。
因此,必須深刻變革水利建設理念,充分和全面認識到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和負面效應,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水利真正全面地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

4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環境治理中的地位和責任
(1) 水利工程式控制制著流域自然水體流動過程,掌控污染物輸移快慢和擴散區域,因此對流域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地位。
(2) 水利部門掌握水資源配額計劃,供水多少決定城市污水多少,灌水多少決定農田退水多少,以控制供給或節約用水來減少污染物排放是十分有效的科學途徑。
(3) 法律授予水利部門管理河湖水域的權力,限制向水域排污和優化排污口是法律賦予的責職。
(4) 為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是水利部門的基本責職,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同等重要的要素,水質保障是水利部門未來的主要任務。
(5) 水利部門必須通過流域坑、塘、溝、渠和河道系統,研發達標尾水和農田退水的水質凈化技術,解決排放標准與河湖水質標准差異的問題。
(6) 構建流域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體系,水利部門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良好協同是流域健康生態系統的關鍵。

5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質改善中的關鍵性工作
5.1 流域水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應在「完整連通、等級分明、形態調整、分級定位」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流域水系行洪體系規劃、流域水系截污凈化體系規劃、流域水系生態廊道範圍劃定、流域水系規劃水環境質量影響等方面內容。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應在「污染負荷、水體功能、宏現控制、區域協調」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不同水文尺度條件下河流水動力特徵、流域水系河流允許納污能力、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排放口優化布置與污染物削減方案等方面內容。
5.2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應重點關註:(1) 節水減污型社會建設構想,(2) 達標尾水深度處理、輸導凈化和潛設排放技術,(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布局,(4) 農田面污染源控制和削減技術,(5) 農業節水減污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6) 灌區溝渠排灌系統生態化建設,(7) 農村窪地坑塘系統濕地化建設,(8) 流域農村與城鎮協同控污系統。
5.3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應在分析流域河流類型及特點(幾何尺度、時間尺度、發育程度、功能定位、區域位置、水動力特性、污染程度等)、河流水文及水動力特性、河流生態特性的基礎上,著力研發河道土質邊坡穩定和截污凈化、河道已建硬質護坡結構分析和生態修復、河道擬建硬質護坡生態建設、河道濱水帶恢復、河床基質生態系統構建、河道景觀廊道系統建設、河道生態流速和水位調控、重污染河道水質強化凈化技術、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流域不同尺度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水質凈化技術等關鍵技術。
5.4 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是流域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閘、壩、堤防護坡、河道襯砌等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澇、抗旱、發電、供水、漁業、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水利工程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對水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效應和也存在負面效應。正面效應通常有洪泄枯蓄、引水治污、水體流動、蓄渾放清等;負面效應最主要是破壞水體的自然循環,佔用了生態用水,降低水生態系統的凈化能力,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境,造成水生態環境的惡化。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的判定,應以流域水利工程類型和結構特點的分析為基礎。
如何減少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大正面效益是當今水利工作者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應重點研究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系統凈污能力的影響規律及修復理論,探討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植物的脅迫機理以及水生植物的響應機制,分析工程在水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功能,揭示典型水利工程引起自然水流結構變化和水生植被消亡所造成的水體凈污能力退化的規律,尋求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功能協同技術改善水環境和修復水生態系統。
5.5 流域水力調控技術
流域水力調控中應重點解決以下技術問題:(1) 調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和前提條件,(2) 調水水量的確定方法,(3) 水量增加和水體流動的環境效應,(4) 不同空間尺度跨流域調水工程,(5) 不同空間尺度流域內跨區域調水工程,(6) 不同時間尺度流域蓄洪濟枯工程,(7) 不同時空尺度調水的生態風險,(8) 平原河網水力調控和水體有序流動技術。
5.6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主要包括:(1) 流域水量水質耦合模擬,(2)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流域控制斷面水質變化過程,(3) 流域水環境監控與預警系統,(4) 流域水環境管理體系,(5) 流域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6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6.1 太湖流域水系規劃
太湖流域具有完整水系系統,主要是由少部分山丘區自然匯水河道和大部分復雜河網所構成。長期以來,太湖流域水系規劃建設主要是從防洪和航運角度進行的,現在的流域水系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有重大影響,高密度河流為污染物輸移擴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增加了治理污染的復雜性和困難性。特別是方便的水資源取用帶來大量的污水排放量,甚至連排污口影響范圍和程度都難以識別認定。
6.2 太湖流域水功能區劃和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和湖泊已經劃定了明確的水功能區,制定了明確的水質保護目標。藉助於復雜的河網區水量和水質耦合模型,計算了河湖水域允許納污能力,確定了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提出了污染物削減意見和對策措施。
太湖流域復雜河網及湖泊系統水量水質耦合模擬模型,模擬計算流域系統水動力和水質變化過程,制定了污染源治理、河湖水環境整治和流域系統水力調控方案。
6.3 太湖流域面污染源截留控制和去除示範研究
太湖流域與其它流域一樣,主要污染源有點污、面源和內源,由於雨水充分、農民生活水準高、農田產量大,產生面污染源的單位面積負荷遠大於其它流域。面污染源控制和治理直接關繫到太湖富營養化水平,也是我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控源的重點和難點。
在國家「十五」 「863」項目的資助下,我們在西太湖宜興大浦鎮境內進行全面研究和技術開發。在流域的層面上,以區域源頭控制為根本,以系統生態截留為重點,以水系水力調控為突破,以溝渠河流凈化為依託,以流域生態整體修復為目標,實現「區域減源、系統截留、水系調控、水域凈化、生態修復」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戰略。構建了「面源污染源頭減量和截留、溝渠濕地和河道污染控制、河口區湖濱濕地生態修復」三級系統,實施後主要河道的水質明顯改善,示範區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效果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的技術。
6.4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是國內外最常見的方法,引水對污染物的稀釋容量將明顯提高,水動力條件改變加快了污染物的混合,將提高局部水域凈污能力,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條件和人們環境意識情況下,採用引水來改善局部水質是經濟的。引(調)水改善水質效果好,但倍受爭議:(1) 在水動力的作用下,水體污染物發生轉移,影響其它水域的水環境質量(污染轉移問題);(2) 水體流速加快,容易引起河床底泥浮懸,造成水體二次污染;(3) 引水使水流加快,導致污染物與河網區水生植物的接觸時間縮短,污染物的截留吸附量減少;(4) 引用大量的清潔水去稀釋污染,對水資源的優化配量和合理使用是不利的。而且關鍵性技術問題研究較少,很多問題無法解釋、內部機理尚不清楚、綜合效應難以評判。
目前,「引江濟太」、「引江濟巢」等重大工程正在規劃和准備實施之中,因此,必須對調水引流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更好地指導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工程的實施工作。太湖流域調水引流工程的必須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技術主要包括:(1) 平原河網區引水河流系統與原自然河網水系流量、水位和水質協同關系,(2) 引水水位頂托區域水流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方法,(3) 引水河道水體推流、混合和受納水域污水雲團輸移規律,(4) 引水水動力條件變化引起的底泥沉浮規律,(5) 引水河道和受水區環境容量和凈污能力變化規律,(6) 引水引起水域生物交換的生態效應,(7) 受水區生態風險分析方法,(8) 區域水量水質聯合運行系統,(9) 輸水河道的污染控制系統,(10) 引水與防洪風險評估,(11) 輸水廊道生態修復原理。
6.5 引江濟太工程的總體戰略
(1) 近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尚未達到要求期間,通過應急調水迅速改善太湖局部區域和部分河網水環境質量。但應注意近期方案仍存在污染物轉移、部分河網區污染水體頂托等缺點。
(2) 遠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達到要求期間,通過引水或動力調水實現流域河網和湖泊水體有序流動,提高水體凈化能力和增加水環境容量,改變因水利工程閘壩阻斷而造成的水體滯流和水質惡化的狀況,確保河網和湖泊水體流動和水環境質量。

7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需要解決的水利科學問題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以下水利科學問題:(1) 流域河流、湖庫、濕地系統宏觀格局與支撐能力,(2) 河流縱橫形態的生態影響規律,(3) 流域不同尺度河流連通和生態基流維持,(4)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過程和生態效應,(5) 流域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和科學增容強凈,(6) 水資源生態配置與節水減污社會建設,(7) 農田溝渠生態化與生態型灌區建設,(8) 河道硬質化的生態效應及改進和修復技術,(9) 防洪堤壩安全穩定與生態化協同技術,(10)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協同建設、運行和管理,(11) 河流水生植物修復對行洪能力影響規律及對策,(12) 調水引流和水力調控的科學原理與生態風險。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