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時限
❶ 安全隱患整改期限一般為多少天
看安全隱患整改難度,簡單的現場整改,一般的一周內解決,再難些的一個月期限
❷ 安全生產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未按期限整改完畢申請延期最多幾天
一般是不能延期的,沒有按時整改到位會被安監部門行政處罰的。如果確實無法按時整改,可以向安監部門打報告,說明原因或者理由,並提出整改期限的計劃。
❸ 環境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整改期限是多長時間
環保法是效力涵蓋全國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難以就整改期限作出具體規定,只能提出限期整改。就某一具體事件的改正期限,則由具體負責該行政行為的行政部門在責令改正通知書中依據該事件難易程度確定。
❹ 施工《監理通知單》沒按要求時限整改完怎麼辦
繼續發監理通知,如果施工單位拒不整改的質量問題報建設單位(視情節考慮是否發暫停令,這個要建設單位同意),安全問題報建設單位,存在較大或則重大隱患的報主管部門。
當然,上面是書上的說法。
現實中就是小問題給建設單位說下,基本上就算了,監理通知發了也就算履職的,大的問題這個就要協調了,實在不行發暫停令,要報主管部門,不過這是下策,撕破臉的那種
❺ 怎樣杜絕納稅人未按規定時限整改
在實際征管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同形式的未按規定申報納稅的行為,這就要求稅務部門和稅務人員正確分析、正確運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章,避免造成稅務糾紛。未按規定申報納稅的表現形式及稅務處理有以下幾種:
一、納稅人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但按期繳納稅款。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的行為違反了納稅申報管理規定,稅務機關應根據《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進行處理。
二、納稅人按期如實進行了納稅申報,但逾期未繳納稅款。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的行為違反了稅款徵收管理規定,導致國家稅款不能及時入庫。稅務機關應根據《征管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三、納稅人按期進行了納稅申報,但申報不實,即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針對納稅人的不實申報,稅務機關應責令限期改正,並區別情況進行稅務處理。
❻ 安全生產法整改有時間限制嗎
肯定有時間限制。勞動行政部門會責令限期整改,至於具體的時間,依據具體的違法行為,會在整改書上寫清楚。
❼ 整治完成時限是什麼意思
整治完成時限應該就是指需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整改整治啊。
❽ 黨員整改完成時限怎麼寫
黨員問題查擺整改時限和完成時限都是一個概念,在一定的時間內(通常是半年到一年)按要求整改到位。
❾ 對安全生產實施一般限期整改是多少日
這個沒有統一的標准,要根據整改的難度而定。一般來講較系統性的安全隱患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整改,一般性獨立的隱患需要的時間較短。給你個參考期限吧,一般隱患1個月,處理難度大的我見過最長時間有1年的。
❿ 隱患排查整改五落實是什麼
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內容介紹:
一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
要求企業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和規章制度,明確了排查人、排查頻率、整改人、復查人,避免了事故隱患「視而不見」、「查而不治」、「久病難醫」。真正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二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要求企業制定合理的隱患治理方案,科學、有序的安排生產和隱患治理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既盡早把隱患治理措施落到實處,又把對生產秩序的影響降到最低。
三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
要求企業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費用列入企業安全費用計劃,並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列支安全生產費用,確保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充足。
四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
要求企業不但要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人,更要落實治理時限,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五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要求企業制定隱患排查治理預案,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和頻次,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真正在隱患排查工作中做到隱患查得出、治得了。
(10)整改時限擴展閱讀
隱患排查治理介紹:
隱患排查治理是指對高危行業等重點行業的排查治理。按照國務院的通知,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范圍主要包括: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石油、化工、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築施工、民爆器材、電力等工礦企業;道路交通、水運、鐵路、民航等交通運輸企業;漁業、農機、水利等單位;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近年來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