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國家經濟治理

國家經濟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28:11

1.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回、經濟社會發答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氣力。

2. 哪些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

歐洲國家基本都是走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美國也一樣。英國的倫敦、美國的洛杉磯都是發生過煙霧事件。1952年12月倫敦有1萬多人喪生,白天開車也要開燈,上班迷路的人不計其數。美國的洛杉磯從1952-1955年多次發生光化學污染事件,每次至少造成400多人死亡。大多數死亡的是老人。先污染後治理的事例都出現在工業發達國家。亞洲的日本也發生多次水污染事故。

3.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水平決定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專社會發展屬水平決定的。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不同時期的規模或水平。是計算各種動態分析指標的基礎,也可以是相對數水平和平均數水平。

(3)國家經濟治理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水平意義: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態、潛力的標志。包括:

(1)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4. 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辯證關系分析我國為什麼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過來對作用於經濟基礎,我們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改革,就是要在,做了兩種,兩者之間處理好關系互相促進

5. 運用經濟知識說明國家應如何治理環境污染

據悉,中國正在出台一項新的五年計劃,用以消除污染,治理環境。這項剛剛由國務院獲准通過的全國范圍內的計劃為控制污染制定出詳細的目標,並且指明了對於治理工作評估的具體方案,推出了保證計劃順利執行的政策及措施。 到2005年,那些對於空氣、水源和土壤產生污染的主要垃圾廢物的總量都會比2000年的總數減少10%。這些對環境產生極大危害的污染廢料主要包括:二氧化硫、工業粉塵還有固體垃圾等。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表示:「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把環境保護問題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環境問題是保證國家穩定富強、人民生活幸福的關鍵所在。」 該項環保計劃將著重於提高空氣質量,還有治理那些受到嚴重污染的河流、湖泊、海域。國家環保總局還會對長江三個主要堤壩流域進行特別的污染控制,並且對於從南到北的河流採取大規模、系統化的環境保護措施。 所有的環保計劃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總共需要大約700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可以說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它幾乎相當於從1996年到2000年期間所有治理污染計劃開銷的兩倍。 解局長還表示,中央政府已經許諾撥款650億元人民幣用於制定主要的環保計劃。而那些對於釋放污染物有著主要責任的當地政府和企業要承擔起投資計劃的主要職責。環境治理投資的大部分要用於在各大城市建立保護環境的設施,在主要河流周圍採取綜合性的保護措施,同時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 環境保護當局將會對那些製造出污染源的企業採取收費措施,用於建立治理污染的環保基金。 上周,國家環保總局的報告指出,中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在去年呈現平穩的狀態,而一些流域的污染也明顯得到改善。 根據環保總局每年的調查報告,長江流域以及中國東北的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在去年都得到了改善。而中國東北地區的遼河以及黃河的污染狀況卻不容樂觀。如今,黃河和遼河已經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兩大流域。 去年,在環保總局的指揮和部署下,全國340個主要城市的空氣都得到了治理。其中117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都達到了國家的二級(良好)標准,114個達到了三級(輕微污染)標准。由於空氣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可以舒服地參加各種戶外運動。即使是三級空氣質量,也基本對人們的活動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只有超過三級的污染才會危害到人們的健康,並且影響到戶外運動的舒適度 報告還顯示出,在47個主要控制的城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都超過了2000年的污染水平,仍然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控制。 國家環保總局發現,空氣質量達到一級的所有城市都集中在南部,而那些污染嚴重的城市都處於北部。由此可見,對於北方城市的環境治理還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重視

6.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政府應該如何交出滿意的答卷

從經濟生活的角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國家在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需要國家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7. 怎樣治理霧霾(國家,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

霧霾其實復很早就有了,只是以前制沒有這么嚴重,霧霾主要的成因是重工業的化工排放,汽車尾氣排放,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從國家方面來說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對嚴重排放的企業必須嚴肅處理;從社會角度來說,要增加輿論監督,對一些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加大舉報力度,同時作為個人來說要使用像三個-爸爸之類比較有效的凈化產品,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從經濟角度來說,優先發展互聯網經濟,促進經濟轉型,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從政治方面來說,需要加大互相制約,完善體制,才能促進健康發展。

8. 國家如何推進經濟轉型、產能結構調整治理霧霾問題

一、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著眼全局

霧霾的成因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大氣污染物來源於我們的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區域的問題,更不是一個單純的專業問題、技術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說,治理霧霾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全民和各行各業,需要綜合治理。

在強調科學、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形勢下,治理霧霾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變革目前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生態環境實行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因此,必須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和治理霧霾。

治理霧霾的根本出路是能源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一方面要以提高能源效率為主線,鼓勵節約用能,保障合理用能,控制過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要下大決心化解產能過剩,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作用,轉變能源生產消費方式,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深化改革是能源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尊重市場規律、加快探索創新,用改革創新解決能源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強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理順改革總體路徑,找准改革切入點和突破口,不失時機推進能源領域改革。從能源行業角度來說,應該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節能降耗、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等污染治理,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國務院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手抓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著眼全局,確保完成「十二五」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指標,到2020年初步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生態文明。

二、建立長效機制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治理霧霾的艱巨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是長期積累形成的,驅除霧霾,非一時之效,而更徹底地治理霧霾,需要長期的、戰略性的投入,要打「持久戰」、「攻堅戰」。只有堅定不移地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從源頭治理,建立起治理霧霾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中國存在的大氣污染問題。否則,不管「臨時抱佛腳」的措施有多麼「立竿見影」,從長遠來看,根本保證不了霧霾天氣今後不再重現。筆者認為治理霧霾的長效機制,應該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一)政府部門要倡導綠色行政,摒棄唯GDP馬首是瞻的傳統發展思路。

樹立盡量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進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理念,把環境治理同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同創新驅動發展結合起來,突出抓好重污染城市治理、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污染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冬季採暖期污染管控等重點工作,努力走出一條以治理污染促進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民生改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的新路子。同時,必須改革領導幹部考核標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績考核,糾正部分地方和部分領導幹部的錯誤政績觀。要使政府公務人員再不能靠犧牲環境、人民健康為代價創造的GDP來實現提拔的目的。

(二)從全面科學的頂層設計入手,把治理霧霾納入到法治范疇,發揮法治的規范與引領作用,營造公平的法制環境。只有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社會合力,尋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最大的公約數和平衡點,建立健全由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才是真正治本之策。建議盡快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同時制定並出台《霧霾防治條例》,深入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三)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效率。

加強清潔利用監測能力建設,從上到下形成獨立的環境監管、行政執法和環境信息公開、社會監督體系,加強環保責任相關制度建設,破除抵制環保的「地方保護主義」。有關部門應該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聯網共享,密切跟蹤治理情況,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目標責任,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強清潔利用執法監督,抓好重點耗能單位、重點污染源和治理設施運行監管。提高企業污染物排放的市場准入標准,加大對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等,解決企業違法排污成本低,守法治污成本高的問題。

(四)必須建立跨行政區域的聯動機制。

「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的環境治理問題,不是單個行政區塊的問題,而是整個區域問題。必須建立跨行政區域的聯動機制,追蹤污染空氣的生成和過程,綜合考慮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規劃布局,在目前人口高度集中的條件下,限制機動車的規模和排放,以及做好未來城市(群)的建設規劃等,逐步通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效率提高、環保企業發展和環保設備使用,實現多種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和消減。

三、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2013年能源消費了37.6億噸標准煤,可以預見未來能源需求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源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我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舉足輕重。如何在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同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和諧發展呢?就是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促進能源綠色發展。

(一)借鑒國際經驗,調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

有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霧霾高發時期,無一例外的特徵是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高;其治理霧霾的經驗也說明,有效治理霧霾需要盡快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我國治理霧霾也必須從調整能源結構入手,逐步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

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改變,並仍將繼續承擔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重任。

1、從能源安全看,立足國內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出發點。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我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改變。從資源儲量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12年末,全國已查明資源儲量1.42萬億噸,佔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2013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分別達到58.1%和31.6%。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近三年來,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從2011年的69%到2013年的65.7%。從非化石能源發展看,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受技術、經濟、安全等方面因素制約,未來供應能力仍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難以大規模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為實現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兩個百年」戰略目標,保障國民經濟發展,我國能源需求還將持續增加。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52億噸標准煤,煤炭需求量47億噸,約佔60%。雖然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長期來看,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目前很難判斷煤炭消費峰值何時到來,煤炭仍將承擔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重任。

(二)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盡管這些年我國一直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但到2013年清潔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僅為9.8%,距離2015年清潔能源的比重達到11.4%的規劃目標,還有1.6個百分點的距離,也就是說,今年和明年兩年,平均每年必須提高0.8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作出的兩項承諾---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任務仍然非常艱巨。必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三)水電和核電應是加快清潔能源發展的重點

2013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47億千瓦,比上年增長9.25%。全國全口徑發電量達到534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52%。其中水電、核電、並網風電、並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8億千瓦、1461萬千瓦、7548萬千瓦、1479萬千瓦,共計3.85億千瓦,分別佔全國發電裝機的22.45%、1.17%、6.05%、1.19%,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86%;水電、核電、並網風電、並網太陽能發電量分別達到8963、1121、1401、87億千瓦時,分別佔全國發電量的16.76%、2.10%、2.62%、0.16%,清潔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21.64%。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現階段水電和核電是清潔能源中能夠發揮優化能源結構支撐性作用的能源,是加快清潔能源發展的重點。

1、加快推進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我國水電資源豐富,具備集中規模開發條件,是供應安全、成本經濟的可再生的的綠色能源,替代煤電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靈活性都很高,需要放在優先開發的戰略位置。要在加強生態保護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加快核准開工一批大中型水電項目,完善水電相關政策措施,保障水資源充分利用。我國西南地區既是水電資源富集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較落後地區,推進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既可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又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實現較快發展。

2、推進沿海核電開發建設,盡快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核電是高負荷因子、大功率密集型能源。目前我國核電的發電成本已經低於負荷中心煤電成本,是煤電有經濟競爭力的替代電源,且具有低排放特點,有利於減少環境污染。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對保障我國能源電力供應、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要盡快開工一批核電項目。同時,核電投資要多元化,國家應鼓勵具有實力及相關經驗的大型發電集團參股東部沿海核電開發,培養其核電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能力並獲得核電項目開發資質,盡快使大型發電集團具備主要甚至獨立承擔核電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能力。盡快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提示:普衛欣美國進口, J@@@@D可找)

3、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系統。非水可再生能源開發要在充分考慮電力系統消納能力、電價承受能力以及保持國內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條件下積極推進。要積極推進技術較成熟、開發潛力大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能力,掌握裝備與運行的核心技術,逐步降低發電成本,提高產業化水平。結合城鄉天然氣管道布局推動分布式冷熱電多聯供發展,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在有水資源、風資源或太陽能資源地區發展地區鼓勵發展小水電、小型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分布式能源系統發展,加快研究應用微網技術。

(四)加快推進電網建設

為促進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必須立足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堅強主網架,加快建設跨區域輸電通道,繼續加大投入,加強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推動各電壓等級電網和一、二次系統協調發展,不斷提升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和經濟運行效率。依靠現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術,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適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四、進一步提高煤電的清潔化水平

我國煤炭資源稟賦特徵決定了煤電具有較好的供應安全性和經濟性,在當前煤炭消費總量大,未來還將增加的情況下,必須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統籌規劃,共同推進,才能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能源生態文明作出貢獻。

(一)我國燃煤發電的生產情況

2013年,我國燃煤機組裝機容量達到78621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4.86%,佔全國發電裝機的63.03%,佔比降低了2.64個百分點。燃煤發電量達到39474億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6.70%,佔全國發電量的73.82%,佔比降低了0.57個百分點。同時,2013年關停小燃煤機組447萬千瓦,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所佔比例提高1個百分點。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供電標准煤耗321克/千瓦時,比2012年降低4克/千瓦時。上述表明: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煤電仍是我國的主體電源。

(二)我國燃煤電廠的污染控制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初步統計分析,截止2013年底,具備脫硫能力的燃煤機組占煤電機組比例接近100%,脫硫設施運行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高;近2億千瓦機組完成煙氣脫硝改造,全國脫硝機組投入容量接近4.3億千瓦,煤電脫硝比例接近55%;煤電機組除塵器加大改造力度,高效電袋除塵器、袋式除塵器的應用比例進一步提高。

由於這些污染控制裝置發揮了巨大的減排的作用,在發電量持續增長、燃煤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全國燃煤電廠每年煙塵排放總量從1980年的399萬噸,下降至2012年的151萬噸,每千瓦時的煙塵排放量由1980年的16.5克降至2012年的0.4克;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00萬噸降至2012年的883萬噸,每千瓦時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6.4克下降至2012年的2.26克;每千瓦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也由2005年的3.6克下降至2012年的2.4克。2013年,雖然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約6.70%,但預計電力行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將分別下降約6%、7%、12%,排放總量將分別降至約142萬噸、820萬噸、834萬噸,相應的污染物每千瓦時排放績效分別下降約12%、13%、18%。同時,近20多年來除城市供熱電廠外,絕大部分純發電電廠建設在我國西部、北部地區或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的地方。當然,燃煤電廠繼續減排的空間也在縮小。

在我國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修改以來,以減少PM2.5排放為目的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標准和各種環保要求下,新一輪的電廠污染控制的技術改造正在進行。據了解,2013年浙能集團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燃煤機組煙氣超低排放」項目建設,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除塵技術--濕式電除塵技術,該項目實施後使燃煤機組的排放可達到天然氣機組的排放標准,將大幅度降低PM2.5等物質的含量。從上所述,由於發電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成熟,單位燃煤的污染物排放強度較低,燃煤電廠對環境的影響不斷減少。

總之,要高度重視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要把進一步推動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發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提高發電用煤佔比,有利於我國大氣污染防治

實踐表明,煤炭利用的清潔化關鍵是提高煤炭的集中利用程度,減少其在終端分散利用的比例。讓煤炭更集中在發電等減排優勢明顯的領域,實現集中應用,集中治理,同時,盡可能地減少終端分散利用的煤炭。這樣,能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這是一個國際大趨勢,據浙江大學資料介紹,2012年,我國電力行業消費煤炭占煤炭消費總量的52.8%。同一時期,美國、德國的發電用煤佔比分別高達93.3%、83.9%。說明我國發電用煤佔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進一步提高我國發電用煤佔比,將更加有利於我國大氣污染防治。

(四)從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進一步提高燃煤發電的清潔化水平

建議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發電企業從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進一步提高燃煤發電的清潔化水平。在存量方面,發電企業要像浙能集團那樣,積極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對運營機組進行升級改造,使燃煤機組達到天然氣機組的排放標准,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這對我國在天然氣資源少、價格高的條件下,優化發展煤電有重要意義;在增量方面,要優化煤電布局,加快西部、北部煤炭基地煤電一體化開發,推進輸煤輸電並舉。在供熱負荷落實地區,優先發展熱電聯產。發電企業要像華能集團那樣,在新建項目中研究創新清潔發電技術,建設大容量高參數煤電機組和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機組、循環流化床機組,進一步降低污染排放。

五、重視對非電用煤行業和散煤用戶的減排治理

(一)燃煤及污染排放的簡略分析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燃煤的比例大體上是發電佔50%多一點,工業窯爐佔25%左右,中小型鍋爐佔25%左右。燃煤造成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大體上佔全國的70%左右,工業窯爐的排放大體上占其中的25%,燃煤發電僅占其中的15%左右,其餘的主要是中小型燃煤鍋爐的排放。也就是說,占煤炭消費25%左右的中小型燃煤鍋爐排放的各種污染物,佔全部煤炭污染物排放的60%以上。因此,降低燃煤消費和減少污染,要避免「鞭打快牛」之嫌,而要狠抓非電用煤行業和散煤用戶的減排治理。

(二)加強對非電用煤行業的減排控制和改造

國家對發電行業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最為嚴格,取得的效果也最顯著,這為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用煤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制定提供了先行經驗。同時,要像對發電行業那樣,加強對非電用煤行業的減排監管,加快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實施鋼鐵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有色金屬行業冶煉煙氣中二氧化硫含量高的冶煉設施安裝硫回收裝置。大幅提高焦化行業煉焦爐荒煤氣硫化氫脫除效率。水泥行業要實施新型干法窯降氮脫硝,實施煙氣脫硫改造。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現有除塵設施要實施升級改造。加快採用高效低污染煤粉鍋爐替代現有低效高污染中小型鍋爐。

(三)加強對散煤用戶的減排控制和改造

我國冬季需要採暖的人口超過7億,其中至少有2億人相對分散居住,中國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等現實情況決定了燃煤中小型鍋爐和部分居民用煤將長期存在。由於中小型燃煤鍋爐大多缺乏專業管理,存在設備和系統設計不科學、運行情況復雜而不穩定、環保設施不完善或建設滯後,加之燃煤混亂多變以及政府監管不到位,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其高污染、低效率和安全隱患問題十分嚴重,所以控制中小型燃煤鍋爐各類污染物的排放是當務之急。

建議國家對散煤用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其存在的原因、改造的成本和替代的方法;研究制定中小企業、居民盡快用上清潔能源及天然氣、以電代煤的支持政策以及政府加強監管的措施。

9. 當前世界經濟治理框架有哪些組織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治理」思想首次進入國家高層文件,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總方針和行動綱領,意義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總目標是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部分構成,明確和理順兩者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推進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治理體系」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治理體系」的目的和結果,要想實現真正的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一般認為,國家治理體系由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五大體系構成,但這種縱向治理體系的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各自為政、部門化的思路,無法從根本上建構起系統、整體、協同的治理格局。根據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發達國家治理實踐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視角來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包括五大基本內容。治理結構體系:「黨、政、企、社、民、媒」六位一體。治理結構解決的是「治理主體是誰」「治理主體之間是什麼關系」兩大問題。首先,要有多元化、負責任的治理主體。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結構應該包括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國務院及各級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場企業(國有、私有;內資企業、外資企業;跨國企業、本土企業等)、各類社會組織(科技型、公益型、服務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廣大人民群眾、各類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六大主體,缺一不可。其次,要有邊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動的多主體和諧關系。其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多元化治理主體之間的兩大核心關系,關鍵在於釐清各自的許可權邊界,把本應該屬於市場、社會的職能,完全交給市場和社會處理,政府重點履行好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維護社會規則等職能。治理功能體系:動員、組織、監管、服務、配置五大功能。功能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主要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這一體系主要發揮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會動員功能。良好完備的治理體系,能夠有效發揮社會動員功能,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各個領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合力。第二,社會組織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可以把個體化、原子化的社會主體(企業、個人等),融入特定類型、特定目的的各類組織體系之中(如黨組織、單位組織、社會組織、民眾自治組織等),提高國家與社會的組織化程度,謀求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第三,監管功能。即國家治理體系在幫助實現市場和社會不斷走向自由、民主、發展的同時,需要一套完備的監督手段,對各類經濟主體、政治主體和社會主體實施宏觀監控,保持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總體和諧穩定。第四,服務功能。即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規模化、優質化、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多元化物質文化與精神需求,是國家治理體系保持長久運轉的基礎保障。第五,配置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實現經濟資源的市場化配置(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服務資源的社會化配置,通過建設科學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國家發展的活力。治理制度體系:法制、激勵、協作三大基本制度。治理制度體系解決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結構有效運轉」的問題。建構好治理主體、明確了治理功能後,重點要有一套完備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保障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制度作為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國家治理體系的成敗。筆者以為,需要確立三大根本性制度體系:首先,法制體系。即在政黨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領域,適時更新和建立成套的法律體系,把所有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文化活動、生態活動,全納入法律框架體系之下,嚴格執法,嚴厲杜絕非法犯罪活動的產生和蔓延。其次,激勵制度體系。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體系,最大程度地調動所有領域的多元化主體,在合法前提下,激發和釋放內在潛能和活力,促進國家各領域主體「從一般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縱向流動,協同推動個人和國家不斷走向進步。再次,協作制度體系。在強調各領域、各條線依法高效運轉的同時,強調縱橫交叉協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要義。為此,大到全球治理、次區域治理,小到主體功能區治理、地方治理、城市治理、特定問題治理等,需要一套完備的國際間、政府間、部門間、公私間的跨界協作制度體系,化解沖突和矛盾,在互動合作中尋求整體利益最大化。治理方法體系:法律、行政、經濟、道德、教育、協商六大方法。治理方法體系解決的是「具體靠什麼手段進行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多元方法和手段的協同使用。主要包括六大治理手段:第一,法律手段。這是首先需要採用的方法,對違反法律的一切行動,都要依法嚴厲打擊和制止,創建法治型國家。第二,行政手段。作為一個擁有龐大行政體系的大國,在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適時採取高效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依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經濟手段。特別是在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的要採取財政、稅收、貨幣、價格等符合價值規律的經濟手段,引導宏觀經濟的協調高效發展。第四,道德手段。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並重,是中華五千年總結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德治精髓,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引導個體加強自我約束,實現社會和諧。第五,教育手段。除了正規的學歷和職業教育,更要強調各行各業開展繼續教育和民眾社會教育,讓每個個體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揮潛能,激發活力。第六,協商手段。按照民主協商的總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建立健全多主體協商機制,疏通利益表達渠道,擴大民主參與,促進社會公平發展。治理運行體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橫向互動三大運行方式。治理運行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採取何種方式、何種路徑運轉」的問題。需要三大運作方式:首先,自上而下方式。即通常所說的頂層設計,這是大國治理必須依靠的治理方式,關鍵在於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堅決貫徹落實有益政策,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對抗性做法,實現政策不走樣、不變味。其次,自下而上方式。即通常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諸多領域的改革創新,可依靠地方層面的先行先試,等掌握了規律、積累了經驗以後,再向全國推行和推廣,降低改革風險與成本。最後,橫向互動方式。即通常所說的「學習借鑒」,在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之間通過互動、走訪、學習等過程,可以實現協同效應、整合效應、創新效應。

10. 運用所學經濟知識,說明我國財政在國家治理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運用所學經濟知識,對我國的財政和發展在治理中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都是以這個為依託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