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熊孩子事件大全
『壹』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熊孩子事件
熊孩子的出現不是獨立的事件,是因為有熊父母的存在,才會教育出熊孩子。
熊父母可能因為有法律和道德限制熊性有所收斂,熊孩子則不同,他的觀念里沒有法律和道德,熊性會放大釋放出來。
『貳』 如何看待熊孩子被打事件
熊孩子真的神憎鬼厭
但是最應該被打的是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
放縱型的家長,給孩子的關愛太多,行為限制太少,教出的孩子做事無法無天,有恃無恐。說白了就是溺愛。
有關放縱型的家長表現,你可以gzh種月亮家庭教育,輸入放縱二字,可以看這篇文章。
『叄』 關於熊孩子9天花一萬八事件的介紹
周女士的兒子堯堯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對於現在孩子們普遍愛玩手機游戲,周女士始終抱著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時、玩游戲還能調節緊張學習的態度。不過,最近她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總是顯示異常,仔細一查嚇了一跳:從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時間里,她的支付寶賬戶消費了一萬八千多元,這些錢全部匯入了一家游戲公司賬戶。追問之下,原來,大額賬單的始作俑者竟是兒子堯堯。
孩子試出了支付寶密碼
周女士說,她是1月5日才發現異常的。因為自己的信用卡綁定了一張借記卡,每月是可以自動還款的,但最近,周女士總接到「賬戶余額不足,還款失敗」的簡訊。
「我在銀行上班,工作比較忙,當時並未在意。」後來,閑暇時想起這件事,周女士特意登錄網上銀行,還順便把手裡的另外3張信用卡一並進行了查看。這一查可不要緊,一張綁定支付寶的信用卡賬單中,支付明細足足有5頁!算下來,總共近40筆消費。這些消費中,單筆596元的支出佔了多數。
「我看著電腦,一頁一頁往下翻,當時覺得頭發根兒都炸起來了。」周女士注意到,這些錢都是匯入一家「東莞信怡電子有限公司」的賬戶。這些錢是誰花的?又支付了什麼東西?在家裡問了一圈,最終,兒子堯堯承認,這是他玩游戲時充值花的錢。
堯堯玩的這款手機游戲名為「恐龍神奇寶貝」。據周女士說,這是她手機里自帶的一款游戲,她一直以為游戲是免費的,所以,每次孩子玩的時候也未太留意。根據網路的介紹,這是一款模擬養成類游戲,通過隨機任務,玩家將化身公益環保使者,在游戲內拯救並保護恐龍,為它們建立家園。游戲操作簡單,玩法豐富,可玩性極高。
堯堯說,他確實給游戲進行過多次充值,充值越多,能買的恐龍就越多。因為媽媽的QQ、微信密碼都一樣,所以,他很輕松地就試出了支付寶的密碼。周女士雖然感到非常震驚,但她並未過分苛責兒子。只是教育他,這么多錢都需要由媽媽還給銀行。
游戲廠家:充值不能退
周女士說,顯然,兒子對錢還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多嚴重,但是,在得知即便把自己這么多年攢下的壓歲錢都拿出來,也不夠償還賬單後,他表示出了歉意,「現在會主動幫著大人干點活兒」。
周女士認為,作為家長,她確實有一定責任,沒有看管到位,但游戲廠家也應承擔相應責任,畢竟,這些游戲的受眾都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昨天,記者聯系了游戲廠家。工作人員表示,支付寶在支付過程中需要輸入密碼,這個環節是付款人的自主行為,不存在操作失誤,所以,這些錢不能退回。
律師說法:維權取證很難
記者搜索發現,盜用父母支付寶、銀行卡充值游戲的「熊孩子」還真不少。但能把損失追回的家庭卻是少數。一些手機安全專家建議家長,最好能設置訪問限制或是指紋支付的功能,避免孩子誤操作。
對於周女士的遭遇,北京匯源律師事務所律師魏曉東認為,要分兩種情況分析。第一種情況,家長有證據證明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機進行的付款操作,這種情況下,兒童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他們所作出的民事行為無效,付款行為屬於無效行為,廠商應當退款。但是,家長作為監護人將手機交給兒童使用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具體比例由法院確定。第二種情況就是,家長無法證明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那麼這個手機對應的付款操作就是有效的民事行為,不能退款。
但第二種情況取證過程很難。魏曉東認為,即便能證明,家長也有責任,兒童持有手機不需要家長參與就可以操作付款,說明家長對於手機設置缺乏保護,這是家長的主動行為,要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在國外,這種事情退款也並非普遍現象,即便最終爭取後可以退款,也是按特例處理。
『肆』 關於熊孩子事件你怎麼看高中作文
「熊孩子」事件
作文講評
主要問題
一、沒有準確把握該材料「時評」類作文就事論事的 特點。 • 部分同學從材料中引出一個點,如「寬容」「尊 重」「平等」「放棄」等,然後脫離材料寫作。完全忽 視了要求中「對這一「熊孩子」事件,你怎麼看?」的 要求! 二、寫作重心偏離。重心應是如何對待(教育)「熊 孩子」,部分同學卻重點寫「熊孩子是怎麼形成的」。 三、擬題太隨意。(擬題幾乎決定了你作文分數的 高低!) 四、舉例脫離「與材料同類」的范圍。 什麼算是「與材料同類」?
審題
整體把握材料: • 材料分兩層:「熊孩子」昊昊的調皮表現,「熊孩子」 的父親、同學家長、校長對待他的態度和做法。 • 且材料主體是:「熊孩子」的父親、同學家長、校 長對待他的態度和做法。「熊孩子」的調皮表現只 是前提。 • 所以材料用一句話概括:如何對待(教育)「熊 孩子」。 • 寫作要求中「對這一「熊孩子」事件,你怎麼看?」 提示你,這是一篇「時評」類材料作文,要就事論 事。
立意
角度一:「熊孩子」父親的態度:生氣——暴打。
分析:簡單粗暴,毫無理智,毫無智慧,毫無 效果——「三無」式家庭教育。 • 立意一:否定家長的態度和做法。 「熊孩子」是打不改的 向教育暴力說「不」 「熊孩子」教育更需理智和智慧
立意
• 角度二:「熊孩子」的同學家長的態度和做法: 忍無可忍,聯名要求校方勸退昊昊。
分析:為了自己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剝奪「熊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 角度三:校長的態度和做法:堅決拒絕家長們 的要求,並讓教師、家長全天候陪同昊昊完成 在校學習。 分析:尊重「熊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對「熊孩子」 表現出更多耐心和寬容,採取全天候陪同防範、 管制的措施。
立意
• 立意二:否定「熊孩子」的同學家長,肯定校長的 態度和做法。 我為校長點贊 「熊孩子」也決不放棄 尊重「熊孩子」的受教育權利 給「熊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寬容 • 立意三:辯證認識校長的態度和做法。一方面肯 定其尊重「熊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對「熊孩子」表 現出更多耐心和寬容,採取全天候陪同防範、管 制的措施;另一方面分析這種「全天候陪同防範、 管制」畢竟只是「管、防、壓」,不能讓生命力更好 地釋放、疏導。旺盛的精力是壓不住的,是防不 勝防的,防範、管制須與釋放、疏導相結合。
立意
給校長的一個建議 熊孩子要「防」要「管」更要「引導」
「與材料同類」的舉例
• 羅傑.羅爾斯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淘氣的黑人孩子。 他出生在美國聲名狼藉的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 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居地。他對自己 的未來也從不抱有希望,經常逃課、打架、說臟話 甚至偷竊 。直到有一天,老校長對他說:「我一 看到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 長。」他深感震驚,在此後的四十多年間,他沒有 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歲那年,他 終於成為美國紐約州第一位黑人州長。 • 校長沒有責罰更沒有開除當年的「熊孩子」羅爾斯, 而是利用當地孩子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引導他,在 他的內心播種希望,這成就了「熊孩子」成長為州長 的不朽傳奇。
「與材料同類」的舉例
• 阿里巴巴的馬雲,上小學中學時,不僅學習成 績不出色,更是有名的「熊孩子」。他頑皮異常, 惡作劇不斷,而且是「戰爭販子」,經常跟同學 打架,有時是故意找茬,有時是路見不平拔刀 相助,多次打得頭破血流。因此被多個學校勸 退,父母一次次為他找學校,費盡苦心。 • 就這樣一個「熊孩子」,馬雲的父母不拋棄不放 棄,不斷為他尋找受教育的機會。而馬雲也憑 著他好鬥的秉性,憑著他的膽量和頑強,成為 中國互聯網第一人。所以,不要歧視「熊孩子」, 不要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權利,不要放棄他們, 請給他們更多的耐心和寬容。
就事說理——有層次,有深度
立意:「熊孩子」教育更需理智和智慧 • 家長既然打罵無效,就應冷靜理智。 • 理智地分析孩子「異常調皮」的原因: 生命力異常旺盛,無法釋放?從小寵出來的無法無 天?身體心理疾病(好動症、攻擊性、破壞欲 等)? • 智慧地採取措施。 讓孩子參加更多體育運動,如跆拳道、街舞、足球 等,既能釋放旺盛的生命力,又能培養良好的興 趣愛好,更能增強規則意識、集體觀念。很多體 育明星不就是兒時的「熊孩子」嗎?拳王泰森、足 球明星馬拉多納、籃球明星艾弗森……哪個不是當 年的「壞小子」「熊孩子」,只是他們被引導走上了 既能釋放自己又能發展自己的道路。
『伍』 2018年12歲男孩殺母案拖著不給結案,今年又添一樁,另一個熊孩子是13歲,2019年3月18殺死他的母親
社會問題,為了錢,多少人都失去了人性,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德性,失去了最起碼一個人應有的公德,上行下效,孩子能學好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陸』 熊孩子闖禍事件頻發,究竟是誰的責任
最近幾天,媒體報道了發生在廣東省深圳市的一起孩子誤食老鼠葯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深圳市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學跳舞的小朋友軒軒從自己書包內拿出一大袋類似零食的物品,並分給小朋友們吃。一名小朋友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後發現,軒軒給小朋友分享的零食竟是老鼠葯。
更讓人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據媒體報道,軒軒的家長知道他將老鼠葯放進了書包,事後還稱「無毒無害」。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經常闖禍的孩子被稱為「熊孩子」。近年來,「熊孩子」的身影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不過,《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熊孩子」背後,往往都有素養缺失或教育錯位的「熊家長」。
「熊孩子」到底有多「熊」
「熊孩子」可以「熊」到什麼地步?
「我真的無法想像,當孩子對自己的爺爺罵罵咧咧時,孩子的父母竟然還能在旁邊微笑。這樣的孩子做出什麼事都不足為奇。」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大一的王鶴向《法制日報》記者回憶說,「當時,我正上初中,那個孩子當時剛上小學,是我的遠房親戚。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我媽起來給孩子夾菜,可能是菜不合他的胃口,或者他吃飽了。那個孩子直接就把碟子摔了,然後罵我媽,那種帶著父母的臟話……」
在王鶴的印象中,當時參加聚餐的十多個親戚都愣住了。「我奶奶打圓場說孩子小,大家不要和他計較。接著,那孩子在包廂里跑來跑去,跑到我身邊時,先是拽我的衣服,後來抓下我的眼鏡扔在地上。當時,我把他的肩膀按住,笑著說讓他把眼鏡撿起來,誰知那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更沒想到的是,在孩子罵自己的爺爺、罵我媽媽時一言不發的孩子父母,此刻竟起身罵我沒有家教,非要我向孩子道歉」。
杜鑫是北京市的一名幼教工作者,說到「熊孩子」,她向記者介紹了班上的一個孩子,「我師傅帶教20年,也說沒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杜鑫是這樣形容這個「熊孩子」的表現的:只要你轉過身沒看著他,他走路就是能飛起來的速度,然後用膝蓋滑行一段距離到達目的地;從來不坐在椅子上,不是趴在地上就是跪在地上;別人從他身旁走過,他會伸出腳去絆別人,伸出手打別人。如果你告訴他不應該這么做,他會說「我說過對不起了」。
「我後來發現,孩子變成這樣,與家庭關系很大。這個孩子差點胎死腹中,是提前剖腹產出來的,所以家長對他極其溺愛,尤其是他的外婆。其次,這個孩子的家庭比較富裕,有錢有權。他一輩子的讀書、工作基本都可以由他外婆解決,完全不用發愁。有時候,幼兒園老師說了這個孩子幾句,他外婆就會來鬧。時間長了,這個孩子更加猖狂,他知道就算做了壞事,外婆會來找老師,老師也拿他沒有辦法。」杜鑫對記者說,「作為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證他和其他孩子的安全。這是最基本的了,平平安安送走這班孩子,是我現在最大的心願。不過,這個孩子喜歡看書和唱歌,我也盡可能挖掘他的潛力。雖然現在是 熊孩子 ,但也是聰明孩子,說不定哪天就不 熊 了呢?現在只能每天跟他鬥智斗勇了」。
家長都在做什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每每談及「熊孩子」,往往都會涉及「熊家長」。
「我一直認同一個觀念,沒有 熊孩子 ,只有 熊家長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一小區的韓女士對記者說,她居住小區的電梯里經常有人小便,物業多次張貼通告禁止這種行為。有一次,一個在電梯撒尿的孩子被她當場「逮住」,沒想到隨後來到的孩子爺爺卻質問她一句「那孩子憋不住咋辦」。
杜鑫告訴記者,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就算「熊」也並非一天養成,「熊孩子」的背後一般都有「熊家長」。
「當孩子做錯事時,有的家長不是好好教育,而是馬上站出來為孩子辯護,動輒就說還只是個孩子,為什麼要對一個孩子如此苛刻?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從中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犯錯沒什麼大不了,應該被原諒,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遵守規則,也不用負什麼責任。」杜鑫說。
然而,真的不用負責任嗎?在北京一家樂團工作的胡楓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一個目測三四歲的男孩坐在觀眾席第二排。在我們演奏的時候,這個孩子不停地大聲說話,身子扭來扭去,但他身旁的大人一直沒有制止。我們准備演奏第二首樂曲,當指揮剛要下棒時,這個孩子突然叫喚起來,於是指揮和我們就在台上靜靜地看著他鬧,男孩的母親試圖捂嘴不讓他出聲,但是男孩依然繼續喊叫。」胡楓說,「我們沒法演奏,突然觀眾席一個男低音出現 不聽就出去 ,然後很多人開始附和。接著,工作人員過來把這對母子請了出去。觀眾鼓掌,演出繼續。在被轟走的過程中,男孩一邊嗷嗷大叫一邊大喊 我不出去 。不知道那位母親以後會不會好好教育下寶貝兒子,在公眾場合遵守規則,免得以後再次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趕出去」。
『柒』 教訓熊孩子大快人心
A:「我記得上次流鼻血是盯著高中學姐看的時候!」 B:「那這次是為什麼?」 A:「這次是盯著東北大哥看的時候。。。」
『捌』 我想要熊孩子事件大全
拋磚引玉一下,就是我家的——先來句題外話,通常家裡突然安靜了,就千萬要小心,這時候往往就有事兒了:
1、晚上讓他自己洗澡,把他擱浴缸里自己能玩水,我也樂得偷閑片刻。誰料,一陣寂靜後,人喊我們去參觀,結果發現:滿浴缸的泡泡,同時750ml的沐浴液和洗發水各少了一半多,還有我新買的洗面奶啊,快見底了!
2、又一天晚上,一陣寂靜之後,我立馬警覺,滿屋子找人,結果發現:人蹲在地上辛辛苦苦地往我的書櫃上貼貼畫,已經貼了4個櫃門了!第5個正在罹難中。。。
3、有一回在水池邊玩水,太投入了,伸出小胳膊抓水裡的東西,越伸越遠,越伸越遠,撲通,掉水裡了。剛換的一身衣服就給毀了。
4、有一次突然發現打孔器好玩,到處找紙打孔,沒在意管他,結果人翻出我的相冊,把裡面的照片一張張翻出來打孔,我的天啊,好多照片都是我青春歲月留下的孤本啊,幸虧發現得及時,沒給全毀了。
5、剛買的一大瓶蜂蜜,早餐用完後就放桌上了,一轉身,他往裡注滿了水!這蜂蜜還能喝嗎?我現在還疑惑呢。
。。。。。。
『玖』 你目擊過哪些熊孩子因調皮而被責罵或被整的事件
有一個小孩,下雨的時候媽媽不讓他走水裡,他不聽,非得唱反調,最後摔在了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