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中國荒漠化治理

中國荒漠化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0 14:13:02

① 中國應對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國的科研人員還為利比亞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風沙災害防治項目承擔了工程設計工作,為利比亞培訓了20名技術人員;完成了「土庫曼阿姆河右岸天然氣項目綠化工程」方案設計;為哈薩克阿斯塔納生態屏障建設和茅利塔尼亞首都圈防護工程做了物種篩選。

幫助中亞國家生態重建,用科技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重現綠色生機的希望。未來中國還將與更多非洲、中亞國家開展荒漠化防治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1)中國荒漠化治理擴展閱讀: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乾旱(基本條件)、地表鬆散物質(物質基礎)、大風吹揚(動力),沒有植被(保護)等。

以風力作用下的荒漠化過程為例,包括發生、發展和形成3個階段:

①發生階段。僅存在發生荒漠化的條件,如氣候乾燥、地表植被開始被破壞等,即潛在荒漠化。

②發展階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壞,出現風蝕、粗化、斑點狀流沙和低矮灌叢沙堆。隨風沙活動加劇,進一步出現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包括發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以下)和強烈發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50%)。

③形成階段。地表廣泛分布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其面積占土地面積50%以上,為嚴重荒漠化。

② 中國沙漠化很嚴重和怎樣防治沙漠化的資料

怎樣防止沙漠化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3調節農林木牧漁的關系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6推廣作物的輪休制度
7推進土壤保護制度
8.多種植樹木
9.加強教育。(對沙漠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與防治沙漠化有關的有《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目前又在制定《防沙治沙》,還制定了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規。 這些法律法規之所以稱其為法律法規,是因為它們本身具有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強制性。在一個法制的社會,沒有凌駕於法之上的權力。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本身就是非法,為法所不容。因此,任何違背沙漠化
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政府行為)都要依法進行懲處,並給予改正。否則,法不成法,只能助長行政腐敗,擾亂社會秩序。 然而,在我們的各級政府部門中,總有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個人的特權,好像法律法規是給老百姓制定的,是專門用來管教老百姓的,而約束不了自己。凡符合自己和本部門利益的就依法行政;反之,則千方百計繞過「政策障礙」,甚至尋找種種借口,把法律法規撇到一邊。應該說,正是這種執法部門的行政腐敗,加劇了我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 建議全國人大以「西部開發,生態先行」為題,就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進行一次執法大檢查,及時糾正各級政府執法中出現的問題,避免歷史上大開發帶來生態大破壞的悲劇重演。 土地荒漠化不僅是我國西部地區當前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制約我國西部大開發順利進行的主要瓶頸之一。面對我國西部地區土地荒漠化的現狀,吸取國外相關法律措施,提出在資源管理和決策上建立部門交叉合作的協調機制、在"禁限制度"中建立一個西部固沙植物保護名錄等一些完善我國《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的法律建議,力求能對我國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環境問題的決策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
我國保護天然林、在長江、黃河中上游首先禁伐天然林的決策是在1996年水災後作出的;而禁止採挖和銷售發菜,制止濫挖甘草和麻黃草的決策也是在2000年春季沙塵暴和揚沙天氣災害連續襲擊北京地區後作出的。均系亡羊補牢,付出了慘痛代價後而痛下決心。事實上,無論是洪澇還是乾旱,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有學者和媒體發出了「長江有變成黃河的危險」、「風沙緊逼北京城」這樣的警告。我國高層決策者也並非置若罔聞,只是由於涉及廣泛的社會利益群體,而政府的財政支持能力有限,難以當機立斷。然而,凡屬生態環境問題都有一種「疊加效益」,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根本上解決,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遏制住環境加速惡化的步伐,而且將來一旦治理起來,費用也更加高昂,代價也會更加慘重,遠遠超過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所換取的眼前的和暫時的利益。 建議國務院設立包括沙漠化在內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專家咨詢小組和預警預報系統,為政府部門的高層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加大防沙治沙的國家資金投入
中國治沙工程,國家長期投入不足。「八五」期間,國家投入治沙資金僅1億多元,地方配套資金又很難落實,因為沙區多是「老、少、邊、窮」地區,地方財力有限。相當一部分群眾尚未解決溫飽,很難拿出錢來防沙治沙。1999年國家投入治沙資金為3000多萬元,主要用於治沙工程建設,按治理面積平均每畝投入2.26元,只夠買兩三棵小樹苗,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有專家認為治沙經費每年需20億元)。目前,在西北地區,造林一畝成本約100元,每畝治沙工程造林,則需500至600元。過去的辦法是發動農民投工投勞,以彌補造林經費的不足。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低投資水平加行政命令,硬性攤派,無償使用勞動力的辦法越來越行不通了,更何況國務院三令五申不允許加大農民的負擔,如果再不加大對治沙的投入,今後工作勢必出現滑坡。事實上,由於缺乏經費,防沙治沙中的許多關鍵性問題,如節沙漠化
水技術推廣、優良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得不到解決;許多治沙林場、苗圃、治沙站、保護站等基層防沙治沙單位、職工工資無保障,生產生活舉步維艱、正常防治沙漠化的工作難以開展,同時也造成了工程建設速度慢、質量低、布局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管護力量薄弱,造林種草成果難以鞏固等等問題。這些現狀,與實現國家扶貧攻堅和經濟建設重心向中西部轉移的戰略極不相稱。 建議國家加大對防治沙漠化的資金投入,除多渠道籌集資金,與農業綜合開發、農田基本建設、工程相結合;還應制定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實行誰治理,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推廣荒沙拍賣,租貸、轉讓、股份合作等治理方式,形成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全社會共同參與治沙的新局面。
建立國家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
防沙治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和管理問題。它涉及了社會、經濟、生態各個方面和林業、農業、水利、環保等各個政府部門。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往,沙漠化防治之所以不盡人意,主要原因之一是社會的各個部門各行其是,難以形成合力,甚至一個部門治沙,其它部門卻在造沙。凡屬環境問題,都是跨行政區橫向發展的,而解決環境問題的政府部門卻又是縱向設計的。如果恪守於這種部門分割和地域分割的縱向的行政管理模式,那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任何橫向的環境問題的。因此,我們也必須橫向來設計我們的環境行政管理體系,避免部門之間工作中的扯皮,內耗,分散和重復,提高生態建設工程的整體效率。為此,建議將國家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升格為國家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直接領導,以提高其權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據部門的職能分工,辦公室仍設在國家林業局。同時,要加強「高級專家顧問組」的作用,保證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加科學技術和規劃設計的透明度。
將生態建設作為政績考核指標
任何經濟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都要產生或大或小的負面影響,一利帶來一弊。然而,究竟是利大抑或弊大,如何趨利避害,則要通過對環境成本的評估,決定取捨。例如,近十年來,因挖發菜還使內蒙古2.2億畝草場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6000萬畝淪為荒漠,其餘的也處於沙化的過程之中。為此每年對牧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生態破壞的損失不可估量,還引發了農牧民沖突,造成了影響民族團結的社會問題。因此,這種資源掠奪式的經濟活動,理當在禁止之列。 可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對基層幹部的政績考核內容中,只有發展經濟的指標而無生態建設的指標,特別在脫貧目標上,一味強調增加牲畜的存欄數和糧食產量,從而助長了牧民過牧草場,農民毀林毀草開荒種地,而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則不在考核之列。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一些政府官員和政府部門不惜付出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任期內的「政績」。這是導致急功近利,政府行為短期化與決策短期化的根源。 由此可見,環境的問題根植於我們社會和經濟的結構、體系之中。不改變與生態建設的目標不相適應的社會經濟結構、體系,改善環境的努力就不會有大的作為。目前,我們急待解決的就是把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核算體系,並將生態建設的具體內容列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中去。
嚴格控制環境的人口容量
環境對人口的容量是制定社會發展計劃的基礎。我國西部生態極其脆弱,破壞易而恢復難,「地廣人稀」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由於環境容量十分有限,許多地區的人口已經超飽和。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北方荒漠化地區人口總數已達4億人,比建國初增加了160‰。新疆160萬平方公里土地,可供人類生存繁衍的綠洲僅有4.5%,目前農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400人,同東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已不相上下。20世紀初,塔克拉瑪干沙漠周緣地區僅有15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含沙漠、戈壁)2人;到80年代,人口增至513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超過聯合國制定的沙漠地區人口密度臨界指標為7人的標准。青沙漠化
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過20人,而今在該地區卻達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載力。過墾過牧,造成風沙肆虐。西南地區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植被破壞後石漠化嚴重。石漠化使土地永久喪失生產力,因此比沙漠化問題更嚴重,也更難以治理。 退耕還林還草工作要與「退人」結合起來,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逐步將超過環境容量的人口遷移出來,轉移到小城鎮,以便從根本上解決退耕後反復的問題和「靠山吃山」,繼續破壞植被的問題,給大自然以喘息之機,恢復元氣;同時,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小城鎮,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業富餘人口,也可以帶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緩和西部人口壓力與土地承載力之間的矛盾。
保護、恢復與重建荒漠生態系統
沙漠化形成與擴張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態系統(包括沙漠、戈壁系統、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系統、森林系統和濕地系統)的人為破壞所致,是對該系統中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強度開發利用而導致系統內部固有的穩定與平衡失調的結果。以往,我們一手植樹種草,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隻手卻破壞荒漠生態系統,製造新的沙漠化土地。事實上,正是由於荒漠生態系統的破壞,盡管我們營造了「三北」防護林,實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卻仍然未能在整體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張的步伐。可以說,近半個世紀來,沙暴頻頻的真正原因,並非人工植被營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壞過甚。小環境的局部改善,抵消不了大環境的整體逆變。 有鑒於此,我們有必要調整防沙治沙戰略,從片面重視發展人工植被轉到積極發展人工――天然喬灌草復合植被;從單純保護綠洲到積極保護包括綠洲在內的整個荒漠生態系統。只有重建荒漠生態系統,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展的勢頭,扭轉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動局面,也才能切實有效地改善我國西北地區的大生態、大環境。

③ 中國沙漠化治理現狀

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回172.12萬平方公里。與 2009年相答比,5年間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
監測結果表明,自2004年以來,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但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本公報是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編寫的,簡要介紹了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會各界對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臨的形勢有一個客觀了解,堅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設沙區美好生態

④ 中國西北土壤荒漠化目前都採用了哪些治理措施

甘肅民勤是我國沙塵暴多發地區之一。1998~2006年間平均每年發生沙塵暴11次。
(2016·新課標)甘肅民勤春季沙塵暴頻發的地理因素:民勤周圍沙漠廣布(沙源豐富 植被少),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地表乾燥,易起沙;氣旋與冷空氣活動頻繁(恰位於寒潮南下的路徑上),多大風天氣。受地形影響(狹管效應),地面風速增強。

⑤ 我國荒漠化治理是什麼現狀

傑成凱:我國政府一貫十分重視荒漠化治理工作。早在建國初期就有重點地組織群眾開展以植樹種草為主的荒漠化治理工作,組建了中國科學院治沙隊,開展了沙漠考察;1958召開了全國治沙會議。自1978年以來,陸續啟動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為主要目標的全國防沙治沙、「三北」(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工程。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政府將防沙治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1991和1993年國務院又先後在甘肅蘭州市和內蒙古赤峰市兩次召開全國防沙治沙大會,批復了《1991—2000全國治沙規劃要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積極組織跨區域、跨流域、跨行業的大規模生態工程建設,加速治理荒漠化土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對林業生態工程進行了系統整合,整合為六大重點工程。其投資之巨、建設規模之大、覆蓋面之廣都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加大了對草原、鐵路公路沿線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國土保護力度,實施了《八七扶貧計劃》,對包括荒漠化問題在內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治理。

同時,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各級政府協調機構、監測體系和有效的法律保障體系;將防治荒漠化納入國家高等教育大綱;為防治荒漠化制訂了各項優惠政策,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防治荒漠化的積極性;頒布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大力推進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夥伴關系的建立;為中國防治荒漠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家林業局2005年6月14日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土地沙化監測結果表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荒漠化和沙化整體擴展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破壞大於治理」的狀況轉變為「治理與破壞相持」,重點治理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絕大部分省區治理面積大於破壞面積,全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為每年減少1283平方公里。

但我們對荒漠化的形勢估計不能過於樂觀,正如恩格斯所說,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客觀的講,由於退化土地生產力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完成,所以我們不能把在荒漠化土地上形成了一些植被,就等同於荒漠化土地減少了。也就是說我國目前荒漠化土地面積的減少,事實上是由於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面積大於擴展面積形成的。應該說所取得的成績還只是非常初步的。

我國荒漠化治理任重而道遠,主要表現為:治理形成的植被的穩定性還比較差,生態狀況還很脆弱;防沙治沙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全國目前還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1%,同時還有近32萬平方公里的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如果保護利用不好,極易變成新的沙化土地;沙化土地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幾十年來,按照「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治理原則,一些條件相對較好,治理相對容易的沙化土地已經得到治理或初步治理。隨著防沙治沙的推進,需要治理的沙化土地的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難度越來越大,單位面積所需投資越來越高;導致沙化擴展的各種人為因素依然存在。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各種破壞沙區植被的現象還沒有得到完全制止,濫放牧、濫開墾等行為在部分地區仍程度不同地存在。鑒於此,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刻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於2005年9月8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

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荒漠化這一「頑症」必將被「治癒」。

⑥ 中國助力全球各國應對荒漠化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近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各國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計。

同樣走出國門的還有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菌草技術。這是一項利用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開展生態治理、「以草代木」栽培食葯用菌、生產菌物肥料飼料和生物質能源等的綜合技術。近年來,菌草技術被廣泛應用於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屏障建設以及一些生態脆弱地區的防風固沙、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等。

目前,菌草技術已傳播到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⑦ 中國應加強可治理荒漠化土地綠化.

中國防治荒漠化的戰略思路與對策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我國荒漠化防治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按照「保護優先,積極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保護與恢復植被,遏制荒漠化擴展。必須堅持六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的原則;二是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三是堅持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四是堅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依託科技、科學防治的原則;六是堅持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原則。
(二)對策措施。荒漠化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多種對策措施,綜合防治土地荒漠化。一是保護現有植被,大力植樹種草;二是合理調配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三是控制人口增長,實行生態移民;四是改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優化土地利用格局;五是調整產業結構,實行保護性開發;六是優化能源結構,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三)戰略目標。用50年左右的時間,即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穩定的生態防護體系,高效的沙產業體系和完備的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保障體系,使全國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整治,荒漠化地區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四)戰略布局。1.分區布局。根據我國荒漠化實際情況將全國荒漠化地區劃分為五個區域,針對各區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是風沙災害綜合防治區。本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主要是採取封沙育林育草、飛播造林種草、人工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興修各種水利設施等綜合措施,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
二是黃土高原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區。該區主要是以流域為治理單元,採用林農水措施綜合治理,恢復和增加植被。
三是北方退化天然草原恢復治理區。該區位於江河水系源頭和上中游,主要是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和改良草場(種),配套建設水利設施和草地防護林網,加強草原鼠蟲災防治,提高草場的載畜能力,恢復草原生態平衡。
四是青藏高原荒漠化防治區。本區主要是保護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加強長江黃河源頭原始森林、水源涵養林和天然草場管護,防止不合理開發。
五是西南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區。主要以金沙江、嘉陵江流域上游乾熱河谷和岷江上游乾旱河谷,川西地區、三峽庫區、烏江石灰岩地區、黔桂滇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為重點,以封育保護為主要措施,恢復植被。
2.重點布局。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以及生態建設的總體布局,當前,荒漠化防治重點工程分三個層次:
一是國家級重點荒漠化防治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工程(四期)、退耕還林工程、草地沙化防治和退牧還草工程等。
二是區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包括新疆和田地區生態建設工程、拉薩市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工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黃河故道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工程、西南乾熱乾旱河谷石漠化治理項目、青藏高原凍融封禁保護項目等六個項目。
三是示範區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和示範點建設,在全國建設星羅棋布的防沙治沙示範區。
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戰略保障措施一是抓好荒漠化防治工程體系建設。二是加強組織保障體系建設。三是加強政策保障體系建設。四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體系。五是加強防治荒漠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六是建立健全荒漠化監測和工程效益評價體系。七是加強防治荒漠化的國際合作。

⑧ 中國荒漠化的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形勢十分嚴峻 。目前中國對荒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沙質荒漠化方面。
中國有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土壤鹽漬化等4種類型的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⑨ 中國是如何治理土地沙漠化的

首先,可通過鋪設草方格,埋設防沙障等方式固定沙丘,防止沙漠進一步專擴張
其次,推行土屬地的集約式經營,嚴禁過度放牧,提倡輪耕,休耕,保持土壤肥力
再次,優化種植結構,有條件的實行精準灌溉,學習以色列等先進的技術
此外,土地退化,荒漠化地區的人們應該轉變意識,應該有一定的勞動力輸出,來緩解靠土地吃飯的局面;該類地區還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之外一些經濟附加值高的工業,而糧食可通過購買其他地方的產品的形式來解決,節約寶貴的水資源,更好的治理沙漠化,控制荒漠化的發展

⑩ 中國沙漠治理還有希望嗎

當然有希望,而且已經取得了成效。根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寧夏、甘肅、內蒙古都保持了可喜的「雙縮減」態勢。與2009年第四次監測結果相比,截至2014年,三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71.8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45.5萬公頃。
中國在使人造沙漠恢復健康狀況上的經驗和技能是世界領先的。基於中國經驗的分享,非洲的「綠色長城」計劃已經在撒哈拉地區以及荒漠草原區展開。「南部非洲再綠化」也會受益於中國幫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