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發布時間: 2020-11-29 14:14:38

1. 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政府的知識說明g省是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①簡政放權,切實轉變職能;健全行政法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解決一批民生問題,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③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努力建設服務型。

2. 怎樣提升鄉鎮政府治理能力

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鄉鎮政府治理路徑優化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治理理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治理理念,是優化鄉鎮政府治理路徑的重要一步。比如,在村鎮規劃方面,以往更多的是政府主導進行規劃設計,如果引入自下而上的模式,規劃的主體就可以由政府向政府、專家、民眾、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主體轉變,村鎮的規劃就可以體現出當地居民對村鎮未來發展的設想。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政府對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可以從單一的空間拆遷轉變為結合本地特色的一種因地制宜的設計,從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疏導方式。只有讓農民具有參與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意識,最終的決策才會更加科學化、人性化、民主化,才能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城鎮化。
多元化的治理主體。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和管理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協調各方,通力合作,僅靠政府力量難免單薄。因此,優化鄉鎮政府治理路徑,必須樹立多元共治的理念,倡導多元化的治理主體,在總體格局上構建政府、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治理的新型治理體系。同時,「政府首先有必要引入企業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也即通過引入市場、社會力量幫助政府的決策者們完善決策,有效改善公共服務需求同政府本身的消化能力相矛盾的局面,逐步探索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把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項,交由市場主體自行決定。在實現路徑上通過部分公共服務外包、卸載、杠桿資助等形式,發揮市場機制、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將政府職能部分「對接」到社會力量上,形成社會多元治理的合力,讓社會力量與政府力量和諧共存、良性互動,從而提供更優質的政府服務。
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好的鄉鎮政府,不僅需要加強鄉鎮政府內部的改革,還需有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因此,領導幹部要從辦公室走出來,走到農民心中,密切與廣大群眾的關系,把群眾的熱情調動起來,增強農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維護群眾的利益,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打通政府與村民溝通的最後一公里。目前,我國較為普遍的村民自治,可以看成是基層民主建設的縮影。因此,應重新審視政府與基層自治組織的關系,讓基層自治組織陽光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形成政府和社會、政府與村民相互呼應、良性互動的基層民主治理體系。另外,要加強社會利益表達機制的建設,因為完善的社會利益表達機制是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前提。政府要盡快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障公民利益表達權利的實現,完善聽證會、利益群體等的訴求表達渠道,滿足群眾對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的信息需求,這樣才能在公共政策中體現出群眾的利益需求,通過努力實現百姓的切身利益來激發群眾參與政府管理和監督的願望和提高群眾參與政府管理和監督的能力。
構建以「最佳價值」服務為主的管理運行機制。優化鄉鎮政府治理路徑,必須構建以「最佳價值」服務為主的管理運行機制。「最佳價值」模式最早出現在英國,即要求政府為民眾提供經濟、效益的公共服務產品。對於中國的鄉鎮政府而言,隨著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政府應該逐漸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掌舵」而非「劃槳」上。鄉鎮政府應以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為目標,以服務廣大群眾為宗旨來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政府要強化新城鎮的服務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和細化新社區的基層服務體制,在管理上要本著「人文主義」和「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原則,使政府成為鄉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積極構建者、公共產品與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堅實保障者,最終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發展需求和利益訴求。只有充分服務人民,寓治理於服務之中,把治理和服務有機結合到一起,才能使政府的治理成為善治,這樣才能不斷鞏固和維護城鎮化進程中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總之,在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中,作為各項改革的交匯點,鄉鎮政府的治理路徑優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促進城鎮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之一。

3. 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得顯著成效。但這項改革仍處於攻堅階段,任務還很艱巨。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搞放權,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氣壯抓監管,做好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創新和加強監管,敢於監管、科學監管、善用監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監管同行政審批不同,監管是事中事後的行政行為,是持續的過程管理;行政審批是事前的審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頭管理。長期以來,重事先審批、輕事中事後監管的傳統思維與做法影響深遠,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管的認識不足、知識不足、能力不足,不願監管也不善監管。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中,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政放權是要把本來屬於市場、公眾、企業、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權力交出去,但放權不等於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簡政放權以後,政府監管必須跟進。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這兩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廢。

二、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簡政放權,化繁為簡,是建設現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時,實施有效監管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只有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才能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也應更好履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三、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其重要原因是對市場主體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夠。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政府監管,一要創新,二要加強。

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政府監管機制、手段和方法,確保政府監管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講求實效性。具體說來,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五、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實施監管。

按照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化政府監管體系的要求,有步驟協同推進放權與監管改革。無論是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商事制度改革,還是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收費管理和科教文衛體等社會領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都應當明確監管任務、內容、標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從某一項放權開始就重新明確監管主體、職能、責任,並接受社會監督,做到監管有權、有據、有責、有效,避免出現監管過度或監管真空現象,搞好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對今後還需要放權的領域應預為之謀,在放權之前就做好創新和加強監管的設計工作。

六、完善監管體制,形成「大監管」合力。

①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監管和執法體系,把相關部門的監管事項和規則放到統一的監管平台上。

②構建協同共治監管體系。強化行政部門監管,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廣泛吸引公眾參與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切實落實企業首負責任,重視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

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市場主體信用公示系統,推進各部門、各方面信息互聯共享,構建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

七、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①實施陽光監管。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的,各級政府都要把簡政放權後的監管事項、依據、內容、規制、標准公之於眾,並對有關企業、社會組織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進行監管。

②推行智能監管。積極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創新和加強政府監管,全面開發和整合各種監管信息資源,加快中央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③創新日常監管。建立「雙隨機」抽查制度,即隨機抽查監管對象、隨機指定抽查人員,既抽查公示信息情況,也抽查誠信守法狀況。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發出黃牌警告或出示紅牌令其退出市場。

八、加快修法立規,提供法治保障。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和加強監管。簡政放權的改革已全面展開,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必須抓緊進行。應及時修改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簡政放權之後行使監管執法職能、規范行政監管和執法提供製度引領和保障。特別是要嚴格執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增強監管執法的威懾力、公信力,使監管對象不敢觸碰違法運行的紅線。

九、推進機構改革,強化綜合執法。

落實「創新執法體制」的要求,加快推進統一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模式,構建「一支隊伍管市場」的綜合執法格局,形成市場監管、執法合力。已經建立綜合監管執法機構的地方,要充分發揮執法力量整合優勢,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歸集、公示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許可審批、行政處罰等信息,實現內部聯合執法。為了徹底解決目前多頭監管執法和權責交叉的問題,可以適時推進市場監管的大部門制改革。

十、提升隊伍素質能力,加強對監管者的監管。

著力提高各級政府人員的素質能力,特別是提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專業能力,使他們能夠敏銳識別並發現問題、敢於揭露並解決問題。既不能包攬過多、胡亂作為,也不能撒手不管、懶惰不為。隨著簡政放權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應加強地方政府特別是縣(鄉)鎮基層的監管能力建設,適當調整職能機構,充實人員,強化培訓,增加技術設備,適應部分審批權下放和監管權增加的需要。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督、評估機制,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管。健全並嚴格執行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十一、深入研究監管理論,制定創新監管戰略。

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和搞好政府監管,是一個亟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應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政府監管的理論問題,包括創新和加強監管的依據、內涵、原則和方法等。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還需抓緊研究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科學有效的創新政府監管戰略,加快建立現代化監管型政府,切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從而更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 如何理解打造大數據施政平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 打造大數據施政平台有利於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 簡政放權作為本屆中央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是全面深化政府體制改革的關鍵之舉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簡政放權的核心在於通過精簡政府機構,把經營管理權下放給企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 讓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中煥發活力。基於大數據的施政模式和大數據平台的搭建,將使政府可以通過構建「一站式政務服務平台」,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跨越政府內部的協同鴻溝,實現各部門橫向和縱向的資源共享,進而合理設置政府部門,並對其功能加以整合優化,從而實現對自身部門設置和行政流程的科學化打造,真正達到簡政而不漏政的施政目標,切實把政府職能轉換到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
2. 打造大數據施政平台有利於政府創新治理方式和推動科學決策。 大數據環境下,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能機器人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各種跨界性、革命性甚至是顛覆性創新層出不窮,大數據全面介入市場經濟、產業發展和人類生產各個領域,並快速推動著傳統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管理理念創新、科學技術創新、運作模式創新。政府要更好應對大數據的種種創新挑戰,也必須不斷以創新性思維推進治理工作,尤其是要不斷提高決策水平,避免因決策失誤而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丹尼爾·埃斯蒂所指出的:「基於數據驅動的決策方法,政府將更加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負責,引導政府前進的將是『基於實證的事實』,而不是『意識形態』,也不是利益集團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施加的影響」。 [2] 打造大數據施政平台,能夠幫助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決策者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入挖掘與分析匯總,全面了解和准確掌握市場經濟信息,綜合研判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公共決策效率和決策質量,提升公共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5. 運用「我國的政府」的知識,說明省是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材料三 近年來,省通過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施行《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取消.轉移.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508項,進一步規范審批行為;辦好民生實事,解決了一批就業.醫療.住房等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問題,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5%以上;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會服務暫行辦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提供社會服務;建立全省統一互聯的全天候上辦事大廳,省直部門70%以上行政審批事項和60%以上社會服務事項實現上辦理。
結合材料三,運用「我國的政府」的知識,說明省是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12分)
答案: ①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行政法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解決一批民生問題,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③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6. 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目前, 政務公開不完善、地方保護及公民參與不強等 問題,因此應當採取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 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和鼓勵公民參與等措施, 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 以提 升我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關鍵詞: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政務公開 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的活動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 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 關,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文 由 文件在內的, 7 個法律部門、 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 3 化的發展和政治穩定。加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對我 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 國地方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有一定實際意義。 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 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這些都 一、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現狀 為地方政府加強法制能力提供了基本條件。 1.政府治理的公開透明度加大 4.政府治理的回應能力提升 從計劃經濟時代直到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政 在回應能力方面,各級地方政府政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 府治理過程的透明性較差,暗箱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隨著 成果,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溝通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形勢的發展,全國各地都在努力建設透明 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為 政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二是建 本成為政府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方 立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 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造了不少有益的形式。例如,建立市長 政府的絕大部分政府機構, (州 和相當一部分區縣都 地級市 ) 熱線 24 小時值班制度,方便公眾反映問題;公安系統設立報 已開通了門戶網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發布和網上辦事 警服務中心,建立快速反應體系;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共 三是加強了公眾信訪工作。 等服務; 所有這些無疑都使透明政府 服務性行業實行首問負責制或首辦負責制,實行服務承諾制 的建設力度不斷得到加大,政府的治理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等,積極地對公眾需求作出回應。 2.政府治理的承擔責任能力增強 5.政府治理的廉潔自律能力強化 人民群眾是政府治理績效的最終評判者。近年來,一些 我國地方政府在進行經濟社會治理時一直注重對廉潔 政府在對其工作部門的年度業績考評中,由「被管理者」或 自律能力的培養,在防止政府治理公權力異化和反腐敗上取「被服務者」來給這些部門打分。結果是那些責任心不強、對 得一定成效。主要包括:一是明確政府治理權力的公共屬性, 老百姓態度生硬的部門得到應有的較低的評價,以至於某些 從思想上避免政府治理權力的異化;二是加強對腐敗的防範 部門負責人不得不引咎辭職,或由於業績考評不合格而被調 與打擊力度,即加強預防腐敗教育,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 離負責崗位。2009 年《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首次發布,對 生,同時對腐敗分子發現後進行及時予以查處;三是加強對 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重點內容和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系統 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積極性的引導,藉助網路論壇、網路博 研究,提出了對策思路,同時,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開 客、網路調查、電話訪問、問卷調查、信訪等多種方式,使公眾 展政府績效評估的典型經驗,提煉出了六個績效管理模式, 多渠道參與治理和監督政府工作。 形成了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框架報告。 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問題 二、 3.政府治理的法律制度日益規范 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憲法 盡管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現行的地方政府 向來左右公民參與。而公民參與的主體性不強,公民的參治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仍存在 與部分是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參與進來,並不是把公民參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當作自己應有的權利。在公民參與渠道上,各地政府雖 1.政府治理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然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參與方式,提供了多種參與渠道,但 中國在走向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 這些方式和渠道大多限於事前公示、公民聽證、基層選舉劃經濟體制,在對社會稀缺資源完全佔有的基礎上,中國構 等,並且大多是不定期的,而且在參與過程中,公民的意願築了嚴密而高度集權的政府管理模式,它在追求國家目標和 和利益表達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的決策也是一個值得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相對忽視了政府治理理念的發展。隨著 商討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初步形成了在社 三、提升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對策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關系等多方面有著明顯差別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多元化的 1.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群體要求有多元化的需求。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市場競爭和政 在傳統體制下,政府始終以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身份過多府間的效能競爭,對中國現行的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挑戰, 地干預了市場經濟領域,造成政府低效和腐敗等問題。應盡對此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與轉變。 快實現管理理念向服務理念的轉變,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職 2.地方保護問題依然存在 能的理念,將政府切實塑造成一個為公眾、社會提供公共產 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策時是一個矛盾的綜合 品,發展公益事業的公共服務機構,真正實現官僚型公務員體,一方面代表政策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執行者。 向人民公僕的轉變。中央政策起到宏觀調控全局性社會利益的作用,必然要涉及 2.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或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利益分割。因 完善區域間信息相互溝通制度。加強政府間在治理合作此,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取向對中央或上級政策的落實具有 中的信息溝通,及時互換和通報各自的情報,為採取聯合治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當中央或上級的政策調控符合 理行動提供信息支持。地方政府間關系由競爭走向合作。我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就會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政策,地 國一直以來實行的分權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以謀取方政府可以較少的投入而得到很大的產出。當中央或上級的 利益為宗旨,以相互競爭為發展動力的充滿競爭力的市場行政策不符合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 為主體。因此,有必要協調好政府之間的利益以實現調整地策時就會受到來自於地方政府本身和地方民眾的阻撓,地方 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實現政府跨際域治理的目標。 形成利益群體總會千方百計地加以抵觸, 「上有政策,下有對 3.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策」的對決,或不認真落實或變相落實。遇到這種情況,中央 樹立全新的政務信息公開理念,科學認識政務公開的思的政策到地方上就會大打折扣。 想,把政務公開視為公民必須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政府必 3.政務公開機制尚須完善。政務公開在各地方已取得了 須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加強政務信息公開的法治化,抓好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政務公開是一項新的工作思路,涉及傳 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使制度具有應有的操作性。政務信息公統思想觀念和長期工作習慣的轉變,涉及現有利益格局的調 開的內容主要在貼近群眾上下工夫,使群眾能充分理解,真整,因此,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公開內容不規范; 實的享受到政務公開所帶來的好處。公開的形式要直觀,更二是公開內容不真實;三是擺花架子,搞門面工程;四是政務 新要迅速。公開內容的更新必須及時,只要政府的政策發生公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許多地方和單位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了變動,各單位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更新,讓人們能的主動性不強,沒有建立一種真正有利於群眾監督,方便群 及時獲知。眾監督的形式,不敢真正接受輿論監督。從表面上看,各級地 4.鼓勵公民參與方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請媒體出席各種會議,但他們向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公民 對於媒體通報的大多是政績, 「政務」 「問題」 要麼避而不 或 , 意識正在逐步地加強,公民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加強。在談,要麼輕描淡寫。 這種新形勢下,政府無疑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公民社會以多 4.公民參與程度有待提高 種方式參與政府決策。政府應建立完善有效的溝通渠道,縮 目前人們逐漸接受並支持公民參與,但公民實際參與地 短與公眾的距離,創新公民參與途徑,在公共決策中實現政方治理程度卻不高。這裡面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門 府與公眾積極互動。這有利於政策的良好制定與執行,有利往往認為公民參與治理的能力不夠,甚至以政府的權威為導 於完善決策機制,有利於提高政府治理的實效。

7. 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政府"的知識,說明g省是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①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行政法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解決一批民生問題,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③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