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清朝邊疆治理

清朝邊疆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9 10:59:41

『壹』 清朝為開發新疆治理邊疆作出重大貢獻的兩位人物

清朝為開發新疆治理邊疆作出重大貢獻的兩位人物是左宗棠和曾紀澤,在軍事上,左宗棠以武力打敗阿古柏政權,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並做好武力收復伊犁的准備。外交上,清政府派曾紀澤赴俄國交涉,通過外交手段收復伊犁~

『貳』 清朝鞏固和管理邊疆的措施有哪些

1、清太祖努爾哈赤建國,創立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對滿洲各部及陸續歸降的蒙古、漢人實行八旗組織管理。至清太宗皇太極時,又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同時,開始依仿明制,改訂中樞官制,建內三院和六部二院。入關後,清承明制,採用明朝行省、州、縣行政體制,對廣大內地(包括西南地區)實行直省統治。

2、清朝對北部和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實行的是不同於內地行省制的藩部管理模式。

清朝所謂藩部,在地域范圍上指內外蒙古、新疆和西藏,是相對於清朝直省統治的內地和東北而言。藩部與內地同屬清朝版圖,只是在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

3、為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治,清朝在伊犁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統轄包括天山南北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直到帕米爾的廣大西域地區。

(2)清朝邊疆治理擴展閱讀:

清朝統一邊疆:

1、平定準噶爾

在清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噶爾丹一挫於烏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失卻了攻擊的銳氣;再慘敗於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南宗莫德),根本上喪失了抵抗力量。

此後,噶爾丹率殘部流竄於塔米爾河流域一帶,「困窮已極,糗糧廬帳皆無,四向已無去路」,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病死於阿察阿穆塔台地方。

2、統一回部

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進軍伊犁,不僅吐魯番降清,塔里木盆的庫車、拜城等亦紛紛歸附,而烏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更是擒達瓦齊以降。

『叄』 清代對邊疆的治理論文1500∼2000字

摘 要: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鞏固自身統治,其治理邊疆的政策廣泛吸取了歷代治理邊疆的經驗教訓,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本文通過分析清代邊疆政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總結出清代在治邊方面的得與失。

關鍵詞:清代;邊疆政策;內容;特點;得失
一、清代的邊疆政策
清朝對邊疆民族地區實行的統治政策有很多,包括對邊疆居民的統治、對邊疆地區的經濟建設與開發、防範外來入侵等措施。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項:
首先,設立理藩院為主管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並針對不同少數民族地區頒布律令,以加強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在1636年設立管理少數民族的中央機構蒙古衙門,1638年更名為理藩院。主要管理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事務,這較之以前歷代封建王朝大大前進了一步。為加強邊疆民族地區的法制,還在各個不同地區頒布了適用當地的法律條文。
第二,根據不同邊疆地區的情況設置不同的行政機構,加強中央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管轄,正所謂因俗而治。如東北和新疆地區,主要實行軍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區,實行盟旗制度。由於社會習俗各異,清政府還對不同地區分別採取郡縣制、盟旗制、伯克制來管理地方行政。如西藏地區,實行政教合一。西南地區,清初仍襲明朝,實行土司制度;到雍正年間,因清政府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土司制度也有所變化。
第三,籠絡、利用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加強邊疆統治。羈縻政策,這也是歷代中央封建王朝的傳統政策。清政府對其加以繼承,通過封爵、給俸、聯姻、朝覲制度等措施,極力拉攏、撫綏少數民族上層人物。
第四,利用藏傳佛教(喇嘛教)對蒙藏地區進行精神統治。藏傳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篤信的宗教,清統治者對喇嘛教領袖不斷賜封,在蒙藏地區黃教界,形成了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統,影響遍布蒙藏廣大地區。
第五,對邊疆的經濟進行建設與開發。隨著清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統一與行政建置的設立,為維持當地各族人民與駐防官兵的經濟生活需求,清政府在當地居民原有開發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與經濟開發措施。如在蒙古族地區建立盟旗制度後,通過劃分旗界、固定牧場等措施,使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在新疆地區,自平定準葛爾割據勢力後,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取屯田實邊措施。西南地區實行招民開墾,使久荒之土,畝收數倍。邊疆地區農牧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礦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在新疆、雲南、貴州等地,盛產銅、錫、銀、鉛等礦,從康熙中葉到乾隆朝中葉,上述地區的礦業得到較大發展。商品經濟也日益活躍,清代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繁榮,與清政府的開發措施有著密切聯系。
第六,加強邊防建設,為防禦外來侵略,保障邊陲局勢穩定。清政府在東北外蒙古和新疆地區等地,設置軍府、屯兵駐守的同時,設置了一系列軍事哨所,在東北、西北、蒙古等地還興修驛道,設置驛站,從而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聯系,推動了交通運輸的發展,而且在防禦外來侵略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清代邊疆政策的特點
首先,繼承歷史。清代的邊疆政策在繼承中又有創新。我們從歷史上的羈摩政策、和親政策中可以找到清代軍府制、盟旗制、滿蒙聯姻等政策措施產生、發展的歷史軌跡,我們還可發現康熙大帝一改歷代固守長城、消極北防政策的創造性雄才大略。
其次,治理范圍廣闊。清代前期,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經營,其有效管轄范圍除18行省(兼有台灣)外,還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六盟、喀爾喀蒙古各部、唐努烏梁海、新疆和西藏,成為一個幅員廣闊、疆界明確的統一多民族大帝國。
最後,內涵多樣,這也是由廣泛的地域范圍所決定的。清代的邊疆政策包括了自成一格的海疆政策和陸疆政策。清代前期海疆政策中對沿海地區的治理和對台灣、海南的治理,又各不相同。陸疆政策則涉及從東北到西南的廣大地域,東北的軍府制與新疆的軍府制內容並不相同,而在西藏和西南地區,則又根據當地政治、歷史、民族的特點,分別實施駐藏大臣制和通過改土歸流來加強中央政府對西南諸省的統治。
三、清代邊疆政策的積極作用與消極左右
清代的邊疆政策根本上還是為了維護以滿族貴胄的根本利益為首的封建國家秩序。這一點明顯反映於作為清政府統治邊疆地區根本大法的理藩院則例中。從明清之際的社會狀況與歷史發展趨勢來看,清代的邊疆政策基本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要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統一。其次,增強了各族之間的聯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過程。再次,加速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最後,促進了少數民族宗教的發展和傳播。
由於清政權階級屬性的決定,其邊疆政策的消極作用也很突出。首先,清代邊疆政策具有鮮明的民族壓迫、階級壓迫性質。其次,清朝是以少數民族滿族統治全國的。為了防止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聯合以反對其統治,因而在其邊疆統治中,往往採取封禁、隔離與分而治之的措施,如嚴禁蒙漢通婚等。再次,清政府利用喇嘛教,麻痹、削弱了蒙藏民族。最後,清代邊疆政策具有封閉保守性質,對近代中國落後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響,如海禁政策等。

『肆』 清朝對於邊疆的管理有什麼歷史和現實的意義

  1. 歷史意義:為中華民族的地理疆域劃定了明確的界線,讓後代知道哪些是故土,待有能力時要收復(譬如:海參崴);

  2. 現實意義:後代在與敵對國爭議時有法理依據,站上道義制高點。

『伍』 清朝前期是如何加強邊疆治理的

一、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至此清廷才真正在關內完成了統一,穩定了統治權,從此之後,才建夠開始從事行政和財政經濟的調整改革,然後致力於解決邊疆問題。
二、攻佔與管理台灣。1683年,康熙進軍台灣,鄭克爽投降,,台灣重新開始由中央政-府管理。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和台灣、鳳山、諸羅3個縣,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嘉慶十六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1884—1885年(光緒十-十一年)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率軍重創法軍,法軍被迫撤出台灣。同年清廷將台灣劃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
三、遏制了沙俄在東北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1685年,康熙派軍圍攻雅克薩,俄國侵略軍投降。1686年,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城,俄軍傷亡慘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俄國全部佔領黑龍江流域的陰謀破產。
四、平定新-疆判亂。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同時,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台等重鎮,加強對喀爾喀蒙古地區的管理和統-治。1755(乾隆二-十-年),乾隆進占伊犁,並在之後幾年內將反復發生判亂的准噶爾部族消滅。1758-1759年(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判亂,至此天山南北從此完全歸入滿清帝國。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部東歸,乾隆不畏沙俄威脅,妥善安排了土爾扈特部,成為乾隆時期滿蒙同盟的壯麗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五、加強西-藏管理。康熙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並於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派兵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北部的准噶爾殘部。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與1792年(五十七年),弘歷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尼泊爾的一個部落)進攻西-藏,大敗廓軍,保衛了西-藏領土,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滿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六、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撫討並用鎮-壓了苗疆起-義,之後免除苗賦、尊重苗俗、實行屯田、慎選苗疆守令,減少了苗民的抵觸情緒,使得貴州苗族地區基本上平定下來。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終佔領大小金川。此後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清朝疆域形成: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陸』 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的史實,貢獻,快快快,急急急急急!!!

1、東南邊疆:收復台灣。1683年,康熙派施琅收復台灣。
1684年設置台灣府,版隸屬福建省。有利於國家統權一。

2、西北邊疆:粉碎蒙古准格爾部分裂活動。歷經康雍乾三代皇帝粉碎蒙古准格爾部分裂活動。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徹底勝利,清政府重新統一新疆地區。
1762年清政府設伊犁將軍,管轄天山南北路。

3、西南邊疆: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清朝初年,順治帝接見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後來,康熙帝又賜予另一個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清政府規定,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1727年,雍正年間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年間實行金瓶掣簽制,由駐藏大臣監督達賴、班禪轉世程序

『柒』 清朝加強對蒙古、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的治理措施。

[歷史書上都有噠~]
蒙古:設置烏里雅蘇台將軍。
新疆:設置伊犁將軍,以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西藏:清政府分別冊封了達賴、班禪,並設置駐藏大臣。

望採納!~謝謝~

『捌』 清代對邊疆的治理論文1500∼2000字

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
(1) 西北地區。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爾部噶爾丹和俄國相配合,東侵喀爾喀蒙古。康熙二十九年烏蘭布通之戰清軍擊敗准部,噶爾丹遁逃。次年,康熙與內外蒙古的首領參加多倫會盟,實行盟旗制度,穩定了喀爾喀蒙古長期動盪的局勢。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康熙率師親征,平定了噶爾丹叛亂。此後策妄阿拉布坦重振准部,佔領拉薩。清廷於康熙五十九年派兵入藏,驅逐了准噶爾軍。 雍正二年(1724年),清軍又平定了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準噶爾,統一天山北路,隨即進入南疆。二十四年夏,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統一南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在其領袖渥巴錫的率領下回到伊犁,受到清政府的重視和歡迎。

(2) 西藏。康熙五十九年,清軍逐准部出西藏,清廷設駐藏大臣監督。後進一步提高駐藏大臣的權力,並實行金瓶掣簽制,以防止班禪、達賴的轉世為貴族農奴主操縱、利用。

(3) 西南其他地區。雍正年間,清廷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等省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廢除土司,分別設置府、廳、州、縣。改土歸流政策遭到土司的抵制。清朝鎮壓土司用力最大、耗時最久的是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役。

『玖』 簡要概述清朝為加強對邊疆的治理和鞏固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設置台灣府 1、鄭氏政權的歸順 2、台灣府繁榮設置(1684年)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平定三藩叛亂 2、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3、平定回部叛亂 4、土爾扈特部眾回歸祖國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順治皇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 2、康熙皇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3、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四、設置將軍、參贊在伊梨、吉林、黑龍江、盛京、烏里雅蘇台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等官職,兼管軍務和民政,大大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五、通過會盟、聯姻、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首領等方式,加強與邊疆各族的聯系。4回答者: 弄花熏舞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