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個人理解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個人理解

發布時間: 2020-11-29 10:01:02

『壹』 什麼是市域社會治理的橄欖型管理模式

橄欖型城市管理模式(Olivary City Management Model)是城市管理服務領域的橄欖型管理模式,通過多規合一及綜合執法改革的推進,在市域治理中形成了綜合規劃決策和綜合執法監察兩個綜合,推動構建從綜合規劃決策、到社會化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形成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管理一體,城市決策、執行、監督協力,政府、市場、社會共治的橄欖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於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執法監察研究,通過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城市綜合管理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將有助於推動形成從綜合規劃決策、到社會化專業運行服務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規劃、建設、運行服務與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主體部分,不僅需要政府各專業部門的參與,更需要激活市場、社會各方主體的廣泛參與)、到綜合執法監察(城管綜合執法及相關綜合執法巡查監察力量、網格巡查員及協管員等輔助巡查監察力量、廣大的社會監督力量)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治理結構,形成面向綜合管理的橄欖型現代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城市規劃決策作為城市管理的龍頭及城市綜合管理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的最前端,歷來在城市管理中受到高度重視,也正經歷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驅動轉型。而城市建設及運行服務與管理隨著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提上議程,城市運行管理的新網路、新數據環境也為社會各方參與城市專業運營和科學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強調政府、市場、社會各方力量的充分參與和協同。隨著對大數據環境下城市管理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特別是綜合執法改革的推進及對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監察二重性的認識,城管執法監察作為巡查執法的第一線、問題發現的最前端和管理的最末端,將在城市管理服務轉型中扮演重要作用,從而形成橄欖型現代城市管理模式,創新面向法治、精治、共治的市域治理新格局。
橄欖型管理模式是指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兩端小,中間大的管理結構,主要包括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領域及城市管理服務領域的橄欖型管理模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領域的橄欖型管理模式,即前端抓銷售,中間抓生產,末端抓研發,這種管理模式目前正在被啞鈴型管理模式替代稱為過去。城市管理服務領域的橄欖型管理模式,即前端抓綜合規劃決策、末端抓綜合執法監察、中間是各方參與的城市管理服務提供,這種橄欖型管理模式正在成為政府機構改革、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本刊編輯部. 綜合執法改革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9):3-5.
宋剛,王毅,王旭. 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J]. 城市發展研究, 2018, 25(12):113-121.
俞娜. 啞鈴型與橄欖型企業經營模式評析[J]. 區域經濟評論, 2005(1).

『貳』 您認為市域層面在加快推進社會制度現代化中最重要的優勢是什麼

我們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市域層面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

『叄』 如何准確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2、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其視野寬闊、內涵豐富、指向明確、意義深遠,自提出就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3、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
4、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
5、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

『肆』 市域社會治理的橄欖型管理模式是什麼是管理模式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么

橄欖型城市管理模式(Olivary City Management Model)是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領域的橄欖型管理模式,又稱橄欖型城市治理模式(Olivary City Governance Model),通過「多規合一」及「綜合執法」改革推進,在市域社會治理中形成綜合規劃決策和綜合執法監察「兩個綜合」,面向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構建從綜合規劃決策、到社會化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現代城市治理結構,以城帶鄉,形成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管理一體,城市決策、執行、監督協力,政府、市場、社會共治的橄欖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於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執法監察研究,通過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城市綜合管理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將有助於推動形成從綜合規劃決策、到社會化專業運行服務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規劃、建設、運行服務與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主體部分,不僅需要政府各專業部門的參與,更需要激活市場、社會各方主體的廣泛參與)、到綜合執法監察(城管綜合執法及相關綜合執法巡查監察力量、網格巡查員及協管員等輔助巡查監察力量、廣大的社會監督力量)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治理結構,形成面向綜合管理的橄欖型現代城市管理模式,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伍』 談談你對社會治理精細化的認識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12月12日上午,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和社會組織與協同治理研究基地聯合舉辦會議,邀請來自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緣起、任務、路徑等話題開展了深入交流。

一、社會治理精細化動因何在。

國家治理現代化催生社會治理精細化。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教授指出,過去我們的工作範式經歷了從社會治安到社會管理再到社會治理的轉變。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傳統粗放式、經驗化社會管理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必須加快向精細化社會治理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教授持相同觀點,他認為精細化概念起源於企業管理,指的是減少資源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後來其逐步運用到行政領域和社會事務。以科學、理性為特徵的精細化管理代表了現代社會發展規律,因此社會治理精細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邏輯。

社會領域諸多問題是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直接動因。中國行政管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鮑靜研究員提出,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不乏精細的做法,但「差不多」「馬馬虎虎」「大概也許可能」等思維方式也甚囂塵上,這就帶來社會治理標准化程度低,群眾工作不到位,社會事業服務表面化等一系列問題。共產黨人最講認真,社會治理精細化與認真精神是一脈相承的。要破解「最後一公里」難題,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投入,更需要精細的制度設計和執行。

網路社會為社會治理精細化提供了物質基礎。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我國人口眾多且社會結構復雜,網路社會使得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更加多元,給社會治理帶來挑戰。與此同時,網路社會互聯互通的特徵也為精細化治理帶來契機。當前我國有近7億網民,12億手機用戶,5億多微博微信用戶。不論是建設以信息化為支撐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還是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如果離開了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都是不可能的。

二、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內涵和任務。

法治、自治、德治相結合的理念。綱舉方能目張,樹立科學治理理念是把握准確變革方向的前提。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長王名教授強調,社會治理精細化是對社會管理模糊化的反思和超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法治、自治和德治的高度統一。法治是社會和公眾的底線准則,在此基礎上劃分政府與社會的邊界。自治是社會主體性即自我規則和秩序,政府要起到培育引導作用,而非大包大攬。德治是社會內在的面向,強調各類社會成員道德自律。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魏宏教授也表示,現代文明下的社會治理應當秉持權利保障、民主參與、市場經濟、良法善治四大原則。只有真正從社會視角而非政府本位出發,才能確保社會治理精細化在實踐中不發生異化。

政府、社會、公眾相協同的格局。如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是研討會熱議的話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傅昌波提出兩個建議:一是黨委、政府應側重法規標准、信息化、行為監管等基礎制度建設,這樣才能給社會和公眾騰出足夠自治空間;二是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下放權力,讓具有信息優勢並嵌入城鄉社會網路的基層工作人員更好為民眾提供個性化服務。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研究員進一步強調,社會治理格局亟待實現三大轉變:一是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要從依附的「伙計」關系轉變為平等的「夥伴」關系;二是社會組織與公眾要從利益關系轉變為協商關系;三是國內社會組織與國際社會組織要從對立的斗爭關系轉變為包容的競合關系。國內社會組織唯有通過學習國際規則才能更好地參與全球治理。

崗位、人員、考核相支撐的制度體系。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程萍研究員等專家指出,社會治理精細化首先是政策制定的精細化,最終落腳到具體執行的精細化。要通過專業化的崗位職責體系,科學的目標管理體系,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公平的考評結果應用體系,激發各類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尤其要重視政府自身履職精細化,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素養和能力。也有專家表示,提供完備的社會治理制度框架是政府職責所在,要加快互聯網、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等領域立法,形成完整的制度閉環。

三、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實現路徑。

明確牽頭部門。多位專家表示,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當務之急是明確或新建一個強有力的社會治理牽頭部門,賦予其明確的職責邊界,從根本上改善有關部門的尷尬處境,杜絕末端維穩和硬性管控的工作方式。實踐中,一些地方的社會治理體制正在向傳統回歸,這一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摸清工作底數。有專家強調,底數不清就不可能實現精細化治理。可通過排查人口類型、利益訴求、關鍵風險點等信息,全面深入了解治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理和提供服務。基層要在內容上而非形式上建立工作台賬,尤其是關注貧困人口,嚴重精神病人等特殊群體。

實施重點突破。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傑秀指出,社會治理工作千頭萬緒,社區是實現精細化的突破口。社區能夠針對老年人、兒童、失獨家庭、司法矯正人員等人群提供多樣化、專業化、人性化服務,許多是政府想做但做不了的。要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並從制度設計、經費來源、能力建設等方面改善社區社會組織生存環境。

四、應把握好幾對關系。

技術和人文的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研究員指出,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了社會治理的精準度和靶向性,但若使用不當可能威脅個人隱私,甚至侵犯公民基本權利。與之類似,一些地方的網格化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機械化、擴大化等問題。因此需要在技術進步和人文關懷之間尋求均衡,承認並善待社會多元利益訴求,絕不能讓精細化治理異化為單純的管控。

秩序和活力的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教授認為,人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個體嵌入不同社會秩序的結果是產生張力和沖突。不同主體的目標和身份沖突是正常的,關鍵是創新多中心治理合作機制解決沖突。要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等機制,使秩序沖突與內生活力相兼容,在動態均衡中達到最佳點。

社會治理與社會事業的關系。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張林江副教授指出,當前一些領域社會管控力度在加大,同時教育、醫療、社保等社會事業的服務規模和水平也在提高,此外市場機制在治理實踐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現象都值得關注。理想的社會治理和社會事業關系是互補兼容,而不是「兩張皮」。決不能用社會事業代替社會治理,更不能把社會治理異化為管理社會。只有通過社會治理和社會事業的「雙向運動」,才能最終促進共享發展。

『陸』 心得體會: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最新)

1、社會治理理念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創新社會治理理念和思路,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發生,使一系列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社會治理工作布局現代化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以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為基點,以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以解決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立足點,不斷提昇平安中國建設水平。

3、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充分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等政治優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6)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個人理解擴展閱讀:

實現: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1、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作為首位工程。構建黨絕對領導的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機制,深化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爭,鏟除影響政治安全的土壤。

2、把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堅持依法嚴打方針,打、防、管、控、建並舉,加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開展專項斗爭為牽引,著力治亂點、補短板、除隱患。

3、把防範化解社會矛盾風險作為控制性工程。堅持防範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有效化解歷史遺留累積的存量問題,著力管控新形勢下出現的增量問題,堅決遏制變數問題。

『柒』 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正確理解、科學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要避免幾方面的認識誤區。
第一,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在不同領域發揮治理的主體作用,這種主體性的發揮不是絕對的,單向的,而是相對的,是互動與合作的。比如在群眾自治領域,無疑需要給社會組織和群眾提供充足的空間和廣闊的平台,但還可以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各主體依法高效運轉的同時,強調縱橫交叉協作,從而形成政府間、部門間、公私間的跨界協作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要義。
第二,治理體系的運行方式不單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既有從上到下,也有從下到上,甚至可以橫向運動。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有利於加強頂層設計,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對抗性做法,實現政策不走樣、不變味;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有利於「摸著石頭過河」,實現地方層面的改革創新,降低改革風險與成本;橫向運動的治理方式,有利於不同主體間的互動、走訪、學習,實現協同效應、整合效應、創新效應。
第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國人民的大事,不僅需要黨中央的科學決策和部署、政府的推動和法律法規的規范,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積極參與和主動作為,從而更好地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地推進改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