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中國全球治理方式

中國全球治理方式

發布時間: 2020-11-28 20:13:48

A. 對於全球治理,中國應該制定什麼樣的方案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應「有守有攻」
面對當前世界市場失靈、全球治理機制「力不從心」的現實,中國如何才能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壓艙石」?多名中國政經專家開出了自己的「中國方案」。
桑百川認為,中國應做好三件事:堅定維護多邊體制的治理地位、推進G20機制化以及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區域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他解釋說:「『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對外發出的倡議,更應該被建設成惠及各方共同發展的平台,願意參與進來的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共商發展大計。」桑百川認為,中國在參與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同時,更應積極主動地向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比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他說:「未來,我們應當向世界推出更多類似的平台,這將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徐洪才則認為,中國應充分利用好G20等多邊機制和主場外交的優勢。他指出,2017年G20峰會將在德國舉行。作為前任主席國,中國可在相關議題的延續性上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今年中國將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兩大國際性會議,可進一步將中國的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國際規則中,推動各方形成更多共識,扛起推動全球化的大旗。
趙萍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具體策略應「有守有攻」,既關注全球,也注重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和本國利益的保護機制。她指出,對外,隨著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中國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如何保護企業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應引起重視;對內,中國應利用好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市場換話語權。趙萍說:「如果能用好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第一大電子商務國的這一優勢,中國今後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扮演角色時將增加一個籌碼。」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參與全球治理,中國應著力於經濟治理和安全治理兩方面。他指出,在經濟治理方面,考慮到特朗普上台、美國貿易保護色彩日趨濃厚,中國應堅持開放路線,堅持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國應當沿「一帶一路」拓展。他還指出,中國在向全球治理角色轉變過程中應注意兩大問題:一是軍事和海外事務的捲入必須謹慎;二是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發展和完善不能過度,應保證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和經濟生活的活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則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更應激勵自身完善好內功。他指出,在全球製造業轉型升級和「中國製造2025」規劃實施過程中,都離不開人力資本的升級。中國應持續加大科研、教育投資,放鬆過度管制,並吸收全球人才為中國所用。

B. 什麼是"全球治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角色發生了那些重要變化

全球治理屬於多邊外交范疇,現代全球治理起始於1945年以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附屬職能部門為中心的雅爾塔體系。這個體制形態包括聯合國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
20世紀70年代以後,7國集團成為主要由發達國家協調世界經濟與政治的「大國俱樂部」。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部分發展中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的力量差距明顯縮小。自2003年後,7國集團根據不同議題邀請新興發展中國家代表進行對話,逐步形成G7+5等對話機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證明,現有的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機制已經無法適應全球化新形勢,也無法破解全球化快速發展引發的新挑戰和新問題。

在參與全球治理與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從參與者到建設者,再到引領者的三重身份轉換。從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開始,中國真正地參與到了國際制度建設之中;而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和制度建設者;2000年以後,中國努力成為國際制度建設的引領者。G20峰會在杭州的圓滿召開,體現了中國聲音、中國責任、中國擔當和中國主張,證明中國在二十國集團這樣的國際制度框架內參與全球治理的作用明顯增加。
中國的角色轉變建立在國際制度不斷發展演進的大背景下。陳岳將國際制度分為傳統型、改良型和創新型三種。傳統型是指二戰以後,在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基礎之上建立的國際制度,例如聯合國體制、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改良型國際制度指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新出現的國際合作制度,以及那些對傳統型制度進行過適當改革與調整的制度,例如亞太經合組織、東盟與中日韓的「10+3」機制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等;而目前的創新型國際制度則是由中國和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倡導建立的。創新型的國際制度與原有國際制度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來推動新國際制度的誕生,而中國在其中應當發揮引領、主導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袁正清認為,現在的全球治理模式主要由西方國家主導,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但隨著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原有的治理模式已不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合法性明顯不足。當前的國際社會需要一種著眼於當前和長遠的治理挑戰,更包容、更平衡的全球治理方案。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應發揮更大作用,積極參與治理規則的制定工作,為全球治理提供創造性的中國方案,增強中國在全球治理活動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C.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有哪些內容和成就

(1)「神五」、「神六」、「神七」載人飛船發射並成功返回。
(2)導彈部隊創建和發展,我國「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形成。
(3)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建立經濟特區、經濟開放區,加入APEC、WTO等國際組織,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4)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不斷完善。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5)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

D. 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遵循什麼原則

中國著眼於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回,貢獻中國智慧。 

第七答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將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納入其中,正是中國倡議轉化成全球共識的最佳體現。

E. 中國為全球治理做出了哪些貢獻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外交戰略在過去五年出現重大變化,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再到積極進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做出了實在的貢獻。

近兩年來,中國成立基金協助聯合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成為貢獻最多維和部隊人員的國家,人民幣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在國際影響力增長的同時,中國一再強調不會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而是要讓國際秩序更全面、均衡地反映各國的利益。

希望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可以日益加大!

F. 中國在全球治理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擁有摩洛哥、美國雙重國籍的阿巴迪已在聯合國工作50年,曾任安理會政治事務處處長、顧問,現為聯合國問題專家。他說,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聯合國和國際事務中作用關鍵、貢獻突出。中國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把自己的行動控制在聯合國憲章框架內、控制在對話和政治協商基礎上,為各國作出表率。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

G.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首先,治理體系有失均衡。發達國家的經濟模式在金融危機中雖受到沖擊,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掌握著全球治理機制,主導國際規則制定權和解釋權,壟斷著全球化進程和利益分配的主動權,因而可望通過資本鏈與貨物鏈向下游國家轉嫁危機。危機發生以來,20國集團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載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首次以平等地位在全球治理進程中嶄露頭角,但仍不足以抗衡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
第二,治理主體存在缺失。全球范圍逐漸形成了數以百計的政府間組織,這些組織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推進國際治理。但是,現行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缺乏主權國家享有的排他性公共權力,因而無法有效行使話語權。
第三,治理機制缺乏彈性。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治理機制均有待於適應全球治理新形勢。20國集團雖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但仍停留在「臨時性政治俱樂部」階段,尚待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監管機制、政策執行機制、治理主體結構,等等。
第四,治理客體存在爭議。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面臨各種不同的問題,因而需要通過國際制度或非制度安排,就需要治理的領域和具體問題達成一致。然而,世界各國對各類問題的關切度不同,因而圍繞全球治理的議題設定展開激烈的博弈,圍繞治理規則展開較量。
第五,治理效果有待彰顯。缺乏監管機制的經濟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續性,同樣,缺乏「同舟共濟」精神的全球治理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受國內政治或本國利益驅使,紛紛利用其政治和經濟優勢,利用全球治理推銷西式政治體制和價值觀,維護本國既得利益,而置他國利益於不顧。
第六,治理理論存在爭議。回顧歷史,全球化主要由跨國公司推動。然而,迄今為止,全球經濟治理的理論主要停留在國家層面。進而言之,現行全球治理理論由發達國家學術界率先提出,因而有悖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
第七,需要適應國際法規。全球治理需要各主權行為體依法讓渡一定的主權,並容納更多的非主權行為體成為全球治理的夥伴。顯然,上述行為直接與聯合國憲章關於主權獨立的原則相違背。如何處理好國際法和全球治理之間的關系,已構成各利益攸關方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八,國際社會亟待培植集體行動意識。從全球范圍看,受政治周期和經濟周期影響,各主要大國在全球治理領域各行其是傾向愈益明顯。未來,南北國家之間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中地位失衡的狀態均難有改觀,任何新的治理機制和規則的創立,只要無法得到美國和主要發達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只得「繞道走」。

H. 全球治理經歷了一個從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過程,中國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首要條件是其能否在全球治理的規則制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西方國家依靠規則等手段治理世界,在國際規則制定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

中國是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大國,制定國際規則的意志和能力不足,尚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規則制定者。 制定規則的意志取決於中國的對外政策目標,而制定規則的能力則是國家在對外關系領域中「軟實力」的主要組成部分。

若只是接受別人制定的游戲規則,必然無法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並通過更加合理的規則去約束他國。 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一直強調「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世界秩序。一些人更是樂此不疲地談論讓中國加入更多的國際規則,以便對中國進行約束。

(8)中國全球治理方式擴展閱讀:

中國的全球治理戰略應注重理論戰略優先。目前,關於全球治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西方理論基礎上,是西方中心主義的。

中國不是現存全球治理理論或全球性問題解決方案的主要來源國和生產國,在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對全球治理理論的研究,對現有的西方全球治理理論提出質疑,並貢獻一些能在國際學術共同體中站得住腳的權威命題、概念和原理。

形成中國等「非西方」的全球治理理論是完全可能的,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西方的「權力決定地位」規則未必對我們不利: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地位遲早會在國際金融機構(IFIs)中有所體現。

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還能與其他非西方大國一道,爭取實現真正的「全球治理民主化」。國際制度改革不能僅僅考慮「權力」和「爭權」,而必須考慮人口等其他因素,以使國際機構更加符合民主的本意,更具全球包容性和代表性。

中國曾經提倡的「國際關系民主化」與當前的「全球治理民主化」意義相近,但將「國際關系民主化」僅僅理解為落實各國主權平等的原則是不夠的,須按照全球治理的原則重新定義「國際關系民主化」。

根據民主的本意,「國際關系民主化」應指人口大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更決定性的作用。

I. 什麼是全球治理,中國參與全球治

全球治理理論是順應世界多極化趨勢而提出的旨在對全球政治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理論。該理論最初由社會黨國際前主席、國際發展委員會主席勃蘭特於1990年在德國提出。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即在全球范圍內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應當是超越國家、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的普世價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即維護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實現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則體系,包括用以調節國際關系和規范國際秩序的所有跨國性的原則、規范、標准、政策、協議、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性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態環境、國際經濟、跨國犯罪、基本人權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對全球治理績效的評估,集中體現為國際規制的有效性,具體包括國際規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適應性、政府能力、權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識基礎等。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麼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麼、治理得怎樣。

J. 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遵循()的原則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應扮演主要角色:參加者、改革者、協調者和設計者。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