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下河口治理

下河口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8 19:07:30

治理黃河的有效措施

一、 保證堤防不決口,是黃河治理的首要任務。

確保黃河大堤不決口,主要是解決防伏秋大汛期的漫決、沖決和潰決問題。

小浪底工程建成後,漫決問題基本可以解決,但仍有四項任務必須完成:(一)盡快將340公里滿足不了花園口22000立方米每秒的設防流量要求的堤段加高到設計標准高度。(二)為確保山東黃河大堤不漫決,將東平湖滯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同時按照國務院2000年5月份頒布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結合黃河滯洪淤沙的特點,編制東平湖滯洪區運用的補償辦法報告。(三)做好洪水的預報和三門峽、陸渾、故縣、小浪底四座水庫的聯合調度。(四)積極支持沁河河口村水庫上馬。

防止沖決將是今後一個時期黃河防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黃河是游盪性河道,主槽不穩定,主流擺動頻繁,橫河、斜河的存在對大堤安全造成的威脅很大。要加大河道整治工程建設力度;進行灘區治理消滅串溝和順堤行河,防止出現引流直沖大堤的態勢;破除生產堤,嚴禁修復生產堤;同時加強灘區安全建設。

對於防止潰決,要盡快加固抗滲能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398公里堤段;繼續淤背固堤,使黃河下游形成相對地下河;繼續進行壓力灌漿,消除堤防隱患;在特殊堤段,實施堤身或堤基的垂直防滲。

二、確保河道不斷流,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黃河提出的新要求。

這是治理黃河必須考慮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

行政手段上,要將用水情況與取水許可證發放聯系起來,將用水與批准水資源工程聯系起來,制定相應配套的制裁措施。

在經濟手段上,合理的水價是促進節約用水的重要手段,去年國家計委批准了新的黃河水價標准,河南、山東水價應進一步提高,同時要開展黃河水權水市場、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等問題的研究工作。

在工程手段上,要積極開展黃河下游修建水庫、有效調節黃河河口的流量的研究工作,以大幅度提高確保河道不斷流的安全系數。可以考慮發揮東平湖在這方面的作用,並對東平湖防洪、滯洪、蓄水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在科技手段上,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徑流演進和調度系統。國際上有非常先進、完善的河流徑流調度的GIS和MIS管理系統,我們必須跟上國際發展水平。黃河水量調度管理系統項目已經啟動,要盡快把它開發出來。

在法律手段上,要努力將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上升到法律高度,使黃河用水依法辦事。目前正在擬議的《黃河法》、《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應包括規范超用水量的法律條款。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黃河節水潛力用盡,還要靠外流域的調水來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

三、 保證污染不超標,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密切配合。

1997年黃河污染的河段占測驗河段的比例在七大流域中排第二位。上個世紀80年代,黃河接納流域污水20多億噸,90年代42億噸,到2010年預計要增加到65億噸。如何保證黃河污染不超標,流域機構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有所作為。第一,流域機構有職責和能力根據黃河來水量提出每個省允許的最大排污總量。第二,在省界斷面進行排污量的實際監測,對超標行為通過媒體予以曝光,通過社會輿論加強監督。第三,加強法律手段,在《黃河法》、《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里納入有關防治水資源污染的內容。

四、 確保河床不抬高,是黃河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標志。

水少沙多是造成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抬高的主要原因。要確保河床不抬高,第一要搞好水土保持、減少入黃泥沙,特別要加強7.86萬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區治理,要集中資金、技術、人力,重點搞好重點地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即壩系建設。第二要搞好中游水沙調控體系的建設,發揮骨幹水庫的調節作用。第三要將河口的治理納入河床不抬高的治理體系中,實行人工控制,並爭取形成溯源沖刷的局面。第四要調水沖沙或增水調沙。從長遠看,隨著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在南水北調工程中必然要考慮為黃河沖沙的問題。黃委從現在就要考慮增水沖沙的前瞻性研究工作。

當然,對於黃河改道與否的問題要首先論證清楚,這是開展水土保持、中游水庫調控體系建設、河口治理、調水沖沙等一系列工作的基本前提。

❷ 東營黃河入海口的治理現狀

本報記者奚宇鳴自山東東營報道經過了近7000公里的跋涉,「萬里走黃河」采訪考察團於9月5日抵達了山東東營,順利完成了由黃河源頭到入海口為期一個月的自駕采訪考察活動。「東營,中國最年輕的一個城市!」從小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廣州日報》記者李明波,在抵達東營時,一遍遍情不自禁地給大家講述著東營的變化,當然也包括黃河入海口的日新月異。通常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是黃河的自然改道現象。而在東營,這片土地本來就是黃河的沖積濕地,黃河入海的最末一段,也在東營市中南北擺動不定,大約十年一改道。9月5日采訪考察團成員由東營市區往東又驅車大約70多公里後,終於進入黃河口鎮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在那裡才找到了真正的黃河入海處,並乘船向東約40分鍾深入到萊州灣後,親眼目睹了黃河水與海水交匯時產生的那奇妙的交匯線。而「萬里走黃河」采訪考察活動的最後一個取水點,也設在了這個黃河入海的分界線處。在所有媒體記者的共同關注下,「萬里走黃河」采訪考察團執行團長、《汽車自駕游》雜志市場部經理賈瑞芳,從遊船上放下了繩索與吊桶採集水樣。隨後又收集了全體隊員的「心願」,收納至漂流瓶中投入大海,向未知的遠方傳遞出「萬里走黃河」采訪考察活動的意義。在自然保護區內,隨隊專家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孫太旻主任說,黃河入海分界線,在適當的季節與氣候條件下,會有「青黃分明」的景觀。也正因此,更需要引起大家對黃河的保護意識,使我們的母親河「大河安瀾,清澈入海」。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劉靜科長介紹,每年10月是保護區風景最漂亮的時候,而11月至次年3月是觀鳥的最佳時期。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動物中,鳥類佔有相當的比例。在黃河入海口處的「望海樓」上,黃河河口管理局李士國工程師告訴我們,在東營,以前人口少,人類的活動也少,因此沒有大規模的治理工作;黃河的自然改道雖然大約十年一次,但是自然改道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近年來,基本採用人工治理河道,達到人為干預、相對固定河道的效果。由於上游的調水調沙等工作,基本達到了黃海入海的各項指標要求。帶入海的泥沙量少了,黃河改道的可能性就可以相對減少;加之建設堤防、控導等工程,已經可以人為地將黃河河水引入不同的人工渠道(備用河道等),為人類造福。(

❸ 城市河堤治理內容是什麼

1、城市河道治理的水利基本要素
從傳統水利角度來講,河道治理過程重點要關注水位、流速和雨水入河口高程3個因素,這3個因素直接影響河道治理的成敗。河道設計水位要依據城市防洪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來確定,同時,要使雨水入河口內頂高於設計水位。城市河流流速是河道設計的一個重要參數,一般城市河流流速不宜太快或太慢。河道水位與流速可以通過沿途閘壩進行調度控制。
2、城市河道斷面的選擇
不同河段的河道功能不同,可選擇的河道斷面有很多,如矩形斷面、梯形斷面、復式斷面等。由於城市用地緊張,因此河道的空間布局受到多重限制。採用矩形、梯形斷面設計可提高濱水地帶的土地利用率,但豐水期與枯水期水位波動大,且硬性護砌切斷了河流水體與河岸間的物質能量交流,景觀和生態效果上表現不佳。城市河道整治過程中的斷面選擇是區域景觀結構選擇的過程,構成景觀的要素數目、類型、大小、形狀和外貌特徵對生態客體的運動特徵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進而影響系統的整體功能。
河道斷面設計重點考察標准洪水的影響范圍,根據土地條件盡可能預留較寬的河道寬度,再根據河道基本的水量水位關系設計河道河槽和灘地分布比例,這樣不僅可滿足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空間需求,而且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起到緩沖作用,提高城市河道行洪能力。
3、城市河道景觀設計
城市河流是一個線性系統,要根據線性工程的特性和經濟可行原則,選擇適宜的設計尺度,其景觀設計的核心是基於生態原理引導城市河道與周邊生態系統良性運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力促進系統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策略上面,需要盡可能滿足多尺度多目標的景觀需求,了解區域居住者、辦公者、旅行者不同時期(如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點等)的需求差異。同時,設計者要用發展的角度思考自然系統自身的變化和發展過程,運用適宜的人工干預引導自然系統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例如,河道在自然狀態下產生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陸兩棲生物群落,會逐漸演化成一個復雜的「水生一水陸兩棲一陸生」生態系統,考慮到系統發展帶來的景觀變化,應在設計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對河道濱水空問的規劃設計是當前城市景觀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同單一的水域治理不同,濱水空間規劃以生態理論為指導思想,將影響河道與濱河生態的所有問題(如防洪、堤岸、灘地、植被、水生生物等)加以考慮,制定綜合規劃,從而達到恢復水域生態穩定性的目的。
4、城市河道生態環境與景觀效益
河道生態恢復意味著河道及濱水地帶生態功能的恢復,能夠支撐河道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和衍生。一般來講,河流廊道的生態功能主要有棲息地功能、通道作用、過濾和屏障作用、源匯作用等、.在河道治理過程中,硬質襯砌形成的堤岸可認為是人工廊道,根據人工廊道的距離一效益分析,隨著距離的延長,其經濟效益逐漸降低,而自然廊道的環境效益會隨著距離的延長而逐漸提高。其中,存在一個平衡點,在這個長度條件下,人工廊道的經濟效益和自然廊道的環境效益大致相當。這反映了城市河道通過適度的人工干預,可以揚長避短,也可以解釋為適度的局部襯砌可以提高防洪效益,對區域公共與財產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城市河道生態恢復設計時,在河道的重要部位需要通過人工措施進行加固,對保障經濟效益並發揮環境綜合效益是有積極作用的。景觀生態設計需要了解景觀元素之間的連通性,避免降低景觀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考慮在影響生物群落的重點地段保留生境和廊道。在生態系統設計時,盡可能以本地植物為主,以降低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作用。河床坡降設計應避免大跌水方案,充分考慮魚類洄遊和上下游雙向的物質、能量聯系。

❹ 水土流失給桃花峪下 遊河的治理帶來怎樣的不利影響

黃河上游蘭州以上河段地跨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落差大,流水侵蝕作用明顯,但植被覆蓋率較高,泥沙含量小,蘭州到河口年徑流總量減少,泥沙變化平穩。
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泥沙的治理要從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做起,而不是開挖新的河道。
年降水量小於45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低土壤侵蝕強度隨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強年降水量大於45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會隨降水量的增加劇增土壤侵蝕強度隨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蓋率增大)而迅速減弱降水量大於60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高土壤侵蝕強度變化不大(相對比較穩定)。

❺ 什麼是河口治理工程

根據排洪、航運、灌溉、圍墾等需要,採用整治、疏浚和其他措施改造河流入海段的工程。
註:河口的沖淤演變是水流、泥沙與河床相互作用的結果。潮汐河口在徑流、潮流共同作用下,形成周期性的往復水流;海水與河水相遇後,又發生鹽水與淡水面種不同密度水體的混合,使河口水流流場更為復雜。河口泥沙有不同來源,可以由上游徑流或口外沿岸流挾帶而來,泥沙的粒徑與濃度也不同,河口的河床演變常常復雜多變。因此河口河床的自然演變往往不能符合人類開發利用河口的要求,如河口淤積將影響排洪或航運,需要進行治理,擴大過水斷面,加深河槽,才能滿足排洪和航運的要求。

❻ 黃河的重點治理地區是哪

黃土高原和河南平原
黃河90%泥沙來自黃土高原。
河南省地勢平坦,導致黃河河床比地平線高數米,以開封為例,河床竟然比開封塔高十幾米。

❼ 能幫我整理下黃河各河段治理措施嗎

黃河上游:由源頭到內蒙古的河口鎮主要特徵:河源水清、峽谷段水能豐富,河套段水流緩;
黃河中游:由河口鎮到河南的舊孟津主要特徵:多支流、多峽谷,含沙量大;
黃河下游:由舊孟津到山東入海口主要特徵: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成「地上河」;
主要的治理措施:A興修水利,上攔下排;B退耕還林、還草、還蓄洪區;C加固堤壩

❽ 要治理黃河,你有什麼好辦法,請簡要地寫下來。

1.需要對黃河中上游水源地的保護.種植植被.減少水土沙漠化和流失.
2.對於人版的教育是至關重權要的.目前中國人普遍缺少環保意識.這是很嚴重的.
3.個人認為可以分級處理,建立水庫,讓泥沙在各級水庫中逐漸沉甸,到下游時就不會那麼多了.

❾ (三)河口海岸生態護坡修復要點

河口海岸的生態修復延伸到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生態護岸以保護和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時,建設具有設定抗洪強度的河流護堤工程,能夠提高水系功能和改善水的質量,把受人類嚴重干擾和破壞的河道修復成為水體與土壤、水體與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近自然狀態的河道。因而,生態護岸技術在水環境綜合整治中逐步得到了應用和發展。

生態護岸是利用石頭、木材、多孔環保混凝土和自然材質製成的柔性結構等構建,對河岸進行加固,防止河道淤積、侵蝕和下切,同時多孔護岸材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保障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和諧統一。透水的護岸也保證了地表徑流與地下水之間的物質、能量的交換。其生態護坡手段如下:

1.河岸類型對護坡形式的選擇

河水流動過程中形成明顯的沖刷面和回水灣沖刷型、回水型和普通型河岸。處理時依河優勢,充分考慮其水動力學特徵,對於沖刷型河岸,河岸要承受河水的強烈沖刷作用,特別是在洪水季節,沖刷面是河岸侵蝕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對其進行生態護坡的首要措施是穩固岸堤。因此,對沖刷面,必須採用隔離封閉的護坡形式,最簡單的方法是砌石,考慮到整體協調美的生態要求,可以由低向高逐漸過渡堤岸形式,由外向內降低抗沖刷材料強度。

對於回水型河岸,河水流動相對緩慢,河岸主要起緩沖作用,河水流線呈螺旋型,在回水灣,污染漂浮物容易滯留。對其進行生態護坡時,重點考慮生態美學特徵,強調河岸的形式變化,特別是復合生態系統培植、發育和完善,同時,可以構建局部生態景觀。

對於普通型河岸,其河水動力特徵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但是,依河道寬度的變化。普通河岸也呈現微弱的沖刷面和回水面,在設計處理時,應注意其功能特徵,適當取捨,既要保證岸堤的穩固性也應注重岸堤的生態性能。

另外,河岸沖刷面一側的河水以湍流為主,稀釋和自凈能力較強,抗污染負荷能力也強,回水面和普通型河岸一側河水以層流為主,自凈能力較弱,環境容量較低,容易形成典型的遲滯型污染。

2.生態護坡建設方法

(1)介質篩生態護坡

在對河堤進行護坡處理時,由內及外,向河布設粒徑逐漸放大的天然石塊護坡介質,臨河面由粗石顆粒組成,孔隙率低,但是孔徑大:內側由細石顆粒組成,孔隙率高,但是孔徑小。這樣,由河向岸就形成介質篩的形式,一方面,這種結構能夠有效地保護坡堤,減輕河岸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這種結構為水生多生態系統的發育創造了條件,遠離河岸的微型空間內便於低級生物的繁殖,而臨河的大空間內便於高級生物的生存。介質篩護坡是自然河床形式的延伸,與其他人工護坡形式相比,它更趨向於自然,節約投資和建設費用。

依據介質篩分的基本原理,確定介質篩護坡的標准形式如圖10-34所示。可以看出,介質顆粒水平角小於45°,在介質篩底層外設置松木樁,在木樁外堆放防沖刷石塊;在介質篩與松木樁間以及介質篩空隙間種植挺水植物。對岸坡植被景觀營造,以喬木為骨架,喬灌草結合,與周圍景觀視廊相協調。

圖10-34 介質篩護坡的標准形式

這種形式的護坡適用於水利條件較好的河段,其穩定性主要依賴於最外層卵石的大小和護角的處理。

(2)仿濕地生態護坡手段

濕地生態系統的強大功能已被廣泛認同,其核心在於多生物生存條件的集成和穩定。在生態護坡處理中,可以借用濕地建設的成功經驗,營造局部仿濕地系統。在回水灣和河面較寬的河段,岸堤受沖刷的壓力減弱,岸堤的穩固性較強。對這類岸堤進行護坡處理時,以植被穩定技術優先,通過植物發達的根系固化土壤和堤岸。由於細介質中孔隙率大,微生物豐富,實質上已形成了沿河帶狀小型仿濕地生態護坡,就是在這類岸堤上完善其濕地生態系統,建立高級生命棲息的環境空間,促進生態系統的新陳代謝,同時,杜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擾。

(3)根穩定生態護坡手段

樹木與草坪生態護坡存在一定差異,樹木對內部土壤具有較好的穩定作用,草坪對表土具有較好的固化作用。因此,現代生態護坡往往兼顧兩種模式,採用樹木與草坪相結合的護坡形式。對樹木根系進行穩定和固化是生態護坡的主要工程技術問題。可對其進行特別處理,即根系穩定生態護坡手段,它是通過穩定單株樹木的根系來實現整體堤岸穩定的技術。根據河水的流向,可以劃分出樹木根系的迎水面和背水面,對迎水面一側,採用混凝土澆注的硬處理;對背水面一側,採用網狀預留孔處理。這樣處理既避免了樹木根部被沖刷侵蝕,又為根系提供了物能交換的通道,從而強化對樹木根系的保護,進而對河流堤岸進行保護。

3.生態護坡恢復設計

根據夾河水利規劃,在維持夾河大堤現狀的情況下,對陌堂橡膠壩至入海口的夾河河道兩側濱水堤岸進行生態護坡建設。依據夾河現有的岸堤情況和水利條件,採用寬體斜坡護坡技術、根穩定生態護坡技術、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坡技術和半干砌石護坡技術等對其進行改造和建設。對已做石砌護岸的河段根據具體的水利及區位等因素採取退岸方式,將其改造成1:3.0的斜坡護岸,並採用半干砌石、地理板框等技術進行岸坡穩定。對自然岸堤進行平整,保護天然植被,特別是喬木,營造寬體斜坡,擴大泄洪空間。同時,對河槽與堤壩之間的灘地進行植物修復等水土保持措施。

(1)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建設

在夾河上游段的部分混凝土硬化河岸改造、構建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斷面如圖10-35所示。該段護岸全長約15.0km。

圖10-35 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斷面圖

為防止坡角侵蝕,沿河岸打3~4排木樁,木樁間距約5cm,在保證良好的透水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河水沖刷坡角;為延緩木樁腐爛,考慮將木樁完全打入水下,即要求木樁樁頂高程低於常水位。在木樁內側漿砌高度大約50cm的卵石,卵石頂高程高於常水位約30cm,以防止涌浪對生態護岸的沖刷。考慮到系統對氮的去除,可選用沸石內嵌與卵石中,提高生態系統對氮的去除。

現場澆築混凝土模塊,在混凝土半干狀態下,將大卵石置於其上,沿坡角向坡頂密實鑲嵌堆放,待混凝土完全晾乾後,天然石與混凝土固化為一體。在未澆築混凝土的坡面上,石塊受到其他固化石的擠壓作用,也穩定在岸坡上。混凝土砌塊平面尺寸約寬30cm,長50cm,其深度須滿足護岸穩定要求,且間距不小於1m。卵石粒徑約20~30cm。

在半干砌石上覆土30cm,移植附近相鄰區域的表土,以保持覆土有機質含量,在覆土上培植草本和灌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岸坡坡度小於1:3.0。為營造生物生存棲息空間,在木樁河水側拋石。為維持由江向岸的透視景觀,喬木不應太密,在保護現有喬木的基礎上,落葉與常綠搭配,臨河處盡量選用垂柳等彎曲喬木。

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要比干砌石護岸穩定,且具有多空隙,能夠保證河水與空隙水及地下水之間的交換,空隙間填土又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紮根基礎。

(2)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建設

如圖10-36所示,對夾河上游段其他混凝土硬化河岸改造、構建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這種形式結構穩定性強、耐洪水沖擊。斷面如圖10-36所示。該段護岸全長約15km。

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的坡角處理同上面的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技術;沿修正後的緩坡傾斜面布設混凝土板框,為維持板框內鬆散堆積的碎石的穩定性,板框規格為1.0m×1.0m,板框採用混凝土整體現澆製作;在框格中,依介質篩原理填充不同粒徑介質。框架厚度40cm,框中底層填粒徑5mm,厚10cm的粗砂,其上再填粒徑2cm厚10cm的礫石,礫石上面鋪一層粒徑6~8cm的碎石,形成地理板框介質篩;最後在板框上敷表層土30cm厚,在保護現有喬木基礎上,對岸坡進行再綠化,栽植落葉喬木,覆土上間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為營造生物生存棲息空間,在木樁河水側拋石,並栽植柳樹和蘆葦等親水植物。

圖10-36 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斷面圖

(3)寬體斜坡護岸建設

如圖10-37所示,在夾河下游部分軟質受損河岸區域內,岸坡上植被發育較好,植物根系有效地維持了岸坡的穩定,但是略顯單薄,岸上植被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該段考慮主要以植被恢復為主,有效利用植被根系的固土功能和控制面源污染的功能。該段全長約15.66km,寬度設計在20~50m之間,護岸斷面形式如圖10-37所示。

圖10-37 寬體斜坡護岸斷面圖

在夾河護岸方案中,堤岸坡角處採用了木樁+植物營養體束的護岸技術,如圖10-38所示。具體做法為,在岸坡坡腳嵌入直徑15cm、長1.5m的原木木樁,將萌芽力強的柳樹幼枝或蘆葦、菖蒲等捆成一束,用木樁將其固定在河岸坡腳。在柳樹或蘆葦、菖蒲根系未萌發之前,主要靠植物苗木束起到臨時保護河岸的輔助作用;在植物根系萌發之後,植物營養體和根系永久的護岸,達到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多樣性、提高水體凈化功能的最終目標。

圖10-38 木樁+塊石的護岸技術設計

岸堤的小傾角將減緩河水對岸堤的沖刷作用,緩解洪峰快速遷移對下游造成的壓力。坡面設計要有三維坡度變化,在水際部位設計為倒圓角坡度;在寬體斜坡護岸上採用植被穩定方法,種植柳樹、水楊,白楊、榛樹以及蘆葦、香蒲等耐濕喜水性植物。對岸堤進行穩定;在坡面上間種景觀植物,追求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在坡角下構築水生植物,穩定護堤,保持坡角、坡面、坡頂植被的發育和穩定;保護現有沉水、浮葉、挺水、濕生植物和灌、喬木植被系統,營造縱向生態鏈。通過沿岸拋石,構築岸邊水生兩棲類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及環境,為小型動物提供避難場所。

生態護岸除了保持水土、保護河堤以及污染治理等功能外,其最主要的功能將是作為景觀林以增加河道走廊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穩定性以及提高河道走廊的景觀效果。所以在生態護岸的建設過程中,生態護岸的景觀功能被提升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植物物種選取將在兼顧植物的保水護土、污染治理能力的基礎上,主要考慮其景觀功能。植物選取和種植時應注意高矮錯列,葉色和花色相搭配,喬、灌、草分層配置,以強化防護林帶的景觀效果。

防護林植物的選擇堅持本地物種優先的原則,同時兼顧植物的景觀價值、經濟價值和抗性能力。

在河灘地勢較低處種植香根草、荊三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河灘地勢較高處栽種槐樹、柳樹、楊樹等喬木和杞柳、紫穗槐等經濟型灌木,並配置石榴、月季、玫瑰等觀賞性樹種。以此形成河道走廊防護林帶,以增強景觀效果,穩固河堤,防止水土流失。防護河堤兩側的面源污染收集和配布水溝渠,分隔河堤和修復工程,以提高河道走廊生態帶的層次感,加強河道走廊的生態穩定性。

4.生態護坡修復注意問題

在建設生態溝渠及生態護岸時,應以提供生物生長棲息的生物材料為主。通過使用生物材料對受損護岸進行生態修復,這類生態修復方法一般是採用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相物質組成的具有一定強度的多孔人工材料作為載體,利用多孔材料空隙的透氣、透水等性能,並滲透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從而恢復河岸的植被,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利用生物材料進行修復,如圖10-39所示。

圖10-39 生態混凝土護岸方法

(據謝三桃、朱青,2009)

在河流護岸進行生態修復上,不僅要滿足防洪排澇和生態系統健康的需求,同時也要達到景觀美質和親水和諧的功效。基於這個生態修復的要求,可以採用景觀型多級階梯式人工濕地護岸和景觀凈污型混凝土組合砌塊護岸技術等。這類修復方法一般是以無砂混凝土樁板或無砂混凝土槽為主要構件,在坡岸上逐級設置而成的護岸形式。通過在樁板與坡岸之夾格或無砂混凝土內填充土壤、砂石、凈水填料等物質,並從低到高依次種植挺水植物和灌木,從而形成岸邊多級人工濕地系統,美化了河道岸坡,呈現出層層階梯式綠色景觀,同時沿護岸線可設置的親水平台,以便人們隨時的能夠親水,如圖10-40所示。

圖10-40 景觀型多級階梯式人工濕地護岸

(據謝三桃、朱青,2009)

陳海波等在對生態護坡在河道整治中的應用時提出,生態護坡的選擇和設計應遵循水力穩定原則、生態和諧原則和因地制宜原則。顧秋平等提出,生態護坡技術應該堅持以下原則:①生態邊坡必須能夠營造一個適合陸生植物、水陸兩生植物、水生動植物生長的生命環境;②生態護坡應滿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穩定要求,並降低工程造價;③要盡量減少剛性結構,增強護坡在視覺中的「軟效果」,美化工程環境;④進行水文分析,確定水位變幅范圍,結合植物調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植物;⑤盡量採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環境污染;⑥布置時考慮人們的親水要求。

在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類型選擇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首先要了解河道護坡的功能定位,如果待整治河道為主幹行洪河道,那麼就要優先考慮防洪排澇和航運對護坡穩定的需求,兼顧生態功能。在選擇材料和類型時可以在迎水面邊坡以傳統的干砌塊石為主,推廣使用三維土工植被網、植被型生態混凝土、土工材料復合種植等生態護坡新技術,嚴格限制漿砌石或混凝土護坡。同時,還要兼顧考慮待整治河道的位置及岸邊空間,如城鎮河道,在考慮其生態景觀功能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其所處空間位置的有限性,如果空間有限,那麼佔地面積大的生態型護坡就不適合待整治河道。②了解河流底泥和岸坡的土壤狀況,了解其親水性,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護坡的類型、植被的種類以及護坡的材料。③了解河道的水質狀況以及污染物排入其中的方式。對於水質要求較高、面源污染嚴重的河道,在設計時可以構建多級階梯式、潛流型或表面流型人工濕地護岸系統。④河道的水文情況,尤其是水體的流速。對於流速緩慢的小型河道,可以直接利用草、蘆葦和柳樹等天然植物材料進行岸坡防護,這些植物都是親水的,在潮濕環境中能茁壯成長,可以在保護岸坡的同時,創造出豐富的岸邊自然生態環境。而對於水流較急、岸坡侵蝕較大的河段,單純利用草皮、柳樹和蘆葦等活體材料進行護岸,容易遭到破壞,應結合土工材料、石料、木樁等堅固材料,加強護岸的穩定性和抗侵蝕性,可以選擇三維網墊、混凝土框格、混凝土砌塊的植草護坡等復合生態護坡。

總之,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選擇應考慮河道護坡的功能需要以及各類型護坡的具體應用條件,使生態護坡和河流生態系統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有機的、開放的系統。

雖然生態護坡的應用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只考慮了生態護坡對植物的需要,而忽略了動物和微生物,忽略了生態護坡作為一個完整生態系統的動態性,忽略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護坡應該是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基礎上,以營造河道邊坡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標。因此,現有的生態護坡技術,雖帶有一定的生態色彩,卻是不完善的生態護坡技術,而是生態型護坡。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滿足邊坡系統對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建立能夠使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態護坡,生態護坡的研究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護坡材料。為了實現真正滿足生態學要求的生態護坡,需要將護坡工程對河道的水質、水文、生態系統的影響降至最小,這就需要逐漸改進護坡所採用的材料,使生態護坡在修復水體污染、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營造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其生態學功能。

2)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類型。生態護坡的設計,包括護坡材料、護坡植物、坡比以及護坡結構形式的選擇等。要通過試驗和實踐探索,研究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不同護坡材料、護坡植物、坡比以及護坡結構形式等的組合對水流流態和流速等河道水力特性的影響,對坡面穩定性的影響,對護坡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的影響,探索出對河流生態系統影響最小的最佳組合。

3)施工方法。即使有了完美的生態護坡設計和方案,如果施工過程不能完美呈現其各要素間的結合,也會影響生態護坡的生態效果。因此,應逐漸完善生態護坡的施工方法和技巧,將生態護坡的各要素有機結合,使其生態功能充分發揮出來[31]

煙台市在充分保護好原有的黑松植物群落海防林的基礎上,在臨海一側主要種植黑松、白蠟、檉柳、紫穗槐等抗海風、耐鹽鹼、耐瘠土、固沙性好的樹種。在相對風沙較弱的區域栽植景觀效果好的銀杏、合歡、欒樹、楸樹等喬木和黃櫨、紅楓、紫葉李、連翹等各種小喬木、花灌木。並合理調配喬、灌、花、草的比例,突出喬、灌木的綠化地位和綠化效果,突出季相色彩變化,注重各樹種色彩、冠性等生物學特性的互補作用,栽植的植物種類達到150多種,植物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基本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效果。

❿ 黃河幹流或者支流等治理成功的案列,什麼時候的都可以

黃河小北幹流為典型的堆積游盪性河道,由於泥沙問題突出,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對社會、經濟、環境和河流健康都造成很大影響,使河道萎縮,河床不斷淤積抬高,灘槽高差減小,過洪能力降低,河勢游盪加劇,洪水漫灘機率增加,臨背差加大,灘地鹽鹼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潼關高程居高不下,嚴重影響防洪、防凌安全。甚至出現小水大險,災害嚴重。在高含沙洪水時,還會引發特有的「揭河底」沖刷現象。因此,關鍵在於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協調水沙關系。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流域一體化綜合管理,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行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採取「保、節、攔、排、調、放、挖」等綜合措施,統籌協調水沙。強化工程、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手段,加速河道治理,建立完善工程和非工程體系及干支流水沙調控體系,大力實行開源節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盡快實施引水濟渭工程,加大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引洪放淤,相機進行調水調沙,充分利用水庫死庫容攔沙,合理調整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方式,盡快降低潼關高程,有效治理利用黃河泥沙,促使水沙平衡,進一步控制理順河勢,塑造相對窄深河槽,提高河道綜合功能。同時,可實行群庫聯合調度,在潼關河段塑造高含沙洪水,促成「揭河底」沖刷,以有效降低潼關高程,保持三門峽庫區長治久安,維持河流健康生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2泥沙組成及變化特點
黃河流域中游地區主要是暴雨產流產沙,全年泥沙的80%以上來自汛期,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57年至2000年,龍門站平均懸沙粒徑小於0.025mm的佔45.7%,其中7至10月佔45.1%,小於0.05mm的佔71.7%,其中7至10月佔71.3%,大於0.05mm的佔28.3%,其中7至10月佔28.3%。潼關站平均懸沙粒徑小於0.025mm的佔52.4%,其中7至10月佔54.2%,小於0.05mm的佔79%,其中7至10月佔81.3%,大於0.05mm的佔21%,其中7至10月佔18.7%。1986年以來,其泥沙組成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中游幹流汛期來沙量及各分組泥沙量都大量減少。河口鎮、龍門、潼關三個站1986年後年均沙量比1968年前分別減少80%、50%、46%(見表3)。二是粗泥沙比例相對減少,細泥沙比例卻相對增加。1986年後河口鎮細泥沙(d<0.025mm)、中泥沙(0.025mm<D<0.05MM)、粗泥沙的年均沙量分別比1968年前減少75~85%;龍門各分組沙量減幅分別為38%、57%、72%;潼關減幅為40%、51%和60%,因而粗泥沙減少最多,中泥沙次之,細泥沙最少,三是中游干、支流各站中值粒徑D50均有所減小。尤其進入90年代以後,來沙細化十分顯著。四是泥沙組成規律也發生了變化。沙量越大,粗泥沙比例越高,沙量越小,細沙比例越高,7~8月份的泥沙相對9~10月份細一些。
3.2黃河小北幹流泥沙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為典型的堆積游盪性河道,由於泥沙問題突出,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對社會、經濟、環境和河流健康都造成很大影響,使河道萎縮,河床不斷淤積抬高,灘槽高差減小,過洪能力降低,河勢游盪加劇,洪水漫灘機率增加,臨背差加大,灘地鹽鹼化嚴重,生態環境較差,潼關高程居高不下,在高含沙洪水時,還會引發特有的「揭河底」沖刷現象。嚴重影響防洪、防凌安全。甚至出現小水大險,災害嚴重。
3.2.1泥沙對河道沖淤的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沖淤變化劇烈,是典型的堆積性河道。據統計,1919年至2000年,黃河龍門站年平均輸沙量為8.97億t,其中汛期7至10月佔87.5%,年最大輸沙量達24.6億t(1964年)。黃河潼關站年平均輸沙量為11.87億t,其中汛期7至10月佔82.5%,年最大輸沙量達27億t(1959年)。三門峽建庫前,該河段的淤積量一般變化在0.5~1.5億t之間;三門峽水庫建庫後,1960年9月至2003年10月,該河段共淤積泥沙25.134億m3,年均淤積約0.59億m3(見表4),且淤積還在不斷發展。三門峽水庫建庫後的1960年9月~1973年10月,受水庫淤積上延的影響,該河段大量淤積,共淤積泥沙18.543億m3,淤積主要集中在黃淤45~50斷面,其淤積量占整個河段淤積量的36.3%;1973年10月~1986年10月,由於三門峽水庫合理的運用方式和有利的來水來沙條件,該河段僅淤積泥沙0.093億m3,沖淤基本平衡;1986年10月至2003年10月,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共淤積泥沙6.499億m3,年平均淤積量為0.38億m3。淤積主要集中在黃淤59~68斷面,其淤積量占整個河段淤積量的48.1%。與1973年以前對比,淤積部位發生了調整,淤積形式也由溯源淤積變為沿程淤積;該時段河道淤積嚴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1987年以後進入該河段的年平均水沙量銳減,其水沙量較1950~1987年的平均值分別減少89.2億m3和3.65億t,來沙系數增大0.002,加劇河道淤積;二是1986年10月以後 ,黃河上游龍羊峽水庫投入運用,龍、劉兩庫聯合運用,改變了進入黃河小北幹流河段來水的年內分配過程,汛期來水量顯著減少,非汛期來水量變化不大,年平均淤積量明顯增加。
洪水泥沙直接影響河床的沖淤變化,據有關資料統計,1919年至2000年,黃河龍門站年平均含沙量為29.7 kg/m3,其中汛期7至10月平均含沙量為47.2 kg/m3,最大含沙量達933kg/m3(1966年)。黃河潼關站年平均含沙量為31.7 kg/m3,其中汛期7至10月平均含沙量為48.5 kg/m3,最大含沙量達911kg/m3(1977年)。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淤積主要集中於平水豐沙、含沙量相對較高的年份,主要發生在幾次沙量較大的洪水。如1988年和1994年,年平均水沙量及含沙量分別為253.4億m3、9.678億t、38.2kg/m3和241.6億m3、8.570億t、35.5kg/m3,年平均淤積量分別為1.724億m3和1.075億m3(見表5),這兩年淤積量佔1987年~2002年總淤積量的44.9%。如果洪水的含沙量不是很大,則洪水漫灘時,灘地淤積,主槽發生沖刷;如果洪水的含沙量很大(「揭河底」的情況例外),則主槽和灘地均發生淤積,大水過後,水流歸槽,主槽淤積。灘地和主槽的這種相互調整和轉化,形成了該河段灘、槽同步抬高的趨勢。1968年~1982年,本河段灘地淤積量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72.8%,主槽淤積量佔27.2%。1986年以後,由於進入該河段漫灘洪水的機遇明顯減少,本河段灘地淤積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59.5%,主槽淤積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40.5%。使主槽萎縮,漫灘流量減少。如1992年桃汛期間,龍門2140m3/s的洪水,灘地就已過水,水面最寬處可達5km左右。
該河段的沖淤演變具有一定的規律,隨著來水來沙條件的變化,河床調整存在一個往復性演變過程。在一定的河床邊界條件下,經過高含沙洪水產生「揭河底」沖刷,主槽強烈沖刷,灘地大量淤積,淤灘刷槽,灘槽高差增大,形成高灘深槽,河道在平面上大幅度擺動,河勢趨於歸順,一般洪水漫灘機會減少,削峰滯洪能力減小。自1950年以來,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共發生了9次「揭河底,沖刷深度一般為2—4m,最深達9m(1970年8月)。爾後,在一般水沙條件下,河床又回淤抬高,短則當年就回淤,長則需2—3年,河槽變寬淺,河勢游盪擺動,河槽平灘流量和輸沙能力降低,洪峰漫灘機會增大,削峰滯洪率增大,當河床調整達到臨界狀態時,在適宜的來水來沙情況下,再次發生「揭河底」沖刷現象。這一周期性循環和河道往復性演變,孕育了該河段由淤積—強烈沖刷—淤積的周期性變化,但河床總的趨勢是淤積抬高的。這是該河段河床沖淤演變的基本規律。
3.2.2泥沙對防洪和防凌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黃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使河道淤積持續發展,河床不斷抬高,主河道萎縮、河道過洪能力銳減,平灘流量不斷降低,洪水漫灘機率增加,洪水削峰率增大,洪水演進傳播時間加長,臨背差加大,使河道工程防禦標准不斷降低,甚至出現小水大險。1987年以前,該河段河槽過洪能力約為5000m3/s,1997年後降為3000m3/s左右,並導致同流量洪水位不斷抬升,洪澇災害加重,防洪任務更為艱巨。如1994年8月黃河龍門站10900m3/s的洪水與1988年龍門站10200m3/s的洪水相近,但右岸新興、華原、牛毛灣工程的相應洪水位卻分別抬高0.47m、0.43m、0.59m,左岸大石嘴、廟前、城西工程的相應洪水位分別抬高2.10m、0.54m和0.21m。同時,近年來,因河道淤積嚴重,還不斷發生小水大險。如2001年9月3日~24日,黃河龍門站流量僅為368~1130m3/s,黃河主流在合陽榆林護村工程與榆林下延工程之間形成斜河,不斷坐灣淘刷,使其間長500米的灘岸接連潰退270多米,榆林下延工程上壩路坍塌長160餘米,損失嚴重。
近年來,該河段的嚴重淤積導致河道排凌能力明顯下降,凌災損失加重。1996年1月,即發生了自1930年以來的嚴重封河。由於河道淤積嚴重,水流散亂,出現冰塞壅水,1月20日2時30分,潼關站水位達329.90m(為1973年以來該站非汛期水位最高值),河道流量之小(潼關封河流量僅180m3/s)、水位之高、冰情之重三者同時出現是歷史所罕見的。這次凌汛造成右岸受災面積達17萬多畝,1.3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5億元。又如2000年凌汛,由於泥沙淤積,排凌不暢,造成冰塞壅水,2月8日,龍門站日平均流量僅442m3/s,小石嘴水位高達380.15m,超過壩頂0.20m,其水位相當於龍門站16000m3/s洪水位,工程屢屢出險,損失嚴重。
3.2.3河道泥沙淤積對河勢及支流入黃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黃河小北幹流河段主槽的嚴重淤積和不斷萎縮,使河床更為寬淺散亂,沙洲密布,叉流縱生,串溝交織,主流擺動頻繁,往往形成橫河、斜河,危害嚴重。由於水沙條件的不同變化,導致河床不斷發生沖淤變化,從而使河床比降和斷面形態都隨之進行調整,當沖刷時,由於橫向環流的作用,促使泥沙橫向運動,原有河漫灘遭到旁蝕、坍塌,使河曲發展,平面呈現彎曲性河道。當淤積時,往往舊河槽被淤平,又拓出新河槽,形成河道遷徙。特別是大水大沙時,具有很強的造床能力,裁彎、抹尖作用強,將使河勢發生大幅度的擺動,如1933、1940、1953、1959、1964、1966、1967及1977年等,若遇高含沙洪水產生「揭河底」沖刷,河勢將產生較大變化,往往塑造新的河槽,在「揭河底」沖刷前,由於河床淤積較高,河床寬淺,水流散亂,河勢擺動較頻繁。在產生「揭河底」沖刷擺動後,形成一定的灘槽高差,爾後如遇一般水沙年份,河勢一般不會產生大的擺動。
隨著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河道的大量淤積,支流入黃基面相對抬升,洪水頂托倒灌嚴重。如1964年8月13日,黃河發生17300 m3/s 的洪水,倒灌汾河7.5公里,使汾河口淤高2.06 m ,沿岸17個村莊被迫遷移。1996年8月10日,黃河與汾河洪水發生遭遇,受黃河洪水頂托的影響,汾河洪水入黃不暢,洪水漫灘,淹沒灘地14萬畝,經濟損失高達5億多元。渭、洛河是黃河最大支流,在其來沙量大的年份,常在入黃口處形成較大的河漫灘,將黃河逼向左岸。當黃渭河同時出現洪水,而黃河洪水較大時,則黃河洪水頂托渭河洪水,從而在渭河口造成泥沙淤積,有時還形成攔門沙坎,如1967年8月,潼關連續出現5000m3/s以上洪峰達5次之多,而8月份渭河華縣站洪峰流量很小,月平均流量僅177m3/s,而月平均含沙量高達538kg/m3,同時又遇上北洛河小水大沙,8月份北洛河朝邑站曾出現8次沙峰過程,其含沙量為600~950kg/m3,月輸沙量為0.46億t,從而造成渭河倉西至西陽河道8.8km淤塞。攔門沙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黃渭洛河的水沙遭遇情況,攔門沙的消長變化隨著各河水沙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三門峽建庫後,渭河口攔門沙形成的幾率增多,幾乎黃河每次洪水時,當渭河無洪水的情況下均發生黃河洪水倒灌渭河,比較嚴重的有1967年、1971年、1977年、1979年、1981年等年份。
3.2.4泥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由於黃河小北幹流河床不斷淤積抬高,使工程臨背差隨之加大,現多在1.50m以上,最大達3.35m,右岸的朝邑灘、新民灘臨背差已在2米以上,華原段達3米左右,造成灘區地下水位上升,沼澤鹽鹼化日趨嚴重。華原至朝邑20萬畝可耕灘地,已沼澤、鹽鹼化10.9萬畝,其中明水面積近萬畝,左岸的尊村灘、西范灘、連伯灘臨背差1~2 m,沼澤面積近十萬畝;有的變成白茫茫的不毛之地,有的僅能生長單一的鹼蓬草,大片灘地荒蕪。植被較差, 濕地減少,鳥類棲息環境較差,生物不能生存或生物的單一,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導致氣候變化異常,飛沙揚塵天氣增多,生態環境更趨惡化。
3.2.5泥沙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泥沙淤積不斷加劇,水流在鬆散淤積物上蜿蜒行進,河床沖淤變化劇烈,使河勢游盪多變,沖灘塌岸嚴重,危及高岸沿河村莊及返庫移民安全。右岸的韓城市下林皋、李村一帶近幾年塌灘較為嚴重,每村的塌岸長度約2000m,塌寬在1000~1500m。大荔縣黃河朝邑灘雨林鄉五個自然村的返庫移民,均居住在黃河灘岸邊,近年來耕地不斷塌入河中。並造成機電灌站脫流、坍塌,多處機電灌站引水無保證,嚴重影響農業灌溉用水。如左岸的夾馬口、小樊、尊村,右岸的港口等大型機電灌站已脫流多年。據不完全統計,兩岸近十年塌灘塌岸總長度為52.76km,塌寬一般為100~1000m,塌毀耕地面積為9.11萬畝。由於塌灘塌岸的發生,造成人員搬遷,如右岸的韓城市下林皋、李村一帶近年已有20餘戶100餘人再次搬遷。耕地的不斷塌入,致使部分地方人多地少情況加劇,有些鄉村人均耕地僅0.5畝。塌灘塌岸給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並且已危及到鐵路、渡口等國家重要設施的安全。
3.2. 6泥沙對潼關高程的影響
潼關高程主要受來水來沙條件和三門峽水庫運用的影響,水沙條件對潼關高程的調整起主要作用,輸沙水量對潼關高程的下降或穩定更為重要。潼關高程變化的基本規律是非汛期抬高、汛期降低。三門峽建庫前潼關高程的變化是水沙條件改變引起河床調整的結果,連續的枯水年或豐水年可使潼關高程穩定的抬升或下降。三門峽水庫採用蓄清排渾運用後,水庫運用引起潼關高程調整的幅度已大為減少,特別是1974至1985年期間,潼關高程雖有升降,但變化幅度不大。1986年後,水庫來水來沙不斷減少,潼關高程又開始新的調整,汛期潼關高程的下降與來水來沙條件的關系非常密切,與洪水水沙條件的關系更為密切。
桃汛對潼關河床有明顯的沖刷作用(見表8),以渭河為主的洪水一般對潼關河床產生沖刷,尤其是高含沙洪水沖刷幅度更大。以龍門為主的洪水使潼關河床沖淤次數相近,高含沙洪水淤積較多。1987年以後,洪水水量減少三分之二,含沙量增加,潼關高程下降值減少近50%。
4、泥沙防治對策
黃河復雜難治的主要症結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因此,關鍵在於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協調水沙關系。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流域一體化綜合管理,制定實施《流域管理法》,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行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採取「保、節、攔、排、調、放、挖」等綜合措施,統籌協調黃河水沙 。強化工程、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手段,加速河道治理,大力實行開源節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盡快實施引水濟渭工程,建立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加大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引洪放淤,相機進行調水調沙,充分利用水庫死庫容攔沙,合理調整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方式,盡快降低潼關高程,有效治理利用黃河泥沙,促使水沙平衡,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保持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4.1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從源頭上根治泥沙
黃河流域總面積79.5萬km2,而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面積就達52.5萬km2,占黃河流域總面積的66.49%,其中水蝕面積34.7萬km2,風蝕面積11.8萬km2,凍融侵蝕面積6.05萬km2。特別是面積為64萬km2的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尤為突出,水土流失面積達45.4萬km2,佔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97.6%,特別是黃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區面積7.86萬平方公里,僅占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的17%,但年輸沙量卻佔全河的63%,粗沙量佔全河粗沙總量的73%。是黃河泥沙和高含沙洪水的主要來源區,造成黃河小北幹流和下遊河道不斷淤積抬高。加大該區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對於減輕黃河中下遊河道主槽淤積,改善當地和中下游水資源利用狀況,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改善流域生產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都有著特別重要意義。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認真搞好黃河全流域的水土保持規劃,嚴格審批黃河流域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全面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以黃河多沙粗沙區為重點,以支流為骨架,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治溝骨幹工程為主體,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開發,構建完善坡面綜合治理、溝道攔沙、綜合防治示範等水土保持工程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多元化的投入保障體系、科研監測和技術推廣體系、預防監督保護體系、組織管理體系,堅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業耕作措施並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利用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有效手段,建立生態修復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林草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的改善,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封坡禁牧,對嚴重流失區實行農林牧並舉,工程與林草協調,治坡與治溝並舉,促進陡坡退耕,大力造林種草,高塬溝壑區實行保塬固溝,丘陵溝壑區應在坡耕地修梯田,荒坡種林草,溝底修谷坊、淤地壩,丘陵區應修壩和梯田、引洪漫地。對於局部流失區應以林牧為主,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防治。風沙區與乾旱草原區風蝕嚴重,要實行防風固沙。採取戶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四荒"的使用權等多種形式。建立中央、地方、群眾、社會等多渠道的投入機制。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實行誰受益,誰投入,誰破壞,誰治理,責、權、利相結合,通過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由傳統水土保持向現代化水土保持轉變,調整產業結構,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增強滾動發展能力。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區域經濟,減少入黃泥沙為目標,建設黃土高原地區生態屏障,構建良好的黃河生態系統,保持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流域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2完善水沙調控體系,加強調水調沙
近年來,由於黃河來水來沙量逐年減少,水沙條件趨於不利,大流量出現機遇顯著減少,小流量出現機遇明顯增加,使河道淤積加劇,河勢游盪擺動頻繁,各種災害不時發生。因此,要統籌協調、科學配置黃河流域干支流的水沙資源,認真搞好水沙調控工程體系的總體規劃, 並結合「攔、排、放、挖」等措施,建立完善以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大柳樹、磧口、古賢、三門峽和小浪底等骨幹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體的黃河干支流水沙調控工程體系和調水調沙的長效機制。盡快興建大柳樹、古賢、磧口、東庄等水庫,加快南水北調等工程的建設,強化黃河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調水調沙,通過聯合調度,有效控制黃河大洪水、合理利用黃河中常洪水,相機塑造黃河人工洪水,改善水沙條件,減少河道淤積,防止河道萎縮,提高河道輸沙排洪能力,實現攔洪、減災、減淤、洪水資源化、防斷流的多贏。
4.3以放淤為重點,加速河道綜合治理
黃河小北幹流全長132.5 km,而右岸現有河道工程總長僅63.917 km,由於工程布設長度不足,未形成整體防禦能力,尚不能有效的控制河勢,主流游盪擺動不定,塌灘塌岸時有發生,洪水泥沙等災害仍很嚴重。因而,要明確治理目標,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統一治理,標本兼治,除害與興利相結合,治理與開發並舉的原則。認真搞好綜合治理規劃,加快河道治理步伐,進一步控導理順河勢,維持中水基本流路,沖灘刷槽,塑造相對穩定的微灣式窄深河槽,改善河道形態,減少各種災害損失。
黃河小北幹流兩岸灘區寬闊,灘地面積為682平方公里。灘區多為沙荒鹽鹼地,是天然的沉滯沙場所,可以堆放泥沙100億噸,具有引洪放淤的良好條件,開展小北幹流放淤,對改良灘地,發展生產、降低潼關高程、減少河道淤積、延長三門峽和小浪底水庫的使用壽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北幹流放淤要在搞好試驗和規劃的基礎上逐步推廣,可先進行無壩放淤,而後在黃河北幹流建設以放淤為主要目的的水利樞紐,通過水庫的水沙調控進一步擴大放淤區域和提高放淤效率。放淤主要利用彎道水力學、緩流分選泥沙水力學等原理,通過設置引洪放淤閘、彎道溢流堰、淤區格堤、退水閘等工程,以洪量、歷時、含沙量、泥沙級配、洪峰流量等作為主要調度指標,靠水流自然力量,人為控制泥沙的顆粒級配,對泥沙進行分選,達到「淤粗排細」的目的。2004年7月,已在黃河小北幹流連伯灘實施了放淤試驗,共淤積粗泥沙473.8萬噸,基本掌握了粗泥沙的運動規律,初步實現了「淤粗排細」的目標,應進一步搞好放淤試驗,抓緊編制報批放淤規劃,使其盡快付諸大規模的實施。同時,要充分利用拖淤清淤等機械設備,結合放淤,大力開展河道拖淤清淤,淤填低窪灘地,減少河道淤積。
4.4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保護水資源
黃河的主要症結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因此,要從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高度,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水資源,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護節約水資源,統籌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大力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全民的節約保護意識,通過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產)、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運行機制和適應當地水資源條件的用水模式以及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管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礎性作用和配製資源的作用,要不斷完善節水的政策法規體系,制定實施《節約用水條例》或《節約用水法》,研究推廣應用節水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堅持依法統一管理,實行科學節水,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制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規劃,明晰初始水權,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實施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用水管理制度,保證用水控制指標的實現。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制定科學合理的水價政策和水資源費徵收標准,加大水資源費的徵收力度,充分發揮價格對用水行為的調節作用,實行「超用加價,節約有獎,轉讓有償」,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工程、經濟、科技等多種措施,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證生態用水,維護河流健康生命,促進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5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潼關高程
潼關高程的升降直接關繫到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的沖淤。因此,應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潼關高程。為此,應合理運用三門峽水庫,使汛期壩前水位一般下降到305m以下,非汛期壩前水位控制在315m以下。同時,加強黃河小北幹流和渭河、洛河的綜合治理,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和渭河下游「二華夾槽」地帶的引洪放淤和河道清淤,並將渭河口入黃下移至潼關港口附近,理順河勢,增大河道動力比降,減少匯流區的泥沙淤積,進而改善潼關高程。在此基礎上,盡快實施建設黃河幹流古賢、磧口水庫和涇河東庄水庫、南水北調和渭河引江濟渭等工程,對水沙實施調節,增加水量,改變水沙搭配,還可對降低潼關高程具有重要作用。如東庄水庫建成後,可將攔蓄的小水大沙過程按日平均流量大於1000m3/s泄放,一次調水調沙過程將使臨潼~華縣河段最大沖刷0.5億t泥沙,使潼關高程降低0.25~0.75m,若按1 500m3/s泄放,效果更佳。
2004年8月22日7時10分,黃河潼關水文站流量1900m3/s,含沙量410kg/m3,測驗河段局部發生「揭河底」現象。當時潼關水文站職工正在測驗斷面搶測沙峰,忽然發現斷面上漣子水處出現大浪,接著出現3處厚約0.3m、寬約6m、高約1m的泥牆露出水面並翻入水中,前後相繼持續10分鍾左右。根據這一事實,我們可研究利用群庫聯合科學調度,在潼關河段塑造高含沙洪水,促成「揭河底」沖刷,以有效降低潼關高程,
參考文獻
1、景可 李鳳新 泥沙災害類型及成因機制分析
2、黃河小北幹流山西河務局 山西黃河小北幹流志
3、禹雪中 鍾德鈺 李錦秀 廖文根 水環境中泥沙作用研究進展及分析
4、蔣建軍 東庄水庫調水調沙對渭河下游和潼關高程沖淤作用的研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