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和善治

治理和善治

發布時間: 2020-11-28 15:15:52

⑴ 簡述電子治理對善治的推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電子治理,影響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含治理主體、治理體制、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手段和治理途徑等。電子治理作為適應時代發展而提出的治理形式、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在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治理體系完善的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也為電子治理的發展提供宏觀的制度、技術環境的保障和理論支撐。

⑵ 西方善治理論的淵源是哪

治理與善治俞可平是國內善治理論的先驅者,較早在國內引入和發展了西方學者提出的治理與善治理論。 俞可平認為治理是指在一個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滿足公眾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從政治學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過程,它包括政治權威的規范基礎、處理政治事務的方式和對公共資源的管理。它特別地關注在一個限定的領域內維持社會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權威的作用和對行政權力的運用。 「治理「(governance)與「統治「(government)從詞面上看似乎差別並不大,但其實際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治理與統治的最基本的,甚至可以說是本質性的區別就是,治理雖然需要權威,但這個權威並非一定是政府機關;而統治的權威則必定是政府。統治的主體一定是社會的公共機構,而治理的主體既可以是公共機構,也可以是私人機構,還可以是公共機構和私人機構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願的合作。政府統治的權力運行方向總是自上而下的,它運用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發號施令、制定政策和實施政策,對社會公共事務實行單一向度的管理。與此不同,治理則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主要通過合作、協商、夥伴關系、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治理的實質在於建立在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認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擁有的管理機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權威,而是合作網路的權威。其權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單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治理可以彌補國家和市場在調控和協調過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可能是萬能的,它也內在地存在著許多局限,它不能代替國家而享有政治強制力,它也不可能代替市場而自發地對大多數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為了克服治理的局限性,就有必要實施「良好的治理」或「善治」。概括地說,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善治的本質特徵,就在於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善治實際上是國家的權力向社會的回歸,善治的過程就是一個還政於民的過程。善治表示國家與社會或者說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好合作,從全社會的范圍看,善治離不開政府,但更離不開公民。從某個小范圍的社群來看,可以沒有政府統治,但卻不能沒有公共管理。善治有賴於公民自願的合作和對權威的自覺認同,沒有公民的積極參與和合作,至多隻有善政,而不會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礎與其說是在政府或國家,還不如說是在公民或民間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間社會是善治的現實基礎,沒有一個健全和發達的民間社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⑶ 善治的本土化

善治理論來自西方,如何使之本土化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我國比較早系統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理論的公共管理學者陳廣勝置身於漢文化的語境,在專著《走向善治》中對善治這一概念進行了有代表性的概括:
1、就治理主體而言,善治是「善者治理」。作為治理主體,無論政府、非政府組織或是私人企業都應具有合法性。尤其是發揮元治理功能的政府,更應是溫良、公正的治理者,是值得公眾信賴的合格治理者。
2、就治理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治理的本意是服務,沒有服務的治理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從根本上講,政府治理的出發點,是讓公眾享有更充分的公共物品,享有更高滿足度的公共管理,從而實現社會公眾福利的最大化。
3、就治理方式而言,善治是「善於治理」。它不是政府統包統攬的治理,更不是權力壓制、單向施恩,而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合作。治理的過程,是多中心良性互動的過程,是政府不斷回應公眾需求的過程。
4、就治理結果而言,善治是「善態治理」。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多元治理、和諧治理的社會形態,雖然矛盾與沖突仍會頻繁出現,卻能最大限度地被社會所包容、被制度所接收、被機制所化解。
從西方學界來看,多元主義和社團主義是對如何實現善治的兩種視角。多元主義強調競爭,主張在結構分化的基礎上對權力進行多元配置;社團主義強調合作,主張國家和利益團體互相合作、相互支持的關系。結合中國的實踐,需要踐行「競爭—合作主義」,即探索多元治理、和諧治理的新格局。所謂多元治理,即引入競爭,促使政府改變自己對於公共權力資源的壟斷性角色,讓包括社會中介組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等在內的非政府組織和私人企業等,都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內,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所謂和諧治理,即崇尚合作,畢竟多元治理絕非「無政府治理」,不是互不買賬、相互掣肘、分崩離析的各行其是,而應當是在政府的主持之下,實現分工合作、良性互動、運行協調的共治。在很在程度上,善治可以作為科學發展觀在我國公共管理領域的理論工具。善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當我們真正將多元治理、和諧治理有機地統一起來,中國的發展將進一步走向全面、協調、可持續,也必將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善治社會。

⑷ 從政治生活角度說明推動鄉村善治的意義

鄉村治理的完善程度對中國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的政治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內進步都有深刻意義,從多理容論維度對鄉村治理進行考察表明,加強村民自治建設是回應時代要求和保障農民直接參與多村公共事務的必然選擇;通過國家正式制度和鄉土製度的博弈為鄉村 治理的良性運行提供一個鄉村制度框架保障;通過改造和升華傳統鄉村社會資本、大力培育現代鄉村社會資本,為我國鄉村治理的發展提供扎實的現代社會基礎;通 過多中心治理體制促使同時滿足鄉村公共利益和農民個人利益最大化要求善治體系的形成。

⑸ 什麼是治理的最高目標 答案 和諧 繁榮 民主 善治

善治是法治之目標
善治的關鍵是實現全體公民共同參與國家和社會的治理,而在現實社會中,民主是此種參與的最佳方式。所謂「天下大治」,指的就是善治,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有序以及國家長治久安。建設一個政治開明、經濟發達、人民幸福、國泰民安的法治國家,就是善治所追求的。
PS: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

⑹ 如何從鄉村治理邁向鄉村善治

「四權」建設具有豐富的實踐價值:一是符合現代鄉村治理的發展要求,基本體現了還權於民、還政於民、還利於民、服務於民的方向,初步顯現出現代鄉村治理「多極、制衡、善治、民主」的雛形。二是拓展了村民自治的發展空間,從制度和機制層面初步理順了「兩委」關系等問題,注重發揮村民代表會議、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保障群眾民主權利和根本利益。三是豐富了基層黨建科學化的創新實踐,理順了黨內權力關系、黨組織與居委會的權責關系、各類組織與居民的權利關系。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四權」建設根基在農民,實踐在農民,出路在農民。要把農民作為主體,把實現農民意志和利益作為根本途徑,把農民滿意作為根本標准,從體制上解決「為誰用權」、「由誰掌權」、「怎樣使權」等深層次問題,實現由鄉村治理向鄉村善治的跨越。

⑺ 治理與善治的區別

善治比治理更能突出一個人的才能。

治理 :
zhì lǐ
①控制管理:治理國家|治理企業。②整治;整修:治理黃河。

善治 :
shàn zhì
1.善於治理;好好治理。 2.猶善政。

⑻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法國學者瑪麗一克勞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專構成有以下四屬個要素:
(1)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別是這一切都通過司法獨立,亦即法治來實現;
(2)公共機構正確而公正地管理公共開支,亦即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3)政治領導人對其行為向人民負責,亦即實行職責和責任制;
(4)信息靈通,便於全體公民了解情況,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中國學者俞可平在綜合了各家對善治問題的觀點後,提出善治的十個基本要素:
第一,合法性;第二,法治;第三,透明性;第四,責任性;第五,回應;
第六,有效;第七,參與;第八,穩定;第九,廉潔;第十,公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