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構建治理體系

構建治理體系

發布時間: 2020-11-28 10:03:25

㈠ 十八大以來倡導構建 什麼 ,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您好!十八大以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望採納,謝謝!)

㈡ 怎樣構建多元立體化的國家治理體系

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需要順應「老百姓已經被激活的對美好生活嚮往」這一無法扭轉的趨勢。如果能夠滿足普通老百姓超常規增長的,甚至成倍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不僅能夠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而且能夠解決目前民間存在的社會矛盾,從而順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採取PPP的模式,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以平等的主體進入公共品供給過程,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白紙黑字。可行性論證通不過,社會資本就不會進入,項目上馬不會盲目;遵循《合同法》的契約關系很透明,地方政府此前藉助項目「渾水摸魚」撈油水難以存在;公共品供應遵循VFM原則,地方政府財政可承受,支出無法控制的局面可改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解決水到渠成。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都存在國有資本,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內平等相處、和諧共贏,這是現代國家治理的產權基石。

㈢ 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一體系主要包括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內容主要包括: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

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始終是我們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時把握的根本原則。要充分考慮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層次性、激勵相容等因素,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盡快構建從中央到地方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

(3)構建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在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方面,四中全會提出,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為了保證國家的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宏觀事務的管理肯定要加強,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調,要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養老保險,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這方面的職能。

㈣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構建什麼的環境治理體系

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㈤ 鞏固黨的基層政權和執政基礎,要著力構建"四大治理體系",具體指哪些

「四大治理體系」是指基層政治體系、法治體系、德治體系、自治體系。
一、構建基層政治體系。全面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和「兩新」組織的黨組織建設,調整優化組織設置,堅持以「先黨內後黨外、先黨員後群眾」的原則議事決策。加強鄉鎮(街道)黨(工)委建設,加強和改進鄉鎮(街道)人大工作,科學界定鄉鎮(街道)轄區規模、管理幅度和主要職權。推進村黨組織與其他組織和機構班子成員交叉兼職。
二、構建基層法治體系。建立完善基層黨員幹部法治教育機制,構建基層依法治理平台和工作機制,促進基層工作依法開展、基層事務依法辦理、基層問題依法解決。建立鄉鎮(街道)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平台,強化中心鎮管理服務職能,努力推進鄉鎮法治政府建設。
三、構建基層德治體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基層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深入開展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打造基層精神文化家園。
四、構建基層自治體系。完善村(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推動基層自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切實提升自治能力和自治活力。

㈥ 如何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要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必須要遵守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
一、四項原則:
1、尊重網路主權
2、維護和平安全
3、促進開放合作
4、構建良好秩序
二、五點主張:
1、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
2、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
3、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4、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
5、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互聯網已成為現實生活的重要延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愈加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命題。除了網民自律外,可將網路表現納入個人、企業誠信記錄體系,與銀行貸款、招投標等實現關聯,通過法治手段約束網上行為。

㈦ 構建什麼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建築垃圾體系。

拓展資料

怎麼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建築垃圾體系?

一、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二是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三是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四是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㈧ 談談基層治理體系構建對我國協同發展有何啟示

體系構建對我國協同發展有啟示:
社區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
.全面協同高效履職完善宏觀調控促進科學治理。

㈨ 如何構建數據治理模式中的職責體系

1 、隨著大數據熱潮的不斷興起,數據資產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大部分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身所擁有的數據,對內加強數據對於公司業務模式創新、流程優化、精細化營銷等場景下的應用,對外探索各種數據價值變現的途徑,為公司在市場化競爭的環境下提升競爭力提供支撐和助力。在這個背景下,數據治理的概念也引起了越來越多單位的重視,特別是金融、通信和能源等國內信息化相對領先的行業,這些行業中的大部分單位已經把數據當做一項重要資產來進行管理,從組織、制度、流程和技術等多個方面入手展開數據的匯總、管理和應用的工作。
2、相關數據治理理論以及職責體系的定義
2.1 DAMA數據治理體系
國際數據管理協會DMBOK一書中對數據治理的定義如下:「數據治理是對數據資產管理行使權力和控制的活動集合(規劃、監控和執行)。數據治理指導其他數據管理職能如何執行,是在數據管理之上的更高一層的規劃和控制」,從中可以看到DMBOK把數據相關的活動劃分為數據治理和數據管理兩部分,其中數據治理重點關注於整體制度的規劃、監控和執行,用於指導和規范數據管理工作的開展。而數據管理工作是針對數據運營和操作所展開的日常活動,例如:數據架構設計,數據標准和數據質量管理等等。
數據治理處於數據管理的核心位置,包括了數據戰略、組織和角色、政策和標准等等,在組織和角色方面,DMBOK提出了數據治理的「三權分立」模式。數據治理包括立法職能(策略和標准)、司法職能(問題管理)和行政職能(管理、服務與合規):數據治理機構的職責包括設置策略、標准、架構和規程,以及解決數據相關問題。數據管理組織的職責包括:管理、監控和執行數據政策、標准和程序,協調、維護和實施數據架構。如圖1所示。
在這個模式中,DMBOK強調數據治理的立法司法和執行之間的獨立和相互制衡,這是數據治理模式三權分立中的關鍵點。DMBOK明確提出了首席數據官、數據治理委員會、數據治理辦公室、數據管理管理專員等概念,對企業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DMBOK對於三權分立模式如何在企業中落地實施著墨不多,這也需要根據企業規模、管理模式方面的特徵來進行具體的落地實施。
2.2 DGI數據治理體系
數據治理研究所(DGI)提出了數據治理的簡單定義和復雜定義。簡單定義為,數據治理是對數據相關事務行使權力並進行決策的一系列活動。復雜定義為,數據治理是關於數據信息的決策權和責任制的體系,並按照共同約定的體系模型落地實施。該模型對數據信息的相關環境、人員、時間和方法、行動都進行嚴格、明確的定義,實現正確的人員在適當時間對合適環境中的相關數據,按照定義的方法採取必要的行動,確保數據滿足規范要求。
在數據治理組織方面,DGI認為一個公司的數據治理組織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組成:
(1)數據利益相關人:有可能影響數據或者被數據所影響的任何個人和團體,例如:數據架構團隊、業務團隊,DBA等等。
(2)數據治理辦公室:數據治理日常運行的溝通、協調機構,需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落實、監控日常工作開展情況,推動問題的解決等。
(3)數據管家團隊:負責各自領域數據的管理工作,制定數據的業務規則,採集數據和應用數據來支持工作,並負責自身數據相關質量問題的解決。
2.3 非侵入式數據治理體系
Robert S.Seiner是國際數據治理領域的知名專家,根據對數據治理領域常見痛點的總結,結合自身數據治理經驗的總結,提出了非侵入式數據治理模式《Non-invasive Data governance》,這種模式強調一種自下而上的數據治理方式,和DMBOK、DGI等方面的模式有顯著區別,並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非侵入式數據治理模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1)數據管理專員是根據當前的工作職責而識別出來的,並對其工作職責進行規范化,而不是讓他感覺到給他增加了新的工作任務。
(2)在現有的策略、流程和方法之上增加數據治理控制的功能,而不是引入新的流程或者方法。
(3)數據治理是統一支持企業范圍內所有的數據集成、風險管理、商業智能和主數據管理等活動,而不是在各自的領域施加不同的控制。
(4)需要讓高層領導者了解這是一種實用的、對現在沒有改變的,高效的數據治理模式,可以協調數據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強調把數據當做企業資產進行管理的方式,而不是構建一套獨立的數據治理機制。
(5)非侵入式數據治理模式的關鍵點是高效的溝通,並且能夠充分利用已有的優勢。
在這種模式下,整個數據相關的角色包括操作層的數據管理專員、戰術層的主題域數據管理員、戰術層的數據管理協調員、戰略層的數據治理委員會、戰略層的指導委員會、數據治理團隊、數據治理合作夥伴等七類角色。
這些組織角色的設置和DMBOK中的設置有相似之處,但是在非侵入式數據治理體系中更加強調這些角色的建立是根據其當前工作職責的識別來制定的,不是新增或者重新招聘,這些角色中除了數據治理團隊之外,其他角色都是兼職人員。
3 實踐中的數據治理模式以及職責體系
數據治理相關理論對數據治理相關的職責體系進行了描述,但是企業應該如何構建職責體系沒有涉及,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特別是國內的企事業單位,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來構建各自的數據治理職責體系,更多的是參考DAMA數據治理體系中的結構設計,對於非侵入式數據治理體系這種模式國內的實踐案例不多。
數據治理職責體系在國內企業中主要存在兩種類型四種模式:
(1)實體組織類型:獨立數據管理組織模式,IT部門下屬數據管理組織模式。
(2)虛擬組織類型:IT部門牽頭的虛擬數據治理組織,業務部門牽頭的虛擬數據治理組織。
3.1 獨立的實體組織
獨立的數據管理組織模式是把數據業務化的一種方式,針對數據這一企業資產設立獨立的部門來集中進行數據資產的運營和管理。這種模式是完全脫離IT部門再重新建立一個獨立的數據管理部門,統一負責數據架構、數據標准、數據質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並且對IT部門建設項目中的數據需求、設計和變更進行管理,確保新建項目中能夠滿足公司數據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時,有的公司也會把數據分析、數據運營變現的工作放在數據管理部,從而可以把數據管理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實現從數據到利潤的變現。
這種模式強調數據管理部和技術部之間的平衡,有利於制定獨立的數據管理政策和保證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同時明確了公司數據管理運營許可權的歸屬部門,有利於打破數據的部門壁壘,可以促進數據價值的發揮。同時,由於數據管理部門不僅僅是進行數據管理,同時也可以進行數據分析和變現的工作,業務價值比較容易體現,對於提升自身數據團隊人員的積極也有很大幫助。
3.2 IT下屬的實體組織
由於數據是信息系統的附屬物,隨著信息系統建設的逐漸成熟和穩定,很多公司為把信息化的重點逐漸轉移到數據的管理和分析應用等方面,而信息科技部門往往被認為是最了解數據的部門,因此很多公司會在信息科技部門下面成立獨立的團隊來開展數據管理的工作。這種模式很多的是問題驅動式的,由於數據分析應用過程中面臨的數據問題越來越多,迫切需要進行管理,而數據在公司內部的戰略位置還沒有非常高,所以會選擇在IT部門下設獨立的數據管理部門,在制定數據管理政策和標準的同時,推動數據質量問題的處理,可能還會承擔數據維護的工作。
這種模式下數據管理部的人員出自於信息科技部門,對信息系統就非常熟悉,了解存在的數據問題,和項目人員的溝通交流很方便,相互之間也很容易協作。但是,經常會出現以技術的視角來考慮數據管理的問題,很多數據政策、標準的落地實施常常會妥協於項目實施時間、成本等方面的約束。
3.3 IT牽頭的虛擬組織
由於成立實體的數據管理團隊對組織架構的沖擊比較大,特別是國內的央企和行政事業單位,因此成立虛擬的數據管理組織就成為很多企業採取的模式。信息技術部門往往會極力推動數據治理組織的建設,希望通過公司高層領導的支持,加強公司業務部門在數據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參與度。而由於IT部門更了解信息系統,更了解技術,理所當然的就成立了由IT部門牽頭的、各業務部門參與的、虛擬的數據治理組織。這種模式會參考DAMA數據治理組織的模式,設置數據治理委員會、數據治理辦公室,業務數據管理員等架構模式,其中數據治理政策的制定、推動實施、監控和協調等主要工作會落實在數據治理辦公室,數據治理辦公室由IT部門負責落實和管理,在IT部門中有可能會指定全職的人員來進行協調和管理的工作,其他的大部分人員都是兼職的。
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對組織架構的沖擊比較小,建立成本較小。虛擬組織很容易建立,但是推動數據治理相關制度具體落地執行的難度非常大,業務部門的參與度不高,數據治理的業務價值也不容易體現,因此針對這種模式,建議數據管理部能設置專職的數據管理角色,業務部門的工作職責要能夠落實到崗位描述中。
3.4 業務牽頭的虛擬組織
這種模式是對第三種模式的演進,由於國內很多企業IT部門都是相對弱勢的部門,話語權不強,導致數據治理的制度、標准很難落實,為此,很多企業建立數據治理組織的時候會選擇一個強勢的業務部門牽頭,IT部門配合的模式,例如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等等。
這種模式下由於業務部門對於數據的需求和痛點很了解,比較容易體現數據治理的業務價值,同時,由於部門話語權比較強,相關的政策、標准和措施比較容易落地執行。缺點就是牽頭業務部門需要平衡本職業務工作和數據治理工作的投入,同時,由於對信息技術和數據沒有那麼了解,往往需要增加專職的數據管理員。
4 雲南電網數據治理職責體系實踐
雲南電網數據治理組織採用IT牽頭的虛擬組織形式。數據治理委員會職責由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履行,數據治理管理辦公室職責由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履行。在信息部下設置數據治理業務專員,在信息中心下設置數據治理技術專員,其他各業務部門設置數據聯絡員。
4.1 數據治理委員會工作職責
在數據戰略層面:主要負責監督數據戰略和數據政策的實施和執行情況,監控數據風險。
在數據管理層面:主要負責公司數據戰略的目標和策略、數據體系規劃、數據政策制度、數據質量、數據標准、數據需求等數據領域的重大事項審批以及監督評價。
具體職責包括:
(1)對重大數據治理相關事項進行決策,監督數據治理相關工作的開展;
(2)審批公司數據治理工作考評方案,並監督考評結果;
(3)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公司數據治理相關工作情況。
4.2 數據治理管理辦公室工作職責
數據治理管理辦公室是公司數據治理工作的直接領導與組織部門,負責數據治理相關各領域、各環節的決策支持、監督執行和組織落實。其主要職責包括落實數據治理決策層分配的工作,制定並審議數據治理相關工作流程和各項制度,組織推進公司各部門及基層單位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具體職責包括:
(1)審議數據治理工作相關的制度和細則及工作流程;
(2)指導數據標準的編制、執行、變更、復審的協調、決策等管理工作,審查數據標准相關方案,審議數據標准相關的重大事項等;
(3)定期向數據治理決策層匯報公司數據治理工作情況;
(4)負責審議並指導數據治理執行層工作並聽取匯報;
(5)指導數據治理工作考評方案制定,並檢查數據治理工作評結果。

㈩ 如何構建完善的現代學校內部治理體系

如何實現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
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
遏制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公共權力的不斷擴張,建立權力邊界清晰、權責匹配、相互制約、執行有力、接受監督的國家公共教育行政權力配置機制,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
「要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張志勇說。
「『確權』即確定教育行政權力歸屬,改變多頭管理導致互相扯皮、管理效能低下的局面。這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管理、民辦教育管理和校外機構管理方面。建議將勞動人事部門管理的技工教育、技師教育交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管理整個職業教育。勞動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標准和嚴格實施職業資格制度。另外,要將民辦教育機構和校外教育機構的資格准入交給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張志勇說。
對於教育、編制、人事部門管理許可權相互交叉、邊界模糊現象,張志勇提出,要盡快「分權」。張志勇建議,在教育人事權力配置方面,國家必須釐清各自權力邊界,將教師招聘權和職務(職稱)評審權還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財政權力配置方面,要與教育、財政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建立權力清晰、權責明確、分權與制衡相統一的教育財政管理體制。
在「放權」方面,張志勇認為,加快教育管理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向地方政府和學校放權,是激活地方政府和學校辦學活力的關鍵。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向省級政府下放地方教育的統籌權,包括教育管理職能的調整,教育事業的規劃等;下放高等教育的統籌權,包括高等學校的設立權、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權等;下放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的自主權,包括符合國家法規和中央政策的各項教育改革試點。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向學校放權,關鍵是要依法確保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權、自主招生權、財政教育經費和合法募集的教育經費的自主使用權等。
「在歸還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學校和學院也必須完善內部治理機制。」石中英說,從高校而言,學校要為學院發展服務,要建立學術委員會,確定以學術權力為軸心,同時要用好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黨政聯席會議等民主管理的平台,才能激發基層創造改革的活力,促進中國大學的內涵式發展。
對於一所中學來說,郭涵認為,學校要提高治理能力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第一要全面、准確理解改革的任務,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來思考問題、謀劃思路、改進工作,要進行綜合改革,不能顧此失彼、跑偏走樣,也不能斷章取義、生搬硬套。要給學校一定的自主權,要明確學校的辦學目標。第二要廣泛凝聚共識,有所擔當。隨著形勢的發展,改革的難度和風險都在不斷加大。過去合理的做法,現在可能不適應現實需要了。以前長期有效的,可能現在失靈了。要建設學習型學校,解放思想,增強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合力。第三要協調推進改革,在教育內部,統籌推進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從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最期盼的事項改起,從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師生員工形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促公平、抓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北京中關村第一小學校長劉暢也認為,在政府放權的同時,學校也應加快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要從管理走向引領,從標准走向個性,從制度走向文化,從行政走向學術,從資源走向開放。「一方面,要激發教師的生命自覺,把各種教學自主權還給教師;另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校事務。此外,要帶動家長、社區一起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教育環境。」
「讓權」,即改變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集權管理教育的局面,充分調動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教育管理、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張志勇說:「一是向社會組織讓權,各級政府可以把各種決策、專業管理、質量管理、教育改革項目等委託給具有資質的教育專業服務機構或者行業協會。二是向社會讓權,讓作為教育利益相關方的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各級各類教育的決策、監督和管理。」
「現在最重要的是調整政府的角色定位,改變政府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委員會制來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內部管理。要真正建立和發展一批中介機構,特別是學術性的專業組織來參與教育的管理。要通過完善立法和學校的章程來完善學校制度。還要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劉寶存說。
「此外,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對行政權力進行嚴格制約。」褚宏啟說,第一要通過實體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權力,政府依然需要對學校進行監控,但應該強調服務和支持,強調間接管理、宏觀管理。第二要進行程序立法,通過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申訴等手段限制政府權力。第三要實行行政問責,三者合一能讓權力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又受到一定製約,這才是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特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