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歷史上治理黃河的人

歷史上治理黃河的人

發布時間: 2020-11-27 21:52:36

1. 治理黃河最出色的名人有哪些辦法有哪些

1.治理成就
治理黃河,最早可追溯到傳說中的鯀、禹治河,隨後創建了堤防,秦代已統一了下游堤防體系。西漢賈讓、東漢王景、元代賈魯、明末潘季馴和清代的靳輔、陳潢等,對防洪的理論和實踐均有重要貢獻,其中以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方略影響最大。近代水利學者李儀祉提出了黃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張在上中游廣修水利,植樹造林,建攔洪水庫;在下游整治河槽,淤灘沖槽和開辟減河排洪。德國水利學者H.恩格斯多次為黃河進行河工模型試驗。較早利用黃河水資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戰國時期在當時的黃河支流漳河上興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後歷代修建的著名灌區有鄭白渠、漢延渠、唐徠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涇惠渠灌區等。歷史上黃河水運也曾一度較為發達,盛極時,可南達江淮、北通薊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就著手提高黃河下游防洪能力,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的規劃研究。1954年10月提出了《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
黃河治理開發取得了很大成績。①通過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攔蓄洪水和分滯洪水工程,改進暴雨洪水預報與防洪調度等措施,初步建成了防洪體系。②全流域共建成了各類水庫3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庫170多座;建成500kW以上的水電站 80多處,裝機容量約260萬kW。幹流上已建骨幹工程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三盛公、天橋、三門峽等七座。在建的龍羊峽水電站,裝機容量 128萬kW(1988年開始發電)。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積由1949年1200萬畝增至近7000萬畝。流域內工農業及城市用水已達270多億m3,約佔地表水資源的1/2,1972年後,還曾先後5次向天津市送水約16億m3。③在黃土高原開展了以造林、種草、梯田、淤地壩等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工作,至1985年初步治理面積約10萬km2。④流域內廣泛利用洪水、泥沙,如引洪漫地、高含沙水流灌溉、用挖泥船放淤加固大堤等。
2.存在問題
①下游防洪任務仍很艱巨。在三門峽水庫控制上游洪水的條件下,花園口仍有發生 40000m3/s以上洪峰流量的可能,遠超過現有堤防抗禦22000m3/s的能力,而且堤防還必須隨河道淤積而不斷加高。②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系統與經濟基礎薄弱。防治水土流失,開發當地煤炭和有色金屬等資源,振興當地城鄉經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③水資源不足。黃河水量中有相當一部分要用於輸沙入海,可供工農業引用的數量有限。現在黃河調節能力較低,有些河段水質又受到污染,供需矛盾已很尖銳。今後隨著工農業用水增多,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勢必更加突出。流域內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需要合理部署,加快開發進程。部分河段還要考慮恢復和發展航運。
3.規劃
有關黃河治理規劃的主張很多,對上游開發水電,上中游水土流失區開展水土保持,下游鞏固堤防及河口地區要有計劃治理等看法基本一致,但對如何處理洪水泥沙則有不同見解,主要有:①著眼於上中游,如加強多沙粗沙區的治理,或把水、沙、洪全部用於灌溉和改造沙漠;②興建中游幹流大水庫,在峽谷修建高壩以削洪攔沙,或主張採用調節水沙,高濃度輸沙,蓄清排渾等運用方式,做到既保存水庫有效庫容,又使下游淤積減少;③在中下游大面積放淤和固堤,以利用洪水泥沙;④黃河下游改走新道;⑤引長江水沖刷下遊河道;⑥下游多口分流,把水沙分散在鄭州以東的黃河兩岸。
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和黃河現狀,治理開發黃河的規劃指導思想是除害興利,綜合利用,使黃河水沙資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於生產。主要任務是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緩解黃河下游洪水威脅;防治水土流失,逐步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水沙和水能資源,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四方面。
下游防洪:繼續鞏固堤防險工、整治河道與河口,建設滯洪區工程和洪水預報警報系統,規劃近期興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小浪底工程建成後,配合三門峽、陸渾、故縣等水庫,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標准,下游凌汛威脅亦可基本解除。水庫攔調水沙的作用,可使下遊河道在二三十年內不淤積抬高,為其他減沙措施的實現爭取緩沖時間,幹流龍門、磧口和沁河河口村水庫,也規劃陸續興建。共同控制洪水泥沙,形成防洪體系,加強防洪安全。
合理開發水利資源:黃河水量利用率雖已較高,但平均每年入海水量仍有300億 m3,其中非汛期為100多億m3,尚可進一步開發。關鍵是要從全河出發,在上中游增建有較大調節能力的水庫,協調平衡各方面對水資源的利用要求。龍羊峽至黑山峽河段可開發水電1300萬kW,托克托至桃花峪河段可開發水電630萬kW,近期優先安排這兩河段的建設項目。規劃在幹流龍羊峽至桃花峪河段布置約30級樞紐工程,其中骨幹工程有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磧口、龍門、三門峽、小浪底等7座,共有庫容850億m3,可長期保留有效庫容400億m3以上。7庫聯合運用將能有效控制黃河的水、沙、洪,除害興利,綜合利用。結合黃河的治理開發,應提高黃河水系的通航能力,加強水資源保護工作。預測21世紀用水量將顯著增加,需考慮從長江調水接濟。
水土保持和支流治理開發: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保水保土同改善當地生產條件相結合,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結合。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經驗,多途徑利用洪水泥沙,以收灌溉與肥田的實效;確定不同類型區的治理方向,做好農林牧水各種治理措施的配置;堅決防止各項建設與人為活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強粗沙地區的建設,已定為重點治理的有皇甫川、無定河、三川河等,還要加強煤田所在地區的窟野河等支流的治理。黃河其他支流,要根據抗旱、防洪與發展生產的需要,修建各種功能的水利工程,並開發約300萬kW的水電資源。
多途徑解決黃河下游淤積問題:除繼續加速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外,主要包括:①利用小浪底、龍門、磧口等幹流大水庫攔蓄與調節水沙的作用,使下游在幾十年內,不淤積抬高;②利用小浪底、龍門水庫控制水沙和抬高水位的作用,將庫內泥沙有計劃地送到水庫下游寬闊灘地上放淤;③在干支流灌區推廣引洪放淤和渾水灌溉等。

2. 治理黃河的英雄人物

大禹
靳輔和於成龍
蔣介石

3. 關於黃河的歷史人物故事

您好!

大禹——大禹治水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內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容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滿意請採納!

4. 在中國歷史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如何治理母親河黃河的

黃河作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是當之無愧的,只不過這位母親的表現有時候像親娘,有時候像後媽而已

可是為啥自從北宋以後,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非南即北,偏偏總躲著黃河流域這塊中原故土呢?這固然有這個地區過度開發、戰亂頻仍等原因,但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黃河不但越來越不給力,而且脾氣越來越壞。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在世界大河排名中也能名列前茅。但這個“大”指的是河流的長度,其實意義並不是很大,而在對於河流來說非常重要的指標——比如流域面積、徑流量等方面,黃河給出的數據就非常拿不出手了。比如說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達到了705萬平方公里,長江也有180多萬平方公里,而在長度上與前二者相差不大的黃河,流域面積只有區區的75萬平方公里,可見這位母親養育兒女的能力有限;在徑流量方面,黃河別說拿到世界上去比較了,在國內江河中都進不了前五,可見這位母親的“乳汁”也嚴重匱乏。因為嚴重缺水,很久以來我國北方的經濟、民生發展就深受困擾,其實跟這條北方第一大河就有很大關系。


王景在後世名聲不顯,在史書上只能列入《循吏傳》,這是古代技術人才普遍的悲哀

不過黃河改道禍國殃民,不改道也不全是好事——黃河的含沙量太大,導致河道泥沙逐漸淤積、抬高,為了防止洪水漫堤人們只好不斷加高河堤,遂使黃河成為“地上河”。到了北宋時期,在山東、河南境內黃河已經到了“河勢高民屋殆逾丈矣,民苦久役,而終憂水患”(《宋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的地步,終於在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再次暴怒決口,這是黃河第三次大改道。

5. 歷史上都有誰治理黃河,都是怎麼治理的

為治理黃河,歷代勞動人民,特別是先賢們不斷努力,提出過各種治黃方略。從遠古時代的「疏川導滯」到戰國時期的「寬立堤防」,從漢代的「賈讓三策」(漢代人賈讓提出治理黃河的三種策略:上策是人工改道,不與水爭;中策是在黃河狹窄段分流,分水殺怒;下策是在原有的河道上加固堤防)到宋代的「興築遙堤」,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

明末潘季馴提出的「束水攻沙」、清代靳輔和陳璜提出的「以水攻沙」等治黃方略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潘季馴提出的「束水攻沙」治黃方略創造性地把水堤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幾類,因地制宜在黃河兩岸築壩。為保障漕運暢通(須先保證淮運暢通),潘季馴又提出了「蓄清刷黃」的觀點(黃河曾多次奪淮河水道,使黃、淮水系連為一體),即在築堤防止黃河水南入洪澤湖的同時,加固洪澤湖東岸的高家堰,利用洪澤湖蓄淮河之水,以清刷黃。黃、淮二水匯合後,沖刷力增強,有利於排沙入海。這樣,「海不浚而辟,河不挑而深」。清代的靳輔、陳璜基本繼承了潘季馴的治黃思想,高築堤壩,約束洪水,以水攻沙,增強了黃河下游的防洪能力。

近代,李儀祉、張含英、恩格思(德國水利專家)等人對黃河治理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見解。李儀祉認為,治黃之要務在於防洪和防沙,特別是防沙,沙患不除,河無寧日。李儀祉指出:歷代治黃皆注重下游,對中、上游鮮有過問者。而洪水源於中、上游,泥沙也源於中、上游,治理黃河須從中、上游入手。這些治黃思想為黃河治理開辟了新途徑。

新中國成立後,治黃專家王化雲主張對黃河上、中、下游進行綜合治理,在下游「寬灘窄槽」。「寬灘」指滯洪、削峰和淤灘刷槽;「窄槽」指固定黃河中遊河槽,增強河床的泄洪、輸沙能力。1986年5月,王化雲又提出「攔、用、調、排」四字治黃方略,其中「調」就是調水調沙。

6. 誰是清代的治理黃河能人

栗毓美呀。山西渾源州人

7. 古人治理黃河的故事40字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8. 黃河泛濫的歷史和從古至今治理黃河的故事

神話故事: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民間故事:栗毓美(1778—1840),字含輝,又字友梅,號朴園,山西渾源州(今山西渾源縣)人。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拔貢任西華縣令調補寧陵縣令,以後歷任知州、知府、布政使、護理巡撫等職,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任河東(今河南、山東)河道總督。他是一代廉吏,又是一位實心實力、勇於革新的治河專家,對我國古代水利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

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治理黃河。栗毓美到任時,寧陵正遭黃河泛濫,牆倒屋塌,人畜死亡無數。面對洶涌的黃水,栗毓美毫不畏懼,他脫下官袍,身著便衣,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到決口處查看險情,並帶領全縣人民用杉木桿穿鐵鍋一舉堵住了黃河決口。河水過後,他一面上書朝廷免雜稅皇糧,一面組織群眾疏通河道,整修農田,使百姓的生產生活很快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栗毓美在寧陵任職近3年,體察民情,治水有方,後被調任河東河道總督。栗毓美注重調查研究,經常沿河道巡視、考察,並深入群眾了解治黃的症結及經驗。其間在實踐中因地制宜,創造了「以磚代『埽』、拋磚築壩」的治黃經驗。以往河南一帶一直沿用「埽」(即用雜草和沙子裝入麻袋)的方法築壩,栗毓美經過探索發現用磚築壩「排遠溜勢,水維頓緩」,不僅有效地防治了水患,而且每年節約皇銀3萬兩。當時河工用的大磚為橢圓形,每塊重約10公斤,中有圓孔,可以用繩穿系,易於拋修,並可用以砌築壩體。這是黃河上御水工程的一次革新。直到1949年,黃河河務部門在開封還設有磚料廠,專門燒制河磚,以補石料不足。實踐證明磚代「埽」是成功的,栗毓美在治黃中大力推廣這一成功經驗,並寫出一部專著《栗勤公磚壩成案》,為我國水利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栗恭勤公年譜》記載:「公任五年,河不為患。」自陽武板張庄至孫家堤15公里的老磚壩,一直保留到新中國成立前夕。

平日,栗毓美心中有一張治水圖,河道的曲直高低,河水的寬窄深淺,流速的快慢,他都了如指掌。每逢風雨即將到來,他立即到達險地。一旦水患發生,他又能親自指揮搶險,將水患降伏,因此很受當地人民愛戴。在他任職期間,河東一帶地區很少發生水災。由於他清正廉明,勇於執法,以致觸犯權貴,遭到陷害,後來積郁成疾,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二月,卒於河道總督任上,享年62歲。當他的靈柩從河南北上運往山西時,沿途群眾揮淚相送,千里不絕。許多官吏「亦皆聞之流涕」。

清代對治理黃河水患尤為關注,康熙皇帝曾感嘆「河漲河落維系皇冠頂戴,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雍正皇帝曾經親自坐鎮武陟指揮治理黃河。所以栗毓美被皇上追贈為太子太保,謚號「恭勤」。道光皇帝還作了祭文和碑文,並賜祭葬,入名宦祠,吏民思,廟以祀,加封號「巡河督大王」。今在山西渾源縣,還有道光皇帝下諭為栗毓美修建的規模可觀的陵墓,人稱「栗家墳」。栗毓美去世後,寧陵人民為感謝他的治黃功勞和做出的豐功偉績,拜他為「大王(河神)」,在縣城東關為他修建了栗大王廟,春秋祭祀,萬代供奉。說來也巧,自建栗大王廟後,黃河水再也沒有淹過寧陵縣。

9. 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2個以上

大禹治水,三國家門而不入,眾人皆知
王景治水:
王景,字仲通,學問淵博,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尤其擅長水利工程技術。他對於治理黃河的利害得失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所以,當漢明帝向他詢問治理黃河的有關問題時,他對答如流,深得漢明帝的贊賞,就委派他去治理鄭州一帶的黃河。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新河道上開展大規模治理工程,主要內容有修築黃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減水水門、整治河道等,實施改河、築堤、疏浚等工程。這次治理黃河施工一年,動員民工數十萬,使黃河新河道與汴渠、濟水分流。王景治理黃河以後,一直到唐朝,黃河安流了800年,沒有出現過較大的水患。

王景治理黃河動用了數十萬人,施工期長達一年,耗資無數。後人對王景治理黃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歷史上稱為「王景治河」。《後漢書》中評價說:「(王景治河)底績遠圖,復禹弘業。」將王景和遠古治水的大禹相比。清朝的魏源在其《古微堂記·籌河篇》中說:「王景治河,千年無患。」指出了王景治理黃河給百姓帶來的幸福和安寧。

王景治理黃河確實是治黃史上一次重要的實踐,並取得了良好效果。自東漢至唐,黃河的安流與王景治河有關,王景系統地修建了從鄭州的滎陽到山東黃河入海口漫長的黃河大堤,穩定了公元11年決口後的黃河的河床,並使黃河與汴河之水分流,河不侵汴,汴水也得以安流,不再泛濫。這條新的黃河大堤,是黃河下游距離大海最近的路線,也是一條理想的行洪泄沙路線。同時,王景還在黃河上每隔十里立一水門,這起到了分淤減洪的重要作用。

王景治河成功以後,鄭州一帶的泛濫區又成了良田,百姓交口稱贊。東漢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四月,也就是王景治理黃河成功的當年,漢明帝親自來到現在鄭州的滎陽,巡視黃河大堤,了解黃河的治理情況。

千里的黃河大堤始於鄭州的滎陽,黃河的安危系於鄭州的滎陽,王景在鄭州的滎陽治理黃河,說明了鄭州的滎陽在黃河水利史上的地位無比重要。唐朝以後,黃河的河道淤積加快,尤其到了五代以後,黃河決口泛濫成災的記載又多起來,黃河防洪與治理又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10. 治理黃河的16個名人哪個朝代的人最多

1、夏禹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