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政府治理

政府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7 17:33:39

Ⅰ 政府管理與社會治理的區別是什麼

一是覆蓋的范圍不同。「政府管理」在實踐中往往被理解為無所不包,涵蓋的領域過於寬泛,在實踐中不容易把握、很難界定;而「社會治理」則聚焦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等。

二是「社會治理」相比於「政府管理」,更突出的強調「鼓勵和支持各方面的參與」,強調更好的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

三是「社會治理」更加強調制度建設,特別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體系可以說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研究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與合作方式。

(1)政府治理擴展閱讀:

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轉型,既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方式方法的深刻變革。應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充分發揮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政治建設在社會治理中具有引領性、決定性、根本性作用。要把政治建設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政治覺悟,堅定不移跟黨走。

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應加強社會治理領域立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針對生產安全、生態環境、食品葯品等領域存在的執法不嚴等問題拿出治本之策,充分發揮執法司法規范社會行為、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作用。

發揮德治教化作用。道德具有深切、持久的引領力量。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德治體系。

發揮自治基礎作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應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村(居)委會為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框架,明確基層自治權界,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智能化是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應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助推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防控一體化、服務便捷化。

(1)政府治理擴展閱讀來源:人民網_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Ⅱ 什麼是政府治理

政府治理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公共事務的治理。西方國家理論界所說的「政府治理」,是指由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和運作方式與過程所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有機框架或網路。
政府治理有廣狹兩種含義。就廣義的政府而言,整個公共行政的發展過程可以稱之為政府治理從傳統邁向「善治」的過程。就狹義的政府治理而言,其具有不同於傳統公共行政模式的特殊含義。「大致說來,公域之治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由國家作為唯一的管理主體,實行封閉性和單向度管理的國家管理模式;
二是由國家與各種社會自治組織共同作為管理主體,實行半封閉和單向度的公共管理模式;
三是由開放的公共管理與廣泛的公眾參與這兩種基本元素綜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徵是開放性和雙向度。」
狹義的政府治理是指第三種公域之治模式,也是「政府依法律善治」之「治理」模式

Ⅲ 如何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後,數據的增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大數據如浪潮般席捲而來,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尤其在政府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創新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價值,牢牢抓住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提供的創新機遇,切實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
一、大數據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帶來新機遇
治理理念的轉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轉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維的融入,大數據所蘊含的數據文化與數據思維恰好可以為治理理念轉型提供突破口,基於大數據探索政府治理的多元、多層、多角度特徵,最終實現以政府為主體的政府管制理念向以協同共治、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治理理念的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的依據不再是個人經驗和長官意志,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在過去深入群眾、實地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系統採集的客觀數據和實證分析的科學結果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政府決策依據。「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特徵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將成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的核心要義。
二、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通過把數學演算法運用於海量數據,從數據中尋找相關關系,通過這種相關性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此外,依託於大數據技術和平台,通過外包、眾包等靈活的組織方式,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的組織架構從科層、分割、封閉向開放、協同、合作轉型,因此把大數據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政府治理領域,是實現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基於上述方法論,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治理、從單兵作戰型管理到協作共享型治理、從被動響應型管理到主動預見型治理、從電子政務管理到政府2.0治理、從風險隱蔽型管理到風險防範型治理,最終實現全面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創新。
三、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新機遇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感知已經很難全面了解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做出正確判斷,政府部門想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把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政府治理與決策中,依靠大規模數據的收集來直觀呈現經濟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相應的數據挖掘來輔助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決策的制定階段,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決策不再是個別領導幹部「拍腦袋」做出的,而是通過「用數據說話」,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數據)做出決策,這樣的政府決策是在對客觀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做出的,這樣大大提高了決策的精準性、適用性和科學化水平;其次,在決策實施效果的跟蹤反饋階段,通過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普及,大量的客觀數據能夠快速匯集給決策者,通過這些數據對決策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決策的實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四、大數據為政府服務效能提升帶來新機遇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也是大數據背景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政府治理的范疇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主要包括政府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提高兩個方面。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大數據可以打通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孤島,打破各部門數據的條塊分割,通過構建統一的政府行政審批雲平台,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省去了「跑斷腿、磨破嘴,辦事跑十幾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的苦惱和無奈,這樣既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又節約了政府開支。在提高公共服務產品質量方面,大數據通過對公共服務產品數據和服務對象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精準化、分層化、個性化;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兼容,讓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設計、提供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公共服務產品質量的提高。

Ⅳ 彼得斯提出的四種治理模式是什麼

市場式、參與式、彈性化、解制型。

市場式管理:按勞取酬;運用其他私域部門的管理回技術。利用答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將企業內部上下工序之間的關系和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的關系由行政關系變為等價交換的經濟往來關系。

參與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團隊。在不同程度上讓員工和下屬參加組織的決策過程及各級管理工作,讓下級和員工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處於平等的地位研究。

彈性化管理:管理臨時雇員。使組織系統整體能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在一定餘地內自我調整以具有適應性。

解制型管理:更多管理自由。其基本內涵是放鬆政府規制,使政府的活動更具有創造力、效率和效能。

(4)政府治理擴展閱讀

治理的任務目標:

1、治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2、細分為四種情況:產出不變,支出減少;支出不變,產出增多;支出減少,產出增多;支出增多,產出增加更多。

3、這里的支出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物料、能源等的消耗。總之,管理基本的原則是「用力少,見功多」,以越少的資源投入、耗費,取得越大的功業、效果。

參考資料

網路-城市管理

Ⅳ 政府未來治理模式的四種模式特點及其適應性

在學校讀書效率就是比在家的時候高很多,用一天的時間就把一本21萬字的書看完了,書名叫《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治理與改革系列中的一本。老實說,我對關於政府改革和創新的著作懷有極大的閱讀熱情,但卻沒有多少閱讀的信心,因為我總感覺這些書雖然提出了很多可資借鑒的政府改革模式,但總或多或少的欠缺可行性,很多都是理論上可行,但到實踐中就會碰壁,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空想,現今的政府改革研究應該在理論模型的操作化上下功夫,至於到底是什麼模型倒不是當務之急了,因為很多模型都不錯,反映了政府改革的要求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要求,能解決很多存在的問題,盡管不能夠絕對的解決所有問題。我想這本書也不例外,嚴格的說本書不是提出作者自己關於政府創新的模式,而是作者對理論或實踐中已經存在的四種政府創新模式進行的比較分析,這四種模型分別是:市場式政府、參與式政府、彈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
作者在交代了政府改革的背景知識以及傳統公共行政的特點(包括政治中立的公務員制度、層級制和規則、永久性和穩定性、制度化的公務員制度、內部管制、平等)之後,分別從理念、結構、管理、政策制定、公共利益等五個方面對這四種模型展開了分析。市場式政府針對傳統型政府的壟斷性特點,認為應該用市場化的治理模式來實現政府治理的高效率。結構層面上強調分權,包括部門間的和中央與地方間的。運用私人部門的管理技術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與企業家型政府或許有很多共同之處。另外一個特色在於提出政府內部的市場問題,根據市場刺激因素來進行政策制定工作。不過這里有個缺點,就是對公民角色的貶低,雖然將公民看作消費者可以提高服務意識,但卻忽略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參與式政府故名思義,就知道這種模式特別強調參與式民主的作用,這種模式主張自下而上的參與,分為兩種類型,包括基層公務員的參與和顧客的參與。因為參與的需要,又要求結構上必須打破層級制的舊形式,而主張建立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在管理方面,引進私人部門管理中使用的質量管理模式,重視團隊合作。對話式民主的決策方式,特別強調了協商和談判的重要性。針對傳統公共行政的永久性特點提出的彈性化政府,反對原來那種穩定性和永久性的特點,主張通過僱傭臨時雇員、建立虛擬組織進行協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彈性處理等方式,建立靈活有效的政府治理模式。這是節省成本的需要,也是改變政府治理僵化特點的需要。最後一種稱為解制式政府,突出特點在於主張消除內部管制措施,強調去除事前控制,重視事後控制,以發揮公務員的自由裁量能力。應該說這四種模型都互相存在著共同點,但也有相互沖突的方面,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四種模型都強調協調的重要性,在改革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新的組織形式,也減少了很多組織形式,這就面臨著協調問題,盡管各種政府創新模型都重視引進外來因素,反對中央集中權力的干預,但在協調的過程中都不自覺地需要發揮中央政府的重要角色;而至於不同點則表現的更多,比如在對公務員制度的態度上,市場式政府模型顯然把公務員制度看成是惡棍,認為他們都是自利的,彈性方法也是否定態度,認為是良好治理的障礙,解制式改革也與市場式差不多(盡管是表面上的),而參與模式更強調的是在這個層級節制體系中的平等觀念。此外,對傳統政府形式特別強調的公共服務、廉潔等價值觀,後三種模式照樣給與特別的重視,而在市場式政府模式中則忽略了,這也是與其對市場價值觀的強調是一致的。當然,這里所說的後三種模式對傳統價值觀的重視程度與理解內涵也有所區別。
這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都是針對特定問題提出的,並進而力圖實現普遍化,但真正要實施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時代背景和國家的現實國情,強求一律顯然只會造成相反的後果。另外,作者還提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就是作者認為許多新的改革措施都是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並加以解決,但由於新措施的實施又會很容易帶來新的問題,或是新創造出來的,或是因為舊制度的消失而使得被其掩蓋的問題得以重見天日。這或許是改革總是在消滅舊問題出現新問題中不斷循環的原因之一吧。

Ⅵ 什麼是政府治理

政府治理模式和市場的資源調節作用一般來說是相輔相成的。
簡單的說政府治理模式就是政府的宏觀調控,即運用三種手段使經濟走上健康的軌道。
(1)法律手段與經濟政策,如:調整稅率、金融、財政補貼等;
(2)計劃指導,如:國家大的投資規劃,或在某些行業和領域實行配額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檢、衛生檢疫、海關等部門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而單純的市場配置資源則會導致市場的混亂,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分配收入。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者的收入高低和盈虧狀況首先取決於市場價格,價格的高低決定著生產者之間的經濟利益。
2、傳遞信息。市場通過價格機制向商品生產者傳遞經濟信息,價格上升表示供不應求,反之則供過於求,生產者可根據價格信息自主調節生產。
3、刺激生產。市場在分配收入和傳遞信息的同時,又可以刺激商品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加強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生產的不斷發展。
4、調節供求。在市場經濟中,生產和需求的平衡,是通過供求和價格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供大於求,價格下降,生產減少;供不應求,價格上升,生產增加;供求平衡,各個部門的生產比例得到合理分配,資源配置實現合理化。

Ⅶ 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政府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得顯著成效。但這項改革仍處於攻堅階段,任務還很艱巨。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搞放權,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氣壯抓監管,做好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創新和加強監管,敢於監管、科學監管、善用監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監管同行政審批不同,監管是事中事後的行政行為,是持續的過程管理;行政審批是事前的審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頭管理。長期以來,重事先審批、輕事中事後監管的傳統思維與做法影響深遠,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管的認識不足、知識不足、能力不足,不願監管也不善監管。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中,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政放權是要把本來屬於市場、公眾、企業、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權力交出去,但放權不等於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簡政放權以後,政府監管必須跟進。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這兩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廢。
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簡政放權,化繁為簡,是建設現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時,實施有效監管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只有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才能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也應更好履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其重要原因是對市場主體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夠。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政府監管,一要創新,二要加強。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政府監管機制、手段和方法,確保政府監管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講求實效性。

Ⅷ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什麼新挑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事實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工業時代的傳統政府治理習慣以部門為中心來解決問題、各部門獨立辦事的行政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模式必須與大數據、時效性等緊密結合。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
政府治理對象的雙重性
個人既是公民也可能是網民,組織既是實體的也可能是虛擬的,社會形態隨之分化為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
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關聯處理,能夠准確識別個人、組織、社群的行為特性和活動規律。政府作為「權威的一般性履行」的主體,可以制定並實施「量身定製」的公共政策,從而實現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伴隨著互聯網的加速普及,很多人通過互聯網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意識到需要運用視頻訪談、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等新的網路渠道與民眾直接溝通,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的新挑戰
互聯網重構了個人、組織、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顛覆了傳統的治理模式和方式,給政府治理帶來了無法迴避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
時效性
互聯網擴大了政府治理的邊界,要求政府對公眾需求作出即時或瞬時回應。互聯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按照7×24×365(7個工作日、24小時、一年365天)的時間維度運行,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表達訴求和期待,甚至可以發泄不滿和抗議。他們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於網路。那些可能讓公眾感同身受的信息,依託互聯網傳播的放大效應引發強烈的社會共鳴,從而要求政府部門及時作出回應。如果政府部門仍然墨守繁文縟節、久拖不決等陳規,或者抱有「事不關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最終就有可能導致事態的演變超出各方當事人的預期。
復雜性
互聯網的普及喚醒了人們的權利意識,相應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難度。比如在個人信息泄露及其所對應的個人隱私保護方面,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15年3月發布的《2014年度消費者個人信息網路安全報告》,約三分之二的受訪消費者在過去一年裡曾遭遇過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被竊取。對此,受訪消費者普遍認為政府部門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信息不對稱性
海量數據催生了信息冗餘,信息冗餘並不意味著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相反,信息越充裕,信息處理成本就越高,信息不對稱性問題往往也就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配置更多的資源去篩選和處理各類數據,以甄別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條件變數和約束變數。
隨機因素干擾
政府治理面臨的隨機因素不斷增加,放大了治理機制缺失的弊端,進而嚴重影響了公共政策和政府的權威性。互聯網所構建的開放環境一般是在「匿名」狀態下運行的,其本身無法排除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不良和不實信息,這使得政府治理面臨著很多隨機因素。如果不能及時澄清並清除這些隨機因素,很可能會釀成事端。
身份認同危機
近年來,中國的數字鴻溝一直呈擴大趨勢。中國城鄉間、地區間等的數字鴻溝,正逐步表現為寬頻鴻溝、應用鴻溝、技能鴻溝以及知識鴻溝,以至其所可能引發的身份認同危機,會嚴重影響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馬太效應」,影響政府治理的效果。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新思維——三個「必須認識到」
首先,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平等參與的平台。互聯網就如同一個政策對話場和治理論壇,人們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和不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為政府提供了聽取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中國政府網開設的「我向總理說句話」的常設窗口,從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27日共收到超過12萬條網民留言,其中很多建議成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依據和民意基礎。
其次,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多中心的、具有自組織功能的社會化網路。多中心特性就意味著無論是言論還是權威都帶有「去中心」「碎片化」和「去行政化」的色彩,公信力必須建立在整個社會話語和共識的基礎上,因而政府治理必須與多中心密切互動。同時,行為當事人的話語往往更加能夠引發社會共鳴和共振,因此,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有了自主治理、協商治理和闡釋治理等多元趨向。
最後,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所及之處就是治理所及之處。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應用,網路幾乎覆蓋了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基本上描繪了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幅全息圖。
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公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期望值的提升,不斷對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轉型正在逐步展開。人們往往認為,互聯網所帶來的未知因素遠遠多於已知因素,而實際上,互聯網真正帶來的是探索未知因素的無窮可能性。我們既不能將現實社會的治理困境和尷尬歸咎於互聯網,也不能對互聯網所「賦予」的效率抱以幻想,畢竟互聯網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本身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對象。
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永無止境。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Ⅸ 政府治理創新的價值理念是什麼

這個理念並不是特別復雜。
一般來說它的價值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不斷的進行創新,實現出它根本上的價值。這樣不斷可以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也可以讓國家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創新,更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和世界的影響力。

Ⅹ 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目前, 政務公開不完善、地方保護及公民參與不強等 問題,因此應當採取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 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和鼓勵公民參與等措施, 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 以提 升我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關鍵詞: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政務公開 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的活動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 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 關,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文 由 文件在內的, 7 個法律部門、 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 3 化的發展和政治穩定。加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對我 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 國地方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有一定實際意義。 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 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這些都 一、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現狀 為地方政府加強法制能力提供了基本條件。 1.政府治理的公開透明度加大 4.政府治理的回應能力提升 從計劃經濟時代直到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政 在回應能力方面,各級地方政府政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 府治理過程的透明性較差,暗箱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隨著 成果,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溝通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形勢的發展,全國各地都在努力建設透明 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為 政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二是建 本成為政府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方 立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 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造了不少有益的形式。例如,建立市長 政府的絕大部分政府機構, (州 和相當一部分區縣都 地級市 ) 熱線 24 小時值班制度,方便公眾反映問題;公安系統設立報 已開通了門戶網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發布和網上辦事 警服務中心,建立快速反應體系;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共 三是加強了公眾信訪工作。 等服務; 所有這些無疑都使透明政府 服務性行業實行首問負責制或首辦負責制,實行服務承諾制 的建設力度不斷得到加大,政府的治理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等,積極地對公眾需求作出回應。 2.政府治理的承擔責任能力增強 5.政府治理的廉潔自律能力強化 人民群眾是政府治理績效的最終評判者。近年來,一些 我國地方政府在進行經濟社會治理時一直注重對廉潔 政府在對其工作部門的年度業績考評中,由「被管理者」或 自律能力的培養,在防止政府治理公權力異化和反腐敗上取「被服務者」來給這些部門打分。結果是那些責任心不強、對 得一定成效。主要包括:一是明確政府治理權力的公共屬性, 老百姓態度生硬的部門得到應有的較低的評價,以至於某些 從思想上避免政府治理權力的異化;二是加強對腐敗的防範 部門負責人不得不引咎辭職,或由於業績考評不合格而被調 與打擊力度,即加強預防腐敗教育,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 離負責崗位。2009 年《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首次發布,對 生,同時對腐敗分子發現後進行及時予以查處;三是加強對 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重點內容和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系統 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積極性的引導,藉助網路論壇、網路博 研究,提出了對策思路,同時,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開 客、網路調查、電話訪問、問卷調查、信訪等多種方式,使公眾 展政府績效評估的典型經驗,提煉出了六個績效管理模式, 多渠道參與治理和監督政府工作。 形成了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框架報告。 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問題 二、 3.政府治理的法律制度日益規范 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憲法 盡管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現行的地方政府 向來左右公民參與。而公民參與的主體性不強,公民的參治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仍存在 與部分是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參與進來,並不是把公民參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當作自己應有的權利。在公民參與渠道上,各地政府雖 1.政府治理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然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參與方式,提供了多種參與渠道,但 中國在走向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 這些方式和渠道大多限於事前公示、公民聽證、基層選舉劃經濟體制,在對社會稀缺資源完全佔有的基礎上,中國構 等,並且大多是不定期的,而且在參與過程中,公民的意願築了嚴密而高度集權的政府管理模式,它在追求國家目標和 和利益表達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的決策也是一個值得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相對忽視了政府治理理念的發展。隨著 商討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初步形成了在社 三、提升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對策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關系等多方面有著明顯差別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多元化的 1.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群體要求有多元化的需求。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市場競爭和政 在傳統體制下,政府始終以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身份過多府間的效能競爭,對中國現行的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挑戰, 地干預了市場經濟領域,造成政府低效和腐敗等問題。應盡對此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與轉變。 快實現管理理念向服務理念的轉變,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職 2.地方保護問題依然存在 能的理念,將政府切實塑造成一個為公眾、社會提供公共產 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策時是一個矛盾的綜合 品,發展公益事業的公共服務機構,真正實現官僚型公務員體,一方面代表政策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執行者。 向人民公僕的轉變。中央政策起到宏觀調控全局性社會利益的作用,必然要涉及 2.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或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利益分割。因 完善區域間信息相互溝通制度。加強政府間在治理合作此,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取向對中央或上級政策的落實具有 中的信息溝通,及時互換和通報各自的情報,為採取聯合治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當中央或上級的政策調控符合 理行動提供信息支持。地方政府間關系由競爭走向合作。我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就會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政策,地 國一直以來實行的分權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以謀取方政府可以較少的投入而得到很大的產出。當中央或上級的 利益為宗旨,以相互競爭為發展動力的充滿競爭力的市場行政策不符合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 為主體。因此,有必要協調好政府之間的利益以實現調整地策時就會受到來自於地方政府本身和地方民眾的阻撓,地方 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實現政府跨際域治理的目標。 形成利益群體總會千方百計地加以抵觸, 「上有政策,下有對 3.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策」的對決,或不認真落實或變相落實。遇到這種情況,中央 樹立全新的政務信息公開理念,科學認識政務公開的思的政策到地方上就會大打折扣。 想,把政務公開視為公民必須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政府必 3.政務公開機制尚須完善。政務公開在各地方已取得了 須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加強政務信息公開的法治化,抓好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政務公開是一項新的工作思路,涉及傳 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使制度具有應有的操作性。政務信息公統思想觀念和長期工作習慣的轉變,涉及現有利益格局的調 開的內容主要在貼近群眾上下工夫,使群眾能充分理解,真整,因此,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公開內容不規范; 實的享受到政務公開所帶來的好處。公開的形式要直觀,更二是公開內容不真實;三是擺花架子,搞門面工程;四是政務 新要迅速。公開內容的更新必須及時,只要政府的政策發生公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許多地方和單位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了變動,各單位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更新,讓人們能的主動性不強,沒有建立一種真正有利於群眾監督,方便群 及時獲知。眾監督的形式,不敢真正接受輿論監督。從表面上看,各級地 4.鼓勵公民參與方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請媒體出席各種會議,但他們向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公民 對於媒體通報的大多是政績, 「政務」 「問題」 要麼避而不 或 , 意識正在逐步地加強,公民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加強。在談,要麼輕描淡寫。 這種新形勢下,政府無疑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公民社會以多 4.公民參與程度有待提高 種方式參與政府決策。政府應建立完善有效的溝通渠道,縮 目前人們逐漸接受並支持公民參與,但公民實際參與地 短與公眾的距離,創新公民參與途徑,在公共決策中實現政方治理程度卻不高。這裡面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門 府與公眾積極互動。這有利於政策的良好制定與執行,有利往往認為公民參與治理的能力不夠,甚至以政府的權威為導 於完善決策機制,有利於提高政府治理的實效。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