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企業治理

企業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7 16:49:57

❶ 什麼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又譯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狹義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內部股東、董事、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廣義的公司治理還包括與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

1999年5月,由29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理事會正式通過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結構原則》,它是第一個政府間為公司治理結構開發出的國際標准,並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

該原則皆在為各國政府部門制定有關公司治理結構的法律和監管制度框架提供參考,也為證券交易所、投資者、公司和參與者提供指導,它代表了oecd成員國對於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結構共同基礎的考慮。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主要內容如下

1、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維護股東的權利;

2、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確保包括小股東和外國股東在內的全體股東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東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應有機會得到補償;

3、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確認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並且鼓勵公司和利益相關者為創造財富和工作機會以及為保持企業財務健全而積極地進行合作;

4、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保證及時准確地披露與公司有關的任何重大問題,包括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所有權狀況和公司治理狀況的信息;

5、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確保董事會對公司的戰略性指導和對管理人員的有效監督,並確保董事會對公司和股東負責。

(1)企業治理擴展閱讀:

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四個部分組成:

1.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由公司股東組成,所體現的是所有者對公司的最終所有權,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 構。

2.董事會,由公司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作出決策,維護出資人的權益,是公司的決策機構。

3.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公司的財務和董事、經營者的行為發揮監督作用。

4.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是經營者、執行者。是公司的執行機構。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四個組成部分,都是依法設置的,它們的產生和組成,行使的職權,行事的規則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體規定,所以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以法制為基礎,按照公司本質屬性的要求形成的。

❷ 14、企業治理的重要性是什麼

企業治理的重要性是:
(1) 改革與完善企業治理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

(2) 企業治理制度構成現代企業管理系統的關鍵環節。
(3) 企業治理制度對企業績效起決定作用。

❸ 什麼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關於公司各利益主體之間權、責、利關系的制度安排,涉及決策、激勵、監督三大機制建立和運行等。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是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分配,有三種不同的治理理論:一是資本僱用勞動,物質資本所有者擁有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二是勞動僱用資本,人力資本所有者掌握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三是利益相關者分享理論,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由所有利益相關者掌握。形成了股東利益至上的治理結構、經營者為核心的治理結構、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效率在於能否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力量,降低各利益相關者的治理成本並在公司價值增值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實現科學決策。

❹ 集團治理與單個企業治理有何異同

企業集團治理的特徵源於其組織結構的多級法人制,同時,成員企業的利益服從於企業集團整體利益的需要,企業集團的治理自然有其特殊之處,但它也具備單體公司所共有的治理問題。基於企業集團組織結構背景,以母公司為主導的企業集團,在治理的客體及范圍。治理的方式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都同單一企業的公司治理有所差異。
從治理的對象和范圍來看,企業集團治理的客體更為寬泛,對於單體企業而言,其治理邊界與其法人邊界相同,即治理活動僅限於其自身的法人邊界之內而在一個多法人聯合體的企業集團當中,公司治理的邊界要明顯廣於公司的法人邊界。尤其是處於支配地位的母公司對子公司或者對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母公司的其他關聯性公司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的情況下,就不能用單一公司的治理邊界來說明與之對應的權責關系,這也是法人人格否認的立法基礎。同時整個企業集團的治理又呈現出一種雙重性,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分別有各自的治理結構,即對單體企業而言,有內部與外部治理之分。但在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之間,尤其是母子公司之間則還存在著中間治理結構,通過中間治理使得母公司的治理邊界得以延伸。
公司治理結構是為了解決代理人問題提供了相互制衡的組織機構。而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以此為基礎的治理機制,或治理方式來實施,一般就單體企業而言,通常存在兩種治理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通過這兩種機制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降低代理成本;避免機會主義等道德風險行為。而對於多法人聯合體的企業集團而言,處於一元中心地位的母公司不僅要解決子公司的代理問題同時還面臨對各成員企業的控制和利益協調。因此,在企業集團當中,除了激勵和監督機制之外,治理的方式還應包括控制與協調,其中,控制以股權為基礎。
由於在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之間呈一個層級體系。因而其董事會的構成也表現出一個層級關系,其中,母公司的董事會位於頂層,是集團的戰略管理中心而子公司的董事會則是集團的戰略實施單位。母公司通過向子公司派遣董事,實現對子公司的戰略控制,這也是母子公司之間關系協調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母公司向子公司派遣監督人員以加強資本、人事和財務的控制,如財務總監。而對於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作為股東的國家還向其派駐稽查特派員,這些都與單體企業的治理不同。
就經理人員的代理問題而言,由於母子公司的股東隨股權結構表現出一種層級性,即母公司的經營者要將其所有者委託的一部分經營權再委託給子公司的經營者從而使子公司的經營者與其母公司的所有者之間的代理鏈條拉長,形成一種多重委託下的代理問題。在整個企業集團內部,即使母公司對其下屬的各個子公司的經理人員能夠進行較為有效的監控,但與單體企業相同整個集團的最高經營決策層仍得由股東進行治理,股東始終都是最終的監督者,所不同的是企業集團較單體企業加大了其股東信息不對稱的程度,這就使得企業集團的最高經營決策層有更多的機會從其自身利益出發,加大道德風險的可能。同樣,控制權爭奪也很難對集團經營者起到應有的治理作用,其原因主要是外部投資者與公司的股東一樣也面臨著較單體公司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由於企業集團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競爭地位比較穩定,倒閉的可能性較小,比較容易維持長期的僱傭關系以及存在著較大的晉升空間和較大的訓練范圍。這些對員工及子公司經營者的激勵作用都與單體企業有所不同。最後,我國國有企業集團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相當數量的已經實行了授權經營,從而形成政府、所有者、母公司、子公司的委託代理關系。其中,母公司作為子公司與政府之間的一個界面公司,對子公司行使出資人的職責。所以,對於母公司與政府而言,其間存在的所有者缺位,行政干預過多較之母子公司之間更為嚴重。因此,集團當中子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母公司。

❺ 企業的「治理」主要解決的是()

我覺得選擇D,根據焦叔斌第四版管理學

❻ 什麼是企業治理結構

  1. 企業治理結構的說法其實並不確切,准確的說應該是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governance,又譯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它不僅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例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而且明確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

  2.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由於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公司治理的目標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幹預公司的日常經營,同時又保證經理層能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❼ 如何加強企業綜合治理工作

一、強化綜合治理組織體系,推進平安建設工作
在綜合治理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按照「機構人員到位、組織保障有力、基層組織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成效明顯、職工群眾滿意」的總體要求,將平安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做到平安建設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一是建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武裝保衛、信訪穩定、技術安全、生產運行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平安建設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企業的平安創建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與檢查考核。二是完善治安綜合治理網路。嚴格按照綜合治理方案運行大表,扎實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了「季度點評、總結分析、持續改進」的創建活動管理 機制。
二、強化責任查究體系建設,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
抓好平安建設,加強領導是關健,落實責任是根本。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健全責任查究體系,以明確、嚴格的責任查究推動平安建設創建活動不斷向縱深開展。一是要加強責任目標管理。層層簽訂年度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責任書。凡是達不到目標要求的,年終一律不能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對創建活動有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並通報表彰。二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按照考核細則,對各單位平安建設創建工作不定期考核督查的基礎上,每年分季度四次進行集中考核,找出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意見,提出獎懲方案。三是加大社會治安工作責任追究力度。明確了各單位一把手為建設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哪個單位、哪個區域出了問題,就追究哪個單位主要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因失職、瀆職造成惡劣影響和嚴重後果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三、強化普法宣傳體系建設,營造濃厚的法制氛圍
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大力宣傳與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營造濃厚的法制氛圍。通過召開工作會議,定期分析、檢查、研究、交流普法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普法學習教育。針對行業特點,全面組織學習《安生生產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原油田嚴重違反生產經營管理規定的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積極配合轄區派出所開展法制宣傳,製作宣傳展板、在內部網站開設了法制宣傳專題欄目,宣傳法律法規,剖析典型案例,增強了領導幹部和職工群眾的法律 意識。
四、強化矛盾排查體系建設,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
堅持把職工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平安建設創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標准,嚴格落實維護穩定責任制,做到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一是完善了信訪穩定工作機制。深入宣傳《信訪條例》、《治安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幹部職工的法制意識。充分認識到信訪無小事,敞開信訪窗口,深入群眾,變「坐診」為「出診」,引導職工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切實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二是加大排查調處力度,變「救火」為「防火」。認真組織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工作,重點排查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問題。對排查出來的問題,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一包一,面面對面地做好解疑釋惑、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逐項落實責任,逐件進行解決,確保案結事了,讓職工對企業充滿信任,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五、強化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以推進HSE管理體系為主線,繼續深化「我要安全」主題活動,總結固化活動成果,全面推行「211」安全工作法,深入實施員工素質提升、現場安全標准化和隱患排查治理「三項」工程,持續建設監管機制、責任機制、應急機制和考核機制,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一是認真開展查找身邊「十大薄弱環節」活動。從機關到各基層單位,從領導到各崗位員工,全面查找身邊的薄弱環節,找出具體表現形式。認真梳理、統計、分析查找出的薄弱環節,逐項制訂改進措施,確定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確保每個問題整改到位。二是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開展生產事故警示教育,組織安全培訓,開展案例討論,製作宣傳展板,組織「全民安全教育日」宣傳咨詢活動,切實增強警示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和滲透力。
總之,企業綜合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把平安建設作為構建和諧供熱、推動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認真履行「維護穩定,平安和諧,安全發展」根本職責,在企業各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下,不斷加強企業綜合治理工作力度,確保企業快速健康和諧發展。

❽ 如何重視企業治理

與大企業相比,創業型小企業的內部管理不僅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更加具有特殊性和挑戰性。創業團隊的人員往往是好朋友,企業的員工往往是初生牛犢,選擇的行業往往是創業團隊擁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但是往往就是在這種相對優越的創業條件下,會發生低級錯誤,對企業的成功和成長帶來嚴重挑戰。

「親兄弟,明算賬」這個商業准則在許多海歸創業小企業中沒有被很好地執行而為日後公司管理留下了隱患。海歸創業往往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集資共同創辦、共同參與經營和管理,這種組合容易造成管理團隊相互之間為顧及往日友情、注重惺惺相惜,而不能在工作上堅持原則、坦誠批評;或者做到了,但是卻破壞了相互信任和往日友情,造成團隊破裂和公司停滯。矛盾的最初焦點往往在一些運作層面上,譬如企業費用管理使用、人事管理安排等方面,雖然對企業日常運作影響有限,但是這些矛盾的處理不當已經在影響管理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最終升級到管理團隊是否能夠堅持商業操守、以公司利益為准、保持相互信任來理性處理企業內部的爭執和矛盾。所以對於海歸創業團隊、特別是小企業創業來說,由於缺少第三方獨力的資本勢力的介入和監督,管理團隊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對企業生存與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在創業初始就要定好行為准則。

「法治還是人治」是小企業人才競爭策略的一個有效杠桿。雖然在麥肯錫的時候我對企業治理頗有研究,但是這些大企業管理理論在小企業管理實踐上還是不適用。個人認為小企業管理,特別是高技術行業的小企業,由於其員工爪.生鮮明、工作節奏快、二作性質多樣化等特點,我更加應該採用「人治為本、法治為輔」的手段來吸引人才和管理人才。

以我接觸的幾位名牌學校畢業生來說,由於國內近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造成人心浮躁、職業意識薄弱,這些人才到企業後對企業技術和管理嗤之以鼻,片面追求技術浮華性,談起理論知識長篇大論,但是忽略客戶最基本的要求,摒棄「少說多做」和「實踐出真理」的精神。這些缺點是整個社會環境和教育體系造成的,並不能完全把責任推到個人身上。而對於這些優質員工,海歸創業者可以「以身說法」,通過交流自己的奮斗歷史和精神,採用柔性教育手段來重新塑造這些人才。這種手段還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本人大學同學易趣網的譚海音就把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營造寬松的企業文化氛圍不等於完全不要建立公司的規章制度。忽視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嚴格性也通常會影響小企業的日常運作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譬如,在最初制定企業網路管理制度的時候,我決定允許大家使用MSN、QQ等聊天工具來輔助業務交流。但是後來發現大家自覺性不高,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聊天工具打開,白天效率低就要求晚上加班,企業的加班費用上升很快。後來我通告大家企業仍然允許使用聊天工具,但是從保護企業機密的角度出發,企業有權監督通過企業網路的所有信息,旁敲側擊地提醒大家不要濫用企業的寬松制度。很快,員工的自覺性大大加強,對聊天工具的使用自我控制力很強。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改善。因此「嚴格制定、靈活執行」成為我對「人治為本、法治為輔」的管理理念的具體實踐准則。

❾ 什麼是企業治理最基本的規律

企業治理的最基本的規律應該是能夠通過治理來使企業發展壯大。

❿ 現代企業是如何治理的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治理又名公司治理、企業管治,是一套程序、慣例、政策、法律及機構,影響著如何帶領、管理及控制公司。公司治理方法也包括公司內部利益相關人士及公司治理的眾多目標之間的關系。

公司治理主要內容
公司指揮和控制的過程
鼓勵遵照公司手則(嚴如公司治理指南內所定的)
根據活躍擁有投資技術(和在公司治理資金)
在經濟方面它意味學習許多出現在分離擁有權和控制上的問題。
在最寬廣的層面,公司治理包含了規則、關系、制度和程序,都在這個框架之內由信託當局在公司中行使和控制。恰當的規則包括了當地可適用的法律和公司的內部規則。而關系包括了所有相關人士之間的關系,最重要是那些擁有者、經理、董事會董事、管理當局、雇員和整個社區。制度和程序則要應付一些事態譬如當局、工作指標、保證機制、報告要求和責任的代表團。
這樣公司治理結構明白解說為在公司事務上做出決定的規則和方法。它並且提供可以設定公司宗旨的結構,並且獲得和監測那些宗旨如何表現的手段。
在公司治理框架里受託責任和責任的問題經常被談論。
雖然這個言詞有一個描寫性的內容,但常被注入渴望的感覺,就是為了給予"實踐是應該尋求看齊"這么樣的一個模型。就此公司治理原則或指南的各種各樣的聲明、勸告和規定就成了參考。
由於利益相關者影響從現代組織的控制中分離,為了代表利益相關者要求減少代辦費用和資訊非對稱性而實施了公司管治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用來監測結果是否與計劃符合;並且為了維護或修改組織活動鼓勵充分地通知整個組織。雖則主要,公司治理是鼓勵個體的實際行為依著整體公司方針的一個機制。

公司治理的原則包含著好幾個要素:誠實、信任、正直、開放、表現導向、責任感及可靠性、互相尊重及對組織有承諾。
最重要的是董事與管理階層如何建立治理的典範,為其他公司參與者可以依據的價值,並且能夠有效地定期評估它的有效程度。特別是,高級行政人員表現得誠實、有道德的,尤其是在面對利益沖突及透露財務報表的時候。
常見的公司治理的原則包括:
權利和股東的公平的對待:組織應該尊重股東的權利及透過有效溝通來幫助股東行使權利,讓股東更明白內容,鼓勵他們參與日常會議;
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組織應該意識到他們對所有合法的利益相關者有法定和其他義務;
董事會的角色和責任:董事會需要一系列的技術,才能應付各式各樣的商業上的問題,有能力去檢視及挑戰管理層的表現,對工作有合適程度的承擔。然而,主席及首席執行官不能由同一人所擔任,有機制地避免利益沖突。另外,執行董事與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人數要有適當的比例,建立獨立的監察作用;
正直及道德行為:公司需要為董事及行政人員建立的道德操守,來鼓勵在作出決定時候要有道德及有責任感;
透露及透明:公司應該澄清並讓公眾了解董事會的角色和責任。
牽涉公司治理原則的問題:
個體的財政決算的准備的失察
內部控制和個體的審計員的獨立
為首席執行官和其它高級主管作出報償安排的回顧
董事會內職位的提名方法
可以供給董事會運用的資源
失察及風險管理
股息政策

公司治理概念提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公司治理既涉及公司治理結構又涉及公司治理機制和公司治理實務。公司治理不僅為現代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而且也為企業增強競爭力和提高績效提供了組織架構。公司治理機制、結構和實務三層面的設計與建構的核心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和激勵的問題。
公司治理問題產生的邏輯起點是公司制企業的出現,公司制企業是公司治理結構的生成母體。自公司制企業出現以來,在世界上形成了三種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以英美為代表的外部監控模式、以日德為代表的內部監控模式和以東南亞為代表的家族監控模式。由於各種模式互有利弊,因此,各種模式相互借鑒,出現了目前公司治理的國際趨同傾向。
公司治理問題的關鍵是對經營者尤其是高級經理人員的責、權、利的制衡,主要體現為對企業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安排。從委託代理關系看,企業所有者(股東會)與高級管理層(公司高級經理人員)形成的公司一級合約,其核心內容是企業凈剩餘與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從產權關系看,產權關系既影響股權結構又影響控制結構,而股權就是企業所有者對剩餘的利得權;從企業管理和市場經濟的角度看,作為資源轉化系統的企業,其終極目標就是創造價值,即實現價值的增值——凈剩餘,公司治理就是市場主體通過各種合約對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進行分配。但問題的關鍵也是爭議較多的,就是作為公司法人財產權主體的經營者到底應該具有經營權還是所有權,換句話說,就是公司高級經理人員對企業凈剩餘索取權的確認問題。將通過分析企業中勞動與價值形成的過程尋求對這一問題的解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