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會計舞弊的治理

會計舞弊的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7 15:06:06

Ⅰ 外國對於會計舞弊採取什麼解決措施

有很多的。

Ⅱ 會計舞弊的危害

會計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規章規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其危害如下:

1、以權謀私的保護傘

通過做假賬,使某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得以矇混過關,如人為調節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虛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實;虛增、虛減利潤,虛列投資收益,虛假負債等調節利潤指標。由此助長了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的發生,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

2、導致稅收和國家資產的大量流失

目前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繳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很多企業賬面盈虧不實,通過造假賬、虛增支出、隱瞞利潤等手段使賬面虧損,逃避國家稅收。

3、資產賬實不符

如人為調節、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造成固定資產價值與實際不符;企業存貨積壓嚴重,變現能力較差,其賬期價值低於市價,會計核算仍按歷史成本計價,沒有反映變現凈值。

開辦費,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名不符實等,這些嚴重違反會計原則的行為,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誤導投資者與債權人,破壞投資環境等不良後果。

(2)會計舞弊的治理擴展閱讀:

1、擴大銷售核算范圍虛增收入。

主要手段包括:銷售回購、銷售租回等業務確認為收入;將委託加工業務的加工發出以及收回,通過對開發票方式分別確認為銷售以及購買業務;將非營業收入虛構為營業收入。

2、提前確認收入或記錄有問題的收入

主要包括:在尚未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就確認收入;對發出商品以及委託代銷等業務提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將向附屬機構出售產品確認為收入;在客戶對該項銷售有終止、取消或遞延的選擇權時過早確認收入。

3、利用財務報表合並技術虛增收入

無論是國際會計准則還是我國會計准則,均以擁有實質控制權作為納人合並范圍的標准。這樣,一方面,對相關公司是否擁有「實質控制權」必須依賴財會人員的專業判斷。

另一方面,管理當局可以通過拉長控制鏈條、構建復雜的公司體系等手段,進一步「拓寬」財務報表合並范圍。這些會計選擇的灰色地帶無疑給企業管理層實施財務舞弊創造了條件。

Ⅲ 會計舞弊有什麼後果

會計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規章規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一般具有這幾個方面的特徵:行為的欺詐性,區別於會計錯誤;行為的違法、違規性,區別於盈餘管理;行為的隱蔽性,行為人以種種伎倆掩蓋其舞弊行為,使局外人難以發現;行為的危害性,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通過各種手段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最終給他人、企業乃至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
會計舞弊的危害性
1、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 准確、真實的會計信息有助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
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等。而會計舞弊會導致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使統計上報給政府的相關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它將導致政府宏觀調控失誤,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如果依據虛假的會計信息制訂國家經濟發展計劃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就會起到誤導作用,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2、損害有關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做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融資給企業。因此,會計舞弊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
3、損害社會風氣和職業道德規范
通過會計舞弊,有關當事人可以利用職務之便,侵吞、盜竊、騙取或者採用其他方法非法佔有公有款項和公有物品,也可以比較方便地將單位賬簿中已作記錄的財產或應作記錄但未作記錄的財產轉作賬外處理,以及將本單位財產以捐贈、低價轉讓、無償租用等方式轉出以獲得個人利益。從而導致一些單位和個人謀求不正當利益,將會計職業道德置之腦後,滋生腐敗導致墮落,敗壞社會風氣。

Ⅳ 誰有《會計舞弊的產生原因及治理》的論文資料求大神幫助

會計舞弊產生原因及治理 摘要:文章分析我國存在的部分企業會計舞弊現象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產生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於當前我國遏制日益嚴重的會計舞弊現象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舞弊;原因;審計對策 自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以來,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舞弊方面的丑聞不斷。從最早的「原野」、「瓊民源」、「紅光」、「鄭百文」、「張家界」等,到2001年的銀廣廈事件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會計舞弊行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探討分析會計舞弊現象、成因,尋求審計對策,對遏制此起彼伏的會計舞弊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會計舞弊的產生原因分析 (一)法律監督不力 近年來,我國在規范上市公司經營行為、健全會計核算、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企業改革尚處於探索階段,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剛剛起步,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極不完善,因此,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的經濟事項,法制建設明顯滯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我國有關主管部門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手段而是依靠行政手段來處理會計造假行為,對違法的處罰力度明顯不夠。造假即使被查出來了,對造假者的處罰也可以說是不痛不癢,而未被查出則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於是違法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甘願鋌而走險,會計舞弊現象屢禁不止。 (二)行政監督管理體制不合理、監督不到位 我國目前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監督的部門主要有財政、審計、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而這些監督部門又按一定的許可權分別劃定監管范圍。財政部門按《會計法》的規定對所有企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審計部門按有關法規規定也只是對涉及國有資產的單位進行審計監督,同時又按國有資產和資金的隸屬關系劃分了管轄范圍,國家審計署對於中央級企業所屬的二、三級企業和中央垂直單位在財務會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監督不到位、糾正不及時,許多違法違紀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證監會在負責股票上市過程中,承擔了一個全能的角色,既負責新上市公司的資格審查,也負責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對上市公司各種違規行為的查處,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監護人」,也不希望上市公司的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引發資本市場危機。銀監會、保監會對其監管對象也受制於成本效益原則,不可能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實現事事調查,也不應該細管到不會有任何違規發生的程度。 (三)社會監督缺乏有效性 從社會監督來看,由於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技術水平與職業道德等方面不足,使獨立審計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一是審計的獨立性不足。獨立性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審計的一個重要特徵,它是審計結果得到社會公眾信任的基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實際由內部人決定,股東大會的批准只是一種形式,由內部人委託事務所審查自身,這無疑易使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費制度不科學。在審計工作中,一般而言,所費時間與執業質量呈正相關性。因此,為保證執業質量,國際通行的做法是按審計時間收取審計費用,但我國目前盛行的收費制度是與公司資產或凈資產總額相聯系的,而與審計時間脫鉤。在此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為了平衡自身的成本效益,往往有不合理縮短審計時間的傾向,有時還會減少必要的審計程序,以犧牲執業質量為代價換取自身經濟利益的增加。三是審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欠佳。目前國內確實有一些業務素質過硬的注冊會計師,構成了審計職業界的中堅力量,但從審計執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來看,則不容樂觀。另外,各會計師事務所對注冊會計師的後續教育重視不夠,從而使得不少審計執業人員理論基礎不扎實,知識結構單一,職業勝任能力不足。 (四)會計政策前瞻性不夠 任何一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涵蓋會計實踐中的一切業務,它們只能對會計工作提出基本的規范和原則,而且大多數只是對以往會計實踐的總結,每當許多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的時候,總是很難找到一個恰當的會計准則或制度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也就是說,法定會計政策往往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這就使得公司在處理新業務時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標為標准隨意地進行會計處理,為滋生會計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由於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一般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在指導實際工作時,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解和職業判斷。當會計人員存在舞弊的沖動時,就會利用對會計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會計處理,這樣的會計舞弊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五)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法人治理結構是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條件下,所有者、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責權關系而構成的組織結構,是處理公司中各種合約,協調和規范公司各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由於改制上市的時問比較短,公司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依然比較嚴重,故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具體表現如下: 1.股權結構不合理 源於公司形成的歷史,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占統治地位,「一股獨大的現象」非常嚴重。「一股獨大」的後果是控股股東完全操縱了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因為很多公司的總經理本身就是董事長或董事會的重要成員,使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失去對以總經理為代表的公司經營管理層應有的控製作用。經理人員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於一身,擁有很大的經營自主權,完全控制了公司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 2.國有股所有者缺位 在單一公有制下,國有企業的產權主體是國家,亦即全體人民。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企業,產權主體卻很不明確,說是人人所有,也可以說是人人都沒有,產權主體形成了事實上的缺位,導致了所有者角色的虛置,因而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內部約束機制。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大都是由政府直接委派,但政府委派的只是「代理人」而非真正的「所有者」,董事會對公司管理層的制衡力度較小,導致了中國特色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也使得股東大會徒有虛名。 3.董事會結構不合理 由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所有者缺位,使許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被國有大股東操縱或控制,董事會與經理層高度重合,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成為董事會重要成員,為管理人員操縱企業提供了便利。「獨立董事制度」本應可以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但是這些獨立董事大多來自於一些高等學府,與企業沒有什麼經濟聯系,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他們並不參與企業的H常經營管理活動,所掌握的信息,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明顯遜色於公司高管人員,充其量只能是「名譽董事」。

Ⅳ 財務舞弊的一些案例及相關治理的方法和法律有哪些

財務舞來弊的案例:可以看看當年源網易;安然;國內的銀廣夏。
相關治理的方法:我覺得你可以看看一些大事件後,相關國家做出得相關法規的調整。
法律有什麼:我覺得公司法、證券法等等都進行規范的。
不過我覺得目前國內可能從內控視角去看財務舞弊的比較火,從這個角度看 推薦你學習一下COSO ,以及和他雷同的中國內控指引(更多人稱之為CSOX)
希望有幫到你。

Ⅵ 會計舞弊的分類有哪些

舞弊的種類
企業會計舞弊主要表現為操縱利潤,調節資產,偷逃稅金三種類型。具體又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惡意造假來操縱利潤。惡意造假來操縱利潤是指會計活動中當事人(包括企業股東、經營管理者及其它相關人員),為了局部或個人利益,事前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故意以欺詐、隱瞞、舞弊等手段,使會計信息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實際經濟活動,或是通過故意製造虛假的會計事項等手段,來人為操縱營業利潤。
2、利用會計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財務會計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來造假。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新的經濟事項、新的經濟業務不斷涌現,在這樣一個新舊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在新舊會計制度交替之際,會計制度難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處。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小集團利益,利用現有會計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
3、利用關聯方交易來造假。關聯方交易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大量事實證明,非公允的關聯交易會擾亂市場秩序,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4、利用「銷售截期」來造假
利用銷售截期來調節利潤也是企業會計舞弊的常用手法之一。
5、利用虛假信息來調節資產
企業通常會通過對虛擬的並不存在的資產作虛假的資產評估來虛增資產和通過加速折舊、隱瞞債權等方法來虛減資產,從而達到人為調節企業資產的目的。
6、利用銷售截期和混淆成本等方法來偷逃稅金。由於我國實行統一的稅率,因此企業實際應交多少稅金就取決於稅基的多少,即營業收入的多少。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少交或延後交納稅金的目的,故意將應計入當期的營業收入延期確認,或是將應視同銷售的部分(如在建工程領用自產產品,將自產產品用於職工福利消費、對外捐贈等)直接以成本價轉入相關科目但不作納稅調整,從而偷逃生產流通環節應交納的稅金;將本應在稅後列支的各種罰款、超過規定限額的捐助、非正常損失等混入成本費用中,以此來達到降低應稅所得額,偷逃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Ⅶ 會計舞弊的原因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會計舞弊的主要表現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信息的特徵主要有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最為關鍵的莫過於客觀性,就是要求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確鑿可以驗證。但是,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嚴重背離了客觀性特徵,主要表現在:
1、虛構業務。例如,有的企業為套取現金而虛構出差業務,以差旅費的名義從銀行多提現金;出納人員為侵吞現金而虛構支出等。
2、隱匿或篡改原始憑證。例如,有的企業會計人員為了多報出差費用,篡改住宿費等原始單據,或者在其他有關系的旅店開住宿發票,多報費用侵吞公款;有的企業為隱瞞收入而隱匿銷貨發票或開具「大頭小尾」的發票等。
3、與他人串通進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購人員與材料核算人員、倉庫保管人員串通,在材料的采購、定價、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庫方便,侵吞單位材料。
4、真賬假算。就是會計核算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的經濟業務事項,但不按有關會計法規、制度、准則正確核算,這是會計造假的常見和多發現象。它主要是以調節企業盈虧為目的,人為增減當期不應增減的成本費用,如把庫存商品、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其他應付款等作為調節盈虧的蓄水池。
5、設內外兩套賬。就是指針對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財務信息。主要指一些企業設內外兩套賬,一套是內部用的財務賬冊;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賬冊。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為達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區別。報稅務部門的是微利或虧損,以少交稅收;報銀行部門則虛增資產和利潤,打腫臉充胖子,為貸款創造方便。
二、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
1、會計政策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任何一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涵蓋會計實踐中的一切業務,它們只能對會計工作提出基本的規范和原則,而且大多數只是對以往會計實踐的總結,每當許多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的時候,總是很難找到一個恰當的會計准則或制度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也就是說,一方面法定會計政策往往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這就使得公司在處理新業務時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標為標准隨意地進行會計處理,為滋生會計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由於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一般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在指導實際工作時,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解和職業判斷。當會計人員存在舞弊沖動時,就會利用對會計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會計處理,這樣的會計舞弊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2、法律監督機制不健全,執法不嚴。隨著我國《企業法》等有關法規的頒布實施,國家將許多權力下放給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監督制約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常常出現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的現象。這一現象需要健全《會計法》等相關法規,使財務會計法規盡可能全面、配套、及時,並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會計舞弊的法律漏洞。
3、利益驅動也是舞弊產生的一種原因。有的企業為了通過公司上市、向銀行借貸等手段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飾財務經營業績來達到相關的規定;還有的企業利用虛假的財務信息來抬高股價,通過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關利益群體獲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於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惡化,利潤連年下滑,為了避免公司股票暫停交易或停牌的處罰,不得不提供虛假財務報表。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往往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它們的管理者為了追求榮譽與晉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來編制財務報表。這也是舞弊產生的一種原因。
三、會計舞弊的防範
1、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並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盡管這些法規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認真執行,基本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更不會出現蓄意造假的現象。目前,問題的關鍵是貫徹執行法規和制度的情況很差,很多單位知法犯法,陽奉陰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和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2、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嚴格執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反之,企業內控不嚴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收支管理混亂,使國家和單位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會計行業迫切要求各單位必須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順暢運行的基礎,是企業預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嚴密、健全,權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約、監督,員工的行為得到了規范,企業的舞弊就會大大減少。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是會計舞弊的直接製造者,雖然他們也要服從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但對於會計舞弊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和會計工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不斷更新財會人員的知識,使其能自覺抵制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以不斷提高我國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也有助於減少或防止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如會計管理部門可督促企業按會計法及國務院有關規定,依法建賬和做好會計基礎工作。
4、加強監督,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一致。強化會計監督,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是對當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造假現象的有力挑戰,也是預防會計造假產生的有力措施。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必須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即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以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政府監督主要是指國家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這樣,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將專業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一致,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Ⅷ 論文《會計舞弊行為及預防》參考文獻

提供一些《會計舞弊行為及預防》論文的參考文獻,供寫作參考。

1 秦江萍,段興民; 會計舞弊及相關概念辨析[J]; 財會月刊; 2005年13期; 56-58
2 王力凡; 會計舞弊原因的理性思考 [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02期; 88-89
3 劉金娥,宋曄; 會計舞弊的產生機理及其治理 [J];內蒙古統計; 2003年05期; 96-98
4 林華; 會計舞弊的特徵、解釋及治理對策 [J];齊魯珠壇; 2004年01期; 22-23
5 魏靜峰; 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及其治理 [J];理論界; 2004年01期; 86-87
6 席淵博; 會計舞弊產生原因及其監督方法 [J];陝西水利; 2005年01期; 27-28
7 綦好東; 會計舞弊的經濟解釋 [J];會計研究; 2002年08期; 22-27
8 謝滌宇,陳文毓; 芻議會計舞弊及其綜合治理 [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03期; 36-39
9 陸毅; 會計舞弊的責任主體分析 [J];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 2004年03期; 56-58
10 張娟; 也談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現象 [J];江蘇商論; 2003年08期; 127-128

Ⅸ 會計舞弊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一)會計信息不對稱
產權分離導致了管理者和股東財務目標的不一致,從而會出現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對稱的狀態。股東的目標是使自己的利益實現最大化,而管理者作為理性經濟人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的,管理者和股東目標的背離就導致了管理層會選擇性地公布對自己有利的財務信息,這就為舞弊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動機。
(二)產權制度不明確
產權制度是經濟制度的核心。有效的產權制度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交易中的機會主義行為。但在現實的經濟運行過程中,產權制度模糊、不清晰是普遍現象,從而導致了管理責任虛置、管理效率低下,這為會計舞弊的產生提供了可能的外在環境。
(三)內部控制制度失效
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起到監督管理層的作用,從而減少舞弊產生的機會,增加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審計單位雖然有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層管理者藐視或逾越,以致未能發揮應有的功能。
(四)對經營者缺乏有效監督
經營管理者為了隱藏、轉移一部分利潤,或者為了粉飾自己不好的經營業績,甚至掩蓋經營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或失職,完全可能通過自己的「權威」,強迫會計人員或與會計人員合謀,通過會計舞弊達到自己的目的。
(五)法律監管體制不健全
雖然我國很早就制定了《企業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並且在實際中進行了執行,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並沒有起到合理有效監督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執法不依以及執法不嚴的現象經常出現。另外行政監督管理體制不合理、監督不到位、社會監督缺乏有效性、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也是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