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中醫診治理論

中醫診治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1-27 06:28:56

⑴ 中醫如何治療人體的疾病 理論依據是什麼

四診八綱,最基礎的辨證

⑵ 中醫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系;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系。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臟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系。
臟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系。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布、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系;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形體官竅主要討論了皮、肉、筋、骨、脈;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病因、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病因討論了外感六淫和癘氣;內傷七情太過;病理產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濕痰飲、結石;以及過勞、過逸、飲食失宜、外傷、用葯不當等病邪的性質、致病特點等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類型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復發等。
病機是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和內生五邪等;還討論了疾病的傳變與轉歸。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煉、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治療原則主要討論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容。

⑶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是什麼包括哪些內涵

中醫學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標志著中醫學作為一門科學的誕生。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包括理、法、方、葯在內的一個整體,主要闡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它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氣、陰陽、五行諸學說為論理方法,以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為生理病理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治特點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
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是醫學發展成熟的最重要標志。中醫學因其在漢代已建立了較完備的醫學理論體系,故能代有發展,流傳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但至今未見衰亡,未被西方醫學所替代的,恐怕只有中醫學。其原因在於中醫學並非簡單的傳統醫學,她具有相當完備的理論體系作指導。醫生在治療疾病時可根據理論分析從未接觸過的疾病,這是一般經驗醫學難以做到的。即使是常見病,中醫學也是從辨證入手進行治療,而不重復以往的經驗。當然,理論的正確與否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不能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則被揚棄。理論源於經驗,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中醫學理論體系就是在這一復雜過程中逐漸完善的。

⑷ 中醫看病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經驗還是書籍

個人觀點偏向書籍 加 經驗,單純哪一樣都不太適應今天這個社會了,我們以大內學中醫專業為例:
現在容大學生里的中醫課程進程一般是: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臨床專業課
建議你也按這個路子走,系統地了解。基礎理論里講的是中醫里最基本的整體觀、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等,是進入中醫的第一步。學會了一些基礎知識,就要學會用這些來診斷病情,謂之診斷學,是學習望、聞、問、切,還有如果通過四診得到的信息來辨證論治。知道什麼病,就要學會怎麼醫,中醫治病,離不開中葯,所以得學中葯學。如何把葯組合成方,哪些葯可以組方哪些不可以,哪些葯組合起來可以治哪些病,這些都能在方劑學裡面找到答案。學會這四本,就已經把中醫里最最最最基本的學會了。如果你是想好好學的話,建議去網上購買教材。如果你是抱著隨便了解了解的心態,那就看《走進中醫》,深入淺出,很有意思的書。中醫四大經典要不要學,要!但建議先把以上的基礎弄明白先,否則經典里的專業術語,因果關系你也搞不明白,畢竟經典里的東西有很多還是比較晦澀難懂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中醫理論有什麼

1;中醫原為中用,西醫原為西用, 2;中醫是祖國傳統文化產業之一,中醫理論主要建立在陰陽五行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基礎上,通過望.聞.問.切辨證論治,採用中葯各種劑型或結合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進行治療。 3;西醫主要手段是手術,通過解剖對人體的病變組織進行直接治療,他的發展依賴於葯物化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藉助醫療器械診斷,採用化學葯物進行治療。 4;由於中葯西葯葯性不同,對同一種病採用的治療方法不一,療效也就會有不同,中醫常用於慢性病,西醫常用於急性病。 對於「病」的概念,中醫和西醫的認識大不一樣,已故名老中醫任應秋先生曾經對「病」的概念作了一個詳細的說明,我們不妨重溫一下任老先生的這段精闢的論述:「西醫所稱的病,大多數是取決於病原體,或者就某種特殊病變的病灶而命名,或者就生理上的某種特殊變化而命名。總之,西醫的病名,必取決於物理診斷和實驗診斷,是比較具體的。」「中醫的病,或與病因的性質而命名,或與突出的症狀而命名,或從病機的所在而命名,雖然比較抽象,但它卻往往能從整體觀出發,局限性比較少。」(引自《任應秋論醫集》第108頁)。所以,中醫和西醫關於病的概念不同,如氣虛包含許多機體的功能不足,但西醫並不一定作為疾病對待。西醫的炎症,在中醫有濕熱、實熱、虛熱之分,具體的還有心火、胃火、腎火等等的區別 .
求採納

⑹ 中醫有哪些理論

五行是陰陽理論的進一步細化。陰陽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系統是由兩類相反而互動的事物組成,兩大類事物又各有許多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的內部和相互之間具有非常復雜的互動關系,古人用「五行」運動來說明陰陽統帥下的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五行理論也是以實代虛:用木火土金水的具體情狀,來比喻五種不同性質的運動態勢:生發(肝,木),成長(心,火),平穩(脾,土),收斂(肺,金),蟄伏潛藏(腎,水)。實踐過中醫的人,都知道五臟的實際運動的確類似於這些特徵。比如肝,肝氣生發是其正常生理功能,肝氣不生發即為肝氣鬱抑,是肝鬱證,如咽部異物感,或頸部癭瘤,或脅下腫塊,乳房腫塊等,都與肝鬱相關;如國肝氣生發太過,就是肝陽上亢,比如眼睛通紅,血壓升高等等:肝氣的鬱抑與升發太過,是肝內部陰陽失調的體現,我們把肝氣中的兩種有依賴與對立關系的力量就稱為肝陽與肝陰。如國辯證結果只是肝內部的陰陽失衡,那就調理肝本身;如果辯證結果是肺金影響了肝木(金乘木),使之失衡,那就先去治理肺;而肺氣本身對升發太過的肝氣具有的收斂降服作用,這在五行理論中就叫金克木:即肺氣制約肝氣,不使肝陽上亢,是肺的正常職能。我們用陰陽五行能很好地理解臟器的這類關系。

⑺ 中國中醫學理論

中醫基本理論-防治原則 預防醫學歷來就重視預防,早在《內經》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強調「防患於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發生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疾病的發生,關繫到邪正兩個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的重要條件,而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外邪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治未病,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調養身體,提高正氣抗邪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病邪的侵害。 2.既病防變 是指如果疾病已經發生,則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 治則 治則是指疾病的治療法則。它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制定的,對臨床治療立法、處方、用葯,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治病求本 是指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在臨床運用這一治則時,必須正確掌握「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和「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等情況。 2.扶正與祛邪 疾病的過程,是正氣與邪氣矛盾雙方相互斗爭的過程。因而治療疾病,就要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改變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痊癒方向轉化。 3.調整陰陽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勝偏衰的結果。因此,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乃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法則之一。 4.調整臟腑功能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與臟,腑與腑,臟與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因此,注意調整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使其功能協調,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5.調理氣血關系 氣血是各臟腑及其它組織功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為用。調理氣血是以「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為原則,使它們的關系恢復協調。 6.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由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

⑻ 中醫治療疾病的理論基礎是在哪方面

望聞問切四面八鋼

⑼ 中醫理論

就是寒就要用溫性治之,相反溫病可以用寒涼葯治之。中醫這方面你要記住熱則涼之,寒則溫之,

⑽ 中醫的理論經典是什麼

中醫本身就是理論載體,《皇帝內經》等相關中醫書籍詳細記載著它的理論。經典就是用一句話總結中醫理論,這十分困難,因為每一條總結都不足以完全代表中醫理論。所以 彭聯邦研究認為:拯救中華民族,完全可以先從理清中醫理論開始。
附帶一條個人的理解:中醫是自然觀察科學,以觀察人的生命規律,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動物、植物、時間、礦物等。。。。。),從而提出避免疾病、醫療疾病等引導指導等方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