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工具

治理工具

發布時間: 2020-11-26 15:26:23

⑴ 辨析題,政府治理工具就是政府職能的履行方式

政府履職方式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比如:兩分法——直接管理方式和間接管理方式,靜態管理方式和動態管理方式,管制型方式和服務型方式,計劃經濟下的履職方式和市場經濟下的履職方式;
三分法——事前、事中、事後管理方式,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這三種手段中又可以具體劃分為多種方式,如行政手段又可分為會議方式、文件方式、口頭方式等);
四分法——教育指導、制度推行、互動交流和控制約束方式;
五分法——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協調、行政命令方式;還可作多分法——列舉式地分出監管、服務和執法的各種具體形式,在當前政務信息化、管理民主化的背景下,新的履職方式層出不窮。
政府職能履行方式是一個治理工具的「譜系」。在實踐中的情況十分復雜,有獨立應用一種履職方式的,更多的是打「組合拳」,多項履職方式結合使用,或主要用一種方式、同時輔以其它方式。履職方式的選擇,有時還要因履職情勢而變化,往往與履職主體的資源、履職任務的性質、行政對象的情形、履職效果的預期等因素有直接關系。

⑵ 甲醛治理需要哪些工具

具體的治理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物品工具呢,都是由相應的治理方案。所以要求的。但是在准備期內,你可以購買一些SGS的采樣盒,用在治理之前的甲醛含量檢測和治理之後的再檢測。

⑶ 什麼是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是人們為解決某一社會問題或某一政策目標而採用的具體手段和方式。它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徑,是公共政策目標與結果之間的橋梁。

政策工具分為市場化工具、工商管理技術和社會化手段這三類基本的政策工具:

市場化工具包括民營化、用者付費、管制與放鬆管制、合同外包、分權與權力下放、內部市場、產權交易等類型;

工商管理技術包括戰略管理、績效管理、顧客導向、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標桿管理、企業流程再造等類型;

(3)治理工具擴展閱讀:

公共功能的特徵:

1、價值相關性:與政策的價值相聯系的是其利益相關性,多數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對以利益為核心的社會價值的分配。

2、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應該通過法定程序獲得,這種法定程序可以通過立法機關通過,或者經過得到立法機關明確授權的有關部門的認可。

3、權威性:公共政策的權威性與其合法性緊密相關,而權威性又與強制力相聯系。

⑷ 以環境治理為例,論述有哪些治理工具,理論分析說明其原理

環境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有扎實的環境科學理論基礎與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有創新思維能力,具備國際視野,理工結合的環境科學類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⑸ 在公共管理實踐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政府工具

答案要點:
(1)政府工具又稱政策工具、治理工具、公共管理的技術或行政方法。政府工具是達成政策目標的手段。現代政府治理的工具包括市場化工具、工商管理技術、社會化手段等三類。
(2)市場化工具是指政府利用市場這一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來達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目的的具體方式,民營化、用者付費、管制與放鬆管制、合同外包、內部市場等都可以用來幫助政府達成政策目標。
(3)民營化的特點是:
將原先由政府控制或擁有的職能交由企業私方承包或出售給私方;最典型的做法是將國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票出售給私人或全部出售給私有企業。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政府採取該做法的目的是政府利用商業原則和市場機制,藉助競爭達到政策目標。
其現實意義是,通過鼓勵私人部門提供可市場化的產品或服務,實現國有企業的撤資,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⑹ 政府治理工具中常用的經歷工具有哪些

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類型有:以市場為核心的治理工具和機制、財政性工具與誘因機制、管制性工具與權威機制、政府直接生產或者提供公共產品與非市場機制。這些治理工具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政府應根據本國的國情,靈活地加以選擇、組合和運用,實現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

⑺ 傳統的政府治理工具為什麼失靈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的情況。對經濟學家而言,這個詞彙通常用於無效率狀況特別重大時,或非市場機構較有效率且創造財富的能力較私人選擇為佳時。另一方面,市場失靈也通常被用於描述市場力量無法滿足公共利益的狀況。在此著重於經濟學主流的看法。經濟學家使用模型化理論解釋或了解這個狀況,市場失靈的二個主要原因為: 成本或利潤價格的傳達不適切,進而影響個體經濟市場決策機制。 次佳的市場結構。 市場失靈在某些經濟體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應否由市場力量引導運作的爭論。而這也產生要用什麼來取代市場的爭議。最常見對市場失靈的反應是由政府部門產出部份產品及勞務。然而,政府幹預亦可能造成非市場的失靈。 不完全競爭市場 獨占(Monopoly) 獨買(Monopsony) 寡佔(Oligopoly) 卡特爾(Cartel) 買方寡佔(Oligopsony) 獨占性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差別取價(或稱差別定價,Price discrimination) 價格吸脂策略(Price skimming) 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缺陷具體表現在下列方面: ⑴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 這是因為市場機制遵循的是資本與效率的原則。資本與效率的原則又存在著「馬太效應」。從市場機制自身作用看,這是屬於正常的經濟現象,資本擁有越多在競爭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與財富向資本與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資本家對其雇員的剝奪,使一些人更趨於貧困,造成了收入與財富分配的進一步拉大。這種拉大又會由於影響到消費水平而使市場相對縮小,進而影響到生產,制約社會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實現最大效用。 ⑵外部負效應問題 外部負效應是指某一主體在生產和消費活動的過程中,對其它主體造成的損害。外部負效應實際上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產或消費單位為追求更多利潤或利差,會放任外部負效應的產生與漫延。如化工廠,它的內在動因是賺錢,為了賺錢對企業來講最好是讓工廠排出的廢水不加處理而進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這樣就可減少治污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從而對環境保護、其它企業的生產和居民的生活帶來危害。社會若要治理,就會增加負擔。 ⑶競爭失敗和市場壟斷的形成 競爭是市場經濟中的動力機制。競爭是有條件的,一般來說競爭是在同一市場中的同類產品或可替代產品之間展開的。但一方面,由於分工的發展使產品之間的差異不斷拉大,資本規模擴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礙了資本的自由轉移和自由競爭。另一方面,由於市場壟斷的出現,減弱了競爭的程度,使競爭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場壟斷的主要因素。①技術進步;②市場擴大;③企業為獲得規模效應而進行的兼並。一當企業獲利依賴於壟斷地位,競爭與技術進步就會受到抑制。 ⑷失業問題 失業是市場機製作用的主要後果,一方面從微觀看,當資本為追求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時,勞動力被機器排斥。另一方面從宏觀看,市場經濟運行的周期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的不穩定性,也需要有產業後備軍的存在,以滿足生產高漲時對新增勞動力的需要。勞動者的失業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滿足了市場機制運行的需要,但失業的存在不僅對社會與經濟的穩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資本追求日益擴張的市場與消費的需要。 ⑸區域經濟不協調問題 市場機制的作用只會擴大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現象,一些經濟條件優越,發展起點較高的地區,發展也越有利。隨著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素質,管理水平等也會相對較高,可以支付給被利用的資源要素的價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優質的各種資源,以發展當地經濟。那些落後地區也會因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優質要素資源的流失而越發落後,區域經濟差距會拉大。再是因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區使用自然資源過程中也會出相互損害的問題,可以稱之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負外部效應:江河上游地區林木的過量開采,可能影響的是下游地區居民的安全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造成了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協調與危害。 ⑹公共產品供給不足 公共產品是指消費過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所謂非排它性也就是一當這類產品被生產出來,生產者不能排除別人不支付價格的消費。因為這種排它,一方面在技術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卻使技術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於排它收益。所謂非競爭性是因為對生產者來說,多一個消費者,少一個消費者不會影響生產成本,即邊際消費成本為零。而對正在消費的消費者來說,只要不產生擁擠也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消費水平。這類產品如國防、公安、航標燈、路燈、電視信號接收等。所以這類產品又叫非盈利產品。從本質上講,生產公共產品與市場機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產者是不會主動生產公共產品的。而公共產品是全社會成員所必須消費的產品,它的滿足狀況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福利水平。這樣一來公共產品生產的滯後與社會成員與經濟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就十分尖銳。 ⑺公共資源的過渡使用 有些生產主要依賴於公共資源,如漁民捕魚、牧民放牧。他們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這些公共資源為主要對象,這類資源既在技術上難以劃分歸屬,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歸屬。正因為這樣,由於生產者受市場機制追求最大化利潤的驅使,往往會對這些公共資源出現掠奪式使用,而不能給資源以休養生息。有時僅管使用者明白長遠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場機制自身不能提供製度規范,又擔心其他使用者的過度使用,出現使用上的盲目競爭。 市場失靈的表現還有許多,它要求人們科學地認識市場機制的作用。 市場失靈的原因 1、公共產品。經濟社會生產的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私人物品,一類是公共物品。簡單地講,私人物品是只能供個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裝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會成員共同享用的物品。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並不影響另一個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對公共物品的享用無需付費。例如國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帶給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國家安全時一點都不會影響公民乙對國家安全的享用,並且人們也無需花錢才能享用這種安全。 2、壟斷。對市場某種程度的(如寡頭)和完全的壟斷不可能使得資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對這種情況的糾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過對市場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干預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這方面的干預屬於政府的產業結構政策。 3、外部影響。市場經濟活動是以互惠的交易為基礎,因此市場中人們的利益關系實質上是同金錢有聯系的利益關系。例如,甲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務,甲就有權向乙索取補償。當人們從事這種需要支付或獲取金錢的經濟活動時,還可能對其他人產生一些其他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於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無論有益還是有害,都不屬於交易關系。這些處於交易關系之外的對他人的影響被為外部影響,也被稱為經濟活動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邊的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河流對他人造成損害。工廠排廢水是為了生產產品賺凶,工廠同購買它的產品的顧客之間的關系是金錢交換關系,但工廠由此造成的對他人的損害卻可能無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賠償費。這種影響就是工廠生產的外部影響。當這種影響對他人有害時,就稱之為外部不經濟。當這種影響對他人有益時就稱之為外部經濟。比如你擺在陽台上的鮮花可能給路過這里的人帶來外部經濟。 4、非對稱信息。由於經濟活動的參與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優勢進行欺詐,這會損害政黨的交易。當人們對欺詐的擔心嚴懲影響交易活動時,市場的政黨作用就會喪失,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也就失靈了。此時市場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決問題,為了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轉,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規來制止和約束欺詐行為。

⑻ 當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經過現實改革的新法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