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拒馬河治理

拒馬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6 07:07:51

治理黃河的建議50以上

對黃河綜合治理方略的思考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流經乾旱、半乾旱地區,為西北、華北地區提供了寶貴的水資源,是北方地區重要的生命之源。黃河流域侵蝕嚴重,河床不穩定,水體污染嚴重,生態環境脆弱。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了「維護黃河健康生命」的口號,將黃河的治理轉向多目標治理。筆者根據國內外河流治理的經驗教訓,對黃河的綜合治理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一、控制溝道下切是控制侵蝕的根本

黃河流經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地區,過去每年約有16億噸泥沙進入下游,約有4億噸泥沙沉積在河床上,對黃河下游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我們通常把由坡面徑流集中沖蝕土壤和母岩並切入地面形成較大溝壑的侵蝕形態稱為溝道侵蝕。溝道下切是細溝侵蝕和坡面侵蝕的誘因。溝道下切造成岸坡和支溝坡度變陡、細溝侵蝕和坡面侵蝕加劇,因此控制溝道下切是控制侵蝕的根本。侵蝕導致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流失,使土地變得貧瘠。同時,進入黃河的泥沙攜帶的營養物質使得河湖水質富營養化。

控制侵蝕的根本是控制溝道下切和溝頭上溯,可以通過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進行聯合控制。水利工程主要指建設淤地壩群,攔截黃河上游侵蝕產生的泥沙,使其淤積在溝道內,抬升溝道河床,降低坡度,從而達到穩定溝道的目的。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的淤地壩建設在攔沙和控制溝道侵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工程是指在溝道內或溝道兩側的坡面上種植能夠有效控制侵蝕的植被,以保護河道和邊坡,防止沖刷和侵蝕。研究表明,坡面植被覆蓋率恢復到70%就可以使溝道侵蝕產沙減少75%以上。生物工程式控制制侵蝕的關鍵在於選擇適當的物種。若物種選擇得當,不僅可以控制侵蝕,還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1986年,錢正英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以開發沙棘資源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突破口的科學建議,使沙棘灌木在黃土高原大面積種植。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系胡頹子科,是一種具有良好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的植物,適應性強,根系發達,有極強的萌生能力,可以通過無性系生長實施種群擴散,並依靠生理整合和覓養行為提高基株適宜度和分株存活概率。沙棘根系具有較高的固氮能力,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及氮的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種植沙棘可以有效攔沙蓄水,促進當地其他物種的生長,提高生物多樣性,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

二、增阻降速是穩定河勢的重要措施

穩定的河勢對河流健康至關重要,而降低流速是穩定河勢的重要措施。降低流速主要取決於河床的阻力結構。彎曲的河道、河道內的大卵石以及灘地上的植被等都是河床阻力結構的一部分。這些阻力結構能夠降低水流流速、防止河道沖刷和穩定河勢。目前,一些河流治理工程破壞了河床的阻力結構,引起了很多問題。從河流綜合管理的角度來看,河道裁彎取直、灘地清障減糙以及渠化工程等都是不利於河流健康的。當然,降低流速會導致泥沙落淤,所以增阻減速宜從上而下進行。從河流整體看,增阻降速從根本上減小了泥沙侵蝕和運動的動力,河床演變速率減小,河勢逐漸穩定。

彎曲是河流的本性,將蜿蜒的河流改成順直違背了河流的本性。裁彎取直集中了水流能量,引起河道沖刷和河岸侵蝕,導致河道不穩,並破壞了水生棲息地,影響了水生物的生存。灘地植被可以降低洪水流速,延長洪水推進時間。許多學者研究了灘地植被影響河流水力特徵和地貌特徵的機理。灘地植被可以通過增加阻力和降低近岸流速來保持河道地形的穩定,並通過其根系增加河岸穩定,加速灘地和岸邊淤積。河道渠化工程對河流地貌和生態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用混凝土硬化河道和河岸改變了河流原來的屬性。光滑河岸相對於自然河岸糙率要小很多,導致近岸流速提高,威脅河岸和大堤安全。人們已經認識到光滑河岸不利於防洪安全,一些地方為控制近岸流速,將大石塊鑲嵌在光滑護岸上以增加河岸糙率。

降低流速不僅有利於穩定河勢,對河流生態也十分有利。通過對河流生物群落的研究發現,河流中水流流速小於2米每秒時,最利於水生物的生存。大多數水生動植物都生活在低流速的水域中。適合度指數SI為棲息地的物理化學條件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適宜程度。SI=1和SI=0分別代表最好與最差的生存條件。通過對36種魚類的研究表明,對於成魚,約55%的魚類在靜水中最適宜生存,97%的魚類在流速大於3米每秒的水中最不適宜生存。多數魚類產卵需要較高的流速,幼魚需要較低的流速。但是當流速大於3米每秒時,無論是成魚還是幼魚,所有魚類的適合度指數降到零,而產卵孵化和魚苗的適合度指數則降到1以下。

三、建設通河湖泊濕地是改善黃河生態的鏈條

河流是生命的載體,為各種水生生命提供棲息地。當前黃河處於嚴重污染的狀態,60%以上的黃河水不能飲用,黃河的生態也受到嚴重破壞。再加上黃河的河床底質都是細沙,黃河中水生物種和生物量都遠比長江少得多。筆者曾帶領研究小組到黃河下游以及黃河三角洲進行實地生態考察,在黃河河床和河灘濕地中採集底棲動物樣品,通過分析發現,只有極少底棲動物在河道里生存,而濕地生存的物種較多。

通河湖泊濕地對河流生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河流系統中,通河湖泊與河流干、支流構成一個完整的河湖復合生態系統。河道與通河湖泊作為不同類型的生態單元,發揮各自的生態功能。研究發現,許多魚類在河裡產卵,在湖裡長大。通河湖泊的河湖關系形式有利於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魚類的生存與發展。河道的流水環境具有較高的溶解氧,但營養物質和餌料生物貧乏;通河湖泊則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支撐著水體食物網的各個環節。反過來,湖泊生態也依賴河流。因此,保持河湖的連通對於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隔離的湖泊生物多樣性降低。以長江為例,近50年來,長江許多通江湖泊逐漸變小變隔離。隔離的湖泊中底棲動物由46種減少到30種,魚類由80種減少到50種。生態管理的一個原則是維持較高的河湖連通度。在黃河建設通河湖泊可以顯著改善生態,例如小北幹流、河南段的二級懸河的河灘、東平湖和北展、南展滯洪區等都可以建設通河生態湖泊。

改善生態的另一個舉措就是增加水面面積。增加水面面積可以為水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從這方面來看,建設水庫和大壩是對生態有利的。雖然水庫和大壩建設造成了棲息地的隔離,對一些洄遊魚類造成威脅,但增加棲息地促進了生態的改善。

水生植被在河流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水生植被可以為底棲動物和魚類提供餌料和休憩、產卵的場所,並且能夠吸收河流中的有機物質,達到凈化河流的目的。北京郊區的拒馬河是一條水生植被發育很好的河流,沿岸居民利用河水作為生活用水,排回河道的水體都是攜帶大量有機物質的生活污水,這些有機物質不斷地被河道中的植被吸收,經過一段距離的凈化後,河水又變得十分清澈。在黃河的治理中,可以在有條件的河段培育水生植被,起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在通河濕地和湖泊中引入合適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如苔草、黑藻和眼子菜)、挺水植物(如水燭和蘆葦)、浮水植物(如蓮、芡和浮萍)等,以構建黃河生命必需的底棲動物群落,創建並維持黃河完整的水生生態系統。水體生態修復應當考慮整個生物鏈的修復。如當水體沉水植被修復後,還應同時考慮沉水植被的維護者和垃圾清理工,即水生昆蟲、螺類和貝類等,繼而放養魚蝦等。

四、控制點源污染是解決污染問題的重點

近年來,黃河缺水嚴重、污染加劇。據2001年監測統計資料顯示,黃河中下游水體中磷的超標率達90%以上,氨氮超標率在50%以上。目前黃河的污染既有點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但是,點源污染可以通過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來控制,而面源污染卻收集難、處理難。面源污染主要是營養物質,可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或降解;而點源污染包含許多有毒物質,往往殺死一些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甚至植被,大大降低河流的凈化能力。許多實例說明,工業污水排放殺死較高級的生物後,一些細菌和藻類才能夠大量繁殖,造成河水發臭。因此,控制點源污染是改善黃河水質的重點。已有研究表明,如果點源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河流、湖泊、水庫等地表水水質就可以得到顯著改善。
參考資料: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bgqy/jjqk/200804/t20080410_192538.html

Ⅱ 黃河的綜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對黃河綜合治理方略的思考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流經乾旱、半乾旱地區,為西北、華北地區提供了寶貴的水資源,是北方地區重要的生命之源。黃河流域侵蝕嚴重,河床不穩定,水體污染嚴重,生態環境脆弱。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了「維護黃河健康生命」的口號,將黃河的治理轉向多目標治理。筆者根據國內外河流治理的經驗教訓,對黃河的綜合治理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一、控制溝道下切是控制侵蝕的根本

黃河流經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地區,過去每年約有16億噸泥沙進入下游,約有4億噸泥沙沉積在河床上,對黃河下游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我們通常把由坡面徑流集中沖蝕土壤和母岩並切入地面形成較大溝壑的侵蝕形態稱為溝道侵蝕。溝道下切是細溝侵蝕和坡面侵蝕的誘因。溝道下切造成岸坡和支溝坡度變陡、細溝侵蝕和坡面侵蝕加劇,因此控制溝道下切是控制侵蝕的根本。侵蝕導致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流失,使土地變得貧瘠。同時,進入黃河的泥沙攜帶的營養物質使得河湖水質富營養化。

控制侵蝕的根本是控制溝道下切和溝頭上溯,可以通過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進行聯合控制。水利工程主要指建設淤地壩群,攔截黃河上游侵蝕產生的泥沙,使其淤積在溝道內,抬升溝道河床,降低坡度,從而達到穩定溝道的目的。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的淤地壩建設在攔沙和控制溝道侵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工程是指在溝道內或溝道兩側的坡面上種植能夠有效控制侵蝕的植被,以保護河道和邊坡,防止沖刷和侵蝕。研究表明,坡面植被覆蓋率恢復到70%就可以使溝道侵蝕產沙減少75%以上。生物工程式控制制侵蝕的關鍵在於選擇適當的物種。若物種選擇得當,不僅可以控制侵蝕,還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1986年,錢正英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以開發沙棘資源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突破口的科學建議,使沙棘灌木在黃土高原大面積種植。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系胡頹子科,是一種具有良好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的植物,適應性強,根系發達,有極強的萌生能力,可以通過無性系生長實施種群擴散,並依靠生理整合和覓養行為提高基株適宜度和分株存活概率。沙棘根系具有較高的固氮能力,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及氮的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種植沙棘可以有效攔沙蓄水,促進當地其他物種的生長,提高生物多樣性,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

二、增阻降速是穩定河勢的重要措施

穩定的河勢對河流健康至關重要,而降低流速是穩定河勢的重要措施。降低流速主要取決於河床的阻力結構。彎曲的河道、河道內的大卵石以及灘地上的植被等都是河床阻力結構的一部分。這些阻力結構能夠降低水流流速、防止河道沖刷和穩定河勢。目前,一些河流治理工程破壞了河床的阻力結構,引起了很多問題。從河流綜合管理的角度來看,河道裁彎取直、灘地清障減糙以及渠化工程等都是不利於河流健康的。當然,降低流速會導致泥沙落淤,所以增阻減速宜從上而下進行。從河流整體看,增阻降速從根本上減小了泥沙侵蝕和運動的動力,河床演變速率減小,河勢逐漸穩定。

彎曲是河流的本性,將蜿蜒的河流改成順直違背了河流的本性。裁彎取直集中了水流能量,引起河道沖刷和河岸侵蝕,導致河道不穩,並破壞了水生棲息地,影響了水生物的生存。灘地植被可以降低洪水流速,延長洪水推進時間。許多學者研究了灘地植被影響河流水力特徵和地貌特徵的機理。灘地植被可以通過增加阻力和降低近岸流速來保持河道地形的穩定,並通過其根系增加河岸穩定,加速灘地和岸邊淤積。河道渠化工程對河流地貌和生態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用混凝土硬化河道和河岸改變了河流原來的屬性。光滑河岸相對於自然河岸糙率要小很多,導致近岸流速提高,威脅河岸和大堤安全。人們已經認識到光滑河岸不利於防洪安全,一些地方為控制近岸流速,將大石塊鑲嵌在光滑護岸上以增加河岸糙率。

降低流速不僅有利於穩定河勢,對河流生態也十分有利。通過對河流生物群落的研究發現,河流中水流流速小於2米每秒時,最利於水生物的生存。大多數水生動植物都生活在低流速的水域中。適合度指數SI為棲息地的物理化學條件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適宜程度。SI=1和SI=0分別代表最好與最差的生存條件。通過對36種魚類的研究表明,對於成魚,約55%的魚類在靜水中最適宜生存,97%的魚類在流速大於3米每秒的水中最不適宜生存。多數魚類產卵需要較高的流速,幼魚需要較低的流速。但是當流速大於3米每秒時,無論是成魚還是幼魚,所有魚類的適合度指數降到零,而產卵孵化和魚苗的適合度指數則降到1以下。

三、建設通河湖泊濕地是改善黃河生態的鏈條

河流是生命的載體,為各種水生生命提供棲息地。當前黃河處於嚴重污染的狀態,60%以上的黃河水不能飲用,黃河的生態也受到嚴重破壞。再加上黃河的河床底質都是細沙,黃河中水生物種和生物量都遠比長江少得多。筆者曾帶領研究小組到黃河下游以及黃河三角洲進行實地生態考察,在黃河河床和河灘濕地中採集底棲動物樣品,通過分析發現,只有極少底棲動物在河道里生存,而濕地生存的物種較多。

通河湖泊濕地對河流生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河流系統中,通河湖泊與河流干、支流構成一個完整的河湖復合生態系統。河道與通河湖泊作為不同類型的生態單元,發揮各自的生態功能。研究發現,許多魚類在河裡產卵,在湖裡長大。通河湖泊的河湖關系形式有利於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魚類的生存與發展。河道的流水環境具有較高的溶解氧,但營養物質和餌料生物貧乏;通河湖泊則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支撐著水體食物網的各個環節。反過來,湖泊生態也依賴河流。因此,保持河湖的連通對於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隔離的湖泊生物多樣性降低。以長江為例,近50年來,長江許多通江湖泊逐漸變小變隔離。隔離的湖泊中底棲動物由46種減少到30種,魚類由80種減少到50種。生態管理的一個原則是維持較高的河湖連通度。在黃河建設通河湖泊可以顯著改善生態,例如小北幹流、河南段的二級懸河的河灘、東平湖和北展、南展滯洪區等都可以建設通河生態湖泊。

改善生態的另一個舉措就是增加水面面積。增加水面面積可以為水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從這方面來看,建設水庫和大壩是對生態有利的。雖然水庫和大壩建設造成了棲息地的隔離,對一些洄遊魚類造成威脅,但增加棲息地促進了生態的改善。

水生植被在河流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水生植被可以為底棲動物和魚類提供餌料和休憩、產卵的場所,並且能夠吸收河流中的有機物質,達到凈化河流的目的。北京郊區的拒馬河是一條水生植被發育很好的河流,沿岸居民利用河水作為生活用水,排回河道的水體都是攜帶大量有機物質的生活污水,這些有機物質不斷地被河道中的植被吸收,經過一段距離的凈化後,河水又變得十分清澈。在黃河的治理中,可以在有條件的河段培育水生植被,起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在通河濕地和湖泊中引入合適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如苔草、黑藻和眼子菜)、挺水植物(如水燭和蘆葦)、浮水植物(如蓮、芡和浮萍)等,以構建黃河生命必需的底棲動物群落,創建並維持黃河完整的水生生態系統。水體生態修復應當考慮整個生物鏈的修復。如當水體沉水植被修復後,還應同時考慮沉水植被的維護者和垃圾清理工,即水生昆蟲、螺類和貝類等,繼而放養魚蝦等。

四、控制點源污染是解決污染問題的重點

近年來,黃河缺水嚴重、污染加劇。據2001年監測統計資料顯示,黃河中下游水體中磷的超標率達90%以上,氨氮超標率在50%以上。目前黃河的污染既有點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但是,點源污染可以通過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來控制,而面源污染卻收集難、處理難。面源污染主要是營養物質,可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或降解;而點源污染包含許多有毒物質,往往殺死一些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甚至植被,大大降低河流的凈化能力。許多實例說明,工業污水排放殺死較高級的生物後,一些細菌和藻類才能夠大量繁殖,造成河水發臭。因此,控制點源污染是改善黃河水質的重點。已有研究表明,如果點源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河流、湖泊、水庫等地表水水質就可以得到顯著改善。

Ⅲ 白溝河河道治理張賁營搬遷到哪裡

如果是想預測的話,那就看這邊有沒有規劃文件下發下來,將這塊土地作出一些其他... 這也屬於被拆遷人知情權的一部分。需要將搬遷的時間,搬遷的面積,搬遷范圍,包...

Ⅳ 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工人工資拖欠找誰

欒繼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和工人工資拖欠,找誰這個替課找欒靜馬河鎮政府也可以找承包工程的工程師。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