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環保大整治

環保大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1-25 22:26:22

A. 環境治理三大戰役的內涵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要深入推進「藍天行動」,重點抓好工業廢氣排放、揚塵整治、餐飲油煙治理、秸稈禁燒和還田利用、輸入性污染控制等工作;要持續實施「碧水行動」,重點抓好黑臭水體整治、「兩湖」流域綜合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要扎實開展「凈土行動」,弄清楚現狀、摸清楚風險,分類施策,分類施治,認真落實關於廢棄農膜收集處理體系建設、飼料清潔化行動、糞污治理專項行動要求;要強化執法,對環保違法違規項目和多次違法排污的企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罰的罰,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要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運用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多種手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相協同。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在市縣兩級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完善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有序啟動和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快在鄉鎮(街道)設立環保機構,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開展「三大戰役」涉及的機構、編制、經費等問題,要認真研究解決,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要強化投入,推進重點區域(流域)、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項目治理。
二要強化環保考核。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工作在目標考核中的權重,適當增加分值,依據不同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對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區,取消優秀等次。省上在我市試點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市推行,對在任職期間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並負有責任的,即使已經調離崗位也要嚴肅追責。
三要加強環保問責。中央、省上對加強環保問責的要求非常明確,表明了抓好環保工作、嚴肅追責問責的堅定決心。我市紀檢監察部門、督察部門、環保部門要加強跟蹤督察督辦,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堅決問責,工作沒完成的實行「一票否決」,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依法依紀堅決查處。

B. 環保整治都有那些省市

  • 2017年環保整治重點覆蓋28個省市,包括:

北 京、天 津、河 北、山 西、內 蒙 古、遼 寧、吉 林、黑 龍 江、上 海、江 蘇、浙 江、安 徽、福 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 建議:

隨著國家環保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各地各行企業,工廠應高積極響應國家的環保政策。因此,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更應配備相應的環保設備,積極整改,達到清潔生產,保護環境的目的。

C. 環保三大政策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作為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提上了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污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對於我們國家,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解決全國突出的環境問題,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政府面臨的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

一、我國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的政策背景

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社會問題,它是與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類社會發展尤其是那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的必然產物。西方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社會,他們已在償還工業化起步階段以來對環境欠下的債務。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經歷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我們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應該提前把環境保護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既是歷史的教訓,也是我們面臨的必然選擇,在環境危機日益深化的情況下一種被動選擇。因為環境問題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1、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污染問題是人類社會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它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必然產物。雖然經過多年的治理,我國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重。據統計,2004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15%。在全國七大水系中,根據413個水質監測斷面記錄,只有41.6%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三類標准,比2000年下降16.1%,長江、珠江的水質較好,海河、黃河、淮河、遼河、松花江的水質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氣質量41.4%達到二級標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問題嚴重。城市雜訊擾民較為普遍,7.3%的城市處於嚴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我國進入了一個環境污染事故的高發期。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因素。

2、生態惡化趨勢加劇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與之發生聯系的自然因素的總和,人類的活動必然對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的范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每年還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全國森林面積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列世界第134位,占國土面積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僅為5.86%,亂砍濫伐現象仍屢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鹼化的面積達1.35億公頃,約占草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並且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水生態系統失衡,2004年,全國有79個城市缺水,有2340萬人口,1300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生物多樣性銳減,野生動植物豐富區面積不斷減少,亂捕濫獵和亂挖濫采現象屢禁不止。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和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3、入世給我國環境保護帶了新挑戰

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即通常所謂的入世。入世後,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履行相應的義務。發達國家會要求我們執行與之同樣的高環境標准。[1]因此,WTO的一些綠色條款,有可能對我國商品出口造成影響,限制了國內那些不符合環境標准商品的出口貿易。這就要求國內企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改善環境行為,以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是,高環境標准又會導致產品成本增加,降低產品競爭力,阻礙其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如何協調高質量環境保護標准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成為入世後我國環境保護政策面臨的新挑戰。

4、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舉措

二、我國當前環境保護政策的主要內容與分析

建國後相當一個時期里,我們沒有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但是環境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忽視環境保護,人類社會必將為自身的發展而付出代價。隨著環境問題的凸現,國務院於1973年成立了環保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在全國開始「三廢」治理和環保教育,這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具體包括三大政策八項制度,[2]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這三項政策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請登記與許可證」,「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項制度。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政策

環境保護政策是把環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通過各種方式達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預先採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有效率的辦法。中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防止環境污染的產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環境保護納入國家和地方的中長期及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

2、誰污染,誰治理政策

從環境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又是一種共有資源,為了避免「共有地悲劇」,必須由環境破壞者承擔治理成本。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即由污染者承擔其污染的責任和費用。其主要措施有:對超過排放標准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徵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於防治污染;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結合企業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

3、強化環境管理政策

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無法通過私人市場進行協調而得以解決。[4]解決外部性問題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種典型的外部行為,因此,政府必須介入環境保護中來,擔當管制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與企業一起進行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法規與標准體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及國家和地方監測網路;實行地方各級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重要城市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學視角下的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分析

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不是一項具體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個完善的政策體系。下面筆者將從政策科學的角度對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做出具體分析。

1、在政策目標取向上,重視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政策目標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結果或完成的任務。政策的目標取向決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過程中的價值抉擇。環境保護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具體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不僅考慮環境保護目標的需要,同時也注重環境對經濟系統可能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說,我國環境政策的總體戰略是「環境與經濟協調型」的,而不是「環境優先型」的。這一特徵與我國環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國正處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人們生活水平不高的國情下,追求「環境優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現實的。

2、在政策主體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體和執行主體。政策主體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的個人或組織。由於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狀況、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不同,各國的政策制定主體也有所差異。我國在以政府為本位的現實狀況下,政府是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主體。我國政府擔當著環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會團體和企業雖然也參與環境保護事業,但由於環境保護政策已把權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們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參與的治理體系,是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執行環境保護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會面臨決策失誤和執行不力的困境。正是這些局限性為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環境保護事業提供了空間。

3、在政策作用點上,注重同時從根源上預防和從後果上治理。我國「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政策表明環境保護政策既要處理已經出現的後果,更要採取措施預防新的環境問題。預防新的污染源出現,可以把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則是一種補救式措施。所以,在具體的環境保護工作中要堅持把預防與治理二者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環境保護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實施機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誘導性手段相結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預環境保護,而誘導性手段是政府藉助市場機制誘使企業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護環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國佔主導地位,價格、稅收等一些起到誘導性作用的經濟手段使用得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門和官員的自利行為會呈現「軟化」現象,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從長遠來看,運用經濟手段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是一種必然趨勢。

四、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實施中的問題與政策建議

我國的各項環境保護政策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落實,取得了巨大成績。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也得到一定遏制。這與各項政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這些政策成為國家環境保護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為例,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全年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80079件,確定交納排污費單位73.3萬個,共徵收排污費94.2億元,當年辦理環境設立項目323264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99.3%,「三同時」制度實際執行項目78907個,合格項目76038個,執行合格率95.7%,當年完成限期治理項目數22649項,關停並轉企業13338個。*進入2005年以來,又先後有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東方金鋁公司電解鋁技術改造項目等一批項目因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法被叫停,並責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引咎辭職,掀起了新的「環保風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執行力度是較大的。其中,這與黨和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提高密切相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行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何認識這些問題,並對政策做出相應調整,是環境保護政策作用得以發揮的關鍵。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生成和發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環境變化,政策也要隨之改變。我國正在經歷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而這個轉變就是我國公共政策的客觀政策環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與這一轉變相適應,環境保護也是如此。我國從開始實行環境保護以來,制定了大量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它們為我國的環境保護提供了客觀法理依據,在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原有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時」制度原本是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的重要措施。但這些管制性措施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硬的預算約束機制使企業投資於治理污染設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勵,加上政府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企業會採取機會主義行為,著眼於短期效益最大化,而盡可能減少環境方面的投資,從而使「三同時」制度逐步失去應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體現價值規律的要求,在執行過程中偏離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費標准應根據污染物的治理費用和社會損失費用確定,至少不能低於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費標准偏低,僅為治理設施運轉成本的50%左右,某些項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許多企業寧願交納排污費而不願進行治理。

最後,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體的責任。在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政府仍承擔著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據統計,70%以上的環境保護投資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近60%的污染物消減和控制投資是由私人部門直接支付的。單一的投資主體造成我國環境治理經費嚴重不足,環境保護政策資源不足,影響了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

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認同。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對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從社會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公平分配,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資源的公平分配,當代人和後代人資源的公平分配;從經濟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在保護地球上自然系統的基礎上經濟持續增長;從自然觀角度,可持續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綜合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挑戰,它謀求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模式,這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一個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業,並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徹底擺脫貧窮、人口、資源和環境困難的唯一選擇。在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以後,國務院組織編制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和行動方案,並已經開始了具體的行動,這表現出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決心。

D. 近三年 國家環保部對大氣整治有哪些行動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措施有:錯峰限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超低排放,還有環保督查等
政策上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採取的超低排放改造外,還有各省市依託整體目標出台的相應政策

E. 環保十大良策

大氣污染的危害
污染的大氣可以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在低濃度空氣污染物的長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肺氣腫等疾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空氣污染。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多發,更與空氣污染有密切的關系。
另外,空氣污染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或加重多種其他疾病的發生。大氣污染對農業、林業、牧業生產的危害也十分嚴重。一般植物對二氧化硫的抵抗力都比較弱,少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就能影響植物的生長機能,發生落葉或死亡現象。在一些有色金屬冶煉廠或硫酸廠的周圍,由於長期受二氧化硫氣體的危害,樹木大都枯死。工廠排出的含氟廢氣除了污染農田、水源外、對畜牧業也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的水污染現狀
我國的水環境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水資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三是用水的極大浪費。七十年代以來,盡管我國在水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水污染的發展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許多江、河、湖泊、水庫的水質仍在下降。我國本來就是一個缺水國家,全國600多個城市目前大約有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使缺水形勢顯得更為嚴峻。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嚴重地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造林不少,為何生態仍在惡化?
目前,我國人工林面積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生態環境卻雖然不斷惡化的趨勢。在北京參加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在細細算了一筆賬後,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對於改善生態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林與人工林、生態林與經濟林相比,前者的生態效益遠遠高於後者。但是目前,我國人工林,經濟林數目卻不斷減少,森林資源數量雖然多起來,質量卻在下降,生態環境惡化加劇就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國家下大力氣建設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一些人卻在瘋狂地毀林砍樹。國家林業局的調查表明,近幾年來,毀林事件愈演愈烈,大案要案日益增多。種下的是樹苗,幾十年後才能真正發揮生態效益,毀掉的卻是大樹,也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長成。一位搞森林資源調查的人大代表說,現在,不成熟的林子能佔到七成,只有三成是成熟的林子。要照現在趨勢發展下去,剩下的都是「兒童團」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黑龍江每公頃林地蓄積量140多立方米,現在下降到90立方米左右。當時一棵樹能出1。6立方米木材,現在只能出0。3立方米左右木材。松花江上游森過量開采。使哈爾濱江段淤積大量泥沙,美麗的江心島沙丘面積在增大,通航的噸位越來越小,有的江段幾乎斷流。

搞生態建設,保護是重要的前提,各級政府在大力造林的同時,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執法,堅持剎住亂砍亂濫伐、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歪風,切實把現有的森林資源保護好。

環保產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與經營,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設備、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設備、噪音控制設備、放射性與電磁波污染防護設備、環保監測分析儀器、環保葯劑等的生產經營。二是資源綜合利用,指利用廢棄資源回收的各種產品,廢渣綜合利用,廢液(水)綜合利用,廢氣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三是環境服務,指為環境保護提供技術、管理與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各種服務。

1.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不進一步惡化而進行的各種自然資源開發和保護、環境生態系統平衡恢復等活動。如植被恢復、沙漠治理、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物種多樣化、新能源的開發等,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目前世界環境保護及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資源是綠色國民賬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活動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有利於克服目前我國將資源和環境分頭管理造成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水平降低的嚴峻狀況。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的投入主要包括在資源開發保護( 如綠地建設等)和生態平衡恢復活動中投入的各種研究、生產(治理)費用(如沙漠治理) 及其放棄的短期收益(如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其產出主要是環境資源價值(如林木儲量、水資源儲量、物種多樣化等)的增加和各種損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 的減少。具體可表現在採用經濟與環境一體化核算制度(SEEA)時國內生產凈值(EDP)的增加。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巨大,在目前SEEA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其產出效應在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沒有反映出來,但增加其產出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長遠效益。這類產業中大部分經濟活動投入巨大、見效慢、產出物的消費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因此,在發展戰略上應採取以政府統籌規劃、統一投資、統一管理為主的思路。目前,我國環境資源惡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宏觀管理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夠。在發展對策上,應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以較快的速度加大資金投入,同時,做好規劃,並加強資金使用的管理。
2.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
清潔生產是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稀缺資源的代用及資源的再利用,實現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實現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研究、開發和在生產過程中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減少生產過程的三廢排放量、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減少產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我國就將開展清潔生產列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重大行動中,並制定了行動依據、目標和行動內容。1998年又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的號召。將清潔生產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轉變的重要戰略措施,也是加入WTO 後企業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對策。
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品和產出品分散在各個產業的生產過程中,是能全部市場化的產業,各產業內部完全具有自我積累和發展的機制。目前制約我國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場機制。因此,整體上應採取以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戰略,政府通過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清潔生產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推進企業研究、發展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設備和潔凈產品。同時,在我國採取措施推進 ISO14000標準的實施,培育、發展和完善環保產業市場,規范市場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
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在現實中表現為兩個大的部分,其一是各類生產型企業內部的各種污染處理工藝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廢棄物和污染物處理、綜合利用與回收技術和設備的生產企業;其二是各種排放集中處理、綜合利用與回收企業,在性質上相對於企業生產過程的延伸。後者的投入產出是可以進行獨立統計的,前者則難以劃分為獨立的產業部門,較難進行投入產出(特別是產出)統計。
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包括資本品、上游企業提供的各種中間品和勞動力;其產出包括為排污企業提供污染物處理服務和保護環境兩個方面,這種功能的兩重性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前提。
環境經濟學理論認為,隨著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污染源控制服務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將更多地依賴政府財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產出功能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保護環境是這類產業產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還同時具有為排污企業提供污染物處理的功能,從後者來看,具有較完備的投入產出體系。在污染源控制職能社會化後,其服務職能具有市場化(即將污染控製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各排放企業)的基礎。因此,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採取不同的產業政策。由於我國目前處於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以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應採取以政府投資為引導、政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戰略,依靠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通過各種行政和經濟手段,引導社會上的科技、資金、管理等綜合力量參與進來,形成「政府組織、部門牽頭、企業出資」的新機制,為污染控制型環保產業提供市場化的條件,形成良性的積累和發展機制。而在經濟發展的較高級階段,由於其規模經濟特徵和溢出效應,在調整行政和經濟政策的同時,政府通過政府控股、收購等方式,由政府控制這部分產業,將其作為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管理,由政府來提供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務。
4.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
污染治理是指當污染物已經排放到環境中並已產生外部不經濟效應以後,通過採用污染治理技術減少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從而改善環境質量的一種方式。
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包括資本品、上游企業提供的各種中間品和勞動力,其關聯產業主要是資本品和中間品的生產企業。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的發展,可以為其上游企業(主要是環保機械設備製造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需求。但是,由於其產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環境問題涉及到整個流域甚至是全球環境問題,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資與運作費用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產出的效費比很低,完全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
目前,由於歷史欠賬多和經濟發展快,我國的環境形勢相當嚴峻,污染治理復雜、任務重,加上我國環保法律法規建設和環境保護技術的落後,經濟實力較弱,我國環境面臨繼續惡化的危險。對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應採取以政府為主體的發展戰略,加緊建立和完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實施政府直接管制措施,嚴厲打擊和制約各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行為,同時,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應制定和執行環境規劃的目標,落實規劃的資金投入,並改進各種環保資金的管理辦法,切實承擔起治理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責任。
由於環境保護工作的復雜性,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應綜合運用市場手段和政府力量,根據各類環保產業的特徵分別制定發展戰略和策略。目前特別要通過市場機制的建設,充分運用好各種投入少、見效快的經濟手段,促進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和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減輕我國環境生態面臨的壓力。

F. 治理保護環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處理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四、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並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

五、大氣污染防治
1、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2、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3、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4、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5、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並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6、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並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六、雜訊控制
1、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雜訊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雜訊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雜訊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並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雜訊防護用品。
3、選用低雜訊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護
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八、綠色植被保護
1、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2、在每個施工區和工程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佔地及時恢復植被或本來用途。
3、按施工設計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工地綠化工作。

九、資源保護
1、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2、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的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並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完成環境恢復。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進行土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動中嚴格按合同要求採取設置截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造成水土流失;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G. 如何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的環保重要性

一、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全面規劃,綜合防治
(2)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型能源
(3)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二、綜合整治
綜合整治主要是根據城市的大氣質量情況和未來大氣質量的發展進行規劃治理。這類整治要求考慮到城市的一些能源結構、交通狀況等因素,並根據當地狀況採取最合適的治理措施,也就是說,在治理大氣污染的時候,一定全局考慮,並且做到因地制宜。

H. 關於保護環境的標語

1、成績你高我也高,環保意識要提高

2、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3、綠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壞他

4、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5、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6、貫徹環保教育,宣導環保資訊

7、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8、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9、環境污染,後患無窮;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讓地球流淚

10、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11、保護地球,給後代一個藍天、碧水、綠樹的世界

12、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13、節能減耗,從我做起

14、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15、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17、再不保護地球,地球就是一個傳說了

18、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19、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

20、浪費水可恥,節約水光榮

21、小草在生長,大家別打擾

22、不能踏小草,小草也會疼

23、校園是我家,美麗靠大家

24、愛護環境,就是關愛生命

25、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

I. 環保整治為什麼不得人心

怎麼不得民心?得的都是那些不愁吃穿,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些個人的民心!

J. 環保六大專項行動指什麼

1、「散亂污」企業整治專項行動。

對轄區范圍內不符合產業政策、產業布局規劃或土地、環保、質監、工商、安全等手續不全且治理無望的有色金屬加工、橡膠生產、陶瓷燒制、鑄造、耐火材料、石灰窯、磚瓦窯、水泥粉磨站、廢塑料加工、傢具製造等「散亂污」企業和露天物料堆場予以全面關停取締。

2、禁煤區「雙清零」和清潔取暖改造專項行動。

全面推進禁煤區「雙清零」工作。由各鎮(辦)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排查收繳隊伍,針對生態環境部督察行動中暴露出的小鍋爐和燃煤堆隱蔽性強、淘汰取締工作不徹底等問題。

深入轄區內未觸及的盲區、死角,切實加大燃煤和燃煤設施的排查收繳工作力度,對新排查出的小鍋爐將立即拆除,做到主體移位、煙囪拆除、所有連接管道和線路切斷,確保無復產復工。


3、餐飲油煙污染整治專項行動。

實現餐飲油煙「零直排」,國控點周邊100米內63家餐飲油煙污染企業全部轉型,500米內312家餐飲企業7月底前全面安裝使用高效油煙凈化裝置。

各鎮(辦)對轄區內所有餐飲企業進行詳細排查,建立台帳,明確責任人,定期、不定期抽查餐飲企業油煙凈化裝置的使用情況,杜絕油煙直排和不正常使用凈化設備的現象。

4、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專項行動。

杜絕VOCs直排、偷排和不按規定使用廢氣收集治理設備的行為,杜絕各類露天噴漆和露天加工等行為。

各責任單位按照所負責領域開展工業企業、汽車維修、包裝印刷、加油站(油氣回收)及其它相關行業VOCs排查治理行動,按照VOCs企業清單,要求相關企業全面安裝廢氣收集治理設備,未完成治理工作的一律停產整治。

5、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全區各類施工工地要全面落實污染防治「六個百分之百」要求,無突出揚塵污染問題。各責任單位全面加強各類施工工地揚塵管理,對轄區范圍內各處工地要每日巡查並拍照留痕。

建立工作台帳。嚴厲查處未嚴格落實揚塵污染防治「六個百分之百」措施和揚塵污染問題突出的施工工地,對不達標的施工工地一律停工整治。

6、查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執法專項行動。

在全區范圍內營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有案必查、查處必嚴的有利氛圍,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違法排污單位和個人形成有效震懾。區公安分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環保專項行動小組,加強部門間聯系協調。

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執法監管體系和高效聯動、嚴懲重處的執法協同體系,重點打擊破壞生態環境、暴力抗拒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等違法犯罪行為。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