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西安環境治理

西安環境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5 18:33:01

❶ 西安廣安環境檢測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陝西省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淮鑫斌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回司(自然人投答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分局注冊地址: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一路贏園雅築A幢1-505室
法定代表人:張偉偉
成立時間:2010-07-15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311000446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一路贏園雅築A幢1-505室

❷ 室內空氣治理真的有必要嗎

我們的經濟在飛速的發展,但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對環境不可逆轉的傷害。在現代,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很重視環境保護的。這也是因為現代人意識到環境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人們開始重視保護環境了。如果在今天把環境污染了,我們的後代將無處生存。在當代有很多的年輕人都投入到環境治理當中,希望還給後代一個清水綠山。

不管在任何季節都要保持,家庭內部通風。這樣保持空氣流通,有助於將室內的有毒氣體釋放出去。如果家庭條件可以,還可以購買一台空氣凈化器。空氣凈化器可以吸附分解很多的有毒氣體。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空氣凈化器凈化空氣的能力會有所降低。平時也可以在家裡養一些綠色植物,這些綠色植物也有吸收有毒氣體的功能。

❸ 西安恩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安恩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居室環境檢測治回理、室內裝修污染治答理、新型環保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認證企業。西安恩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含環保技術開發、室內環境檢測治理、環保材料研發以及環保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法定代表人:彌琳
成立時間:2017-02-07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3110031880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唐延南路11號逸翠園二期i都會三號樓一單元1556室

❹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
2、是加強農業節水。199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00多億元,社會和農民投入600多億元,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建設6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和1000多個節水示範項目,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億畝,形成3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00多億公斤。建立了近300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在近3億畝農田中推廣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全國農田灌溉面積畝均用水量從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國家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於200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先後發布了兩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技術、設備(產品)目錄》,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國各城市加快了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開展了各類節水示範區建設,城市年節水量約38億立方米。
4、是深化水價改革。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頒布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了水價的形成機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進了節約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補償。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征水資源費,60多個城市實行階梯式水價,300多個城市開征污水處理費。
5、是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利部在甘肅張掖、四川綿陽、遼寧大連、陝西西安開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開展了94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產(地)、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各項節水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減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務,實現了當地經濟增長和促進下游生態修復的雙贏。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修復生態環境。
1、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九五」以來,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僅淮河流域1994年以來就先後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和生產線。組織開展了「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東線工程沿線、北京市、環渤海等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國共設置了760多個監測斷面,組成了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了11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到2003年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的工程項目已完成32%,全國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6626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42.3%。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重點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強化水資源保護。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水法》規定批准實施了水功能區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區定期公布水資源質量狀況報告。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了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3、是採取積極措施,修復生態環境。從1999年起,對黃河流域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在連續5年來水偏枯的情況下,實現幹流不斷流。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這兩個規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黑河連續幾年向下游輸水,乾涸多年的終端湖泊東居延海出現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斷流20多年的下遊河道,從2001年起恢復過流,尾閭台特瑪湖水域面積最大達200多平方公里,兩岸大片胡楊林復甦,兩大沙漠中間的綠色走廊重現生機。實施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工程,緩解了太湖流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組織實施了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扎龍濕地補水、引察(察爾森水庫)濟向(向海濕地)、引岳(岳城水庫)濟淀(白洋淀)等水資源調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組織開展了全國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黃土高原淤地壩等工程建設,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啟動了全國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強化了對地下水的保護和超采區的治理。濟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實現復涌。蘇錫常等超采區實現全面禁采,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顯著降低。


三、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是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國家啟動了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來,中央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90多億元,累計解決了5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提前完成「十五」計劃中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任務。人民群眾把這項工程稱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強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甘肅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庫、四川大橋水庫、寧夏扶貧揚黃等一大批西部地區重點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億立方米。全國年供水能力達到近6000億立方米。1998年以來,加強了以大江大河堤防為重點的防洪體系建設,長江干堤加固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全面加快了淮河災後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黃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點海堤、清淤疏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
3、是加強流域、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依據《水法》,進一步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職能。各地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龍江、海南實現了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先後9次實施引黃濟津,2次實施從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輸水等應急措施,保障了連續5年乾旱的京、津地區供水安全。針對近年來乾旱缺水的嚴峻形勢,各地加強了水資源統一調配和抗旱工作,保證了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社會穩定。
4、是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2003年全國工業循環冷卻海水利用量達330億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產量113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量每年達6億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區普遍加強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拓展資料:

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將增長一倍,40個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淡水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我國也是水資源大國,但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保護水資源網路

❺ 為了保護環境、治理水土流失、西安市某學校環境小組要測定出山洪沖刷地面時洪水中的含沙量、治理環境前他

生命中會經歷很多難忘的事情,生命中也會經歷很多的第一次。當生命中的難忘和第一次相遇,猶如伯牙遇子期,留下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有些事情,每當想起,總會讓人牽出無盡的情思。:「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有許多事我都忘卻了,可謂有一件事時常在我腦海里浮現,當然,這也是我第一次,也是我最難以忘懷的。第一次的感覺並不一定是快樂的,但第一次永遠是新鮮的,如剛出爐的麵包,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第一次也並不一定是成功的,但第一次也許是你成功的開始,經一事,長一智嗎!第一次的經歷與日後重復的相比,第一次總是讓回味無窮.所以,不要輕易放過人生難得的第一次.

❻ 關於中國晉西北的資料

西北地區的氣候

西北地區總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氣候復雜,總的特點是比較乾旱,大部分地方屬大陸性氣候,年溫差、日溫差大。為方便研究,現分項目討論一下:
氣溫分布:
西北地區氣溫分布受地形影響顯著,受緯度影響小於東部地區,冬季1月份的氣溫分布,新疆東北部的富蘊、青河可以冷到-50度,一般也在-28度以下;青海因為海拔高,氣候寒冷,南部高原上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最冷的時候也在-48.1度,是全國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陝西的榆林最冷時也達到-30度。而陝西東南部氣候相對溫暖,可以在0度以上。夏天西北地區氣候乾熱(青海除外),陝西中部的盆地,如西安經常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最熱時達到44度。甘肅西北部的沙漠如敦煌也出現過43.6度的高溫。吐魯番是中國著名的「火洲」,最熱時達到48攝氏度。西北地區氣候比較乾旱,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只有陝西南部山區、甘肅南部、青海南部和新疆東部的迎風坡在600-1000毫米之間,甘肅烏鞘嶺以西、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尤其是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肅的敦煌盆地,降水量都不到50毫米,青海的冷湖、新疆的羅布泊、南疆的若羌、且末、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吐魯番、哈密盆地降水量甚至只有10毫米多,是全國最為乾旱的地方。如此乾旱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
日照和雲量:
西北大部分地區日照極為充足,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東南部的濕潤地區外,大部分地方日照在260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在60-80%,陝西北部的府谷也達到2900多小時,甘肅敦煌達到3200多小時,青海的冷湖、新疆的星星峽更是超過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超過80%,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西北大部分地區雲量在60%以下,甘肅河西走廊雲量在45%以下,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雲量也不到50%,是全國晴天最多的地方之一。青海高原因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極為強烈(僅次於西藏),西南部的五道梁氣象站年平均太陽輻射量達到176.1千卡/平方厘米,比東部地區高出70%以上!
就是蘭州,太陽輻射也超過北京的7%,西寧則超過北京的10%。

❼ 新中國有什麼日新月異的變化

1、新中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經過70年的奮斗,我國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新中國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我國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跨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重大成就。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創造力和活力競相迸發,「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景象成為新時代的社會標識。

3、新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178個。中國堅持正確的對外方針和政策,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還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無論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大國氣度,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7)西安環境治理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新中國「新」的含義意思是現在的社會制度相對於之前的封建制度和奴隸制度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

1、創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土地革命,是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3、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❽ 西安目前環境保護設施有哪些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實地進行調研,聽取工作匯報,召開現場工作會解決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多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安排部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堅持「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保護工作機制,有效開展各項保護工作;市「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把秦嶺北麓打造成「國家中央森林公園」和國際生態保護示範區的奮斗目標;這些都為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以來,市級各成員單位和沿山區縣政府各司其責,按照「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科學利用、嚴格管理」的原則,積極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工程,大力整頓秦嶺北麓開發建設秩序,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提高,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水源地河源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野生動植物生境不斷改善。
(一)植被保護
「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造林79.23萬畝,封山育林32.2萬畝,年均造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2%增加到44.99%,高於全省7.73個百分點,列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第五位。2011年,全市造林綠化10.4萬畝,退耕還林1.2萬畝。同時,認真落實森林防火工作地方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大防火宣傳力度;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災受害率和病蟲害成災率均低於省上下達的控制指標。
(二)水資源保護
我市高度重視秦嶺北麓水源地的保護問題。依照《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省《條例》)規定,劃定了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實行分級保護,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一是開展黑河水源地專項整治,對違法採石活動進行治理,對水源地內農家樂設施進行清理拆除;二是啟動了黑河二期移民搬遷工作,分批對一、二級保護區內的群眾進行搬遷;三是在108國道南設立檢查站,杜絕有毒違禁物品進入水源保護區;四是在全市水源地保護區設立警示標志牌,建成城市供水水源水質實時監測系統,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和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平台;五是加大秦嶺北麓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堅持山、水、田、林、路並舉,工程、生物、耕作、水利、政策措施並重,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0平方公里。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
「十一五」時期,我市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完成了全市濕地資源調查,建立了周至黑渭濕地保護區和周至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目前秦嶺北麓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5個,總面積1004.04平方公里,佔山區面積的18.87%。通過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
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機構嚴格執行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組織實施多項措施,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了亂捕濫獵和運輸倒賣等違法活動。完成了《西安市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野外監測》、《西安市珍貴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保護利用規劃》等10個項目的開發、編制和儲備,其中部分項目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四)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
我市不斷加大力度規范秦嶺北麓各類開發利用活動,2006年市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秦嶺北麓及環山路區域規劃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政發〔2006〕72號),遏制了秦嶺北麓區域及環山路兩側亂佔耕地、破壞綠化、亂搭亂建的勢頭。集中力量持續不斷地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專項整治,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均予以關閉。「十一五」期間,通過資源整合、關閉破壞生態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等措施,將采礦權減少到42個,減少率達58%。
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工作
根據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市人民政府關於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審議意見,兩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細化工作措施,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制度規范,加強執法監察,強化宣傳教育,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一)加強保護管理機構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對秦嶺北麓的統一監管,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決定獨立設置市、區縣兩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秦嶺辦」)。市秦嶺辦由過去掛靠在市發改委改為獨立設置,核定行政編制18名,內設處室4個。隨後,市政府又批准成立了市、區縣兩級執法監察機構,批准事業編制123名;批准成立了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公司,注冊資金8個億,其中市財政出資2個億。市、區縣兩級秦嶺保護機構的成立為我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加快編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市秦嶺辦成立後,立即對我市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摸底,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編制課題組,邀請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參與規劃編制,並注重與「關—天規劃」、「大西安規劃」以及西安市「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去年底,完成了《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以上兩部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目前,《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正上報省政府批准。今年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又對產業發展規劃等7個專項規劃的編製作了安排部署。
(三)加強秦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各成員單位與區縣政府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對秦嶺生態環境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治理。一是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有效恢復植被,改善水生態環境。林業部門認真組織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秦嶺北麓直觀坡面綠化等工程;去冬今春,市秦嶺辦組織了「感恩秦嶺—我為秦嶺植棵樹」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發動駐區項目單位、沿山群眾和社會志願者植樹109萬株;水務部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黑河、澇河等中小河流治理;農業部門在環山旅遊帶大力發展雜果基地、現代農業展示基地。二是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大力進行環境整治。建立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執法監察通報制度,市秦嶺監察支隊加強與國土、規劃、城鄉建設、林業、水務、環保等執法機構合作,開展對亂采亂挖、亂搭亂建、亂排亂放等違法行為的專項執法檢查,今年上半年共出動130餘次,發現違規建設50餘起,查處40起。三是實施「鐵錘治理」,嚴厲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按照省《條例》的規定,去年9月和今年4月,市秦嶺辦和臨潼、藍田、長安、戶縣、周至5個區縣政府組織了兩次聯合執法,拆除違規磚瓦窯7處,違法礦山生產線12條,違規沙石廠6處,違法建築10處,極大的震懾了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四)嚴格項目管理
去年10月,市政府發布了《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市政辦發〔2011〕195號),對區域內投資項目實行全程監管。對已建成項目,加強對環保設施運行狀況的跟蹤檢查,凡排放不達標的,限期改正;對擅自突破規劃、更改建設內容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要求其立即整治;對未開工建設的保留項目,按照《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重新規劃報批;對新報項目,遵循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突出環境影響評價,提高准入門檻,嚴格控制規劃條件。
(五)深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省《條例》頒布以來,我市以宣傳貫徹省《條例》為重點,結合宣傳國家和省、市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了濃厚的保護氛圍,提高了廣大市民自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意識。一是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和監督作用,大力宣傳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先進典型,曝光違法采礦、無序開發等企業和個人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二是採取多形式、廣覆蓋的戶外宣傳,在重點道路、峪口、景區和水源保護區樹立宣傳牌;精心組織「五一」、國慶長假和「世界環境日」、「國際濕地日」等紀念日宣傳活動,向市民、遊客和「農家樂」經營戶發放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保護常識手冊。三是組織萬名志願者進山拾荒,護綠秦嶺,引導市民和遊客自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激發其關愛秦嶺、感恩秦嶺的自豪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雖然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功能退化的問題並未徹底解決,近30年秦嶺北麓河流的天然徑流量下降了11.32%,2011年,19個河源水質監測斷面僅有9個達標,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是秦嶺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二是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體系還不健全;三是生態建設投入不足。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將認真研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保護水平,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科學利用良性互動。
(一)加快規劃編制工作。抓緊完成《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報批工作,盡快組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
(二)認真落實重點資源保護。加強森林植被保護,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我市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建設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物種保護體系。
(三)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管理規定,更加註重開發利用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完善項目審批工作流程,規范項目論證會審制度,建立健全項目建設的事前、事中、事後管理辦法;從嚴控制新建礦權數量,加強對現有采礦權的監管,治理恢復已閉坑礦山的生態環境;做好省市重大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
(四)規范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按照《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和《西安秦嶺旅遊發展專項規劃》的要求,秦嶺旅遊發展布局形成以環山路為主線,以樓觀、草堂、終南山、輞川、驪山為重點區域的「一軸五片區」的空間結構,形成以自然生態、宗教文化、生態觀光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加快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建設和重點旅遊景區的整合工作,規范森林公園建設,完善重點景區和峪口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在打造「5A」級景區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完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體系。一是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市級財政預算,用於支持植被保護、治理水土流失、污染減排等工作;二是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使水源保護地、生態保護地等區域居民逐步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三是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制度,在定期進行考核評價的基礎上,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四是研究有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鼓勵性政策,提出有關生態修復、生態補償等方面的政策建議,做好秦嶺生態功能區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
(六)加強執法監督,依法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健全執法監管體制,建立完善社會監督舉報機制和執法監察通報制度,定期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重點區域組織聯合執法,嚴肅查處違規建設、違法排污、破壞植被、亂捕濫獵、非法采礦等行為,實現執法監察網路全覆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隨著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強,未來5年,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將不斷提升,生態功能日益彰顯,生態空間與產業空間相互滲透,「山水秦嶺、人文西安」的獨特魅力充分展示,形成城市與山水相融合、生態與經濟社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發展新格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央森林公園和國際生態保護示範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