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沖溝治理

沖溝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5 17:21:00

❶ 網友們,求一份河道治理的施工組織設計。

自己登錄《網路文庫》或者《愛問資料共享》、《管理資源吧》免費下載吧,多得是!

❷ 高填方路堤病害治理措施有哪些

【公路監理師考訊】 1)施工時應考慮高填方路基早開工,避免填築速度過快,路面基層施工時應盡量安排晚開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時間。 2)加強對基底的壓實或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當地基位於斜坡和谷底時,應做挖台階處理。 3)施工時要嚴格分層填築,控制分層的厚度,並充分壓實。 4)在軟弱地基上進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時,除對軟基進行必要處理外,從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圍內不得填築細粒土,應填築硬質石料,並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縫、整平、壓實。 路堤邊坡的常見病害是路堤邊坡坍塌、邊坡沖溝、防護體滑落、防護剝蝕、急流槽懸空等。 1)設計合理的道路橫斷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沖刷淘空路基邊坡坡腳。 2)對路基邊坡採取綜合的防護措施,如植草或植樹,採用砌石或混凝土塊對邊坡進行防護。 3)施工中採用正確的填築方法,避免邊坡過陡,填築中適當增加寬度並進行壓實,提高邊坡的壓實度。 4)重視圬工砌築,勾縫要密實,提高急流槽、護坡的施工質量。 1)坐標法放樣 根據設計單位布設的導線點和設計單位提供的逐樁坐標表進行放樣的一種方法。 全站儀架設在第n號導線點,後視第n-1號導線點或者第n+1號導線點,計算出兩導線點所組成的邊與儀器所在點和欲放點所組成的邊的夾角alpha;,及儀器所在點和欲放點之間的距離d,利用全站儀進行放樣。 2)傳統法放樣 (1)切線支距法:在沒有全站儀的情況下,利用經緯儀和鋼尺,以曲線起(終)點為直角坐標原點,計算出欲放點x、y坐標,進行放樣的一種方法。 (2)偏角法:在沒有全站儀的情況下,利用經緯儀和鋼尺,以曲線起(終)點為極坐標極點,計算出欲放點Delta;、d偏角和距離,進行放樣的一種方法。

❸ 討論崩塌,泥石流,滑坡三種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和整治措施有何不同

一、崩塌
(一)崩塌定義
高陡斜坡(含人工邊坡)上的岩土體完全脫離母體後,以滾動、跳動、墜落等為主的移動現象與過程,稱為崩塌。危岩體是正在開裂變形,並可能發生崩滑的危險山體(圖1-1)。
該類災害具有下落速度快、發生突然,垂直位移大於水平位移的特點。崩塌對斜坡底部的房屋、道路及其它建築物危害很大,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二)崩塌分類
按崩塌體的物質組成分為兩大類:一是產生在土體中的,稱為土崩。二是產生在岩體中的,稱為岩崩。當其岩崩的規模巨大,涉及到山體者,又俗稱山崩。當其崩塌產生在 圖1-1 崩塌示意圖
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時,稱為岸崩。
按照崩塌體的規模、范圍、大小可以分為剝落、墜石和崩落等類型。剝落的塊度較小,塊度大於0.5米者佔25%以下,產生剝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墜石的塊度較大,塊度大於0.5米者佔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圍內;崩落的塊度更大,塊度大於0.5米者佔75%以上,山坡角多大於40度。
(三)崩塌的形成條件
岩土類型、地質構造、地形地貌三個條件,又統稱地質條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條件。
1、岩土類型:一般而言,各類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類型,所形成崩塌的規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堅硬的各類岩漿岩、變質岩及沉積岩類的碳酸鹽岩、石英砂岩、砂礫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質黃土、結構密實的黃土等形成規模較大的崩塌;頁岩、泥灰岩等互層岩石及鬆散土層等往往以小型墜落和剝落為主。
2、地質構造:各種構造面,如節理、裂隙面、岩層界面、斷層等,對坡體的切割、分離,為崩塌的形成提供脫離母體(山體)的邊界條件。坡體中裂隙越發育,越易產生崩塌,與坡體延伸方向近於平行的陡傾構造面,最有利於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及各種山坡、鐵路、公路邊坡、工程建築物邊坡及其各類人工邊坡都是有利崩塌產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45度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能夠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從而誘發崩塌。一般烈度大於7度以上的地震都會誘發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別是大雨、暴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使地表水滲入坡體,軟化岩、土及其中軟弱面,產生孔隙水壓力等,從而誘發崩塌。
3、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地沖刷坡腳或浸泡坡腳、削弱坡體支撐或軟化岩、土,降低坡體強度,也能誘發崩塌。
(四)可能誘發崩塌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在形成崩塌的基本條件具備之後,誘發因素就顯得重要了。誘發因素作用的時間和強度都與崩塌有關。能夠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人類工程活動及人類經濟(生產)活動是誘發崩塌的一個重要原因。
1、採掘礦產資料:我國在採掘礦產資源活動過程中出現崩塌的例子很多。有露天采礦場邊坡崩塌,也有地下采礦形成采空區引起地表崩塌的。較常見的如煤礦、鐵礦、磷礦、石膏礦、粘土礦等。
2、道路工程開挖邊坡:修築鐵路、公路時,開挖邊坡切割了外傾的或緩傾的軟弱地層,加之大爆破對邊坡強烈震動,有時削坡過陡都可以引起崩塌。此類實例較多。
3、水庫蓄水與渠道滲漏:這里,主要是水浸潤和軟化作用,以及水在岩體(土體)中的靜水壓力、動水壓力,可能導致崩塌發生。
4、堆(棄)渣填土:載入、不適當的堆碴、棄碴、填土,如果處於可能生產崩塌的地段,等於給可能的崩塌體增加了荷載,從而可能而誘發崩塌。
5、強烈的機械震動。如火車機車行進中的震動,工廠鍛軋機械震動均可起誘發作用。
二、滑坡
(一)滑坡定義
圖1-2 滑坡示意圖

滑坡是斜坡岩土體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營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結構面產生剪切破壞的一種不良地質現象,是自然作用或與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圖1-2)。自然界中,無論是天然斜坡還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處於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之中。
(二)滑坡的形成條件
滑坡的形成與氣象水文、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外營力改造和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密切相關。鬆散土體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內因,河流沖刷及淘蝕是產生滑坡的外因,人類工程活動和降雨是發生滑坡的主要誘發因素。
1、地層岩性:岩、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通常,各類岩、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軟,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易發生變化的岩、土,如鬆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軟硬相間的岩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可能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理面、岩性界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處於一定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作用:各種軟弱層、強風化帶因組成物質中粘土成分多,容易阻隔、匯聚地下水,如果上坡上方或側方有豐富的地下水補給,則這些軟弱層或風化帶就可能成為滑動帶而誘發滑坡。
地下水在滑坡的形成和發展中的主要作為表現為:
地下水進入滑坡體增加了滑體的重量,滑帶土在地下水的浸潤下抗剪強度降低;地下水位上升產生的靜水壓力對上覆不透水層產生浮托力,降低了有效正壓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與周圍岩體長期作用改變岩土的性質和強度,從而引發滑坡;地下水運動產生的動水壓力對滑坡的形成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5、人為工程活動影響
不合理人為工程活動,如人工開挖斜坡前緣開挖坡腳或後緣堆載,改變了斜坡的外形和應力狀態,增大了滑體的下滑力,減小了斜坡的支撐力,從而引發滑坡。農田灌溉、水渠和水池漫溢和漏水、廢水排放等加劇滑坡的可能性。
(三)可能誘發滑坡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公路、鐵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土石,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進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誘發滑坡發生。
3、堆填載入:在斜坡上大量興建樓房、修建重型工廠、大量堆填土石、礦渣等,使斜坡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礦廠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三、泥石流
(一)泥石流定義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一種自然地質災害,大都形成於溝谷和坡地,由於暴雨或冰湖、水庫等潰決而在溝谷或坡面產生的一種攜帶有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地質災害。泥石流災害具有突然爆發、歷時短暫和破壞力強大的特點,是各種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活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二)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有物源條件、水源條件和特定的地貌條件(圖1-3)。
1、物源條件:系指物源區固體鬆散物的分布、類型、儲備量以及補給距離等,能提供大量的固體鬆散物。固體鬆散物的來源決定於地層岩性、風化作用和氣候條件等因素。
圖1-3 泥石流示意圖
物源條件主要受地質構造和岩性、新構造運動、不良物理地質作用、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制約。在斷裂強烈發育帶,岩石破碎,易風化而處於不穩定狀態,從而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岩石性質不僅決定著岩體破壞的難易和方式,而且還決定所形成泥石流的性質。
2、地形地貌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內因和必要條件,它制約著泥石流的形成和運動,影響著泥石流的規模和特性。在泥石流的形成條件中,地形地貌條件是相對穩定的,其變化是緩慢的,同時在泥石流的活動過程中,也被再塑造。
地形地貌對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通過溝床的地勢條件為泥石流提供位能,賦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蝕、搬運和堆積的能量;同時在坡地或溝槽的一定演變階段內,提供足夠數量的水體和土體。溝谷的流域面積、溝床縱坡降、流域內山坡平均坡度、溝谷形態以及植被覆蓋情況等都對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泥石流的發生、發展和分布無不受到山地地貌特徵的影響。
泥石流活動的過程形成—運移—堆積就是地表一次破壞和塑造過程:平面呈一不對稱的啞鈴形成區和堆積區的形態極不穩定;形成區由條帶狀向樹枝狀發展;流通區在發展過程中相對穩定;堆積區由於流域內來沙量的增長而不斷擴展,進逼下游大河變形,導致河流改道。
3、水源條件:水不僅是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固體物質的搬運介質。降雨歷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強度等對泥石流形成具有明顯的影響。
(三)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和規模也在不斷發展。當人類活動違反自然規律時,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報復,有些泥石流的發生就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的。近年來,因為人為因素誘發的泥石流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合理開挖:修建鐵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築的不合理開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鐵路以及其他建築活動時破壞了山坡表層而形成的。如香港多年來修建了許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築,幾乎每個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溝方可獲得合適的建築場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現場120人死於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採石:不合理的棄土、棄渣及採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很多。如四川冕寧縣瀘沽鐵礦漢羅溝,因不合理堆放棄土礦渣,1972年一場大雨暴發了礦山泥石流,沖出鬆散固體物質約10萬立方米,淤埋成昆鐵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斷行車,給交通運輸帶來嚴重損失。
3、濫伐亂墾:濫伐亂墾會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護、土體疏鬆、沖溝發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進而山坡穩定性破壞,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結果就很容易產生泥石流。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溝山上大耳頭,原是森林區,因毀林開荒,1976年發生泥石流毀壞下游的村莊、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當地群眾說:「山上開畝荒,山下沖個光」。

❹ 沖溝的防治措施

(1)對地面上的沖溝可將鬆土清除,用好土分層回填夯(壓)實;因其土質結構鬆散,
承載力低,如用作地基,可採取加寬基礎處理。
(2) 對邊坡上的沖溝可用好土或3:7灰土分層回填夯實,或用漿砌塊石填砌至坡
面一平,在坡頂作排水溝及反水坡,以阻止沖刷坡面,下部設排水溝,以防止沖
蝕坡腳。

❺  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防治工作概況

地質環境管理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行政職能還處於起步階段,面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現狀和難度,我市自1993年起就如何針對本地區實際情況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調查,積極開展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地質災害基本分布規律,在全省第一個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市、縣、鄉、村四級聯系網路,實施規劃→細則→組織「三位一體」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新體系,已連續四年未發生重大地質災害事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2002年4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單位。

1.深入調查,分析原因

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縣(市)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各災害點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水土保持、當地氣候、地質災害類型等各類資料,並進行歸類成冊,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本地區地質災害發生的分布情況、特點、原因基本做到心中有數,為做好防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健全制度,明確職責

首先在台汛期建立值班制度,速報制度;其次編制台汛期地質防災預案;第三通報已知隱患(地段)點採取預防措施。每當災害發生,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工作。並通報有關部門,為領導決策和及時救治提供依據。

3.建立網路、掌握動態

並及時掌握本市地質災害情況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展趨勢,初步建立了以地、縣(市)地礦局(辦)、重點行政村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四組地質災害防治聯系網路。

4.爭取資金,積極防治

積極建議有關縣(市)政府撥出專款治理的同時,協調搞好防治項目的規劃、論證、立項上報工作,爭取國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430萬元、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650萬元。

二、預防對策措施

地質災害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是受大氣降水、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控制,因此試圖通過人為努力全面阻止其發生,目前還有很大的困難,也是不太現實的。但只要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處理得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地質環境,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和規劃工作,進行地質災害預測分析,做好重大地質災害的事前防範工作,特別要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是可以防止或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的。

1.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由於地質災害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社會公眾對地質災害缺乏了解,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地質防治的科普宣傳。因此各級政府首先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及國土資源部第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號令《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的地質環境保護法律意識,開展地質災害科學知識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

2.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做得好與壞,也直接影響麗水市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步發展。應該看到,地質災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都是比較貧困、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地區,防治地質災害難度極大。麗水市是經濟欠發達,又是困難落後的市,尤其是景寧、青田等縣(市)剛剛脫貧,經濟比較困難,對地質災害防治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把防治地質災害這項工作擺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尤為重要。

3.編制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要在近期內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從現階段來說,首先在深入了解災情的基礎上進行防治,即從致災因素上進行調查研究,用於開展系統的、全面的基礎性的地質災害調查工作,以確定防治步驟、方法;其次,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編制好麗水市中長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1)了解掌握麗水市域地質災害的類型、基本特徵和分布規律,查明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災害體的穩定狀況等。

(2)在此基礎上進行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將明顯可能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區域,圈定為地質災害易發區或重點危險區。

(3)將劃定的危險區域,由地礦主管部門報當地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對危險區域進行工程建設限制和人為活動限制,並按照各地質災害點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區分輕重緩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計劃,研究提出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4.制訂監督管理辦法

《麗水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實施細則》是保護麗水市地質環境,實施資源、環境、人口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制定並有效實施「實施細則」有利於使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實現以防治規劃為指導,實施細則為依據,組織機構為手段的「三位一體」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新體系,對於推動地礦行政管理,特別是地質環境管理是有十分重要意義。

5.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工作

政府現有的財力不可能對所有地質災害體都進行治理,對大部分地質災害體,只能通過加強監測、預報,以避免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盡可能減輕經濟損失。

(1)各縣(市)政府根據本區域初步調查和普查結果,確定各自的監測、預報重點,根據上級地礦部門的要求,編制好近期本區域的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最大限度的減輕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2)根據地質災害體(隱患點)所在的位置、威脅的對象,將災害監測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單位。對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危害點,要由政府聘請專業隊伍進行監測。

(3)一般性地質災害(隱患)點,由災害點所在鄉、鎮設立地質災害監測組,由鄉鎮負責編制防災預案,預案必須明確:地質災害體動態監測人員、防災預警的判據、預警發布機構及負責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並選派工作認真,有一定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責任心強的村民為監測員,對每個監測員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制定責任制,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群眾性簡易監測。

6.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基金

由於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新的公益性事業,社會效益巨大,而經濟效益並不十分明顯。地質災害又是牽涉千家萬戶,防治地質災害就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使之成為一項全民活動,建立起群測群防體系,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各行各業防治地質災害的積極性,廣泛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多渠道籌集地質災害防治基金,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工程性治理措施提供物質基礎。立足於防,防治並舉,為麗水市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地質環境。

三、防治對策措施

地質災害的防治必須在地質災害勘查的基礎上進行,下面簡單介紹常見的幾種地質災害的主要治理方法。

1.滑坡治理

滑坡發生前常有異常(前兆)現象,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滑坡在滑動之前,均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異常現象,顯示出滑動的預兆(前兆)。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大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水井)突然乾枯、井(鑽孔)水位突變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這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大滑動之前,在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凸起)現象。這是滑坡向前推擠的明顯跡象。

(4)大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影響。這種跡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動物對此十分敏感有異常反映。

(5)臨滑之前,滑坡體四周岩體(土體)會出現小型坍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上長期位移觀察資料,那麼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移量還是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明顯的臨滑跡象。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張,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

(8)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樹木枯萎或歪斜等。

用肉眼識別滑坡體是否穩定的方法,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徵,粗略地判斷它的穩定性如何。

(1)已穩定的堆積層老滑坡體有以下特徵:①後壁較高,長滿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②滑坡平台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無沉陷現象;③滑坡前緣斜坡較緩,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鬆散坍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河水沖刷過的跡象;④目前的河水已遠離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部已有漫灘、階地分布;⑤滑坡體舌部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基岩;⑥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2)不穩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跡象:①滑坡體表面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較長,坡面高低不平;②有滑坡平台,面積不大,且有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的現象;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沖溝;④滑坡體表面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台,參差不齊;⑤滑坡前緣土石鬆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並面臨河水沖刷的危險;⑥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林。

需要指出,以上標志只是一般而論,較為准確的判斷尚需作出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當遇到滑坡災害正在發生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慌亂。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跑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2)當處於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並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3)政府部門應立即實施應急措施,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及可能的影響區。通知鄰近的河谷、山溝中的人們做好撤離准備,密切注視災情的漫延和轉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轉化為泥石流災害(即次生災害),應迅速設立觀察點,密切注視其變化動態。

滑坡治理的主要方法:防治滑坡一般採取「避、排、減、擋、錨」等辦法。「避」即在選擇建築物場地,鐵路、公路選線,城鎮選址時,應盡量避開滑坡體。在無法避開滑坡體,或對已建設在滑坡體的建築,視經濟可地性進行工程治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歸納起來分為三種:一是「排」水,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二是改變滑坡體的平衡條件,如:削坡「減」重壓腳、建築「擋」土牆、抗滑樁、「錨」固等。三是改變滑坡岩土性質。

(1)截引地表水。攔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區;或將滑坡范圍內的雨水及泉水盡快排除,防止雨水、泉水進入滑坡體內。排引地表水中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法,而且應是首先採取長期運用的措施。主要工程有:一是在滑坡外修築橫向截水溝、槽和縱向排水槽、排水暗溝等。二是滑坡體上修築地表排水溝,此泉工程及時將地表水及泉水引走,減少其停滯下滲的機會。必須注意溝、槽要切實不漏水,並經常檢修,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護坡腳。防治河水、庫水對滑坡腳的沖刷,避免坡腳被沖刷掏空失穩,導致滑坡,主要工程措施有:一是「T」型壩。是在滑坡嚴重沖刷地段,促使主流偏向滑坡體對岸,保護滑坡腳免遭河流沖刷的建築物。「T」型壩常橫向下游,與水流夾角為60°~70°;它可使水流沖刷強度降低10%~15%。二是在滑坡前緣拋石、鋪設石籠、修築鋼筋混凝土塊排管,以使坡腳的土體免受河水沖刷。主要應用於江邊、庫邊的滑坡體治理。

(3)削坡減重。削坡減重也稱削坡減荷、削坡減載。此方法常用於治理「上陡下緩、頭重腳輕」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而在前方又沒有可靠抗滑坡地段的滑坡體,使滑坡體外形改善,斜坡高度降低,坡度減少,滑坡體和重心降低,從而提高滑坡體的穩定性。若將上部削下來的填在坡腳,效果更好。

(4)採用擋土牆、抗滑樁、錨固等工程,以增強滑坡體的穩定性地。

滑坡治理實例:

(1)堵縫。地表上已有張開裂縫的滑坡,可用粘土或水泥土夯實,並做到成魚背狀。防止雨水和地表徑流直流入縫下滲,起潤滑加速下滑作用。雲和縣源鄉蔭橋坑村後山體滑坡上部開裂近20厘米,採用粘土堵縫後,已穩定了5年多時間,尚沒發現新的發展趨勢。

(2)排水。在滑坡體邊界設環形截水溝,排除滑坡體外地表徑流;在滑坡體界內修建樹枝狀排水溝,將水導出滑坡體外排水溝壁進行防滲處理。在滑坡體內可設置地下排水暗溝垂直排水井、孔等,用於疏干滑坡體或滑動面,減少土壤含水量。這是我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治理方法,在慶元、景寧、龍泉、雲和、青田、麗水等縣(市)已發現的滑坡隱患點上採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支撐。在滑坡體腳設擋土牆、抗滑垛、錨固等。對於滑坡體積不大,採用擋土牆較好,而擋土牆內需設排水孔。對於滑坡體積物不厚的滑坡,可用木樁、鋼軌、鋼管、鋼筋混凝土樁直接打入穩定的地基;對於厚度較大的滑坡體,可鑽孔或沖抓套井回填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以增強滑坡的穩定性。支撐擋護這一方法在我市應用於公路邊坡滑坡的治理。

2.崩塌治理

崩塌體的識別:可能發生的崩塌體主要根據坡體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的特徵進行識別。通常可能發生崩塌的坡體在宏觀上有如下特徵:

(1)坡度大於45度,且高差較大,或坡體成孤立山嘴或為凹形陡坡;

(2)坡體內部裂隙發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縫發育或順坡裂隙或較弱帶發育,坡體上部已有拉張裂縫發育,並且切割坡體的裂隙、裂縫即將可能貫穿,使之與母體(山體)形成了分離之勢;

(3)坡體前部存在臨空空間,或有崩塌物發育,這說明曾經發生過崩塌,今後還可能再次發生。

具備了上述特徵的坡體,即是可能發生的崩塌體。尤其當上部拉張裂縫不斷擴展、加寬、速度突增,小型墜落不斷發生時,預示著崩塌很快就會發生,處於一觸即發狀態之中。

崩塌治理的主要方法:

(1)攔截:對於僅在雨季才有墜石、剝落的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腳或半坡上設置攔截構築物,如設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積崩塌物質;修建擋石牆以攔墜石;利用廢鋼軌。鋼針及鋼絲等編制鋼軌或鋼纖柵欄來擋截落石。

(2)支擋:在岩石突出或不穩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擋牆或用廢鋼軌支撐。

(3)護牆、護坡:在易風化剝落的邊坡地段,修建護牆,對緩坡進行水泥護坡等。一般邊坡均可採用。

(4)削坡(刷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體風化破碎的地段,採用刷坡來放緩邊坡。

(5)排水:在有水的地段,布置排水構築物,以進行攔截疏導。

(6)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縫、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3.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的識別:能否產生泥石流可以從形成泥石流的條件分析判斷,已經發生過的泥石流的流域,可以從下列幾種現象來識別:

(1)中游溝身常不對稱,參差不齊,往往凹岸發生沖刷坍塌,凸岸堆積成延伸不長的石堤;或凹岸被沖刷凸岸堆積,有明顯的截變取直現象。

(2)溝槽經常大段的被大量鬆散固體物質堵塞,構成跌水。

(3)由於多次規模不同的泥石流的下切淤積,溝的中下游常有多級階地,有較寬闊地帶常有壠崗狀堆積物。

(4)下游堆積扇的軸部一般較高聳,稠度大的堆積物其扇角小,呈丘狀。

(5)堆積扇上溝槽不固定,扇體上雜亂分布著壠崗狀、舌狀、島狀堆積物。

(6)堆積的石塊具尖銳的稜角,無方向性,無明顯的分選層次。上述現象不是所有泥石流地區都具備的,調查時應多方面綜合判定。

泥石流治理的主要方法:

(1)植物措施。泥石流突發性強,治理難度大。但它的發生和森林植被覆蓋率有很大的關系,森林植被覆蓋率大的地方不容易或不可能發生泥石流;森林植被覆蓋率小的地方,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水土保持能力差,容易或者有可能發生泥石流。因此,要防止泥石流發生,就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植樹造林。根據泥石流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地表徑流形成區主要目的是水源涵養,調節徑流,減緩流速,控制水動力;泥石流形成區主要任務是穩定溝床與坡腳、防治坡面的土壤侵蝕;流通區主要任務是減少匯入溝道水體,減少泥石流流量,創造泥石流停積的條件。我們可根據各區段不同要求,選擇適當的林種植被,對荒地進行造林種草,種植水土保持林、特用經濟林,發展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林灌、草多層立體交錯覆蓋的造林結構,層層截流降水,減輕地表侵蝕,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耕作措施。禁止毀林開荒,禁止順坡耕作;25°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經濟林果坡改梯,修建水平帶、排水溝;實行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種植、壟種、草田輪作;推廣少耕、免耕、覆蓋耕作等保土耕作措施;固定耕地精耕細作,改變廣種薄收的不良傳統。

(3)工程措施

防護工程。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溝坡、谷坡、山坡採取削減載、排水抗滑、支擋等護滑工程,在溝中修建谷坊、淤地壩等固溝工程,鞏固溝床,穩定溝坡,減輕溝蝕,控制崩塌、滑塌。對泥石流經過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等其他重要工程設施;作一定的防護建築物,用以抵禦或消除泥石流對岸、坡及主體建築物的沖刷、沖擊、側蝕等危害。防護工程主要有護坡工程、護岸工程、護墩工程和固溝工程等。

攔擋工程。在泥石流溝中修築各種形式的攔擋壩,以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攔截泥石流的砂石、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盡量將泥石流改變為一般洪水,減少泥石流對下游經濟建設工程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主要有格柵壩、樁林、攔沙壩等形式。

排導工程。為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泄洪能力,避開鐵路、公路、渠道等設施。讓泥石流按設計意圖順利通過排導設施順暢地從保護的城鎮、建築物、道路物上游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主要有排導槽和渡槽等形式。

4.地裂縫治理的主要措施

根據裂縫的特徵,減輕地裂縫災害的主要措施:

(1)對已有裂縫進行回填、夯實等,並改善地裂區土體的性質;

(2)改進地裂區建築物的基礎形式,提高建築物的抗裂性能;

(3)對地裂區已有建築物進行回固處理;

(4)設置各種監測點,密切注視地裂縫的發展方向;

(5)採取各種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過量開采;

(6)加強了地裂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四、建議實施防治工程項目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社會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技術性強,地質災害不僅僅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給廣大群眾帶來生命財產損失,而且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防治地質災害刻不容緩。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是摸清底子,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監測、預報,對重點危險區段進行重點預防治理。

1.麗水地區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項目

本市地質災害分布廣泛,災情嚴重,治理難度較大,要提高地質災害的防治水平。

首先,在本市范圍內部署分縣(市)的1:5萬的以地質災害為主要內容的環境地質調查、區劃工作,掌握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規律,圈定地質災害多發區,查明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及其他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災害體的穩定狀況等。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及人口分布狀況,因地制宜地組織編制《麗水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劃》,提出具體的防治方案,實施該項目需2~5年時間,資金概算約500萬元。

其次,根據調查報告對將明顯可能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區域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對危險區進行建設限制和人為活動限制,並對重點地段作重點勘察,對重要經濟活動區、重要交通干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危害性作出評價預測,實施該項目需3~5年時間,資金概算800~1000萬元。

第三,對危害點進行綜合治理,按照「自然形成的地質災害,誰受益,誰治理,人為引起的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將防治工作落實到各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對地質災害進行綜合治理。

2.本市重點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項目

針對我區地質災害頻頻發生,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景寧、慶元、青田、麗水等縣(市)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一定資金,在重災區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和採取初步的應及措施,為減緩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起到積極作用。根據本市地質災害現狀與特點,近期建議實施的重點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項目30餘處,包括金溫鐵路、330國道線及省道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項目,預計需要投入建設資金2億元(具體項目省略)。

❻ 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污染治理及終場利用工程怎麼施工的

根據(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中對選址的規定:1、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應符合區域性環境規劃、環境衛生設施建設規劃和當地的城市規劃。2、生活垃圾填埋場場址不應選在城市工農業發展規劃區、農業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考古)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供水遠景規劃區、礦產資源儲備區、軍事要地、國家保密地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3、生活垃圾填埋場選址的標高應位於重現期不小於 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並建設在長遠規劃中的水庫等人工蓄水設施的淹沒區和保護區之外。4、生活垃圾填埋場場址的選擇應避開下列區域:破壞性地震及活動構造區;活動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帶;活動中的斷裂帶;石灰岩熔洞發育帶;廢棄礦區的活動塌陷區;活動沙丘區;海嘯及涌浪影響區;濕地;尚未穩定的沖積扇及沖溝地區;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場安全的區域。5、在對生活垃圾填埋場場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考慮生活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大氣污染物(含惡臭物質)、滋養動物(蚊、蠅、鳥類等)等因素,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綜合評價其對周圍環境、居住人群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確定生活垃圾填埋場與常住居民居住場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幹道(國道或省道)、鐵路、飛機場、軍事基地等敏感對象之間合理的位置關系以及合理的防護距離。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可作為規劃控制的依據。因此,依據以上條例的規定,首先要看國家在你們村附近的規劃以及土地利用類型,如果符合規劃以及土地利用類型的話,你可以按照剩下幾點一一對照,如果違反此強制要求,其項目選址就是不科學的。對於此項目內容一些不懂的地方您可以自己在您當地的官方網站查詢到該垃圾填埋場的相應環評簡本做對照。此外,關於您第二個問題,垃圾填埋場的主要環境影響就是大氣以及滲濾液的影響,大氣影響主要就是惡臭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氣體,滲濾液的影響就是垃圾滲濾液對當地的地下水的影響。比較負責任的告訴您,垃圾填埋場建成後,當地的大氣環境和地下水肯定會惡化,無論其環保措施多麼到位。最後,垃圾處理現在主要是填埋和焚燒兩種方法,填埋方法比較經濟、簡單,因此大多地方採取填埋。總的來說,盡量還是不要讓垃圾填埋場建在自己家附近,我去過的垃圾填埋場,環保措施齊全,但很難做到位。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❼ 請問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樁施工期間的防洪抗汛方案應該怎樣寫呢

防洪抗汛方案

本合同段防洪渡汛重點為住地防排水、隧道內排水、路基排水、橋梁排水、出口端鋼筋加工區排水。
1、工程概況
××××第三合同段主要施工項目有:4條便道,××隧道、××大橋。
4條便道累計長3678m,土石方開挖126877m3,填方32374m3,防護工程擋土牆約2萬立方,排水工程涵洞共14道,全長164m,便道含30m跨度鋼筋預應力箱梁橋1座。
主線工程項目為:××隧道左線長2511m,右線長2513m。
××大橋為連續剛構和T梁組合橋,總跨度429m。
主線路基全長約349m,路基屬於半挖半填形式,挖方約43000方,填方約27700方,斜交涵洞1道,擋牆2700方。
2、組織機構
根據防洪渡汛精神,項目成立了防洪渡汛機構,領導防洪渡汛工作。

防洪渡汛組織機構
3、雨季施工部署原則
3.1雨季容易引發洪水災害, 根據本工程特點分輕重緩急,對於不適於雨季施工的工程加緊提前或者延後。主線路基土石方、擋牆在洪水季節來臨前工程完畢,涵洞爭取在洪水來臨之前修建完畢。隧道開挖不受降雨影響,但砼料、砂、石料等受雨水影響比較嚴重。橋梁樁基開挖、橋台砼等都要受下雨影響。
3.2針對上述受雨季影響的工程,項目部及各作業隊都必須做好防洪渡汛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3.3項目部及各作業隊准備充足防洪工具。
4、主要防洪措施
4.1天氣預報
項目部、作業隊要隨時關注天氣,及時將天氣情況告知各作業人員,做好防洪渡汛准備。
4.2住地防排水
項目部、各施工隊住地,邊溝必須清理,有堵塞情況的必須疏通。
××隧道進口端住地緊臨大沖溝,一定要做好防排水,及時派人清理。下雨時間要派專人察看,發現險情要及時報告,做好人員撤離工作。
4.3隧道內防排水
××隧道洞內要加強排水,特別是下雨對於有徵兆的滲水一定加強關注,及時探明水源深度、容量,做好涌水措施。及時將滲水、涌水大小告知每個作業人員。
4.4路基排水
路基高邊坡段做好截水溝,路基做好防排水,擋牆周圍人工清理水溝。便道涵洞清於泥,邊坡排危,下雨要輪流察看邊坡穩定、涵洞流水大小等。
砌築工程:水泥要堆放在地勢較高的地點,必須有防雨防潮措施,築爐用耐火材料也應有防雨、防潮措施。
遇中、大雨時應停止施工,砌築表面應採取防雨措施。
4號、5號便道有多處高邊坡,每次下雨均有不等方量的塌方。作業隊安排專職安全員對邊坡進行觀測,做好危石清理。一旦發生險情,立即啟動預急預案。
4.5橋梁排水
樁基周圍提早挖好排水溝,將水流引至原來的自然水渠內,樁基上空做好遮雨棚,大小坡度不小於周圍排水溝范圍。
樁基施工,應注意觀察井壁滲水情況,井壁圍岩穩定情況。滲水過大或壁內有新增裂痕,要停止作業,雨水停後處理安全後方能施工。
4.6出口端鋼筋加工區排水
出口端鋼筋加工區緊臨大沖溝,隧道二隊負責清理新挖排水溝,接通路基排水溝,保證水不影響路基工程。
4.7原材料、成品、半成品
水泥堆放應離地20~30厘米,遵守先收先發的使用原則。
下雨要檢查水泥庫房,做好四周防排水,散裝水泥要保證不漏不灌。
鋼筋分門別類堆放,離地調度不小於30厘米。下雨時,要做好遮雨的塑料布、油氈等防雨材料,水泵及有器材。
庫房四周要做好臨時排水系統,購買防洪工具及器材。
平時多注意天氣預報,做好防風防雨、防雷工作。
5、雨季施工的防雷設施
5.1人身防雷措施
雷雨時,盡量減少在戶外非工作或野外逗留,如在戶外或野外工作不能暫停時,要穿上不浸雨水的雨衣和膠鞋,人體位置要盡量降低,避免突出;兩腳要盡量靠攏,最好選擇乾燥處蹲下,以減少暴露面積和觸地電位差,因為人體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大,危險越大,這樣,便可安然無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電,需切記:不要站在山頂、山的高處和躺在地上;不要站在大樹下、樹林邊或草垛旁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樓、煙囪、電線桿行走;不要穿著被雨淋濕衣服趕路;不要在開闊的水面游泳、劃船,應盡快離開水面或稻田;不要靠近金屬物體;不要站在避雷針附近;不要打傘、將手錶眼鏡等金屬物品摘掉,關掉手機。在戶外還應該注意電波侵入的危險,要離開電力線、電話線、廣播線、電視天線等各種導體,以防這些線路對人體的再次放電,離開距離最好在1.5米以上。另外,在室內,還應該關好門窗,避免過堂風,以防球形雷進入室內傷人。
5.2建築物防雷措施
建築物一定要安設避雷針,定期檢查電阻。
6、防洪渡汛應急預案
6.1組織機構及職責
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現場總指揮:項目經理×××,是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第一責任人,負責對項目突發的洪災事件的應急響應,負責搶險隊的調配和實施應急預案。
現場副總指揮:由副經理經理××、總工×××組成。負責人員、機械設備的投入調配、重要物資的疏散和組織救護工作。
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安質部。主要職責許可權是:負責通訊、工作聯絡,值班電話:……,聯系人:×××。
6.2應急重點
重點部位:××隧道進口端,××隧道出口端鋼筋加工區,火工產品庫、水泥庫。
雨季時節,深入了解當地水文情況。
6.3汛期施工安排及施工措施
根據項目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結合汛期特點,制定汛期的主要施工措施應包括:
加強汛期安全檢查制度,邊仰坡開挖後及時支護、對邊仰坡、高填方進行全面監測,防止塌方。
隧洞頂修築截、排水溝,加強對洞頂危石的清理和防護。
加強對施工場地內泄水洞的疏通和修整,防止泥石流發生,搞好棄土場邊坡防護、截排水溝修築以及沿線的高填方施工。
各施工點安排專人值班,在汛期保證與領導小組的通訊暢通,做到及時通知、及時處理。
及時和當地氣象局的聯系,派專人收集天氣和水文信息資料,並及時向防洪搶險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匯報。
6.4應急措施
報警:先發現洪水災害的人員,應立即報警(電話或口頭)並採取相應的搶險措施。
接警處置: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後,立即啟動防洪搶險應急預案,迅速展開工作,並將情況立即報告重慶煤礦建設第五工程處應急指揮中心。
人員准備:項目部按行政編制組建項目部搶險隊,各施工隊成立一支搶險分隊作為後備力量,主要維護治安秩序、物資疏散和人員轉移,搶救危重傷員工作。
安全疏散:事故發生時,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將遇險人員和物資疏散至安全地帶。對傷員進行救助。對現場立即進行檢查,對已損毀的建築物做出預見性判斷,避免危險的建築物危險部份對人員造成新的傷害,消除仍然存在的危險。
傷員急救:事故發生時,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立即通知×××衛生院急救,組織現場搶險隊趕赴事故現場,以解決搶救傷員的急需。
通信聯絡:使用行動電話或其它必要的方式進行聯絡。領導小組成員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所有防汛隊伍成員隨叫隨到。
6.5調查處理
事故發生後,項目部立即成立事故調查小組,進行事故調查,確定事故的損失情況,向處領導提供客觀依據和意見,按相關規定處理。
防洪渡汛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公示牌
組長 ××× ……… 火災報警電話 119
副組長 ××× ……… 急救電話 120
××× ……… 治安報警電話 110
成員 安質部、工程部、綜合部、各作業隊隊長等
值班車輛 ××× ……… 渝A ××××
××縣人民醫院電話 ……… ××通道指揮部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