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通貨膨脹的治理

通貨膨脹的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5 15:24:21

❶ 如何治理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治理(論述)

(一) 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
由於通貨膨脹的一個直接原因在於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因此當經濟運行中出現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時,政府往往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抑制過旺的總需求。
1.緊縮性貨幣政策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減少貨幣發行來降低流通中的貨幣量來抑制通貨膨脹。
運用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
一是降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
二是提高利率。
2.緊縮性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政府支出和增加財政收入來抑制通貨膨脹。
運用財政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增加稅收,使企業和個人的利潤和收入減少,從而使其投資和消費支出減少;
二是削減政府的財政支出,以消除財政赤字、平衡預算,從而消除通貨膨脹的隱患;
三是減少政府轉移支付,減少社會福利開支,從而起到抑制個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收入政策指通過限制提高工資和獲取壟斷利潤,控制一般物價的上漲幅度。
這種抑制性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工資、價格管制。即由政府頒布法令,強行規定工資、物價的上漲幅度,甚至暫時凍結工資和物價。工資、價格管制通常採用道義勸告和指導、凍結工資等手段進行。
(2)利潤管制。利潤管制是指政府強行限制大企業或壟斷性行業的利潤,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三)收入指數化政策(減輕通脹的分配效應)
收入指數化政策又稱指數聯動政策,指對貨幣性契約訂立物價指數條款,讓工資、利息、證券收益以及其他收益部分地或全部地與物價指數相聯系,使各種收入隨物價指數的升降而升降。

我國治理通貨膨脹的綜合性措施(論述)
一、貨幣政策手段
2006~2007 年央行頻繁運用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治理通脹。
1.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央行先後提高准備金率15 次,僅2007年就達到10 次,存款准備金率從年初的9%提高到年底的14.5%。2008 年上半年又先後5 次調高存款准備金率,6 月份上調至17.5%。
2.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從2006 年4月28 日到2007 年12 月8 日8 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僅2007 年一年就先後9 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2007 年初的2.52%上調至4.14%,累計上調1.62 個百分點;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6.12%上調至年末的7.47%,累計上調1.35 個百分點。
3.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自2003 年4 月啟動發行央行票據以來,發行量就逐年擴大。2005~2007 年每年累計發行央行票據數額分別為2.79 萬億元、3.65 萬億元、4.07 萬億元。
4.運用窗口指導等間接調控手段。央行還運用窗口指導等間接調控手段,調節貨幣供求,穩定物價上漲。央行頻繁的加息行為反映了其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取向。
5.結果遺憾的是央行採取的以調高存款准備金率和利率為代表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並沒有明顯降低貨幣供給量的增長速度。數據顯示,2007 年5 月至2008 年8 月,廣義貨幣量M2增速仍然高位運行。我國延續多年的「高通脹,高增長」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
6.調整不到位的原因:主要還是對這次通貨膨脹的成因沒有看清。此次通貨膨脹並不是簡單的成本推動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成本推動的作用,也有結構性特徵,而且還有國際輸入型通貨膨脹的新特點。使用單一的「數量型」政策工具難以解決各目標,同時證明了主要用於調控短期需求的貨幣政策工具對綜合型通貨膨脹的治理效果不佳。
二、匯率政策手段
1.國際熱錢流入的原因: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是導致國際熱錢流入的重要原因。這些熱錢的進入,一方面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可利用資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機的可能性,帶來了更大不確定性。當務之急就是要改革我國的匯率制度。
2.改變以往盯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形成機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匯率形成機制。在此次經濟危機中,美國採取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貨幣供應量不斷增長,美元貶值,我國龐大的以美元標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大幅縮水。因此,我國應改變以往盯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形成機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匯率形成機制,例如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機制。
3.「小幅快跑」可以嘗試。有關學者提出人民幣匯率改革進度必須在穩步上升的前提下,加快升值節奏,人民幣升值既要改變一開始的「小幅慢走」,又不能跑得太快,「小幅快跑」是可以嘗試的新措施。我國需要繼續深化匯率管理體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我國政府也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4.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這也是匯率政策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國長期實行單一的匯率機制,在此次危機來臨時顯現出其不足。因此,需要改變匯率一味的單一升值趨勢,在特定情況下允許匯率在合理的區間上下波動,增加匯率的靈活性。例如,當國際經濟環境不佳時,我們可以採取適當貶值的手段。
5. 「超主權貨幣」。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權貨幣」的觀點,他希望IMF 能進一步擴大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三、財政政策手段
1.財政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時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 年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央採用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手段成效有限,貨幣發行量仍高於經濟需求的貨幣量,但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卻更加有效。財政政策不僅可以調節需求,對供給方面也能產生影響,而且財政政策較少受到外部經濟的影響,政策扭曲效果較小。
2.此次通貨膨脹中農產品漲價是重要原因,這就需要政府提高價格管制能力,尤其要從根本上穩定農產品價格。四個方面:
(1)繼續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生產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通過關稅手段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保證國內的糧食供應穩定;
(3)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用科技手段不斷改造傳統農業,使之規模化、機械化,真正實現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
(4)改革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政府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和優惠力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3.政府應加強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4.政府需要運用稅收和轉移支付手段,給予企業和居民各項財政補貼。
針對國際收支盈餘增長過快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可以採取降低出口退稅率,對國內稀缺的生產要素加征出口關稅,減少出口。進一步削減進口關稅,給予企業進口補貼,擴大進口,使貿易不平衡問題得以緩解。
對於流進我國的熱錢,可以採取徵收托賓稅的辦法,防止資本市場膨脹帶來的通貨膨脹,穩定匯率和減少資本賬戶盈餘。
針對成本和結構型通貨膨脹,財政政策要適時擴大增值稅轉型試點范圍,降低企業稅率,同時對受到通貨膨脹影響較大的企業,如糧油麵、石油、電力等給予財政補貼,以減輕這些企業由於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
5.通貨膨脹還會對居民產生財富效應,尤其對低收入者的影響最大。在治理通貨膨脹的過程中,政府要把財政支出不斷地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財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這不僅有利於保障社會公平,而且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有好又快發展。

❷ 3. 如何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一般是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來達到目的的。

通貨膨脹可以採取提升銀行存款利率等手段來治理,如下:
(一) 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
由於通貨膨脹的一個直接原因在於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因此當經濟運行中出現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時,政府往往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抑制過旺的總需求。
1.緊縮性貨幣政策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減少貨幣發行來降低流通中的貨幣量來抑制通貨膨脹。
運用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
一是降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
二是提高利率。
2.緊縮性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政府支出和增加財政收入來抑制通貨膨脹。
運用財政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增加稅收,使企業和個人的利潤和收入減少,從而使其投資和消費支出減少;
二是削減政府的財政支出,以消除財政赤字、平衡預算,從而消除通貨膨脹的隱患;
三是減少政府轉移支付,減少社會福利開支,從而起到抑制個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收入政策指通過限制提高工資和獲取壟斷利潤,控制一般物價的上漲幅度。
這種抑制性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工資、價格管制。即由政府頒布法令,強行規定工資、物價的上漲幅度,甚至暫時凍結工資和物價。工資、價格管制通常採用道義勸告和指導、凍結工資等手段進行。
(2)利潤管制。利潤管制是指政府強行限制大企業或壟斷性行業的利潤,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三)收入指數化政策(減輕通脹的分配效應)
收入指數化政策又稱指數聯動政策,指對貨幣性契約訂立物價指數條款,讓工資、利息、證券收益以及其他收益部分地或全部地與物價指數相聯系,使各種收入隨物價指數的升降而升降。

現階段中國通貨緊縮比較少見,治理手段如下:
(一)寬松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二)寬松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三)結構性調整
對由於某些行業的產品或某個層次的商品生產絕對過剩引發的通貨緊縮,一般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四)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❸ 通貨膨脹如何治理

國家中央銀行,如聯准會,可經由設定利率及其他貨幣政策來有力地影響通貨膨脹率。高利率(及資金需求成長遲緩)為央行反通脹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
然而,不同國家的央行對控制通貨膨脹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說,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對稱性通貨膨脹目標,而有些僅在通貨膨脹率過高時加以控制。歐洲中央銀行因在面對高失業率時採行後者而受指責。
貨幣主義者著重經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資金供給來提高利率。凱恩斯主義者則著重於經由增稅或降低政府開支等財政手段來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對金融政策的解釋部分來自羅伯特·索羅對日用品價格上漲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給學派所主張的抵抗通貨膨脹方法為:固定貨幣與黃金等固定參考物的兌換率,或降低浮動貨幣結構中的邊際稅率以鼓勵形成資本。所有這些政策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達成。
另一種方法為直接控制薪資與物價(參見工資議價,incomes policies)。美國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森主政下,曾試驗過這種方法。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政策與刺激需求面同時實施。故供給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潛在產出)與需求增長產生沖突。經濟學家一般視物價控制為不良作法,因其助長短缺、降低生產品質,從而扭曲經濟運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經濟嚴重衰退導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戰時通貨膨脹的情形下,這樣的代價或許值得。
實際上,物價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貨膨脹而使經濟衰退更具影響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業率),而經濟衰退可在需求高漲時防止物價因控制產生歪曲。
來自: 維基網路

(1)控制貨幣供應量。由於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因此,治理通貨膨脹的一個最基本的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穩定幣值以穩定物價。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投放,保持適度的信貸規模,由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有效地調控貨幣信用總量,將貨幣供應量控制在與客觀需求量相適應的水平上。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治理通貨膨脹僅僅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各次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對症下葯。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關鍵。各國對於社會總需求的調節和控制,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 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壓縮財政支出,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財政。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採取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總量的措施。採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兩條很重要的途徑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過快增長,以此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人手:一方面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總供給。二者不可偏廢。若一味控制總需求而不著力於增加總供給,將影響經濟增長,只能在低水平上實現均衡,最終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貨膨脹的代價而前功盡棄。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一般來說,增加有效供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人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醫治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給、調整結構之外,還有一些 諸如限價、減稅、指數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
來源: 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和對策,相應解決辦法及歷史數據收集_網路文庫

❹ 簡述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成因: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脹):總需求的增長速度超出了內經濟潛在生產能力而形
成的容通脹。
2)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脹):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總供給
沖擊。
3)經濟結構的特點引起(結構性通脹):這里會存在一個「看齊」問題,往往那些
效率低,逐漸衰弱的部門在工資水平,產品價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發展
的部門看齊,進行攀比,這種缺乏相應生產成果基礎的價格與工資的上漲如果在
越來越多的部門行業中蔓延開來,將導致結構型通脹。
4)國際經濟傳導(輸入型通脹):會導致所謂的輸入型通脹,也就是我們說的北歐
模型。主要是指國外的通脹通過國際經濟傳導引起本國總體價格水平上漲。

治理方法:
1)財政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常表現為減少財政支出,增加財政收入(減少政
府購買、轉移支付;增加稅收,提高所得稅率等)
2)貨幣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常表現為①央行的正回購(融資)②提高法定準
備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貼現率等

❺ 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成因:
來1)需求拉自上(需求拉上型通脹):總需求的增長速度超出了經濟潛在生產能力而形
成的通脹。
2)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脹):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總供給
沖擊。
3)經濟結構的特點引起(結構性通脹):這里會存在一個「看齊」問題,往往那些
效率低,逐漸衰弱的部門在工資水平,產品價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發展
的部門看齊,進行攀比,這種缺乏相應生產成果基礎的價格與工資的上漲如果在
越來越多的部門行業中蔓延開來,將導致結構型通脹。
4)國際經濟傳導(輸入型通脹):會導致所謂的輸入型通脹,也就是我們說的北歐
模型。主要是指國外的通脹通過國際經濟傳導引起本國總體價格水平上漲。

治理方法:
1)財政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常表現為減少財政支出,增加財政收入(減少政
府購買、轉移支付;增加稅收,提高所得稅率等)
2)貨幣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常表現為①央行的正回購(融資)②提高法定準
備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貼現率等

❻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治理通貨膨脹的辦法有哪些

治理抄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襲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6)通貨膨脹的治理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原因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❼ 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和 治理對策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動。即由於提高工資或市場壟斷力量提高生產要素價格致使生產成本增加而引發通貨膨脹。其中,由於提高工資而引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工資推動,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壟斷而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利潤推動。③結構失調。即由於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通貨膨脹。我國由於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經濟結構失調問題,因而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在我國也時有發生。④供給不足。即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相對不足而引起通貨膨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發生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商品供給嚴重匱乏而致。⑤預期不當。即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由於人們對通貨膨脹預期不當(對未來通貨膨脹的走勢過於悲觀)而引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⑥體制因素。由於體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以上是通貨膨脹的幾種主要成因。應該注意的是,對於某一次具體的通貨膨脹,其成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因此需要綜合全面的分析。
治理通貨膨脹的主要對策
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諸多不利影響,對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有破壞性作用,因此,一旦發生了通貨膨脹,必須下決心及時治理。這種治理應該是多方面綜合進行的。
(1)控制貨幣供應量。由於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因此,治理通貨膨脹的一個最基本的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穩定幣值以穩定物價。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投放,保持適度的信貸規模,由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有效地調控貨幣信用總量,將貨幣供應量控制在與客觀需求量相適應的水平上。(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治理通貨膨脹僅僅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各次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對症下葯。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關鍵。各國對於社會總需求的調節和控制,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壓縮財政支出,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財政。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採取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總量的措施。採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兩條很重要的途徑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過快增長,以此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人手:一方面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總供給。二者不可偏廢。若一味控制總需求而不著力於增加總供給,將影響經濟增長,只能在低水平上實現均衡,最終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貨膨脹的代價而前功盡棄。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一般來說,增加有效供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人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4)醫治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給、調整結構之外,還有一些諸如限價、減稅、指數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
總之,通貨膨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經濟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根據原因採取不同的治理對策,對症下葯。這種對症下葯,並不是簡單地根據原因分析一一對應,也不能機械僵化地照搬別人或自己以往的經驗。而且對症下葯也要以某一方案為主或優先,同時結合其他治理方案綜合進行。也就是說,治理通貨膨脹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❽ 治理通貨膨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反通貨膨脹
國家中央銀行,如美聯儲,可經由設定利率及其他貨幣政策來有力地影響通貨膨脹率。高利率(及資金需求成長遲緩)為央行反通脹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
然而,不同國家的央行對控制通貨膨脹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說,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對稱性通貨膨脹目標,而有些僅在通貨膨脹率過高時加以控制。歐洲中央銀行因在面對高失業率時採行後者而受指責。
貨幣主義者著重經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資金供給來提高利率。凱恩斯主義者則著重於經由增稅或降低政府開支等財政手段來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對金融政策的解釋部分來自羅伯特•索羅對日用品價格上漲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給學派所主張的抵抗通貨膨脹方法為:固定貨幣與黃金等固定參考物的兌換率,或降低浮動貨幣結構中的邊際稅率以鼓勵形成資本。所有這些政策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達成。
另一種方法為直接控制薪資與物價(參見工資議價,incomes policies)。美國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試驗過這種方法。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政策與刺激需求面同時實施。故供給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潛在產出)與需求增長產生沖突。經濟學家一般視物價控制為不良作法,因其助長短缺、降低生產品質,從而扭曲經濟運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經濟嚴重衰退導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戰時通貨膨脹的情形下,這樣的代價或許值得。
實際上,物價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貨膨脹而使經濟衰退更具影響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業率),而經濟衰退可在需求高漲時防止物價因控制產生歪曲。

或者簡單來說,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由於直接或間接影響通脹的因素有很多,針對每一點或每一種組合其實都有相應的一系列策略。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