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草廈子整治

草廈子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1-25 01:07:07

A. 五百年後地球被保護的作文

啊!那美麗的地球,藍白色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地球上快樂的生活著……

隨著人類無限的奢望,地球慢慢的衰弱,美麗的地球,將不屬於我們了。你看,馬路邊的高樓大廈雖然已經拔地而起,但馬路上的垃圾卻數不勝數。這時,一位年輕人剛吃完香蕉,就把香蕉皮扔到地下,唉!要是一位老爺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了,那~後果不堪設想。走進農貿市場,裡面臟兮兮的,滿地都是污水,人們來來往往,污水就被帶到了馬路上。賣菜的吆喝著,買菜的講著價,裡面一片喧嘩。走出來,就瞧見到處都是塑料袋,地上、空中、太陽傘上……都可見塑料娃娃的身影。人們從來不把塑料袋撿起來,不小心飄到空中了,也不管,還真是「默默無聞」啊!走進樹林,我看見美麗、高大的樹,芬芳飄香的花,茁壯成長的草,快樂嬉戲的鳥,飄飄然然的落葉,樹林里洋溢著歡悅的氣氛。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天,一些貪財的人們手拿斧頭,來到了樹林里。他們要做什麼呢?啊!只見,他們費力地砍著樹。老樹、幼樹們都遭到不幸,都喪失了生命。他們砍伐完後,就拿到市場上去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兒失去了樹,就沒有落葉為它施肥。草兒呢?沒有了大樹,就沒有為它遮擋風雨的大傘。鳥兒失去了大樹,就沒有一個舒適的家。地球,我們美麗的家園,它,將離我們遠去。由於我們的奢望,地球在不久會滅亡。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破壞了,就沒有一個安定的家,甚至會面臨死亡……
地球,現在正漸漸 消失,在不久後的將來,太陽系裡就再也沒有地球了。但,只要我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上的生物,拯救地球還是有可能的。讓我們拯救地球;讓我們熱愛地球;讓我們把這個美麗的家園建設的更美好

B. 老哈河的污染源是什麼如何治理

我也是老哈河邊上的。
老哈河都幹了,談不上污染呀?現在河套都是沙土。有點水,那也是造紙廠、制葯廠排放出來的紅褐色的污水。在紅山腳下有那麼一些。

C. 以小草為主題的保護環境的作文500字

我驚奇於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它沒有鮮花的美麗,也沒有樹木的高大與挺拔,但它有默默無聞、甘願奉獻的精神,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生命力。它甘願用身體來裝扮世界,小草比牡丹更高貴,比荷花更高尚。它葳蕤於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即使被人們遺忘的角落,坑坑窪窪,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頑強的生長,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吹打。它僅憑著薄瘠的黃土,與命運搏鬥,同頑石爭雄,經過頑強的奮斗,終於帶著希望,露面於光明世界。

小草的內心世界幾乎是封閉的,它從來不需要為外形的美醜而心煩。它所關心的是自己要設法活下去,為此必須和惡劣的環境博斗,以便長出堅韌的身軀,爭得陽光的照耀,得到更多的養分。

在城市裡,能夠讓長草升長的地方,便只有草坪和路樹下。在草坪里,鮮活的小草經常被人為地修整得齊齊的,只保留短短的一片草莖,僵硬呆板,小草完全沒有了自由。看到這樣的草坪,有時心中甚至會有一絲被強迫的憤怒,實在為小草心疼。

小草給人們很深的啟示。它的生命雖然只有一年,但它們活一天就會奮斗一下,遭到踐踏挺直腰板,死過一茬再度復生,拚死掙扎,絕無怨言。我不是小草,聽不到小草的心聲,所以我無法感知小草的情感,也無法妄論小草的痛苦。但小草的頑強精神卻一直激勵著我,激勵著我們中華民族。看古今有多少有志之士,情願做小草,甘願烈火燒。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著挫折與失敗的考驗,為振興中華而默默無聞的貢獻出青春與力量。

我愛小草,愛它的頑強,更愛與它一樣頑強的中華兒女

D. 先發展後治理

生態系統的負載定額規律

任何生態環境的生產力通常都有一個大致的上限,這種上限是由生物物種的自身特徵及其可以利用的能量和其他資源決定的,每一生態系統對任何生物物種的壓力也有一定的極限,超過這一極限就會引起系統的損傷和破壞。認識這一規律,要求人們在排放污染物時要考慮環境的自凈能力,砍伐樹木、採集葯材、捕魚狩獵要注意動植物的再生能力。

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平衡圖

生態平衡指的是生態系統中,通過生物鏈和其它自然因素來維系的一種平衡狀態,它包括兩方面的穩定:
1)生物種類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
2)非生物環境條件(如:空氣、陽光、水、土壤等)相對穩定。

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比如,一個生物種群中的個體會不斷死亡和新生,但從總體上看,整個種群數量沒有劇烈變化,因此系統保持相對穩定。
生態系統一旦失去平衡,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連鎖性後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國曾發起把麻雀作為四害來消滅的運動。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殺之後的幾年裡,卻出現了嚴重的蟲災,使農業生產受到巨大的損失。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蟲子。麻雀被消滅了,天敵沒有了,蟲子就大量繁殖起來。結果出現蟲災暴發,引起農田絕收的慘痛後果。

生態平衡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絕不要輕易去干預大自然,引起這個平衡被打破。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干 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 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 相對平穩。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 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范圍內來回變化。 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 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生 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 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對污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凈能力, 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 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 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 子。 一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響超出這個限度,生態 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就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結構上的變化,比如一些 物種的種群規模發生劇烈變化,另一些物種則可能消失,也可能產生新的物 種。但變化總的結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這種超 限度的影響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是長遠性的,生態系統重新回到和原來相 當的狀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就是生態平衡 的破壞。作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目前已經超過自然 力量,而且主要是負面影響,成為破壞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人類對生物圈 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 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 種影響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 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 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污染和毒害了生 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 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構建和諧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拜自然為師,循自然之道,從自然界中學習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人與自然的和諧 需要三種態度

胡錦濤同志關於和諧社會的權威論述中,談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的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應有之意。那麼,如何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呢?我們認為,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繫上,應倡導三種態度。

倡導一種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倫理態度。我們必須意識到,自然環境不是我們慾望的函數,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有一條永遠割不斷的臍帶,當我們從自然母體中汲取營養而創造文明時,我們不要忘記自然母親的恩德,更不能做一個以怨報德的不孝子孫。人不過是自然之子,我們無時無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們的生存無不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如土壤、空氣、水、氣候、森林、草原和各類動植物,對我們來說都是生死攸關。我們的命運與大自然的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就如同心靈和軀體一樣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不能再以一個征服者的面目對自然發號施令,而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調節者。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實現這一角色的轉換不僅需要外在的法律強制,更需要我們的良知和內在的道德力量。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倫理學,以便為我們適應這種新的角色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

倡導一種拜自然為師、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態度。縱觀許多古文明的興衰,我們發現,這些文明之所以從強盛走向衰落,是因為他們在文明發展過程中很少或根本沒有遵循生態規律,對自然界肆意開發和掠奪,從而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崩潰,最終釀成文明的衰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如此,瑪雅文明如此,哈巴拉文明也如此。

直至今天,我們仍未從中汲取應有的教訓,甚至採用更加強大的手段破壞著更大范圍的生態系統。如果說,過去的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壞的只是局部的生態系統,最終導致一個區域性的文明衰敗;那麼現在的工業文明破壞的則是整個地球生態系統。難以設想,一個失衡的地球怎麼能夠支撐起一座龐大的文明大廈呢?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拜自然為師,循自然之道,從自然界中學習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之道。我們不要過度迷戀人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信條,實際上,現存的環境問題往往是我們對自然無知或知之甚少的結果,它的最終解決需要我們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去發現和掌握生態規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倡導一種保護自然、拯救自然的實踐態度。幾千年來,文明人足跡所過之處常常留下一片沙漠,這是文明的悲劇。人類在不斷吞噬自然的軀體,同時也在品嘗自己所釀造的苦酒。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能領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有數據顯示,全球氣溫自1800年以來一直緩慢上升,20世紀是過去600年間最熱的一個世紀。如果我們再不改變自己的行為,在自然界面前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數百年後,巨大的熱浪將會席捲地球每一個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將會融化得無影無蹤。到那個時候,也許泰坦尼克號的悲劇不會重演,但更為嚴重的全球性的悲劇將會不期而至。面對如此前景,我們必須以人類的良知、遠見和氣魄,採取堅實的行動,來彌補我們的前人以及我們自己對自然所犯下的過錯。保護自然,修復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應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忻晶媒體)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就是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協調。我國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這既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也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特徵的一種新認識。

●保持平衡與協調 走持續發展之路

央視《焦點訪談》曾播過一期使人震撼的節目《難圓綠色夢》。片中,幾十年栽樹治沙的老人徐治民在內蒙古園子塔拉培育了6000畝防護林,治理了一片荒漠。然而,村民分戶承包防護林後,卻無限度地砍樹蓋房、伐林賣錢,鬱郁蔥蔥的防護林短短幾年即被砍伐一空。無知的人們使綠洲淪為沙漠,再沒有森林帶來的風調雨順。風沙漫卷,莊稼乾枯,大自然留給他們的只能是離鄉背井的苦痛教訓。這部電視片不僅呼喚那片消失掉的防護林,更感召人們淡忘了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知。

觀罷此片,感慨良久。難圓的又豈止是人們的綠色夢!淡水夢、糧食夢、新鮮空氣夢、好氣候夢……太多的曾在大

自然尋常見到的東西,如今只存在人們懷念的舊夢之中。「曾經有一個美好的環境擺在人類面前,人類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歷史上不乏其例。總結幾千年來很多文明,常常是繁盛興起而落得個荒涼結局,究其原因,大多因為那裡的人們在發展文明時,很少或根本沒有遵循自然規律,對資源肆意開發和掠奪,從而導致生態系統崩潰,最終釀成文明衰敗。小的文明部落如此,人類整體生活亦然。如果上天再給人類一次機會的話,人們是否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呢?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就是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面,某些動物做得比人類要睿智得多。作家姜戎在《狼圖騰》小說中為我們描述了蒙古草原狼的生活景況,一則關於狼捕食的細節著實值得人們感念:以狍子肉為美食的狼在發現一窩狍子時,它們即使沒有吃飽也不會將狍子「趕盡殺絕」,總是留著幾只小狍子讓其存活下來。或許在狼簡單的大腦里已經意識到:如果食物鏈不再延續下去,等待它們的將是生存的危機。為了自己的明天依然過著足實的生活,狼群努力維系著與自然生物的和諧關系。狼且如此,何況人乎!

其實,與自然的關系古人早已有所認識。我國傳統哲學中有不少關於人與自然的論述,教育人們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界影響較小的情況下,古人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與「人為」的相通、相類和統一。這種樸素的「天人合一」的觀點使古人與自然形成了親近和諧的關系。

如今,我們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觀,不是對遙遠過去的簡單重復和回歸,而是自然意識的全面發展和升華,是基於對自然規律的更深理解和把握,更是基於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和渴望。我國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這既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也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特徵的一種新認識。具體來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指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度統一狀態。其中,生態良好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前提和保證,能夠從根本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當前,在人類對自然規律掌握仍然有限的情況下,需要慎重處理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應該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的調節者,從而與自然達到和諧的境界。雖然某些對人類不利的自然因素(如洪水、乾旱、風暴、地震、海嘯等)從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不以我們意志而改變;但對於此類自然問題,人類可以採取一些有力措施,從而減少它的消極影響和

破壞力,使自己得以更好地生存。只要人們能夠正確認識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護自然,自然就能夠成為人類的摯友,為人類謀福利、創幸福,讓人類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胸襟和優美環境。

「風物長宜放眼量」,保護了整個自然界,歸根到底還是保護了人類自身。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和諧社會各種關系中非常重要的關系。只有人與自然和諧了,才能從根本上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因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平 傳媒大學)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運用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聯結的原理,要求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因為沒有離開同一性的純粹的斗爭性,斗爭性總是和同一性相聯結。

●人與自然和諧的理論基礎

可持續發展水利思路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總結多年治水經驗與教訓得出的結論,反映了時代的特徵和實踐的要求,是從實踐中得出的真知。那麼,這一結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搞清楚其理論基礎,對於加深理解這一思路的內涵和指導其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提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規律。這一規律告訴我們,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的內部都包含著相互關聯、相互排斥的兩個方面,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雙方包含著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趨勢,又存在著相互離異、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

人與自然共處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體中,人類的繁衍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必須以大自然為依託,利用自然;同時又必須改造自然,讓大自然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人與自然的這種對立面的同一和斗爭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怎樣把握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呢?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認識具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二者的相互關系。辯證法要求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聯結,就必然導致形而上學的錯誤。只承認同一,在絕對的同一中思維,或只承認對立,在絕對的對立中思維,都違背了客觀世界的矛盾性。

我們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很多方面過多地強調了人與自然的斗爭性,片面地強調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思想長期以來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也導致了水利建設幾十年中「與水斗其樂無窮」,忽視了人與水的同一性。人類一味地與大自然斗下去的結果使矛盾轉化,即由自然對人類的侵害轉化為人類對自然的侵害,使人類終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自食其惡果。如氣溫升高、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等一系列自然系統的失衡,無一不是人們與大自然過度斗爭的惡果。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運用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聯結的原理,要求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因為沒有離開同一性的純粹的斗爭性,斗爭性總是和同一性相聯結。因此,人與自然的斗爭是同一體內部的斗爭,是同一之中的斗爭,是在保證自然資源為人類永續利用的前提下興水利、除水害。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和諧相處不等於沒有斗爭,因為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沒有人與水的斗爭也就沒有

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只有正確處理人與水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才能真正使水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從而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李晶 水務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不能走國外「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應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大自然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尊重自然規律 營造和諧環境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是以巨大的環境和資源代價換來了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以征服自然為目的,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物質財富的增長為動力的傳統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轉化為毀害人類自身的力量,人類在征服自然的同時卻變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對象。的確,人們從世紀性洪水的咆哮和乾旱的肆虐,以及席捲華夏大地沙塵暴的喧囂中,分明感悟到大自然正向人類宣戰。盡管,每次自然災害在我們面前,都被眾志成城的我們所戰勝。但這種勝利所昭示的只是在面臨生死之交,一種同舟共濟、奮力拚搏的民族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只是將災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種自救。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應是冷靜地反思一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思忖一下,如何去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諄諄告誡人們要充分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不要去做破壞自然環境的蠢事。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對我們進行報復……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絕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kk相反地,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

我們早已習慣以無法阻擋的霸氣統治和主宰著地球,國人何以不能勝天?可是,「今天不為長江憂,明天便為中國哭。」滔滔不絕的洪水,滿天飛揚的沙塵暴,連綿不斷的自然災害,是大自然對人類無限制索取的報復。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能承載的人口數極限是17億左右,國人的人口生產離這個極限不需要20年,到那時我們無論怎樣地圍海造田、開山墾田,可耕種的土地和糧食增長都將被過分增長的人口所抵消。土地、森林、江河、山陵、湖泊在人口的重壓下,就要發出難以承受的呻吟。

科學的發展觀要求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在經濟建設中遏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有識之士們的共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不能走國外「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應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大自然更好地造福於人類。當無情的自然災害吞沒了國人的生命、房屋、牲畜和莊稼,我們會不會意識到這是大自然向我們人類發出的警告?能不能深刻地反思一下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每當我們利令智昏、盲目自大地奴役自然、虐待地球的時候,能不能想到我們得到的將是滅頂之災。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依賴全民族環境意識的培養和加強,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風尚,並內化為自身的文化觀念。人類啊,還是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歷史潮流,做天人相諧的地球之子吧!那樣我們自身和我們子孫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吳學安 司法局)

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必須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和諧則發展,不和諧則變異,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這就需要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天人合一」的協調發展理念。

●珍惜生存環境 實現「天人合一」

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的工業文明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福音。但科學技術又是一把雙刃劍,它既開辟了通向天堂之路,也可打開地獄之門。人類為了滿足無限增長的物質欲求,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物質利益的最大化,濫用科學技術向大自然瘋狂掠奪和索取,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的浪費。環境污染、生態惡化、資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種快速滅絕等問題日趨嚴重,人和自然的關系有走向對抗和分裂的危險。

在永遠逝去的20世紀最後10年裡,國內發生了幾件震撼國人的事情:1999年黃河斷流13次,斷流持續時間226天,最長一次斷流河段704公里;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洪水災害造成損失最大的一次;淮河全流域性污染;沙塵暴越演越烈,而且范圍更大,來勢更猛。這一切一切,無不給國人敲響了一次次警鍾。

盡管人類在過去的歲月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許多行為與自然規律相悖,自己將自己推向尷尬的境地。而值得慶幸的是,人們終於在大自然的警告下清醒過來,痛定思痛,開始檢點自己的行為。經過認真思考,人們才意識到人類原來也可以換一種活法:

首先,提高人口質量是人類生存的關鍵。人口的高質量增長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和資源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終極因素。所以,高素質的人口是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其次,環境治理與保護並重,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治理投資是執行基本國策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保證。

第三,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科技進步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對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社會進步有著重要作用。

第四,消除貧困。貧困和環境污染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貧困會使人們產生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貧困也是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重大障礙。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努力建設小康社會,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起來,是消除貧困的有效途徑。

第五,公眾參與。促進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和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公眾作為參加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體,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扮有重要的角色。

第六,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極度復雜、時空尺度廣闊、開放的「自然———經濟———社會」系統工程。正確處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必須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和諧則發展,不和諧則變異,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面對諸多生存危機,人類只有回歸自然,才能走出困境。這就需要進一步開發人與自然更加自覺的和諧狀態,重新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重新反思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天人合一」的協調發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E. 杭州草營巷介紹

草營巷位於拱墅區,北靠信義坊特色商業街,東起湖墅南路,西至莫干山路,全長520米。草營巷一帶在古時草很多,有半人高,曾經駐扎兵營,這里的草用來喂馬,故由此而得名。

草營巷裡曾經有過一座庵、一座法雲寺和一座元帥廟,當年香火很旺。法雲寺據說在清朝年間建成,來燒香的人很多,當時的名氣和香積寺一樣大。法雲寺的左邊是元帥廟,據民間傳說,歷史上草營巷內居住著一位姓溫的元帥,他英勇善戰,深愛士兵,愛民如子,對貧苦百姓樂善好施。他去世後,草營巷百姓為紀念他,在巷內修建了一座溫元帥廟,平時香火十分旺盛。每逢農歷五月十八,都要舉辦一次溫元帥廟會,場面十分熱鬧。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草營巷是一條鋪著石板的小巷,巷口窄,巷尾寬。解放前肖大隆剪刀店開在巷的左邊,房子有高高的風火牆。景福百貨店開在巷口的右邊。巷子中間有幾座築著高高風火牆的二層磚木結構老屋,依河而建。

改革開放以來,杭城變化日新月異,隨著湖墅南路的拓寬,草營巷也面貌一新。昔日的河道恢復了清清的河水,河岸邊樹起了一幢幢整齊寬敞的高樓大廈,歸錦、草營、露亭三橋亭亭玉立地橫跨在餘杭塘河上。巷口新建了拱墅區文化館,為人們提供了娛樂休閑的場所。

2005年,草營巷定位為特色類改善項目,重點是對道路南側店招店牌和建築立面進行整治,使沿街住宅與古色古香的信義坊商業建築群,在色調上協調一致融為一體。同時,通過更換人行道路面,改善道路照明,調整綠化布局,改造美化圍牆,增設街頭公園和景觀小品等,彰顯草營巷蘊含的歷史文化,使信義坊周邊的人文、交通、景觀等公共資源進一步融合共享。

F. 河流的治理措施: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

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3、生物群落多樣性恢復

恢復生物群落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其對象包括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的恢復。按照河流生態系統整體恢復的理念確定生物群落恢復任務,難點在於如何選擇指示物種。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是把重點恢復瀕危、珍稀和特有生物物種以及保護和恢復重要生物資源。此外,還應加強土著物種的保護,防止生物入侵。

4、河流污染治理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過建設雨、污水管網,將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者人工濕地,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從而削減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總量。截污分流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問題,但實施難度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個部門,因此一般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輔助。

(6)草廈子整治擴展閱讀: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為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設施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減少洪災損失,促進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對農村河道進行整治已勢在必行。

通過河道整治使其城鎮、基礎設施等防洪標准有較大提高,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得到初步解決,為新農村建設、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共建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

為了實現江我國水系規劃總體目標,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盡快確定河網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澇規劃,全面提升片區河網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澇能力,創建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和管理體制,從而為加快推進我國的水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G. 生態不平衡的現象有哪些,幫我寫一兩個治理方案

1)大氣環境正在惡化。主要表現為:氣候災害增多、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應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沒的威脅; 大氣成分發生不利於人的變化,二氧化碳增加,緩解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濃度降低,地球兩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並在加大,還有多種有害於人類的成分也在增加。據1997年美國里奇國家實驗室的報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已增長了30%,甲烷增長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長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其濃度的增加導致氣溫升高 。
大氣圈中發生的這些變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噴發,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氣。但是人類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對大氣的污染更為嚴重。燒煤產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霧和酸雨,是大氣污染的突出表現。「殺人的煙霧」於1930年首次出現在比利時,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籠罩倫敦,煙霧中二氧化硫和粉塵的濃度,大大超過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計導致6000餘人死亡。這種記錄雖不多見,但污濁的空氣,普遍充斥於許多工礦區和城市的空間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氣,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強,現在人們把pH值低於5.6的雨水定為酸雨。它看起來與普通雨水無異,但所含酸性物質進入陸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森林的破壞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為酸雨記錄下來的pH值是5.9(純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還有2.1的記錄,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強了。說明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受到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厲害。由於含有污染物的大氣是在流動的,它可以飄洋過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國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國更不足奇。科學家測出,雲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氣體,有2/3是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工業區。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酸雨覆蓋面積急劇擴大,到1999年已成為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我國至今仍以煤為主要燃料,是大氣污染嚴重的一個原因。

大氣污染所帶來的損害,極其廣泛,許多時候並不表現為毒霧酸雨這類形式,但各種生物無不經常受其影響,對森林和農作物的損害尤為顯著。經常呼吸污濁的空氣,對人體的健康也是威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長期生活在被嚴重污染的大氣環境中,猶如慢性中毒。

大氣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濃度降低。科學家在1985年首次發現: 1984年9、10月間,南極上空的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較20世紀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擋過量的紫外線,造成這個保護生命的特殊圈層出現「空洞」,威脅著南極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1994年發現北極地區上空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也有減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紀60年代減少了25-30%。而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空洞還在擴大,1998年9月創下了面積最大達到2500萬Km2的歷史記錄。*

臭氧層為什麼會出現「空洞」?許多科學家認為,是使用氟利昂作製冷劑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結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復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盡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我國科學家新近提出,僅僅是氟利昂的作用還不夠,太陽風射來的粒子流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向地磁兩極集中,並破壞了那裡的臭氧分子,這才是主要原因。(楊學祥,1999)而無論如何,人為地將氯離子送進大氣,終是一種有害行為。

在大氣圈中,物質分布鬆散,運動快速,極微小的外來干擾,也可能就打破原來的平衡,因此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不可低估。

大氣中已經產生危害或被人們注意到的污染物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范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主要有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氫、氟化物、光化學氧化劑和微粒物質等。

(2)水圈污染嚴重

水圈中最大的問題是淡水資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持續發展的障礙(見第12章),而水圈被污染更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1999年舉辦「世界水日」之際,聯合國的專家發布,在當今的世界上,還有14億人在飲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過500萬人。在我國,經濟建設大發展後,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別的國家也是工業越發達,水的污染越嚴重。被污染的大氣經過流動擴散,可以很快稀釋沖談;被污染的水雖也可以流動,但常存在相對穩定的水體中。對以水為生的人和生物,影響長遠深刻。

造成水和水體污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業的發展,化肥、農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學製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發展到現今的危害程度。

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退水,常成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水中污染物包含金屬、非金屬物質和有機物,種類繁多,其中許多對人體有害甚至是劇毒 雖然經過人工處理可以將它凈化,但現在多是僅稍作處理,甚至是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體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俁市和新舄縣發生的水俁病,其原因是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汞經過生物食物鏈(硅藻-飛蛄-石斑魚-鱔魚)的逐漸富集,使鱔魚體內含汞量達10-20毫克每升(最高達50-60毫克每升),比原廢水中汞濃度高出1萬至10萬倍。當地居民捕食鱔魚等之後,汞在人體內積聚,以致造成中樞神經的嚴重損傷。水體污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污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體是傳染疾病的淵藪。水體污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污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體更是傳染疾病的淵藪。

絕大數河流最終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還是無害的物質都隨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輪破裂或沉沒,更在把能嚴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帶進海里。在一些地方,人們還向海里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寶盆和自凈池,有些人卻在把它當成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地中海,早已無漁業可言,很多物種已在此絕滅。我國的渤海由於周圍城市的擴大和工業的興起,也出現了這種發展趨勢,據監測部門在1998年報告,1995年時,渤海已有56%的面積被污染,比十年前擴大了一倍,而且還在擴大。河流、湖泊、海洋這些水體本來都有自凈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總是那樣晶瑩清澈,現在受到污染而且還在發展,完全是人類行為不慎造成的後果。 水圈是一個系統,污染物隨著水的運動在其中傳播,所以在南極企鵝的組織中也發現了殺蟲劑;而波及廣大海域的紅潮(赤潮),其源來自城市的污水。這些污水富含生物營養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機物。紅潮是因一些紅色或褐紅色藻類得到豐富營養,迅速生長、數量激增的現象。由於它們過量的繁殖,並在死亡後腐敗、消耗大量氧氣,影響到別的生物,特別使魚類不能在此生存。生物圈與食物鏈
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又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由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各類生態系統所組成。這些生態系統基本可歸為3類:陸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是指構成陸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比如我國西雙版納的亞熱帶叢林,叢林中的亞洲象、華南虎、雲豹,加上各種鳥類和其他小動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再比如我國北方的許多草原,不僅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那兒也是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樂園。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涼,但它們不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間的依存關系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同樣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澤中淡水生物相互構成的依存關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環境。在這一生態系統中,主體是淡水,其他各種水生動植物都屬客體,只要主體的淡水環境不被破壞,客體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那麼,這個生態系統也就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
海洋生態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指海洋這一主體條件下各類動植物的群體所形成的自然環境。表面上看,大海洶涌澎湃,桀傲不馴,而水下攝影機拍到的海底世界卻是那樣恬靜、祥和、溫馨而又奇妙!
構成生物圈的各類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起著特殊的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正常功能,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態平衡。
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路關系。如草原生態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等,它們互相制約,共生共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自然和諧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獅子、獵豹和獵狗為代表的食肉動物專吃食草動物,它們對角馬甚至斑馬的獵殺是兇殘的,但這種殘酷的捕殺既是食肉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態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控制,食草動物就會迅速發展起來,當食草動物發展到一定數量,草原就難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動物也就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不僅能控制食草動物種群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提高食草動物的質量。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證明,食肉動物在獵捕過程中,選擇的對象往往是病殘弱小的食草動物,這無疑有利於物種的優勝劣汰。從這一點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兇殘捕殺,就顯得自然合理,天經地義了。
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在控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同時保護了草原,各類飛鳥對昆蟲的捕食和食肉動物一樣,也起到保護草原的作用。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為上好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的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可是,歷史上由於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事實使人們認識到,食物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了問題,災難也就快要降臨了。野狼在飢餓的時候,固然偷獵牛羊,但在正常情況下,野狼是以野兔為食的。從這一點上說,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發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爭食的現象,保證了草原的正常生態環境。當牧民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後,對野狼也就寬容了許多,再也不談狼色變、見狼就打了。
人類不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對生物圈中的各個生態系統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各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平衡;人也能夠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奪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類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危及整個生物圈,人類自身也在劫難逃。

H. 2019榮成農村拆草廈子有補償嗎

為加強復推進力度,榮成建立了多元制化投入機制。該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同時在相關政策方面予以傾斜。2009年投入財政資金1300萬元,對100個環境綜合整治村實行「以獎代補」,最高補助額達20萬元。為進一步調動環境整治村的積極性,2010年榮成市將專項資金提高到1500萬元,並創新實施了階段性考核與獎勵辦法,在首期撥付330萬元啟動資金的基礎上,對每次考核前30名的村給予2萬~5萬元不等的獎勵資金。各鎮區、街道也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獎勵補助政策,落實配套資金500多萬元。

I. 對治理霧霾的一些建議,要具體,多一些,有懸賞。

解決冬季燃煤污染問題,今年5月起,太原市散煤治理攻堅行動全面展開。8月,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發出了「煤都」史上最嚴「禁煤令」——將市區劃為「禁煤區」。為什麼不直接禁止出售煤炭呢?煤炭不能隨意購買,必須由大型電廠等能夠確保環保無污染排放才可以購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