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壩河治理

壩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4 22:32:11

1. 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

世有大禹治水始於岷江漢水之說,此乃就大范圍而言。岷江、漢水為禹定九州之梁州之域。史載「昌意降居若水」,「若水」即今雅壟江,基本得到學術界認同。由此可知,禹及其父鯀、祖父顓頊、曾祖父昌意均應當生活在梁州之域。岷江、漢水相比之下屬於較大的河流。說大禹一開始就治理這樣的大江大河不免令人置疑。我們今天使用幹部,總是要先到基層,到鄉鎮去乾乾,幹得好就到縣上,再幹得好就到市上、省上;學校一畢業就到省上當幹部的比較少,即使破格也要有一定的政績作基礎。

大禹出生在北川,已經得到了史學界的廣泛認同。而北川正處在岷江、漢水之間,是涪江的第一大幹支流,其長度、流量都不及岷江、漢水。大禹從其出生到受舜帝調遣外出治水之間大約有15~20年是生活在以北川為中心的地區(姑且不說他全部生活在北川),而北川是川西北暴雨集中區之一,境內的湔江因而經常爆發洪水。因此湔江作為大禹治水的第一河是理所當然的。

本文結合相關史實、民間傳說、湔江及其治理情況等進行分析,認為「湔江是大禹治水第一河」。不揣冒昧地拋出來,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教。

一、湔水辨

關於湔江,現在所知不止一處。姜炳璋乾隆年間在石泉(今北川)任縣令親自主持編纂的我縣歷史上的第一部縣志《石泉縣志》里特地寫了一篇文章《湔江辨》指出:「舊志雲,湔水出玉壘山。玉壘在茂州保縣北。《漢書·地理志》綿虒縣有玉壘山,湔水出焉。郭景純雲,『玉壘作東別之標』是也。逕入灌縣而遞注於郫、新繁諸縣。秦李冰鑿離堆虎頭於江中,即此,而非北川之湔水也。北川湔水去玉壘三百餘里,中隔大山,風馬牛不相及,而謂出於玉壘,謬矣。湔水之在北川者,源有三派。合為二流,又合為一流。其西北一派源最長,自西番草地雪山(雪山即雪寶頂)來。……經呷竹、喇嘛、生番過黃土溝,入北川白草河東寨,東南流一百六十里,眾山溪水注之,至縣西,此正派也。其西一派,發源於青片大山,行一百五十里至壩底堡,俗名壩底水。又西南一派,發源於茂州相公嶺。行百餘里至桃坪,又二十里入邑水瓮子,經鐵索橋,壩底水與之合焉。又八十里,亦至縣西與正派相合,乃名湔水。從前無湔水之名也。安得以灌縣之湔為北川之湔乎?於是經縣城東二十里至漩坪,南折三十里至曲山關,又二十里東注鄧家渡,又東南五十里至通口,經江油縣界黃連橋至彰明縣之漫坡渡,出綿州,注大江。郡志,勢如湔沸,故名湔水,亦名北川水。《元和志》作石密水。從前地誌本未嘗誤,自彭韶《形勝》雲:『湔水自石紐出汶川。』彼不知石紐為北川之地……以致後作堤堰志者皆踵其誤而不之察也。故辨之。」

據歷史文獻記載、地面遺跡印證、專家學者考證,大禹就降生在禹穴溝(原名清泗溝)之刳兒坪,正值九龍山之第五峰下。姜炳璋《禹穴考》雲:蓋地為九龍山,松潘番夷草地其發軔也。至黃土溝大山,呷竹土司所轄也。入白草番寨百六十里。歷三神口、馬鹿坪,至關子門,九龍摩空而起,其中峰則禹穴在焉。八龍左右若護衛然。其水有二派。一派發源於番寨肉耳掛頂,名禹穴外溪。一派發源於第一龍,名禹穴內溪,溪有血石,溪之上為刳兒坪。山勢忽平夷,聖母坐卧之跡宛然。二水並過九龍,至青泗口而合,折而注於湔江。群山萬壑,或近或遠,皆會於九龍之前,真神靈之奧區也。姜炳璋的這篇考證,從地理學、風水學的角度論證了只有這樣神秘的地方才是大禹降生之地。

大禹降生的清泗溝(今禹穴溝)與湔江有關,於是便有了多處湔江之說。正如計有功在《禹廟記》中所言:「《傳》曰: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所生。越之人曰,吾禹之會稽。楚之人曰,吾禹之宛委。思其人,寶其地,使蜀之人不曰,吾禹之石紐,是不知天降神地發祥人允賴也。」旨在表達人們對先祖的紀念、思念、懷念之意,也無可厚非。

湔江之名不止一處,我們暫且不去管它。而本文所言湔江,則特指白草河與青片河流經北川原縣城(今禹里)西匯流後,流經漩坪、曲山、鄧家、通口,到江油青蓮匯入涪江的北川境內最大的河流。在北川縣境長度達128.1公里(含干直流青片河),湔江水系在縣境的流域面積達到2625.1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1.5%。

二、湔江治理是典型的東別為沱

1、湔江是大禹治水的「試驗田」

如前所述,大禹既然生在北川,其父鯀既然能被推薦為治水首領,在其出山之前,其治水本領必定已經遠近聞名。大禹也不免會跟隨父親學上幾招。大凡有河流,就難免有爆發洪水的可能,而發生洪水的原因則可能是多方面的:或因暴雨、或因泥石流、滑坡等導致河道淤塞等等。一旦發生洪水災害,人們必然會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理方法。大禹出生的時代又正是洪水多發期,大禹出生到受命出山治水,或曰15年,或曰20年。在此期間,湔江爆發洪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而大禹參與湔江洪水的治理是可信的。筆者認為,大禹將其出生地的湔江作為治水的「試驗田」也應當是預料之中的事。

2、湔江——東別為沱治水第一河

(1)治理湔江勢在必行。據考證,湔江在若干年前不是經曲山、鄧家、通口、青蓮注入涪江,而是經曲山直接南流,經擂鼓、安縣安昌、花垓、界牌和綿陽永興,在綿陽的南山匯入涪江。湔江這樣匯入涪江的長度就達到約80公里,落差約200米,僅河道佔用的面積就將達到約2萬畝,而且北川境內擂鼓坪的近萬畝良田、安縣和綿陽境內的數萬畝良田將隨時受到洪水的威脅。

現在的北川湔江,從曲山經鄧家、通口、青蓮入涪江約40公里,落差大約也有200米。也就是說,整條河幾乎都是在深山峽谷中穿行,河面相對比較狹窄,佔用面積小,耕地損失不大;受洪水威脅的耕地面積相對較小。

(2)湔江改道確有其事。一是經地質勘探,湔江確實曾經經過擂鼓匯入安昌江再入涪江。據1987年編輯的《北川縣自然地理志》礦藏中「高階地沙金」一目中記載:「在擂鼓附近湔江古河道,其岩石是泥盆系——三迭系灰岩、白雲岩,構造裂隙發育,地下水溶蝕形成漏斗、溶洞,由河流帶來的沙金滲入其中,形成洞穴型沙金。……已知礦點有救官嶺(舊關嶺,即曲山關)、蓋頭山。」二是民間流傳著「二郎神楊戩擒孽龍」的故事。據說當年楊戩奉命捉拿孽龍,並將其鎖在疊溪海子里,後來,孽龍在其朋友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翻過和尚頭,沿青片河、湔江往外逃。二郎神發現後立即前往追趕,一面向天神報告請求支援。當孽龍逃到曲山時,本欲南行,向擂鼓、安縣方向跑,此時李天王派來的天兵天將已經在擂鼓擺下陣勢,並在擂鼓坪南面的獅子山上將那巨大的羊皮鼓擂得震天響。孽龍聽見鼓聲,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便掉頭向東逃去。本想經陳家壩,翻埡上往龍安方向跑,而埡上也已經有了李天王派去的鳳將把守(埡上原名龍鳳場,看來就是因為龍與鳳曾在此碰面)。孽龍只得返回,至鄧家時,楊戩已經趕到。情急之下,孽龍只得拚死一撞,撞開了鄧家渡下面的岩羊灘,經通口、青蓮,入涪江而去。擂鼓獅子山上的羊皮鼓後來變成了石鼓,現在還在獅子山上。曲山原來一直叫回龍,薄薄的山脊叫龍尾山;現在我們把縣城新區的主幹道命名為「禹龍幹道」,就些都應該是為了紀念大禹治理湔江的功績。

筆者以為透過這個民間故事,這里所謂捏孽龍,實際就是湔江爆發洪水。我們現在一發洪水,民間仍有「走妖」之說。

(3)考古新材料提供了佐證。2004年在重慶雲陽舊縣坪出土的景雲碑碑文中的「術禹石紐汶川之會」,聯系原北川縣城西的誓水柱(其上刻12字,為蟲篆體,宋《淳化閣帖》釋為「出令聶子星紀齊春其尚節化」,其義難懂。傳為大禹治水時出的手令)分析,大禹石紐之會一是率石紐一帶百姓召開治理湔江的誓師大會,二是離開祖籍到岷江、漢水去治水時召開過誓師大會。

三、治理湔江意義重大

1、保護了良田。湔江改道後僅縮短河道約40公里,就相當於萬畝良田;如果湔江沿擂鼓、安縣方向,河水將並入安昌河,必然增加安昌河的負載,加之這一帶地勢平坦,泄洪困難,洪水必將對沿岸的良田形成嚴重威脅。改道後,使安縣安昌、花垓、界牌、綿陽永興成為綿州重要的魚米之鄉之一,為綿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此紀念大禹不僅是北川人民的大事,也是綿陽地區人民的大事。

2、順應了自然。北川的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湔江改道經鄧家(由都壩、貫嶺流經陳家壩的都壩河在這里匯入湔江)、通口、香泉、青蓮匯入涪江,正好順應了這一自然規律。

3、調節了水系。湔江改道經鄧家、通口、香泉、青蓮,正好調節了這一帶原來沒有大的河流的狀況,使北川、安縣、江油一帶的水系分布更加合理。佔北川流域面積91.5%的湔江水系呈葉脈狀遍布全縣20個鄉鎮的18個半鄉鎮,流經通口、香泉段正好是這片樹葉的葉柄;而縣境南面的擂鼓鎮不再屬於湔江水系,正好有貫穿全境最後匯入安昌江的蘇寶河,縣境東部桂溪鄉又有發源於平武鎖江、大印的平通河穿境而過。這樣就使全縣水資源搭配非常合理。

4、成功的範例。一說到鯀治水失敗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一個「堵」字;一說到大禹治水成功的經驗時都知道一個「疏」字。前者無疑是正確的,只堵不疏肯定失敗。但後者就未必准確,只疏不堵也未必正確。科學的說法,應該是大禹治水成功的秘訣在於以「疏」為主,「疏」、「堵」結合。北川湔江在曲山急轉180度就是疏、堵結合的結果。現在擂鼓與曲山之間的蓋頭山、涼風埡一帶的多處小山頭,使人不難聯想到當年用巨量的土石堵塞洪水的情景。在二郎神楊戩擒孽龍的傳說中就有一個細節說,二郎神眼看就要追不上孽龍了,他一個箭步飛將過去,正好踏在了龍尾山對面的景家山頭,踩垮了一大堆巨石,後來人們叫它亂石窖。這個傳說的細節里就透露出當年治理湔江時使用了「堵」的方法的影子。前面已經講到「孽龍情急之下一頭撞開了岩羊灘」的情節,這也就是「疏」的意思,也就大禹治水「隨山浚川」的具體反映。

5、寶貴的經驗。一是學到了「疏」與「堵」結合的治水方法。大禹父親鯀本來就是治水的能手,才有可能被部落首領推舉到中原治水。大禹從小就受到其父親治水方法的熏陶,「堵」也是治水不可少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的築壩、築堤不也是「堵」嗎?同時大禹在學習其父「堵」方法的同時,還開始試用了疏的辦法,鑿開岩羊灘就是一次成功的實踐。實踐證明這一方法可行,而且非常重要。二是實踐了「東別為沱」的方法。相比之下,治理湔江「東別為沱」的規模相對較小,也正好符合大禹成長的實際,沒有小范圍實踐的成功,又怎麼能實施大規模的工程呢?因此,可以說大禹治水「東別為沱」始於北川湔江,應用於川西平原,發揚光大於黃河三角洲。說到鯀治水的失敗,我想也不僅僅是方法問題,這與當時九州大地尚未統一在華夏部落之下有關,各個小部落各自為政,「以鄰為壑」,無法統一規劃治水才是鯀治水失敗的主要原因。大禹治水時華夏部落聯盟已經基本實現了中原地區的統一,因此,時事造英雄也是大禹治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禹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研究的東西太多太多。作為禹生之地的歷史文化研究工作者,肩負著重要職責。希望全國各地的廣大專家學者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大禹文化研究,把大禹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新的階段,取得新的突破。(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