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治理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有利於環保部門的監管。排污企業治污責任通過合同方式向環境服務公司轉移和集中,環保部門的監管對象大為減少,相應的執法成本也將大幅降低。同時,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促使雙方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避免超標排污現象的發生。二是有利於排污企業治污效率的提高。排污企業治理設施轉由掌握專業技術及管理經驗的環境服務公司進行運營,可以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同時排污企業作為業主,將會同政府環保部門一起對環保企業進行監管,可有效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的風險。三是有利於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服務公司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開拓新的市場,提供新的服務領域,將由過去單純的設備製造、工程建設,拓展到投資運營服務,為自身成長提供新動力,進而推動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
Ⅱ 推動第三方治理有幾重深意
培育企業污染治理新模式。在各級各類工業園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工作。認真總結推廣神木錦界等中省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經驗,合理構建企業間產業鏈,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降低污染治理綜合成本。在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鼓勵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Ⅲ 工業污水處理「第三方治理」的前景大嗎
還是有前景的。要再加上污泥處理和減量化
類似於承包制,業主支付一定的費用,第三方負責將污水處理達標。業主僅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即可。相關的專業知識和達標風險轉嫁給第三方;
第三方通過精益細致的技術,確保處理效果,同時節能降耗,實現共贏;
同時好多工業污泥都是屬於危廢,處理處置費用很高,利用專業的人將污泥干化減量化處理。節約的費用也相當可觀。
從小了說是節約了成本,從大了說就是減少了危廢的排放。
另外一個你要考慮:企業的分散,企業污水的處理方法各不相同。技術人員的人力資源支出是個大頭。不過想像一下,技術大咖在企業遙控,通過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參數變化和設備運行狀況。問題迎刃而解,想像一下環保還是大有發展的。
Ⅳ 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單位屬於第三方治理機構嗎
現在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模式有幾種:
一種是政府職能部門掛鉤的單位,有公司名稱,有法人,基本屬於事業單位。
二種是你說的第三方機構,屬於私人企業或股份公司,政府託管把污水處理廠業務託管給這樣的機構。這種託管一般與建設項目時採用BOT模式有關,也有可能由第三方機構直接從政府手中收購污水處理廠。
Ⅳ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需要什麼條件
第一環保網:來環境污染源第三方治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適用於新建、擴建項目的「委託治理服務」型:排污企業以簽訂治理合同的方式,委託環境服務公司對新建、擴建的污染治理設施進行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及升級改造,並按照合同約定支付污染治理費用。另一種是適用於已建成項目的「託管運營服務」型:排污企業以簽訂託管運營合同的方式,委託環境服務公司對已建的污染治理設施進行運營管理、維護升級改造等,並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託管運營費用。
Ⅵ ppp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一樣么
兩者的處理問題主體是不一樣的。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彼內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容式的合作關系,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這里是私人組織,民營企業。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則是堅持排污者付費。根據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排污者承擔治理費用,受委託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專業化治理。這里是第三方治理企業,可以是國企、私企或者外企等等,沒有特指。
兩者處理問題客體不一樣
ppp模式可以處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東西。但是環境污染第三方處理則是專門處理環境污染。前者處理范圍遠遠比後者大。
Ⅶ 如何看待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第三方治理
即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
一.基本原則
1.堅持排污者付費。根據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排污者承擔治理費用,受委託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專業化治理。
2.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積極培育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避免違背企業意願的「拉郎配」。
3.堅持政府引導推動。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和激勵,強化市場監管和環保執法,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平等機會。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體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優質、可持續的環境公共服務市場化供給體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業態和模式趨於成熟,涌現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綜合信用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境服務公司。
Ⅷ 什麼是第三方治理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Ⅸ 如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領域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法規性文件。該《意見》的出台,是我國創新市場機制深入推進環保工作的重要突破,為我國推進第三方治理探索提供了指引和規范,提高了污染減排的靈活性和效率水平,將會對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的積極性,健全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產生積極影響。
分類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擔的管理模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弊端,一方面由於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工業企業自身承擔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難度較大,運行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污染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排污違法成本偏低導致污染設施常處於半開半關狀態,給監督管理增加了難度,工業污染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反映了這一新形勢下的戰略需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第三方治理為突破口,把市場機制引入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推行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把排污者的直接責任轉化為間接的經濟責任,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來完成。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重點推動典型行業、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先試點,後重點,逐步推進,加快環保服務業的發展,在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體系建設中建議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市場化運作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堅持強化排污者治污主體責任與治污者具體治污責任和連帶責任相結合,堅持強化約束機制與完善政策引導相結合,堅持市場培育和規范管理相結合。
污染第三方治理有不同的類別,在管理中要注意這種差異性。根據環境服務企業是否擁有治污設施的產權,可將污染第三方治理進行分類為「委託治理服務」模式和「託管運營服務」模式,前者是是面向新改建項目的覆蓋工程設計、采購、安裝、運營全過程,環境服務企業全部或部分擁有治污設施產權,後者是是針對現有治污裝置、設施,環境服務企業不擁有產權,只接受排污企業託管,負責其治污設施運營管理。根據合作模式不同可以分為「企企合作」模式和「政企合作」模式,前者是環境服務企業與排污企業合作治理排污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後者是政府與環境服務企業間的合作,進行污水、垃圾處理等本由政府承擔的市政基礎治污項目。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需要重點考慮的幾個問題
理清第三方治理模式與PPP模式的關系。《意見》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點領域是環境公共設施、工業園區等,對於環境公共設施(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採取特許經營、委託運營等方式,對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引入「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全過程的環境服務,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鼓勵採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企業強制要求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由此可見,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界定范圍不僅較為寬泛,而且涵蓋了部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領域。因此,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出台相關法規政策文件、推進試點工作中,需要兼顧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與PPP模式的關系,避免前後矛盾,做好二者的銜接工作。
界定清楚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企業責任。《意見》指出要明確相關方責任。我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明確了排污企業仍是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據此,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並不意味著排污企業治污責任的轉移,而是在合同約定的情況下,排污企業履行污染物排放(約定的污染物種類和強度,可以是特定時間段內穩定的污染物達標排放,也可以是特定污染物排放削減目標值)以及監督管理環境服務企業的責任。
強化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監管能力。政府需要強化第三方治理的監管能力建設,一是建議考慮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明晰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企業間的相關權責,為監管污染物排放提供完整、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議政府積極聯合公眾、NGO、項目投資者等各利益相關方,著力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社會共治機制。
解決好第三方治理融資難問題。為營造有利於第三方治理推進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意見》提出四項配套環境經濟政策利好環境服務企業:完善價格和收費政策、加大財稅支撐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發展環保資本市場。可以考慮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資金來源以中央財政引導性資金為主,構建多元化社會融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性,實現滾動增值、多方參與、資金放大、持續高效。採用低息貸款、融資擔保、股權投資、補助補貼等方式,重點支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采購環境服務項目等。
著手編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技術指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在實際推行過程中,由於存在技術缺位問題,影響這一先進治理模式優勢的發揮。建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在有條件的浙江、上海等地,在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部門,在企業、園區等不同層次上開展試點工作,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分領域、分行業研究出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技術指南、導則和規范。
Ⅹ 如何推動我縣重點污染源引入第三方治理
創新企業第三方治理機制
(五)培育企業污染治理新模式。在各級各類工業園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工作。認真總結推廣神木錦界等中省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經驗,合理構建企業間產業鏈,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降低污染治理綜合成本。在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鼓勵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六)探索實施限期第三方治理。在陝北能源化工基地、渭河和漢丹江流域及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地區,選擇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對因污染物超過排放標准或總量控制要求,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業,列出企業清單向社會公布,督促相關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
四、落實相關方責任機制
(七)落實排污單位責任。鼓勵排污單位委託第三方治理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工作,沒有能力實施污染治理的排污單位,須委託具有相應資質和能力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治理污染。排污單位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按照相關合同協議約定履約排放污染物,污染物排放超出合同約定的,應依法承擔排放污染的相關行政和法律責任。排污單位應對第三方治理企業治理行為實施有效監督。
(八)落實第三方治理企業責任。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以及排污單位委託要求,承擔合同約定范圍內的污染治理及達標排放等相關責任。在治理工作中,因第三方治理企業過失造成的違法排放導致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應依法承擔相關責任,並對相關方依法、依約進行補償。排污單位實際排放情況與委託內容嚴重不符時,第三方治理企業應當進行督促和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