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治理措施
⑴ 治理珠江流域洪澇災害的措施中為什麼不可以防止凌汛泛濫
珠江沒有凌汛。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中國北方的大河,如黃河、黑龍江、松花江,容易發生凌汛。
成因:
1、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2、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河段,且較明顯的南北流向。我國黃河在寧夏和在山東境內的河段都有凌汛現象,東北的河流在滿足上述條件時也同樣會出現凌汛現象。
⑵ 如何治理黃河中游下游
黃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強和改善現有防洪體系,充分發揮現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鄭州鐵橋一高村間寬淺游盪性河段的治理,通過控導主流、穩定河勢的工程措施,變游盪性河道為流路固定的彎曲河道,是防止產生橫河、斜河,確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位於三門峽以下130千米處,是黃河幹流上最後一個峽谷水庫,興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緩解三門峽攔蓄洪水的壓力,控制三門峽與小浪底間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積65萬平方千米,按設計計算,小浪底工程可攔沙100億噸,相應減少下遊河道淤積77億噸(相當於20年的總淤積量),可長期保持有效庫容50億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還可以擔負20億立方米的防凌任務。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脅。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水電站總裝機156萬千瓦,保證電力24—30萬千瓦。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蓄清排渾、綜台利用為開發目標的大型水利工程,可減輕大堤和三門峽水庫的壓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並減少滯洪區的運用。
通過多種途徑減緩黃河下遊河床的淤積,逐步變地上河為地下河,是治黃的長遠目標。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庫攔沙、蓄水調節水沙運行過程及增水沖沙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使黃河下遊河床變淤為沖,從而實現根治的目標。
凌汛現象是指河水由低緯流向高緯,高緯地區河段凍結成冰,低緯河水流到時被冰堵塞,引起倒流。所以凌汛現象會發生在最冷月氣溫小於0度的溫帶地區。
在黃河的幹流上,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是甘肅蘭州到河套地區及河南鄭州到山東河段。在這兩個河段會發生凌汛現象。
⑶ 我國主要採取什麼措施來治理凌汛
在實踐中認識到河內的冰凌如果沒有水流作動力,冰凌靜止不動,就不能形成冰凌危害。所以水流應該是形成冰凌危害的關鍵。如果控制水量,不使凌峰形成,可以避免冰壩的產生。即使發生堵塞,由於來水量有所控制,可限制洪水位的升高,防止危害。故在1960年三門峽水庫和1968年劉家 峽水庫建成運用後,黃河上、下游的防凌措施,便由 破冰為主發展到以調節水量為主、破冰為輔的階段。 調節凌汛期河道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水庫調節,利用兩岸涵閘分水,分洪區滯蓄,展寬堤距等項措施。隨著江河的梯級開發,有足夠大的水庫庫容,逐段攔蓄冰水,調節河道水流、溫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冰凌危害。
⑷ 防黃河凌汛災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一、防凌措施
凌汛的防治措施是在認識冰凌演變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的,在實踐的基礎上,人們逐步認識到凌汛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水不是冰。隨著防凌工程的不斷增加,防凌措施在理論和實踐中逐步得到改進,對保證凌汛安全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1明確防凌責任
堅強有力的領導是確保防凌勝利的首要條件,黃河防凌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防凌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逐級簽訂責任書,及時抓好檢查落實。當發生重大險情、分滯凌洪或實施冰凌爆破時,各級防指視情派工作組赴現場進行指導,按照各自的責任分工開展工作,從隊伍建設、物料儲備、工程防護、凌汛觀測、遷安救護及凌汛搶險等方面採取措施,做好冰凌測報工作,准確、及時地提供觀測數據,搞好防凌准備工作,對確保防凌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
2加強防凌隊伍建設
黃河防凌隊伍由黃河防汛搶險專業隊伍、群眾隊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支援黃河防凌部隊三部分組成,實行專業隊伍和群眾隊伍相結合,軍民聯防。黃河專業隊伍由黃河職工組成,是防凌的技術骨幹力量,擔負著水情與工情測報、通信聯絡、冰凌觀測、冰凌爆破、工程防守與搶險和群眾隊伍防凌搶險技術指導等任務。群眾防凌隊伍是黃河防凌的主力軍,主要負責堤線防守、防洪工程查險、搶險、料物運輸及灘區、蓄滯洪區群眾遷移安置。人民解放軍是黃河防凌的突擊力量,主要承擔重點河段、重大險情搶險,分凌閘閘前圍堰、行洪障礙及冰凌爆破、灘區群眾緊急遷安救護等任務。凌汛期間,積極組織防凌隊伍,加強隊伍建設,搞好防凌人員培訓,提高防凌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能力,進行必要的爆破演練,使防凌隊伍真正擔負起防凌責任,提高防凌搶險水平,一旦需要,即可投入防凌搶險。
3加強凌情觀測和預報
凌情觀測是防凌的依據,是防凌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全部冰凌、氣象資料,研究冰凌的發展變化。冰情觀測主要是觀測結冰地點、面積、冰量、淌凌密度、速度,封凍地點、長度、寬度、封凍形式、冰厚以及冰色、冰質變化、冰堆形成的位置等。凌情嚴重時,適當增加觀測點,增加觀測次數,及時分析凌情,預測冰凌的發展趨勢,及早採取防凌措施。凌情預報可增加防凌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是指揮防凌工作的重要依據,凌汛期間,密切注視天氣變化,加強水文、氣象觀測,提高凌情預報的准確度,爭取防守的主動性。加強水文站網建設,改善施測設備和技術,加大觀測力度,提高預報水平和預報精度,為防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4利用水庫防凌
小浪底水庫和三門峽水庫聯合運用,再輔以東平湖水庫,能夠有效控制黃河下遊河道的流量,消減凌汛期河道的槽蓄水量,控制開河期凌汛流量,減輕對黃河下游的凌汛威脅。利用水庫發電泄流水溫,使水庫下游一定距離的河段不封凍。
5分水分凌
把受冰凌阻水而壅蓄在河道中的部分水量,通過沿岸涵閘或分水工程,有計劃地分泄出去,有效減少河道內的槽蓄水量,消減凌峰流量,避免冰水泛濫成災。為此,凌汛期間,要搞好涵閘檢修及渠道清淤,封凍前泄空渠道,避免渠道存水結冰後,在開河期分水時造成渠道卡凌。涵閘凌汛期引水要統一調度,實行計劃引水,保持適宜的河道流量,促使凌情向有利於防凌的方向發展。在下游狹窄河段,為解決凌洪威脅,可利用南、北展寬工程進行分凌,根據臨時卡冰情況,一旦需要,開閘分凌,減輕冰凌威脅。
6破冰防凌
破冰對黃河防凌至關重要,在歷年的防凌工作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根據冰凌的發展情況,在開河期,確需破冰時可採用炸葯爆破、打冰、炮擊、撒土等方式,其中炸葯爆破法是較為有效、實用的破冰方法。其作用是擴大斷面、增大排冰能力,疏導冰凌的下泄,減少冰凌堵塞。實施爆破前,需准備一定數量的防凌機械和破冰工具,事先詳細勘察封冰河段的河勢溜向,根據冰凌預報、河道封凍、斷面過流等情況,制定爆破計劃。爆破隊員要熟悉破冰技術和安全操作規程,按照「寬河道不破、窄河道破」的原則,選好破冰河段,預測可能形成冰凌卡塞、產生冰壩的河段,掌握破冰經驗和注意事項,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選擇好破冰時機,確保爆破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
1黃河凌汛災害是黃河下游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歷史上曾以頻繁決口、難以防治而著名。黃河下遊河道上寬下窄,彎曲連綿,險工、控導交錯對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壩的河段較多。人民治黃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黃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黃河堤防,興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庫和南、北展寬區等分滯洪工程,特別是1998年長江大水之後,國家加大了黃河治理力度,按照2年設防標准,加高、加固兩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許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險涵閘,近期又進行了標准化堤防建設,將黃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強。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步完善。小浪底與三門峽水庫聯合運用,可有效調節下遊河道流量,減輕黃河下游凌汛災害,但河道主槽逐年淤積抬高,「二級懸河」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劇,局部河段仍不斷發生凌汛災害,應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凌汛期要密切注視凌情變化,採取一切措施,將凌災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凌汛的成因
黃河下游是一個不穩定的封凍河段,據統計,195-24年的55年間,山東河段有48年封凍,8年出現較嚴重凌情。黃河下游凌汛是由河道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除上游水庫下泄流量控制不當、涵閘引水等人為因素外,主要是氣溫、水溫、流量和河道形態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1氣溫
河道冰凌是低氣溫的產物,氣溫變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黃河下遊河道呈西南東北流向,上首位於北緯34度5分,黃河入海口位於北緯38度分,上下相差3度1分。氣溫的變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負氣溫持續時間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負氣溫持續時間長。沿程緯度不斷變化,造成氣溫「上暖下寒」,上遊河段的氣溫明顯高於下遊河段氣溫,決定了黃河下遊河段先封河後解凍的特性。當氣溫轉暖升高時,上段河道先解凍,下段河道還處於固封狀態,上段已解凍的冰水流至處於固封狀態的下段,卡冰結壩造成凌汛。
2.2水溫
氣溫對凌汛的影響是通過水溫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冬季氣溫上暖下寒,溫差較大,上段河道封凍晚、開河早、冰層薄、封凍時間短,下段河道封凍早、開河晚、冰層厚、封凍時間長,在上段冰層解凍開河、冰水齊下時,下段冰層仍較堅固,容易導致冰凌阻塞,嚴重時形成冰壩,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漲,形成嚴重凌洪。
2.3流量
黃河下游封凍期流量較小,封凍冰蓋較低,冰下過流能力小,封凍後,河槽內增加的槽蓄水量大部分積存在寬河道內,當上遊河段因氣溫升高或流量增加時,冰下蓄水量自上而下沿程釋放,流量逐漸增大,加上下遊河道狹窄,因氣溫差異開河較晚,在上游來水的動力作用下,迫使冰蓋上漲,容易形成水鼓冰開的「武開河」,致使水位陡漲,形成冰壩,壅高水位,漫灘偎堤造成嚴重的凌汛災害,對黃河下游防凌十分不利。
2.4河道形態
黃河下遊河道上游寬淺散亂,下游狹窄多彎,封河、開河期間極易出現冰凌卡塞,形成冰塞、冰壩,造成凌汛災害。主要表現在:艾山窄河段,該河段有黃河下遊河道最窄的艾山卡口,險工與山體對峙,河寬僅275m,河道窄,彎道多,排冰能力小,易卡冰阻水;河道急轉彎或連續轉彎處,如河段呈「L」形、「S」形,流冰經過這些河段時,主流頂沖凹岸後,急轉9度,或連轉數彎下泄,很容易在彎道處卡冰壅水,形成冰壩。
⑸ 治理黃河的關鍵在於做好黃土高原地區的工作()A.水土保持B.加固大堤C.防止凌汛D.修渠灌
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於黃土高原,治理黃河的關鍵在於做好黃土高原地區的工作水土保持,其措施有植樹種草、修建梯田等.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