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的治理
Ⅰ 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2003年至2005年實施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總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緊緊圍繞以「治水為中心,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同步推進水環境整治和兩岸開發建設。實施以改善水質、陸域環境、綠化建設為目的,共涉及截污治污、兩岸綠化建設、環衛碼頭搬遷等8項工程措施。詳見: http://www.sscrpho.org/蘇州河環境整治專項網頁
Ⅱ 在上海蘇州河治理中,實施曝氣復氧工程,其主要作用
復氧使得好氧細菌能夠有氧呼吸,將河水的有機物分解成氧氣和水,使得河水清澈。
Ⅲ 蘇州河河流黑臭主要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徹底解決蘇州河黑臭可以有什麼辦法
河底的淤泥堆積,污水的排放。
疏通河道,打撈機運出淤泥,控制排放的污染。
Ⅳ 蘇州河整治了多少年
上海蘇州河的污染始於20世紀初。1920年,蘇州河部分河段第一次出現「黑臭」現象。2007年5月,上海通過了《蘇州河綜合治理方案》。經過三年治理,2000年底消除黑臭;2010年魚蝦重現蘇州河。
Ⅳ 什麼時候開始治理蘇州河
1999年12月26日蘇州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線開工
也就是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建成通水的同一天
Ⅵ 為什麼蘇州河這么臟
現在環境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我想蘇州河盡快一定會治理吧。
Ⅶ 政府如何治理蘇州河
伴隨我們生活的蘇州河正在「復活」。辭舊迎新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總投資31.4億元的蘇州河治理三期工程不久前已正式啟動。
6年前的今天,2001年1月3日中午,上海電台「市長熱線」欄目中播出過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蘇州河幹流水域基本消除了黑臭!
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它曾經擁有非凡的青春活力,它曾經給上海的發展帶來富庶與繁榮。但是,它也曾因全河黑臭而成為這座城市的恥辱,成為制約上海躋身世界一流都市之列的一大缺憾。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亦即蘇州河合流污水工程於1988年8月奠基。7年之後,市政府於1995年12月正式提出,要把蘇州河作為「上海環保重中之重」,開展全面綜合治理。數以百億元計的財力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向蘇州河。
隨著蘇州河治理的有序進展,換來了各方人士一片真誠贊嘆。在2005日本愛知世博會上,蘇州河綜合治理工程成了中國人民首次獲得「能源全球獎(水資源組)」殊榮的項目。去年6月,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又榮獲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獎項——「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
轉眼間,離蘇州河幹流基本消除黑臭已過去了6年。這6年中,蘇州河的治理又有了哪些進展?「母親河」現在的「面容」和「體質狀況」究竟怎樣?近日記者與一批專家行舟蘇州河,探訪了這條正在恢復青春的城市河道。總體見聞令人欣喜:排污口堵了,航船少了,河面凈了,魚兒來了,水線綠了,不少外國朋友手持照相機、攝像機在河邊不斷轉悠……
三探「母親河」印象各不同
十年前記者采訪時,但見蘇州河河面垃圾漂浮,渾濁的浪花中夾雜著油污,散發陣陣剌鼻的腥臭與化學葯劑味。特別令人難堪的是,外白渡橋河口處那條黑色河水與黃色江水截然不同的「涇渭線」。當時剛視察過蘇州河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丙乾曾含蓄地批評:「上海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黑臭的蘇州河與上海的地位是不相稱的」。專家們則總結出蘇州河的「七大污染源」,大聲疾呼「對症下葯」:蘇州河功能定位亟待明確,蘇州河岸的碼頭必須盡快搬遷,蘇州河截污工程要盡快上馬,蘇州河底泥要下決心疏浚……
2001年再上蘇州河,河水顏色「黃中泛青」,河口「涇渭線」不復存在,水面的濃烈腥臭也已消失,兩岸以往林立的碼頭、河上長龍般的船隊也不見了,河岸邊出現了「綠化樣板段」的長廊小亭,兩岸堤壁「水線」上首次發現了由苔蘚組成的一條細細綠帶。但那時的河面上仍有雜訊震耳的運輸船,水面上仍有不少垃圾雜物以及水葫蘆、水花生、「東洋草」。河堤內側還有不少孔洞——形形色色的雨、污水口,斷斷續續地向河中排著污水。
此番三訪蘇州河,河上景象有了巨大變化。從莫干山路碼頭上船,先向下游直達河口,再上溯中山路橋,把中心城區蘇州河段「掃描」了一遍。船行一路,沒有看到一條靠泊的運輸船,只有兩艘特許工程船匆匆駛過;大部分河面罕見垃圾;河堤兩旁還有不少老排污孔,卻沒見一隻「活水口」;十多公里的河岸大部分已建成綠化,親水平台、人工港灣、河邊小道上,釣魚撈魚蟲的、放生烏龜雜魚的、牽狗溜達的、推著嬰兒車老人車在河邊欣賞風景的,不絕於岸,一片溫馨和諧的景象。
最需關注的當然還是水質。五年前河堤「水線」上發現的細苔蘚帶,已「長」成一條粗粗的草帶——茵茵綠草叢中間或長出了小樹,引得同行的兩位生態學家的相機舉個不停。據此他們認定蘇州河的「生命體征」已經穩定復甦。
「母親河」正在「復活」,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
污染治理尚未「到家」綜合管理還未「到位」
蘇州河水從感官上,還遠未達到「清」的程度。底泥的「二次污染」依然嚴重,其水質總體上仍在五類上下徘徊。
河中的魚兒幾乎全是「客魚」。它們在河中到底能存活多久,尚是懸念,而要讓它們在河中「生兒育女」,更不容易。
河岸垃圾碼頭還有一座尚待搬遷。這是一座「三合一」的垃圾、糞便、泥漿碼頭。作業時稍不注意,臟東西就從河邊滑落河中。
幾家性急的開發商,在河邊挖起了人工港汊、灘塗,建造了遊艇碼頭。誰知道,這些外觀亮麗的「港汊」、「灘塗」、碼頭,竟成了藏污納垢場所——漲潮時,河上雜物漂進港灣,退潮時就「躲」在裡面出不來,而保潔船又無法開進去打撈。
林林總總的不足,歸納起來無非還是兩個老問題,一是污染治理還未「到家」,二是綜合管理力度還未「到位」。
治污已有新方略。蘇州河上最後一座「三合一」臟碼頭鐵定要「盡快搬遷」。爭議多時的底泥疏浚問題也已得出明確結論,將引入國際先進的浚泥船,在兩年中疏浚130萬立方米百年沉積的蘇州河底泥。
至此,專家們十年前提出必須盡快治理的七大污染源,全部有了著落。
但是,光有綜合治理還不夠,必須加上「長效管理」。目前,市環衛部門已經建立「蘇州河水面市容環境衛生質量評估系統」。但對蘇州河兩岸的公共綠化和景觀資源,以及對直接影響河水質量的岸線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尚缺少有力的協管機制。對於正處於「康復」期的蘇州河,「管」的力度顯然還必須大大加強。
重建流域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在繼續著力治污、下工夫管河的同時,蘇州河流域生態系統的構建也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了。
專家們提出:我們應該使蘇州河成為一條與國際一流都市身份相匹配的生態之河、文化之河、和諧之河,使我們的「母親河」能夠在2010年世博會到來之際,光彩照人地出現在世人面前。
許多專家反復強調:蘇州河是一條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特殊河流,必須充分兼顧它的自然與人文屬性,在抓緊治理污染、修復自然生態的同時,還要努力保護與構建蘇州河的人文生態系統。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其一,河裡要有魚、河上要有鳥,而且都要「貨真價實」。
許多動植物專家都認為,人們常把「河中有魚」作為蘇州河自然生態的一種標志,這是有道理的。但這「魚」,必須是河中土生土長,那才能算是蘇州河自己的「本生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光要徹底根除七大污染源,也不光要有上游好水源源不斷地充入,而且要改造蘇州河堤內壁的結構,要盡可能把水泥光壁改成砌塊壘壁,留有大量溝縫,供水生植物紮根,才可為河魚提供『談情說愛』、築窩產卵的地方,把它們的根留住。」
對於河岸的生物植被狀況,著名植物專家嚴玲璋認為,目前蘇州河岸的綠化建設有兩個缺陷,一是各自劃片、塊塊分割;二是品種畸重景觀,沒有考慮接納其它生物。「為了恢復甦州河的生態系統,一定要對沿岸植物系統作好充分的研究,作出科學的規劃,各區、各地塊在具體建設綠地時均必須照此執行,最後使蘇州河岸線的綠化不僅品種多樣,而且能夠連片成線,這樣才能形成豐富多彩的類自然植被。」
其二,河旁應該營造濃郁的文化氣息。
如何存留蘇州河的人文生態,或曰社會歷史文化,同樣值得我們關注。眾所周知,在所有國際大都市中有資格稱作「母親河」的河流,無一例外都把功能定在了「文化」上。而現在蘇州河兩岸,歷史文化留痕已經明顯淡去,倒是火急慌張地被加上了許多商業負擔,河上的大型活動越來越頻繁,但每次活動之後,河岸河面就都會產生許多垃圾。尤其是兩岸的一些商業樓盤,往往在開發房產的同時,在河邊建造了不少商業氣息濃重的「文化設施」,來增添「人氣」、吸引買主。這種做法,眼前可能會給河道增加一些所謂的「亮色」,長遠看,它給蘇州河文化造成的硬傷,可能會難以癒合。
Ⅷ 蘇州河被污染的原因及目前治理蘇州河的處理方法和成效
地理題么?工業生活污水排放;先發展後治理的關念沒有得到改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技術相對落後,污染得不到有效和及時的治理;人們環保意識薄弱。至於治理,這個就要政府認真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營造良好社會環境。